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建設成效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8.28K

金城江區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建設成效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建設成效

金城江區自古以來便是多民族聚居地。目前金城江區有20多個民族,世居民族有漢、壯、瑤、苗、仫佬、毛南、水族等。這些族羣在長期的相處交流裏創造出了具有鮮明個性、又相互融合了多個民族元素的獨特文化。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情況

2005年以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共整理9類60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民間舞蹈《壯族蜂鼓舞》、民間手工技藝《蜂鼓製作技藝》、民間文學《莫一大王》、壯族師公舞《國調毪》、民間美術《師公舞儺面》、民間體育、遊藝與雜技《破網上刀山》和《舞龍舞獅》、壯族雙聲部民歌《哦吔》、民間美食製作工藝《掏鴨把》《裏籠三件》《打生菜包》《魔芋豆腐》、壯族三月三“扁擔節”、壯族灶王節等等。這些在民眾中傳承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完好的人文內涵和社會功能,藴含着民族和族羣的歷史淵源、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體現了文化特徵和文化交融,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歷史過程,真實記錄了傳統民俗民風、優秀民間製作工藝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三級名錄申報情況

經過普查、挖掘、整理申報,金城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間文學《莫一大王》、民間舞蹈《壯族蜂鼓舞》、民間手工技藝《蜂鼓製作技藝》等三項獲得2007年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2012年申報的壯族師公舞《國調毪》和民間絕技《破網上刀山》獲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申報的壯族師公舞《國調毪》和民間絕技《破網上刀山》獲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申報民間美食製作技藝《壯族鴨把》獲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申報民間文學《莫一大王》獲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申報民間美食製作技藝《魔芋豆腐》和民俗《舞地獅》獲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申報民俗《壯族灶王節》、民間音樂--壯族二聲部山歌《哦吔》,獲第六批河池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申報民俗《壯族灶王節》、民間音樂--壯族二聲部山歌《哦吔》,獲第八批自治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獲得縣級名錄36個;市級10個;自治區級5個。縣級傳承人5人;市級傳承人4人;自治區級傳承人1人。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情況

2017年實施《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後,我們嚴格按照總體規劃指導開展工作,在得到國家的專項經費後,先後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傳習所,目前分別建設有9個傳承基地、傳習所和示範户。分別是:2017年建設了白土德興村建設了壯族山歌《哦吔》傳承基地。2018年建設了九圩鎮高合村田垌屯建設了《破網上刀山》傳承基地和區非遺中心的壯族“蜂鼓説唱”傳習所。2019年在金城江第五國小建設了《莫一大王》文化展示館;金城江第三國小建設了“壯族蜂鼓”體驗館。2020年在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了《河池龍獅文化》傳承基地;六甲鎮建設了壯族“灶王”文化展示館;拔貢夢古寨建設了《壯族美食文化示範户》。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有效開展

每年六月,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月,為進一步提高廣大羣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意識,營造較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環境,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2018年年金城江區在九圩田垌“破網上刀山”傳承基地舉行金城江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2019年在壯族三月三期間,在九圩田垌“破網上刀山”傳承基地和白土德興村壯族二聲部“哦吔”傳承基地舉行了非遺展演活動。2017、2018、2019、2020年在六甲鎮舉辦了當地民俗傳統活動《壯族“灶王”文化節》。在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工作中,2019、2020年我們邀請了市級民間文學《莫一大王》傳承人韋土良到金城江第五國小傳播莫一大王文化活動。2019、2020年組織了非遺中心、文化館的有關業務人員到金城江第三國小開展“壯族蜂鼓”文化傳播活動,還為該學校編排了壯族蜂鼓説唱《尋夢“姆洛甲”》,該節目在參加市級、自治區級級教育系統國小生戲曲匯演中均獲一等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和傳習所的建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和平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