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一

設計思路

水裏的小動物是幼兒最感興趣和最喜歡的。我們通過蒐集材料、事物、標本、觀看影碟,從網上搜集素材,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心,也讓幼兒探究水裏動物世界的祕密。《找找好朋友》是水裏小動物這個中的一次數學活動,對孩子們來説數學活動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製作水裏小動物的課件,把這次活動貫穿到裏面。這樣既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相鄰數。

2、進一步培養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能説出2和3的相鄰數。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根據主題活動製作的課件。

2、1~4的數字卡若干。

3、《找朋友》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便設計小魚找朋友的情節,請幼兒數一數,都有什麼顏色的魚?各種顏色的魚都有幾條?教師用數字表示。

2、設疑討論:

(1)白鯉魚今天要找好朋友,一個比它少1的,一個是比他多1的,請小朋友找出是哪兩種魚,他們各有幾條?幼兒説出答案後,教師用數字表示。

(2)請幼兒仔細觀察,分析比較紅鯉魚、白鯉魚和金鯉魚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係,知道3的好朋友是1和2。

3、幫助金鯉魚。用金鯉魚也要找兩個好朋友的情節,引導幼兒找出3的好朋友是2和4。

4、請幼兒用數字卡快速擺出2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

5、遊戲: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背景音樂,幼兒胸戴1~4的數字卡,請掛數字2和3的好朋友説:“我的好朋友在哪裏?”與他們相鄰數的邊説:“你的好朋友在這裏。”邊迅速站到他的兩邊。交換卡片,反覆遊戲。

6、教育幼兒要關愛水裏的小動物。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瞭解諸暨的一些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地方特產,由此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初步培養幼兒收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本諸暨風景掛曆和一些諸暨風景明信片。

2.請幼兒在家長幫助下收集一些關於諸暨的風景圖片、名信片、瀏覽照片以及一些諸暨特產(包裝盒亦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師:“大家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麼名字嗎?(諸暨)對了,諸暨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説説她有哪些美麗的地方。”

幼兒發言。

二、請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物品,向大家介紹諸暨的風景勝地與名勝古蹟。(為主要環節,鼓勵幼兒踴躍發言,教師可及時插入提問與一些解釋。)

三、教師根據掛曆與名信片向幼兒介紹諸暨的主要景區:西施殿、浣江、五泄、鬥巖;介紹主要特產:楓橋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襪業、店口五金等。

活動延伸:

1.在班級中展示家鄉特產

2.欣賞電視散文《浣江風》。

附告家長書:

各位家長:

下週起本班將進行“我生活的地方”主題教育,讓幼兒瞭解一些有關諸暨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及地方特產,使幼兒增進對家鄉的瞭解,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為更好地開展本次主題教育,請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關於諸暨的掛曆、風景圖片、名信片、照片以及一些諸暨土特產或包裝盒(不必特意購買、可收集一些家中或單位中原有的物品),帶到幼兒園。在平時也多跟孩子説説有關諸暨的一些風土人情、傳説故事,以使本次主題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謝謝配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來源於幼兒生活,是幼兒能經常遇到的,非常貼近幼兒。教學步驟安排嚴謹,過度非常自然。使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發現家鄉的美,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三

【活動設計背景】

五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這節健康課,讓幼兒知道五官的作用,讓幼兒知道要保護我們的五官,一面給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活動中發現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

2、觀察五官的相對位置和外形特徵,初步瞭解保護五官的一般常識

3、學習保護五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五官,知道保護五官的重要

難點:讓幼兒知道五官的名稱,在學習中知道五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五官圖像若干,五官臉譜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眉毛搬家》:寶寶累了,很早就休息了。這時房間裏傳來爭吵聲。原來是五官在爭誰的本領大。誰也不讓誰。眉毛一聲不響,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以為眉毛一點本領也沒有,就把眉毛趕走了。結果寶寶上幼兒園時,汗水流下來。一直流進眼睛裏。寶寶摔倒了,鼻子耳朵嘴巴都受傷了。

2、瞭解五官的作用

提問:你們知道他們是因為什麼吵架嗎?他們先把誰趕走了?

(五官在為誰的本領大而吵架)(先把眉毛趕走了)

眉毛被趕走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為什麼沒有了眉毛,寶寶為什麼會摔倒呢?(因為眼睛看不見了)為什麼眼睛看不見?(因為汗水流進眼睛裏了)那為什麼汗水會流進眼睛裏?(因為眉毛不見了)

小結:眉毛有擋汗水的功能。

3、續講故事:聽了小朋友的話,它們都知道了,原來眉毛也有很大的本領,不能少了它。就趕緊把眉毛請了回來。(教師把眉毛粘回原來的位置)眉毛不能少,那到底誰本領大呢?它們一起看着眼睛:“眼睛眼睛,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眼睛被趕走了。(教師拿掉眼睛)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沒有了眼睛,會怎樣呢?(看不見東西了)

體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向前走幾步閉上眼睛,轉過身來再找找自己的位置。

提問幼兒,明明,你們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嗎?(不能)為什麼?(看不到了)睜開眼睛,回到位置問幼兒:剛才眼睛看不見了,你們有什麼感覺,眼睛有什麼作用呢?

(黑黑的、有些害怕)(有了眼睛可以看到周圍的事物)(能夠看到周圍的事物感覺很幸福)

小結:眼睛可以讓我們看見周圍的事物,眼睛不能少。(粘回眼睛)

4、續講故事:五官他們趕緊把眼睛請了回來,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那到底誰最沒有用呢?五官們你看我,我看你,他們又一起説:“鼻子鼻子,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於是鼻子被趕走了。(拿掉鼻子)

提問:鼻子真的沒有用嗎?

出示白酒和醋,小朋友,你們看我手中的兩個小瓶中分別裝着,白酒和醋,小朋友們想一想,應該用什麼辦法才能知道那個瓶裏是白酒,那個瓶裏是醋?(幼兒自由猜測)那我們用眼睛能區分出它們嗎?(不能,它們都是透明的)。那到底應該怎樣做呢?(用鼻子聞)我們一起來聞一聞。分別請幼兒聞白酒和醋:你聞到的是什麼?(酸味、辣味)你是怎麼知道的?(用鼻子聞出來的)

體驗:用手捏住鼻子有什麼感覺?

小結:對啊!鼻子能幫助我們辨別氣味和呼吸,所以鼻子本領也很大,它能少嗎?(不能)趕緊把鼻子請回來吧1(粘回鼻子)

5、續講故事:鼻子不能少,鼻子回來了,嘴巴説:“耳朵耳朵,一定是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耳朵被趕走了。(取下耳朵)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四

一、背景夏天的雷陣雨過後,幼兒園的塑膠操場上爬了許多的蚯蚓。

孩子們看到了,有的幼兒用腳踩、跺,有的小心翼翼地撿起送到草坪中,還有的圍着觀看,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蚯蚓真討厭,把操場弄髒了。”“蚯蚓爬出來了,是不是嫌土裏熱啊?

”你把蚯蚓踩斷了,它多疼呀,會死的。“”蚯蚓吃什麼?“”蚯蚓用什麼走路?“……可愛的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地猜測着。

孩子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對自然界的千變萬化非常感興趣。捕捉孩子的興趣點,找準時機,不斷地貫穿下去。這樣,幼兒才能從自身需求出發,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並使他們對感興趣的研究不斷推進。有了興趣,幼兒才會更主動地探索學習。孩子們有太多的疑問需要解答,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機會,還是讓他們自己尋找、發現吧!

二、敍事與分析

活動一:蚯蚓怎麼走路?

孩子們興趣很濃,我説:”我們把蚯蚓帶到我們班怎麼樣?“好!”大家高興極了。在我的建議下,大家齊動手,我們找來玻璃瓶、玻璃箱、馬糞紙,有的運土和沙子。回到教室後,我在大玻璃瓶裏放了三層不同質地土,將幾條健壯的蚯蚓放入其中,教幼兒在玻璃箱外做了記號,有撿了兩條被踩斷的蚯蚓分別放入兩隻盛有黑土的玻璃瓶中。幾個人圍成一組,把蚯蚓放在馬糞紙上,觀看蚯蚓“走路”。在放大鏡的幫助下,他們終於發現蚯蚓腹下有剛毛,當後部的剛毛附着在紙上時,身體就向前伸長,當身體的前部的剛毛附着在紙上時,身體就向前收縮。就這樣,一身一縮前進了。孩子們高興地喊起來“我知道了,原來蚯蚓是這樣走路的呀。”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能主動參與,積極性高,且認真專注,觀察的非常細緻。幼兒在本次活動中,發現了某些問題,就是我們課題所述由幼兒自己“生成”的課程,它的確是很寶貴的教育資源,同樣也是最佳的教育契機。而作為教師應該敏鋭地抓住這些“生成性問題”,以幼兒感興趣為切入口,適時地設疑。讓孩子們的學習引向最深處。.。.。.

活動二:蚯蚓的特徵“蚯蚓走路真有趣,我們學學吧!”孩子們説。這時許多孩子都學起蚯蚓走路來,高鑫説:“我們把手伸到頭頂上吧!”“真有意思呢!”孩子們一起學高鑫把手伸到頭頂上做蚯蚓。

我問:“蚯蚓長的什麼樣?”“蚯蚓長的像個蛇了,細細的、圓圓的。”“粗的一邊是蚯蚓的尾,細的一邊是它的頭部。”“被踩斷的蚯蚓活了。只有頭得那條長得快,只有尾的那條長的慢。”教師介紹: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的、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孩子們對蚯蚓的構造只是瞭解表面的,對一些深入的問題他們並不能做一個很好的回答。所以,教師作為他們的引導者,鼓勵孩子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同時也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也進行了情感交流和行為上的學習。

三、蚯蚓的用途。

”看,黑土黃沙攪和了,土裏還有縫隙。蚯蚓能鬆土!“”蚯蚓是好人?“”蚯蚓是莊稼的好朋友,它能鬆土!“教師簡單介紹蚯蚓的其它本領(蚯蚓能預報天氣,糞便可做肥料等)。

在探索中孩子們始終保持着積極、主動的態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整個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一直在旁邊觀察着,孩子們是這個活動中的主體,幼兒在盡情的談論中,在無拘無束的想象中,學着用已有的經驗去解決在玩中發現的問題。於此同時,孩子的觀察、分析、推理、判斷、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發展。這樣的探索也能讓孩子真正感到輕鬆和愉快。

四、蚯蚓愛吃什麼?

孩子們每天去看望瓶子箱子中的蚯蚓,給他們灑點水,放些葉子、米粒、餅乾。幾天後,大家有説開了:

”看,黑土黃沙攪和了,蚯蚓吃泥土呢!“”蚯蚓也吃葉子。“”還吃餅乾呢?“教師介紹: 蚯蚓每天靠吞食大量的泥土,將泥土中的腐葉和很小的生物吸收,然後將泥土排泄出來。這樣能使土壤變得疏鬆肥沃,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同時也利於自己的自長。

科學活動體現從注重靜態知識到注重動態知識,從注重”掌握“知識到注重”構建“知識,教師應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現象,支持、鼓勵幼兒多觀察、多發現、多探索。將老師的經驗直接灌輸給他們,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五、反思與啟示

1、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綱要》指出:”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首先,我們應創造一個安全、愉快、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敢於提出問題,對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幼兒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其次是師生共同探索,尋找解決方案。由於年齡的特點和經驗有限,幼兒會在生活中遇到許多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的介入和引導。

這次”蚯蚓來到我們班“的主題探索活動,它源於生活,孩子們在自然的情景下探究,不但獲取了知識,而且萌發了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由此,我想到孩子們課程的社會化可以更好地體現教師引導作用與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裏,時刻發生着細微而有意義的事情,讓他們樂此不疲。

孩子們的課程完全可以緊隨孩子們生活,在生活化地情景中進行的。

2、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支持探索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問、愛探索的。他們對自然界的千變萬化非常感興趣。他們清澈的眼睛裏,有許許多多的好奇。他們天真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為什麼“,教師如何對待這樣或那樣的好奇,對待這樣或那樣的”為什麼",這一次次的探索行為,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線的教師應正確利用、尊重幼兒的提問保護和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要積極的鼓勵和支持他們的不同意見,儘可能地把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孩子,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我是一名年輕的一線教師,在以後的工作中,我用繼續學習,希望能跟緊時代的步伐,更新觀念,用心體會多元智能的精髓,用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為幼兒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