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的隨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中秋的隨筆精品多篇

中秋的隨筆 篇一

我不知道,我的一生有幾個月亮。

但我知道,我總是為你歡樂、憂傷……

第一個月亮落入稚嫩的眼框,是在那青青草坪上。爸媽不在身邊的十五夜的月亮,蒙上了一層暈光,那是我兄妹倆的眼淚侵透了月亮……

第二個月亮遭遇朦朧的眼光,是在那高高山樑上。遠離鬧市的十五夜的月亮,掛在山鄉的歪脖樹上,那是一顆遊子的心在盪漾……

第三個月亮潛入心房,是在花好月圓的晚上。清清亮亮的十五夜的月亮,對影成雙,照着你、照着那個情犢初開的少年郎……

哦,年年歲歲,清輝蕩蕩。

我不知道,你這點綴情愫的月亮有多少次潛入我的心房——

但我知道,你日伏夜出——圓了我的家人、圓了我的夢想……

哦,歲月輪迴,幾度滄桑。

我不知道,你這沁透唐詩宋篇的月亮是否與我的情感一樣永恆輝耀——

但我知道,你痴心不改——極力促成天上人間幾多夢想、幾多希望……

哦,清清亮亮的十五夜的月亮——

你總是讓我心心念念——牽肝扯腸!

中秋的隨筆 篇二

儘管戰事頻仍,但中秋節還是要過的。奶奶早早地就把樹上的幾個梨摘下來,放在了瓦罐裏。

那時候父親才幾歲,哭着喊着要吃梨,奶奶卻不肯,説是等着打鬼子的爺爺回來,一家人一塊吃,也算是個團圓。

我們這個家族五代一脈單傳,按照當時的習俗,人家是不讓爺爺參加民兵的,可爺爺有個犟勁,非去不可。於是,二十幾歲的爺爺成了破壞鬼子交通運輸線的主力。連續的“破交”成功,讓鬼子恨之入骨,便對爺爺他們展開了圍剿。臨近中秋節,大家商定好,幹完了這一把就和家人團聚。誰知,鬼子突襲,爺爺撤離不及,倒在了鬼子的槍口下。

一心盼着爺爺回家過節的奶奶,卻等來了爺爺冰冷的屍首。瞅着還不滿30歲的爺爺活脱脱地出去、硬挺挺地回來,奶奶像瘋了一樣,把瓦罐裏的梨一一摔了個粉碎。奶奶把憤怒撒在了梨上,似乎還夾雜着幾分自責。

奶奶的這個中秋是在悲憤中度過的,梨也成了奶奶的心病。院中的梨樹被奶奶的怒氣一點點砍斷,從此我家再不吃梨。

中秋的隨筆 篇三

中秋節快要到了,對於這個即將到來的傳統節日,我總是心有所感,不知道為什麼, 總好像有很多話想對這個節日説,所以我就隨意的寫了幾筆。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裏,除了春節,中秋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思念,我也思念…。。”人們在思念什麼呢?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家人團聚。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為‘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大家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的菜各式各樣,我夾起一塊熱騰騰的雞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鮮美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過這麼美味的飯菜了。大家越吃越起勁,相互乾杯、祝福。古人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晚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面前放着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像今天和自己家人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時的確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圍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八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過往日,處處都洋溢着全家團聚的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了一句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聚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輪明月吧,説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的隨筆 篇四

相傳,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名叫嫦娥。她的相公是射日英雄——后羿。為了獎勵后羿,王母娘娘給了他兩粒仙丹,説:“這仙丹吃一粒可以長生不老。如果兩粒一起吃的話,凡人可以成仙。”回家後,后羿把這件事告訴了嫦娥,並説:“我們一人一粒就可以長生不老了!”嫦娥想:我才不要長生不老,我要成仙。她趁后羿不在家,把仙丹都吃了。吃完後嫦娥感覺身體漂了起來,快飛到天宮了。可嫦娥轉念一想:如果我到了天宮,神仙們會不會罵我呢?嫦娥覺得沒臉見人了,便轉身向月亮奔去……

這就是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舉國歡慶。下面,就讓大家來看看,我是怎麼過這個中秋節的吧!

剛吃完早飯,我就被爸爸拉到奶奶家來過中秋了。奶奶家可真熱鬧呀,姑姑們來了,姑父們也來了,還有表姐……大人們聚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我們小孩子躲在一起比賽喝飲料。

熱鬧的夜晚到來了,這兒“咚—咚—咚”的燃起了煙花,那兒“啪—啪—啪”的點着了鞭炮,慶祝着這個家家團圓的節日。我呢,則坐在陽台上,靜靜地望着月亮出神。今晚的月亮真美呀,圓圓滿滿的高掛在夜空。深藍的夜空沒有一絲雲彩,他們把整個舞台都讓給了月亮姐姐吧。我彷彿看見了,那月亮上的嫦娥穿着白色的曳地長裙,戴着長長的飄帶,站在廣寒宮裏歎氣,悔恨的説:“當初,我要是沒有偷吃仙丹,就不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了。住在這兒可真孤獨啊!”“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媽媽心有靈犀的吟誦着詩句走出來,“賞完月快進去吃月餅吧。”

回到屋裏,我看見餐廳的桌子上擺滿了月餅和水果。我連忙問爸爸:“爸爸,為什麼要放這麼多東西呢?”爸爸説:“賞月呀。放這些是有講究的。柚子的寓意是保佑子孫,蘋果的寓意是全家平安,石榴……”原來,放水果也有這麼多講究呀!這一天過得真快!我躺在牀上,透過窗户看着外面的月光,感覺今晚的月色特別亮,特別美。

中秋的隨筆 篇五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一天的月亮凝聚了無數人的眸,似乎所有話題都繞不開月的影子。

今年的中秋節很不給力,天空烏雲密佈,像灌了鉛一樣的沉悶。儘管沒有月亮,晚飯後,我還是將供桌放在院當中,擺上貢品拜祀月亮娘娘,這也許是從小受奶奶祭月的影響吧。我點燃一把香,火紅的香焰跳躍着,映紅了滿桌子供品,有圓圓的各式月餅,有蘋果、香蕉、葡萄、獼猴桃等。望着這滿桌子供品,不由得我浮想聯翩,兒時隨奶奶祭月的場景漫上心頭。

小時候,中秋佳節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總有一種殷殷的期盼,每到這一天夜幕降臨後,奶奶就會在院裏放一張地桌,擺上供品拜祭月亮娘娘,奶奶雙手合實口中唸唸有詞,祈禱月亮娘娘保佑風調雨順、幸福安康,保佑老百姓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而我們兄妹四人,在奶奶身後邊玩邊模仿奶奶叩頭作揖,迫不及待地盼着三燭香燃盡,好分給我們供品吃。

那年月很窮,沒錢給孩子們買零食,月餅款式也很少,只有一斤一個和兩斤一個的,吃的時侯把它切成幾塊,一家人分吃一個月餅也算是共度佳節了,節日期間要是再能吃上蘋果,那就更令人羨慕了。那時的中秋節,家家户户買幾斤梨足矣,其它水果便很少光顧我們老百姓的寒舍,一來是沒錢買,二來市面上很少有賣的。當時的社會是“以糧為綱”,農副業是明令禁止的,農村所有耕地都用來種糧食,並且年年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到了收糧季節,打下來的糧食除了上交公糧外,剩餘部分按人頭平均分配,剛出生的娃娃和每天有着繁重工作的青壯年享受着同等待遇,無形中,吃奶的孩子名正言順的掠奪了成年人的口糧。在當時孩子多的户糧食還能維持下來,而那些勞力多孩子少的户,每年都要吃“探頭糧”,難怪當時有句“緊幹慢幹,不如添個肉蛋”的戲語在農村廣泛流傳。

那時候糧食都是國家調撥,個人買賣糧食是違法行為。當時全縣只有一兩家糧油店,並且是定量供給那些非農業户口的,農民只是自產自足,一年下來,地裏所產的糧食本來就不富裕,再要攤上個歉年,就更是艱難竭蹶了。可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又是萬萬不能得,再省吃儉用也得添飽肚子吧,為此便孕生了黑市,也就是路邊市場,有的人家把從牙縫裏省下來的糧食,偷偷拿到集市上變賣,換幾塊錢以作它用,無疑,這也為缺糧的人家提供了一點方便。

我清晰地記得,在一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奶奶提着面袋子對父親説:你看這點面,最多能維持兩天,今天是集,你去買點棒子(玉米)吧。父親答應着去了,然而,市場上冷冷清清的',路邊零星蹲着幾個賣雞、賣鴨、賣仔兔的,他們眼巴巴地期待着買家的光臨,還有個膽大的老鄉用手絹包着幾個雞蛋,他機警地站在路邊,窺視着過往的人羣。那時候雞蛋也是違禁品。

父親在市場上轉來轉去,卻看不到糧食的蹤影,正當父親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手裏攥着一把玉米粒,走近父親問要不要,並攤開手讓父親看了看,父親看到金燦燦的玉米喜出望外,隨後,二人悄悄談好價錢,待父親預交了五塊錢的定金後,便隨賣主來到一個偏僻處,只見他謹慎的巡視着四周,當他確定沒人跟蹤時,便從柴草堆下拽出一個沉甸甸的布袋和一杆秤。由於擔心被市場管理人員沒收,二人麻利的過了秤,父親如數付了錢,就匆匆的各自走開了,結果慌忙之中那預交的五塊錢忘了扣。回來後父親向我們敍説了事情的經過,並自嘲説“吃了高價糧”,我當時心裏很納悶,怎麼買點糧食,就好像電影裏的地下黨在躲避特務的追蹤呀!

時過境遷,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打碎了“鐵飯碗”,拆散了“大鍋飯”,在政策的扶持下,土地承包到了農民手中,進而極大地調動起了農民的積極性。在廣大農村,實行了以糧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科學種植全面發展,短短几年內,華北大地綠蔭成行瓜果飄香,在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的情況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不僅家家有餘糧,户户有存款,而且各種水果隨處可見,在以前見都沒見過的水果,如今也成了咱老百姓家中的“常客”。人們的生活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城市和農村,集市貿易繁榮昌盛,各類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的月餅擺滿各大商場的貨架子,餐桌上大米白麪、豬、牛、羊肉吃膩了,倒想着換換口味,吃頓玉米麪餅子、雜麪、疙瘩湯了。

如今,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不但可以隨意吃,而且還要挑着檢着的吃,吃出了花樣,吃出了健康,也吃出了新的生活。

中秋的隨筆 篇六

當火熱的季節即將離去,田野裏的莊稼已經成熟,墨綠的青草開始泛黃,雖説是收穫的季節,卻也預示着一種蕭瑟獨孤。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竟是那樣的無情。於是你只好去歌頌天上的明月,或是帶了一縷思念去回味無盡的情絲。

兒時候的記憶還是那樣的清晰,外婆的歌謠卻已是恍惚遊移。“月姥姥,本姓張,騎着驢,挎着筐,挖着菜,拾着桑,一步一搖上山崗”,或許這是所有外婆的歌謠。我的外婆早已離我遠去,遠去的似乎已記不清她的準確的摸樣。而我的內心裏,卻總是在中秋季節引出無限的思緒。每每到了中秋的夜晚,望着天上的圓月,這種思念的情懷會不由自主的從心底生起。

小時候淘氣總是那麼的甜蜜,外婆的慈愛深深的留在記憶。每當中秋夜晚浩月當空的時候,便依偎在外婆的胸前,纏着她講許多月亮的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手裏握着一塊粗糙的月餅幽幽睡去,而孤獨的外婆總是把我緊緊摟在懷裏。後來,外婆離開了我,每每到了此時,我便想起——想起我親愛的外婆,如今您在那裏?

外婆年輕守寡,只有母親一個女兒,從我哇哇逐地的那刻起,便成了外婆的寄託。在以後與外婆相依的二十多年裏,外婆始終辛勤地操勞着一切。白天去隊裏幹農活,回來還要種自留地,收拾院子,種小菜園。到了晚上,外婆戴一副花鏡,搓麻線、納鞋底、糊鞋幫、做襪子。只記得外婆從來都是有事做,她像一隻蜜蜂,為自己的後代辛勤的勞作。

我又是那麼的不懂事,經常的惹她生氣。那時又是那麼的貧窮,貧窮的酸楚現在不願提起。好在外婆是那麼的愛慈,只要看到我在身邊,總是臉上掛着笑意,即便我搗蛋調皮耍賴無知。

記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初夏的一天,吃過午飯,我去同事家有事。傍晚回到家中,卻見外婆趴在牀上,她説在院子裏摔了一跤,胃裏很不舒服。我便開始給她捶背,外婆有老胃病,我經常給他拾掇。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一會外婆便渾身軟軟的,叫她也不應聲了。

我有些害怕了,喊來了鄰居的陳嬸,她説還是快送醫院吧。於是找來幾個好友,抬了外婆送去醫院,結果診斷為心梗。外婆一直昏迷,卻不時一陣陣地咆燥翻騰,我便緊緊地抱住外婆,整整抱了三夜兩天,第四天早上,外婆終於醒過來了。

醒來的外婆面帶微笑:“你這孩子,怎麼把我弄到醫院來了?我這老胃病用不着住院啊。”我見外婆醒來很高興,以為危險已經過去,便問外婆想吃點什麼,外婆説想要吃蛋糕。於是,我跑遍了青州城卻沒有賣的,那時的一枚蛋糕竟是如此的奢侈,我有許多的懊悔,這也是其中之一。沒辦法只好用開水浸一個雞蛋,她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可是又自言自語地説;“扔了就浪費了,我還是吃了吧”。

看着外婆吃完雞蛋,我心裏很不是自滋味,所以後來給外婆掃墓時,我總是帶上一包蛋糕,供在外婆的墳前,告訴外婆説:“姥姥,我給您買蛋糕來了”。雖然明知道外婆難以品嚐到蛋糕的滋味,但每次我都忘不了給她帶上。

事情總是讓人難以預料,沒想到的是,中午時分,外婆在説話間,頭一歪就走了。走得那麼突然,走得那麼安詳,走得那麼讓人難以接受。外婆真的走了,我欲哭無淚,那心裏是陣陣的生疼啊,那種疼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那時,家裏有老人故去,都是單位出車同事幫忙處理。雖然外婆不是至親,但廠裏都知道我從小跟外婆長大,便派了一輛解放車,除了鄰居和家裏人,在眾多水泵廠同事的幫助下,送走了外婆。現在回想起來,具體是那些人都記不清了,在此表示深深地謝意。

外婆離開我已經近30年了,每當我想起慈愛的外婆,總悔恨自己那時的無知和無能為力。現在生活好了,外婆卻早已離我遠去。在這明月當空的中秋的夜晚,假如親愛的外婆天堂有知,我想告訴您,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那搗蛋的外孫。

中秋的隨筆 篇七

中秋節到了,每年的中秋月是圓的、明亮的。每到那一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共同賞月、品酒嘗餅。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很多人是不去考慮的。“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賞月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環節,民俗專家説,中秋賞月寄託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我從國小讀過大詩人李白一首小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詩征服了所有讀到它的人,以至流傳千古。在我的記憶中,這位詩仙對月亮是情有獨鍾,清醒時對月當歌,酒醉時邀月共舞,為了不使“金樽空對月”,詩人與自己的影子和天上的月亮,乘着酒興舞作一團,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其實,不止是李白一人對月亮有感情。當浩渺的夜空中懸掛着一輪皎潔的月亮時,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對它熟視無睹。走夜路的人們感謝它送來照路的微光;年輕的母親唱起月亮的歌謠做孩子的搖籃曲;孤獨的離人向月亮祈求早日團聚;慈祥的老人在月下企盼遊子歸來……。在聖潔的月光下,幾絲傷感,幾許柔情,幾多思念穿越時空,將從古至今的情感鏈條串在一起,將遠隔千里的人們緊密相連。

還記得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寫出草盡兵老,塞月孤明的淒絕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將千古離愁之恨兀現,令人悵然長歎,低迴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卻不知為何偏要將那心裏事説與月聽?想起朋友時,便來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正當“美人和淚辭”,恰是“殘月出門時”,難道這也是巧合?就連那亡國之君的滿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無言上西樓,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一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出語便十分不凡,落筆時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讓人終生難忘,因此成為千古名句。從古至今,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小時候我在鄉間玩耍,總盼着過節。特別是過中秋,更是熱鬧一番。儘管那時候生活水平低水平,每逢佳節定然熱烈慶祝。老百姓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有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的孩子們。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如今中秋更有意境了,就是從餐桌上則會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與繁茱,人民生活的水平蒸蒸日上,鉅變處處帶給了人們的驚喜。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月餅餡,是特別的,有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等。芝麻口味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巧克力的,年輕人情有獨鍾。多少年過去了,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

月亮給我們傳遞的信息遠不止於此。它不僅是聖潔的,同時又是變化的。它以自己的時圓時缺,反襯出人間的陰晴冷暖;躲在雲後時隱時現,演繹出世上的風雲變幻。人間有多少喜怒哀樂,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歡離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淺唱。很多時候,你會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儘可向它傾訴衷腸。不然的話,為什麼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騷客在花前月下寫出千古名句?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經寫過一首《花月呤》:“有花無月恨茫然,有月無花恨轉長。花美似人臨月鏡,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尋花步,攜酒花前待月嘗。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將花月作尋常。”雖然藝術手法新穎獨特但依然無法與“明月幾時有”相比。明朝曾經流傳甚廣的《中秋月》(憶秦娥):“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陰晴圓缺都休説,且喜人間好時節。

月是無私公平的,一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我記起汶川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傳情。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

中秋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無酒不成筵席”,在喜慶的日子裏,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的。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白雲邊、茅台等國宴酒也擺上了平常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在騰飛,社會主義經濟在崛起,面對百姓日子的紅火,奔小康的主旋律中。經過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更富裕的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然而我更祈望我的親朋們愈加健康,和樂。

中秋的隨筆 篇八

清冷的氣息席捲着一切思緒,不知不覺低頭呆呆凝視,偌大的心房充滿了苦的愁緒,溢滿全身,滯留了空氣,有太多太多的回憶,哽住呼吸。

滿身泥濘的你,有着凹凸不平的皮膚,黃褐色的樸質不停流露着你廣博的胸懷,星星點點,疏疏密密的青色裝點着你年輕卻憔悴的面龐,似母親的你讓我永遠是苦的。

猶新記得,小時我愛與夥伴在路上玩鬧,一雙雙小腳丫在你鬆軟的身上輕輕壓過,給了你多麼有生機的粧容,你總是搖着青色的裝飾,無奈的輕聲歎息,卻又默默地歡悦。哦,你還記得嗎?那晚,夏夜的晚風吹拂着萬物的煩躁,白日裏你的汗也被吹盡,留下一地的芬芳與涼意,我總會拍拍你的鬆軟,卷着席子,散在你的身上,依舊清晰記得那夜月光有多麼輕盈,猶如光的舞者,旋轉於枝葉間,我雙手撐着席子,與你一起仰望月亮,是十五吧!

我那時也許是想着不在身邊的父母,而你呢?在想些什麼?我躺下身,側頭望着白日不知疲倦的你,樹影的交錯下,昔日的你猶如光影交織的畫卷,泥土的樸素撲面而來,帶着白日的暖意,淚水猛然間湧上眼眸,無法控制的落下,還有被淚水浸濕的我,淚水止不住就由他去吧,何必強求。我笑着望着滴落的淚水慢慢的在席子上散開,苦澀的味道蕩在胸口,那是你的淚還是我的淚,還是。.。.。晶瑩的淚珠折射着如神韻的光芒,一層一層渲染着我的心,我禁不住抬起頭,藉着幽深的月光,我看清了,是的看清了,卻忍不住顫抖起來,這,是你嗎?媽媽!

眼前的女子拖着行李箱,臉色蒼白,眼中還帶着好些血絲,嘴脣因長期乾燥而裂出了口子。頭髮有些微亂的她彷彿一陣風吹就會把她那憔悴的弱不禁風的身子給吹起來。但那雙清眸卻柔情似水,緊緊望着我,讓我有從未有過的幸福,那是多麼温暖的光芒啊!

在我心間跳躍,環繞。我一個飛躍,撲進媽媽的懷抱,緊緊抱住這抹柔軟的倩影,一瞬間我看到了驚喜了一幕,一抹高大的身影佇立於一旁,如深邃的星空般璀璨的雙眸深深地望着我,挺拔如樹,高大如熊,如同山峯靜靜為我遮擋一切。晚風搖曳着清輝,我深深望着你,你褐色的皮膚閃着銀光,是你召喚他們來的嗎?你靜語,忽然感到一陣悲哀,不知是從哪來的感覺,瞬間將我吞噬於無邊的黑夜,這是怎麼了?我走了,來向你道別了,你説,走吧,走吧和父母一起,走吧!

多年後,你幾曾何時換了裝束,又是誰奪走了你的裝束,憔悴如你,虛弱如你,粗重的喘息下武裝了厚重的冷漠嗎?記憶如紛飛的蝶,無論何時或是何種存在,都是永遠割不斷的牽掛,你伴我度過的每個中秋的等待是最深的牽絆。如果雲知道,託它送給你一份我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