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扶貧工作宣傳報道 

欄目: 信息簡報 / 發佈於: / 人氣:2.13W

邁荷穆的村莊

扶貧工作宣傳報道 

本報記者 餘莉

邁荷穆今年十九歲,是村裏的青年後生。寧夏南部的村莊,總是顯得粗獷,邁荷穆所在的村莊——興隆鎮小段村也不例外。這是一個位於興隆鎮西6公里的處於堡子樑兩側的村莊。夏日的晴天裏,白喇喇的陽光自早晨就露了頭,在黃土的包裹中,在金光四濺中,鬱鬱葱葱的楊柳從不同的院落、田埂冒出來。村頭最高的那一棵樹伴隨着忽緩忽急的風兒悠揚的擺動。村莊是沉寂的,村民們卻象草葉一樣敏感地醒來。

2014年12月,村上從省城來了精準扶貧第一書記劉XX。一年多的時間裏,村上家家户户都和劉XX打得熟悉。精準扶貧是針對貧户的,誰貧窮就扶誰。邁荷穆家的情況村裏人人皆知。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因車禍去世,母親二十九歲守寡拉扯邁荷穆姊妹四個,還要侍候兩個老人,現在五十歲了。邁荷穆的哥哥幾年前出去打工,兩個姐妹已經出嫁,爺爺奶奶也已經80多歲了,看着母親裏裏外外的操勞,剛強的邁荷穆接過了家庭的重擔。因為家裏的條件,上到國小就輟學的邁荷穆,就已經替家裏分擔責任。邁荷穆六歲的時候,用自己積攢下來的錢從莊裏人手裏買了一隻小羊羔, 十年來已經發展到30幾隻了,去年羊價下跌,他又賣出去了一些。去年,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政策下來,村上召開了精準扶貧村民代表評議大會,邁荷穆家被定為精準扶貧貸款建檔立卡户。今年的邁荷穆持家的勁頭越大了,他把重點放在了養殖母牛上,家裏的十幾頭母牛個個膘肥身健,還種着六十畝地。想到貸款能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他把蓋新牛棚的磚頭買來堆在了院子裏,可是,家裏的户主是爺爺,爺爺的年齡已經超出貸款政策允許的範圍,這可怎麼辦?村上第一書記劉XX為這事可沒跑斷腿。

“劉書記每個月在小段村能住二十幾天,攆都攆不走。每天都去村民家裏轉,我要是不忙就和劉書記一塊去,瞭解村民家裏的產業發展情況,也跟着劉書記學習政策。”小段村村支書撒金龍説。説起政策,第一書記劉XX可是下了狠功夫。初到小段村時,村上沒有村部,除了騎摩托家家户户瞭解情況,他還利用空閒時間把精準扶貧政策研究個了透徹,自己總結成筆記。又通過相關部門協調到200本《西吉縣惠民利民政策彙編》發給村上每户每家,這份彙編冊子中有計生、低保、住院等各方面切身老百姓自身利益的政策,還有農林等相關部門業務負責人員的聯繫電話。每個星期劉XX把村上的村幹部召集在一起學習政策彙編,並考考他們。只有吃透了政策,才能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村上成立了村監會,選舉了村民代表,一切村務都做到公開透明,什麼決策都當面講清楚,村民們再也不和村幹部有誤會了。劉XX説,邁荷穆是個好小夥,本份誠實,靠自己的勤勞持家致富,這樣的好青年,是小段村裏的榜樣。象他家這樣的情況,村委會給金融扶貧部門彙報後,金融部門也會積極調查並想辦法的。

“村裏有志氣的青年好幾個呢,小段村這兩年過來民風愈發好了。村主任蘇文禮説。蘇文禮家中的母親和妻子都是眼睛殘疾,他自己的胳膊也屬於二級殘疾,但從來沒有等靠國家吃飯,而是自己努力。向別人借錢,購買了一輛四輪拖拉機,晚上幹活到一兩點,農忙季節有四五個村都叫他去耕地。致富帶頭人晁清學本身也是二級殘疾,他靠養殖發家,把好牛賣給農户,帶動村裏14户人家致富,把扶貧貸款名額讓出來給更加需要的人。

邁荷穆的村莊裏悄然發生着變化,符合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條件的都把名額讓了出來。國家扶貧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脱貧嗎?早些讓小段村脱貧消號,是村民們共同的願望。

青年問利利和馬貴龍都是今年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户,馬貴龍通過危房改造自己動手蓋房,勤勞手巧的他把一個四口之家過得温馨舒適。問利利的母親患有腦梗,父親行動不便,他還照顧着雙腿殘疾的伯伯。劉書記來了之後通過走村入户瞭解村民實際情況。給問利利的伯伯申請了一套政府專門給殘疾人蓋的“交鑰匙房”,當時伯伯吃的是每個月80元的低保,劉書記根據問利利的實際情況給爭取到每個月領一等低保200元。還給村裏的殘疾人爭取到8個輪椅10副盲鏡,問利利的伯伯就領到了一把。問利利家的院子裏擺放着200根蓋房用的木頭,還有番地、脱離玉米、挑薄膜機器。這些農具只有村裏的能人才有。問利利用這些農具除了給村裏的街坊鄰居幹之外,有時還到隆德縣楊河鄉給番地脱離玉米、挑薄膜,雖然幸苦,但是一年下來也能賺4萬元左右。今年通過精準扶貧貸款又購買了兩頭母牛,加上原來的3頭,照這樣發展問利利相信自己今年就會走上脱貧之路。

青壯年是村莊的脊樑,孩子們可都是村裏的希望。村民們記着劉書記的好,記着精準扶貧政策帶來的好。劉XX今年申請好幾個項目,村部的動工,從進入村口到村莊裏,通過林業部門協調的4000棵小楊樹威風凌凌的紮根生長,楊樹長大後還可以鞏固路基。可是,大家最上心的還是通向村裏唯一一個學校光彩國小。要想有優秀的老師來,就得有能過得去的環境,通過協調電信部門,寬帶已經拉到了學校了,還有一條泥濘的小路,一下雨一下雪,學生娃娃特別難走,加上學校裏有營養午餐,好多物資都拉不進去,經過多方面的協調和努力現在這條路已經硬化了一半,打算把這條路加寬再硬化,這條路也是從小段村通向興隆鎮的一條主幹道。這個項目劉XX已經報到縣扶貧辦。

劉XX去年3月份寫過一份《結合實際 完善政策 切實提高南邊遠山區小區教學質量》的調研報告,那是在他到小段村三個月後的時間。在初到小段村,劉XX第一時間走訪了位於村上一組的教學點。看到37歲,執教十年,在小段村教學點教書第四個年頭的馬生奎,當時的劉銀軍非常感慨。一直被縣學區臨時聘用的馬生奎畢業於寧夏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曾經特崗考試是全西吉縣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但是“當時的政策是每個專業只能招一個指標,報考條件是從2007年到2016年連續9年幹教育,馬老師剛好在2008年那一年他父親生病,侍候他父親半年,因為這個情況有人反映,使他和鐵飯碗插肩而過。”

本地人馬老師説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因為要給學生教書,所以普通話説習慣了,改不過來。馬老師説,我和劉書記是在教學點認識的,他上任小段村第一書記就到我們教學點和光彩學校瞭解學校情況,劉書記是個重視教育的人,隔三差五的就跑學校來,當時他得知我的情況後,寫了報告給自治區黨委。自治區相關部門還組織人員對全縣教師分佈不均衡進行了調查。馬老師一個月800塊錢,自從學校給娃娃吃上營養午餐後,馬老師的媳婦來給孩子們做飯,一個月給幾百塊錢。兩個人目前就這麼維持着。馬老師説,劉書記給上面的報告目前對我還沒有任何改變,但是我很感激他。我太熱愛教育這個行業了。馬老師帶着十四個學生,從學前班到一年級二年級。在馬老師的簡陋的辦公室裏,桌子上一厚踏本本。“這是我的榮譽證書,每年我都是優秀。”他的臉上一直掛着燦爛的笑容。

村莊裏一天忙碌的時光很快過去,當落日像蠶繭一樣籠罩着黃昏,村民們匆忙從四處回家,他們肩膀上扛着無形的責任,邁荷穆也一樣。村莊在改變,這讓省城來的劉XX感動,並且更加投入。村路口相遇的村支書撒金龍和村民談論着在電視上看見養珍珠雞、黑山羊、兔子能賺錢,他們也想通過政府把山上空着的一塊地圈起來,大家一起搞養殖致富。而劉XX想着建文化廣場的事,全村還有33户沒通上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