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濟轉型調研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1W

經濟轉型調研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廣安經濟轉型升級的調研報告

關於廣安經濟轉型升級的調研報告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省委科學研判經濟發展走向,對各地推動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更有質量和效益發展。東明書記提出:要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的增長,努力跨過轉型發展這道坎,為全省各地經濟轉型發展指明瞭方向。

為督促省委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總結和提煉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全省轉型升級發展,我先後多次組織省人大財經委、常委會研究室及省級相關部門,深入廣安開展專項調研。通過實地考察縣(市、區)經濟發展、園區建設和部分企業經營狀況,在廣泛查閲資料、認真探討論證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廣安根據自身實際,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總結借鑑。

2022年以前,廣安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原煤、電力、水泥等傳統產業,受實體經濟下行影響,傳統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已逐漸減弱,全市33個行業大類中有6個行業產值逐年下降,其中煤炭、水泥、電力等產業平均降幅達20%,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矛盾較為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經濟發展水平長期在全省14位左右徘徊。廣安市及時發現問題,直面困難和矛盾,通過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將省委推動動力結構、產業結構、城鎮結構、創新改革驅動等轉型發展的部署在廣安具體化,克服了經濟下行壓力,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了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據統計,2022年2022年,廣安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4%、25.5%,總量雙雙突破千億大關。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全省第7位升至第3位,地方財政收入增速由全省第15位升至第2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年高於全國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8.6:52.2:29.2優化為16.3:51.7:32.0,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上升到5.6%,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6%。經濟轉型發展有效推動脱貧攻堅,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貧困發生率分別降至1.46%、1.84%、1.45%,去年在全省5個摘帽區市縣中率先高標準摘帽,精準脱貧走在全省前列。

一、廣安後發高點起步主動轉型升級的背景 我們經過深入考察發現,廣安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之路,與國際國內複雜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省出台的重大部署息息相關,時間可追溯到2022年,尤其是在東明書記提出:三大發展戰略,作出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後發也要高點起步系列決策部署後,廣安更加堅定了走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道路。

(一)傳統產業比重大、低端製造環節比重高,曾經嚴重製約廣安經濟發展。2022年以前,廣安雖然保持了較高發展速度,經濟規模不斷提升,但是隨着實體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制約廣安經濟發展的各種矛盾開始顯現。例如,廣安市屬於典型的西部欠發達地區,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的基本特徵尤為突出,發展方式依然主要依賴傳統的要素驅動和投資拉動。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2022年三次產業佔比為18.6:52.2:29.2,一產佔比較大,三產發展不足。隨着比較優勢發生變化,資源、人力、要素保障等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智慧城市與大數據平台建設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也起步相對較晚,並且缺乏創新型龍頭企業帶動。同時,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嘉陵江、渠江以及華鎣山部分地區生態脆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廣安必須依託自身優勢,在轉型升級中尋求突破。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廣安市認清了以犧牲環境和勞動者福利獲得低成本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不復存在,必須痛下決心,早轉早主動,唯有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才能走出困境,唯有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延伸才能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具備持續發展能力。例如,在建設產業園區時,廣安敏鋭地發現可以依託小平故里的獨有政治優勢,與沿海發達地區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經過廣安與深圳兩屆市委5年洽談,成功爭取共建深廣產業園,引進了比亞迪雲軌等高端項目,在未來軌道交通發展中搶佔了先機。

(三)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為廣安轉型升級提檔增速提供了有益借鑑。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提升發展質量、發展效益的有力舉措,凡能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途徑的,都達到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預期目標,江蘇崑山、山東壽光、浙江義烏等都有着各自的成功經驗。正是在學習借鑑這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2022年開始,廣安順應經濟轉型發展大勢,深入查找問題,在一二三產業領域制定了推動轉型發展的系列舉措。例如,廣安優先發展裝備製造等高端工業,2022年2022年,高端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徹底改變過去長期依賴一黑二白(煤炭和水泥、石灰)傳統產業的情況,高端工業逐步代替傳統工業推動經濟加快發展。嚐到了轉型發展的甜頭,廣安更加堅定將轉型發展、科學發展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治市方略,圍繞多點多極支撐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三大戰略,制定出台了深化改革、區域合作、創新發展等系列推動轉型升級發展的舉措,助推全市經濟實現了更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

二、廣安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2022年以來,廣安發揮偉人故里獨特優勢,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戰略位勢和對外影響力大幅提升。川渝合作示範區、國家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國家戰略全面實施;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國家政策在廣安試點示範,為全省推進區域合作、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了鮮活經驗。

(一)深入實施多點多極發展戰略,注意夯實轉型發展的底部基礎。積極爭取國家民政部、省委省政府支持,對廣安區劃進行調整,2022年8月新設立前鋒區,區市縣增加到6個。充分挖掘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國家級經開區等藴含的政策機遇,優化調整區域佈局,擴大國家級廣安經開區管轄範圍,新設立川渝合作示範區棗山物流商貿園區、協興生態文化旅遊園區、華鎣山旅遊文化景區。發展空間格局搭建好以後,市委市政府敢下深水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將應當下放到縣的管理權限全部無條件下放到位。特別是針對4個園區,將市級部門權力直接下放,依法委託園區履行縣級管理權限。在此基礎上,對6個區市縣、4個產業園區實行差異化梯次績效考核,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被充分調動起來。

為避免同質化競爭造成區域產能過剩,廣安成立推進縣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領導分別聯繫指導各地發展產業,形成了一個區市縣、園區突出發展一個主導產業的良好格局。由於措施得力,多點多極支撐作用不斷增強,2022年在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排位中,華鎣市、嶽池縣、武勝縣、鄰水縣分別比2022年提升53位、64位、53位、56位,廣安區和前鋒區分別比2022年分別提升75位、7位。2022年,4四個園區經濟總量均突破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0億元,帶動經濟快速增長。

(二)注重發展高端產業,構建支撐轉型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針對傳統產業效益下滑、對經濟支撐作用減弱的現實,廣安深入研究產業政策,把高端成長型性產業和先導型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代替傳統產業,以新興產業的漲幅戰勝傳統產業的跌幅,為轉型發展建立起產業基礎。

一產方面,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與新農村建設;二產方面,發展生物醫藥、高端輕工與服裝、電子信息、節能環保與新材料、智慧城市與大數據平台建設、高新技術與高等教育發展、新型住宅製造、精細化工和高端裝備製造;三產方面,發展現代金融、現代旅遊、現代物流、康養服務、電子商務。一個產業成立一個推進組,每個工作組由1名市級領導任組長,工作組負責產業發展規劃、項目包裝、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市場開拓等。形成一個產業多方齊抓共管格局,既有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抓,又有重大產業推進組領導協助抓,產業迅速發展。2022年,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等八個重點產業實現產值1056.1億元,增長26.9%,佔工業總產值63.1%。

新興產業發展後,堅持因地制宜,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形成31個佈局合理、功能明確的特色產業園區。比如,武勝縣依託新村和產業發展較好的優勢,佈局白坪飛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園,帶動周邊發展鄉村旅遊業,成為全國十大最美鄉村。

(三)注重改革創新,積極創造條件為轉型發展提供要素保障。按照省委堅持市場化導向推進國資國企改革要求,廣安按照市場規則,在市級層面組建發展建設集團、交投集團、金財集團和檢驗檢測集團,為產業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強有力保障。發展建設集團旗下有8個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9億元,總資產規模達106.65億元。交投集團發展有7個全資子公司,總資產達28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4億元。金財集團主營業務涵蓋擔保、基金、資產管理、小額貸款、典當等領域,累計投融資總額28.04億元,支持本地企業300餘家,拉動其他金融和社會投資近110億元。檢驗檢測集團是全國唯一承擔磷肥抽查任務的地級市檢測機構,特種設備檢測範圍拓展至全國,獲得國家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西南分中心牌子。市級投融資平台公司良性發展,帶動各地成立20餘家投融資公司,加快了廣安經濟轉型發展步伐。

(四)注重開放合作,通過引智和引資推動轉型發展。聘請厲以寧、尤政等17名頂級專家院士擔任高端決策諮詢暨投資促進專家,將專家專利技術在廣安大量轉化,形成7個專業孵化器,促成50個、總投資32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户。先後吸引了10餘名院士、100餘名博士後、200餘名博士為廣安發展服務,創建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成渝城市羣等國家戰略,與深圳兩屆市委深入洽談,深圳首期投資10億元、佔地15平方公里的深廣合作產業園啟動建設,深圳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向廣安轉移。與天津濱海新區共同投資100億元建設廣安創新產業示範園,承接天津金融服務、汽車製造等產業。與中關村共建5平方公里的中關村廣安高新區,發展納米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深化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持續跟蹤爭取中省專項補助資金9.2億元,基本建成重慶製造業協作配套基地、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和休閒旅遊度假基地。

與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中國投資協會等10餘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引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節能集團等到廣安投資,形成了大開放、大發展格局。同時,將駐深圳等地的辦事機構作為市投資促進委的內設機構,賦予駐外辦事處招商職能,提高了招商引資積極性。2022年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520億元,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00億元、增長20%以上。

(五)注重城鄉統籌,以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轉型發展。全面落實省委兩化互動城鄉統籌戰略,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8.8%,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市。搶抓成渝城市羣等戰略實施機遇,推動廣安主城區與前鋒區、華鎣市、嶽池縣組團式發展,形成了3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的組團城市骨架。在城市發展中合理佈局特色產業園區,將城市服務功能覆蓋產業園區,推動高端成長型產業集聚集羣,配套發展先導型服務業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解決了15.3萬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吸納了38.8萬餘農村人口向城區轉移,為城市聚集了人氣、活躍了商氣。

堅持產村相融、成片相連、農旅結合理念,打造出300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依託現代農業園區,推廣建設安全、美麗、放心的新型房屋,打造幸福美麗新村662個。利用產業基地和農民新村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旅遊元素建設以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風景區,鄉村旅遊產業園區規劃面積超過600平方公里。發展綠色農業,打造鄧小平故里優質農產品公用品牌,農產品成為精美時尚的禮品,受到顧客青睞。

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相融互動發展,為羣眾找到了持續增收的渠道,富裕起來的近30萬農民進城購房定居,成為城市居民,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對脱貧攻堅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截至2022年,脱貧24.1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3%,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通過省上脱貧驗收,廣安區正準備迎接國家脱貧驗收。

(六)注重綠色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倒逼轉型發展。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從水抓起理念。在全省率先全域開展潔淨水行動,實施生態修復、工業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產養殖污染防治、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庫內源治理、飲用水安全保障等八大工程,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渠江、嘉陵江廣安段在重慶的出水斷面水質長期保持在國家ⅱ類水質標準以上。綜合治理大氣、土壤污染,森林覆蓋率達40.5%,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基地落户華鎣山。

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築,在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築、幸福美麗新村等方面形成60萬平方米示範,引進卓達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2000萬平方米新型建材及裝配式集成建築產業園,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市。推廣生態種植和生態養殖,實現零排放、零污染。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綠色產業發展的重點,2022年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加速培育,已實現增加值350億元、增長8.5%。開展大規模綠化行動,構建城市綠網、林網,加強環城林帶建設,形成森林進城、綠環繞城、綠帶穿城的城市景觀,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3.5%,獲得綠色中國城市獎,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三、廣安經濟轉型升級對全省經濟發展的啟示 廣安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對其他市州乃至全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打造經濟升級版等都具有重要啟示。

(一)進一步加大五大發展理念的培育和鞏固,築牢科學發展、優質發展、可持續發展基礎。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準確把握經濟所處階段性特徵,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堅持創新發展,依託高端決策諮詢暨投資促進專家委員會建設專業孵化器,助推高端產業加快發展;深化科技合作,在培育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上實現更大作為。

堅持協調發展,全面貫徹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激發縣域經濟、園區經濟活力;以組團式發展壯大中心城區,促進縣域加快發展,因地制宜建設特色集鎮和幸福美麗新村。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打好水、空氣、土壤污染防治戰,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產業,讓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

堅持開放發展,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的經貿合作,與深圳、天津、中關村、重慶保持戰略合作關係,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堅持共享發展,在大力發展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民生社會事業基礎上,集中力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二)進一步改革完善財政投入、民間資本投入的機制,激發民營經濟積極性。加大支持扶持力度,推動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一是促進全民創業,放寬創業條件,降低創業成本,積極推行貸款支持、税費減免、創業服務、放寬註冊資本限制等扶持政策,實施創辦小企業計劃和中小民營企業重點扶持工程,做大民營經濟總量。二是提升產業層次,引導民營企業在重大產業發展中找準定位,積極投身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康養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民營大企業大集團,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三是加強科技創新,鼓勵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圍繞技術升級、質量提升、節能減排等實施技術改造,提高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四是引導加強經營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引導民營企業通過直接融資、股權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途徑,從單一產權結構向多元產權結構轉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三)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投資環境。通過積極爭取和優化政務服務,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帶動促進經濟轉型發展。一是積極向上爭取,精準對接中省重大政策佈局及重點投資領域,深度挖掘包裝一批集聚帶動強、見效快後勁足的重大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二是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提高高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潛力產業投資比重。發揮好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和財政資金作用,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擴大農林水利、服務業等領域投資規模,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市政、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建設發展。三是規範審批事項,研究優化環評、安評、水評、消防等審批權限和流程,提高企業和基層投資自主權。嚴格落實國家取消各類保證金相關要求,研究轉變繳納方式,切實為建築企業降成本增活力。梳理簡政放權地方接續情況,保證國家和省級取消、下放、調整的事項全部落實到位。建立健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促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全面提高辦事效率。

(四)在要素保障上大膽創新,走出一條有特色的發展之路。促進技術、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一是實施新一輪工業技術改革,瞄準工業品細分市場,提升特性化、精細化的材料工藝、零部件等產品製造能力,有效滿足市場動態多樣需求。二是支持培育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新業態,以消費升級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康養服務、旅遊服務、文化服務向便利化、品質化轉型。三是統籌發展生產服務性服務業,研究建立高技術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孵化種子基金,促進生產製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四是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加快輸配電網絡等能源輸送通道建設,落實降低用電成本、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等政策,爭取擴大直供氣、直購電、富餘電量消納等試點範圍。推行差別化用地政策,支持節約集約用地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土地報徵,清理盤活閒置土地,保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第2篇】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調研報告

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調研報告

“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是一個區域在各類生產要素趨緊的新形勢下面臨的重要課題。高郵城南經濟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重要經濟增長極,在面對區域經濟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如何加快轉型升級,着力構建新一輪發展的競爭優勢,是一個十分現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為此,筆者深入到城南經濟新區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對企業轉型升級的認識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一、城南經濟新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高郵城南經濟新區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促進高郵經濟發展的強勁助推器。但是,隨着形勢的發展變化,新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一是產業層次偏低。主導產業仍為傳統產業和一般製造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不高,企業間上下游配套、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園區經濟還沒有從企業的空間聚集轉變為真正的產業集羣;二是發展空間受限。新區土地供給困難,土地規劃性質是農業用地的也不能作為工商業用途使用;三是經濟外向度較低,外向型企業不多,利用國外資本、技術的能力不強;四是功能配套不全。新區的定位是“城市新區”、“工商新區”,但城市基礎設施仍然薄弱,城市功能比較單一,偏重工業化,吸引高端產業和高級人才的軟硬環境欠佳,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知識型、科技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不發達。

二、加快新區轉型升級的對策措施

以科學規劃指導轉型升級。根據高郵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新區發展方向,借鑑外地城市新區提升經驗,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並舉”的發展方針,加快推進從“建區”到“造城”的戰略轉型。科學修編符合高郵實際要求“一體兩翼”城市發展空間佈局的總體規劃,立足更大範圍、站在更高起點、着眼更長時限,謀劃更好發展;邀請國內外知名公司對新區產業策劃、空間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多方論證,形成商務配套區、商住區、工業區、物流園區等功能區,避免無序布點、無序開發。同時根據發展實際,有計劃地調整規劃,優化配置土地資源,全面優化二產推進三產。

以特色園區培育助推轉型升級。整合資源,引導特色園區建設,充分認識走“錯位發展”、“特色制勝”的.路子是加快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構築與開發區錯位發展、互為呼應、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建議打破地域侷限,站在全市統籌發展的高度建設新區特色園區,要繼續重點引導新區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以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通過加快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一批科技研發中心、一批創業孵化中心、一批創業風投基金,推進創新型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構建科技研發平台。新區要通過政產學合作,建成一批科研機構,共同構築區域創新平台。二是提升創業孵化功能。以加拿大客商投資的科技孵化器為起點,積極構建從孵化到規模化生產的完整科技創新服務鏈條,形成新區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區。三是集聚一流科技人才。積極實施省“雙創計劃”、揚州“綠楊金鳳引才計劃”,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帶來一批項目,帶活一個產業的思路。

以招商引資促進轉型升級。充分依託載體創新平台,放大優勢,主動出擊,着力招引一批特色產業項目。一是強化產業招商。按照產業定位,堅持集聚、集羣、集約,積極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強化產業集羣招商和產業鏈招商,重點是消費品工業類項目,牢牢鎖定世界500強、國字頭、中字號大企業。現代服務業方面,研究出台鼓勵政策,大力實施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興業態,通過一批特色產業的輻射帶動,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旅遊文化產業、軟件產業。二是強化專業招商。進一步加強招商、談判、捕捉信息等專業培訓,全面提高招商能力。三是強化企業招商。切實把企業招商作為重要抓手,在引導企業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全面催生“葡萄串效應”,促使產業鏈高新化、高質化、高產化,努力把新區建設成為科技含量高、產業特色明、集聚效應好、生態環境優的轉型升級示範區,為全省後發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創造經驗,提供樣本。

以功能開發推進轉型升級。按照“環境先行,功能齊全,形象凸顯”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放大優勢,整合資源,集聚要素。加快拓展新城區功能,藉助高郵大交通環境的變化,加強規劃引導,促進產業發展、商貿旅遊文化服務、社區建設合理佈局, 大力發展工貿區、濱運河新城區、中心商務區,啟動現代物流園、科技孵化園,通過道路、水電、管網、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批大型配套商業、金融機構、信息中心、星級酒店、頂級辦公樓等入駐進區,促使交通、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配套銜接,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新區綜合配套能力,更加主動接受揚州輻射帶動,使城南新區成為沿運河區域城市化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以品牌培育拉動轉型升級。實施商標戰略是提升企業乃至一個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工商部門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服務基層的重要抓手。作為主管商標工作的工商部門,要當好轉型升級的助推器,通過宣傳和指導,增強入區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深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推動轉型升級重要性的認識。通過登記聯動、企業聯動、護牌聯動等方式,引導入區企業申請註冊商標、申報知名、著名、馳名商標,以品牌撬動大市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以服務創新推動轉型升級。作為工商部門,要把服務項目建設當作促進新區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優質、高效做好市場主體准入工作,做到主動介入、超前介入、全程介入,確保入區新企業早註冊、早落户、早達產、早見效。鑑於城南經濟新區已經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重要載體,工商部門要主動與新區商務、外管、招商等部門和企業聯繫,收集項目信息,爭取服務的主動權。一是事前介入指導,詳細瞭解項目情況,向投資人或引進人介紹國家產業政策、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法律法規,提供相關行業(產業)情況、合作方信用情況、企業名稱預查結果、工商登記註冊要件和登記註冊示範文本。二是事中協助指導,跟蹤項目進展情況,指導投資人或引進人準備書面申報材料,對申報中出現的問題主動幫助解決。加強與上級局溝通,根據企業需要積極負責聯繫或全程陪同辦理。對已辦結登記的企業,提示辦理刻章、銀行開户、税務登記、外匯登記等手續。三是事後跟蹤指導,與重點項目企業建立長期聯繫,綜合運用提醒、建議、規勸、警示、約談、公示和信用約束等多種柔性方式,督促企業依法規範經營。

【第3篇】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思考的調研報告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思考的調研報告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把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放在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在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時代,我國資源型城市蓬勃興起,組成了工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的主力軍,為祖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單純或高度依賴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礦產資源而產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隨着時間的推移日益暴露,資源型城市面臨着一系列嚴峻挑戰。特別是,礦產資源日益枯竭帶來的發展依託缺位,價格剪刀差導致的雙重利益損失,過剩經濟、買方市場產生的內在約束,全球化、知識化、生態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資源型城市原有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プ魑煤炭城市,同樣面臨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長期以來,由於的經濟發展單純建立在煤炭的採選基礎之上,致使經濟結構單一、超重,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城市建設欠賬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資源萎縮的今天,大力發展接續和替代產業,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加速實現城市轉型,儘快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市最為現實和緊迫的重任。對此,市近幾年來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在實踐中,我們感到,要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認清一個前提,突出兩個重點,抓住一個關鍵。ァ ∪杴逡桓鑾疤幔就是重新進行城市定位。資源型城市特別是煤炭工業城市,必須本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原則,對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城市性質進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礎上確定產業結構調整、城市經濟轉型的目標。更為重要的是,資源型城市要對主體資源所處的生命週期進行科學判斷,針對資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確定未來發展的步驟和重點。

突出兩個重點,就是壯大接續產業、發展替代產業。對於煤炭城市而言,煤炭工業作為主體工業,在城市經濟中舉足輕重,單純依賴和完全放棄既不現實又不可能,必須要拓寬開發領域、延長產業鏈條,實現主體工業的穩步發展,為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提供時間和資本積累,與此同時,立足自身特色,發掘比較優勢,加速培育替代產業。

抓住一個關鍵,就是強化招商引資。由於計劃經濟體制,資源型城市缺乏資本的原始積累,經濟發展的資金制約矛盾十分突出,但資源型城市一般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充足的動力供應,大量的閒置資產及廉價的勞動力,因而必須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按照有利於增加地方税收、有利於資源深度開發、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安排勞動就業且符合城市空間佈局、符合環保要求的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接續和替代產業。

從的實際情況看,今後一個時期,我市將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緊緊抓住國家扶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歷史性機遇,堅持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科技帶動、項目牽動,大力實施“一體兩翼”戰略,力爭用較短的時間構建起資源合理利用、比較優勢明顯、主導產業崛起、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格局,使由以煤炭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為多元發展的產業結構,由單純的煤炭城市轉變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由封閉的邊疆城市轉變為聯結中國內地、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的開放前沿,由礦山城市轉變為以綠色農業、山產品開發、特色旅遊為重點的生態城市,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健康、文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所謂“一體”,就是以資源開發利用為主體。應該説,國民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發展首先要依託礦產資源而推進,豐富的資源是資源型城市最基本的經濟優勢,完全拋開現有的經濟基礎,重新構築全新的經濟優勢是不現實的,因而必須要立足於資源的開發利用。

要以同種資源為基礎,發展接續產業。即搞好煤炭資源的接續、發展和轉化加工。煤炭資源是煤城最基本的資源,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資源,同時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化工之母”的美稱,因而深度開發潛力巨大。為此,一是搞好煤接續。鑑於目前正處於資源萎縮期,年後生產能力將由目前的萬噸降至萬噸,為了維持煤炭工業的發展,為經濟轉型爭取充足的時間,我市謀劃開發儲量達億噸的鳥山項目,這對於保證礦區資源持續、穩定地方經濟、緩解東北地區焦煤供應緊張狀況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二是推進煤轉化。對於煤炭城市而言,依託煤炭發展高耗能產業有助於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因而建設坑口電站成為首選的發展重點。為此,歷經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建成了年發電能力為萬千瓦的發電公司,並依據黑龍江省對電力的需求及發電公司良好的擴建基礎,我市成功爭取了發電公司二期工程,該項目可使地區煤電轉換比例達到,年增加税金億元,工業增加值億元,拉動整體經濟發展個百分點。進入世紀,環境保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潔淨能源安全穩定的供應成為一個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這為煤化工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此,準備先行一步,根據我市煤炭低硫、低磷的實際,擬實施年產萬噸低碳混合醇等煤化工項目,這些項目對於改善能源結構、降低能源風險、加強資源儲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三是加強煤利用。作為資源型城市,其主體資源的形成由於地質構造的原因,加之開發利用的因素,往往會產生伴共生資源及廢棄物,如果能夠加以綜合利用,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開發效益,減少環境污染。對於而言,隨着主體資源的開發利用,煤炭資源伴生共生的高嶺土已成為未來的利用重點;煤層氣資源的前期勘測、試驗正在進行,工業化生產即將全面實施;矸石、粉煤灰、尾礦等廢棄物正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對於煤炭城市而言,具有借鑑意義。

要以替代資源為載體,培育替代產業。作為資源型城市,由於自然稟賦和地質構造的原因,其資源儲備除了主體資源以外,往往伴生其他資源,這些伴生資源應成為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又一基礎。為此,我市立足這一實際,在培育壯大替代產業上,一是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我市地處高緯度,開發歷史晚,工業污染小,黑龍江為國內少數未被污染的河流,農產品多為綠色無公害,發展綠色食品的條件得天獨厚。為此,我們將依託寶泉嶺農管局年加工萬噸大豆、日處理噸乳製品和年屠宰萬頭生豬等大項目,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種植,大力發展畜牧業,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發展壯大食品工業,基本建立起“基地+農户+龍頭企業+市場”的產業化格局,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形成工農業的產業互促發展。二是發掘口岸優勢,拓展對俄合作。與俄羅斯擁有公里的邊境線,擁有蘿北、綏濱兩個國家一類口岸,黑龍江“黃金水道”可運行噸的船舶,能以較近的距離到達日本和韓國;經過努力,赴俄旅遊護照制照權的擁有,為擴大對俄開放打開了方便之門,至比羅比詹、哈巴客貨直達運輸的開通,打開了對俄合作的黃金通道,與俄猶太州、哈巴、莫斯科南東區友好關係的建立,為對俄開放注入了動力。為此,我們將拓展原有的基礎,進一步加大糧食、蔬菜、建材等大宗產品的出口,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以俄羅斯市場為導向,吸引大集團、大企業來我市投資辦廠,發展對俄出口的輕工業;加快完善口岸設施,實施江海聯運,創建互市貿易區,建設黑龍江大橋,努力把建成對俄開放的黃金通道和出口商品集散地,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三是立足原始生態,培育旅遊產業。我市擁有世界公認的大江峽、大森林、大冰雪三大特色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前景非常廣闊,為此我們將加大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力度,不斷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等旅遊相關產業,力爭到年實現旅遊業收入億元,確立旅遊業的支柱地位。四是圍繞林木資源,推進林木深加工。依託黑龍江兩岸豐厚的森林資源,我市發展林木深加工具有獨特優勢。區域內國家大型森工企業鶴北林業局產量雖逐年下降,但已與俄羅斯簽訂了年的森林採伐合同,年採伐量可達萬立方米,加上其它企業的赴俄森林採伐,年採伐量可達—萬立方米,為發展造紙、傢俱、裝飾材料等林木深加工業提供優良、充足的原料保證。我們將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吸引域外企業共同發展林木深加工,使林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林木深加工成為我市的又一主導產業。五是開發伴生礦產資源,壯大非金屬礦產加工業。區域內擁有大量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中石墨儲量達億噸,居亞洲前列;陶礫頁巖品味較高,儲量豐厚;石灰石、雲母等其他餘種非金屬礦產資源都為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城市轉型創造了先天條件,目前的石墨開發、陶粒製品等非金屬加工業粗具規模,正向大規模、深層次、高水平開發邁進。ピ諼炔椒⒄怪魈騫ひ島吞媧產業的同時,我們還將作好“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瞄準高新技術”上項目這兩篇文章,力爭兩翼齊飛。經過多年的發展,的工業經濟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我們將對現有基礎進行調整和改造,特別是根據我市已成為黑龍江省農藥化工基地的實際,依託“北藥開發”戰略。年實現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已形成〓〓系列〓〓個產品,其中〓〓個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因此發展化工,我市得天獨厚。目前,知識經濟正在崛起,信息社會即將來臨,為此,我市將瞄準高新技術發展動態,加強與大集團、大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繫,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智力成果,一方面高新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另一方面積極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整體產業結構的發展層次和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プ苤,如果資源型城市能夠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必定大大加快;如果佔全國城市總數四分之一的資源型全部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也必定加速騰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