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內容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W

教育內容精品多篇

教育文章 篇一

10招引導孩子成歡樂的人

我們都明白,家庭是一個孩子的歡樂之源,孩子在歡樂的狀態中學習最有效。那麼,你明白如何才能使家庭為孩子增添歡樂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為更歡樂的父母呢?也許,以下的文字會給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專家研究發現,歡樂的人們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點:樂觀的世界觀,親密的家庭關係,善解人意,眾多好友,堅信自我的人生有意義等等。

對於新手父母來説,最關鍵的問題產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擁有歡樂的這些特質呢?”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完全理解寶寶的個性,不要試圖按照父母的期望改造寶寶,比如説他是個文靜的寶寶,爸爸媽媽就不要試圖把他變成一個活潑的寶寶。父母應當關心寶寶的需求,重視寶寶的膽怯,用心傾聽寶寶對你説的話。最為重要的是,必須要讓寶寶從小就明白,父母是無條件地愛他。

以下列舉的10個具體提議,可幫忙父母找到適宜的方法,引導寶寶將來成為一個歡樂的人。

提議1——小動物帶來的歡樂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我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可是,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覺安心。孩子從飼養的小動物身上能夠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專家還認為,經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感覺自我有價值,有成就感。

提議2——温馨的家是歡樂的田園

提議把家變得更温馨,看來是個小問題,但對孩子而言,這卻是很重要的。如果家裏亂七八糟,孩子會不期望小朋友來家裏玩。另外,井井有條的家會給孩子帶來平和與滿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乾淨過頭,因為舒適才是歡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乾淨過頭只會給孩子帶來束縛。

提議3——吃得開心能夠更健康

作為成年人,父母會注意飲食健康和飲食習慣,但孩子通常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全家坐下一齊用餐,選擇健康營養的食物等等。

提議4——運動的感覺真棒

無數的研究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強壯、體力充沛會帶給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讓孩子歡樂。另外,對孩子來説,跑、跳、游泳、騎車等等體育運動本身就十分趣味,而這不恰恰就是歡樂的源泉嗎?

提議5——家庭傳統意味着歡樂“長久”

無論是每一天共進晚餐,還是每年一齊慶祝生日或節日,對一個家庭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立家庭傳統更有價值的了。過春節時的餃子、鞭炮,或是過生日時的蛋糕、蠟燭,這些傳統都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教給孩子“長久”的含義。

同樣珍貴的是每個家庭獨特的小傳統,例如每個週末全家外出晚餐,每個月末全家一齊看一場兒童電影等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

提議6——歌唱的鳥兒最歡樂

人們常説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一點兒也不錯。在古代,西方人堅信音樂能夠醫治一個人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而在現代,兒童醫學研究發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能夠減輕他們的疼痛症狀。成年人也都有這樣的經歷,聽一首好歌有時會讓人精神振奮,身心舒展。而對孩子來説,每當全家一齊唱一首他喜愛的兒童歌曲,他都會很歡樂。

提議7——歡樂也能夠放大

進取參加社會活動至少教給孩子兩件事情。例如父母進取和孩子一齊參加幼兒園的運動會,或者進取參與孩子的社區匯演,孩子會意識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這會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父母的參與也教給孩子“社會”的基本含義。它讓孩子感到自我也是這個大社會的一部分,而每個人都能夠經過它對別人作出貢獻。專家研究還證明,奉獻和歡樂之間有着密切的關聯。讓孩子參加社區大掃除,或是探視社區孤老,即使是幼兒也會從中發掘付出的歡樂。

提議8——再見吧!負面評論

成人們時常對各種人與事進行評論,其中不乏負面的東西。例如,父母評論孩子幼兒園的園長很無能,或者兒童醫院醫生很馬虎等等。父母也許不會意識到這些評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但事實上,它們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周圍人和環境的信任,從而失去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歡樂的。父母應當讓孩子覺得世界是完美的,而人們本質上都是好人。

提議9——興趣愛好是永遠的歡樂

專家研究發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歡樂。對於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歡樂。但那裏的投入並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歡樂。而興趣愛好也不必須是指某種技能,例如集郵、拼圖等,它們並不是某種競技,卻同樣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更能讓孩子學會投入的歡樂。

提議10——花開葉落是歡樂

生活在現今的高科技時代,成人們常常忘了親近大自然。對孩子來説,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雲,還是花開、葉落,都能夠從中發掘到很多歡樂。親近自然還能夠培養孩子的各項感官本事、觀察本事、反應本事。

兒童教育文章 篇二

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狀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取“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説,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用心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就應給予孩子一種持續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忙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應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忙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必須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完美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此刻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超多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透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務必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但是,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職責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能夠透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必須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忙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能夠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説,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情緒、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務必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忙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此刻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兒童教育文章 篇三

持續童心接近孩子的心靈

我的世界你懂嗎

這是一個美國孩子寫給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己慢慢觀察一切事物,並期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應像對待您自己一樣。

我需要您不斷鼓勵,不要經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能夠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齊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裏得到歡樂一樣。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兒園園長蔡蕾説,每個大人都以前是孩子,也都有一顆隱藏着的童心,種種生活讓大人們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開啟孩子童心的鑰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發展變化,瞭解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的變化,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這是持續童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心靈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礎。

家長的忽視會使孩子“感情阻滯”

3歲男孩楠楠從幼兒園回到家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纏着媽媽給他講故事。當時,恰恰碰上媽媽為工作的事煩心。“去、去、去,一邊玩去。煩人!”媽媽大聲訓斥楠楠,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錯誤,嚇得躲在一邊不吭聲。

樂樂的媽媽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厲,5歲的樂樂變得十分內向,説話很少,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膽怯。在媽媽面前,樂樂不敢哭,笑的時候也顯得勉強,其實樂樂心裏有許多想法,但他很少對媽媽説。因為,媽媽個性強,樂樂沒有機會和媽媽談心。

金水區新建幼兒園園長陰鳳雲説,好多父母忽視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氣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興奮、得意統統藏在自己心裏,不願坦率表達出來。孩子若是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感情阻滯”狀態中,會認為無人同情他,無人理解他,漸漸對親人失去信任,等父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後,已經無法與孩子溝通。

孩子執拗家長不妨冷處理

媽媽:“寶寶,這天的天氣太冷,你要穿褲子,不然會感冒的。”

寶寶:“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媽媽:“不行,等天氣好了再穿。”

寶寶:“不,我不穿褲子。”

……

3歲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時間不知怎樣了,經常和媽媽頂牛。一向聽話的佳佳突然變得固執、認死理、軟硬不吃,你讓她幹嗎,她就偏不,跟你對着幹,要麼就大哭大鬧。

鄭州市金拇指幼兒園孫園園老師分析,兩歲以後的孩子,突然變得任性、固執、不聽話、愛發脾氣,這是正常的心理髮展表現。因為兩歲之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明確,“我”的概念逐漸清晰,如果成人的語言或行為妨礙了孩子獨立的發展需要,孩子就會哭鬧、焦慮、反抗,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執拗期”。

孫園園提醒家長,對待“執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為圖清靜一味地順從、遷就孩子,或是不耐煩、壓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協聽話。相反,家長就應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變化,理解孩子;對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調教、善於等待,因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有自我反省的潛力。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家長不要和孩子對着幹或是用武力,能夠採取“冷處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

多傾聽孩子心聲

怎樣才能有效地約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讓他陷入感情阻滯狀態中呢?陰鳳雲園長介紹這樣一些方法:

一是要區分孩子的行動與感覺。孩子在馬路上亂跑,動不動打人,亂扔東西,這屬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告訴他這樣不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孩子興奮、苦惱,或喜或怒,或恐懼或害羞,這屬於孩子的感覺,父母不要壓抑或控制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即使是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想説出內心的感受和願望。孩子長大了,有時多嘴多舌,問這問那。對此父母不可厭煩,絕對不要把他們的話當作取樂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傾聽孩子。

教育文章 篇四

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國小、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長學校則肩負着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家教理論,幫忙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協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當前家長學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

過去,家長的養兒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必須代之以為國教子的觀念,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把孩子培養成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

傳統的德育觀念必須改變,如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聽話才是好孩子;不為人先,不為人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險)……應當培養孩子的科學與民主、自立與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精神。

傳統的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本事,重分數輕實際水平的觀念必須改變,應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學習知識與發展本事並重,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本事的培養,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係協調本事的發展。

2、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僅無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③態度一致,教育統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要一以貫之,並且要與學校教育堅持一致和統一。

④説服教育和實踐鍛鍊相結合。

⑤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

⑥感情與理智相結合。

⑦及時教育與持恆相結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經驗

研究家教中的新問題。家長學校應在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的任務。

教育文章 篇五

堅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靈

這是一個美國孩子寫給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我慢慢觀察一切事物,並期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應像對待您自我一樣。

我需要您不斷鼓勵,不要經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能夠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我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我決定自我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齊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裏得到歡樂一樣。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兒園園長蔡蕾説,每個大人都以往是孩子,也都有一顆隱藏着的童心,種種生活讓大人們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開啟孩子童心的鑰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發展變化,瞭解孩子不一樣時期的心理特點,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的變化,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這是堅持童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心靈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礎。

家長的忽視會使孩子“感情阻滯”

3歲男孩楠楠從幼兒園回到家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纏着媽媽給他講故事。當時,恰恰碰上媽媽為工作的事煩心。“去、去、去,一邊玩去。煩人!”媽媽大聲訓斥楠楠,楠楠不知自我犯了什麼錯誤,嚇得躲在一邊不吭聲。

樂樂的媽媽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厲,5歲的樂樂變得十分內向,説話很少,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膽怯。在媽媽面前,樂樂不敢哭,笑的時候也顯得勉強,其實樂樂心裏有許多想法,但他很少對媽媽説。因為,媽媽個性強,樂樂沒有機會和媽媽談心。

金水區新建幼兒園園長陰鳳雲説,好多父母忽視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氣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興奮、得意統統藏在自我心裏,不願坦率表達出來。孩子若是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感情阻滯”狀態中,會認為無人同情他,無人理解他,漸漸對親人失去信任,等父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後,已經無法與孩子溝通。

孩子執拗家長不妨冷處理

媽媽:“寶寶,今日的天氣太冷,你要穿褲子,不然會感冒的。”

寶寶:“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媽媽:“不行,等天氣好了再穿。”

寶寶:“不,我不穿褲子。”

……

3歲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時間不知怎樣了,經常和媽媽頂牛。一向聽話的佳佳突然變得固執、認死理、軟硬不吃,你讓她幹嗎,她就偏不,跟你對着幹,要麼就大哭大鬧。

鄭州市金拇指幼兒園孫園園教師分析,兩歲以後的孩子,突然變得任性、固執、不聽話、愛發脾氣,這是正常的心理髮展表現。因為兩歲之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明確,“我”的概念逐漸清晰,如果成人的語言或行為妨礙了孩子獨立的發展需要,孩子就會哭鬧、焦慮、反抗,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執拗期”。

孫園園提醒家長,對待“執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為圖清靜一味地順從、遷就孩子,或是不耐煩、壓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協聽話。相反,家長應當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變化,理解孩子;對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調教、善於等待,因為當孩子意識到自我的錯誤時,有自我反省的本事。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家長不要和孩子對着幹或是用武力,能夠採取“冷處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

怎樣才能有效地約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讓他陷入感情阻滯狀態中呢?陰鳳雲園長介紹這樣一些方法:

一是要區分孩子的行動與感覺。孩子在馬路上亂跑,動不動打人,亂扔東西,這屬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告訴他這樣不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孩子興奮、苦惱,或喜或怒,或恐懼或害羞,這屬於孩子的感覺,父母不要壓抑或控制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本事。即使是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想説出內心的感受和願望。孩子長大了,有時多嘴多舌,問這問那。對此父母不可厭煩,絕對不要把他們的話當作取樂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傾聽孩子。

關於教育的文章 篇六

在新浪網首頁溜了一眼,一篇《藝術院校表演系不招收窮人家的孩子》特別吸引眼球,在徐鐵人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不單單藝術院校,現在的中國小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想盡一切辦法設立什麼“加強班”“藝術班”“實驗班”等等的名頭做幌子收取費用,而無奈的家長們抱着花錢買“好氛圍”的心理,讓這些變相的做法越演越烈。

對於“藝術”這兩個字,我花在女兒身上的錢可以買一輛中檔的自助車,目的就是為了能讓下一代德智體全面發展,而藝術類的收費確是驚人的高,“窮人”家真有點招架不住。可想而知,像徐鐵人筆下的多才多藝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窮”被攔在藝術院校之外,就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了。

撇開大事説小事,女兒學校校慶,動員大家每人捐贈300元,很多同學有的捐了100元,有的捐了50元。結果老師在課堂上大罵學生家長家教有問題,而敢怒不敢言的學生們私底下也罵開了。當女兒告訴我這些的時候,我非常驚訝,這跟家教怎麼就掛上了鈎,不就是錢多少的問題嗎?不如老師直接出個死價,命令學生必須交300元支援校慶,這位老師的無能表現讓我嗤鼻。

對於學校的活動我從來都是讓女兒自己做主,我問她捐了多少,她説300元,我繼續問:“是不是因為你是學生會幹部必須多交?”“那倒不是。”女兒還告訴我説很多家裏有背景的,學校都發了邀請函,一些家長捐資上萬。難怪這位老師會火冒三丈。班級捐贈多少或許直接影響班級的榮譽,我不敢説是否跟老師的獎金掛鈎,更不敢説跟老師的聲譽是否有關係,而對於老師責疑家長的家教問題,我很憤怒。

身為教師,以德育人,善良的心態不能在幾句話中就讓頭頂的光環黯淡,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形象。可想而知,一位不受學生尊重的教師,怎樣立足於他們的心中,陪伴他們度過快樂的時光。更不敢想像孩子們的人生會在這樣的教育中出現畸形怪狀不健康的心態,但願這一切都屬於杞人憂天。

關於教育的文章 篇七

半年前,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一家三口搬到了德國首都柏林市,6歲的女兒被送到了當地一所幼兒園。

可讓我沒想到的是,女兒回到家裏一次都沒有學習,還迷上了手工摺紙。我很詫異:“寶貝,老師教你們學什麼知識了?”依依搖搖頭:“老師説了,幼兒園裏不學習,只管玩。”

為了瞭解實際情況,我特意到幼兒園去拜訪女兒的班主任戴安老師,她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向她提出,能否額外教女兒一些知識?戴安老師笑了:“夫人,在德國法律中明確規定禁止學前教育。”

老師解釋:其實孩子早學習、早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學到了過多的知識會使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缺乏想象力和創新力。她的話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但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法律為什麼要這麼規定禁止學齡前兒童接受學前教育。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請教一位德國教育人士,他建議我找《基本法》看看,當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法律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告訴我,德國孩子在國小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這個問題讓我深思,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對不對?進而把中國的孩子和德國的孩子進行了深入對比,比如:中國的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有的甚至報了六七個學習興趣班……而德國的孩子,幼兒園禁止學習,學校都是半日制的……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德國人看似在孩子教育方面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有人説,德國的教育是“慢教育”,似乎什麼都慢了半拍,但只有慢下來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水到渠成。如果“拔苗助長”只會毀了孩子,毀了他們一切的未來,我們不妨真的應該好好學習一下德國的“慢教育”,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兒童教育文章 篇八

必須要給孩子講的10個故事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鄭重地對兒子説:“這是家襲寶箭,佩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忘記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使他呼一聲就拔出了寶箭。驟然間他驚呆了,斷箭,箭囊裏裝着一枝折斷的箭。兒子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意志轟然坍塌。

結果很顯然,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温馨提示:把勝敗寄託在一枝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是多麼危險!永遠記住:自己才是一枝寶箭。

▲樂觀者和悲觀者

從前,有一對夫婦養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以賣煤為生,小兒子則賣雨傘。每到下雨,母親就唉聲歎氣説大兒子的煤要賣不出去了,天晴時,母親又惆悵抱怨小兒子的傘沒人要。但父親則和母親恰恰相反,下雨天,他為小兒子高興,天晴時,他為大兒子叫好。

温馨提示:性格決定命運,樂觀的人會在逆境中找到快樂,悲觀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的期望,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説《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葉子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着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説:“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温馨提示:人生能夠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期望。期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

▲飛翔的蜘蛛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餘寬,第一根線是怎樣拉過去的?之後,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留意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忍的昆蟲,它的網織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温馨提示:信念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1965年,一個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們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學術權威,還有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一些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創業艱辛過分地誇大了。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進行了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這本書之後鼓舞了很多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必有收穫。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用不着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着,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勇於冒險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脱掉,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十分緊張地説:“龍蝦,你怎能夠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下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此刻的狀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巖石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閒地回答:“謝謝你的好心,但是你不瞭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務必先脱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此刻應對的危險,只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作出準備。”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能夠避居的地方,而從來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只活在別人的護蔭之下,難怪永遠都限制自己的發展。

温馨提示:對於那些害怕危險的人,危險無處不在。

▲再試一次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説自己是碰巧飄過那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週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温馨提示: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説一聲“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天道酬勤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並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明白重複了多少遍,還是沒有能夠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賊想等到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但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誦讀那篇文章。賊大怒,從樑上跳出來説,“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而曾國藩便是憑着勤奮和堅忍的毅力成為一代宗師。

温馨提示: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會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能夠創造出來。

▲居安思危

一隻野狼卧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説:“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到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説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説:“我磨牙並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

温馨提示:做事就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千萬不要相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那是自欺欺人。

▲你也在井裏嗎?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留意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是在井裏痛苦地哀嚎着。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下,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已經太大了。農夫於是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齊將井中的驢子埋了。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泥土一剷剷進了枯井。但出人意料的是,這頭驢子好像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往井底探頭,出此刻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便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將大家剷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

很快,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温馨提示: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脱困的祕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

兒童教育文章 篇九

保護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父母需要給予留意呵護。例如:多關心孩子內心的冷暖;多給他一些微笑和關懷的眼神;多給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擁抱他,並説:“孩子,媽媽愛你。”

第二,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説成敗體驗。要時刻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給予鼓勵,甚至允許孩子犯錯誤。家長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笑逐顏開,“好孩子、乖孩子”這樣叫着,而在他成績退步的時候,臉一下拉好長,讓孩子感覺你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績。

第三,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着別人訓斥、指責孩子;不要當着別人的面嘮叨孩子以前説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他感到難堪。

兒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兒童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語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動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話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打罵出來的。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天下午,一個不足十歲的國小生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裏玩耍。天黑了,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裏,藉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父親沒有立刻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着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立刻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樣明白我在這片樹林裏呢?”“我是獨自散步,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據説這個孩子長大後進入軍官學校深造,畢業後成了一名作戰勇敢的將領。

人們常説,樹怕傷根,人怕悲哀。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能夠不尊重他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長和老師去保護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麼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麼狀況下傷害或者詆譭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愚蠢行為。

現實生活中,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保密的事已司空見慣。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就説你怎樣這麼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就説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就説你怎樣這麼沒用;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指責你怎樣這麼不給人爭氣。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指責、埋怨,有的甚至打罵體罰。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

簡單粗暴,不講方式方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個合格的家長、教師就應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耐心和恆心,堅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孩子成才發展的自覺性、用心性,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的人才。

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

教育是每個人的生活準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從一定意義上來説,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教育更多是由一個人從這個社會中的收益來評價的,而不是由一個人能多大程度地擁有其能力來判斷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對智力教育就是有很大影響的,德育就是用有道德的教育去身教學生的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