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校本課程計劃(共5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校本課程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校本課程計劃》相關的範文。

校本課程計劃(共5篇)

篇1:校本課程計劃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課程結構決定着學生的素質結構。學校課程必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辯證處理好社會需要、課程體系和學生髮展的關係。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活動要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與經驗,一切從他們的健康發展出發,建設“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學校課程,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有助於他們的個性發展。

2、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對原有的學校課程及第二課堂的課程應予分析、總結,在學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要根據華師大專家所制定的《英才學校校本課程的總體設計方案》為綱領,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開發出既有時代特點又符合我校辦學特色的課程方案和教材。

3、整體構建,分步實施的原則。

校本課程是國家的課程計劃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方面,必須遵循課程計劃的總體要求,在研究整體課程結構的基礎上確定學部校本課程的目標和任務,並根據學部的實際情況,將已趨成熟的經驗進行面上推廣,將必須實行但又尚未論證的內容局部試驗。我們擬定將已具特色和規模的第二課堂課程漸變發展為校本課程。在此基礎上,經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審核後將逐步開發以體現“高雅課程”與“科學家、企業家學校”課程為主的部分校本課程,做到成熟一門,開設一門。

4、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結合的原則。

學校課程的研究應在遵循教育規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個性色彩和學生羣體的特點,努力創建學部的名牌特色課程。如,國小部的藝術中心已打出,要繼續加強藝術基地的建設,在“特色”上做文章。

5、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學部校本課程的推廣,把握當代課程理論發展方向,大膽實踐,重視實踐的理論昇華,使校本課程開發的內涵不斷豐富。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 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對現代工商活動的興趣,進行企業家精神的薰陶。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校本課程的基本構架。

文化素養類

藝體技能類

生活技能類

信息技術類

科學家、企業家素養類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程序

校本課程開發走以下六個基本程序:

1、成立學部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進行需要評估(即可行性認定),制定並審議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大致結構;

3、在理論學習、培養的基礎上發動教師編寫《課程綱要》、申報課程;

4、總校校本課程審議小組審議教師編寫的《課程綱要》並確立可行性校本課程;

5、開題選題,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6、進行課程開發的具體工作。

五、校本課程實施的途徑:

校本課程實施是一個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走進課堂的過程,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階段。針對這一過程必須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領導重視,創設課程實施的支撐條件。

(1)組織全體教師理論學習,轉化教師的思想觀念。

(2)學部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3)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取經、抽出資金為教師訂購書籍,鼓勵教師自我“充電”。

(4)對圖書室、閲覽室、電教設備、各專用教室等進行調整,統一部署,妥善安排各功能室的使用,保證學生有較好的活動空間和條件。

2、加強過程管理,實施校本課程

(1)安排課時,保證校本課程的開展。在課程計劃上大膽創新,1――6年級每週均安排2個課時,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活動。

(2)形成由學校到學生五個層面的組織管理系統。

a、學部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b、教務處

c、年級組、教研組。

d、班主任或指導教師

e、學生的學科組長

(3)使各項校本課程有計劃、有步驟進行,制定《英才學校國小部校本課程階段實施方案》,每學期的各項校本課程有階段、有計劃地操作。

(4)建立和課程實施有關的規章制度,對課程實施全過程的每個環節提出工作任務和質量要求。如:課題開題申請表、教師教學設計本、學生活動記錄表、活動評價表、活動過程資料的收集整理、課程評定方法等。

(5)分管領導親自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及時瞭解教學動態。

(6)堅持利用每週的學科大組的教研活動時間進行經驗交流。

(7)定期請相關專家到校指導,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進程。

(8)每個學期選派骨幹教師外出考察學習,提高師資水平。

3、注重活動評價,檢驗效果

針對校本課程的特點,我們擬從以下兩個層面去把握課程評價。

(1)發揮其形成性功能。對正在實踐中的校本課程方案進行價值評價,以使正在實施的課程方案和計劃更好地服務於課程目標或檢驗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從而體現校本課程的獨特價值。

(2)發揮其總結性功能。通過蒐集有關校本課程學習成果的實際證據,對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做出價值判斷,以驗證課程的成功程度和指明改進的方向。

根據以上認識,我們擬採用多元評價、自主評價等方式對課程、學生、教師三方面進行評價的實驗探索。

對課程的評價:

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要求學生用週記、日記、學習體會、總結、感想等形式將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收穫和體驗反映出來。爭取做到每項校本課程老師都注意引導學生用日記、感想等形式來反映課程實施的體驗和收穫。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

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更注重評價學生態度、價值觀,評價方式多樣化,有自評、夥伴評、老師評、家長評等,評價的表達方式有等級、評語等。

篇2:校本課程計劃

開發校本課程既是時代的需要,又是弘揚辦學特色、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課改的一個重要環節,因而我們十分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圖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突出我校的辦學特色,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突出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我校的總體辦學水平的目的, 為使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落到實處,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充分發揮學校辦學優勢和特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更多更廣泛的能力,真正把素質教育推向深入。並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推進特色教育項目的建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逐步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體系,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機結合,互相補充的課程格局。

二、課程目標:

1、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在體現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在培養目標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據本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資源狀況,瞭解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安排的課程;

(2)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培訓,給予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機會,提高教師的科研改革能力;

(3)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獨立或合作開發有特色的課程;

2、校本課程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的學習方法的前提下,培養學生認識自我與選擇學習、生活與發展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線,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增強步入社會後持續發展的後勁。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觀察思考實踐操作的積極體驗,具有初步的策劃和組織能力。

3、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我校的地理位置和街道社區的教學資源、學校的辦學特色來確定,一般從以下幾類中進行考慮:

(1)人文素養類,如英語閲讀、唐詩鑑賞、文學名著閲讀等;

(2)科學素養類,如環境保護、應用物理實驗、網頁製作、安全消防常識等;

(3)藝術素養類,如音樂基礎知識、繪畫欣賞等;

(4)身心健康學習方法類,如籃球、心理健康等。

4、校本課程的形式將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主要方法。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

三、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教科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任課教師考核。

四、配套措施

1、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要積極幫助相關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根據《千年藤山,風華南台》的教材,寫好教案,上好課,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保證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中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校本課程的開發只有在不斷地實踐研究中才能逐漸改善提高。我校成立的校本課程開發小組,在校長的組織下將會努力開發適合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的校本教育課程,並在教學中合理開展校本課的實施規化與資料的管理,校本課程的實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師、有場地、有時間、有教案、有內容、有成果。使校本課程納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同時由實驗教師積累第一手材料,經過篩選、研討、交流,不斷完善。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篇3:校本課程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開發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的方法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堅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結合我校整體建設與發展的目標,探索網絡環境下校本課程開發的新途徑,反思自身實踐,外部經驗,堅持在改革中不斷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發展,以校本課程開發為突破口,逐步把育龍國小建成辦學上的高標準、教學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長上的高質量、社會上的高信譽為標誌的特色學校,使教師參加課程的開發,贏得繼續教育的良機,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儘可能地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學業有所長的未來人才。

二、實施目標:

1、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學會交往,在合作中學習;培養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養成自我認同感和堅毅的品質。

2、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開發、、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特別是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爭取發表高質量的論文,撰寫有特色的案例。

3、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過分看重學科成績的傾向,以學生全面及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來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一種更適合學生需要的育人環境。

三、校本課程內容: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從實際出發,結合整體建設發展的目標和寶山區教育局開發的寫字課程資源,設立了以下各學段課程內容安排:

一至三年級是摺紙、寫字;

四至六年級是唐宋詩詞鑑賞、寫字。

四、具體措施:

1、加強對校本課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相關項目開發小組,設立組長,在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積極組織運作,撰寫方案,組織人員,落實編寫任務,反饋信息,充分發揮作用。

2、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和校本培訓,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舊課程理念,認識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目的,明確如何開發校本課程,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3、加大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經費投入,設立專項撥款,立項撥款;鼓勵教師結合家鄉特點、特色自立、自報項目,並給予經費支持,對錶現突出,有創新的教師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

4、嚴格校本教材課程設置。把校本課程納入正式課表,保證有課時,有教師,有課本,有計劃;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可有計劃地靈活使用課時,對有些課作彈性化處理,使校本課程進入良性的發展軌道,並在實踐過程中,掌握資料,積累經驗,不斷充實完善、提高校本課程的質量。

5、堅持校本課程研討制度,把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的常規工作,年內舉行至少四次校本課程研討活動,並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資料,有,有課題。

6、積極營造校本課程開發氛圍,校本課程的限定項目和自主項目有機結合,挖掘教師內在潛力,提倡教師獨立或合作申報項目,學校領導部門及時給予技術與經費方面的支持。

7、學校的各部門、各條線積極地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有利條件,如圖書館、電腦房、科技室等,專任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學校應給予有力的支持。

篇4:校本課程計劃

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近三年來,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和涪陵城區六所國小組織開展了以新六藝為內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此基礎上,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向重慶市教育學會申報了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課題。經重慶市教育學會評審,該課題獲批准立項,並被確定為市級重點課題。為深化該課題研究,指導涪陵城區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建設,現結合涪陵城區國小實際,制定本課程計劃。

一、培養目標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通過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協調配合,培育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初步養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初步具有中國心理、世界眼光、傳統體認、現代意識;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二、課程基本理念

新六藝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稱之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針,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以中華民族優良人文傳統為依託,並批判借鑑西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以及現代教學論、課程論,由此探索構建的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揚中國文化傳統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穎達註釋雲: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先哲們的這些論述,揭示了中國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內涵,成為我們化育思想的理論淵源。因此,化育思想,我們也稱之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類優秀文化科學知識為教育內容,以化育為教育方法,以促進學生人格健康成長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學生現實存在和現實生活;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人格的完善、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心靈的關懷;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注重培養學生關注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生存狀態,勇於獻身民族復興大業。

三、課程基本結構和性質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包括新詩教、新書教、新樂教、新禮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計六門課程。

國小新六藝課程的性質屬於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由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主持,涪陵城區六所國小共同參與研究和開發。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與中國傳統六藝教育有明顯的傳承關係,但絕不是復古。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是在馬克思主義和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要求,對中國傳統六藝教育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它既應具有明顯的歷史傳承性,更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四、課程基本要求

國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總的要求是:突出人文關懷,強化傳統薰陶,促進個性發展;注重實踐,崇尚創新,德藝雙修。

國小新六藝各門課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書教課程:設置書法課,改進寫字課教學,強化中國書法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國小語文和藝術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書法審美意識和初步的書法審美能力。強化書寫技能訓練,開展必要的'書法常識教學;在硬筆書法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毛筆書法教學;在學習楷書的基礎上,重視行書的學習;在臨摹的基礎上注意體現學生個性;在字跡工整的基礎上講求字跡協調、美觀。書法教學要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書法不僅在書法課(寫字課)中教學,還應該在美術課中加以引導。要發揮書法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書寫和欣賞過程中受到書法美的薰陶,以書品培育人品。

新禮教課程:設置禮儀課,加強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社會主義新文明風尚教育以及現代禮儀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品德課教育。從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以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基礎,貫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批判吸取中華禮教優良傳統。注重培養學生的親情、友情、師生情、鄉情和愛國情感,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情感基礎。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精神,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學習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係,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認知基礎。知行結合,以禮儀行為作為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實踐,以禮修德,以禮立人。

新樂教課程:開設樂教課,加強和改進音樂教育。開展聲樂和器樂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個學生會演奏至少一樣樂器(含豎笛或口琴)。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與新詩教、新禮教、新武教等學科的結合,拓展學校藝體教育,弘揚中國教育傳統中“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理念,以樂成人。

新武教課程:開設武術課,拓展體育課教學。弘揚中華武術傳統,培養學生尚武立德,機智勇敢,拼搏進取,強身報國。新武教應與新禮教緊密結合,以禮習武,以武修德;培養學生武術活動愛好和自覺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每個學生掌握適合國小生的武術基本功法和拳術、器械套路十套。

篇5:校本課程計劃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類型、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