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7.81K

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一、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緊扣全市“一都四區” 戰略目標,以打造“秦嶺最佳康養會客廳和高質量發展轉型先行地、生態文明示範先行地、最優營商環境先行地、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先行地”為發展定位,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生態康養”為首位產業,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以赴穩增長、防風險、保穩定、惠民生,經濟發展呈現出穩中有增、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發展基礎日趨向好。202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08.32億元(其中一產17.42億元,二產41.60 億元,三產49.29億元),增長4.7%,增速全市第一。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6.1:38.4:45.5。生態康養首位產業實現總產值33.2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31%。地方財政收入2.7億元、同口徑增長8.5%,財政自給率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34億元、增長7.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001元、12898元,增長4.7%、7%;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日趨向好。

(二)項目建設質效提升,招商引資力度加大。紮實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提升年”活動,聚焦“五個十”項目,抓投資、抓進度、抓投產,2022年實施的176個項目完成投資148.3億元,增長1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6億元,增長22.3%。中國·*蘭花產業園、鎢新材料產業園一期、雲鎮水庫等58個項目建成運營,月河抽水蓄能電站下庫蓄水完成,米糧抽水蓄能電站廠房地勘建站順利,擬於明年年初開工;堯柏集團水泥智能化生產線項目進展迅速;西康高鐵、G345 廟坡嶺隧道等項目快速推進,丹寧高速、西康高速*北立交、金台谷民宿康養等重大前期項目即將落地。堅持“築巢引鳳”,“走出去”“請進來”雙向發力,建成標準化廠房5.6萬平方米,全年招商簽約項目144個、到位資金179.7億元、增長40.6%。爭取資金24.8億元,增長14%。

(三)資源優勢逐步顯現,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依託自然資源優勢,突出發展清潔能源、漢白玉新材料、石灰石新材料、鎢新材料、鉛鋅新材料“五大支柱工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現代醫藥“四大產業集羣”,提升園區招 商引資、創新創造、引領孵化“三大承載能力”,工業總量快速擴張、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企業不斷增加,2022年規上工業達到49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6 億元、增長11.6%;增加值37.5億元,增長7.3%;工業投資增速達到14.6%。陝西均健佳實業、華興特色農產品2家企業納入省、市後備企業庫。

(四)科創投入持續加大,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企業主體、市場主導、政府主推,秦創原*科創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全縣科技研發支出佔GDP 比重達到0.52%,企業科研經費投入佔比2.8%以上,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9.3%。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1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現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2 家、“雙創”基地2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積極擴大開放合作,全年外貿進出口實現4594萬元,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4.2億元,同比增長10.5%。

(五)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穩步發展。制定《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先行地三十條措施》等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措施,全面落實惠企政策,近三年累計兑付民營企業扶持資金4.3億元,幫企紓困新增“退減緩免”税費1.26 億元。建立企業“早餐會”“晚茶會”制度,累計協調解決問題135個。建立民營經濟主管部門與公檢法司溝通聯繫機制,依法打擊破壞營商環境治理活動,法治環境不斷優化。大力推進“一網通辦”,579項審批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網辦率達96%。2022年新增民營企業325户、增長8.8%(累計3147家),新增個體工商户2433户、增長6.97% (累計15572户),農民專業合作社1972户,全縣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0691户,增長6.57%,從業人數突破10萬人。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61.14億元,同比增長8.15%,非公佔比達56.44%。現有民營“五上”企業159家,佔所有五上企業的95%。年產值 1億元上的企業49家。實現税金4.3億元,同步增長110%,佔全縣所有企業上繳税金總額的89%。為地方財政貢獻税金1.5億元左右,佔地方財政收入的60%。

二、困難和問題

(一)縣域經濟總量不大。2022年,全縣實現 GDP108.32 億元,約佔全市的12%,約為全省縣均地區生產總值的60%左右,全縣人均GDP為43051元,比全國人均GDP(85698 元)低42647元,比全省人均GDP(82864元)低39813元,全縣人均GDP只有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50%和52%左右。財政收入水平不高,2022年地方財政收入2.7億元,財政支出35.66億元,收支比 約為1:14,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生態康養旅遊首位產業規劃不明晰,文化、旅遊、康養融合不深,遊客停留消費帶動性不強,資源優勢挖掘、打造和利用不足,首位產業引領和帶動縣域經濟作用不明晰。

(二)工業經濟發展不優。清潔能源、漢白玉新材料、石灰石新材料、鎢新材料、鉛鋅和黃金新材料“五大支柱工業”仍以資源型、粗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為主,深度加工和終端產品少,加工轉化能力較弱,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小,產品附加值低;建設週期長,產品單一,產業鏈短,處於產業鏈低端鏈主支撐帶動能力不強,難以聚鏈成羣、集羣成勢,在環保政策約束下轉型升級任重道遠。工業園區發展滯後,現有縣域工業集中區和雲鎮、和平中小企業孵化園等各類產業園8個,點狀分佈,基礎設施配套還不到位,園區功能不突出,廠房利用率不高,人才招引難度大,入園企業功能聚合度不強,與園區經濟產值佔縣域經濟總產值70%以上的要求相差較遠。

(三)農業產業特色不強。“板栗之鄉”“象園茶”等地理標誌產品資源挖掘、利用不足,產業化水平低,做強做深做精不夠。茶葉、蠶桑、烤煙、魔芋、中藥材等“五朵金花”產業種類多、規模小,加工層次低,產品同質化明顯,特色農業不“特”。全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不強,對政府扶持的依賴性較強,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不穩固,帶動作用不強、承載能力不夠,農特產品品牌影響力有限,缺乏市場競爭力,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作用有限。

(四)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全縣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累計20691家,其中,民營“五上”企業只有159家,只佔市場主體的0.77%,75%的市場主體為個體工商户,市場主體規模偏小、實力較弱。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建築等傳統行業,集團型、外向型、科技型、平台型企業數量偏少,信息服務、商務服務、醫療康養等現代新興服務業發展滯後,促進服務業較快發展的支撐點少。民營企業開闢外部市場的能力不足。面對民營企業的銀行貸款額度偏低、利率偏高,貸款產品少、渠道不寬,抵押擔保、抵押物評估值、“專項貸”等政策享受門檻高,融資難、融資貴表現突出,全社會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氛圍還需進一步提升。

(五)營商環境優化不夠。部分幹部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問題依然存在。部門服務方式和服務理念還需創新,政策宣傳不夠,部分企業對惠企政策不夠了解,政企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和有效性還有待增強。電力保障上還存在服務跟不上等問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立足資源稟賦,做大做強生態康養產業。一是高起點做好產業規劃。藉助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全域森林康養試點縣的良好機遇,制定高質量全方位的“生態康養”首位產業發展規劃,明晰發展前景,強化發展措施。二是舉全力發展“康養+”產業。充分發揮空氣清新、森林茂密、景色秀麗、生態良好的自然優勢,圍繞養生養老養心境,瞄準“一老一小一青壯”等重點羣體,積極培育老年頤養、康復療養、母嬰護養、運動健養、美食膳養等產業集羣,吸引更多人羣走進*享山水養眼之福、享清爽養肺之福、享美食養胃之福、享運動養身之福、享旅居養心之福。三是大格局發展旅遊產業。加快推進塔雲山5A景區和木王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積極建設月河抽水蓄能電站風景區一秦嶺天池,不斷提升雲蓋寺古鎮、金台山、磨石溝、侏羅紀夢幻世界等景區品質,實現景區景點串珠成鏈,壯大旅遊產業。四是抓特色促進文旅康養融合。用好“中國花鼓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金字招牌,發揮陳彥、方英文等*籍文化名人效應,深入挖掘北陽山等人文歷史,打造新景點、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推動首位產業蓬勃發展。

(二)堅持科學發展,努力實施工業倍增目標。一是守牢環保底線,積極壯大支柱產業。加大科研和環保投入,做大做強清潔能源、漢白玉、石灰石、鎢、鉛鋅“五大支柱工業”;優化升級產業層次,持續延長產業鏈,推動支柱產業轉型升級。二是科學佈局管理,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優化工業園區佈局,完善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園區招商引資、創新創造、引領孵化能力;健全明確園區功能,開展靶向招商、產業鏈定向招商、清單式目標招商,提高企業入住率,打造“成果轉化先行示範基地”。三是延伸產業鏈條,壯大集羣產業。聚力打造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大健康、特色農產四大產業12條產業鏈,實施市場主體梯次培育工程,在擴大規模、延伸鏈條、創新產品、市場營銷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兩個特色鮮明、成長性好的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羣;架通產、學、研橋樑,加快科技成果轉換。四是凝心聚力,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月河抽水蓄能電站廠房機電安裝,確保米糧抽水蓄能電站順利實施,推進西口、達仁、高峯3座電站前期工作,打造*經濟發展的引擎。

(三)鍛造名牌品牌,大力發展優勢主導產業。一是精心培育“五朵金花”。統籌發展茶葉、蠶桑、烤煙、魔芋、中藥材地方農產,建設一批產業化、景區化、品牌化、綠色化的有機農產品原料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羣。二是持續保護開發地理標誌產品。加快名優新特、“兩品一標”認證,持續推動*板栗、象園茶、雲鎮掛麪等地理標誌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提升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生產水平。三是做精做優板栗產業。提升“*板栗”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挖掘板栗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打造特色康養食品,延長產業 鏈,提升產業化水平。四是培育優質品牌。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全省、全國特色產業知名品牌;拓展倉儲物流和終端銷售平台,快速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 度和外銷率。五是完善產供銷利益機制。健全企業與農户之間的 利益聯結機制,增強產業對農業的輻射帶動能力,聯農帶農,擴大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

(四)落實惠企政策,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一是做大民營經濟總盤子。堅持盤活存量與培育增量“兩手抓”,深入挖掘 企業發展潛力,支持發展有基礎、市場前景好的企業通過技術創 新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擴大產能。通過資產收購、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方式盤活停產、半停產企業和存量資產,幫助企業重現生機。實施骨幹企業、中小企業成長培育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引導民營企業做強做優。二是加大民營企業扶持力度。全面落實中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針對全縣民營企業發展實際和行業特點,制定出台分類幫扶措施,強化政策的延續性。嘗試建立民營企業大數據平台,為企業提供扶持政策解讀、產業鏈協同、技術諮詢、市場風險預警等服務,鼓勵支持民營企業集羣化發展。三是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深入開展局長行長聯企業紓難解困行動,健全政企“面對面”懇談、“政銀企”對接、企業家“早餐會”“晚茶會”制度,搭建融資、中小企業應急資金互助平台,主動申報項目,建立民營企業訴求快速反饋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反向強化監督,為企業發展解決後顧之憂,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四是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着力解決民營企業用工難問題。加大與商洛職院、職教聯盟等機構合作,大力培養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利用商洛和西安高校資源,聘請專業團隊傳幫帶,加強綜合管理人才培養。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先行地。一是完善機制,提高辦事效率。建立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平台,匹配企業需求精準推送惠企政策;實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清單和共享清單,推行“一網通辦”,着力解決各部門信息化建設存在“各自搭台、分頭唱戲”的問題,打破“數據壁壘”“信息孤島”,讓企業辦事不受折騰;強化與上掛部門協作,打通堡壘阻隔,確保企業用電等困難。二是牢記宗旨,提高服務水平。以“三個年”活動為契機,開展客商評議局長行長股(室)長活動,建立部門和單位中層幹部輪崗、評價、淘汰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用好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辦法和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制度,設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中心,加強營商環境問題線索轉辦督辦,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切實提高服務水平。三是加強執法執紀監督,竭力優化營商環境。堅定維護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圍繞公共服務、行政審批、工作作風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常態化監督,促使政務服務人員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解決外商和務工人員生產生活困難,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四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制定《關於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的若干措施》,設立企業家日,健全包聯制度和企業家保障體系,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培樹先進典型,營造良好環境,開展精準幫扶,鼓勵創新創業,寬嚴相濟執法,完善關懷機制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營造尊重,支持、關愛企業家健康成長,幹事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四、建議

1.建議省上儘快出台《關於進一步規範政商交往行為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實施意見》,鼓勵政商積極交往,明確界定政商交往活動、交往行為,着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營商環境。

2.加大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力度,不斷擴大省級專項引導基金規模,按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化,分級分類落實惠企政策(省上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但由於商洛大多數企業基礎薄弱、投資體量小、税收貢獻率低等原因,還夠不上政策支持門檻,惠企政策難以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