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多久沒靠聰明才智贏過一次了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5W

大學每個學期的期末,都會想到很多東西。很痛苦,偏偏在最緊張最該惜時如金的時候,心緒最雜亂。

有多久沒靠聰明才智贏過一次了

今天我剛剛結束大二下學期的所有考試。這學期的考試安排很緊湊,複習不下去的時候從筆盒裏抽出“死亡考條”看一眼,心一橫,整個人一被刺激,哦吼,還是複習不下去。

前幾天,還在和概率論決一死戰的時候,看到一位學妹的公眾號更新了。是很特別的學妹,才念七年級,就開始很堅持地寫個人公眾號了。新推送的題目是——《七年級期末考試戰況實錄》。

我讀完以後,很感慨。我是已經想不起國中時代的哪一次考試了,但清清楚楚記得自己也寫過類似的總結,好像叫“越過期中之階”?總之是很誠懇而內省的。當然也有似曾相識的抱怨,“如今的我早就被分數給拖得是腰痠背痛,在學習的道路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但是在這樣的語句裏很難讀到消極,更像是給自己打氣的,透露着要繼續堅持下去的決心和勇氣。

但在大學二年級正式結束的今天,我感到我關於考試的“初心”已經徹底變掉了,即便是現在我覺得很有必要對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進行一次覆盤,卻發現根本沒有動力去回想,更不要説去細化對每一門科目複習過程與考試狀態的反思了。

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大學的考試和國中高中真的太不一樣了。當時是漫長的廝守,語數外物化生,是反覆受錘、不斷反省、獲得新知的過程。現在是“考完一科扔一科”,從考場出來以後,就算心裏存着幾十個疑點都不會打開書看一眼。上大學之後的許多考試,與其説是緊張害怕,甚至都可以説是厭惡了。在考前最後兩小時,嚥下亂七八糟的公式和定理,心裏充滿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和硬塞給自己的僥倖。

我有時候覺得,敷衍考試需要的勇氣比認真準備大多了。這種勇氣還真的就是“幾天內就可以扔掉一門課”的模式給的。既然重新洗牌那麼容易,那我就再逃避一次。

但是好像又不是這樣的。課程之間總有關聯,每一個沒打好的基礎都是炎症。缺乏積累所以覺得每一次開始都是重新洗牌,在會學習的人地方卻是一種遞進——考試還容易矇混過關,但一個專業的整體框架沒辦法憑空捏造,只有踏踏實實學過的人,才有把知識串成體系的能力。

除了學術方面的怠惰,個人處境和心態的困頓則更為可怕。“無效複習”或乾脆“放棄放棄”時,被絕望感吞噬的那個自我,是不會隨着考試結束就跑掉的,那種情緒會在之後每一次面臨挑戰的時候閃現,大聲地嘲笑,大力地打擊。別小看這種情緒殘留,它會讓人覺得自己做不好很多事。心理學十大效應裏的某一條也有相關的佐證。

上一次感受到考試的樂趣是什麼時候呢。那種感覺是,考完就知道這次考得也太好了。是一題一題地做下來都沒有跳,是平穩地輸出、隱約有些餓的狀態,是草稿紙上的字跡都堅定流暢,是感到自己很有力量,身上披着一層淡淡的光芒。

我也不知道我想説什麼。我想説的東西太雜亂了。想説,儘管我一點也不想念高中的學業,但我想念緩緩努力的過程,想念不依靠運氣活着的信念,更想念不常出現的、幫我扳回了幾局的聰明才智。想説,如果努力和運氣和聰明才智只能選一個,就選聰明才智。聰明才智在我心裏是很難的品質,是知道怎麼去準備一件事,知道該以什麼節奏展開,知道要怎麼克服困難,知道如何去化解或好或壞的結果。是至始至終自己安排自己,而不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也想説一説,我在圖書館漫步時見到的“一看就知道唸書很好”的面孔。我看到她們和他們投入課本的樣子,沉靜、自足,不受周圍情緒的干擾。看到她們和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發自內心,穩穩地踩在自己的節奏上。

我望着他們的時候,甚至説不出“好羨慕”這樣的話。因為這種狀態不是這一刻,也不只存在於考試的這幾天,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樣子。堅持了很久之後的結果,是羨慕不來的。要變成更好的人,説起來太容易了,但做起來太難了。

CFA的同學發動態説,“當空間裏的楊超越逐漸變少,我就知道,又有一個專業放學回家了。”首先聲明,我從來都不覺得轉發錦鯉不好,因為我絕望的時候也很希望能到神助,但是我比較懶得轉發。

然後有一個小小的建議,是給下一次考試月的自己的。在複習的時候,不要看空間和票圈的動態。

不是説複習的間隙就不能放鬆,也不是浪費不起幾分鐘的時間,而是各路表達都太喪氣又太帶感、太過於磨損心性了。

我是真實地看到一位朋友説“學出了生理反應”之後,摸了摸手邊的書,立馬覺得有些反胃起來。

情緒真的是會蔓延的,當放棄變得容易、成本又不太顯而易見的時候,巋然不動就真的太難了。

明明感覺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的,看到好幾個人躺下了以後,一口氣嘩啦鬆掉,然後半信半疑跟着躺了過去,一會兒之後也就心平氣和開始跟着一起散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消息。

這樣真的不好。不知道是為什麼,很多很是負面的態度會被冠以看似美好的形容詞。比如,“佛系”。也可能是大多數人誤解了佛系,佛系不是不努力吧,相反應該是埋下頭來努力的那種,不環顧四周也不爭不搶,説得再誇張點就是“姿態好看”哇。

也不是想鼓吹努力啦。我感覺考試嘛,總要信點什麼,相信實力相信努力或者相信運氣其實都還行。但是不太行的一種就是選擇相信一個混沌的環境,相信別人放棄了,我也可以就不掙扎了。

關鍵是那個環境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太想解脱,就太容易把別人的牢騷當真了,當做自己逃避的藉口。信自己是有必要的,信自己該好好繼續學下去,同時也要用心用力地保護自己的信念和信心。

大一剛入學的時候,我在當時的輔導員老師的朋友圈看到過兩段印象深刻的文字。

第一段——

平時不努力,考試徒傷悲。很多在期末假裝很用功的,還是多注意休息,保重身體吧。青春在,慢慢燒。

第二段,是曼德勒説的——

如果天總也不亮,那就摸黑過生活;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不必去照亮別人。但是,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熱量的人們。

當時我比較懵懂,也不太有共鳴。但我把這兩段話抄了下來,貼在書桌的側面。現在,我已經是經歷過很多次潰敗的考試和痛苦的熬夜的準大三學生了。我覺得我已經體會到了,雖然青春在,但是不珍惜光陰和機會,就會失去慢慢燒的資本和勇氣。以及在習慣了摸黑過生活以後,即便不為黑暗辯護,也會不由自主地融入黑暗,並且越墜越深。

我希望下一次,焦慮感蹭蹭蹭往上竄的時候,我可以信點什麼,不是輕飄飄的那種,是真的相信並且可以實踐的。以及想給自己一個,靠着聰明才智扳回一局的機會。然後更加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