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瘟疫(精選多篇)

欄目: 員工思想 / 發佈於: / 人氣:4.3K

第一篇: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瘟疫

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瘟疫(精選多篇)

去年的9月29日, 在這裏,我與大家共同探討了如何爭做蘇石送油人,今天再次面對各位領導和同事,少了一點緊張,多的卻是一份責任感,因為在這裏不只是要完成一次演講,更重要的是要延續如何爭做蘇石送油人的話題。一個合格的蘇石送油人,必須敬業、真誠、勇敢,要做到這些,首先必須絆倒阻撓自己成功送信的絆腳石,這就是藉口。藉口可能人人都説過,可能有時會想,一個小藉口而已,無傷大雅,但是久而久之,就會被藉口這糖衣炮彈所矇蔽,想問題做事都阿q起來。不但如此,藉口還具有傳染性,藉口的外衣讓它看起來不是那麼惹人討厭,而且總愛説藉口的人似乎看起來也很春風得意,自然多多少少會影響周圍的人,於是這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會悄悄地傳染着周圍環境,一個小單元的藉口又會蔓延到另一個單元,乃至整個社會。藉口就像瘟疫,一種精神的瘟疫,讓人無心向上,工作懶散,使精力和鬥志看起來那麼的面黃肌瘦,它的存在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立即行動,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的瘟疫,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題目

但是有人會問,藉口為什麼會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存活至今呢?主要是因為對藉口存在太多誤解,一般有三種誤解,第一種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那種,認為藉口説個幾次沒什麼關係,不違反大原則就是了。但是任何一個壞習慣的養成都是一次二次小毛病的逐漸累積而至,故言道“細微可不慎,堤潰自蟻穴“,藉口的累積對人的傷害可能不像肉體傷害那麼快,那麼痛苦難受,卻叫人終身難忘。第二種看法可能就是認為,教導員工下屬沒有藉口就是叫人盲從,叫我百依百順,認為領導們都會這麼想,自然對沒有藉口這種想法有牴觸情緒。仔細想來,才發現自己錯了,這種看法的存在就是給了自己不認真工作找了藉口,其實擔心自己沒有能力,無法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實際是不想承擔任何責任,怕被批評。領導們期望的也不是看到一個盲從和百依百順的下屬,而是希望看到一個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能主動解決問題的下屬。教導我們沒有藉口,就是把推卸責任,掩蓋錯誤,得到心理安慰的擋箭牌徹底推倒,任何藉口都會佔用你去思考應該思考的事情的時間,會耽誤你去幹正是,讓你朝着停滯不前的深淵走去。沒有藉口,一生沒有藉口,最大的受益人最終都是自己,而且還會幫助身邊的人。的三種關於藉口的看法就是認為藉口有好與壞之分,有人説我編這個藉口只是為了不傷人,是個善意的藉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善意的藉口一時不傷人,卻可能是一世在傷人。

既然藉口的存在的任何理由都有着致命的缺陷,我們也知道藉口不能存在,又該如何讓藉口的瘟疫永遠隔離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要趕走藉口,首先必須牢記我可以做好任何事情。只有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才能發揮最大潛能。很多情況下,事情沒做好,往往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沒有主動去做。很多機會也就是浪費在不自信中,很多人才就是埋沒在自己的不自信中。

要趕走藉口,除了自信,還必須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能力,有真才實學才能讓自己的自信名符其實。自信只是給自己發揮能力提供了一個舞台,具體發揮成功與否還必須以能力為支撐。藉口往往只是能力差的代名詞。

要趕走藉口,最重要的就是增強責任感。有了責任感,才有動力去增強能力,才有主動去承擔責任的勇氣。很多人為了推卸責任,編造種種藉口,結果可能如他所願,但是他的的推卸責任,領導、同事都會對他失望,機會也就隨着他的一次次藉口的誕生離他越來越遠。反之他有很強的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充分發揮才能,不但讓別人看到了他的成就,而且隨着他越成功,個人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

至此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把藉口這個精神瘟疫掃地出門的各種準備,只欠立即行動這股東風!很多人常常認為自己很自信,能力也很強,工作中很負責任,對於工作的規劃也做的頭頭是道,為什麼藉口還會找上門來?“紙上談兵”的悲劇告訴我們沒有付諸行動的藍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行動才是成功的關鍵。螢火蟲只有在振翅的時候才能發出光芒。人也是一樣,只有在不斷的行動中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如果每天站在原地,老是為做錯的事找藉口,又對將要做的事猶豫不決,即使計劃再完美,想法再出色,也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行動也許不會帶來絕對的快樂,但行動總比坐以待斃的好。行動也許不會結出快樂的果實,但是沒有行動,所有的果實都無法收穫。行動也許不會使你馬上觸摸上成功的脈搏,可它會使你離成功的心跳更近一點。

誠然,在攀登自信、有能力、責任感強、行動迅速的高峯中,在不給自己藉口的道路上,可能會被批評,被責怪,甚至被否定,但是對於每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年輕人,沒有前輩的指點和批評,哪來不斷提高和進步,沒有責怪,哪來下一次的讚許,沒有一次一次的被否定,又哪來更多次的肯定?

今天公司組織這次演講比賽,就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趕走藉口的外部環境,下面需要的就是我們員工趕走藉口的實際行動,與其在為改制的種種猜測或喜或悲,與其在苦思冥想各種藉口在此關鍵時刻逃避責任,何不多花時間充實自己,何不多花精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為我們自己,我們公司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再添活力,只要大家不斷努力與付出,我們的明天必將會更美好。

第二篇: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瘟疫

文章標題: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瘟疫

去年的9月29日,在這裏,我與大家共同探討了如何爭做蘇石送油人,今天再次面對各位領導和同事,少了一點緊張,多的卻是一份責任感,因為在這裏不只是要完成一次演講,更重要的是要延續如何爭做蘇石送油人的話題。一個合格的蘇石送油人,必須敬業、真誠、勇敢,要做到這些,首先必須絆倒阻撓自己成功送

信的絆腳石,這就是藉口。藉口可能人人都説過,可能有時會想,一個小藉口而已,無傷大雅,但是久而久之,就會被藉口這糖衣炮彈所矇蔽,想問題做事都阿q起來。不但如此,藉口還具有傳染性,藉口的外衣讓它看起來不是那麼惹人討厭,而且總愛説藉口的人似乎看起來也很春風得意,自然多多少少會影響周圍的人,於是這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會悄悄地傳染着周圍環境,一個小單元的藉口又會蔓延到另一個單元,乃至整個社會。藉口就像瘟疫,一種精神的(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瘟疫,讓人無心向上,工作懶散,使精力和鬥志看起來那麼的面黃肌瘦,它的存在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立即行動,趕走藉口,因為它是精神的瘟疫,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題目。

但是有人會問,藉口為什麼會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存活至今呢?主要是因為對藉口存在太多誤解,一般有三種誤解,第一種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那種,認為藉口説個幾次沒什麼關係,不違反大原則就是了。但是任何一個壞習慣的養成都是一次二次小毛病的逐漸累積而至,故言道“細微可不慎,堤潰自蟻穴“,藉口的累積對人的傷害可能不像肉體傷害那麼快,那麼痛苦難受,卻叫人終身難忘。第二種看法可能就是認為,教導員工下屬沒有藉口就是叫人盲從,叫我百依百順,認為領導們都會這麼想,自然對沒有藉口這種想法有牴觸情緒。仔細想來,才發現自己錯了,這種看法的存在就是給了自己不認真工作找了藉口,其實擔心自己沒有能力,無法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實際是不想承擔任何責任,怕被批評。領導們期望的也不是看到一個盲從和百依百順的下屬,而是希望看到一個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能主動解決問題的下屬。教導我們沒有藉口,就是把推卸責任,掩蓋錯誤,得到心理安慰的擋箭牌徹底推倒,任何藉口都會佔用你去思考應該思考的事情的時間,會耽誤你去幹正是,讓你朝着停滯不前的深淵走去。沒有藉口,一生沒有藉口,最大的受益人最終都是自己,而且還會幫助身邊的人。的三種關於藉口的看法就是認為藉口有好與壞之分,有人説我編這個藉口只是為了不傷人,是個善意的藉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善意的藉口一時不傷人,卻可能是一世在傷人。

既然藉口的存在的任何理由都有着致命的缺陷,我們也知道藉口不能存在,又該如何讓藉口的瘟疫永遠隔離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要趕走藉口,首先必須牢記我可以做好任何事情。只有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才能發揮最大潛能。很多情況下,事情沒做好,往往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沒有主動去做。很多機會也就是浪費在不自信中,很多人才就是埋沒在自己的不自信中。

要趕走藉口,除了自信,還必須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能力,有真才實學才能讓自己的自信名符其實。自信只是給自己發揮能力提供了一個舞台,具體發揮成功與否還必須以能力為支撐。藉口往往只是能力差的代名詞。

要趕走藉口,最重要的就是增強責任感。有了責任感,才有動力去增強能力,才有主動去承擔責任的勇氣。很多人為了推卸責任,編造種種藉口,結果可能如他所願,但是他的的推卸責任,領導、同事都會對他失望,機會也就隨着他的一次次藉口的誕生離他越來越遠。反之他有很強的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充分發揮才能,不但讓別人看到了他的成就,而且隨着他越成功,個人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

至此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把藉口這個精神瘟疫掃地出門的各種準備,只欠立即行動這股東風!很多人常常認為自己很自信,能力也很強,工作中很負責任,對於工作的規劃也做的頭頭是道,為什麼藉口還會找上門來?“紙上談兵”的悲劇告訴我們沒有付諸行動的藍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行動才是成功的關鍵。螢火蟲只有在振翅的時候才能發出光芒。人也是一樣,只有在不斷的行動中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如果每天站在原地,老是為做錯的事找藉口,又對將要做的事猶豫不決,即使計劃再完美,想法再出色,也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行動也許不會帶來絕對的快樂,但行動總比坐以待斃的好。行動也許不會結出快樂的果實,但是沒有行動,所有的果實都無法收穫。行動也許不會使你馬上觸摸上成功的脈搏,可它會使你離成功的心跳更近一點。

誠然,在攀登自信、有能力、責任感強、行動迅速的高峯中,在不給自己藉口的道路上,可能會被批評,被責怪,甚至被否定,但是對於每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年輕人,沒有前輩的指點和批評,哪來不斷提高和進步,沒有責怪,哪來下一次的讚許,沒有一次一次的被否定,又哪來更多次的肯定?

今天公司組織這次演講比賽,就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趕走藉口的外部環境,下面需要的就是我們員工

第三篇:因為它是作者對故鄉端午節温馨美好的記憶

因為它是作者對故鄉端午節温馨美好的記憶;是母親辛勤勞動的成果;帶着母親對孩子的温情;是用最新鮮的粽葉和自家種的糯米制成;味道香美。

這是襯托(烘托)的寫法。以超市粽子雖好,擔缺少一份天然與温情,來突出母親包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

在陽光下包粽子的母親,動作熟練、神情專注、温情洋溢,美麗如畫。

“六·一”的喜悦像一首動人的歌謠,輕輕縈繞在我的心間。我彷彿一隻翻飛的小鳥兒, 在歡聲笑語的校園盡情享受着童年的歡樂。

第四篇:因為不同

因為不同,所以精彩

——讀《歐也妮·葛朗台》有感

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台和鑲銀的聖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後的動了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裏,這一 下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這段人物刻畫出自巴爾扎克手下,見證了葛朗台的吝嗇。葛朗台能位列世界文學的四大吝嗇鬼之一,必有其過人之處。如果他不是吝嗇到了極致,而是一個寬容大方的商人,可能並不會如此出名。他的吝嗇、貪婪、狡詐和冷酷毫不保留的顯現,一個拜金主義完美的執行者,除了發財的快樂以外,他體驗不到任何幸福。不同於常人的生活方式、金錢觀,所以他活得精彩,演繹了一段19世紀法蘭西革命動盪時期投機致富的資產階級暴發户的歷史。 嗜錢到極致,便是另類,便是典範。在不同的人身上所感受的也不盡相同。

如果有人問我不同是什麼?這是一個令人迷惑的概念,從字面上理解為不一樣,可實際上它的內涵不止於此。

如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聽力,聽,是音樂家靈魂的翅膀,沒有他將難以承載聲樂的重量,將墜落到黑暗的深淵中,可就是這麼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騎士,縱使失去聽力,依舊屹立於樂壇。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創作了《第九交響曲》、《d大調彌撒曲》等不朽名作,是隱忍的悲歌,撫慰那顆痛苦的心,獲得勇往直前的力量,是一種勇氣,一種鬥爭的幸福,一種感到與上帝同在的力量。生命不止,則奮鬥不息,讓生命如鮮花綻放。貝多芬書寫 了樂壇不朽的篇章,葛朗台用金錢獲取最大的快樂。兩個人在不同領域添上一筆濃墨重彩。或許他們與世俗格格不入,卻是最不愧雲萬物之靈的稱號極致中能讓人學到更多,即便是貪婪,也能從中獲取哲理。因為不同所以精彩,另類的完美,魅力不息。不同不是過錯,是一種源於生命的內涵,是拓寬的廣度。

“雄赳赳的臉上生滿了疣,紫的 色,青筋隆起的胳膊,襤褸的衣衫”這是巴爾扎克筆下的另一個人物,她開始並不是什麼幸運兒。替農家放牛,農家遭了火災,後來進城謀事,在葛朗台做一個僕人,她的世界很簡單,繞着葛朗台轉,葛朗台笑,她也笑,葛朗台發愁她發愁,捱餓,取暖,工作,她也跟着發愁,捱餓,取暖,工作。她就是拿儂,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鄉間女子。誰對她好,她就對誰好,一顆心只有一份情感,一種守護,是執着是報恩,一雙手只有一種事情,一份責任,是寬厚是友善,一個人只有一件事,一次生命,是珍惜是價值,來世上一遭,拿儂最大的貢獻就是為葛朗台服務,這就是她的世界觀,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必然是完美的。

現在的社會燈紅酒綠,鬧市的喧譁,人們難以在保持心中的那一塊聖土。拿儂無疑是不同的,是光亮的花朵在黑暗中綻放。沒有傑出貢獻的人生不意味着不精神。平平淡淡的日子如水,才是真實,最令人懷念,也是最有價值的,更是無與倫比的精神。

不同必然精彩你,不要為自己的身份而卑微,依舊可以去可以追逐夢想,依舊可以創造傳説,不同不應成為藉口,而應成為奮起的動力,走向精彩。

葛朗台,拿儂各不相同,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需要每一事物都是相同的,抹殺最初的本性,不同,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曾經兩方為何為宇宙中心大打出手,有托勒密的地心説、哥白尼的日心説到宇宙沒有中心。每一個觀點都是鮮明的,代表不同的思想內涵。若所有的人仁人志士都堅持相同的觀點,也就不會有百花鬥豔 的景緻,萬物齊放不同的靈秀星河運行的雋永。曾經魯迅以筆為劍遭國民黨的封殺,終生只能在上海公共租界度過餘生。他,以筆為劍是鬥士,高傲而不羈的靈魂在天際盤旋,憤世嫉俗的心延伸了天的高度血字的征討,抹去了文人的懦弱。他走了,走在曙光之前,卻活在千百萬人的記憶,以另一種形式傳遞下去,他不同,不屈服於所謂的白色恐怖,生命的價值用手筆書寫,即使自

己受到禁錮,鉛字依然精神。

因為不同所以精彩,走過漫漫長路,望過茫茫大漠,登過峻險山峯,,驀然回首,發現地球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每一個都是不可取代的。

因為不同所以精彩,葛朗台人間少有的吝嗇家,錢是血液,是骨頭,是一切的一切,突然發現,葛朗台之所為人記住,是因為其書的精神,更是因為其絕對的不同,超脱了一般的拜金主義。

因為不同所以精彩,我只有一個,即使克隆技術能夠完全複製,我還是我,一個獨立而不同的生靈,更如“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一片相同的雪花。”

珍惜每一份不同的感悟,做一個不同的人,扼住命運的咽喉,將不同的精神不斷的延續下去。

第五篇:愛情是孤獨的瘟疫

愛情是一場孤獨的瘟疫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首先,向本書的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致敬!

2014年4月17日,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家馬爾克斯與世長辭,曾經那個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的那個老者在兩年前的8月27日由他本人授權於某家出版社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書正式上市,自己有幸購得一本。斷斷續續地看了三個月,最後還是不捨得地合上了最後一頁。

翻開書,扉頁上這樣寫道:

自然,此書獻給梅賽德斯

這些地方走在眾人之前,它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萊昂德羅·迪亞斯——寫在前面的話我沒有停下閲讀的腳步,因為我不知道這本書究竟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也沒有必要知道他要獻給誰(後得知梅賽德斯為馬爾克斯的妻子)。開始自己被那些宂長的人物名搞得暈頭轉向,直到幾十頁後才漸入佳境。這本書所講的故事就其本身而言並不複雜,主要人物只有三個,分別是電報員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和女主人公費爾明娜·達薩。故事主線也很簡單,年輕的窮小夥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機緣巧合之下愛上了富商的女兒費爾明娜·達薩,後來被費爾明娜的父親發現並阻止了兩人交往,為了帶女兒散心而進行了一場長途旅行。回來之後,在一次奇妙的誤診之下費爾明娜遭遇了當時從巴黎歸來的成功人士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的強烈追求,最後與其結婚並度過了50多年的婚姻生活,然而本書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從這裏結束而卻恰恰從這裏剛剛開始。在聖神降臨節那天,烏爾比諾醫生因為一場意外而去世了,得知消息後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愛在自己80歲的時候向費爾明娜·明娜表明了自己忠貞不渝的愛並展開了祕密的追求。最後兩人在一艘永遠也無法靠岸的船上互相訴説着自己的愛。倘若説《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用詭譎的魔幻想象力標榜歷史文化情懷的一面,那麼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便是他洞入現實的深淵以剖開愛情真諦展現生活情懷的一面。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小説有條不紊地敍述了一段跨越大半個世紀的愛情,馬爾克斯為此表示,這是一本關於愛情的小説。誠然如此,主人公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霍亂流行的時期花了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等待着已為人婦的費爾明娜·達薩為他重新點燃的愛情火花,馬爾克斯用一系列的生活瑣事與一籮筐的感情起伏將這道用愛情的利斧劈出的深淵滿滿地填上,不留罅隙。愛情這匹在文學廣袤的草原中裏被無數文人駕馭過的烈馬,多少顯得有些頑劣,而在馬爾克斯的筆下,它成了一頭温順的馬駒,於是乎,馬爾克

斯大概也在暗地裏在與自己關於愛情的野心較勁,因為在這本書中幾乎窮盡了任何的愛情方式,譬如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裏的三角戀,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洛麗塔》裏的老少戀,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裏的階級戀......總之,任你想象,這本絕多是地地道道的愛情小説,有別於其他的,便是它的霍亂性質。

記得文中丈夫烏爾比諾醫生曾這樣説:“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費爾明娜與那兩個人之間不同的愛情生活。作為單身一輩子的阿爾薩來講,隱藏在他眾多情慾背後的、被他窮其一生想克服的,不過也就是膽怯罷了。而烏爾比諾醫生呢?從作者花費很大的篇幅不厭其煩的描寫烏爾比諾與費爾明娜之間的瑣事,被搞的心煩意亂的費爾明娜會在發完脾氣之後還是如常般為他整理了領帶結,扣上黃玉別針,用噴了香水的手絹為他擦乾眼淚,又弄乾淨鬍子上沾着的淚珠,然後把手絹四角打開,折成一朵洋玉蘭的形狀,放進他的上衣口袋??丈夫卻想:妻子這種武斷地不理解已經讓他惱火了整整半個世紀。

丈夫在世時兩人都搞不清究竟什麼才是愛情,都在不斷抱怨着對方身上的缺點。然而,只有當烏爾比諾醫生從梯子上摔下來後,直到他將死未死時,從梯子上摔下後僅存最後一點意識時,他才閃亮着眼神、那麼悲痛又那麼充滿感激地盯着她説:“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兩人之間持續了半個世紀的、被兩人內心中都幾乎認定為是“反感”的東西,終於在臨死之前,被界定成“愛情”,從此開始,自此結束。塵埃落定。

反觀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與費爾明娜·達薩之間卻是另外一種愛情方式。從最早的兩人相見開始,由於自己送電報時被費爾明娜的驚鴻一瞥所深深地吸引,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便從此陷入了愛情的深淵之中,從此之後再也無法翻身。於是他想法設法的向費爾明娜·達薩表露心意,寫了一封有一封的長信,在長椅上手捧詩集等了一天又一天.....在漫長的等待和煎熬之中.整個人在外人看來就像他母親説的那樣,看起來像得了霍亂,殊不知其實是愛上了一個人。當自己的幸福戛然而止的時候,他曾悲傷地想過離開傷心地,但最後還是回來了。因為他不知道如果沒有費爾明娜·達薩,自己是否還會活着。於是他用了半個世紀去守候這份埋藏在心底的愛情種子,等待着有一天能夠發芽。費爾明娜的丈夫去世時的這53年中間,他一共有623個情人,而結尾處他對費爾明娜·達薩説:“我為你保留了童貞??”當然了,這句話並不是表面的那個意思。很多人都在為這句話找着註腳,好像“因為??所以??推出??”那樣的平面幾何的套路,證明着這是馬爾克斯認定的命定的愛情。雖然愛情進行得異常辛苦,因為為了愛情的堅貞,阿爾薩必須説服自己正在進行的慾望的釋放必須稱為“肉慾”,而不是“情慾”,雖然最後他自己也分不清這兩種東西除了説法上有區別外,還有什麼不一樣??就像很多人在努力在心裏區分着“喜歡”與“愛”,但實際上不過是在用“心理”區別出毫無差別的行為罷了。 阿里薩長達50多年的愛戀,終於在費爾明娜的丈夫去世之後實現,就像書的推介詞中所説:“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好像馬爾克斯着重在強調的,是愛情與婚姻的對立,因為為了逃避婚姻,兩人決定在一條聲稱感染了霍亂疫情的船上,來來回回地蕩在渾濁而惡臭的河面上,一生一世??

浪漫一旦扯上愛情就註定是孤獨的,同時孤獨的愛情又從不缺乏浪漫。弗洛倫蒂諾·阿

裏薩幾乎窮盡了一生為他的愛情守候,他能寫出浪漫的信箋,能拉出浪漫的小提琴,卻又在孤獨地沉醉於宿醉般的愛情慾望裏。他的一生來往過無數女人,而她們只不過是他用來宣泄他對費爾明娜·達薩無可救藥愛情的情緒載體,換句話説,他從來不缺少女人,只是缺少愛情。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愛情的牀幃上的表達方式,只要是為了愛情長久,牀上所做的任何事都算不上不道德。或許,愛情與肉體的慾望並不相左,甚至相輔,不過是孤獨與浪漫的彼此繾綣罷了。而某一方面,當我們為愛情的美人傾盡自己的浪漫與孤獨,以至於陷入一場不可自拔的霍亂,與此同時,我們對死亡的恐懼便遠遠來不及對愛情的敬畏。反觀婚姻,布拉德·皮特説:婚姻就意味着可以當着自己的女人放屁。都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費爾明娜·達薩與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結婚後,渴望兩人穩定的婚後生活遠比期盼彼此熾烈的愛情來得多。其實,一定意義上,一旦開始了婚姻,便註定無論先前多麼熾熱的愛情都開始捲入生活平淡無味的漩渦中。你會發現,往往,隨着婚姻的年久時遠,維繫兩人感情的紐帶不再是愛情,而是由生活的推磨日復一日轉動的自然而然的情繫罷了,所以,他們開始渴望愛情,於是出軌。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一生僅有兩個女人闖入他的愛情禁地,一個是費爾明娜·達薩,另一個是與她婚後的林奇小姐。不過對於那樣一個對婚姻和愛情的完美踐行者來説,烏爾比諾醫生也只有在彌死之際對她的妻子費爾明娜·達薩説:“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可是,也只有上帝知道他此時的愛情或多或少敗給了婚姻這位劊子手。

馬爾克斯的文字一切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他親自造了一艘掛着“霍亂”黃旗的航船,在周遭忙亂不堪的破敗氣氛下緩緩行駛。當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與費爾明娜·達薩用來衡量生命長度的標尺不再是刻着已經度過的年歲,而是距離死亡的時間,他們開始從死神的瞳孔裏窺出愛情遠比死亡來得久遠,甚至遙無止境。而他們的生命在於死神的頡頏中亦如愛情一樣已一生一世地掛起了“霍亂”的免戰牌。

‘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説。’

文中最後的結尾讓人意猶未盡,恰到好處的暗示詮釋了整個愛情故事的最終歸宿,讓讀者在驚歎和惋惜中不捨地合上了書本。

愛情本身就是一場瘟疫,留下孤獨的人獨自承受着心靈霍亂。當那一天真的來臨,人們在這個疾病的陰影中倉皇地遭受着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對於殘酷現實的逃避亦或是勇往直前的猛進,絕境處,自會逢生。就像是一無所有我們向上帝祭出了自己。

最後,我想對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即將來往過我生命中的姑娘們説上一句:無論你們是有心或者無心,無論你們與我是否有愛情的羈絆,總之,很感謝你們在我的人生中刻上了“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