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文化的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37K

春節文化的作文【精品多篇】

春節的風俗文化作文 篇一

新年的腳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煙花紛紛灑灑,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過年啦!過年啦!

我的家鄉在博興縣興福鎮村高村那裏。過年時,通常都吃餃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貨,炸肯定是用油,過過油的意思是“越過越有”。下午兩點左右,男人們準備好給祖先上墳的供品,這裏面有糖果、蘋果、香蕉、炸的年貨有魚和丸子,還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訴祖先過年了!還有香和黃紙(給祖先在另一個世界裏花的錢)。男人去上墳,女人在家包水餃,有的人準備肉餡,有的人準備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麪,準備好後女人們動手包水餃,我也在一邊忙這忙那,把一個個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們還沒有包完時,爸爸、大爺、二爺爺、小叔上墳都已經回來了。奶奶對大爺説:“把這上墳的供品給孩子們吃了,代表着祖先保佑着孩子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餃子不一會兒就出鍋了。奶奶先把剛下好的餃子供給驢和馬,叫驢和馬揹着金子和銀子來咱家過年然後把一根長木頭擋在門外,意思是不讓驢和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點鐘放鞭炮,告訴我們過年啦!放完鞭後,我全家人圍在一起吃水餃。

晚上八點時,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直到深夜十二點時聽到外面一片鞭炮聲,這預兆着20__年的第一天就要來臨了。

到了明天四點左右就起牀把包好的水餃下出來,吃完後,我先給奶奶拜年,然後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點時又會再次聽見那響亮的爆竹聲。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年的風俗。

春節文化 篇二

在所有絢麗斑斕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春節是老百姓參與度最高的節日。它有着兩千多年的文化積澱,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我們傳承春節文化,從中獲得寶貴的精神能量,獲得文化自信,忠誠於文化信仰。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大年夜,山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爆竹,然後才能説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水餃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麩子等,吃到錢,就能發財滿分作文網;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麩子,就能享福。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在歡樂祥和節日裏,家家其樂融融,沉浸於春節文化的習俗中,迎新春,賀新年。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户户還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尚。“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照舊過去,都依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福。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自信,感情的信仰。民間為了更充分地表現這種嚮往和祝福,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節前人們就在門臉上貼上“福”字,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春節文化猶如春風化雨,每個中國人處在這種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其薰陶。

專屬於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時至今日,依然代代相傳,這彰顯了我們民族精神的凝集力,洋溢着我們濃濃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加了我們民族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