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培訓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4K

農村培訓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工作者培訓工作報告

為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工作者隊伍管理制度,提高農村工作者隊伍整體素質和實踐水平,充分發揮農村工作者隊伍優勢作用。根據縣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結合一市鎮的實際情況,我鎮於6-7月集中開展了一系列的農村工作者專項推進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有關活動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管理,確保責任有着落。近幾年,隨着農村工作者的隊伍不斷增多,如何管理好領導好這支隊伍,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裏施展他們的才華,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針對我鎮的實際情況,我們採用統一管理和多層面領導的方法,集中做好農村工作者檔案台帳工作,確保一人一檔、內容齊全,實加強這支隊伍的管理。同時根據這支隊伍的特點,因人分工,明確各自責任,遵循“有利於發揮大學生優勢、有利於大學生開展工作”的原則,堅持“人村相適”、有針對性選派。學農的優先安排到種植、養殖特色村工作;學工業經濟的,首先考慮具有企業基礎相對較好的村。從培養鍛鍊大學生考慮,在篩選選聘村時,一般將大學村安排再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的村,為大學生順利開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在借鑑其他鄉鎮農村工作者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明確農村工作者職責,建立了以村為主、以鎮為輔的工作運行機制和管理工作責任制,確保他們能迅速進入工作角色。

二、注重培養,確保業務有幫帶。農村工作者既是政府和農村聯繫的紐帶,又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他們的地位和作用在當前農村越來越重要,通過多途徑促進他們的成長顯的非常必要。首先建立經常性教育培訓制度,結合鎮、村幹部教育培訓計劃,讓大學生農村工作者多渠道、多途徑地學習政治理論、業務知識、實用技術和法律法規等。鎮、村舉行的各類會議,凡是能讓大學生農村工作者參加的,都要求他們參加會議;與大學生農村工作者相關的文件,及時佈置他們傳閲和學習。鎮組織辦給他們佈置學習內容,要求他們定期上交學習體會和心得,安排他們向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鎮鄉幹部、村幹部虛心求教,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使他們迅速成長。其次搭建多層次幫扶機制,業務上悉心幫助。根據一市鎮的聯片聯村情況,鎮黨政班子、聯村幹部和村主要幹部與大學生農村工作者結成“三對一”幫帶對子,開展業務指導,學習做羣眾工作的藝術。再者還組織崗位培訓活動,對農村工作者加強崗位職責培訓,深化服務農村、紮根農村,踏踏實實做好農村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6月中旬組織一市鎮全體農村工作者參加縣級培訓班,培訓內容豐富,有遠程教育工作、科學發展觀、農村常用法律法規、新農村建設等。6月底一市鎮自行組織農村工作者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基層工作實務等知識的集中培訓。除集中培訓學習外還採取了個人自學、專題輔導、集體研討、藉助網絡和遠程教育網站進行學習。

四、健全機制,確保管理有制度。一是制定管理辦法。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了大學生農村工作者管理辦法,包括任職和待遇、工作職責和要求、考核獎懲、教育管理、組織領導等五項內容。要求大學生農村工作者確保出勤率,嚴格履行逐級請銷假制度,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工作崗位,聽從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安排。二是出台激勵制度。實行動態考評,採取平時考核與年底考核、村主要領導考核與村民評議考核相結合的形式,明確考核優劣的獎懲措施。組織村幹部、村民代表、鎮幹部對農村工作者進行民主測評,對考核合格和優秀的,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實行發展黨員優先,選拔村主要幹部優先,推薦榮譽優先。每年組織一次鎮“優秀農村工作者”評選活動,增強農村工作者榮譽感,激發工作的積極性。

五、強化服務,確保生活有保障。為了使農村工作者有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便於他們更好的開展工作,我們積極與各有關村聯繫,解決他們的吃住問題,對離鎮機關比較近的村,在村裏食堂就餐,相對較遠,交通不便的村,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吃飯問題。並對他們在生活出顯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真正讓他們能呆的住。

總之,通過這次農村工作者專項推進活動,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工作者隊伍建設,密切了羣眾與農村工作者之間的聯繫,也讓農村工作者真真切切體會到了自己是新農村建設的一份子,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通過這次活動,也看到了農村工作者隊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學習的載體不夠廣泛、創造性的發揮有待加強、羣眾的公認度有待提高等,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改正和提高。

【第2篇】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課題名稱: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課題主持人:徐 麗 課題研究單位:瀋陽市沈北新區新城子鄉新城堡國小

二、工作報告(不超過1500字)

內容提示: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研究計劃執行情況;研究變更情況(課題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完成時間等);成果的出版、發表情況,轉載、採用、引用情況;成果的代表作等。

經瀋陽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的課題《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歷經兩年的研究,現已完成了課題任務,形成了預定的研究成果。

一、本課題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1、組建課題組

我們從本課題研究的性質出發組成了課題組。課題組組成人員和分工見下表。(略)

2、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準備階段(XX.6—7):成立實驗領導小組,學習現代教師教育理論、教育科研資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制定實驗方案,確立實驗對象;進行調研,摸清實驗對象基本情況;培訓實驗教師、學習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步驟,依據實驗原則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專家論證。

實驗階段(XX.8—2010.2):全面實施方案,對教師進行培訓,開展相關活動,探討參與式校本培訓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途徑與方法。

總結階段(2010.3—4):全面總結驗收,進行終端測試和統計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專題總結,提交驗收。

針對課題研究的實際,我們採取瞭如下研究方法:

自然實驗法。根據我校教師自身特點,確定選擇研究專題,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標,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發展空間與可能,整體提升師資隊伍的水平。

典型經驗總結法。對學校及同類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加強反思,總結經驗,形成規律,從中探求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培訓方法和模式。

學習考察法。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請教授專家來學校對老師們進行專門的培訓、指導或講座,組織教師走出學校,與兄弟學校進行相互溝通、學習、相互研討,總之,一切都要有助於學校和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一切都要有利於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訓更加實在,更有實效。

文獻研究法。學習和借鑑國內外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自我總結法。引導教師在活動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觀念和經驗,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經驗,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

我提高,並把學習的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使經驗產生遷移的價值。

二、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執行與變更情況

課題的研究嚴格按計劃執行,課題主持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等均無變化。由於中期驗收的需要,完成時間略有提前。

由於課題研究的需要和學校領導對實驗工作的重視,在實驗進行中,我鄉的田凱師校長、朱會芬副校長、侯英副校長、陳鑫主任均參加了實驗。但未列入課題組人員名單。但他們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課題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況

課題研究參與人員發表的成果如下:

1、經驗材料《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學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發表,作者:校長田凱師。

2、論文《農村國小的問題與對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發表作者:教學副校長朱會芬。

3、論文《關於在青少年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發表,作者:主任陳鑫。

4、論文《農村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發表,作者:德育副校長侯英。

5、經驗材料《充分利用“農遠”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4期(XX年年8月)發表,作者:主任陳鑫。

其中,《農村國小的問題與對策》和《農村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兩篇文章分別在沈北新區教師進修學校幹部培訓班交流。

【第3篇】農村勞動力勞動素質狀況及培訓調查報告

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天性障礙。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是當前和今後較長一個時期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應引起全社會的思考。

為深入瞭解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狀況和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xx年6月——7月,清水縣農廣校組織調查小組,深入5鄉15村鎮調查了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 通過對中部永清鎮蘇屲村,東部白沙鄉馬溝,北部黃門鄉王店,西部郭川鄉宋川村,南部豐旺鄉柏樹村195户農户的抽樣調查。瞭解了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及其培訓實施情況,基本摸清了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成因,並據此提出了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對策。

一、對當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的調查

(一)清水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清水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人均耕地面積1.88畝。近年來,按照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工作思路,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縣現有6鎮12鄉,260個村民委員會,1118個村民小組,71901户,總人口達31.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29.59萬人,佔總人口的92%。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18.0316萬人,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男性7.8885萬人,女性7.0101萬人,在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10.3251萬人,佔69.3.00%,從事工業的勞動力2695人,佔6.54%,從事建築業的勞動力9286人,佔6.23%,從事批發、商業的勞動力2234萬人,佔1.8%,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勞動力2228人,佔1.5%,從事其他的勞動力6559人,佔4.4%。

(二)清水縣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全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xx年底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國小文化程度5.6361萬人,佔62.6%,國中文化程度3.9802萬人,佔26.7%,高中以上學歷的1.5670萬人,佔10.6%。大專以上138人,僅佔1%。而發達國家的情況是,美國的大部分農場主都是農學院畢業生;德國農民有67%是大學畢業生,53.2%接受過2~3年的職業教育;日本農民中大學生佔59%以上。

2.科技素質差。目前,全縣實有勞動力中,真正受過系統專業技能培訓的僅為3.2%。大多數農民缺乏基本的科學生產知識,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對一些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實驗、示範,即使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也很難完成;一部分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對一般性農業生產技術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觀念落後。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等傳統觀念仍然束縛着農民的思想。抽樣調查100名農村勞動力顯示,不願參加培訓的佔38%,今後打算參加培訓的佔27%,因不願耽誤勞動原因不參加培訓的佔25%。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歡走老路,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和敢闖、敢幹、敢試的勇氣和信心。

同時,我縣農村勞動力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1.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比重大。據統計,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90.85%,其中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7.0418萬人,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49.79%。

2.從業時間不足,隱形失業嚴重。全縣農村勞動力中有30%的人常年從業時間在8個月以下。主要從事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在8個月以下的佔34%;主要從事非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非農業時間不足8個月的佔28%,隱性失業現象較為明顯。

3.農村勞動力流動性差,盲目性強。全縣實際常年外出務工農民僅佔實有農村勞動力總量的12.9%。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羣體外出,有明顯去向的只佔30%左右,70%沒有目標,且收入極不穩定。這些人大多為青壯年勞動力,但多數是靠出體力、賣苦力換取收入,從業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經培訓有組織輸出的農民僅0.716萬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比未參加培訓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因素比較複雜,既有歷史的因素,也受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既受農民主觀因素的制約,也受基層政府和相關政策的影響,總的可概括有以下幾點:

1.歷史因素的影響。年齡在45~55歲的勞動力大多就讀在十年**期間,由於受“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加之當時教育受到較大的衝擊,正常教學秩序無法保證,學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較弱,荒廢了學業,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進而影響了對科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儘管各地都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從現實情況來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還是沒有完全改變,社會評價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還是沒有離開會考和大學聯考的指揮棒。農村中學儘管已經開始實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但由於時間較短,加之受中大學聯考、專業師資缺乏、實驗實習場地缺少、資金缺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改革效果還不十分明顯,分流教育存在流於形式的現象,導致新增勞動力缺乏從事農業和非農產業的基本技能。

3.農民觀念落後的影響。一是部分青年勞動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從而過早輟學打工;二是壯年勞動力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訓機會少;三是相當多的農民從眾心態嚴重,傻子過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學他也不去學,沒有看到各自的差別;四是接受培訓的興趣不高,主觀上不求進取,認為學不學一個樣,延續過去傳統落後的種養模式和技術。

4.基層政府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沒有得到基層政府應有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多數鎮政府沒有把農村勞動力培訓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長遠規劃,指定專門機構和專人具體負責;沒有像關心和重視普教那樣關心和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輿論宣傳上缺乏力度,沒有形成人人關心、重視和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的良好氛圍;工作上存在重佈置、輕檢查、輕落實的形式主義問題。

5.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不足,體系不健全。從調查情況來看,全縣現有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主要是縣農廣校、天水農校。這些培訓單位分屬於不同的主管部門,培訓條件差別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為政的問題。沒有形成培訓工作全縣一盤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鎮的領導對培訓的認識不夠,不配合培訓單位,一年幾乎不怎麼開展工作。其次,能夠開展培訓的也大多集中在縣或鎮舉辦培訓班,很少能下到村,況且許多培訓是大雜燴式的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內容一般停留在農業技術、機械加工等幾個工種,與真正意義上的技能培訓和農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對現有的培訓資源進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訓體系,以發揮其最大作用。

【第4篇】農村黨員培訓情況的調研報告

加強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管理,對於增強黨員宗旨意識,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近日,我們組織人員深入我區部分農村,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等形式,就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各鎮、村黨組織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建設一支與時俱進,能帶頭致富和帶領羣眾致富的農村黨員隊伍作為加強農村黨建工作的重點,認真抓好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各鎮都把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每年都對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一遍,通過對優秀青年、致富能手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提高他們對黨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入黨熱情。近年來,我區每年培訓入黨積極分子達到500多人次,發展農村黨員150餘名,改善了黨員隊伍結構,一大批優秀青年被吸收進入黨組織。

(二)突出抓好村黨支部書記的教育培訓。每年舉辦村居書記主任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黨的政策、理論以及新時期怎樣當好農村幹部等有關業務知識。通過培訓,支部書記們堅定了信念,拓寬了視野,豐富了工作經驗,學到了一些實用性很強的知識和技能,駕馭全局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綜合素質得到了整體提高。區委、區直有關部門及各鎮黨委,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村支部書記到先進地區或企業參觀考察,用具體事例來教育引導他們抓經濟、抓黨建、抓村莊管理的思路。

(三)紮紮實實抓好農村普通黨員的學習教育。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對普通黨員的學習教育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大部分村的黨組織都能夠按照上級統一安排部署和有關文件精神,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在學習內容上,突出以信念宗旨、市場經濟知識、農業科技知識、政策法規等為重點,注重培訓實效。同時,為了充實農村黨員的學習內容,各支部都訂閲了《人民日報》、《求是》、《大眾日報》、《支部生活》、《淄博日報》、《黨員幹部之友》等黨報黨刊。二是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的黨組織,每年“七一”或其他黨員活動日組織黨員去革命老區、經濟或其他各項事業發展較快較好的地方參觀學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幹事創業的教育。三是大部分黨員能夠通過看電視、聽廣播、讀報紙等方式自覺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四)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提高黨員素質。現代遠程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區把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作為加強黨員學習教育,提高黨員素質的重要內容來抓,先後投資150餘萬元,建成終端接收點153個,並建成城東、崔軍、彭家等多處示範點。現代遠程教育以其“形象直觀,真實可信,喜聞樂見,貼近實際”等特點,對黨員進行黨的理論、科技知識和法律法規等方面教育,取得了顯著效果,已經成為我區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區各鎮、村黨組織對農村黨員的學習工作抓得都比較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從面上來看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狀況還很不平衡,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農村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具體表現如下: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農村黨員學習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當前,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已成為全黨的共識。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抓經濟建設理直氣壯,幹勁十足,抓黨員教育敷衍了事,生怕干擾了中心工作。加之各種考核體系中,經濟指標明確而鋼性,黨員學習教育指標相應虛化,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黨員學習教育工作。表現在工作上,就是一些領導幹部對黨員學習教育工作領導不力,活動開展不力,督促檢查不力。

(二)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增加了農村黨員學習教育工作的難度。一是務農黨員教育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使農民黨員與黨組織的聯繫,不再象過去那麼緊密,在這種情況下,農村黨員教育出現了人員難集中、教育難開展的問題。二是流動黨員教育難。有些流動黨員長期不參加黨組織的活動、學習,甚至黨費都長期不交。三是老黨員教育難。目前,各鄉鎮普遍存在着黨員年齡老化的問題,一些老黨員文化水平低、思想觀念陳舊,其中有的黨員生活艱難,黨員先進性根本無法體現。

(三)學習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形式不活,農村黨員學習教育效果不明顯。當前一些農村黨員存在的思想問題比較多,突出表現在有的黨員幹部黨的意識不強,不能積極宣傳貫徹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引導農民奔小康;有的黨員創新意識不強,觀念保守落後,發展經濟的思路不明確,辦法不多;有的黨員致富本領不強,在開展的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活動中能力有限,發揮不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有的黨員宗旨意識不強,不願做服務羣眾的工作,怕肥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黨員法制觀念不強,以至於做出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迫切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但在實際工作中,教育的針對性不強,學習內容與黨員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相脱節,教育與經濟建設兩張皮。在學習形式上,以會代訓多、讀報紙念文章的多、你説我聽的多。枯燥無味,缺乏新意和農村特色。

(四)受經濟條件影響,極個別村級黨組織或個別黨員購買應有的學習資料困難。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個別經濟落後村的黨組織,除上級免費發放的部分學習材料外,很少主動購買黨員學習材料;個別農村黨員、特別是老黨員生活無固定收入來源,生活困難,買書、報等學習很難實現,極大地影響了這些黨員學習的進行。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當前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即將進行的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工作。

(一)提高認識,切實把農村黨員教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黨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因此要注意教育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工作,提高農村黨員的整體素質,是新時期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提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需要,是增強黨在農村的階級基礎,擴大羣眾基礎的需要,是把廣大農民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凝聚成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強大合力的需要。要徹底摒棄對黨員學習教育的模糊認識,以創新的精神,切實抓好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工作。

(二)區分層次,增強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的針對性。農村黨員學習教育要出成效,必須摸準黨員的思想脈搏,區分層次、區別對象,因人施教。具體説來就是:對黨員幹部的學習教育,要重點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放在羣眾觀念、宗旨意識、勤政廉政上。對一般黨員的教育要突出農業實用科學技術的學習,幫助農民黨員掌握一至兩門致富本領。對老黨員的教育,要注意引導他們轉變觀念,適應形勢發展的變化,並努力把思想教育與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相結合。對企業黨員的教育要立足於提高他們的生產經營水平,多進行市場經濟知識和現代管理知識的學習。

(三)創新方法,增強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的吸引力。農村黨員職業多樣、情況不同,要找準開展活動的切入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一是要注意充分發揮基層黨校在教育黨員培訓骨幹的主陣地作用,針對不同的對象,開辦不同內容的學習培訓班。二是要豐富教育載體,結合實際開展生動有效的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三是要注意發揮典型的引導作用,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激勵廣大黨員。四是要運用好各種科技示範基地的作用,做給農民黨員看,帶着農民黨員幹,增強農民黨員的科技致富的本領。五是要充分運用電化教育和大眾傳媒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開展教育。

(四)結合實際,創新教育培訓的方式和組織形式。一是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在組織形式上可以從支部組織集中活動為主逐步轉變到支部牽頭、以黨小組開展活動為主,按照黨員的特點和行業分佈,劃分若干個黨小組,支部按季統一組織活動,平時則以黨小組活動為主;二是在培訓方式上可以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站點的教育培訓功能,以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為主,結合專家講座、短期培訓班、以會代訓等形式開展經常性的培訓;三是在培訓內容上要突出“三點”:針對部分農村黨員思想上的“疑點”,搞好理論、政策培訓;針對農村黨員在生產中的“難點”,搞好實用技術、科普知識培訓;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搞好信息、法律等知識方面的培訓。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學習內容,激發黨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培訓效果。

(五)突出特殊性,重視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部分農村黨員常年外出務工經商,由於農村黨員的流動性、分散性增大,對黨員學習教育在人員、時間上都難以落實。如何加強對外出流動黨員的教育,已成為農村黨員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必須重視這一問題,有關部門要大力探討對流動黨員的流動教育、補課教育,靈活地抓好這一特殊“羣體”的學習教育。

(六)確立專項資金,確保經濟條件較差村黨組織和貧困黨員擁有必要的學習資料。區委有關部門和鎮黨委要從黨費或其他費用中拿出部分資金,或者通過黨員捐獻、繳納特殊黨費等方式,設立經濟落後村和困難黨員學習基金,定期購買學習資料,向經濟困難村的黨組織和貧困黨員免費發放,解決購買學習資料困難的實際問題。

【第5篇】農村家庭參與技術培訓的調查報告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國農民數量眾多,有3.28億農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嚴重製約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農村科技培訓是推廣農業科技的重要手段。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南通大學商學院“紅t恤”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對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意願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85%的主要勞動力文化程度處於國中或國中以下水平,80%的農村家庭沒有參加過農業類培訓,75%的農村家庭有成員參加過非農業類技術培訓。據瞭解,大多數家庭有意願在近期內參加非農業類技術培訓,但費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內,培訓時間也控制在1到2個月。家庭參加培訓人員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絕大多數農民是通過幹部上門瞭解到技術培訓項的目的的,廣播宣傳是另一個重要的途徑。

通過調查總結,我們得知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態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村主要勞動力對科技興農的意識不強。現在農民對種植養殖方面的常規技術有了一定的掌握應用,但對農業高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沒有進一步提高技術與認識的意識。

二、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高新農業科技的接受能力、運用能力差,影響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這是技術培訓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農村家庭對於技術培訓長遠利益的認識不夠明確。很多農民不捨得眼前時間和經費的投資,不能認識到技術提高對長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農村科技培訓缺少資金支持。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業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舉措。農村科技培訓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具有政府行為。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但這項工作在市場條件下運作,沒有穩定的資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簡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也就浮於表面,很難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五、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廣人員,科技培訓工作沒有專人具體管理。鄉鎮農業科技培訓絕大多數是通過幹部上門以及廣播宣傳,部分村幹部不能把培訓內容及時傳達給農民,影響到科技培訓的推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覺得應做出相應的對策來提高農村科技培訓教育程度,具體如下:

一、深入農村加強調研,瞭解農民對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準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的切入點。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民的市場意識、效益觀念、競爭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發生着重大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產品質量意識等已不適應這一歷史性轉變的要求。要搞好農村科技工作,首要的問題是要搞清農民科技文化的總體水平、開展科技培訓的難點和熱點,根據農民需求和農業生產的特點統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直接導致農民對農業新技術認識不足,接受、運用新技術能力差,從而影響了農業的發展,束縛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從各方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也是提高科技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各項科普活動、送技術、送知識等活動需要積極開展。

三、提高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力度,加強鄉村幹部的文化、科學素養以及責任意識。培養、發展科技推廣人員,建立健全科技培訓工作的具體管理體制。切實組織、宣傳好科技培訓,讓農民認識到科技培訓的重要性,參加農村培訓的必要性。

四、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動了“以崇尚科學,崇尚文明,反對封建迷信,反邪教,反陋習”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以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建設。

五、社會、政府應加大農村科技培訓的資金的投入,促使科技培訓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培養出新型的農村科技型人才,不僅要“輸血”更是要“造血”。政府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是開展好技術培訓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馬虎不得。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通過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是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重要手段。開展農村科技培訓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農村科技培訓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任務,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是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

【第6篇】農村勞動力勞動素質狀況及培訓的調查報告

一、對當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的調查

(一)清水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清水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人均耕地面積1.88畝。近年來,按照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工作思路,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縣現有6鎮12鄉,260個村民委員會,1118個村民小組,71901户,總人口達31.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29.59萬人,佔總人口的 92%。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18.0316萬人,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男性7.8885萬人,女性7.0101萬人,在農村勞動力中, 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10.3251萬人,佔69.3.00%,從事工業的勞動力2695人,佔6.54%,從事建築業的勞動力9286人,佔 6.23%,從事批發、商業的勞動力2234萬人,佔1.8%,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勞動力2228人,佔1.5%,從事其他的勞動力6559人,佔 4.4%。

(二)清水縣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全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XX年底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國小文化程度5.6361萬人,佔 62.6%,國中文化程度3.9802萬人,佔26.7%,高中以上學歷的1.5670萬人,佔10.6%。大專以上138人,僅佔1%。而發達國家的情況是,美國的大部分農場主都是農學院畢業生;德國農民有67%是大學畢業生,53.2%接受過2~3年的職業教育;日本農民中大學生佔59%以上。

2.科技素質差。目前,全縣實有勞動力中,真正受過系統專業技能培訓的僅為3.2%。大多數農民缺乏基本的科學生產知識,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對一些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實驗、示範,即使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也很難完成;一部分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對一般性農業生產技術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觀念落後。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等傳統觀念仍然束縛着農民的思想。抽樣調查100名農村勞動力顯示,不願參加培訓的佔38%,今後打算參加培訓的佔 27%,因不願耽誤勞動原因不參加培訓的佔25%。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歡走老路,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和敢闖、敢幹、敢試的勇氣和信心。

同時,我縣農村勞動力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1.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比重大。據統計,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90.85%,其中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7.0418萬人,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49.79%。

2.從業時間不足,隱形失業嚴重。全縣農村勞動力中有30%的人常年從業時間在8個月以下。主要從事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在8個月以下的佔34%;主要從事非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非農業時間不足8個月的佔28%,隱性失業現象較為明顯。

3.農村勞動力流動性差,盲目性強。全縣實際常年外出務工農民僅佔實有農村勞動力總量的12.9%。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羣體外出, 有明顯去向的只佔30%左右,70%沒有目標,且收入極不穩定。這些人大多為青壯年勞動力,但多數是靠出體力、賣苦力換取收入,從業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經培訓有組織輸出的農民僅0.716萬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比未參加培訓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因素比較複雜,既有歷史的因素,也受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既受農民主觀因素的制約,也受基層政府和相關政策的影響,總的可概括有以下幾點:

1.歷史因素的影響。年齡在45~55歲的勞動力大多就讀在十年**期間,由於受“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加之當時教育受到較大的衝擊,正常教學秩序無法保證,學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較弱,荒廢了學業,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進而影響了對科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儘管各地都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從現實情況來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還是沒有完全改變,社會評價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還是沒有離開會考和大學聯考的指揮棒。農村中學儘管已經開始實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但由於時間較短,加之受中大學聯考、專業師資缺乏、實驗實習場地缺少、資金缺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改革效果還不十分明顯,分流教育存在流於形式的現象,導致新增勞動力缺乏從事農業和非農產業的基本技能。

3.農民觀念落後的影響。一是部分青年勞動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從而過早輟學打工;二是壯年勞動力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訓機會少;三是相當多的農民從眾心態嚴重,傻子過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學他也不去學,沒有看到各自的差別;四是接受培訓的興趣不高,主觀上不求進取,認為學不學一個樣,延續過去傳統落後的種養模式和技術。

4.基層政府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沒有得到基層政府應有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多數鎮政府沒有把農村勞動力培訓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長遠規劃,指定專門機構和專人具體負責;沒有像關心和重視普教那樣關心和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輿論宣傳上缺乏力度,沒有形成人人關心、重視和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的良好氛圍;工作上存在重佈置、輕檢查、輕落實的形式主義問題。

5.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不足,體系不健全。從調查情況來看,全縣現有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主要是縣農廣校、天水農校。這些培訓單位分屬於不同的主管部門, 培訓條件差別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為政的問題。沒有形成培訓工作全縣一盤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鎮的領導對培訓的認識不夠,不配合培訓單位,一年幾乎不怎麼開展工作。其次,能夠開展培訓的也大多集中在縣或鎮舉辦培訓班,很少能下到村,況且許多培訓是大雜燴式的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內容一般停留在農業技術、機械加工等幾個工種,與真正意義上的技能培訓和農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對現有的培訓資源進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訓體系,以發揮其最大作用。

三、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對策

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包含文化教育層次、科技意識和技能水平、思想觀念等多個方面。總體看,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還不能適應現階段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極大的差別。因此,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尤為重要。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當前應着力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並以此為切入點,靈活施策,標本兼治。農村勞動力培訓要以“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為重點,以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為載體,切實解決農業科技知識、農民致富信息傳播“最後一公里”、“最後一道坎”問題。為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建立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勞動力素質整體提升。

(一)明確培訓任務,確定培訓目標

1.任務上突出三項重點、建設四支隊伍。三項重點為:一是實用技術培訓,使農業勞動力普遍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二是職業技能培訓,結合農民的轉崗、轉業,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使農村富餘勞動力掌握一門以上非農就業技能。三是實用人才學歷培訓,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支撐。着力建設四支隊伍:一是培養高素質的骨幹農民隊伍;二是培養精幹的農民技術員隊伍;三是培養優秀的農民企業家隊伍;四是培養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隊伍。

2.目標上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實現從經驗型向知識型轉變。用現代意識提升農民,改變農民靠經驗種養、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二是實現從身份型向職業型轉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從傳統身份型向職業技能型轉變。三是實現從就業型向創業型轉變。培養農民自我發展能力,使其成為能夠自主創業、自我持續發展的市場主體。四是實現從單幹型向組織型轉變。正確引導農民,參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中等職業學校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

(二)強化政府行為,構築農民教育培訓“立交橋”

1.政府統籌,多方參與。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是一項公益性、社會性事業,涉及的行業和專業門類眾多,是一項全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因此,要按照“xx” 規劃的要求,強化各級政府在培訓中的組織領導作用,把各有關部門、培訓機構組織起來,明確任務、分工負責、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搞好培訓大合唱。

2.模式構想。'!以縣農廣校為骨架,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建設農村勞動力培訓中心。以現有各類成人學校、就業培訓中心和農技培訓中心為基礎,積極引導園區、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參與培訓,形成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合力;加大縣農廣校培訓中心職能,形成農村勞動力培訓大中心,人、財、物統一調配,做到資源共享。以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農廣校為輻射平台,建立縣、鎮、村三級培訓網絡。教育、勞動保障、農業等部門要對各類培訓機構進行篩選,按照合理佈局、方便學員的原則,

選擇定點培訓基地,逐步形成縣、鎮、村三級培訓網絡,通過網絡連接實現教育培訓、信息服務、培訓對象與各級培訓機構的信息互動。在縣與鎮、縣與村、鎮與村之間建立“農業科技入户直通車”,發揮其流動課堂的綜合傳播功能與服務功能。建立鎮職業培訓基地。重點建設2~3個骨幹專業,一個主導產業的鎮職業培訓基地,技術培訓體系與當地的農業產業體系相配套。&'建設村級農民培訓擴散基地。以“農民科技書屋”為重點,形成農民瞭解政策、學習技術、獲取信息的綜合性服務平台。

(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籌措力度

建立各級財政投入機制,設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專項經費。市、縣、鎮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對所撥經費實行集中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擠佔、挪用、層層剝皮、雁過拔毛,使資金髮揮最大效益。建議按轄區內農村勞動力人數每人每年1元的標準設立培訓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還可從支農專項經費中提取 10%~15%用於農村勞動力培訓。建立資金補貼機制。不斷擴大補貼範圍,完善發放培訓代金券。如:對參加就業培訓的農民實行補貼,對經濟特別困難的農民可先免費培訓,就業取得收入後再補交培訓費。'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積極參加培訓的農民及農民培訓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給予獎勵,以調動農民和培訓單位的積極性。積極爭取國家、省農業、科技等部門的培訓項目。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機制。鼓勵產業化龍頭企業、民辦培訓機構等投資農村勞動力培訓。可採取農民學農業科技免費,學職業技能自己出一點、政府補一點、社會幫一點的辦法,多渠道、多途徑解決經費問題。成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金。可從農發基金、土地出讓金等基金中劃出一塊,專門成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金,財政部門匯同有關部門制定培訓專項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報政府批准實施。

(四)拓展農村勞動力培訓途徑

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實現農村教育一體化。突出抓好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依託農村科技企業、科技示範園和農民科技協會,建立科技示範基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積極創造條件,讓外出學好技術的農民回鄉創業,帶動更多的農民。&'組織骨幹農民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參觀考察,培養眼界寬、有見識、敢創新的創路人。

(五)創新農村勞動力培訓機制

出台有利於農村勞動力培訓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勞動保障、農業、教育、科技等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培訓機制。大力促進農村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相銜接,搞好“三加一”工程。建立進村入户長效機制。積極探索並總結推廣培訓教師進村、培訓媒體進村、實用人才培養進村的方式和方法。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需求反饋機制。建立培訓單位公平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使農業、教育、科技部門的培訓項目和資金主要流向那些技術力量強,培訓效果好,對培訓起較大作用的培訓機構。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監督檢查機制。

(六)科學、嚴密、靈活多樣地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

1.制定詳實的培訓計劃。培訓前首先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參訓農民的培訓需求及文化素質狀況,根據農民的培訓需求和素質狀況,再製定培訓計劃。做到培訓工作有準備、有組織、有目標、有重點、有收效。

【第7篇】農村信息培訓工作調研報告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蔓延,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遭遇“寒流”襲擊,紛紛破產、倒閉,另外,新增就業壓力增大,都導致我市部分外出務工農民無奈被迫返鄉,面臨失業的危險,給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我市鼓勵各方通過送崗位、送技能等方式,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為響應市政府號召,市遠教辦迅速開展調查,針對返鄉農民的特點,制定應對措施,切實做好返鄉農民的培訓和再就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返鄉農民基本情況

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培訓工作,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對於衢州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實際意義。這既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在經濟風暴下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全面維護農民利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體現。因此,我們因着眼於返鄉農民的獨特性,充分尊重農民自身意願,以獨特有效的培訓方式幫助返鄉農民脱離困境,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鄉農民的特點

相對於在家務農的普通農民而言,返鄉農民有他們自身的獨特性:

(一)年輕力壯、勞動力強

相比普通農民,返鄉農民多數是青壯年,有十分強的勞動力。並且,他們都有一定的外出務工經商的經歷,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能力。因此,他們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而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是發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這種潛在資源就會變成財富。而這就需要他們能在本市合理就業、自主創業,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培訓,使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發揮他們的優勢,為城市建設服務。這也是我們對返鄉農民培訓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經驗豐富、見多識廣

相比普通在田間耕作的農民,返鄉農民往往都曾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見識過發達地區的經濟模式以及工作環境,因此,即使回到農村,他們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以低產出的農作物來勉強度日。他們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標,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們渴望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渴望投資那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來提高收入,更渴望運用專業知識實現自主創業、發家致富。這也是我們必須對返鄉農民培訓極度重視的重要原因。

(三)競爭力強、善於學習

由於期望更加殷實的生活,返鄉農民們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專業最全面的幫助。並且由於在外打工的經歷,使他們對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較一般農民有所提高,對網絡課堂、手機電視、移動通訊等都有較全面的瞭解,這也為我站順利開展特色培訓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創新培訓機制、服務返鄉農民

(一)信息發佈與技能問詢相結合,吸引農民注意力。

為了解決農民確信息、缺技術的問題,針對返鄉農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我站運用網絡、電視、手機等新型媒體建立了強大的信息發佈與諮詢平台。首先,實施萬村聯網工程,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村級網站,並加大對我站農民信箱、信息網站的宣傳,儘可能多的吸引返鄉農民的注意力,爭取讓多數返鄉農民都註冊一個農民信箱,並學會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網絡上發佈自己的產品買賣信息,以及搜索與自己相關的服務、經營、再就業信息等。其次,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健全以電腦網絡、電話手機、電視《農技110特快》專欄和《農家報》為載體的“三電一報”信息發佈平台,及時更新發布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急需的就業、服務等信息,隨時隨地滿足農民獲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農技110現場諮詢熱線、網上諮詢在線、專家手機連線和農民諮詢114號碼百事通為渠道的“三線一通”諮詢服務平台,熱心專業地回答返鄉農民所急需的專業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

(二)新型方式與專業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民學習力

為滿足廣大返鄉農民對各類技術知識的要求,我站以農廣校為平台,認真實施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和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業餘(脱產)學歷教育和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培訓平台學歷教育,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這種新型教育方式,為廣大農民開展農技培訓,培訓內容廣泛豐富,針對性強,且教授方式靈活獨特,因而引起了廣大返鄉農民的興趣。同時,我站還開通了萬名農民素質工程網培訓專頁,建立了“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影視頻道”,提供121個科教片和7個技能培訓教材供農民隨時學習、課下複習、鞏固知識,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競爭能力和專業技能。另外,對培訓後通過國家考核的農民頒發職業資格證書,肯定農民的學習水平及技術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保證遠程教育的專業性,網絡課堂中的培訓專家多是資深的農科技術人員,如08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辦組織的全市蔬菜生產技術培訓班在市我站舉辦,省農業廳蔬菜首席專家趙建陽、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汪炳良等專家授課,50多名蔬菜技術幹部、種菜大户在主會場聽課,2000多名鄉村農技人員、信息員及種養大户在當地利用農技110視頻直播系統聽課,各地普遍反映培訓內容豐富生動、直播效果很好。進一步強化了農民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讓返鄉農民在自主發家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流動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增強農民動手力

認真組織大篷車送培訓下鄉計劃。大篷車是流動的信息技術培訓教室和流動的信息服務站,它集科技興農、信息惠農、應用培訓於一體,既是信息培訓資源,更是做實基層培訓工作的催化劑。農民們對這種流動的多媒體課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現出了高揚的熱情。在車上學習專業知識既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更是一種與信息化親密接觸的好機會,它讓人在特別的環境裏學習農業知識、電腦技術、技能培訓,既新鮮又靈活生動,許多農民對此都喜聞樂道,學習熱情也特別高漲。

在靈活教授理論知識同時,結合基地培訓,增強農民的動手力。為此,我站以“聯基地、聯大户”活動為載體,在培訓機制上推行合作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組織科技下鄉,抓好農業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蔓延,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遭遇“寒流”襲擊,紛紛破產、倒閉,另外,新增就業壓力增大,都導致我市部分外出務工農民無奈被迫返鄉,面臨失業的危險,給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我市鼓勵各方通過送崗位、送技能等方式,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為響應市政府號召,市遠教辦迅速開展調查,針對返鄉農民的特點,制定應對措施,切實做好返鄉農民的培訓和再就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返鄉農民基本情況

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培訓工作,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對於衢州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實際意義。這既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在經濟風暴下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全面維護農民利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體現。因此,我們因着眼於返鄉農民的獨特性,充分尊重農民自身意願,以獨特有效的培訓方式幫助返鄉農民脱離困境,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鄉農民的特點

相對於在家務農的普通農民而言,返鄉農民有他們自身的獨特性:

(一)年輕力壯、勞動力強

相比普通農民,返鄉農民多數是青壯年,有十分強的勞動力。並且,他們都有一定的外出務工經商的經歷,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能力。因此,他們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而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是發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這種潛在資源就會變成財富。而這就需要他們能在本市合理就業、自主創業,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培訓,使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發揮他們的優勢,為城市建設服務。這也是我們對返鄉農民培訓的一個重要目標。

【第8篇】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情況的工作報告

xx職中xx年7月被四川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命名為“四川省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以來,在各級黨政的領導下、在各級扶貧開發辦、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堅持貼近產業辦專業,面向市場育人才,“先定單,再培訓,後就業,長短結合精技能”的特色辦學之路,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學校先後被評為巴中市勞動轉移培訓先進單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職業技術先進單位,四川省勞務扶貧先進示範基地,先後被命名為“四川省重點職業高中”,“國家示範專業教學點”、“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學校先後開辦了電子裝配、計算機應用、家政服務、車工、鉗工、保安、電動縫紉、飯店服務等十多個專業的強化技能培訓,還為的“三大產業”培訓了“南江黃羊飼養員”、“鄉村獸醫”、“銀花、核桃、銀杏的栽培及加工技術”等人才。幾年來共培訓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亞特蘭斯、步步高、康佳、華維、託普、松下、恩斯邁等電子集團,北京、西安、青島等地的建設公司,正大、希望、大北農等享有盛譽的企業。xx年2月以來,培訓了各類技工2520人,其中農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務工就業,人平月工資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黨政領導重視 組織機構健全

黨政充分發揮小河職業中學“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的龍頭作用,有效地整合師資、設備資源,實施了“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農村黨員科技培訓工程,服務就業技能培訓工程和科技扶貧致富工程。

xx年來,委組織部、委宣傳部、扶貧開發辦、小河職業中學叁仟餘名師生等“四板塊”狠抓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的招生工作。組織部xx年培訓兩期308 人,100%的學員獲得“農村黨員適用技術合格證書”,85%的領到了“農民技術員等級證書”,20%的學員達到中、高級技術資格水平。96人外出務工,其中39人競爭到管理人員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傳部到各鄉鎮中國小、衞生院調查研究,與各中國小校長、衞生院院長一同制定規劃,簽訂目標責任書,用三年時間將教師、醫生在農村40歲以下的家屬進行一次種植、養殖、勞務技能等的培訓,並把此項工作列為中國小、醫院的年度工作考核範疇。xx年參訓的家屬98人,其中75人到特區務工,年純收入都在壹萬元以上。縣扶貧辦深入到各企業、機關調查瞭解自願外出務工者及貧困鄉村務工人員的情況,造冊登記、分片包乾、責任到人、經費到位、統一組織到小河職中進行培訓。招收265人,通過強化技能培訓安置到全國四個大中城市15家企業,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職中的3000餘名職高學生來自全縣的各個鄉村,學校印發了10000餘份招生簡章,在電視、報紙進行宣傳:勞務輸出要由數量體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轉變,增強勞動力綜合競爭能力,3000餘師生齊動員,頂烈日、冒嚴寒,走鄉串户招收學員970餘名。學校把招生宣傳列為對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規模從小河職中送走的農民工,縣委書記、縣長都要在歡送會上進行熱情洋溢的講話,預祝他們人人都能抱回一個金娃娃。

學校於 xx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長楊志成為組長的“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常年堅持辦公,制定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培訓規劃,負責招生培訓安置等工作。並在深圳設立了“安置就業指導小組”,對已安置的農民工進行跟蹤服務,確保他們有業可就,就業穩定,收入豐厚。

學校聘請了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課教師12人為實習指導技能培訓教師,還在建設局、旅遊局、磷肥廠、水泥廠等單位聘請了8人為技工指導教師。

二、設備設施齊全 保證培訓需要

學校在相當緊張的財力中,拿出120萬元來解決硬件設備。1.首先解決培訓場所。在縣政府關懷下,購買了原東榆糧管全部房屋3000餘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裝了生產用電線,修通了學校到糧管所的橋樑、公路,總投資68萬元。2.購置了設備。計算機80台、電動縫紉機二十五台、彩電、vcd、40多種電子原件、機牀全套設備、電焊機十台、電工部分設備等總投資40萬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鋼架牀100架、200架牀鋪設備,投資6萬元。 4.多媒體教室180平方米、投影儀、手提電腦等設備,投資6萬餘元(房屋在外)。

三、遠走高飛闖市場 安置就業鑄輝煌

學校通過培訓90%以上農民工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且收入豐厚。就業務工的同志深有感觸的説:外出務工練了膽子,換了腦子,掙了票子,找了路子。據初步調查:進入廠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幹部126人。

學校培訓後統一輸送到沿海特區的李斌,現任“瑞華皮革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技術總監”,年薪50萬人民幣。在成都從事養殖業的鮮成雄,現任“成都金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引資伍仟萬人民幣,年創利潤800萬元,在自貢、樂山、華陽有其分支公司,受到歷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接見。曾在“松下集團” 打工的曾敏,現任“松下集團”住西北總代理,在蘭州設立市場時,個人投資500萬元,年薪50萬人民幣。還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農集團任一方總代理和銷售部總經理,年薪在20萬人民幣以上有嶽立、馬恩強、馮學禮、趙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從事建築裝璜承包的陳江林、黃菊華等年創純利都有在 20萬以上。通過訂單培養,保證了學員有業可就,有業能就,就業穩定,收入豐厚。xx年3月,家政服務班26位結業生中的彭俊、殷文豔、蘇小梅被輸送到北京中央首長家從事家政服務工作。計算機、保安專業的餘慧娟、何秀峯等五人被輸送到“珠海包機有限公司”從事前廳服務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訓的128人,三月底將奔赴上海就業。

學校堅持為“科技扶貧、服務三農”的原則,圍繞“一專多能市場化,務工創業闖天下”的培養目標,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工業化,面向第二、三產業,面向城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培訓,既培養了“遠走高飛找門路,立竿見影掙現錢”的4000多名技能勞動大軍,也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二千多名精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豬狀元”、“羊司令”、“種植大王”。

四、幾點成功經驗

(一)抓好“五個一”

1、更新一個觀念。通過培訓過程中舉辦的講座反覆給農民工灌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牢固樹立“幹技術活,吃技術飯,掙輕省錢”的觀念。

2、掌握一門技術。在開展的十多項崗前培訓中,自選一門或幾門實用技術,使其一進廠就是一位較為熟練的技工、多面手。

3、辦好一個證書:在培訓結束時,與勞動人事部門一起對學員進行嚴格考核,合格者發給結業證和技能等級證書。

4、就業一個廠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學了實用技術後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展地方經濟,使他們成為科技致富帶頭人。

(二)實施五個“三”工程

1、做到“三個結合”:即把職高學生長期的學歷培訓和農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訓相結合,把單項專業技能培訓與多專業多技能轉換培訓相結合,把培養低層次員工和高層次白領管理幹部相結合。

2、實行“三個合作”:即學校、企業、勞務扶貧部門通力合作。

3、搞好“三個設置”:設置好課程,添置實驗實習設備,配備好教師隊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實行定向、定點、定單培訓。二是培訓好後派專人護送。三是保證頭天到,第二天就上崗。

5、實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廠。工資不低於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蹤調查指導兩年。

概括起來,我們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層面、寬領域跑“訂單”;二是按“訂單”需要設置專業,增置設備;三是按訂單要求優化課程結構,配備教師隊伍;四是以技能培訓為重點,強化學員動手能力;五是搞好就業安置,確保培訓人員有業可就,就業穩定,收入豐厚;六是強化服務意識,搞好跟蹤指導。

【第9篇】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工作計劃報告

一、指導思想

201x年全縣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x大和十x屆x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以增強素質、提升能力為目的,本着“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不斷用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武裝黨員幹部,用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教育黨員幹部,用實用科技技術充實黨員幹部,培養和造就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符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為加快我縣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和諧社會進程提供組織、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標任務

201x年,全縣計劃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進行大規模、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重點加強對農村黨組織書記、新黨員、大學生“村官”黨員以及黨員創業就業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使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思想理論、政策法規和科技文化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推動科學發展、帶動羣眾致富、促進和諧穩定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1、縣委組織部在繼續抓好村幹部大專班學歷教育的同時,7月份在縣委黨校舉辦2期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每期培訓時間為8天,集中對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集中組織開展重點村黨組織書記分片互動交流培訓;適時組織部分村黨組織書記到縣外進行考察培訓,努力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

2、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組織縣委黨校、民政局、農牧業局、林業局、科技局以及勞務輸出等有關部門,成立政策理論、法律法規、黨建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宣講團巡迴到各鄉鎮、村有針對性地上門授課,進一步提高基層培訓質量和水平。

3、各鄉鎮黨委要抓好農村黨員幹部集中教育培訓。利用相對農閒時間對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兩委委員普遍輪訓一遍,集中培訓時間不少於4天。年內對鄉鎮幹部以及大學生“村官”集中培訓時間不少於10天;對產業帶頭人黨員、35歲以下青年農民黨員、新黨員集中培訓時間不少於3天。

4、各村黨組織要充分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遠程教育站點,加大對農民黨員教育培訓力度,農民黨員培訓率要達到90%以上。

三、培訓內容

培訓工作要與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深入實施“能力提升”工程結合起來,將能力培養貫穿於教育培訓的全過程。要結合農村改革發展實際需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學什麼”的原則,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突出以下培訓內容。

1、黨的十x大、十x屆x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政策理論知識等;

2、黨的基本理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知識;

3、農村適用生產技術、創業就業技能、經營管理和現代科技知識等;

4、《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及實施細則等;

5、市場經濟和法律法規知識等。

四、主要形式

1、集中培訓。主要以縣鄉黨校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培訓陣地為主,把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學習與科技培訓一併進行,培養一批政治理論骨幹和科技帶頭人。

2、巡迴培訓。依託鄉村教育培訓陣地,採取深入鄉鎮村巡迴授課、播放電教片、發放資料等形式,送知識、送技術、送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培訓。

3、黨建網絡和遠程教育培訓。利用黨建網和黨員教育頻道、黨員遠程教育站點信息豐富、覆蓋面廣、靈活快捷、生動直觀的優勢,緊密結合全縣實際,編播理論知識、實用技能和致富技術等羣眾喜歡的節目,為農村黨員幹部提供“點菜式”學習,進一步提高培訓效率,增強培訓效果。

4、實踐培訓。充分運用黨員示範區、示範户等,選擇具有代表性和説服力的先進典型進行現場教學,利用身邊人教育身邊人。在聘請專家教授或致富能手現場傳授最新致富技術,提供科技諮詢的同時,採取“異地練兵、借場培訓”等辦法,組織黨員幹部到先進地區或本地先進村考察學習,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五、保證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黨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將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工作列入日程,確定專人負責,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此項工作。把教育培訓工作與深化“三級聯創”、實施“能力提升”工程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2、強化目標管理。要健全和完善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工作目標化管理責任制。各鄉鎮、村都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任務,確立培訓目標,使任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培訓工作的目標完成情況要列入各基層黨組織工作目標進行考核,作為年終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

3、保證培訓經費。對農村基層幹部、黨員進行培訓,是一項面廣、量大的工作,必須有一定的經費作為保障。各級黨組織要積極多方籌措資金,保證師資、場所、經費、教材“四落實、四到位”。

4、加強督促檢查。縣委組織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或重點抽查,年末對整體情況進行通報。基層黨委也要搞好對此項工作的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保證培訓工作按計劃正常開展,高質量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