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端午節大班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36K

端午節大班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一

一、主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閲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

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

和風俗説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瞭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矇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着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説很漂亮,很多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着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説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有關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吃粽子和划龍舟。

2、引導幼兒用流暢的語言,説出自己知道的端午節。幼兒嘗試用完整的內容表述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引導幼兒明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感受端午節的節日的氛圍。

二、教學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像

3、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幾個粽子

4、端午節《屈原的故事》

5、端午節課件PPT圖片資料。

三、教學過程

1、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展示圖片,播放視頻《屈原的故事》。

(2)教師總結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歷史人物屈原。

2、教師繼續播放端午節課件,進入民俗風俗環節,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相關風俗活動。

(1)教師出示香包(粽子),引導幼兒觀看,教師介紹什麼是香包,幼兒欣賞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師播放端午節賽龍舟視頻,幼兒安靜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緊張、歡快的氣氛。

3、教師帶領幼兒做端午節傳統活動,賽龍舟的遊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後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聽到口令後,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龍舟不能斷開。

(3)教師組織幼兒在室內外開展端午節賽龍舟的遊戲,也可以幾個小組之間互相PK比賽。

4、教學延伸

教師總結以上關於端午節香包、端午節的粽子、端午節賽龍舟等都是風俗的傳統紀念儀式!

教師出示端午節粽子,分發給大家品嚐粽子,體驗本次端午節活動的快樂。感受端午節的傳統紀念意義。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裏見到的?

幼:見過。家裏,商店裏……

師:現在,我們在家裏,店裏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裏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説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裏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説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裏。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裏,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裏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課程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説,還比較陌生。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説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動中看來,孩子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為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鱔、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動還是比較投入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閲讀,“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閲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下蹲走,鍛鍊腿部力量和協調性。

2、體驗團結協作的樂趣,初步競爭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節奏輕快的音樂。

2、龍舟頭飾8個。

3、小紅旗1面。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這節課老師教小朋友做一項非常有趣的體育遊戲,想不想做呀!在做遊戲之前先跟老師來運動運動做做熱身操好不好?

2、聽音樂,師生一起做模仿動作(體育項目)游泳操(活動上肢)射箭操(弓箭步,左右開弓)乒乓球操(半蹲,體轉)競走操(全身運動)。

二、“開龍舟”遊戲

1、談話揭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玩《龍舟比賽》的體育遊戲,哪個小朋友知道什麼是“龍舟”?

2、老師出示掛圖,向幼兒介紹《龍舟比賽》。過渡語:要想進行龍舟比賽,我們先要學會怎麼“開龍舟”。

3、幼兒四人一組,後面的幼兒依次抱住前面幼兒的腰蹲着向前走。(老師只交待“開龍舟”遊戲的基本玩法,讓幼兒自己在玩中體驗怎樣使“龍舟”前進的技巧)

4、集中讓幼兒一起説説,“開龍舟”遊戲玩得怎樣?遇到什麼困難?怎樣才能使龍舟開好?

①大家要一起走。

②要一起喊口令。

③還要一起出同一個方向的腳。

師:如果大家速度一致,有節奏地走,“龍舟”是不是就能開得快呢?小朋友們再試一試。

5、幼兒八人一組再玩“開龍舟”遊戲老師觀察幼兒遊戲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三、競賽遊戲:賽龍舟過渡語:現在小朋友們的龍舟開得很好了,下面我們來進行龍舟比賽,看哪條龍舟最先到達終點,就算勝利。

1、幼兒從起點出發,開展龍舟賽。

2、給勝隊表揚鼓勵。

四、放鬆整理活動

1、師:小朋友,我們剛才進行了龍舟比賽,大家表現真不錯!現在是不是有點累呀!下面我們就來放鬆放鬆,跟着老師來:

甩甩手,轉轉頭,扭扭腰,踢踢腳,拍拍腿,深呼吸。

2、整隊回教室。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五

目標

1、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各種習俗。(知識)

2、學習用包紙粽的方式來慶祝端午節。(技能)

3、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性的包紙粽。(創造性)

重點

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各項習俗

難點

想辦法把“米”包進“竹葉”裏面不漏出來

準備

物質準備:

彩色紙條、線若干、一串做好的紙粽,雙面膠,掛紙棕的彩條,端午習俗視頻、製作粽子步驟圖。

經驗準備:

活動前學會唐詩《端午》,幼兒活動前和家長一起了解端午的來歷,習俗。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幼兒:端午節)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啊?(為了紀念屈原)你怎麼知道的呢?(爸爸媽媽講的、電視上看的,還有唐朝文秀的詩歌為證、、、大家一起念兒歌)。

2、端午節人們會做什麼事情呢?(請幼兒舉手回答: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

3、全國各地的人們慶祝端午節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來看一下人們還有哪些方法來慶祝端午節。

(幼兒和家長一起觀看視頻,瞭解端午節的一些基本習俗。)

二、我們慶祝端午——包紙粽。

1、我們這兒最常見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你吃過粽子嗎?吃過什麼味道的粽子呢?(幼兒自由説一説)

2、出示包的一串紙粽。

這是什麼?請幼兒觀察粽子是什麼形狀的?你會包粽子嗎?(請個別幼兒拿着彩色紙條和碎報紙講解,教師適當的補充,然後家長和幼兒跟着做粽子的圖片一起練習一遍)。

我們桌子上有米,有彩紙,有線,有雙面膠,我們一起來做五彩粽吧!

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包紙棕,我們來比賽一下,看哪一組的家長和孩子們包的紙粽子最多,包得(不漏米,三角形)

3、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紙粽(背景音樂:古箏、琵琶等古典音樂)。

教師解説詞: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元宵節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傳承,因此,我們設計了今天的這個活動,希望通過家長和孩子們親自了解和參與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包紙棕,呆會還有划龍舟活動,感受和體驗傳統節日的快樂,同時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農曆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説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説。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瞭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教學反思:

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説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農曆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幼兒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粽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幼兒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藉此機會與幼兒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划龍舟》是一首旋律歡快、節奏鮮明、説唱結合的歌曲,本次活動通過指導幼兒學唱歌,引導幼兒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作品內容,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激發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2、嘗試為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和變化。

3、願意和同伴合作遊戲,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活動準備

幼兒看過賽龍舟視頻,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出示賽龍舟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划龍舟時人們的表情和動作, 引導幼兒感龍舟競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提問: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怎樣讓龍舟跑得更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周圍的人們在幹什麼?為什麼?

小結:賽龍舟也稱划龍舟、龍舟競渡,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運動。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競爭非常激烈,場面非常熱鬧。

2、引導幼兒欣賞歌曲、學唱歌曲《划龍舟》,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1)請幼兒欣賞歌曲。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引導幼兒用歌詞説出划龍舟比賽的熱鬧景象。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曲。提問:從歌聲裏你聽出人們在划龍舟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會想什麼辦法獲得勝利?水手是怎樣為自己鼓勁的?魚兒是怎樣為水手鼓勁的?引導幼兒練習唸白部分,體會參賽者齊心協力想爭取勝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歡快、激烈的競爭景象,幫助幼兒理解水手用力划槳、鼓手擂鼓助威、魚兒熱切鼓勁的緊張氛圍。

(3)引導幼兒隨音樂伴奏完整學唱歌曲,可採用分組演唱的形式進行練習,提醒幼兒注意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3、引導幼兒為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樂悠悠後的間奏,可雙手輪流拍打雙腿感知節奏;水手邊還喊號子邊有節奏地做划槳動作;魚兒加油可以隨節奏握拳跺腳加油助威。

4、鼓勵幼兒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感受划龍舟的氣氛和樂趣。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做動作時能隨着節奏的快慢改變動作的速度,隨音樂做動作的經驗更為豐富。《包粽子》是一首山東民歌,在民間廣泛傳唱。端午節包粽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種習俗,並且已有包粽子的經驗,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在欣賞、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編包粽子、煮粽子的各種動作,在樂曲中有節奏的舞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3、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驗舞蹈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煮粽子視頻。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瞭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建議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哪些過程,引導幼兒隨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並創編包粽子時清洗粽葉的過程。

提問:包粽子時要先做什麼?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兒説到洗粽葉,教師將追問:你是怎樣洗粽葉的?你能做給大家看看嗎?教師在幼兒模仿動作的過程中隨機説兒歌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做動作。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做洗粽葉的過程。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隨音樂創編包粽子的過程。

啟發幼兒自主創編不同動作,表現包粽子時裝米、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3)結合煮粽子視頻,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煮粽子的情景。

提問:粽子包好了,現在可以吃了嗎?怎樣煮粽子的?粽子在鍋裏能不能動?為什麼?

引導幼兒創編出粽子下鍋、加水、煮熟、慶祝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提問:包粽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舞蹈,感受舞蹈歡快、熱鬧的情緒。

(1)幼兒與教師共同舞蹈,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啟發幼兒做動作時表現出歡樂、熱鬧的勞動場面。

(3)分組互相表演。

延伸活動

將音樂放在表演區,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舞蹈動作。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端午節賽龍舟》是一個情節生動易於幼兒理解的兒童故事,以端午節的由來為線索,描繪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國盡忠卻慘遭陷害而傷心投江,人們借划龍舟、投粽子驅散江中之魚,保護自己敬愛的英雄。故事形象鮮明,情節耐人尋味。活動中通引導幼兒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幼兒的崇敬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説出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用什麼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蒐集賽龍舟資料,瞭解賽龍舟的傳説。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人們為什麼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採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 1 段後提問: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説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 2 段提問: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讒臣為什麼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麼做的?楚王又是怎麼做的?楚國最後怎麼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彙:讒臣、吞併。

(3)講述故事第 3 段提問:屈原為什麼傷心?他為什麼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願受喪國之辱而投江。並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屈原投江後,他的僕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們?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於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麼? 為什們?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屈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為什都很敬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採納他的建議出國會怎樣?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視頻,激發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願望。

提問:這是在召開什麼會議?為什麼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才能像屈原一樣為國家提出好建議?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通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後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附:故事

端午節賽龍舟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不僅會吃好吃的粽子,而且會在江上舉辦好看的龍舟比賽。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其中有一個叫楚國的國家,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做屈原。屈原不僅聰明能幹,而且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

楚國的人民都很喜歡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經常向國君提出好的建議,可是,一些讒臣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聯合起來要把屈原趕走,他們還經常在楚王面前説屈原的壞話,“別聽屈原的,他説的不對。”楚王信以為真,居然將屈原流放到了遙遠而荒涼的地方,由於不採納屈原的建議,沒過多久,楚國就被敵國吞併了。

聽説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地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抱着一塊大石頭,來到了汨羅江邊,他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屈原的僕人聽説他跳江了,趕緊沿着江邊尋找他的屍體。可是,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沒有看到屈原的屍體。“嗚嗚嗚……”僕人着急得大哭起來,附近的百姓們聽到聲音,趕緊划着船兒圍了過來,“你為什麼哭啊?”僕人説:“我家先生跳江自殺了,我一個人,力量微小,連他的屍體也撈不上來。”百姓們聽説敬愛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着急,“沒關係,我們幫你一起找。” 於是百姓們紛紛划起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駛去,可是,他們找了好久好久, 都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有位漁夫提議説:“屈原先生是個好人哪,咱們不能讓他餓着。”於是,他將隨身攜帶的飯糰扔進了江中,飯糰丟到水裏,很快就被魚蝦吃掉了。“這該怎麼辦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們以後用葦葉把飯糰包起來,然後再丟到水裏,這樣魚蝦就吃不了。”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好,從此以後,他們就用葦葉包着飯糰,再用綵線纏上,漸漸的就演變成了粽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以賽龍舟、吃粽子等形式來祭奠他,於是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活動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