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寫脱節讓作文缺乏源頭活水,好作文真的教不出來嗎?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W

讀寫脱節讓作文缺乏源頭活水,好作文真的教不出來嗎?

讀寫脱節讓作文缺乏源頭活水

反觀當下語文教學,佔據教學時間最多的是閲讀,閲讀教學讓廣大師生勞神費力,但在讀寫結合這個關節上,仍然存在脱節甚至嚴重脱節現象。雖然一些學生進行了海量的羣文閲讀,但難以將讀轉化為寫。筆者以為,讀寫之所以脱節,是因為四重四輕現象嚴重困擾着作文教學。

重選文,輕課文。作文教學上,許多教師習慣選用課文以外的學生作文為範文,這類文章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結構技巧,似乎都容易為學生仿寫鋪平道路。問題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則無德矣。把接近學生水平的範文作為模仿的對象,雖然降低了作文的門檻,但同時束縛了學生的視野。最好的範文還是經過專家學者精挑細選的課文,其間藏有大量寶藏。作文指導,要儘可能以課文為例子,既可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可節省教師到課外尋找範文的時間,讓他們轉而將勁用在利用課文有效實現讀寫結合的策略和技法上。

重有字書,輕無字書。閲讀為首,本無可厚非,但不少教師將視線集中在書本教學上。學生對連篇累牘的有字書難免產生厭倦感,有必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用心閲讀社會、自然、家庭這三本無字書。這些無字書鮮活、生動、引人入勝,讓學生投入其中,用心感受、體驗,向這些無聲的大師學習,比教師嘮嘮叨叨説個不停要有效得多。

重知識,輕方法。閲讀教學中,教師熱衷提問寫什麼,傾向於解讀課文內容,忽視了圍繞怎麼寫教學生如何立意選材、謀篇佈局、遣詞造句。過度關注文章內容,就導致了學生着重以識記的形式,記憶從課文剝離出來的寫作知識,卻無法將這種靜態的知識運用在寫作中。有些教師常常提問:這篇文章好在哪些地方,卻忽略了怎樣才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相比之下,後者才是閲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才能把閲讀所積累的知識靈活運用在寫作上?許多教師教學中避重就輕,或顧此失彼。閲讀知識要轉化為寫作能力,一是需要指向性較強的閲讀材料,二是需要豐富多彩的讀寫實踐。在閲讀教學中,我們需要強化語用功能,採取仿寫、改寫、續寫等多種形式,不斷促進讀寫結合,儘可能幫助學生把課文中好的方法、活的技巧嫁接在自己的作文上。

重結果,輕過程。不少語文老師指導學生作文時,習慣讀幾篇範文,就直接讓學生模仿。範文對大多數學生根本起不到示範、引領作用,他們依然是閉門造車,我行我素。寫完後,教師就把其中的佳作當作樣本展示,師生一道,佳作共欣賞。其實,對於佳作的運用,我們不能停留在欣賞、評價上,更要把話筒交給小作者,聽聽他們現身説法:這篇好文章的寫作過程與方法,他們在讀寫結合上所積累的經驗。一枝獨秀不是春,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範文的引導作用,切莫讓其他學生讀起來激動,寫起來無助。

讀寫本應相通相融,但教師有意或無意使其脱節,把讀與寫扯成兩張皮,導致作文教學出現少慢差費的低效狀態。為避免讀寫脱節,筆者認為,應合理分配閲讀與作文教學時間,做到讀寫不偏不廢,重視方法引領和過程引導,打通閲讀與寫作的阻隔,讓閲讀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好作文真的教不出來嗎

創設情境,入真情境。在課堂熱身時,於老師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師生問候。他讓學生用英語向他打招呼,調節氣氛,然後他向學生問候並進行自我介紹,指出自己姓氏於的特徵。他幽默的談吐很快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整節課上,於老師讓學生聽、説、看、想、寫,用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思維。寫作是一種表達,表達需要驅動,需要教師的引導。在聽錄音這一環節中,於老師先讓學生想象對話中人物的年齡、身份、外貌,然後想象説話時的表情、動作、語氣,然後再讓學生完成對話寫作。啞劇表演一節,於老師將他的表演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和他一同表演的學生也受到感染,十分投入,這營造了一種輕鬆、快樂而又真實的情境。

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進行課堂熱身之後,於老師出示了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碰壁事件的一段話。他先讓學生觀察思考,然後讓學生説出這段對話的特點。學生很快發現了對話分段寫、對話中有提示語的特點。於老師因勢利導,引出了本次作文教學的兩個學習重點。從已知的內容中自然地引出學習目標,這不能不説是一種聰明的做法。教材是教師直接的教育資源,但如何把它用好、用足,是一個問題。葉聖陶曾經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但這些例子如何用得最有效,還需要教師花一些心思。

在明確了對話作文寫作的要求之後,於老師讓學生先聽,後看,以一段錄音和剛才自己與學生合演的啞劇小品作為寫作的素材。錄音是電視中的一段公益廣告,啞劇小品是師生的即興創作。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素材鮮活生動,學生易於理解,便於接受。

快樂寫作,評滿分文。翻開我們的語文教科書,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看到的要求幾乎是一致的,無外乎內容要具體,語言要通順一類模糊的字眼,至於怎樣寫具體,怎樣寫通順,就沒有了詳細的下文。學生自然一頭霧水,瞎打瞎撞,作文自然越寫越不會寫了。課堂上於老師的要求更為具體:一是對話分段寫,二是提示語有變化,只要學生達到這兩個要求,就可以得一百分。面對這種比較簡單的要求,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一掃而光。

再説評價。我們平時給學生點評作文,是很吝惜分數的。作文怎麼可以得滿分?儘管會考、大學聯考作文評分規則説可以得滿分,然而,平時教學中,慷慨的老師則很少見。於老師在評價學生習作時,只要學生的作文達到了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文字通順,就給學生滿分。而且,一個新穎的題目,一個優美的句子,甚至是一個生動的詞語,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加分,以至於孩子們的作文出現了120、130這樣的分數。一堂課下來,學生既感受了語言的魅力,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語言精彩,演真語文。於永正老師的課堂語言樸實而親切,完全沒有華麗的辭藻,他恰當地提示、總結,娓娓道來,如訴家常。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寫作文,字不夠,對話湊;作文要有變化,作文是藝術,不變化就死了。所以,提示語也一定要有變化啊!類似平易近人的話語,讓學生在作文課堂上,完全沒有了陌生與懼怕感,營造了一種輕鬆的氛圍。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生積極地説,入情地演,動情地寫,生動的詞語、句子從筆下自然流淌出來。

時下很多學生甚至談作文而色變。於永正老師的作文課卻顯示,寫作可以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他的教學或許能給語文教師帶來一些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