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6W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精品多篇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 篇一

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有幸參加了班裏組織的經典誦讀活動。

我們班表演的節目是《四季》,總共背誦四首描寫四季景色的詩:《村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山行》、《別董大》。開始讀這些詩的時候,同學們因為不理解詩意而感到拗口,於是老師帶我們去了電教室,用幻燈片播放這四首詩的插圖。精美的插圖幫助同學們很快理解了這四首詩的含義,大家朗讀和背誦詩的熱情一下子提高了。

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我們這些小演員們進行了刻苦的排練。很快,我們的《四季》在賽場嶄露頭角:當16個男生席地盤腿而坐,像古代小書童那樣搖頭晃腦地誦讀《村居》時,台下的掌聲此起彼伏;接下來的三首詩由男生誦讀,女生根據詩意做動作表演,誦讀和表演的同學配合默契,觀眾嘖嘖稱讚的聲音不絕於耳。

在學校“經典誦讀”比賽中,我們班取得了好成績。從那以後,我和中國經典詩文結下了不解之緣,《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唐詩宋詞》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不斷地從經典詩文中學習知識、汲取力量。

誦讀經典,我的眼睛領略到了四季的美景;誦讀經典,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誦讀經典,我受到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感染,體會到了“雅言”對生活中的影響……

我將繼續從“中華經典詩文”中汲取力量,為傳承中華文明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 篇二

仰望星空,不知不覺感覺自己彷彿坐在木舟上遨遊着歷史的長河,我見證了古老的文化,見證了勤勞勇敢的華夏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而又獨特的文化。我見證了在人們傳説中的一代帝王舜,他的存在影響了中華文明和經濟發展。

中華文化分為很多種,如仰韶文化,考古學家在仰韶文化的遺址上挖掘出了大量玉龍,它們多種多樣,有的似豬,有的似蛇,它存在於距今五六千年前。文明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禮儀,無論什麼文化都需要禮儀相襯。禮儀最早的意思是祭天,慢慢地祭天演變成了嚴格的典禮,現在,禮儀成了最基本的道德。

我穿梭在歷史之間,見證着歷史的演變,見證着唯一保留到現在的文明——中華文明,它的廣泛和它的偉大,使中華人民感到驕傲。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也塑造了無與倫比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不是該銘記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優良傳統,讓古老的東方文明在神洲大地上流傳於世呢?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尤其我們國小生,更應該從小做起。

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在學校要按照《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去做。在公共場所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總之,我們無時無刻都要講文明懂禮儀。中華文明禮儀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着、傳播者,只要我們青少年從平常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能發揚光大。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 篇三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温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大家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文明禮儀貫穿在大家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大家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大家心中。

站在時代的今天,讓大家驀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大家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大家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大家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大家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大家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大家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大家的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大家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大家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大家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大家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大家,世界屬於大家,讓大家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 篇四

什麼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説就是律己,敬人的1種行為規範,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温文儒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美德;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的一舉一動之中!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要想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記得有一次看報紙,我對有一篇報道的印象特別深: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1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1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表裏如一”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你們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 篇五

中華文明歷史久遠,綿綿不斷,究其根源和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們的先人將老子五千言稱作“道德經”,帛書版為《德道經》。她問道論德,探天地之本源,究宇宙、社會、人生之法則,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尋求了一條終極大道。

什麼是“道”?“道”,就是那終極目標,也是那到達目標的方法、途徑。她可以被描述,但只有到達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她也可以被談論,但語言文字畢竟與現實有差距。熊先生講“道是……”,如何理解?我以一個未見道的人用思維推測之,道即是空,也是圓滿;她什麼都是,什麼也都不是。是當下,是整體,是一念,是萬念;是無,是所有。是那本體存在的狀態,也是那終極的存在。亦如《心經》所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什麼是“德”?“德”是道的作用,同樣也是進道的方法。熊先生講“德一”,講了德的作用,一生二,二生三,乃至生萬物。還講道光德能。德蓄積到了頂點,就成道、得道。也有人講,一切的存在都是粒子的振動。振動的頻率低,就成為有形的物質;振動的頻率高,則成為精神,乃至能量、光。其實這一切,都不過是我們的意識和感覺所把握的、認知的,被經驗或者説共業所固化的。至於真相到底為何?只有超越於常人的感覺、意識狀態,才會體會“非常道”。

如何以德進道,即是蓄積能量。如何蓄積能量,人心死,道心存,至虛極,守靜篤。把自己徹底清空了以後,能量才能進來,這是一種途徑。我們常常還説,行善積德。那麼何為善?一般人認為利己則善,真正的善,則是徹底的無我。如果不能無我,就儘量無為。否則,心念一生,便有分別,就難以至善。能做到無我而有為,則一切為皆善行。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這是講本體論上、認識論上的道德,是有些形而上的味道。而社會生活層面的和經濟上的道德,則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道德觀。主要指倫理規範,建立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正如“失道而後德”。人類社會在文化形態上,似乎是在逐步下降,當道德也不能規範人們的行為時,只好用法律來制約。在一個人人具有自覺的道德感的社會裏,法律是不存在的。在一個人人都以具有道德為榮的組織裏,一切都是和諧發展的。有些人自以為聰明,雖然學會了講道德,以道德標榜自己,卻只希望別人道德,而自己卻暗行不道德之事,則是最大的不道德。“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老子五千言,揭示了宇宙、社會、人生的規律,為人類生存、生活和發展指明瞭道路。幾千年來一直哺育着中華民族的成長,是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精神源泉。每當中華民族遭遇劫難,面臨困難的時候,以老子思想為基礎的中華人文精神就會煥發出巨大的能量,使中華民族的子孫能夠吸收營養、獲取力量,重新站立起來。

現代的人類似乎已經邁入了文明時代,科技昌明,物質豐富,生活便利,壽命延長,並且能夠克隆生命,探索太空,世界的祕密似乎逐步被人類所掌握。人類的自我膨脹也越來越大,似乎可以為所欲為。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人類相信,能夠凝聚人類的所有智慧,克服各種挑戰,最終實現對自然和宇宙的征服,使他們臣服在人類的腳下,聽從人類的指揮。人總有一天會成為宇宙的主宰。

然而,自然也不時運用各種手段敲打人類高傲的頭顱。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物質享受的同時,又給人類帶來了各種麻煩和災難。在享受豐富的物質成果時,人們的精神卻越來越脆弱,新的疾病也不斷出現,生存環境也受到破壞。人們不禁發問,人類是否在偉大的夢想實現之前,作為一個物種就會永遠地在地球上消失了?

為了探求人類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中華大地,投向這個養育偉大民族的智慧寶庫。

願這個世界,“道行天下,德潤萬物”。

中華文明之美作文 篇六

近年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綜藝節目早已成為各大衞視的重要籌碼。就在一些節目由於過度依賴明星、有意思沒意義,甚至觸及道德底線等問題被質疑和詬病時,另一個問題也被屢屢提出背靠五千年傳統文化底藴,中國的電視節目究竟能否呈現中華文明之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文化類節目是否真的無法獲得觀眾喜愛?娛樂之外的文化精神是否已經被電視人遺忘?

兩年前,河南衞視的《漢字英雄》《成語英雄》,中央電視台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都曾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它們之所以成為焦點,不僅是因為在當時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更因為在大量娛樂至上的綜藝節目中,它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敬畏與追尋激發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用實踐證明了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節目並非不能獲得觀眾和市場的認可。近期,湖南衞視播出的《中華文明之美》再次成為這樣一檔在堅持文化追求的同時受到觀眾喜愛的節目。

《中華文明之美》每期8分鐘,通過老夫子和小阿毛之間充滿童趣的教學互動,用情景再現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禮儀和傳統習俗,集知識性、文化性、趣味性於一體。

作為大眾文化的主要傳播者,電視在實現文化啟蒙、溝通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等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但文化節目如何讓普通觀眾接受和喜愛,做到雅俗共賞,是當下許多文化類節目的瓶頸所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説。

對此,《中華文明之美》製片人秦明也感觸頗深。他表示,在節目的研發和製作中,如何將傳統文化之美與電視節目規律相結合,進而使有意義與有意思、思想性與觀賞性實現最大平衡,是節目創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中華文明之美》通過內容系列化突出故事性,每週推出一個緊跟社會時事或傳統節令的系列,近期就播出了夏日抗暑系列八一建軍節之古代英雄特輯等。其中夏日抗暑系列從大家日常熟悉的西瓜、扇子、防蚊、洗浴4個方面分4期講述與夏日有關的文化故事。比如在扇子節目中,以《史時集解》中的記載來介紹扇子的由來,講述扇子的發展變遷過程,從類型劃分、考究製作等介紹扇子的典故和文化。

此外,為了讓節目吸引更多青少年,《中華文明之美》大量運用動畫形式來講故事,讓一些抽象難理解的文化信息變得容易理解,同時在節目中巧妙運用當下的常用詞彙,以古人的口吻來表達當下語境。近幾期節目中,創作團隊又加入了説唱環節,兩位説唱歌手在手繪動畫背景中以説唱的方式唱出大閘蟹、北京烤鴨的由來。比起傳統説教,説唱的形式更貼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更有益於新媒體的傳播。秦明説。

早在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就出台規定,上星綜合頻道公益性節目播出比例要達到30%。規定中所説的公益節目,指的是新聞、經濟、文化、科教、生活服務、動畫和少兒、紀錄片、對農等節目類型,但事實上,在具體節目的操作中,是否具有公益性並不由節目類型決定,而應該由節目的創作初衷和文化定位決定。

一檔節目好不好看、觀眾愛不愛看、收視率高不高、賺不賺錢,跟它是否服務於社會和文化發展、是否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有關,並不是非你即我或背道而馳的關係。相反,電視台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對輿論的正面引導和對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是所有節目都應當具有的品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説。

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少業內人士早就指出,電視節目不能以公益與否進行劃分,真正優秀的電視節目必然是公益性與經濟效益兼具,既能引導觀眾思考、激發觀眾的文化自信,又能讓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獲得樂趣。

在《漢字英雄》《成語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引發了觀眾對漢字及其背後深厚的傳統文化的觀照之後,《中華文明之美》的成功再次證明了觀眾對文化類節目的期待。畢竟,中華文明深厚豐美,用電視節目將它呈現給更多人,讓更多人找尋到自己的文化歸宿和文化自信,是一代電視人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