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5W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精品多篇】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篇一

今天的“小栓子”一騎絕塵!

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大跳台比賽中,即將年滿18週歲的中國小將蘇翊鳴表現神勇,決賽前兩輪以完美髮揮奠定勝局,奪取金牌。自此,蘇翊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冬奧會冠軍,也是冬奧會歷史上最年輕的單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獎牌獲得者。

祝賀蘇翊鳴!這是他獻給自己最好的成人禮!這也是送給全國人民元宵佳節最好的禮物!

這枚金牌,分外閃亮。這枚金牌的獲得,意味着中國代表團本屆冬奧會金牌上升至第六枚、獎牌上升至第十二枚,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已創造歷史新高,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枚金牌,來之不易。在昨天的資格賽中,蘇翊鳴在第三跳中落地失誤,讓觀眾不無擔憂,他在決賽中還有底氣挑戰極限動作嗎?“明天大家肯定會看到我最難的那個動作”,蘇翊鳴資格賽後的自信宣言,既有豪情,又有霸氣。今天的完美呈現,就是響亮回答。無懼壓力,專注比賽,要做就做最好,這就是蘇翊鳴!

無獨有偶。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谷愛凌奪得銀牌,她在這場“神仙打架”的比賽中,展現的大心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第一跳排名並不領先,第二跳出現嚴重失誤,成敗繫於第三跳,谷愛凌“釋放了所有的能力”,展示強大自我,真可謂“小小年紀大心臟”!

谷愛凌在本屆冬奧會比賽時所展現的輕鬆狀態,讓人看到她心態極佳。無論做出招牌的比心動作,還是表演可愛的眨眼動作,無論做鬼臉還是邊吃餡餅邊等成績,進入公共視野的谷愛凌,積極樂觀,活潑可愛,有一種舉重若輕的特質。

競技比賽中,要戰勝對手,必先戰勝自己。巔峯對決,哪個運動員沒有壓力?有的運動員越挫越勇,善於自我調適,將壓力拋之腦後,以極佳表現實現逆風翻盤,就在於抗壓能力強。

在本屆冬奧會上,中國健兒所展現的抗壓“氣質”,為人讚歎。從“比完一場丟掉一場,從零開始”的徐夢桃,到“都來家門口了還慣着誰啊”的高亭宇,再到“把資格賽當作決賽來比”的蘇翊鳴,都讓人看到,他們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競技水平,還擁有一顆大心臟。敢打敢拼,拿出看家本領,才能展現最好的自己;無懼壓力,盡情投入,才能真正享受比賽。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通過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把我國冰雪運動特別是雪上運動搞上去,在3億人中更好推廣冰雪運動,推動建設體育強國。”

如今,“在3億人中更好推廣冰雪運動”的願望已經實現,中國健兒在本屆冬奧會上的優異表現,既展現了中國代表團的強大實力,也有助於我們更有信心把冰雪運動搞上去,更有決心建設體育強國。同時,中國健兒的優異表現,還能提升冰雪運動的魅力,更好弘揚奧運精神。

逆風飛翔,每塊獎牌都閃閃發亮。對於中國代表團來説,創造我國冬奧會歷史最好成績,並不是終點,而是自我激勵的節點,砥礪奮進的新起點。堅定信心、超越自我,展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中國健兒將一次次刷新歷史,書寫新的更大榮光!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篇二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行進的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疫情防控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果,經濟社會發展跑出了向上的曲線。

成果不是自我遐想,數據是最好的説明。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4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再看“抗擊疫情”的成績單:在1月17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強調,我國疫情常態化防控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秩序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都是最少的,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29.3億劑次,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總人數12.2億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多的,這為經濟增長築了一個總的防線。從根本上看,正是疫情防控的務實舉措,為“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全世界早有公論。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就指出:“未來,歷史學家很可能會把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視為世界範圍內遏制新疾病傳播的典範。”話語看似輕描淡寫,但過程卻充滿曲折與艱辛。當本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時,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採取最科學、最嚴格的應對措施。當前,我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策略,施行“動態清零”的有效方法,在全國各地嚴格執行全鏈條精準防控,通過綜合防控措施快速撲滅疫情。所有工作的出發點,皆落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之上。也正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最高位置,我們才凝聚起萬眾一心的抗疫合力,不斷書寫戰疫奇蹟。

如今,怎樣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成為國際社會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如何統籌抗擊疫情和穩定經濟,這是全人類都要面臨的共同課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了約3500億隻口罩、超過40億件防護服、超過60億人份檢測試劑、超過16億劑疫苗,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支持向發展中國家豁免疫苗知識產權,用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展現擔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表明了中國是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的行動派,也是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者。抗擊疫情是場持久戰,中國展示出了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説,抗擊疫情需要和經濟發展兩翼齊飛,雙重勝利的保障,才能最終取得主動權。在全球經濟因疫情影響遭遇寒流之際,中國積極主動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紅利——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重要主張,讓沿線國家坐上發展快車道;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盛會的如期舉辦,奏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鏗鏘和音;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的無遠弗屆,有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有序運行……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用實際行動凝聚起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的強大力量,也讓自己的“朋友圈”越變越大。

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不管風吹雨打,人類都要始終向前。淳樸善良的中國人堅信唯有厚德載物,方能大道不孤。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站在守護全人類生命健康的高度,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加快建設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

此時,在北京如期舉辦的冬奧會聖火已經點燃,這場冰雪之約再次激發了全人類走出歷史谷底的熱情和衝勁。就像本屆冬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所説的,只要我們攜手同行、共戰疫情,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明天。這個美好未來,我們當用行動共襄。(謝偉鋒)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篇三

北京2022年冬奧會多項比賽激戰正酣,運動員在賽場激情飛揚,冰雪運動掀起了人們從未有過的高漲熱情。與此同時,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憑藉憨態可掬、可愛呆萌又充滿科技感的外表成功出圈。自冬奧會開幕以來,冰墩墩頻頻登上熱搜,火爆全網,可謂“一墩難求”。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得到奧運吉祥物,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新華網、中國青年網、光明網聯合承辦的“冰雪寄語”書信中國文化傳播活動,特意準備了100份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郵冊,以及福虎獻瑞中國生肖郵冊作為活動優秀獎的獎品;同時,還為1000位幸運參與者準備了印有“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郵折。

目前該活動已進入評選抽獎階段。待評選抽獎回寄結束後,活動辦公室將擇期公佈獲獎結果,舉行表彰活動。同時,獲獎作品還將擇優在媒體刊發並印製出版。

如果説對於冬奧吉祥物的渴望是人們對冰雪運動熱切追逐的具象表達,那麼一份份冰雪寄語郵資套裝,就猶如一個個寄寓美好的“漂流瓶”,使原本相隔山海的人們共同譜寫浪漫的“冰雪奇緣”。(田盈盈)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篇四

吉祥物“冰墩墩”徹底火了。近日,新一批2000只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冒雪抵京,緩解“一墩難求”的緊俏景象。

“冰墩墩”何以火爆?從日本記者自稱“義墩墩”,為“冰墩墩”代言,到摩納哥親王二世請求現場工作人員再給他做一個玩偶;從商場排隊五個小時只為一“墩”,到外國記者、運動員傾情“帶貨”。“冰墩墩”不僅帶動了產品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也是“國潮”崛起,走出國門影響世界的實踐。

“冰墩墩”之所以能夠火遍世界,也是源於大家對熊貓的喜愛。以熊貓為原型的主體設計,加上富有時尚和運動感的冰殼造型,既表達了冰雪運動的主題,也充滿了酷似航天員般的科技元素。熊貓與冰糖葫蘆的完美結合,讓博大精深的中華元素在“冰墩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文化也充分融入到了吉祥物設計中。

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透過北京冬奧這個窗口,世界不僅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風範,也見證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從開幕式上由300多張照片匯成的影像長河《致敬人民》、二十四中國節氣組成的倒計時,到100名青年代表伸出雙手將五星紅旗傳遞、滴冰藍色的水墨從天而降,幻化為黃河之水傾瀉而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盛情演繹,既貢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也彰顯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無論是開幕式上用心演繹中華文明的表演者,還是“冰墩墩”“雪容融”奧運文化產品的設計師,都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一環。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從福娃到冰墩墩雪容融,可愛、健康、積極向上的奧運吉祥物與時代和祖國同頻共振,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礪前行中引領風尚,在潤物無聲中培根鑄魂。相約北京冬奧會,促進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鑑,共同為世界文化發展帶來正能量。(劉慶東)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篇五

滑雪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歷史。隨着社會的進步,滑雪器具不斷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動不再僅僅出於維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與賽場成為深融於中華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碼。

20世紀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鄉東北約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溝谷東側的1號巖棚內,發現了早期人類的滑雪巖畫。其中第三組畫面中,10人為一字排開,皆呈弓身屈腿站立狀,腳下有延伸物。從畫面中人物上體前傾、膝部前屈,具有明顯動感的特點來看,符合滑雪者的姿態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左邊四人腳踏的滑雪板非常明顯,滑雪者手持單杆滑雪的動作形態栩栩如生。通過研究,滑雪專家認為,巖畫中這類滑雪者或為多人呈縱排式滑雪,也可能是一位滑雪者流暢地由眼前滑向遠方的連續性的練習動作。而滑雪者的姿態,與阿勒泰地區至今農牧民穿用古老滑雪器具的滑雪姿態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關於這組滑雪巖畫產生的年代,經考古、歷史和民族學專家的研究與論證,應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有一萬餘年左右,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我國範圍內較早的反映滑雪內容的形象資料。

古代阿勒泰區域屬漠北草原向西延伸的部分,地處亞洲東部與中部草原帶之間,曾長期為中國北方遊牧部族西遷東往的通道和生息、角逐之地。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有關早期滑雪活動的描述,也與這一區域的古代各少數民族有着密切關係。

在唐代的《隋書》中,就有“南室韋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韋……氣候最寒,雪深沒馬……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的記載。意即北室韋所在地區氣候最寒冷,積雪深厚,甚至淹沒高頭大馬。而人們怕陷入積雪的深坑之中,於是出門便“騎木而行”。這裏所説的“騎木而行”,實為腳踏木馬器具而行,而“木馬”即為古代滑雪板,以木板製成。由於木板製作的滑雪器具可以增加受力面積,減少局部壓強,而且行走迅速,猶如駿馬,故稱“木馬”,“騎木而行”,即騎木馬而行。

元朝官修地理志《元一統志》還記載:“開元路有狗車、木馬輕捷利便。木馬形如彈弓,長四尺,闊五寸,一左一右,繫於兩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馬。狗車以木為之,其制輕簡,形如船,長一丈,闊二尺許,以數狗拽之,二者止可於冰上、雪中行之。”生活在開元路一帶的部落,寒冷的冬天會踏着“木馬”滑雪板或乘坐“狗車”出行,非常便利。其中“木馬”滑雪板為兩隻,形似彈弓,長四尺,寬五寸,分別系在兩腳上即可滑行於雪上、冰上,速度可及奔跑的馬匹;而“狗車”用木材製成,做法簡單,造型似弧形的船,長一丈,寬二尺多,使用輕便,由數只狗在前面拉拽,人坐在上面即可於雪上、冰上滑行。

歷史延至明清,滑行於雪上的雪橇已十分普及。明人呂毖的《明宮史》記載説:“冬至河凍,可拖牀,以木作平板,上加交牀或稿薦(草墊),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三二人,行冰如飛……”這時的雪橇又叫拖牀,一般在木板上添加摺疊椅(胡牀),或者在木板上墊以草蓆,由一人牽引拖曳,可以坐兩三人。除了馳騁於雪上,亦可滑行於冰上,雪橇成為人們冬季休閒的重要娛樂形式。

清代末年,西方現代雪上競技項目開始傳入華夏大地。1932年12月,黑龍江省阿城市玉泉鎮北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有越野和高山滑雪線路的現代化滑雪場;20世紀30年代,現代雪橇運動出現在東北地區的哈爾濱鐵路局。伴隨着這些西方現代雪上競技項目的傳入,由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傳統雪上活動,與西方現代雪上競技一起,在共同發展中,融進了中國近現代雪上運動的歷史大潮中,並最終走入當代生活之中。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篇六

據媒體日前報道,某在線旅遊平台宣佈將從下個月起在全公司推行混合辦公,即每週三、週五員工可選擇在家遠程辦公。據透露,“3+2”工作制將無差別覆蓋公司所有員工,且不做薪資調整。

遠程辦公並非新事物,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遠程辦公、輪班制等彈性工作制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大面積使用,作為一些企業、組織等度過非常時期的應急手段。

之後,隨着疫情防控的穩定,遠程辦公的人們大多重新回到傳統的辦公室。儘管國外一些科技巨頭試圖將遠程辦公永久化或半永久化——比如Facebook曾宣佈花5-10年時間讓半數員工實現永久遠程辦公,Twitter也宣佈允許部分員工永久遠程辦公,不過在國內的企業中,如此大面積“正式”地使用彈性工作制,似還不多見。

彈性辦公所自帶的優勢顯而易見。不用跑去物理意義上的規定辦公空間出勤打卡,不僅讓“打工人”們省卻了通勤之苦,並在客觀上達成緩解早晚高峯交通擁堵的結果,由此實現的減碳也是人們所樂見的。而且對工作時間和內容更具自主性的安排,也會增加員工對自身生活秩序的掌控感。

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承擔父母責任的員工來説,彈性辦公讓他們更好地看護孩子、料理家務成為可能。如果父母均為享受彈性工作制的員工,安排得當的話,獨立在家看護孩子並不是奢望。

更重要的是,彈性空間的存在,讓一個家庭應對各種或日常或意外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前揹負的心理壓力或得到減輕。對於當下處於“夾心層”的年輕人來説,工作和生活之間哪怕是緊平衡的實現,也會顯著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感。

在當前的諸多話語中,相較於朝九晚五、固定格子間的傳統辦公意象,遠程辦公多被賦予自由自主的色彩與輕鬆愜意的想象。然而,果真如此嗎?

居家辦公看似可以兼顧家庭與工作,但這也在事實上打破了之前傳統工作所建立的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處於“員工”角色的你,隨時都可能被“爸爸/媽媽”“丈夫/妻子”的“角色”需求召喚,頻繁的角色切換勢必影響工作效率。相應的,獨立工作對個體的自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遠程辦公雖然帶來了一定的工作時間彈性,但這也或許會帶來更長的工作時間。而共同的辦公空間的暫時消失,讓傳統的“在場”監督無法實行,那麼監督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員工身上,有限的彈性自由是否要以完成更為嚴格的工作報告、更為緊迫的反饋要求等為代價,這也是不少人的憂心之處。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長期的彈性工作制或將讓員工之間的關係趨於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其是面對面交流機會的減少,並不利於員工歸屬感的形成以及企業文化的構建。

對於個體來説,家庭單位持續縮小,原子化的生存已成現實,在大城市,不少年輕人選擇獨居的生活方式。在此情境下,“單位”已經成為不少人為數不多的參與社會化的途徑。傳統工作模式下的辦公室這一“場域”,早已突破了簡單的共同工作空間這一意義,在事實上承載了情感連接、意義賦予、人際關係協調、人際網絡構建等功能。而這些,無論是對個人生活還是職業發展,都至關重要。

當然,這並不是説傳統的辦公室工作模式不能被取代,而旨在強調,彈性工作制表面上看,作為一種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改變的是工作時空資源分配,但遠不止於此。如果説彈性工作是大勢所趨,那麼它將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改變社會結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又該如何綢繆應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