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銷售扶貧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17W

銷售扶貧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新階段新形勢下,扶貧工作是貧困地區的首要政治責任、主要經濟工作和重要社會管理內容。圍繞提升扶貧工作科學化水平,開創扶貧攻堅新局面的目標,xxxx年以來,xxxx縣在運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基礎上,創新嘗試一縣一式,全面推行劃分五類扶貧對象、對應實施五大工程、配套建立五項機制的xxxx扶貧工作方式,通過思路變新,推動機制創新,實現方法出新。

一、做法

(一)科學劃分五類對象 提高扶貧工作針對性

區別情況、分類施策的扶貧工作的重要原則和基本規律。通過帶着分類意圖的深入調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各類致貧不同原因和生存狀態差異的前提下,把貧困人口分成了五種類型。

移民搬遷類,屬分散居住高寒偏遠山區需要搬遷的。現有0.32萬户1.1萬人由於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瀕繁,貧困程度深,倒致脱貧難度大,因災返貧多,唯有搬遷才能拔掉窮根。

綜合扶持類,屬於農業基礎較好,生存條件尚可,人口相對集中,但基礎設施薄弱,主導產業不強,農民收入低而不穩,公共服務不到位,脱貧返貧波動無常,這部分有0.65萬户2.5萬人,處在5個鎮的9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域。

救助保障類,是因生理缺陷形成的痴、呆、啞、傻和無依無靠的五保、低保等特殊羣體。大多生存能力弱,主要依賴救助保障,一部分雖享受社會保障但標準低仍擺脱不了貧困,另一部分遊離於保障範圍之外。目前,全縣需要實行集中扶助和供養的特困對象有0.72萬户2.29萬人。

教育扶貧類,專指沒有受教育或文化程度很低,智能和技能雙低羣體。據抽樣調查,xxxx年全縣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66302萬人人,國小文化程度的60718萬人,文盲3841人,三者合計佔全縣常住人口的76.5%。

醫療扶貧類,主要源於因貧致貧或因病返貧羣體。全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雖已覆蓋90%以上,但由於受居住條件、身體狀況、經濟基礎、貧困程度等因素制約,一部分羣眾看病不方便、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問題仍很突出,有0.67萬户2萬人需要從醫療保障入手減輕醫療負擔和提高勞動能力。

(二)着力實施五大工程 增強扶貧工作實效性

掌握了貧困類型,清楚了不同需求,着眼對症下藥,標本兼治的實施五大工程之決策油然而生。

實施移民搬遷工程。該縣搶抓省委、省政府實施陝南避災移民搬遷的大好機遇,採取避災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結合共推,堅持政府主導、農民自願,規劃引領、產業支撐,有業安置、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出台優惠政策,綜合分類施策,抓點示範帶動,創新解決難題,將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偏遠山區、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它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無發展潛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搬遷進城、入鎮、進社區、進園區,從根本上解決其生存和發展問題。

實施造血扶貧工程。按照縣域統籌、連片開發、項目到村、扶貧到户的思路,遵循瞄準對象、分類扶持、整合資源、綜合施策的原則,重點對因基礎設施、經濟基礎等原因,導致發展單一、缺乏後勁、處於温飽線上波動的貧困人口和5個鎮14個連片特困區域,採取政府幫扶、整合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培育主導產業等措施,不斷增強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造血功能,實現區域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目標。

實施輸血扶貧工程。貫徹集中供養、開展救助,嚴格標準、落實政策的原則,緊扣保障特困弱勢羣體的基本生存權利,實現吃飽、穿暖、有房住的基本目標,一方面用好國家保障政策和政府救助資源,另一方面創新農村三留守管護機制,發揮基層組織和社會資源作用,將低保户、五保户、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政府救助的弱勢羣體及時納入保障幫扶範圍,分別實施集中供養、政府救助和社會幫扶,切實縮小貧困人口圈內差距,確保社會特困弱勢羣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思路,創新留守兒童教育管護機制,健全職業成人教育網絡體系和貧困學生資助體系。投巨資相繼實施教育均等化六大工程,留守兒童管護的xxxx模式在全省推廣,中職學歷教育和產業強村大户戰略有序推進,在全市率先實施職業免費教育、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學前一年至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開展機關對口幫扶28所學校和千名幹部結對幫扶千名貧困學生活動。

實施健康保障工程。出台貧困人口住院醫療縣內外報銷額度及重大特殊疾病救助、二次救助等優惠政策。全縣累計建立貧困人口健康檔案15.74萬人,對10314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健康體檢,接受健康教育羣眾3.4萬人,開展經常性愛國衞生運動、定期義診、上門等活動。整合合療、慈善資金、紅十字會資金對特困人口的醫療費實行全額報銷,在縣鄉醫療機構設置扶貧牀位。

(三)創新建立五項機制 強化扶貧工作保障性

為充分激發扶貧工作的活力,整合政治經濟社會各方資源,夯實扶貧開發的組織保證,該縣大膽創新建立了扶貧工作五項機制,以實現推進順利,運轉順暢。

建立投入保障機制。該縣不斷加大財政配套資金投入力度,將縣級財政每年新增財力的5%作為扶貧專項資金,集中用於扶貧綜合開發。按照渠道不亂 、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把整合涉農部門項目資金的40%用於解決連片貧困村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及特色產業培育。積極爭取上級扶貧開發和支農項目,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建立和完善村級互助資金組織,強化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管理,初步建立了以財政資金為主導的多元化扶貧投入機制,有力解決了貧困村發展難、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等一批突出問題。

建立評估驗收機制。規定各單位負責包抓的貧困村,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社會事業和村級組織等內容,幹部包抓貧困人口按人均純收入、生產生活環境、生活質量、醫療衞生情況和子女受教育情況,分別實行百分制扶貧考核。考核採取召開鎮村座談會、聽取彙報、實際察看、逐户評估、羣眾評議等多種形式,現場驗收,當場打分,結果公佈,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對達到脱貧標準的特困村將其從貧困村中出列,達到脱貧標準的人口停止相關到户扶貧開發政策扶持,對返貧人口將其列為貧困人口扶持對象繼續幫扶,直至脱貧。

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扶貧xxxx工程納入縣上對各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並給予重點賦分,把考核結果納入鎮和部門黨政一把手工作實績考核,實行扶貧開發工作一票否決 和責任問糾制度,扶貧包聯工作與幹部年度考核、職務任用相掛鈎。

二、成效

去年以來,xxxx縣在片區綜合扶貧,對象按需扶貧的基本思路指導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

(一)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觀。實施了十三年免費教育,惠及數千個貧困家庭,率先推行了特困人口醫療費全報銷制度,低保實現了貧困人口應保盡保,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全部到位。投資6000餘萬元用於改善連片特困片區基礎設施、發展主導特色產業。已經移民搬遷安置3100户11470人,從根本上改善了這部分人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實施xxxx扶貧方式,給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帶來了新發展、新機遇、新氣象,xxxx年減少貧困人口6600人,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長955元,創歷年最高。

(二)農業主導產業穩定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以桑、畜、菜為主導的農業產業不斷壯大,現代農業園區和合作社發展勢頭看好,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2個園區被評為省級示範,池河明星豬沼桑現代農業示範園模式在全省推廣。合作社經營模式日趨成熟,逐步由互助組織性質向市場主體性質邁進,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推進三業富民,農民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扶貧工作中紮實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家庭創業,不斷提升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48元,增長16.6%,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創業就業工作連續多年獲得全省先進。

(四)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通過狠抓現代農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狠抓移民搬遷和現代新型社區建設、狠抓城鎮基礎設施配套,xxxx年城鎮化率提高3.2%,達到37.4%,吸引5252人進城入鎮。今年已列入全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驗示範縣。

(五)農村社會管理不斷加強,農村保持和諧穩定。建立和完善了幹部聯繫羣眾、便民服務、信訪維穩等八大社會管理機制,尤其是深化了農村三留守人員管護工作,建立了矛盾排查化解長效機制,健全了農村治安防控機制。全縣未發生大的羣體性事件、社會治安案件和安全生產事件,繼續保持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啟示

其一,跳出扶貧謀劃扶貧。扶貧工作既屬於經濟範疇,也是民生內容,還是社會問題。xxxx站在全縣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管理大局來思考權衡扶貧工作,圍繞扶貧而不侷限於扶貧,立足扶貧但放眼全局。必須認識到扶貧是城鄉統籌發展的短板,在規劃制定實施,資源調配使用,政策措施落實上體現扶貧為重。必須把扶貧當作加強社會管理的重頭戲,對貧困區域和弱勢羣體存在的矛盾隱患優先治理,對不均等、不到位的公共管理和服務抓緊解決,打牢全縣穩定和諧的基礎。必須把扶貧當作堅持羣眾路線的大舞台,扶貧就是貧困地區最重要、最迫切的羣眾工作,增強羣眾觀點,貫徹羣眾路必須首先抓好扶貧幫困工作,下功夫努力縮小區域差別和貧富差距。

其三,抓住核心開展扶貧。扶貧工作的核心在人,主體是貧困羣眾,主力是縣鎮村三級幹部。xxxx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參與式扶貧,尊重農民的意願,着力於提高他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在突出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素質,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上,既堅持學齡孩子入學一個都不少,又推行農民技能培訓存量一個不漏、增量一個不減。項目建設中,強化農民的選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辦成貧困農民迫切需要解決,又能使之直接受益的好事、實事。為了提高各級幹部參與扶貧和服務羣眾的本領,在建立責任到人、工作到户等機制的前提下,辦《xxxx講堂》,編本土教材,建培訓基地,辦技能培訓班,開展黨政事業幹部全員學習考試,組織鎮村幹部一人學一技,進行農民選項培訓等,全面提高黨員和基層幹部自身知識和技能。出台加強農村基層幹部政策文件,關愛原待鎮村幹部,建立健全村運轉經費和村幹部補貼制度和年滿60週歲正常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來源穩定、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激勵機制。

其四,堅持實幹推動扶貧。扶貧工作必須以艱苦奮鬥精神為動力,以踏實認真的作風為支撐。xxxx把扶貧作為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切入點,緊扣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優化環境主題,以集中整頓、督促整改為抓手,強化實幹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完善幹事機制,初步形成了熱愛xxxx、熱情友善,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團結和諧、敬業奉獻的xxxx精神,營造了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幹事創業、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只有把轉變幹部作風作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使命,碰真來硬,務求實效,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幹部作風得到根本轉變,才能形成加快發展、實現減貧的強大合力。

【第2篇】街道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雲扶貧搬遷辦發〔xx〕13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街道位於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xx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二、貧困户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户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户之所以難脱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户往返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國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脱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户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户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户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户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户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户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户,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户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户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衞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户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户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儘量安排農閒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户並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户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户收入。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户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對於貧困户教育負擔重的現狀。

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計劃”等貧困户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

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着力減小農户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鑑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户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户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農户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第3篇】扶貧工作站負責人述職報告範文

各位代表:

述職人:李美強,男,1955年3月生,中共黨員,現任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掛包向陽村。

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下,在縣扶貧辦的幫助下,現將近幾年在扶貧工作站開展的各項工作向大會述職,虛心接受各位代表的評議。

一、勤於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自跨入扶貧工作站以來,增強學習自覺性,充分認識到肩負的責任重大,扶貧辦是實施扶貧攻堅計劃,開展扶貧工作的辦事機構,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具體貫徹黨的扶貧方針政策,實施扶貧開發方案,擬訂本鎮的扶貧攻堅規劃,根據本轄區自然氣候及資源的特點,做好扶貧貧困農户的調查,選準項目為黨委、政府制定和實施貧困攻堅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實踐,使我加深了對扶貧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更加堅定了執行黨扶貧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信念,政治敏鋭性明顯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進一步強化,在協助羣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工作中,我深切羣眾利益無小事,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緊密聯繫,樹立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的好形象。

二、勤於做事,扮好角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作為一個單位負責人,我的認識是履行工作職責,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工作上兢兢業業,勤於做事,高標準、嚴要求,盡職而不越位,幹事而不越權。

4、今年6月份習水縣6—7日洪災損失財政

扶貧資金項目災情,足踏災地,親臨現場調查統計2022、2022年兩年實施的項目,公路、溝堰垮塌共43處,5615方,損失資金44.8萬元,資料上報縣。

【第4篇】2022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縣委辦公室和縣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督查的通知要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組織人員對精準扶貧工作落實情況開展了全面檢查,認真自查自糾。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縣委十三屆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傳達貫徹情況。

一是召開鎮黨委會,給合我鎮實際情況,制定了《關於加強xx年度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我鎮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全面要求。二是為了落實縣委及鎮黨委會議精神,鎮黨委政府組織召開了鎮村幹部會議,傳達了縣委和鎮黨委會議精神,對扶貧小額信貸、不精準貧困户的排查、扶貧項目的推進等近期扶貧工作作了安排和部署,要求鎮村組幹部必須深入扶貧農户調查瞭解扶貧户需求,為其制定可行的幫扶措施和方案。三是着力解決特別貧困户住房困難問題。在聯繫我鎮縣領導的關心和協調下,張村3組王繼淮、楠木6組楊元平,星海村4組李恩均、同福村6組楊元平4户扶貧户住房困難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年底前完成上述扶貧户危房改造。

二、幹部人才駐村幫扶工作動員大會貫徹落實情況。

一是在鎮黨委會和鎮村幹部會議上對沐委辦22號《關於選派幹部、人才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的通知》和沐組幹24號《關於王顯楊等同志任職通知》文件進行了傳達,組織成立了市級幫扶部門市住建局局長任組長,張村貧困村第一書記、鎮專業技術人員和鎮聯繫村幹部為成員省定貧困村張村駐村工作組;專職黨委副書記為鎮黨委專職負責主抓扶貧工作。二是為推進我鎮各村扶貧工作,對部分村聯繫村幹部進行了調整和充實。

三、駐村幫扶落實情況。

鎮黨委政府對駐村工作組到貧困村開展工作全力支持,對工作組成員入村工作車輛提供保證,對其生活做到了妥善安排張村駐村工作組已深入張村7次,已對全村82户扶貧户進行了走訪,已瞭解了村情和各貧困户家庭狀況。現在駐村工作組正結合貧困村村內基礎設施及基本公共服務建設需求數據採集工作,對各扶貧户經濟發展需求作進一步的摸底。

四、扶貧項目推進情況。

今年我鎮扶貧解困脱貧人口任務數為120人,目前已脱貧23人,完成比例為19%;扶困户危房7户,目前已完成4户,另外3户正在修建中,預計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土雜雞養殖50户,7500只,目前已完成雞苗採購招標和採購合同簽訂,在9月底中標企業將供雞苗。以上扶貧項目的實施,各涉及的村都進行了公示。

五、貧困對象動態管理情況。

目前我鎮正按照要求對未錄入貧困系統的貧困户和不精準貧困户進行核實,待名單確定後,將對精準扶貧困户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完善相關台帳和檔案資料。

六、存在問題。

一是在幫扶工作中,鎮村組幹部無資金項目,對扶貧户無實質性的幫扶;二是部分扶貧户發展經濟的主觀能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三是部分扶貧户家庭缺勞力,缺乏發展經濟的能力。

七、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做好未錄入貧困系統的貧困户和不精準貧困户進行核實,做到扶貧對象精準。二是繼續做好扶貧項目推進工作,確保按時完成扶貧民生工程項目。三是按照我鎮xx年度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組織領導和對鎮村幹部的督查,全面完成xx年精準扶貧工作。

【第5篇】2022年扶貧工作報告

地方要優化整合扶貧資源,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户,對扶貧工作做一個總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xx年扶貧工作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

20xx年扶貧工作報告範文篇一

20xx年,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在縣紀委正確領導下,在第一紀工委指導下,堅持以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按照中央、省市及縣紀委精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結合扶貧工作實際,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現將黨風廉政工作報告如下:

一、加強領導,責任明確

一是調整健全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主任王曉林任組長,實現“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實行“一崗雙責”。二是簽訂黨員廉政責任書,全面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在認真組織黨員幹部職工學習縣《20xx年黨風廉政責任書》的基礎上,班子成員及黨員簽了黨風廉政責任書。三是制定了全年黨風廉政工作計劃,在班子成員中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分工。將全年黨風廉政工作任務落實到責任人,目標逐條分解,任務上肩。四是對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半年檢查一次,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和解決,年終開展考核考評,逐人逐項進行驗收,使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佈置,有檢查,有效果。

二、以活動為載體,紮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按照縣紀委的統一部署,開展第十四個黨風廉政教育宣傳月活動、懲防體系制度建設活動、反腐敗抓源頭活動、涉企亂收費治理活動、“三重一大”活動、執法效能監察活動、家庭廉政活動、廉政文化活動,以活動為載體,緊扣主題,促進黨風廉政工作。

(一)第十四個黨風廉政宣傳月活動。

1、認真開展警示教育,在十四個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中把學習放在首位。一是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中國共產黨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學習黨的及中紀委全會精神。二是學習黨風廉政風險防控崗位制度,進行崗位廉政教育。三是組織觀看系列反腐警示片。四是由主任王曉林為全體黨員上了黨課。五是在學習中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受教育,在學習中提高,牢固樹立廉潔從政觀念。六是積極參與黨內法規制度知識學習,參學率100%,參考率100%,考試合格率100%。

2、開展家庭助廉活動。組織辦召開黨員領導幹部家屬座談會,推進領導幹部家屬廉政承諾制度。一是要求自覺學習和掌握法律、法規和廉潔自律的有關規章制度,增強法律意識,明確廉政建設的各項要求,構築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二是堅持以德治家,以廉保家。發揚以儉養廉,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生活上不慕奢華,不搞攀比,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積極營造和諧、簡樸、幸福的家庭。三是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不插手親人的工作,不吹“枕邊風”,不利用親人的職權和職務影響,為家庭非法謀利,配合親人抵制行賄、説情等不正之風,始終保持廉潔家庭本色。四是注重監督,經常關注親人的思想情緒,掌握親人的經濟收入,過問親人的社會交往,時刻提醒親人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發現有違法違紀苗頭,要進行勸阻和堅決制止。五是時刻注意親人“八小時以外”的生活狀況,注意親人結交朋友的情況,留意觀察交往朋友的舉止和動機,提醒親人慎重交友,發現不正常交往要及時勸止,防止落入非法交際網。六是嚴格管教子女,不縱容子女搞特殊,不利用職權和職務之便為子女、親友升學、就業走後門。不利用婚喪嫁娶等藉機劍財。教育子女誠實守信,關心他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召開黨員民主生活會,圍繞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這一主題。在生活會上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六條意見,市委“七條規定”及縣委、縣政府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實施意見,開展自查,自我剖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對黨員進行評議。

(二)做好黨務公開工作。

一是緊扣中心,服務大局,充分調動黨員、幹部的積極性,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精心設計活動載體。二是黨支部爭創“五星”級,黨員做到“五帶頭”,立足崗位職責,加強自身建設,實現全年工作目標。三是抓好黨員幹部公開承諾工作。按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全面開展共性承諾,崗位承諾,實事承諾,在承諾基礎上,全體黨員幹部認真踐諾,並堅持羣眾評議,支部點評。四是開展黨員民主評議,進行無記名投票為黨員定格定級,並進行公示。五是黨支部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推薦優秀黨員,以及涉及需要支部會議集體研究的,嚴格按程序辦事。使黨務及黨風廉政工作公開透明,黨員人人知曉。通過黨務公開活動,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促進了黨員幹部鋭意創新,奮力爭優的進取精神。

(三)反腐治本抓源頭工作。

1、以崗位腐敗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為統攬,紮實開展源頭防腐工作。一是提出了符合我辦實際的崗位腐敗風險防控管理工作體系。通過查找思想道德風險,制度機制風險,崗位責任風險,建立前期預防措施,中期監控機制,後期處置辦法。對預防腐敗實施科學管理。二是健全組織,建立以辦主任為組長的崗位腐敗風險防控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全面負責辦崗位腐敗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督促檢查和考核測評等工作。

2、着力解決扶貧辦發生在羣眾身邊的腐敗。扶貧辦負責全縣扶貧開發工作,負責扶貧項目的實施,扶貧資金的管理,是一個熱點部門。從發生在羣眾身邊的腐敗源頭抓起,是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要務。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長效機制,以確保權力行使安全,資金使用安全,項目建設安全,幹部成長安全。以一切為了貧困的父老鄉親為出發點,重點治理索取,接受或者以借名佔用管理和服務對象單位或個人的財物,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的禮品,宴請以及旅遊、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的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向管理和服務對象攤派錢物。索要贊助,或者要求有償服務,購買指定商品,讓管理和服務對象報銷應由個個負擔的任何費用,其它“吃拿卡要”的行為。為此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制定了實施方案,開展了專項防腐敗治理工作,達到了較好效果。

(四)懲防體系制度建設。

1、扶貧辦在懲防體系制度完善上的基礎上,着重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重點圍繞扶貧資金使用,以及項目建設、機關採購,幹部管理等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運用制度監督管理,把腐敗風險查到點,懲防體系建到崗,實現腐敗風險的前置處理和有效預防,有效遏制和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保證權力行使安全,資金運用安全,項目建設安全和幹部成長安全,為推進扶貧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2、在懲防體系制度執行中。一是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創新扶貧資金的監管機制,完善扶貧資金報帳制,進一步優化扶貧資金縣級財政報帳管理制度,加大扶貧職能部門參與項目建設管理全過程,從工程質量,資金使用等各個方面進行全程監督、杜絕了滯留、挪用、擅自改變項目、虛列支出套取資金等違規操作現象。二是資金實行專户管理、專人管理、專賬管理的“三專”原則,保證了項目資金安全、高效運行。三是專項清理與日常監督相結合。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的日常監督,每半年組織一次由財政、扶貧、發改、民宗、紀檢監察等部門參加的專項清理,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到位。四是嚴格堅持項目公開公示制。扶貧項目實行村級公示制,公示內容包括項目建設內容、建設地址、受益羣眾等,並在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網、縣政府公眾信息網上及時進行網上公開,接受羣眾監督。五是實行重點項目審計制。對使用財政扶貧資金建設的重點項目,在項目驗收決算前由縣審計局進行審計,並對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初步評價,經審計合格後再進行驗收決算,撥付項目資金。

3、接受了省審計廳對20xx、20xx年兩個年度扶貧資金的審計工作。通過近三個月的審計,未發現扶貧資金和項目有大的問題。

(五)“三重一大”事項工作。

1、我辦按照上級實施“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議事規則,規定領導班子要認真落實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必須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集體討論作出決定。我辦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項包括:扶貧項目篩選權、項目落實實施監督驗收權;扶貧的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各項改革方案及實施情況;幹部職工的聘任、考核、晉級、獎懲、先進評定等;扶貧事業經費收入的來源、支出和使用管理情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辦公室公務經費支出管理工作。

2、堅持重要事項,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民主決策。在扶貧項目實施中對整村推進項目,嚴格按照扶貧5年規劃,經反覆論證、篩選、集體決定,報省批准下文,每年實施整村推進村9個,老區建設村5個。每一個實施整村推進村扶持扶貧資金100萬元,老區村每年扶持20萬元,對於當年實施的整村項目,年初逐村辦公,篩選確定實施的項目。年終考核和年初驗收,對實施項目的村,次年再檢查,查缺補漏,第三年全面考核驗收,再由省扶貧辦考核驗收。

4、機關公務經費支出和使用。在機關公務經費使用中,一是堅持大額集體討論,民主決策。二是健全規章制度,辦公室形成一套規章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如:《接待用餐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六)認真開展結對共建工作

按縣委安排,扶貧辦主任王曉林、秦道見、劉景柱同志三人分別任村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及工作組常駐聯繫村。幫助村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制定村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民生項目。同時,扶貧辦擔負鴨子口鄉楠木坪、楊溪村新農村建設,共扶貧持資金120萬元,另外每一個名黨員聯繫一名困難户,幫助解決解決危房改造12户,發展種植草養羊10户。

20xx年扶貧工作報告範文篇二

狂年,扶貧開發工作將以整村推進和產業發展為重點,以努力脱貧1350人口為目標,圍繞縣委政府扶貧工作重心,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結合整村推進建設、產業扶貧、小額到户貸款、貼息貸款項目、東西幫扶相目,推進扶貧項目建設,綜合考慮、統籌規劃,着力解決貧困羣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困難和問題。半年多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州扶貧單位的具體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貫徹黨的會議精神,以改善貧困地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緊緊圍繞全縣扶貧工作會議安排,堅持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認真組織實施扶貧重點項目,聚精會神、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取得了扶貧顯著成效。

一、扶貧項目資金爭取情況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加大了扶貧項目資金的爭取力度,將該項工作納入單位常態化管理,始終堅持日常工作和項目爭取兩不誤,並創新思路,落實責任,大力開展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xx年8月,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密切配合下,不斷跑省跑州,累計爭取到各類扶貧項目資金1067.56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067.56萬元。計劃實施扶貧項目村7個,具體是:整村推進項目4個400萬元,東西協作項目3個300萬元,20xx年度大骨節試點鞏固提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67.56萬元(縣教育局易地育人學生換糧項目10.23萬元,縣糧食局半農半牧區更換糧食項目43.46萬元,縣衞生局衞生防治項目3.87萬元,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產業培育旅遊項目150萬元,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產業培育種植項目160萬元)。

二、扶貧項目實施取得的進展

1、新一輪整村推進全面鋪開

根據省州整村推進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培訓會議精神,我縣申報了20xx年整村推進貧困村4個。與此同時,抽派專人,組成工作組,經過為期一個月時間,先後深入4個貧困村調查瞭解基本情況,需要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產業發展項目等情況,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編制了20xx年整村推進實施方案,並順利通過縣級評審。截止目前,4個整村推進村的方案經過省州審查,項目資金400萬元於7月撥到我縣。

20xx年計劃實施4個村,項目總投資為1231.6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投資400萬元,行業籌措530.85萬元,羣眾自籌300.75萬元。主要建設規模和內容:計劃完成村組道路建設11.4公里,村活動室建設及附屬工程建設2處,人畜飲水工程1處等;種植經濟作物650畝,經濟林木380畝,養殖大牲畜530頭,家畜1913只等。項目覆蓋農户425户1517人,其中貧困户189户574人。目前,項目已全面啟動,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使整村推進村的基礎卡設得到了較大改觀,大大方便了羣眾生產生活。

2、新一輪東西幫扶項目開始實施

年初,根據省州扶貧和移民局有關文件精神,及時編制上報了《縣20xx年東西幫扶實施方案》。目前。20xx年東西幫扶項目已進入項目啟動實施階段,項目總投資457萬元,其中:浙江省資金300萬元,州縣配套44萬元,農户自籌113萬元。項目在色爾古鄉五里村和知木林鄉知木林村等實施,覆蓋人口345户1485人,其中貧困户197户,貧困人口785人。項目實施期限為1年,計劃完成入色爾古鄉五里村新建村活動室及附屬1個;色爾古鄉五里村新建全飲水建設1處。產業發展生態蔬菜示範園78畝,建色灣藏香豬養殖示範户5户,中藥材種植500畝,旅遊示範户40户的培育、庭院打造及農家樂建設等,中蜂養殖場一個24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中藥材種植500畝,240平方米中蜂養殖場。

3、20xx年度大骨節試點鞏固提升穩步推進

更換糧食。完成病區851名大骨節病患者(供應糧食8.17萬公斤)及641名(供應糧食1.923萬公斤)易地育人學生的供應糧食對象核實、登記造冊等基礎工作。項目進度已完成100%。

產業培育。州試點辦組織專家項目評審工作已完成。養殖業:啟動全縣2個計劃實施項目,開工率100%,完成率66.67%。種植業:因錯過種植季節,3個計劃實施項目正在做項目前期準備,明年開春後實施,完成率50%。旅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啟2個實施計劃項目,開工率100%,完成率53.33%。

衞生防治。啟動實施359人對症治療,已完成269人,完成率78.27%。

三、存在的困難、問題和建議

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我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山區的基礎設施極為薄弱,投入的資金相對不足,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遇到自然災害時返貧率高,扶貧難度越來越大,扶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二是個別鄉(鎮)和單位對扶貧工作認識不到位,工作責任心不強,存在重爭取項目、輕項目建設和管理的現象,個別單位掛鈎扶貧工作開展不夠紮實,落實不夠到位。

三是羣眾廣泛參與的力度還需要不斷加大。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尊重羣眾意願,發動羣眾參與選擇項目、參與實施項目、參與監督管理項目。

四是扶貧資金投入相對不足。由於扶貧資金投入有限,每個貧困村僅投入100萬元,許多貧困村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貧困村缺乏持續發展的後勁,特別是在一些產業發展上,沒有形成規模。

五是資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範作用不明顯。由於各部門的項目資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項目資金,集中力量幫扶貧困村的難度較大,整合的力度還不夠,扶貧項目的亮點不突出,示範作用不明顯。

六是全縣經濟發展不平衡。邊遠山區、庫區、老區和州際接邊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技術落後,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文化素質低,公共服務欠缺,抗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不強,與其他地區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扶貧開發難度大。

四、對策、建議及下步打算

要以幫助貧困村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開發式扶貧,把儘快解決扶持對象温飽並實現脱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扶持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作為工作重點,把爭取上級支持和部門協作作為重要保障,緊密結合我縣實際,創新具有特色的扶貧和移民工作新機制、新模式,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繼續努力奮鬥。

第一、繼續抓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建設。一是要在財政扶貧機制上創新。堅持按照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廉政責任制等“五制”要求,嚴格按規劃組織項目實施和撥付使用扶貧資金。二是在加強項目資金管理上創新,扶貧資金必須集中用於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移民開發三項重點工作。三是在扶貧開發模式上創新,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不動搖,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強力推動整體脱貧進程。四是在整體聯動上創新,堅持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解決羣眾切身利益問題相結合,重點加快貧困村道路和產業建設,堅持優先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羣眾需要什麼就解決什麼,上一個項目就能解決羣眾的一項困難。

第二、啟動實施好東西幫扶項目。按照上級要求,該項目於今年下半年啟動實施,到20xx年底完成實施任務。為高起點啟動、高質量實施、高效益推進該項目實施,要組織召開好由鄉鎮分管領導、村主要負責人以及縣級業務部門負責人的項目啟動會和業務培訓會。縣扶貧移民局要落實人員、明確責任、堅持標準、逗硬獎懲,派駐工作人員到村到項目巡迴檢查指導,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在明年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實施任務。

20xx年扶貧工作報告範文篇三

一、xx鄉的基本情況

全鄉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40個村民小組,5459户、20725人(其中:農業人口17778人),耕地面積17814畝。經篩選識別,全鄉貧困村識別4個,分別是太白村、金壇罐村、和平村、峯頂山村,貧困户識別867户、2444人。按貧困屬性分,全鄉因病致貧的貧困户628户、1713人;因殘致貧的貧困户15户,42人;因學致貧73户、95人;因技術致貧71户、230人;因缺勞動力致貧65户、204人;因缺資金致貧57户、134人。20xx年全鄉已脱貧118户、325人,20xx年全鄉預脱貧88户、275人。

二、市區幫扶亮點

1、熱心走訪羣眾。以同親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駐村組多次深入和平村、峯頂山村、太白村、金壇罐村走訪老黨員、困難羣眾、殘疾人、五保户家中瞭解他們的困難和意願。同時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掌握羣眾關心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責任,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結對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2、主動爭取項目 。在深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駐村工作組針對貧困村的氣候、區位和地貌等條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種植優質水稻11773畝;在金壇罐村新栽植塔樂科血橙120畝;在和平村、重勝寨村種植萬源優質秋洋芋500畝;在和平村新發展青脆李500畝,優質魔芋300畝,核桃200畝;在重勝寨成片種植晚秋蔬菜300畝,新建了江友蔬菜專業合作社。同時抓好重勝寨村500畝蔬菜基地和50畝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畝獼猴桃基地鞏固發展和太白村、金壇罐村和萬家觀村850畝烏梅的管護。主動抓好畜牧業發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園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實現年銷售雞10萬隻。在金壇罐村和重勝寨村建立畜牧小區2個,鞏固和培育生豬養殖大户15户,全年生豬出欄可達到3000頭,牛出欄100餘頭。

3、加強基本公共工程建設。駐村幫扶部門針對所駐村農民羣眾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從農民羣眾最關注的事情抓起,從農民羣眾最希望辦又無力辦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xx年以來,共引進、投入資金1500餘萬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實現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萬家觀村、碉樓村新修泥碎石路6條共計5.7公里。整治金壇罐村和重勝寨村公路危橋2座,修建便民橋9座,新修生產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維修渠道9條共計8000餘米,投資18.5萬元在金壇罐村新建提灌站1處,市交通局投資20萬元,對太白村村組道路進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資110餘萬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國小。同時,規劃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飲水工程4處,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壇罐村、太白村共1600畝土地整理項目也在今年開始實施。

4、狠抓教育培訓。市農業局和區農業局多次到我鄉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圍繞“現代農業創業指導、水稻新品種及機插秧技術、當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商品有機肥及有機糧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現代化生產技術”等實用知識開展系統培訓。自20xx年以來我鄉有20xx餘人參加了農業技能培訓。

三、我鄉工作措施

1、建檔立卡到户到人。我鄉按照“建檔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867户2444人,完善扶貧對象動態識別機制,通過項目規劃到户、資金扶持到户、產業發展到户、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户政策全面落實。為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2、結對幫扶到村到户。按照“六個到村到户”精準幫扶要求,結合“走基層、解民憂、聚民心”活動和“走基層、結窮親、交富友”活動,在工行達州市分行對峯頂山村進行幫扶,區直工委對太白村幫扶,市紀委和區紀委幫扶對和平村和金壇罐村進行幫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從鄉機關、鄉屬各單位、村(社區)選派鄉村幹部、醫生、教師、黨員等共267名幫扶人員,組建了8個駐村工作隊,每名幹部至少幫扶3-5人,形成結對幫扶機制。嚴格幫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達州市達川區xx鄉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每個幫扶責任人必須掌握貧困户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計劃,做到“不脱貧不收隊”。

3、加大對非貧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非貧困村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非貧困村的扶貧工作,並按照貧困村的標準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幫扶政策,明確責任人。

4、強化監管,確保扶貧資金專項到位。我鄉嚴格執行國家扶貧專項資金管理措施和項目資金縣級報賬制的規定,在資金使用上,嚴把“選項、立項、申報、審批、發放、效益”六道關,實行扶貧項目資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開”(即不準挪用、不準擠佔、不準截留、不準優親厚友,堅持上榜公開);在資金管理上,實行扶貧資金專户管理,建立健全報賬制,確保專款專用;在資金監督上,實行項目資金動態管理,鎮鄉村及各扶貧項目均指定專人負責,總結資金使用情況,發揮財政監督審計和社會監督的作用,杜絕擠佔、挪用等違規違紀行為發生,保證了扶貧項目資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年以來雖然我鄉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對薄弱。從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鄉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羣的生產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項目建設,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後的發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質較低。在走訪農户中發現,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認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脱貧難度較大。三是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我鄉的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扶貧辦項目資金和各市、區直幫扶單位的支持,貧困村籌資較為困難。四是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我鄉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脱貧的人羣,由於脱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

五、下步措施

1、加大項目建設。繼續扶持扶貧重點村開發項目建設,使重點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進一步完善,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強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確保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脱貧一户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羣眾的目標。

3、加大資金投入。由於公路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設和救災減災投入巨大,歷史債務較重,用財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還清歷史債務極為困難,建議能綜合考慮鄉級擔當能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分別給予幫助支持,化解歷史債務。

【第6篇】駐村扶貧工作自檢自查報告

駐村扶貧工作自檢自查報告

區委黨建辦: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深入開展部門幫縣、處長聯鄉、幹部駐村活動,今年以來我深入到所聯繫的殷官村,認真開展了部門幫縣、處長聯鄉、幹部駐村工作。根據《關於畢節市七星關區部門幫縣、處長聯鄉、幹部駐村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的通知》(七星黨建領發〔xx〕2號)要求,我認真對此項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幫扶駐村工作開展情況

1、及時深入進村駐點。今年根據區委黨建工作安排,我迅速聯繫到大新橋辦事處殷官村。並深入農户瞭解社情民意。

2、駐村工作取得實效。一為基層黨員和羣眾積極宣講了黨的惠農政策和法律法規,講解了全區經濟發展形勢。二是認真開展駐村宣傳工作,製作宣傳標語。三是深入開展調研工作。駐村工作中,我在所駐村兩委幹部培同下,深入到村民家中,與羣眾真誠溝通,真心交流,進一步瞭解村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3、健全幫扶機制。一是紮實推行駐村幹部便民服務卡制度。根據區委黨建辦的要求,及時領取發放駐村幹部聯繫卡給幫扶村幹部及部分羣眾代表,切實加強了駐村幹部與羣眾的聯繫。二是實行駐村公示制度。在村委辦公室前懸掛駐村幹部信息公示牌,接受羣眾監督的同時方便羣眾聯繫。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由於農村千頭萬緒,辦事處的業務增多,工作量加大,而難以兩頭兼顧,導致沒有從根本上脱離辦事處工作。二是幫扶方式單一。在駐村工作中,由於受資金、技術等方面條件制約,導致在幫扶難度大,成效不明顯。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工作上、時間上爭取更多精力投入到駐村工作中,嚴格按照十個一標準執行。

二是不斷創新幫扶方式,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進一步完善幫扶模式。

三是加強自律,將駐村工作切實幹好。

駐村扶貧工作自檢自查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7篇】2022最新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政府的重要內容,不斷擴大扶貧開發成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於我國老少邊窮等地區人口多、底子薄的現有國情,扶貧任務仍然十分艱鉅,筆者現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淺談一點個人的思考與建議。

一、基本現狀

xx縣位於鄂豫皖三省結合部,總面積3814平方公里,擁有68萬人口,是一個集老區、庫區、貧困地區為一體的山區縣。1986年被確定為全國貧困縣,xx年被列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xx年被列入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一直以來都是全省乃至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抓國家各類扶貧政策的有關機遇,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按照精準扶貧的方式,努力走出了一條切合實際、特色鮮明的扶貧開發路子,全面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縣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僅xx年減少貧困人口2.71萬人,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羣眾的認可。

二、主要措施

(一)推進產業扶貧,拓展貧困户增收門路。縣政府結合全縣資源分佈實際情況,堅持把特色產業作為山區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突出發展茶葉、中藥材、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先後出台了《xx縣加快特色種養業意見》、《xx縣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獎勵辦法》等文件,整合涉農資金2億多元,安排獎補資金1300萬元,支持新建、提升特色產業基地 25萬畝,培育種養大户xx餘户,新增省市產業化龍頭企業23家,新增農民合作社1226家,培育家庭農場19家,湧現一批特色產業專業村,1萬餘户貧困户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脱貧。xx年縣政府實施了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和農業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着力以產業帶動貧困羣眾增收脱貧。

(二)推進項目扶貧,夯實貧困户脱貧基礎。堅持把農村基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集中解決行路難、灌溉難、飲水難等問題。近三年累計爭取實施農村基礎設施項目1000多個,投入資金11.5億元,新建安全飲水工程135處、河堤58千米,整修當家塘305口,建設高標準農田5.7萬畝,治理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修建村組水泥路1049公里,整治美好鄉村示範點36處,搬遷深山庫區一線羣眾5211人。今年在上級支持下,對生存環境惡劣、居住人口分散的邊遠村組貧困羣眾,實施移民搬遷工程,計劃搬遷貧困人口1768户6824人,並即將出台鼓勵農民到中心村莊、集鎮或縣城購房獎勵辦法,在就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保障,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三)推進素質扶貧,提高貧困户脱貧能力。建立了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及時實施基層醫藥衞生體制、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減輕羣眾就醫負擔。xx年,全縣農村羣眾享受醫療改革“紅利”超3億元。實施重大疾病防控、義務教育營養餐等一系列民生項目,積極落實義務教育免費入學、中職學校免學費等政策,做好貧困大學生、中職生、高中生和義務教育寄宿生資助,確保貧困户子女有學上、能上學、不失學。xx年,全縣教育扶貧資金達5170萬元,受益學生8.3萬人。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貧困羣眾脱貧技能,確保貧困户户均掌握1-2項實用技術,兩年來轉移就業1.8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501人。xx現代產業園區近年來吸納5000餘名貧困羣眾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脱貧一户。隨着xx職業學校的建成投運,將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培訓資源,擴大培訓範圍,切實提高老區勞動力素質。

(四)推進旅遊扶貧,助推貧困户快速致富。樹立“旅遊既富縣又富民”理念,把旅遊業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產業。近兩年,通過以獎代補,積極支持羣眾發展農家樂、特色農產品市場等旅遊服務項目,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特色種養、觀光農業等,促進貧困户增收脱貧。xx年,全縣接待遊客、綜合收入年均增長40%以上,燕子河鎮通過發展鄉村遊,帶動高山泡菜、紅豆腐等產品開發,年綜合收入1.9億元,帶動全鎮人均增收800元,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户通過參與旅遊開發,走上致富道路。今年,全縣正在創建農家小院示範户50家、示範村2個、示範鄉鎮1個以上,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五)推進金融扶貧,增強貧困户發展後勁。以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為抓手,大力推進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信貸投放、促進扶貧開發。xx年,全縣共發放涉農貸款52億元,其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99億元,支持1200多家農民合作社,帶動近4000户貧困户發展增收項目,支持5961户貧困户實現脱貧,今年小額貸款計劃為4億元。同時,增設金融營業網點和自助銀行網點16個,新建助農取款點384個、村級金融服務室21個,實現基礎金融服務村級全覆蓋,農户基本實現“申請貸款不出户、存取現金不出村、匯款業務不出鄉”。

(六)推進“兜底”扶貧,保障好特殊困難羣體。通過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力求為弱勢羣體築起“最後一道保障網”。xx年,全縣通過“一卡通”發放到户惠民資金5.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超過1000元。在“低保”方面,推動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無縫銜接,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户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近三年2萬户困難家庭擺脱貧困、退出低保。在養老方面,逐年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全縣集中供養機構牀位達2688張,佔五保總數的35%。推動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為重度殘疾人、計生優待户等羣體代繳養老保險金。在救濟方面,針對不同弱勢羣體,分類施策、因需而救。三年來開發公益性崗位400多個,加強臨時救助,解決了一批貧困人口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問題;廣泛引導社會各界“獻愛心、送温暖”,解決弱勢羣體實際困難。同時,探索建立大災救助機制,將政策性農業保險範圍擴大到毛竹、森林、育肥豬、茶葉等領域,創新開展農房保險等。xx年,全縣共有4.49萬貧困人口享受到政府及社會救助,佔貧困人口的30.4%。

通過一系列的扶貧開發舉措的實施,全縣扶貧產業不斷得以壯大,基礎建設不斷增強,羣眾生活得以明顯改善,實現了貧困人口如期脱貧的目標任務。尤其是一些扶貧項目的實施,推動了我縣旅遊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技術培訓為廣大貧困人口大量輸入了“造血功能”,“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的做法,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人口的脱貧的問題。

三、存在問題

近年來,儘管我縣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貧因人口基數大、山區環境惡劣等因素的影響,我縣的扶貧形勢仍然較為嚴峻,扶貧任務還十分艱鉅。

(一)山區扶貧任務艱鉅,庫區扶貧面臨挑戰。多年來,我縣的扶貧工作重點和主要區域集中在深山區、高寒區和庫區,而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分佈在生產生活條件極差的邊遠地區,收入來源匱乏,脱貧致富的難度極大。深山區和高寒區受地理、交通、自然資源、教育資源等因素影響明顯,且缺乏主導產業,扶貧投入資金需求量大,貧困發生率高,是全縣扶貧攻堅的難點區域。

(二)扶貧成本較高,工作難度加大。隨着近幾年扶貧工作力度的加大,具備開發條件的地區通過扶持已逐步得到發展,生產生活狀況也得以改善,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但剩下的貧困人口絕大多數都處於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邊遠村社,空間跨度大,各項建設性投入需求大,扶貧成本高,脱貧的難度大,給扶貧開發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三)主導產業匱乏,羣眾增收速度緩慢。近年來,貧困地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由於基礎差、底子薄,加上貧困地區支柱產業還沒有完全形成,貧困村羣眾收入遠遠低於全縣普通農民收入,還沒達到全市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特別是深山區和高寒區,由於近年來投入較少,發展較慢,貧困村羣眾收入水平較低。

四、工作建議

大力推進扶貧開發是實現加快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把農村最低收入人口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對象,把改善高寒邊遠山區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扶持重點,把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作為主攻方向,推進貧困羣眾增收與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扶貧開發與民生工程有機結合,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要抓住編制“xx”規劃的有利契機,以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信等為主要內容,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思路高起點做好貧困村扶貧開發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教育、衞生、文化等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全面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有效解決農民羣眾出行難和農產品運輸難問題。加快農村電網改造,着力解決農村供電質量不高和農村電力配送不正常的問題。積極探索“富裕農民進城,貧困農民下山”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模式,在條件成熟的部分鄉鎮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對不宜人居的村、社進行整村、整社搬遷,着力改善貧困家庭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推進統籌城鄉發展。

(二)積極培育支柱產業,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結合農户萬元增收工程,因地制宜發展林下扶貧產業。充分利用貧困山區林業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扶持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企業+基地+農户”的利益鏈結機制,全面提升貧困人口家庭收入。

(三)加強智力扶貧培訓,提升農民脱貧致富本領。要堅持抓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貧困初高中畢業生就讀中職工作,並根據地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切實開展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和電子電工、烹飪、焊工等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脱貧致富的本領,加快貧困地區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力度,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同時,加強扶智宣傳,充分發揮基層幹部領頭雁作用,抓好貧困村幹部政策業務培訓,選派農村致富帶頭人蔘與村支兩委管理,模範帶動農民科學致富。

(四)整合扶貧開發資金,發揮扶貧資金使用效益。要打好鄉情牌,注重引導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帶資金、技術返鄉創業,支持家鄉建設發展。加大社會閒散資金、項目建設資金、財政扶貧資金的整合力度,認真開展查漏補缺,突出抓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民生、農民工培訓轉移、扶貧和生態移民等工作,全面加快片區公路、人飲、危房整治、電網改造、人行便道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對所有涉及到村的扶貧資金、項目,按照“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跟着項目走,服務跟着資金走”的要求,做到專款專用,接受羣眾和社會監督。同時,要充分利用好國家貧困縣的相關優惠政策、扶貧項目和資金,還利於民,切實鞏固了扶貧開發新成果。

【第8篇】2022鄉村街道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雲扶貧搬遷辦發〔20xx〕13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青龍街道位於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二、貧困户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户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户之所以難脱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户往返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國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脱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户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户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户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户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户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户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户,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户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户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衞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户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户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儘量安排農閒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户並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户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户收入。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户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對於貧困户教育負擔重的現狀。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計劃”等貧困户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着力減小農户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鑑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户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户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農户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範文二

槐樹灣鄉位於金寨縣中心地帶,轄10個行政村,215個村民組,29432人;其中農業人口7226户,28184人。總面積126平方公里,現有可耕田地8369畝,人均 0.31畝;山場12.2萬畝,人均4.5畝;可養水面2.1萬畝,庫區羣眾人均1.1畝。XX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266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99元。尚有貧困人口户2426户、7596人,屬於庫區一線鄉鎮、重點貧困鄉鎮。

一、貧困原因

(一)長期戰爭影響對槐樹灣鄉生產生活資料造成了很大破壞。槐樹灣鄉是革命老區,境內是皖西北根據地中心。在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小組、支部、特支。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共立煌縣委、中共立煌市委、中共立煌中心縣委、新四軍立煌辦事處駐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萬餘名英雄兒女參加革命,成為紅四方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六十年代受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軍中,槐樹灣鄉就走出了七位,皮定均為中將,丁世方、馬宗璜、陳宏、胡鵬飛、詹大南、康烈功為少將,XX年皮定均之子皮國湧被授予少將軍銜;陳紹禹(王明)為槐樹灣籍人,是我黨早期領導人;桂伯炎為近代民主文化人士;國民黨將軍中槐樹灣籍的也有6位:桂丹墀、桂振遠、桂超、陳鋼、陳鐵、吳滄洲。抗戰時期位於槐樹灣鄉的國民黨省政府金家寨受到日軍的多次轟炸,槐樹灣境內也是國共兩黨長期拉鋸戰的戰場,百年林木基本被焚燬殆盡。長期戰爭影響,使槐樹灣內工農業生產資料蒙受重大損失,元氣大傷,難以恢復。

(二)修建梅山水庫,使槐樹灣變成了庫區一線鄉鎮。50年代修建梅山水庫,淹沒了曾是鄂豫皖結合部最繁華的金家寨。金家寨,無論是作為一個地名,還是一個行政單位,今天已然從中國的現實版圖上消失了,這無疑是一種損失,且這種損失不僅僅侷限於金寨,消失的是皖西及大別山厚重的歷史積澱和久遠的商旅繁華。槐樹灣鄉也從昔日的城郊變成了庫區一線和偏遠山區。建庫槐樹灣人民無私奉獻了2萬餘畝良田、數萬畝經濟林,佔兩庫淹沒土地的五分之一,1萬餘移民就地安置,一線羣眾13077人,佔總人口的46.4%。僅槐樹灣一個鄉的移民就超過梅山水庫庫區移民總數的四分之一,現在槐樹灣的十個村全是庫區一線村。山下羣眾上移到了山邊,肥田沃土變成了貧田瘠地,“山是山尖子、田是地邊子,衝是衝坳子”,庫區一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人均耕地只有三分,其中碼頭村街後村民組總共只有可耕地0.5畝,人均不到0.5分,連吃菜都困難。而當時户賠償大多隻有幾百塊錢,一間瓦房只賠150元,牛欄豬圈一概不賠。庫區農民長期缺糧。那時的槐樹灣鄉庫區移民,只獲得極少的補償但卻義無反顧地支持水庫建設,如今一部分靠庫區養殖剛剛富裕起來的農民,又為了生態功能區建設和庫區水環境保護,將已形成產業併成為庫區羣眾主要收入來源的庫灣養殖業壓縮直至關停,為了保護青山綠水,庫區人民又一次作出了巨大貢獻。興修梅山水庫使槐樹灣鄉人均耕地減少了近一畝肥田沃土,成為全縣人均耕地最少的鄉鎮,這是造成槐樹灣長期貧困的主因。

(三)貧困户主要致貧原因。為詳細瞭解貧困户貧困現狀,XX年我們結合貧困户建檔立卡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户2426户、7596人的主要貧困原進行了調查摸底,為下一步精準扶貧做好做準備。調查顯示,貧困户主要致貧原因為:因病致貧。2426户貧困户中,有850户因家中有人患病致貧,佔比35.04 %。心腦血管、腫瘤、哮喘等已成為農户致貧的三大疾病,佔因病致貧農户總數的61%(519户)。儘管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但由於鄉鎮衞生院醫療水平所限,當農户特別是家庭主要勞動力遭遇重大疾病時,多數家庭均選擇到縣級、市級甚至省級醫院就醫,致使醫療費用總額增加而報銷比例降低,還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一部分農户家庭因病支出大幅攀升、收入大幅減少,從而陷入貧困境地。因學致貧。有291户因學致貧,佔比12%。農户家庭至少有1人就讀高中或升入大學,或有多名子女同時上學,難以承受連續多年費用高昂的教育支出,部分家庭為供子女讀書傾盡所有積蓄,缺口部分只能四處借款。“三缺”致貧型。有610户因缺少勞力、資金或技能等發展要素致貧,佔比25.14%,發展缺勞力,或者勞動能力差,表現在家中沒有男性勞動力,或者男性勞動力因故不能就業,而女性勞動力主要精力要用在照顧家庭、孩子、老人,既難就業、又就業難;就業缺技能,表現在文化程度不高、市場意識淡薄,出門務工沒有職能技能,只能“土裏刨食”;項目缺資金,表現在村、户兩個層級經濟基礎薄弱、很少或沒有資金積累,缺乏項目發展必需資金。如老灣組諸多貧困户想發展香菇種植,有勞力、有技術,但無資金。有一部分貧困人口因勞動缺勞動技能,務工和發展生產均很困難。因殘致貧。有254户因家中有殘疾人致貧,佔調查總户數的 10.47%。有先天殘疾的,有後天致殘的,主要是由於打工或勞務中發生工傷事故、交通意外車禍等。有的殘疾人雖不屬於重度殘疾,但由於勞動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工廠企業招工大多不選擇這部分羣體,他們只能打零工,收入較低且不穩定。因老致貧。有131户因年齡大體質弱,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致貧,佔比 5.40%。此類農户,大多年事已高、子女成家,本人不能務工務農,基本上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子女大多自身收入較低,只能給予少量贍養費,提供一些維持其基本生存的農副產品。其它致貧型。有290户屬其他類型致貧,佔比11.95%。

從走訪摸底情況來看,儘管絕大部分貧困農户基本上解決了温飽,但總體生活還比較貧困,離生活寬裕、全面小康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部分特因户依靠自身發展已難以走出困境,必須給予相應的扶持。

二、扶貧開發工作開展情況

(一)危房改造拉開了槐樹灣鄉扶貧攻堅的序幕。各級黨委政府對老區庫區人民親切關懷。早在20世紀90年代,時任六安地委書記的朱成林同志懷着對老區和庫區人民的一片深情,先後19次來到庫區一線,經他多方奔走,籌資320萬元,大面積改造了槐樹灣鄉的危房,槐樹灣羣眾的住房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羣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二)道路建設改寫了閉塞的歷史。 XX年8月17日 ,原國家副主席xx來到槐樹灣鄉板堰村,與幹羣親切座談。xx副主席到金寨,開啟了金寨“兩路”建設的新篇章。槐樹灣的交通現狀也得到了根本性改觀,兩路在槐樹灣凌空飛架,縮短了與外界的時空距離,閉塞成為歷史,到合肥、武漢等省會城市的時間大大縮短。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村道全面硬化,現在正在向自然村莊延伸,“毛細血管”變得更加通暢,縱橫交錯的路網,使羣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三)整村推進使貧困村落後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共實施了15個村次的整村推進工程,共投入扶貧資金650餘萬元,整合資金1000餘萬元,興修村級水泥路 42公里 ,通組機耕路30餘公里,修建橋樑28座,興修渠、塘、堰、壩54處,新建改建村級文化室8處,修築河堤XX餘米,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變了貧困村的貧窮落後面貌。

(四)產業扶貧到户使精準扶貧落到了實處。創新扶貧方式,精準細化到户,變大水漫灌為滴灌,從XX年開始實施產業扶貧“到村、到户、到人、到產業”,扶持農户發展種養業,響山寺村發展連片茶葉335畝、苗木基地50畝,養豬40頭,養魚40畝,其中80%為貧困户,通過產業扶貧到户工程的實施,延伸了產業鏈條,幫助貧困農户增加了收入。

(五)光伏扶貧使“失能”貧困羣眾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20xx年,我們進一步將產業扶貧工作向縱深延伸,兩期共扶持103户貧困户,在實施光伏扶貧,特別是第二批光伏扶貧到户項目時,重點扶持因病、因殘、無勞力的“失能”特困家庭,選户做到“四看”:看家庭人員構成情況,瞭解勞動力狀況;看住房情況,瞭解生活現狀;看生產條件,瞭解農户收入情況;看家庭成員是否健康,瞭解家庭貧困狀況,進行精準選户,堅持不符合條件的堅決調整,確保了扶持户是特別困難户。 (六)旅遊扶貧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鄉境內有豐富的紅、綠、藍旅遊資源。作為梅山湖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青山、碧水、古寺、名人等元素形成山地—水體—自然環境—歷史影響組合優勢,打造“湖光山色槐樹灣,將星璀燦金家寨”名片。以響山寺和上碼頭為中心,打造楊橋—響山寺—槐樹灣—上碼頭旅遊觀光軸,形成四大旅遊、休閒、觀光、垂釣、養生目的地。

楊橋處於合武高速古碑下道口,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和“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形成具有山區特色的美好鄉村走廊。

將響山古寺、廖磊墓、李開文故居、王明祖墳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深度開發,形成宗教文化和名人文化為特色的綜合旅遊區。整理革命古蹟和抗戰古蹟,彰顯紅色旅遊元素;依託響山古寺,打造宗教朝拜和古色旅遊景點;以開文美食紅燒肉、響山素齋、水產河鮮、山珍野菜系列菜為主,打造美食小集鎮。

開發上碼頭旅遊觀光區。通過對上碼頭柯家灣—碾子灣周邊環境的整治和低密度開發,恢復金家寨老鎮的歷史風貌,形成開文飲食街、綠色農林休閒園、上碼頭濱水遊憩帶、張公山宗教文化點,形成以休閒度假為特色的中高檔度假村。

以梅古路沿線集鎮為軸,以槐樹灣集鎮為軸心,結合“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形成 25公里 板栗帶、農業產業和美好鄉村觀光帶,打造槐樹灣沿路旅遊觀光長廊。

(七)美好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遊新農村。以構建農村生態經濟體系、生態人居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和生態環境體系為主線,大力建設“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業、宜人的“美好鄉村”中心村莊。楊橋美好鄉村建設已初具規模,下一步將着力建設響山寺、槐樹灣、上碼頭等美好鄉村。

槐樹灣鄉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貧困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提高,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XX年減少貧困人口1566 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50元,下一步我們將繃緊扶貧開發這根主線,以產業扶貧到村到户到人到產業為抓手,精準細化扶貧到户,全面改善貧困鄉村落後面貌,建設美好新農村。

【第9篇】深入推進精準健康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書記彭xx同志在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讀書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xx市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通知》(x衞辦發〔2022〕x號)要求,由委副主任李友軍帶隊,健康扶貧辦牽頭,5-6月,緊緊圍繞市委“大調研”的部署,深入幹部職工和基層羣眾,深入醫務人員和醫療患者,創新拓展調研方式方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已形成的優秀調研成果,查找深入推進精準健康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通過走訪調查、實地觀摩視察、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方式,瞭解實情、研究問題、指導工作,督促落實,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xx市2022年健康扶貧基本情況

根據《xx省健康扶貧專項2022年實施方案》,結合xx健康扶貧工作實際,制定《xx市健康扶貧專項2022年實施方案》,聚焦2022年實現90個貧困村退出、x萬貧困人口脱貧的年度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每個建制鄉鎮均有達標衞生院,90個計劃退出村均有達標衞生室、每個村衞生室均有合格村醫。確保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確保貧困患者縣(區)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佔比均控制在10%以內。對罹患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中末期腎病、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重特大疾病患者,進一步減輕其個人醫療費用負擔。2022年12月底前,計劃退出村和脱貧人口健康扶貧考核指標達到目標要求。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2022年初,蓬溪縣迎接國家級脱貧攻堅驗收,健康扶貧專項順利通過,其他各縣(區)亦通過省級交叉驗收,取得較好成績。2022年,緊緊圍繞市脱貧辦有關健康扶貧工作各項部署安排,持續用力,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委健康扶貧辦積極組織開展“如何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大學習”一次、“大討論”一次、“大調研”一次。各縣(區)衞計局,市直衞生計生機構按要求完成了“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工作。

(一)高度重視、制定健康扶貧年度實施方案。根據《xx省健康扶貧專項2022年實施方案》,結合市委市政府對健康扶貧的安排部署,並反覆徵求了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等部門的意見,編制了《xx市健康扶貧專項2022年實施方案》、衞計委印發了《xx市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下達健康扶貧2022年工作任務的通知》,全面分解工作重點、政策措施、進度安排,統籌調配攻堅力量。同時與市人社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有關工作的通知》(x人社辦發〔2022〕x號),進一步規範了慢病門診的報銷。

【第10篇】鄉鎮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情況報告

鄉鎮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情況報告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切實做好我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有針對性地落實扶貧政策、對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加快我鄉扶貧攻堅進程,結合市扶貧移民局統一安排部署,現就我鄉開展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完成情況

(二)建立健全檔案資料

貧困對象識別後,通過入户登記,實事求是地獲取了貧困對象的各項信息資料,並組織各村信息錄入員將對象信息錄入電腦,建立電子檔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冊、鄉有電子檔案,並上報市扶貧移民局備案。

二、主要做法與措施

(一)加強領導,組建工作機構

一是成立了由鄉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其他相關人員為成員的xx鄉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各村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加大落實力度,全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二是結合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建5個以包村領導、駐村幹部、村社幹部為主體的駐村工作隊,分別進駐5個行政村,將精準扶貧工作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協同配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第11篇】整鄉推進連片扶貧開發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整鄉推進連片扶貧開發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_____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特困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縣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的川滇交界處,俗稱“小涼山”,東北與四川省鹽邊、鹽源、木裏三縣毗連,西與玉龍縣隔江相望, 南與永勝、華坪兩縣為鄰,其範圍為東經100°22’ ~ 1 0 1 °26’ ,北緯26°33’ ~27°56’ ,總面積6025平方公里。_____屬低緯高原氣候區,乾濕季分明,四季不分明,立體氣候顯著,年氣温在 31℃至零下10℃ ,年降雨920毫米,無霜期190天。聚居着彝、漢、摩梭人、普米、傈僳、納西、壯、白、藏、苗、傣、回等12種民族,最高海拔4510米、最低海拔1350米。有“情、水、山”為一體的自然風景、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已初步探明金、銀、銅、鐵、鋁、錳等14個礦產資源;金沙江流經我縣105公里,境內分佈着金沙江、雅礱江水系10條河流,可開發利用的水能6. 7萬千瓦;有可利用天然草場24萬公頃,人工草場2萬畝;垂直變化的立體氣候和複雜地貌孕育着天然的蝦蟲草、貝母、靈芝、蘑菇、木耳、牛肝菌、松茸等珍貴藥材。

一、基本縣情及貧困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在中央、省、市的關心下,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整村推進項目的大力實施,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羣眾飲水困難得到進一步解決,文化、教育、衞生髮展不斷加強,農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社會、經濟發展穩步推進,農村貧困狀況得到進一步緩解。

(一)貧困人口數量及分佈

_____現轄15個鄉(鎮)、91個村委會(社區)、1152個村民小組,聚居着彝、漢、摩梭人、普米、傈僳、納西、壯、白、藏、苗、傣、回等12種民族。全縣總人口70865户、259865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7968户、212570人,佔總人口的81.8%;農業人口65201户、236145人,佔總人口的90.8%,其中少數民族農村人口53334户、198811人,佔農業人口的82%,有貧困人口20.19萬人(按人均純收入低於1196元),有16.59萬人尚未解決温飽。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山區和半山區,該地區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自然氣候條件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緩慢,同時也是我縣貧困人口較集中的區域。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全面發展,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提高,基本解決了温飽。但由於我縣地處高寒山區,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經濟社會發展仍十分落後,文化、教育、衞生等發展緩慢,羣眾生活仍十分較艱苦。到20xx年底,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為111460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性收入5271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性支出71662萬元;糧食總產量71006噸,人均佔有糧295公斤,人均純收入1049元。從調查情況來看,我縣經濟水平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增長緩慢,除條件較好的壩區和旅遊開發區經濟發展稍微好外,其他地區經濟發展極為緩慢,部分區域還比較落後,要實現我縣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任務還比較艱鉅,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產生活條件及貧困現狀況

我縣屬高山民族貧困地區,長期以來縣委、政府對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極為重視,把貧困羣眾脱貧致富作為政府重要工作長抓不懈。經過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扶貧開發的深入,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羣眾生產生活得到了提高,文化、衞生、教育事業長足發展,貧困問題得到大幅度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但由於我縣位於高山河谷地帶,居住分散,交通閉塞,民族眾多,貧困面大、程度深,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水平仍處在同類地區之末。目前全縣尚有13455户43550人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喪失生存條件的地區,該地區羣眾長期以來形成了用電難、飲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居住條件極其艱苦;有28645户11.45萬人、22.42萬頭(只)牲畜仍處在背水、馱水的方式,飲水極為困難;有21242户貧困羣眾仍居住在杈杈房、黃板房、高危房中(部分為無房户);有468個村民小組未通路,610個村民小組未能通電,70個村委會630個村民小組羣眾無自來水飲用;13個鄉無農貿集市;文化、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基礎建設落後全縣僅有1台彩超, 6台黑白b超,病牀每千人口只擁有 157張,有1048個村民小組無衞生室,有420個村小組未通廣播電視,有527個村小組未建文化活動場所;村小危房230間共18400m2。

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及經驗

(一)主要成效

長期以來,縣委、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特別是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作為我縣貧困人口脱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省市的關心下,在各部門的支持下,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 顯著成效。自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以來來,全縣共實施整村推進331個,其中省級整村推進253個,温飽示範村47個,市級配套整村推進21個,市級掛鈎扶貧整村推進10個,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560萬元。

通過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羣眾飲水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農村貧困現狀得到進一步緩解。5619户2.52萬人用電難題得到解決,2.47萬人和3.27萬頭(只)牲畜飲水問題得到改善,1.84萬人通路困難得到解決,2936户13505人告別了茅草房、杈杈房,710户3200人基本生存環境條件得到解決,新增灌溉面積1.2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72萬畝,解決絕對貧困人口2.42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0.35萬人。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22188萬元(90價)增加到20xx年的111460萬元(現價),地方財政收入由1999年的1338萬元增加到20xx年52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9年的424元增加到20xx年的1614元。

(二)主要工作經驗

1、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貧困地區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務來抓。全縣各級黨委、政府把扶貧開發,解決羣眾温飽問題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項扶貧方針、政策,切實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實行了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建立健全各級扶貧目標責任,層層明確任務,確保扶貧到村到户。

2、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嚴格按《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要求,資金跟着項目走,切實落實到貧困村、户,項目資金封閉運行、專户管理、專款專用。堅持項目資金的年度審計、報賬制。縣、鄉、村全面推行了扶貧項目資金公示、公告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3、扶貧先扶智,切實搞好科教扶貧。在實施扶貧項目的同時,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訓經費,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户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實事求是地制定扶貧規劃、項目實施方案。

5、堅持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共同協作參與,堅持依靠農民羣眾主體投入力量改變貧困面貌。成立了縣、鄉兩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把縣鄉各部門納入成員單位,形成了全縣上下相互配合、各負其責、真抓實幹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行了縣級領導聯繫掛鈎到鄉,科級領導聯繫掛鈎到村委會,部門聯繫掛鈎到村民小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到户,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的聯繫掛鈎幫扶制度。在整個扶貧過程中,我們始終採取多種形式從思想上引導農民羣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最大限度地以農民羣眾作為投入主體實施扶貧項目。

三、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_____縣農村貧困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條件差,由此導致農田、水利、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衞生事業落後,進而使貧困人口物質文化生活匱乏。

1、區位不優。_____縣北與四川省鹽邊、鹽源、木裏等三縣接壤,西與玉龍縣、古城區隔江相望,南與永勝、華坪縣相連。 全境山高道窄,遠離省會市府,無鐵路,也無水路,僅有時有泥石流相阻的麗寧二永寧、華寧路與外相通,縣鄉、鄉村路多為過去伐木的林區便道。

2、地形複雜,氣候惡劣。綿綿山脈呈網絡狀連接,崗嶺起伏,叢巒疊障,地理氣候特殊。海拔2800-4510米的高寒帶,佔全縣總面積的54.7%,年平均氣温小於8.5℃,無霜期少於120天,基本喪失人生存的條件,但目前仍居住着3.5萬貧困人口。海拔2100-2800米的中涼帶,佔全縣總面積的26.5%,全年温涼多濕,洪澇、泥石流、冰雹、大雪等災害頻繁發生,中低產田(地)面積大,目前生活着14餘萬農民羣眾。海拔 1340-2100米的中暖帶、低熱帶,佔全縣總面積的18.8%,地形狹窄,日照較短,冬春晝夜温差較大,洪澇、乾旱、冰雹、大風等災害較多,耕地較少,目前生活着3餘萬農民羣眾。

3、起步較晚,人口素質差。和平解放的1950年以前,山區以彝族為主是奴隸制社會,壩區、半山區主要是漢族、摩梭人為封建領主制社會,金沙江邊以保保族為主是原始社會,多種社會並存,多種民族聚居,各民族發育程度參差不齊。長期以來由於教育落後,農村文盲、半文盲勞力佔總勞力的67%,農民思想觀念陳舊,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嚴重不足。

4、政策因素。天然林禁伐前,_____是一個林業經濟縣,靠山養壩,靠林養農,天然林的禁伐,使林業產值年減少2100萬元,並聯帶其它產業滑坡,地方財政收入年減少800萬元。1956 年自治縣成立時各種社會形態直接過渡為社會主義社會,一夜間跨越了上千年曆史,而民族地區扶持政策和扶持力度卻等同於較發達地區,由此導致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衞生、科技等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

四、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存在的問題及應採取的措施

隨着扶貧開發的深入,特別是整村推進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我縣貧困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緩解了貧困矛盾。但隨着項目的實施,也反映出許多突出問題,主要是:

1、扶持力度不夠

_____屬邊疆民族貧困地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羣眾生產生活困難。雖已實施了331個整村推進項目,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尚有780個貧困村民小組未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羣眾對項目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列入整村推進扶貧計劃中實施。

2、扶貧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實施的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投資標準為每村15萬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貧困村羣眾深刻認識到整村推進項目資金的重要性,羣眾參與項目實施的積極性非常高。但由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差,急待建設的項目內容多,羣眾又無力自籌更多資金投入到項目的建設中,同時又受到扶貧資金額度的限制,造成扶貧資金難以滿足羣眾建設項目的需要。希望國家加大整村推進項目建設資金的投入。

3、項目規劃缺乏科學性、可行性

整村推進項目的規劃實施採取的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的,即:項目規劃採用村到鄉、鄉到縣、縣到市的方式規劃上報,而項目的實施則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市批覆到縣、縣安排到鄉、鄉安排到村到户層層落實、層層監督。然而,部分鄉鎮在規劃項目時不與羣眾溝通,不結合實際,憑空規劃上報,致使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科學性、可行性。規劃項目時,要嚴格操作規範,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羣眾開展調研,充分發揮貧困羣眾的意願,確保項目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

4、資金整合力度不足

各部門對資金整合重要性認識不足,措施不到位。在項目實施中,缺乏相互溝通、協調,使各類扶持資金投入分散,點多面廣,資金效益不大。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資金整合的重要性,加強溝通、協調,盡最大可能地將各類扶持資金加以整合,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效益。

【第12篇】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

一、履行市兩個扶貧規劃重要政策措施分工職責到位

扶貧工作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站嚴格履行市兩個扶貧規劃重要政策,採取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把扶貧工作納入了全站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並確定由主要領導直接負責,支部、工青婦等直接參與,辦公室統籌協調活動開展並負責加強與幫扶的崇望鄉白廟村村支兩委的工作聯繫。同時,全站還明確了各黨員幹部的幫扶目標責任,落實了幫扶經費,確保扶貧工作有安排、有計劃地進行。

二、結合自身職能和行業特點為幫扶村辦實事

三、開展結對幫扶,開展上門送温暖活動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成下步扶貧目標

我站將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探索,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定點幫扶工作力度,全面紮實地做好定點幫扶目標任務的落實,為扶貧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時,我站在春節前還將開展集中走訪活動,將對部分貧困黨員、孤寡老弱户捐贈衣被、菜油、肉類等生活物資,以體現黨的關懷、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温暖。

【第13篇】社會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隨着扶貧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社會扶貧越來越廣泛,幫扶力度越來越大,以下是關於社會扶貧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扶貧辦在雲南召開的全國社會扶貧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社會扶貧工作,推動我市社會扶貧工作再上新台階,我辦於10月13日至19日,由辦公室分管領導帶隊,組織相關縣(市、區)扶貧辦人員共9人,分成兩個小組分別到閬中、南部、西充、儀隴、營山和嘉陵等7個縣(市、區)對社會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轄順慶、高坪、嘉陵三個區,南部、西充、儀隴、營山、蓬安五個縣,代管閬中市,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42.11萬,其中農業人口591.05萬,非農業人口151.06萬。南充是典型的革命老區、丘陵旱區、貧困大區。9縣(市、區)中有4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1138個重點貧困村,2022年底全市重點貧困村中還有年收入78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5萬多人,786-1067元的低收入貧困人口近20萬人。

南充的社會扶貧工作基本上與政府在農村開展開發式扶貧同步進行,隨着扶貧開發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目標任務,社會扶貧又有着不同的工作方法、任務要求和參與主體,社會扶貧成為了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我市始終堅持把社會扶貧作為扶貧開發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20多年間,先後有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部、商務部等中央國家機關到我市農村開展定點扶貧,先後有近20個省徑部門、120多個市級部門和9縣(市、區)的近1000個黨政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開展結對幫扶,有浙江省的17個省徑部門及杭州、湖州、温州、金華4個市對我市6個縣(市、區)開展的對口幫扶,先後有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和慈善組織在我市開展的秦巴世行項目、cdd外資扶貧等多形式、全方位的社會扶貧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我市農村從1995年以來,先後接受社會扶貧捐贈的資金就達47181萬元,其中,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資金12854萬元,省徑部門定點扶貧資金12950萬元,1997年以來接受浙江省對口幫扶資金21377萬元;共實施幫扶項目1672個,其中,建人飲工程21595處,希望工程199所、24.8萬平方米,建村衞生站76所、6.4萬平方米,建鄉村公路1487公里,建扶貧新村299個,實施產業扶貧發展種植業10.6萬畝、發展養殖業項目83個,實施安身工程2624間、21940平方米、受益特困户2184户。社會扶貧成為了我市扶貧攻堅的重要力量,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貧困農民脱貧致富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做法及成效

(一)明確思路,把社會扶貧作為解決貧困地區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舉措。上個世紀90年代,我市仍有270萬貧困人口處於温飽線以下,貧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人口密集的資源性貧困、十年九旱的災害性貧困、人文素質差的觀念性貧困、產業不優的結構性貧困、政策難配套的機制性貧困一直困擾着廣大農村。南充當時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市,財政窮市,是貧困人口比較集中,貧困程度比較深,貧困問題比較多,脱貧難度比較大的革命老區、腹心旱區。飲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增收難、發展難與全市幾百萬貧困農民如影隨形。為了加大扶貧攻堅力度,黨中央、國務院在安排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持我市重點貧困縣的基礎上,於1996年又安排浙江省對口幫扶南充,對於南充這樣一個自然條件差,觀念落後,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的貧困地區來説,能得到各級黨政機關的定點幫扶,特別是能與浙江聯姻,能夠得到浙江的扶持,那真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將為我們的扶貧攻堅,決戰貧困增添巨大的精神和物質動力。當時,、市政府響亮地提出要帶領全市人民“承幫扶而奮起,樹志氣而圖強”、“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力爭到20世紀末基本解決全市270萬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改變貧困面貌。為迅速對接浙江的對口幫扶工作,、市政府及各相關縣(市、區)及時組建了常設機構,配備了專職人員,落實了工作經費,制定了工作職責,出台了一系列扶貧開發和對口幫扶的配套政策。提出了“政府引導,社會支持,羣眾參與”的工作方針和“綜合開發,重點投入,穩步推進”的基本原則。為正常有序地開展工作,與浙江共同協商確定了“領導重視、政府組織、企業參與、市場導向、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謀發展”的對口幫扶原則。多年來雙方一直遵從這一原則開展工作,並取得了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雙贏效果。

1997年以來,隨着我市扶貧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社會扶貧越來越廣泛,幫扶力度越來越大,幫扶雙方及時調整和完善了對口幫扶工作思路。為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務扶貧“一體兩翼”戰略和扶貧開發構建和諧社會試點建設,根據黨對農村的方針政策和我市廣大農村的客觀實際,我市提出了“一水二路三產業四人居環境五社會事業六民主法制”的扶貧工作思路。浙江省提出了“輸血”與“造血”結合,幫扶與合作並舉的幫扶思路,社會扶貧工作圍繞這一重點和思路逐步朝着多層次、寬領域發展,為我市構建和諧南充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突出重點,把解決羣眾“六難”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內容。1997年以來,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實施扶貧攻堅,全市扶貧開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温飽問題,貧困鄉村的落後面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但是,由於我市地處乾旱走廊,又是革命老區,農業比重大,特別是缺乏產業支撐,導致政府實力不強,農民增收困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一些貧困農户的生產生活條件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2022年初,全市9個縣(市、區)中還有4個扶貧工作重點縣、1138個重點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57萬人,有168個場鎮1586個旱山村135萬人飲用水困難、近1500個貧困村不通公路。一些重點貧困村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部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極其困難,因災、因病返貧率較高。針對這些現狀,我們利用浙江捐贈的對口幫扶資金及其它社會扶貧資金與各類扶貧資金配套使用,實施了以下5大社會扶貧工程,並取得了非常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扶貧效益。

一是實施基礎扶貧,解決羣眾飲水難和行路難。利用幫扶資金5368萬元,發動羣眾投工投勞,先後修建衞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飲水工程21595處。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使6個縣(市、區)的102萬多人直接受益。

利用幫扶資金6203萬元,修建鄉村公路1487公里,受益村達629個,改善了這些貧困鄉村的運輸難和羣眾行路難的問題。貧困地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為貧困羣眾脱貧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實施產業扶貧,解決羣眾增收難。利用幫扶資金3681多萬元,在一些貧困鄉村集中成片地實施了大棚蔬菜、銀杏、薄荷、梨棗、冰糖柚、雷竹、水蜜桃、優質葡萄等種植業項目104個,10.6萬畝,實施水產、良種兔、山羊、生豬養殖等養殖業項目83個。西充縣發揮農業的比較優勢,利用社會扶貧資金和幫扶項目先後建成了五村連片的產業基地,基地大量吸納當地農民務工,較好地解決了羣眾增收難,增強了發展後勁。

三是實施新村扶貧,解決貧困村發展難。利用幫扶資金4435萬元建扶貧新村299個,實施“三建五改”受益農户達13.4萬人。特別是新階段以來,為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戰略,浙江加大了新村扶貧力度。在浙江幫助援建的扶貧新村中,我們按照“一水二路三產業四人居環境五社會事業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實施整村推進。利用幫扶資金在扶貧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

卡園、建沼氣池,改路、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扶貧工程3.8萬户,改善了幫扶村農户的生產生活條件。營山縣清水鄉頂子村地處幸福水庫淹沒區,貧困問題相當突出。過去老百姓上訪現象非常嚴重,曾發生過村上幾十人到縣委靜坐,要求解決吃飯問題。該村在浙江省東陽市和四川省委辦公廳的多年幫扶下,集中各類扶貧資金實施整村推進,村裏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村裏重點發展了蠶桑、水產,人均收入從1997年的400多元增加到去年底的3700多元。全村1100多人,380多户,基本上實現了社社通石板路,90%以上的農户用上了沼氣,98%的農户新修了樓房,電話普及率達70%以上。產業發展了,收入增加了,人居環境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寬裕了,社會扶貧幫助他們走上了脱貧致富之路。儀隴縣在對口幫扶工作中,全面推進幫扶新村建設的基礎上,與城鄉一體化試點聯動,進一步提升了幫扶工作內涵。新政鎮龍神埡村在國家工商聯的幫扶下,投資近700萬元,打造成以中心城鎮為軸心,按照集鎮社區標準拓展集鎮規模,引導農民向城鎮集中。

四是實施教育扶貧,解決羣眾上學難。利用幫扶資金6050萬元, 為6個縣(市、區)新建、改建希望國小199所、248120平方米,救助貧困學生115595人。特別是2022年6月,正當我市遭遇百年難遇的特大旱災肆虐的時候,中國銀行浙江分行的領導冒着酷暑炎熱,不顧幾千裏的長途奔波,一下車就馬不停蹄地帶着純淨水、方便麪翻山越嶺到距公路10多公里外的營山縣貧困山區涼風鄉古佛村規劃和捐資25萬元建設村國小。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求實的工作作風感動得當地幹部羣眾熱淚盈眶。浙江省協作辦主任姚少平與儀隴縣馬鞍鎮特困學生鄧友平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解決其學習期間一切學習費用。温州在南部掛職的幹部陳進達、周曉東集資救助近50名輟學兒童。有的縣還用幫扶資金設立了貧困學生助學、獎學基金,幫助了1000多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2022年,浙江省對口辦、錢江晚報、農夫山泉公司等單位聯合開展了浙江省朝陽“1+1”助學活動,有298名貧困學生得到了結對幫扶。

五是實施衞生扶貧,解決羣眾就醫難。利用幫扶資金2370萬元,新建、改建鄉村衞生院共76所、總建築面積達63610平方米,受益人口達584185人。浙江政府援建的西充多扶之江中心衞生院、儀隴馬鞍之江衞生院和浙江省民宗委援建的閬中博樹衞生院,金華市援建的營山縣清源鄉、清水鄉、大廟鄉、太蓬鄉、鹽井鄉等衞生院,大大改善和提高了當地幹部羣眾就醫條件,基本解決了羣眾就醫難的問題。商務部幫助儀隴縣改造縣人民醫院及4所鄉鎮、村衞生院,捐贈顯微鏡、心電監護儀、腦電圖儀等先進醫療器械,使儀隴30萬困難羣眾擺脱了就醫難,為提高儀隴整體醫療水平,保護老區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了貢獻。

(三)幹部交流,把互派幹部掛職鍛鍊作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有效措施。對口幫扶不僅僅是捐錢捐物,更重要的是把浙江人的先進理念和改革開放的先進經驗引進來,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對口幫扶的相識相知,黨政幹部的雙向交流,通過互訪、考察,浙江人那種城市建設大手筆、工業園區大規模、交通建設大網絡、農村經濟大繁榮、結構調整大市場、發展思路大手筆、軟硬環境大優化,小商品大市場,以及思想衝破牢籠,不爭論求發展;資金不論多少,人人爭當老闆;商品不在大小,務求做精做強;產權形式多樣,重視管理創新等先進經驗都在南充的幹部羣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促進了南充幹部羣眾思想觀念明顯轉變。杭州、金華等市幫扶代表團數十次來訪,温州、湖州等市也派出23名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到我市掛職指導產業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思想觀念、全新的經濟理念和執着的創業精神。還派出3名專業技術人才到儀隴縣指導養殖業、派出教師2名到嘉陵區支教。為我市推進改革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持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浙江湖州市派出的幹部吳建華在儀隴縣任縣長助理的兩年期間,主抓產業發展,面對儀隴的現狀,他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他白天上山下鄉,走村入户,撲下身子搞調研,晚上整理資料,梳理思路,埋頭挑燈夜戰。在吳建華的建議下,儀隴縣委、縣政府決定把長毛兔產業作為縣域農業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並由他親自負責主抓該項工作。吳建華利用自己掌握的

湖州市發展長毛兔產業的先進經營模式、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組建了儀隴縣兔業發展協會,率先實行“公司+基地+農户”發展模式,將“產、供、銷”有機地結合起來,迅速把長毛兔產業帶入了良性發展軌道。長毛兔產業已成為儀隴的支柱產業,為羣眾增收脱貧作出了突出貢獻。南部縣從2022年以來,我省定點扶貧的四川大學、省農行、省農辦先後派出5名幹部到該縣任科技副縣長。

我市也先後選派中青年幹部267名到浙江掛職學習、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增長才幹,不少同志學習歸來後,在新的崗位挑起了重擔,成為我市經濟建設的生力軍。對口幫扶為我市幹部的培養、人才的造就、觀念的轉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勞務輸出,把轉移培訓農民工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勞務輸出是實現勞動力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對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出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貧困地區脱貧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多年的對口幫扶實踐,幫扶形式逐步由“救濟式”向“開發式”轉變,“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由給錢給物向智力扶持轉變。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浙江加大了對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扶持力度,我們先後利用300多萬元幫扶資金,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95期27130人次,有組織轉移輸出11341人。特別是浙江省筐華市2022年6月幫助我市營山縣一次性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達100人以上。營山縣從貧困鄉鎮動員農村剩餘勞動力送到浙江省筐華市,由金華市對口辦聯繫培訓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個月培訓,金華、市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領導親自參加培訓班開學典禮,培訓結束由培訓學校及金華市對口辦負責聯繫了用工企業。2022年杭州市為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援建了培訓用教室,為我市農民工到杭州企業務工做了許多牽線搭橋的工作。

為了順利推進扶貧新村建設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提高貧困人口素質,2022年以來,每年都要利用幫扶資金組織全市9縣(市、區)對當年啟動的扶貧新村和新農村示範村的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進行業務培訓。全市舉辦各類培訓班130期,培訓人數近3萬人次。

(五)搭建平台,促進雙方經貿合作與交流。為改變南充產業支撐弱、工業發展緩慢、經濟缺乏活力的現狀,我們始終堅持幫扶與合作並舉,以南充的資源優勢大力引進浙江企業家來南充投資興業,謀求發展。為了支持浙江企業在南充發展,南充、市政府出台了土地、税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書記劉宏建指出,“在支持企業發展上,要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精減審批事項,規範審批程序,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形成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的政務環境。”浙江省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堅持在幫扶中加強合作、在合作中深化幫扶,多次組織浙江企業代表到南充實地考察,為南充產業發展牽線搭橋;一些浙江企業把南充作為搶灘西部的“橋頭堡”,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資金、管理和品牌等優勢,廣泛開展經濟合作,取得了“雙贏”效果。十年來,已有150多家浙江企業落户南充,投資總額35億多元,到位資金18.5億元,納税累計9800多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7300餘個。德力西集團、人本集團和李子園牛奶有限公司、浙江華立集團、浙江中裕紡織、温州金泰紡織、浙江物產集團、義烏小商品城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在南充生根開花,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如嘉陵區引進浙江德力西集團投資興建光彩大市場,發揮了商業排頭兵的作用。通過經貿合作,促進了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活躍了城鄉經濟,解決了就業問題,推動了我市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給南充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創新機制,實現幫扶資源的有效整合。把社會扶貧工作與整村推進結合起來,把幫扶項目、幫扶資金與各類扶貧和農業項目、資金做到整體規劃、整合使用,提高了幫扶資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了幫扶力度。一是整合項目資金。各縣(市、區)充分發揮扶貧部門的組織協調

作用,凡是在扶貧新村實施浙江對口幫扶項目,必須把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和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整合起來,統籌安排,集中資金辦大事,力求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充分發揮幫扶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項目實施上,一律採取“先辦事、後給錢,驗收合格再結算”的管理辦法,確保幫扶項目規範管理,運行有序,見到實效。二是發動廣大羣眾積極參與。羣眾力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資源,我們廣泛宣傳,發動羣眾積極參與到幫扶項目的規劃、實施、監督全過程中,發揮了羣眾在對口幫扶中的主體作用。

(七)強化管理,注重提高社會扶貧實效。一是加強項目管理,嚴格項目審查,嚴把立項關。把一些切合實際,羣眾急需,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經扶貧部門篩選考察後,再推薦給浙江幫扶市和定點扶貧的單位選擇立項,確保幫扶項目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強工程監督,嚴把質量關。各縣(市、區)經常組織人員對實施的幫扶項目實行全方位協調和全過程跟蹤,嚴禁隨意縮小投資規模,嚴禁擅自修改項目計劃,隨時跟蹤檢查項目實施進度、工程建設質量、發現問題限期整改,遇到問題及時研究解決,確保工程質量可靠、按期完成。三是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對幫扶項目工程進行竣工驗收,嚴格把關,確保建成優良工程、形象工程和效益工程。四是加強資金管理。明確了幫扶資金和物資的管理原則、使用範圍。要求各項目實施單位必須嚴格財務制度,資金實行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擠佔、挪用幫扶資金,並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向項目單位攤派資金,搭配物資。嚴格實行幫扶項目根據資金、根據工程進度分期分批撥付制度。每次撥款都必須由項目實施單位提出書面申請,扶貧辦根據檢查情況審定後撥付。同時,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督。確保匹配的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對每一個項目工程都實行工程預決算管理,要求每個項目實施單位必須根據工程需要,及時籌足匹配資金,保證按時到位。

三、主要經驗

(一)必須領導重視,思路明確,認識到位。浙江對口幫扶南充的工作之所以持續十年長盛不衰,其工作越來越實、幫扶領域越來越寬、幫扶效果越來越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領導重視,思路明確,認識到位。從1996年到現在,浙江的三任省委書記都親臨南充視察,並對幫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5月,浙江省委書記親臨南充視察,並就對口幫扶工作作出三點指示:“一是思想認識要進一步統一。要把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始終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在黨委、政府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緊抓好;二是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每年兩省都要組織相關市、縣和部門,到對方銜接,具體商議和落實幫扶項目,要推動對口幫扶工作不斷走向制度化、規範化;三是幫扶渠道要進一步拓寬。總的方針要堅持‘黨委重視、政府組織、企業運作、市場導向、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堅持幫扶與協作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對口幫扶的思路要更寬,渠道要更多”。在對口幫扶工作搞了8年之後,總書記對南充的視察和講話把這項工作又再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南充、市政府把浙江對口幫扶我市的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每年把對口幫扶工作與扶貧工作、招商引資工作及、市政府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歷屆領導都把浙江的幫扶當成加快南充發展的歷史機遇,當成黨中央、國務院和浙江省人民對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一種極大關懷和支持。南充領導對浙江省對口幫扶工作表示“我們將倍加珍惜浙江對口幫扶南充的大好機遇,進一步動員和組織全市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辜負浙江省委、政府的關懷,以優異的成績向真情幫助、熱情支持南充發展的浙江各級領導和浙江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必須機構健全,人員落實,常抓不懈。有機構、有人抓,是搞好對口幫扶工作的必要條件。浙江省景各對口幫扶市都成立了專門的對口幫扶辦公室,他們是一屆接着一屆幹,年復一年,堅持十年如一日,真正把浙江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送到了南充人民的手中,改變了貧窮的面貌。南充、市政府和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堅持常抓不懈,堅持有領導分管,有部門主抓。特別是營山縣和儀隴縣從1996年以來一直由扶貧辦主抓,各部門配合,工作連貫不斷線,工作人員對工作情況熟悉,業務熟悉,資料齊全,抓得實在。我市營山縣政府2022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東西部協作工作先進單位,成為我省唯一受到國務院表彰的對口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南部縣扶貧辦主任譚必武談到,要搞好社會扶貧工作,必須做到“三勤”、“三有”、“三到位”,即要勤跑、勤聯絡、勤彙報,要有人做事、有經費辦事、有物資條件配套,必須認識到位、感情到位、工作到位。

(三)必須發揮羣眾主體作用,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對口幫扶的主要對象是貧困地區的貧困農民,因此貧困農民既是參與主體又是受益主體,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實施幫扶項目,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儀隴縣在扶貧新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用幫扶資金或其它扶貧資金實施的項目,羣眾必須籌資投勞相配套。他們從農民最關心的事情入手,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讓農民成為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堅持“一切發展為了羣眾、一切發展依靠羣眾、一切發展成果由羣眾共享”,改變過去由政府指定為羣眾主動競爭,由幹部決定為羣眾民主決策,由幹部管理為羣眾自已管理,讓農民參與項目的決策、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農民的主人翁地位,激發了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必須突出產業承接轉移,注重優勢互補,互惠雙贏。南充的主要矛盾是發展不足,最大問題是產業培育滯後,產業培育是促進南充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經之道。通過產業發展來增強政府實力,來提供就業崗位,來增加百姓收入是最好的途徑,也是能使對口幫扶長期堅持下去的最好方法。因此,我們堅持社會扶貧注重資金幫扶逐步向產業幫扶轉移,加大經濟技術項目合作力度,構築經濟窪地,承接浙江產業轉移,收到了事半功倍速和雙贏的效果。温州德力西集團與南部泵業集團公司結親,憑藉德力西集團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加上南充的廣闊市場,雙方都償到了合作的甜頭。西充李子園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南充市廣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儀隴哈哥兔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浙江人到南充興辦的農業龍頭企業,他們採取“公司+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有力地帶動了一方產業的快速發展。原南充印染廠是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浙江企業家購買後,在南充、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現在是經營紅紅火火,訂單源源不斷。

(五)必須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把對口幫扶與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浙江幫扶資金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夠把這有限的資金變成脱貧致富的無窮動力,真正讓貧困羣眾在幫中見情,在扶中受益,我們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搞好對口幫扶工作,實施好對口幫扶項目,必須創新機制,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共建合力,才能充分發揮幫扶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我們以扶貧新村為載體,將浙江對口幫扶資金、黨政機關定點幫扶資金、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信貸扶貧資金、國家對貧困地區投入的涉農資金和其它社會資金聚集起來,整合使用,充分發揮其“藥引子”的作用。十年來,浙江共捐贈我市幫扶資金近1.6億元,而我們組織發動羣眾按照“一水二路三產業四人居環境五社會事業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卻幹出了5億多元的扶貧項目及工程,在南充1.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樹起了浙江對口幫扶的不朽豐碑。對口幫扶工作既合黨心,也合民意,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減少貧困人口,縮小城鄉差距和東西部差距,消除農村貧困,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重要現實途徑。

四、問題、建議及下步工作思路

(一)社會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多年來的社會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和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調自身貧困多,發揮貧困農民主體作用不夠。我市一些地方一味強調自身的貧困,因而向浙江省景上級定點扶貧單位爭取幫助支持非常積極,中、省部門和浙江省參與幫扶的單位也非常重視扶貧濟困,積極為貧困羣眾捐資捐物辦實事,但我們一些地方和部門調動羣眾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夠。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一味地等待、依靠國家和社會的扶持,沒有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被動地等待幫扶。

二是接受幫扶項目和捐贈資金多,嚴格項目資金管理不夠。一些縣、鄉、村只重視爭取了多少項目,接受了多少幫扶資金和物資,忽視了對幫扶項目和捐贈資金和物資的管理,使幫扶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捐贈的資金,多數單位沒有從貧困村、貧困户的角度去考慮該發展什麼項目、如何選項、管理好發放的資金等,沒有把資金與項目的質量完成情況掛鈎,沒有充分整合資源,集中資金辦大事,甚至有的捐贈資金被縣、鄉、村挪着它用。

三是社會扶貧成果多,加大宣傳力度不夠。幾十年的社會扶貧成果在南充大地上樹起了座座豐碑,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南充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顯著變化。可是我們接受幫扶地區的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對外界的幫扶習以為常,認為是理所當然,因而對許多鮮活的幫扶事蹟沒有得到及時的宣傳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扶貧單位的工作積極性。

四是注重了感情的聯絡溝通,忽視了長效機制的建立。社會扶貧一般體現在幫扶主體的自覺行動上,沒有剛性的目標任務,所以受扶主體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特別注重感情的聯絡和溝通,沒有從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上下功夫。特別是受扶方對貧困問題的調研,貧困地區發展規劃的編制,信息的反饋,資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夠完善,容易造成社會扶貧的盲目性。

(二)對社會扶貧工作的建議及下步工作思路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要求“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社會扶貧是當前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是今後及很長一段時間內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有着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必須充分發揮社會扶貧與政府扶貧的互補作用,對社會扶貧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大力弘揚。

一是要高度認識社會扶貧力量在扶貧開發事業中的作用,動員更多的社會羣體加入到社會扶貧的偉大事業中去,把社會扶貧事業再向前推進一步。

二是建立健全社會扶貧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出台相應的配套政策,確立目標任務,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加強對社會扶貧的宣傳,鼓勵社會各界增強參與扶貧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他們參與扶貧、支持扶貧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是加強人才培訓交流,促進貧困地區幹部羣眾的觀念轉變。對口幫扶不僅僅是捐錢捐物,更重要的是把外地先進理念和做法引進來,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部對口扶貧都應注重幹部的相互交流,注重人才的培訓,幫助貧困地區幹部羣眾轉變工作作風,轉變思想觀念。

五是加強經濟技術協作與交流,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要特別注重產業幫扶和產業的承接轉移,實施項目推動戰略,以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對接發達地區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

【第14篇】有關鄉鎮精準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鎮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

為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創新財政扶貧工作方式,我們帶着是否繼續對貧困對象實行救助式扶貧的問題,對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鎮的貧困狀況和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調研,並在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中,選擇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思考,謹藉此文談點見解和建議。

一、基本現狀

(一)基本鎮情

**鎮位於惠陽鎮西北部,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總面積73.7平方公里,總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轄13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41個自然寨。全鎮有7所國小,教師71人,學生879人,鎮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室5個,衞生從業人員17人。**鎮主要產業為傳統種養殖業,主要農產品為稻穀、玉米,規模小,價值低,品種單一。工礦業缺乏,經濟基礎薄弱。20xx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813萬元,國民收入1530元,農業總產值1400多萬元,財政收入9.8萬元,糧食總產量3707.8噸,人均糧食產量387.8斤,人均純收入1156元。近年,**鎮以旅遊業為龍頭,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20xx年,全鎮旅遊收入總共123.1萬元。

(二)貧困現狀

全鎮現有絕對貧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貧困人口3477人。因全鎮均為典型的高山地貌,烏肖、烏吉民等村還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為改變這部分人的生存環境,縣委、縣政府組織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等相關部門,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產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近幾年來,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項扶貧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貧困成因

1、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鎮大部分村寨位於深山區,海拔高,地理條件差——氣候條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不靈,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生產收效不良,農產品經濟價值不高,農民增收不快,改變自然狀況的能力不強,使得農民生活在一個“自然條件差——農民收入低——改變自然條件難——農民收入低”的惡性循環中。

2、受勞動力文化素質的影響。由於受經濟、地理、人文、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於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後得山村,農民的教育狀況更不容樂觀。根據20xx年人口普查,我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僅為6.79年,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高達54.17%。20xx年的調查顯示,在低收入人羣中(純收入924元/年·人),**鎮18—45週歲勞動力(農村主要勞力)文化層次很低,高中僅佔11.26%,國小及以下佔34.5 %,在郎德的務農勞動力中,國中以下學歷所佔比率高達88.74%。由於文化層次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嚴重,種植養殖的生產經營方式陳舊,接受新的知識文化的能力相對較弱,勞動力轉移輸出困難,這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並且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逐漸成為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產業結構的影響。受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鎮長期以來缺乏工礦業及第三產業,尤其在一類、二類村,第三產業幾乎沒有涉足。種養殖業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產自消,商品率不高;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小,且收效不好,質量不高,農民收入渠道單一。除了傳統農業,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遊業,但由於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低下,管理辦法不科學,管理方式不規範,農民市場意識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其發展初步凸顯瓶頸。雖然在“旅遊興鎮”的戰略思想指導下,近年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比較大,但還處於在對點(上、下郎德)的階段,一時難以全面鋪開。

4、受主勞多病的影響。山區的農業,是一種沉重體力勞動的行業,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療,造成返貧現象突出。一個家庭祈求的是風調雨順、守望的是五穀豐登、最大的願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區自然經濟條件的影響,尤其是高、寒、僻遠地帶衞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們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災,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貧;受經濟條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貧。這些主勞大都是家庭的脊樑,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災”將會使原本不殷實的家庭“沒落”為貧困户人。

由於上述的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生產資金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低下等因素,農民對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依賴性極強,而且,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學,農業收成的好壞基本取決於當年天氣狀況。近年,氣候變暖逐漸明顯,旱災頻繁,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農業收入,造成農村生活“根基不穩”的現象。同時,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部分農户傾其所有並貸款投入到擴大生產,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養殖等造成暫時返貧。我鎮排夫村部分農户為調整產業結構,拉錢負債的購置折耳根苗、魔芋種、良種肉牛等,但因缺乏經驗,市場瞭解不足,加上經營不當,農產品最後不能轉變成商品,目前,這些農户已是耗盡積蓄,甚至影響往後幾年的農業生產投入。

二、主要難點

(一)山區農民返貧因素控制難

由於自然災害抵禦難,一大批農户因災返貧,需再次納入搬遷扶貧範圍;主勞多病致富難。據統計監測,由於經濟條件所限,農村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造成返貧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農業支柱產業形成難

**鎮海拔高,農田分佈在高山上,全鎮羣眾沿襲着以種糧為主的傳統生產模式,經濟林園面積狹小。使得一方面支柱產業科學定位難。高山地區受自然條件和市場發展的影響,尚未尋求到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二方面支柱產業規模經營難。高山地區糧經兼作,且多經品種繁雜,要形成產業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物資,僅靠本地農民現有經濟實力難以面對和承受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三方面,高山支柱產業產品銷售難。高山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了產業帶的形成,因此,要謀求產業的發展尚需圍繞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難

由於我鎮自然環境惡劣,居住在高寒、偏遠的農民生產生活異常艱苦。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效益低。據統計全鎮還有9個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這 18.3公里 路需投資91.5萬元以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需投資50萬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產出率低。二是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由於受到打工經濟的影響,中青年農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度大,從而阻礙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四)隱蔽性返貧因素難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質的影響,對農產品銷售市場缺乏科學定位,生產經營適得其反,血本無歸形成的貧困。二是災害重建、規模發展至收益過渡期間形成的貧困。對於這兩種致貧因素,難以認定扶持範圍和標準,既使配套了相應政策也難以到位。

(五)階段性外出務工人員過多導致農村勞動力暫時缺乏

在非農忙季節,各村主要勞動力(18—50週歲勞動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內,這種勞務輸出的確給其家庭帶來一定的收入,但卻使得一些財政扶貧資金項目難以實施,生產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長期制約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六)扶貧資金投向範圍偏小

貧困村分類有利於政府對扶貧開發進行分批引導,確保資金投向實現整體(整村)公平,但以“一類、二類”作為資金投向的“導航器”有時難以實現各村的協調發展,扶貧開發在一定時期內顯得力度不夠,範圍不廣。

三、思路與對策

經過“八七”扶貧攻堅,全鎮扶貧開發工作的發展方向已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發生了新的變革。主要表現在:扶貧主體已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參與扶貧發展;扶貧方式已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發展;扶貧開發的範圍已由就地開發向異地開發發展;扶貧開發戰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發展。在重點貧困村,我們主張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

(一)嚴肅政策,鎖定對象,突出重點區域。

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要進一步嚴格各項扶貧開發政策,突出扶貧開發的主體地位。一是要切實抓好扶貧開發政策的落實,讓貧困農民享受政策,得到實惠,得到發展;二是要進一步鎖定貧困村和貧困對象。以6個重點村1608個貧困對象為主戰場,突出工作重點,明確工作對象和範圍;三是認真實施規劃與管理。要進一步充實、完善規劃,維護規劃的法律性、科學性、嚴肅性,要切實做到“計劃圍繞規劃下,項目按照規劃做,資金隨着規劃走”。

(二)量化標準,把握質量,突出重點項目。

第一,狠抓產業基地建設。一是大力調整結構,抓好貧困農户的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全鎮產業佈局,應着重加強貧困農户的產業規劃及發展工作,通過幾年努力使貧困農户人均支柱產業達到0.8畝以上;二是切實抓好以畜禽為主的養殖業發展。合理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鞏固引種成果,提高優質畜禽出欄比例,建立優質商品豬、羊、牛、家禽等生產基地,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抓住西部開發的大好機遇,積極培育養殖大户,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讓大户引導、帶動貧困户發展,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經濟。對於產業優勢較弱的貧困地區,應立足於本地特色,面向市場,挖掘本地土特新奇產品,走小而精、特而優之路,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新門路。

第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堅持按照農業產業化、優化社區結構、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快扶貧公路建設步伐,在確保實現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達能力;二是切實抓好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貧困農户的飲水困難,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加強基礎設施質量監管,鞏固建設成果,確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進旅遊扶貧。大力實施“旅遊興鎮”戰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積極探索文化旅遊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銅鼓之鄉”烏流村、“蘆笙之鄉”南猛村等人文景觀為依託,擴大經營規模和就業崗位,覆蓋貧困地區農民,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科學分析,宏觀決策,做好扶貧工作。

第一,要構築抗災救災、扼制返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災的準備工作力爭做到萬無一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貧、民政、衞生、財政、水電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現場監測調查,確保原始記錄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並且準確及時的彙總相關資料,並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實有效的依據,力爭做到貼近於現實,貼心於人民。

第二,宏觀調控,微觀政策。在抗災扼貧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產業規模拓展要根據市場狀況,由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科學設計、捆綁資金、集中財力、整體推進”;二是配套政策宜實、宜細、宜操作、宜落實。對於受產業調整影響,過渡期貧困現象要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新政策;對於因災(自然災害、疫災)影響而返貧的要集中資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後患;對因主勞多病而導致返貧的要採取政府扶持,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氣,輔以適當錢物,着力發展產業,特殊安排就業。

第三,落實責任,逐個擊破。要竭力想方設法提高低收入人羣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貧人口的物質文化生活環境。在實際工作中,一是民政、財政、扶貧、土管、林業、農業、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並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二是針對不同返貧對象,由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農户自籌、親友饋贈,使之在一、二年內恢復原氣,擠入解決温飽的行列;三是特殊情況要特殊照顧。各主管部門要放寬受災貧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適當免收費用;優先配備生產生活用地和經濟林園,滿足生產資料的供應;各類企事業單位要放寬招工條件,予以照顧。共同營造全社會抗爭貧困,消除貧困的良好的氛圍。

(四)創新思路,完善機制,探索扶貧新路子。

第一,拓寬思維,進一步整合扶貧力量。一是大力實施農村社區扶貧。充分發揮農村的先進力量,突破性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破解農村公益事業難辦的難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進一步明確扶貧責任區。把扶貧任務、目標、措施落實到人,把責任區的扶貧成效與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相掛鈎,做到有領導抓、有專人管,工作年初有計劃、半年有檢查、年底有總結;三是拓寬社會幫扶渠道。社會幫扶工作已不僅僅是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的責任,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個體工商大户等羣體融入到社會幫扶工作中來,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幫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們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總結好、完善好、宣傳好,使之成為社會幫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進,大力實施參與式扶貧。一是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羣眾,增強人民羣眾的自我發展意識,把政府推動的扶貧開發變為羣眾脱貧致富的自覺行動。實施到户的項目,都要由羣眾自願提出申請,正確處理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羣眾投工投勞與農民減負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辦事,手續完備,不留後患”。堅持羣眾自力更生,實行以工代賑,驗收兑現;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項目落實到户,把政策補助到村到户,解決好重點鄉、村的交通、水利、通訊和羣眾看病難、子女入學難等問題,為他們實現脱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強監管,增強項目資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亂、集中投入、各記其功的要求,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帳、專户管理,所有項目要公開、公示,接受羣眾監督,做到“項目到村、任務到户、登記造冊、張榜公佈”。

第三,依託資源,大力扶持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一是培育農村能人。引導一部分有頭腦、有膽識、敢創敢幹的農民專門從事農產品銷售。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二是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的加工企業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發展,提高加工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實現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轉變。進一步拓寬農產品加工範圍,由傳統地對糧食加工向土特產品、稀有產品加工轉變。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擴大加工規模,由小規模、低檔次的手工作業向大規模、上檔次的加工企業發展轉變,提高農副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競爭,多主體進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貧項目的實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監管不力、羣眾配合不夠的部門包攬轉向由主管部門指導監管、鄉鎮負責、各村實施的方式,分清職責,明確責任,充分調動村、鄉(鎮)、部門三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最大合力推進項目的有效實施。

第五,在扶貧資金投向上,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並重,在保證對重點貧困村寨資金投入的同時,對不屬於重點村寨,但確實需要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且羣眾積極性高的項目要適當安排資金投入。

第六,扶貧開發要與社會救助相結合。對具備一般勞動能力的,要通過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來提高生活質量;對擅長種養殖技術的,應適當協助其投入一定得啟動資金,拓寬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對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要加大社會救助力度,直接解決其生活困難。

【第15篇】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隊述職報告

各位領導:

根據安排,我中心負責駐村幫扶工作。自2022年8月工作開展以來,在正確領導和州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幫助指導下,按照全州精準扶貧工作部署要求,我中心緊扣單位工作性質,結合幫扶村實際,創新思路,完善措施,紮實工作,下功夫打好這張扶貧“精準牌”。現簡要總結匯報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視,強化領導。中心領導班子將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擺到突出位置進行謀劃部署和推動落實,具體負責辦公室日常事務,做到了責任清、任務明、力量強。

(二)選優配強,充實力量。根據省州關於調整加強脱貧攻堅幫扶工作力量的意見精神,中心第一時間選派了熟悉農村情況和扶貧工作,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辦公室副主任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中心高度全力支持幫扶聯繫工作,安排幫扶幹部脱離單位專心駐村開展工作,保障工作生活條件,給予了最大支持。另選派兩名年輕幹部為單位確定的幫扶工作隊員,全力服從服務幫扶工作大局。在新建村委會專設幫扶工作辦公室,配齊了牀、電腦、辦公桌等辦公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確保了幫扶人員能住得下來、安心開展工作。

(三)落實責任,強化幫扶。根據省州關於幹部聯繫貧困户的要求,在與縣鄉充分銜接溝通的基礎上,將幫扶責任視為重大政治責任,壓緊靠實到幹部身上,要求每名聯繫幹部每年至少為聯繫貧困户辦成一件實事,盡力協調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做到真情幫扶、用心幫扶。先後四次組織幫扶幹部深入聯繫村開展入户對接、摸底調查和政策宣傳等工作,瞭解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助解決困難問題,與貧困户建立了聯繫幫扶的穩定機制。

(四)多措並舉,助推脱貧。在幫扶工作中,我們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貧困羣眾收入這個目標,盯緊脱貧攻堅的短板弱項,緊密結合部門職能,千方百計給予最大限度幫助支持。針對村上反映的實際困難,中心多方籌措資金5萬元,專門用於戴家山村新搬遷村委會圍牆、大門等附屬工程建設和辦公設施購置,為提升村級陣地功能、發揮服務羣眾作用增磚添瓦;為代山村新搬遷村委會解決越冬煤炭2噸,辦公桌椅132張(條),通過調查摸清了接種底子,並開展了0-15歲的適齡兒童糖丸接種工作,共接種疫苗386針次,接種兒童386人,接種率為100%。在幫扶村積極開展免疫規劃預防接種、結核病和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發放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材料,發放宣傳冊1000份,提高了羣眾防病治病意識,根據中心安排,由中心副主任帶隊到村上開展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與黨員、羣眾進行深入交流,用實際行動把十九大精神送到最基層,讓老百姓能聽懂、能領會、能落實。

(五)落細落實,聚力攻堅。駐村幫扶工作隊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4個月以來,在縣鄉黨委的領導支持和鄉村幹部的配合協作下,發揮隊長的牽頭協調作用,與縣教育局幫扶幹部密切配合,認真紮實開展了幫扶對接、入户調查等各項工作,全面深入瞭解掌握村、社、户的基本情況,協調落實相關政策,做深羣眾思想工作,按期入户填寫工作台賬,核算家庭收入,積極動員羣眾增強信心、摒棄懶惰、感恩向上、勤勞致富,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內生動力,使代家山村整體上鞏固和發展了團結和諧、充滿活力、清潔美麗的良好風氣和麪貌。今年代家山村達到脱貧條件的預脱貧48户,脱貧攻堅正在有序有力推進。

二、駐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基層工作經驗還不足。扶貧工作相關業務還需進一步加強學習,由於一直在衞生系統工作,基層工作經驗較少,很多工作都是按照上級安排開展,對扶貧工作相關業務需要加強學習,為今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不理想。當前扶貧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由於我村地處山區,山大溝深,可用土地資源較少,這也限制了我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駐村扶貧工作隊需要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利用好相關的扶貧政策,努力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水平。

三是扶貧工作創新力度不夠。當前開展扶貧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級扶貧辦的.部署安排,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自主創新。扶貧工作隊需要加強工作創新力度,積極帶動村民發展經濟,提高家庭經濟收入。

三、下一步幫扶工作打算

1、突出“健康扶貧”落實。(1)結合村便民服務中心建成使用,協調將村衞生室設在新建便民服務中心,並指導進一步規範運行,更好發揮村級公共衞生服務陣地的作用;()(2)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户協調縣鄉予以分類救助扶持,並積極發揮疾控中心的行業優勢和業務特點,因户因人予以幫助,對患大病的貧困户適當救助,對慢性病患者協調辦理慢病卡納入管理報銷看病吃藥費用,對精神患者通過篩查確診後納入管理給予治療、進行補助,對殘疾户通過協調殘聯等部門予以扶持;(3)組織人員深入貧困村開展“健康宣傳”,提高羣眾預防疾病意識。組織專業人員到村開展義診、健康體檢等工作。

2、積極引導羣眾發展增收產業。由幫扶工作隊和幹部利用各種機會,加強羣眾思想引導,動員羣眾繼續發展適合村情和家庭實際的增收產業,推動形成“種養勞”協調發展、重點突破的局面。引導繼續擴大花椒栽植面積,利用好精準扶貧貸款資金擴大牛、羊養殖規模,家庭閒散勞動力通過養殖增收;引導和協調無技術的年輕勞力參加縣鄉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獲得一技之長,變苦力型為技能型、季節型為長期型務工,增加工資收入,實現脱貧致富。

3、協調改善貧困羣眾住房條件。協助鄉村進一步搞好調查評估,將現有貧困户的危舊房全部納入改造計劃,上報納入州縣扶持項目,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則,改造經濟、實用、安全的住房,一兩年內徹底消除危舊房,實現住房安全保障。

4、助力教育事業發展。着眼“治貧先治愚”的長遠脱貧大計,中心多渠道籌措資金,為村上教育事業發展每年辦1—2件實事。注重羣眾教育引導,讓適齡兒童、少年全部上學,支持幼兒教育,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再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