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業先進個人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13W

第一篇:林業先進個人材料

林業先進個人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鎮護林防火個人先進材料

×,男,現年41歲,中共黨員,是×林管站站長。他在護林防火工作中,他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狠抓宣傳教育、火源管理、責任制落實、督促檢查、違規查處等,克服了今年乾旱少雨的不利天氣因素,取得了整個防火期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警、火災的好成績。

一、以身作則,把護林防火當作第一要務來抓

×鎮共有林地面積8萬餘畝,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特殊的工作,直接關係到整個林業生產的好壞,每當進入防火期,他就召開村幹部大會,頒佈森林防火戒嚴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對違規用火者,依照《山西省森林防火條例》規定從嚴查處,與23個村委會、27名護林員簽訂了森林防火責任書,在防火戒嚴期鎮、村、組、護林員實行分片包乾,把全鎮的森林防火任務責任到人,落實到地塊,並對重點火險區落實了相應的防火措施和責任人,制定《森林火災撲救預案》。作為林業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工作繁忙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他只要下村檢查工作都不會忘記宣講護林防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時檢查護林防火值班情況。一旦發生大情,他不顧一切帶人上山進行撲救,坐鎮指揮。他常説:“護林防火,責任重大,稍有不慎,將給人民羣眾的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我多辛苦點是值得的。”由於他高度重視,宣傳及時,措施到位,極大地減少了森林火災的發生,保護了全鎮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加強防火宣傳,增強全民防火意識

他常説:“森林防火主要在領導,關鍵是羣眾,重點在基礎。”他認為森林防火宣傳在電視、報刊、廣播等媒體上講講,口頭上宣傳固然重要,但主要是在行動要落實,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他親自帶領宣傳車奔走在林區的村組户,往返數百公里。帶領防火宣傳小組在林區的入山道口,火災易發地段。安排工作人員到羣眾集中地段刷寫防火宣傳標語數百條,定做固定和永久性宣傳牌60多塊。要求各中國小生中都要開辦防火知識講座,宣傳《森林法》和《山西省森林防火條例》,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和火災的危害。對痴、呆、傻、瘋人員登記入冊,落實監護人和管理人員,以增強廣大人民羣眾森林防火意識。充分發揮各村的退休幹部、教師在家作用,鼓勵他們擔任義務防火“觀察員”,發現區域內火情立即向鎮村防火指揮部報告。

三、加強防火體系建設,保證通訊暢通

他根據本鎮撲火機具缺乏,農村輕壯年勞動力大都出外打工,老弱病殘幼在家及火災易發難打的實際情況,為了加強森防火體系建設,向政府提出意見併購買200個ⅰ號工具、200個水壺等。同時他還將全鎮23個村級防火指揮機構人員的通訊電話打印成表冊,要求他們24小時開機,嚴格火情報告制度,一旦發生火情,迅速處理,確保政今、信息暢通。切實加強撲火應急隊伍建設,組建了一支125名以鎮直單位幹部職工、退伍軍人和民兵為主的半專業撲火突擊隊,配備了一些必要裝備,開展了簡單的安全撲火知識和火場組織指揮要領的培訓,做到有火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四、加強林政管理,依法查處火災肇事者

林業生產既是粗活,也是細活,生產上要有技術投入,管護上要依法依規,形成制度。進入防火期後,他和林業工作站人員經常深入林區巡山護林,一方面對護林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加強對護林員的管理;另一方面對違法、違規的人員和案件進行查處。在案件查處工作中,他秉公辦事,不徇私情。

第二篇:林業先進個人材料

呂學同志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呂學,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1981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助理工程師職稱。2014年5月任向榮鄉農業中心主任(兼任林業站長),2014年任向榮鄉農牧中心主任(全鄉林業工作主要負責人)。

呂學同志自擔任海倫市向榮鄉林業站長以來,十分重視綠化植樹造林工作,在他的帶領下,使向榮鄉的林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植樹造林實現歷史性突破,鄉村綠化工作成效顯著,為實現向榮鄉建設衞星城鎮,推進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跨越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注重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呂學同志作為林業站長,能夠努力學習,不斷增強業務能力。在工作中他深知隨着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林業事業的蓬勃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知識將越來越重要,要搞好新形勢下的林業工作,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幾年來,他堅持向書本學習,虛心向市局同志請教,向有經驗的農民學習,掌握了豐富的林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為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業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健全管理機制,加大林業管護力度

自擔任向榮鄉林業站長後,呂學同志首先提出了 “造林+護林,綠化+美化”的工作思路,親自牽頭參與鄉政府制

定了《向榮鄉“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和《向榮鄉林業管護實施辦法》,明確基層各單位的管護責任,與各村簽定了《管護責任狀》,建議鄉政府和各村聘用專職護林員,按照上級規定要求與護林員簽定《林林管護合同》。由於制度健全,責任到人,近年來未發生偷伐、盜伐林木現象,使全鄉林業管理水平一直處於全市的先進行列。

為了鼓勵和提倡農民個人進行造林,他創新體制,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本着“誰栽樹、誰擁有、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將分成的林木所有權轉讓給經營者。這樣大大提高了全鄉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同時又提高了農民個人的經濟效益,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森林覆蓋率。

三、全身心投入,提高植樹造林和鄉村綠化水平。 呂學同志自擔任向榮鄉林業站長以來,一直致力於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產業。為了搞好造林工作,每年春季造林和秋季打牀的時期,他都堅持工作在一線,技術指導在一線,嚴把工程規劃設計及苗木供應關,做到規劃不合格不挖坑,挖坑不合理的不調苗,苗木不合格不栽植,栽植不合理不驗收,2014年向榮鄉代表海倫市接受了綏化市造林現場會檢查。2014年全鄉共完成了造林860多畝,提前實現三年三千畝的造林目標,造林總體成活率達95%以上。

隨着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的改善已成為新農村建設進的一個重要(推薦打開範文網:)方面。在向榮新區開

發建設過程中,呂學同志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實行“點線面”相結合,提出了場區綠化整體設想,在綠化佈局上,注重喬灌木,花草相結合的立體式、全方位的綠化模式。各村也因地制宜的進行了美化、香化。2014年—2014年利用兩年時間,全鄉共開闢綠化帶960畝,覆蓋所有村屯的主次街道,寬度標準為雙側6米—10米,2014年全鄉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栽植榆樹蘺300萬株,各種綠化樹木45000株,種植花草30多萬株,實現了以向榮新區為牽動,以村屯街道為軸心,以通村公路為主線的全方位綠化美化,使向榮鄉成為海倫市的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綠化標杆鄉鎮。

四、強化務實的工作作風,不斷推進自身建設

呂學同志能夠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農户,檢查林業管護工作,逐地塊落實造林任務,指導防治林木病蟲害。全鄉退耕還林工作做到了檔案規範齊全,補貼資金下拔到位。在廉潔自律方面,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辦事公正,作風民主,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多年來從未發生違法違紀行為。呂學不僅贏得了羣眾的讚譽,也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信任,2014年至今,連續被海倫市政府授予嘉獎。

第三篇:林業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用青春譜寫綠色華章

——記xx場長xxx

塞北高原腹地,一條清淺小河蜿蜒流淌,河對岸沙丘林立、黃沙漫天,河這邊千山披翠、萬木葱蘢,這裏便是塞罕壩機械林場抗擊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侵的最前沿----xxx林場。這裏有位年輕人用他的青春和汗水默默澆灌着這片綠色屏障,他就是xxx林場歷任最年輕的場長xxx。

翻開xxx簡歷,沒有驚天的業績,沒有壯烈的事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執著。1994年7月畢業於河北林校,同年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工作至今,歷任林場技術員、營林區主任、總、場紀檢委委員、總場林業科副科長等職,現任塞罕壩林場下屬xxx林場場長。參加工作15年來,他始終工作在第一線,把自己的心血和才智無私奉獻給了“綠色事業”,獻給了塞罕壩的西部沙丘,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績,得到了領導職工的愛戴和讚譽。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在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業論文10篇,連續9年被評為總場先進工作者,3次榮記省林業局三等功,先後獲得“河北省科教興林活動年先進個人”、“河北省林業先進工作者”、“承德市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

敢挑重擔

——他是科學營林、防風固沙的排頭兵

xxx林場該場位於塞罕壩林場西部,北面則是茫茫的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境內絕大部分為沙地沙丘,氣候乾旱,降雨偏少,是塞罕壩下屬立地條件最差、生活條件最艱苦的一個林場。在這裏當場長既艱苦,責任又大,就是這個誰都不願意去的地方,xxx來了。 “我來這裏工作,是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紮紮實實工作,實實在在幹成事”,這是時年28歲的xxx上任伊始説的話。他的話語,讓每一個務林人都心潮澎湃。

為了提高育林固沙技術,他經常親自帶領技術人員,不辭勞苦,

跋山涉水,連續幾天奔走在各個營林區,潛心鑽研育林技術。經過不懈努力,創立了一套適應本場條件的造林技術和管理模式,引用了耐寒抗旱的樟子松樹種為主要造林樹種,大力培養並全面使用樟子鬆容器苗木造林。經過反覆試驗,創新了培養苗木方法,製造類似造林地的環境條件,在苗木換牀時加生根粉,裝桶時蘸保水劑,上山前對圃地大水漫灌,並在造林後壓蓋防風土,極大地提高在沙地上造林的成活率。六年來,共培育樟子鬆及雲杉容器苗200餘萬株,完成工程造林300多萬株,容器苗使用率達100,提高造林成活率17%。通過多年的探索研究和技術改進,特別是容器苗造林技術的成功應用,提高了塞罕壩西部乾旱沙區的植被覆蓋率,鞏固了塞罕壩西部防風固沙陣地,“沙進人退”的現象得到了徹底的遏制。

常辦實事

———他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踐行者

自塞罕壩建場以來,xxx林場就是塞罕壩的“大西北”,偏僻、艱苦、貧困。xxx任場長時,這裏和建場之初沒有什麼變化,仍舊是一條坑窪彎曲的泥土路,幾排低矮破舊的土石房,一羣與世無爭的務林人,不通班車,沒有常電,工作生活條件極其艱苦。xxx來到這裏以後,在總場的大力幫助下,積極爭取政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幾年來共爭取資金3000餘萬元,用於林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先後為場部和各個營林區架設了高低壓電,使40多年場區和營林區點蠟燭幾用煤油燈成為歷史;修建了場部和各營林區之間的砂石路30公里,硬化了xxx林場到總場的主幹路26公里;新建了林場辦公樓,新建了全部三個營林區房舍和一處防火檢查站;建設了職工食堂、活動室、圖書室,購置了全新的辦公桌椅及電腦、打印機等現代化辦公用品,購買了娛樂健身器材,美化、綠劃、亮化了場區;安裝了閉路電視,接通了局域網,建設了2座移動通訊塔。多年的不懈建設,徹底改變了林場的落後面貌,實現了林場路、電、訊的“處處通”,使林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敢創新業

———他是以遊促林、富民強場的領頭雁

xxx林場抵禦風沙的特殊作用,林木不準採伐,所以經濟十分緊張。xxx在場務會議上説:“我們既要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現實擺在面前,我們不能靠等、靠要,場雖小,但志氣要大,人雖少,但精氣要足,我們必須創新求變,發奮圖強。”説幹就幹,他在認真思考、反覆踏察和科學論證基礎上,制定了相關發展規劃,並多次到相鄰的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有關部門磋商、協調,經過3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和緊張建設,建立起了上千畝的乾枝梅等野生花卉基地,增加了塞罕壩的珍稀植物資源和旅遊資源。在二道河口開發建設了“吐里根河遊樂園”,園內設置了觀光、騎馬、漂流、射擊等多個娛樂項目。景區當年就接待遊客5萬人次,林場增收數十萬元,並解決了林場家屬及待業子女的就業難題;同時還為當地及周邊2的多名林牧民創造了增收機會,增加社會效益300多萬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運營、當年見效。次年,他又帶領職工集資參與景區開發,建設了土特產品銷售長廊、特色餐廳等,使每名職工每年增收均超過2014元。今天的二道河口已經成為了塞罕壩核心區旅遊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著名景區。

xxx任xxx場長這六年,是禪精竭慮的六年,忙忙碌碌的六年,也是碩果累累的六年。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塞罕壩人“勤儉建場、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私奉獻”務林精神,也正是有了許許多多象他一樣的創業者的傾心奉獻,塞罕壩的林業事業才更加蒸蒸日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第四篇:鄉林業站長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周志學,男,29歲,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馬杜橋鄉林業站長、統計站長、黨政辦副主任,兼任鄉安監員、宣傳信息員和回龍村支部書記。參加工作9年來,周志學一頭扎進馬杜橋鄉大山溝裏,用真情和汗水踐行着“服務山區、造福鄉親”的人生諾言。周志學同志參加工作9年來,共榮獲縣級獎勵17次,他所負責的馬杜橋鄉林業站連續7年評為縣級先進單位,馬杜橋鄉林業站在荒山造林工程迎省檢活動中榮獲“模範造林單位”。

一、在危險面前,他是挺身而出的血性男兒

馬杜橋是典型的山區,一片片蒼翠的森林,既是大自然賜與馬杜橋人繁衍生息的載體,也是馬杜橋鄉最重要的傳統支柱產業,更是世代山民賴以生存的命根。長期以來,老百姓把她當作自己的金缽缽和搖錢樹。然而由於山區地廣人稀,加之管理手段滯後,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誘發山火。9年前,周志學來到馬杜橋鄉林業站工作。在他的印象中已記不清接過多少次火警,撲過多少次山火。但只要有火警,他總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擔任林業站長後,他迅速組建了全縣實力最強的義務撲火隊。就是這支能征善戰的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先後撲滅一百多次大小森林火災,保護了全鄉6萬多畝森林,為羣眾減少經濟損失上千萬元。然而他自己卻常常摔得遍體鱗傷,曾好幾次生死懸於一線。提起這些,當地羣眾記憶猶新的是2014年9月的一天,風烈氣燥,一場突如其來的山火,瘋狂地吞噬着回龍村上百畝山林。接到火警的周志學,一邊緊急通知救火隊和鄰近村民,一邊率先趕撲火災現場。稍作分析和部署後,他第一個衝入火陣,面對一條條張牙舞爪的火龍,他面無懼色,奮力搏擊。衣服掛破了,胳膊摔傷了,頭髮被火苗舔焦了,周志學幾乎成了一個血人火人,村民懇求他退下來,隊友們想把他拉下來,他瞪着血紅的眼,象獅子般怒吼起來:“都給我讓開!現在的任務是撲滅山火”。終於在他的組織和帶領下,一場來勢兇猛的山火撲滅了,大地歸於最後的平靜。但當人們在煙霧彌矇中集合隊伍時,卻突然發現少了一個清點人數的人。最後在淡淡的月色映照下,村民們在山巔的左側找到了昏迷過去的他。

二、在事業面前,他是百折不撓的拼命三郎

身處邊遠山區的周志學,沒有同齡人常犯的自暴自棄和怨天尤人。他常説:“職位有高低,事業無尊卑,只要有利於地方發展,有益於山區百姓,再苦再累再具體的工作也是大事業”。開發馬杜橋鐵礦資源,發展現代礦業經濟是祁東建設經濟強縣,打造中南“鐵都”的重大戰略,更是馬杜橋鄉發展產業經濟,實現世紀騰飛的歷史契機。2014年,全鄉4大鐵礦均進入穩產、臨試產期,但由於負責供電的110kv變電站建設因矛盾太多久議未果,成為嚴重製約企業生產的唯一“瓶頸”。山區羣眾盼望熱切,鐵礦企業心急如焚,在縣黨政聯席會上,書記、縣長給馬杜橋鄉和相關單位下達了“限期啟動,剋期竣工”的死命令。軍令如山,馬杜橋鄉黨委政府迅速調整工作班子,指定“羣眾基礎好、工作捨命幹”的周志學具體負責。責任重於泰山,信任就是動力。周志學二話沒説,背上一個大挎包出發了。徵地、遷墳、賠損,他不知多少次走訪沿線村民,不知多少次組織羣眾深夜開會討論,也不知多少次點着蠟燭讓羣眾在協議上簽字。特別是奇源、神龍鐵礦兩組高壓專線同時啟動建設,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周志學硬是頂着遺留問題雜、線路里程長、損毀數量大、上訪人員多的巨大壓力,有條不紊,風雨無阻,無視恐嚇,不怕糾纏。線路所經的8個村42個山頭,他無數次攀爬,每一個鐵塔、每一個電杆在什麼位置,屬哪個村哪個組哪家農户,他閉目能詳。短短37天,他多次走訪360多個農户,協調矛盾216起,清點賠損2873處,所負責的兩條高壓專線迅速竣工,110kv變電站的龐大機組、高杆鐵架全部安裝到位,創造了全縣鐵礦項目建設優質高效的嶄新紀錄。

三、在羣眾面前,他是赤膽忠心的至愛親人

周志學的日記裏有一段話:“農民最善良、最樸實,也最講感情,但是山區農民絕大多數都比較貧困,只要我們真心實意為羣眾着想,幫羣眾脱困,推心置腹與羣眾溝通,羣眾一定會歡迎我們”。他為了幫助駐點村的村民脱貧致富,積極引導羣眾利用山區資源和環境優勢,興辦農產品加工廠,建設黃牛養殖場,種香菇、栽油茶,創辦特色種養基地。不少羣眾在他的精心指導和傾力扶持下逐步走上了致富創業的道路。為了鞏固發展全鄉傳統主導產業——林業生產,他積極奔走呼籲,得到了上級的重視和支持,每年為羣眾爭取退耕還林和公益林建設國撥資金90多萬元,馬杜橋鄉連續3年獲得縣市荒山造林、長防林等工程項目重點安排。成功培育蘑菇生產基地1處、漁牧林一體化基地2處,基地農民人平年增收682元。對於個別特困羣眾,他更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xx年的洪災,使羅江村不少村民損失慘重,村民肖來德一家更是慘不忍睹:房屋倒了,家裏的一切被大水衝了。面對陷入絕望的一家,周志學兩眼閃動着淚花,一邊組織村民開展抗災自救,一邊帶頭捐款捐物,並迅速挪出房子安置。xx年,2位參與撲救山火的村民不幸犧牲,失去了頂樑柱的一家,個個哭得死去活來,村民們急得手足無措,周志學內心翻江倒海,表面卻顯得特別平靜,他千方百計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並帶頭捐出自己剛剛領到的800多元工資,組織羣眾幫助這家人幹農活,抓經營,使他們一家漸漸恢復了生機和活力。多年來,他走遍了馬杜橋的村村寨寨,幾乎喝過每家每户的茶水或米酒,羣眾拿他當親人,他拿自己當羣眾,他已完全融入了馬杜橋的山山水水。

四、在利益面前,他是潔身自愛的坦蕩君子

周志學很有人緣。有人説他特別擅長協調,有人説他從來不怕吃虧,有人説他待人真誠。這些都對,但漏了一點,他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首先,在原則面前,他是寸步不讓的吝嗇鬼。在鄉鎮9年,從不接受自己工作對象的吃請,沒有收過一分錢紅包禮金。特別是在林業砍伐、退耕還林、拆遷、賠損等重大問題上從不違背政策,亂開口子,從不為自己的親友開綠燈、行方便,也不怕威脅利誘。其次,在修養方面,他是積極進取的多能手。正如他身兼數職一樣,他多才多藝,刻苦自勵。沒上過大學的他,通過發憤自學,用3年時間,拿到了大專學歷;工作之餘他堅持寫作,在《衡陽日報》、《南方都市報》等10餘種報刊雜誌上發表過一系列有見地有特色的調研文章,累計完成各類創作40多萬字,成為全縣小有名氣的“筆桿子”。再次,在自律方面,他是貨真價實“放心牌”。他每年包村都撿大家推掉的窮村、爛村、邊遠村,下鄉總是掏腰包租摩的或乾脆步行,上縣開會出差,從不多報一分錢。自己管着林業站,從不用公款吃喝,也不用公款招待自己的親友。周志學的親戚和家人疑惑不解地責問他:你一個芝麻大的官都不算,一門心思地想工作,這樣做圖個啥?周志學深情地説:“我圖的就是馬杜橋面貌早日改觀,我期待是馬杜橋村民早日致富”。

周志學,紮根山區,服務基層,任勞任怨,一干就是9年;周志學,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踐行着一個共產黨員赤膽忠誠和諾言。

第五篇:林業工作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林業工作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男,上世紀五十年出生于山東省**市**腳下的一個小山村,畢業於**林校,本科學歷。曾任**林場副場長、林場場長、林場黨委書記、**市林業局副局長等職。現任**市政協人口資源與環境委員會主任。

學以致用,紮根**

1980年7月,畢業後分配到**林場工作,當年22歲

的他,還是一個稚氣未、脱躊躇滿志的毛頭小夥。他懷着對家鄉的熱愛,帶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來到了**林場。紮根在**林區生產第一線。

當時的林場森林覆蓋率很低,松毛蟲、側柏紅蜘蛛災害嚴重。防治林木病蟲害,增加森林覆蓋率成為當時林場的主要任務。

當時的**接受重任,他從瞭解松毛蟲的生活習性和防治辦法,到藥劑的選擇和藥液的配兑、器械的維修和使用,再到氣温、風力、風速、風向掌握,每一個環節都做到認真鑽研、精心籌劃。他將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緊密結合,在滅蟲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整行之有效的套防治松毛蟲的方法,帶領大家埋頭苦幹,順利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滅蟲重任,成為當時小有名氣的**林場滅蟲專家。

那時候,他每天與同事們一起揹着噴霧器,穿梭在崇山峻嶺中間,給林木滅蟲,早出晚歸。**林場林地面積6.1萬畝,包括松林面積37000畝,刺槐林面積19000畝,側柏林面積4500畝,櫟林面積500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林場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苦心人,天不負,經過幾年的有效滅蟲,到1984年,林場的蟲災基本得到控制。同年5月份,26歲的他就被任命為**林場副場長,主持林場常務工作。

化作春泥,情浸**

長期的林場生活,除了繁重、單調的工作,在這裏沒有都市的燈紅酒綠、娛樂休閒,也沒有花前月下的温馨和浪漫。他有過離開這大山、離開這偏遠窮山溝念頭。但是,他最終還是因為工作關係沒走成。時間久了,對大山有了感情,他也離不開這座大山了。**説:“在我之前到林場工作的同志都調走了,在我之後去的也差不多全調走了。”但他依舊堅守崗位,為**默默奉獻着。他説,**就是他的家,他要把這裏建設好、發展好。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那個時候,**土層瘠薄,種樹可不容易。林場有成百上千個山頭,哪個地方適合種什麼樹,怎樣才能讓種上的樹活下來,這都需要研究。為取得第一手資料,**每天徒步翻山越嶺50多公里,15天就穿能破一雙解放鞋。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土層深厚的地片營造速生林,土層瘠薄地片營造松樹橡樹混交林,病蟲害重的地片採取大穴整地叢狀栽植,達到迅速成林。在撫育中嚴把質量關,認真實施踩壓、培木、除芽、補植、修枝等措施,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都達到了90%以上。

就像**的守護神,不斷為**的綠色血液注入清新的氧氣。1993年以前,**不通電,也不通公路,林場職工護林和生活很不方便,一旦發生火情,束手無策。為改變這種狀況,**向市領導彙報,徵得電業、財政、水利部門的支持,1993年10月開始架設電線,1995年開始修建魯東公路和上山公路,把**貫通了80%以上。

把握機會,改變**

在1993年出任林場廠長兼黨委書記期間,正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國家對林場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取消財政補貼,林場一下子被推向了市場,生存都面臨着困難,更不談不上發展。林場只能靠採伐部分木材維持正常運轉。

隨着林場經濟情況的好轉,林場從1997年開始停止採伐林木,使林木和植被得到恢復,森林涵養水源調節生態環境的作用日益顯現。落實承包責任制,把林場的防蟲、防火、養護和管理,分別承包給職工,明確責任,成績與分配掛鈎,為看好管好山林提供了有利的機制保障。

為開發旅遊資源,**帶領大家開發了觀雲峯、植物園、北坪三大景區,開闢了萬石迷宮、一線天、望龍台、雲梯、雨林、龍鳳石、飲虎泉、植物園、北坪雙湖等自然景點30餘處;修復了駝禪寺、志公廟、志公塔、碧霞元君行宮等名勝古蹟;建高山遊樂場一處,建設旅遊賓館一座;小型接待處2處;建旅遊廁所6座;其中售票處、大澇窪兩處廁所被評為三星級廁所。修建旅遊公路10公里,建停車場4處;修步遊道5公里;架設高壓輸電線路3條,計10公里;購旅遊服務車4部,開通一日遊專線車兩條;建人工湖12處;在旅遊幹線兩側營造風景林帶10公里。建防火、旅遊安全電視監控系統一套;景區管理、導遊服務、餐飲等接待服務逐步規範;使景區知名度不斷提高,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逐年增加。

難説再見,心繫**

2014年,他被任命為**市林業局副局長,主要工作還是主持**林場,直到2014年被調到**市政協委員擔任人口資源與環境委員會主任後,與和他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