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華美德頌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中華美德頌作文精品多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作文600字 篇一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傳承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的民族氣節、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至聖先師孔子説:不知禮,無以立也。意思是説,一個人不懂得禮儀,就不能立足於社會。孔子要求學生做到精通六項技藝,第一項就是“禮”。少年兒童從小就應該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樹立優秀的文明形象,一舉手、一投足、行、住、坐、卧,皆要嚴格要求自己。講話要講禮貌語言。在學校裏做到尊敬師長、愛護團結同學,關心弱小、落後的同學,愛護公物,不違反任何校規。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學生。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是中華美德之一,一定要由我們少年傳承下去。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道:“人,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在,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定是一個孝敬的人,盡孝一定不要等,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即使現在還沒有能力供養父母,但最起碼要做到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就是在盡孝。在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如果孩子德行敗壞了,就會令父母親蒙羞。飲食方面,不要揀擇;穿衣方面,只求乾淨得體,用《弟子規》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切時,一切處,規範自己,那一定就是一個文明的好少年。

“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這是我們日照創城的口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這句口號,相信實現文明城市就指日可待了。

“禮儀之邦、文明古國”這些殊勝的稱號,必定要由我們少年兒童來傳承,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二

初識“共享”這個概念,是在去年秋天。那時,我愛上了騎行,常常和小夥伴們在街頭、在花園、在小巷,享受騎行的快感–於是,我也纏着媽媽,總想我們一家三口也騎車去濱江,一定十分刺激。

可是,我們家只有一輛自行車,這個願望一直無法實現。一天,媽媽興奮地告訴我,現在推出了一種叫“共享單車”的新產品,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共享單車?我半信半疑地跟着爸爸媽媽走出小區,爸爸徑直走向一輛橙色的單車,用手機在座位後面的二維碼上掃了一下,“滴–咔”,單車隨之解鎖,“你試試看吧”,爸爸讓我先坐上去。我看得傻了眼–這樣就可以使用了?我試着蹬了蹬踏板,車子便輕快地一路向前–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共享”的方便與快樂。

又過了一陳子,不知幾時,街邊這樣的單車多了起來,在路上看到有人騎着這樣的單車也不覺得稀奇了。我也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有時補課,避開地鐵的忙碌,公交車的擁擠,騎車單車去上課;週末,約上朋友,在空曠的濱江大道上飛快地騎車,迎着江風,我們的笑聲傳出好遠好遠……小區裏,除了經常看到酷酷的年輕人騎着各種顏色的單車,我也不時能看到老爺爺老奶奶們慢悠悠騎着單車去買菜,再隨手把菜放進單車的籃子中,為我們的社區增添了一抹鮮亮的色彩。

可是,漸漸地,隨着共享單車越來越成熟,我卻發現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好幾次,我看見街頭的單車上的二維碼被人刮花,破壞;單車的小筐子裏被小商家貼滿了各種廣告;路邊,時常見到“缺胳膊少腿”的破損單車倒在草叢中。從新聞裏,我也不時看到,有的單車被人惡意破壞,有的單車被人漆着搞怪的圖案,有的單車甚至被人佔為己有……我看到,路邊隨便亂停的單車多了,停車的白線形同虛設,我也曾看到,炎熱酷暑,鬧市街頭,多少位身着橙色背心的叔叔汗流浹背地扛起一輛又一輛的“落單”車輛,將它們放進停車線內,不阻礙交通,他們也把幾十輛破損的單車推進麪包車中,令我震撼,更令我心寒。

這是怎麼了?“共享”,不應該是帶給我們的生活更多的便利麼?為何現在,似乎成了社會的一種負擔呢?難道科技越成熟,得到的便利越多,人們就能肆意索取浪費資源而不顧後果嗎?我想,“共享”的時代,更能折現初當今人羣的素質,那些破壞單車的人或許會想,“反正破壞單車的人也不只有我一個,做個惡作劇也沒有關係的吧”,或者是,“別人也不知道是我做的,我自己方便就好了”,這樣的想法就會使破壞現象愈發嚴重,久而久之,惡性循環,誰能料到現今“共享時代”最終的結局呢?

共享時代,固然方便,可它需要道德來維護。共享的時代,更是共享的美德吧。把單車推進路邊的白線裏停妥,望着都市的藍天,享受“共享”帶給我們的美好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三

傳統美德的培養,大抵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出來的。家裏人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課本。這些東西在校外的補習班是怎麼也學不來的。人常言的“二十一天養成一個好習慣”,那麼,用十幾年傳承來的美德,得用千萬個好習慣才壘得起來吧?按照家裏的族譜往前翻,也沒出過什麼特別顯赫的人物,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自然是沒有,但常常能體現在生活中的美德,也大都以家風的形式流傳下來,並在每年的年夜飯桌上重現,隨着半醉的爺爺抑揚頓挫發語氣,他將同樣的故事在每年電視中春晚的節目聲,門外家家户户由遠及近的鞭炮聲中複述,只是每年的我聽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按照爺爺的話説,我們家一直是吃手藝這碗飯的,鐵匠木匠都出過,且都是十里八村遠近聞名的人物。雖説“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但在當初政局混亂的年代,曾曾祖父靠打鐵也能勉強餬口,維持生計。每年的過年前,照例有一天是用來蒸饅頭,花捲,包子的。這些白麪兒的東西在一眾窩窩頭,野菜湯,菜根湯,紅薯餅子中顯得那麼高大,雍容,甚至是華貴。按理説每家每户就那麼點兒,總得留着自己吃,但曾曾祖父總是送出好幾個給過路乞討要飯的人。鄰居也好心勸過:自己家裏不容易就別做活菩薩啦,先把自己家裏的好幾個兒子女兒養好啦!但曾曾祖父總是一笑了之:不會餓着家裏的孩子的,我少吃幾口的嘛!當然,這些自信的來源,或是來自一旁從來默不作聲的曾曾祖母,她也是個極善良的女人。雖然家裏條件一般,但也總想着鄰里鄰居,屋後有一方小小的水塘,她總是細心照料着,栽幾棵荷,再種些茨菰。後者這一怎麼燒都有一股自帶的中藥苦味的食材,是我從小就不喜歡的。但在當時幾度接近饑荒的年代,曾曾祖母還是會在臘月寒冬的冷水中泡好幾個小時,採出大顆飽滿的茨菰,再進行清洗,送給窮朋友和乞丐。每講到這兒,我的腦海中總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個年近五十,瘦弱矮小的農村婦女,正將長滿裂紋和褶皺的手插進淤泥裏摸索,手指凍得像短小的胡蘿蔔,衣服單薄,頭髮花白,腦後有個完整的髮髻,額前還有幾縷隨冷風吹得揚起的頭髮,夕陽已將半身隱入地平線,將四周的天空染成暖暖的橘紅色。而我的曾曾祖母正低頭面向着殘陽,身後的天幕由藍轉黑……寫照真實,讓我不得不浮想聯翩,簡單來講就是淳樸辛勞呃,那麼放大的傳統美德,亦可稱作一個樂於助人的普通人吧。

受此影響,我的爺爺也是一個開朗熱情的人,年輕的時候在外拼搏打拼多年,仍能做到坦坦蕩蕩,笑口常開。奶奶則在年輕時獨自將兩個兒子拉扯大。辛苦,卻樂觀着。現在的嗓門依然洪亮,身體依然硬朗,能和鄰居打成一片……

是的。好的美德能影響一代人,一羣人,改變他們的一生……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四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淘盡了千古紅塵,日月星辰見證了多少的風雲變幻?多少個春秋將那些曾經的繁華、榮耀都一併帶走;一次次的歲月風化,終究還是讓那些成王敗寇化作塵土,無處可尋。然而,那些高尚的美德,雖在歷史的塵埃中,歷盡滄桑,卻依然散發出奪目的光芒,與日月同在,一起照耀着你我。比如信、仁、義,又或者禮。

禮,自古以來就未曾被遺忘。

古人認為:人有禮,方能免於粗俗。孔子也説:“不學禮,無以立。”孔融七歲知禮讓,“孔融讓梨”成為千古佳話;劉備知禮賢,“三顧茅廬”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唐太宗、唐玄宗知禮節,才使唐朝內外和睦,四方來朝,也就有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不難看出,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人與人、家與家、乃至國與國的和諧。試想如果社會上人人不講禮,見人三分惡,社會又怎能安定?兩國來往,如果都不講禮節,出言不遜,那兩國還會有外交可言嗎?

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和;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美;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德。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生生不息,除了自強的精神,還有講禮的美德。也因此才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時光飛逝,曾經的“禮儀之邦”,似乎把禮當作迂腐的象徵,漸漸被人遺忘。今者,排隊時插隊者有之;當街對罵者有之;公交車上亂作一團,你推我搡也大有人在。網絡上,粗言穢語滿天飛,中國人禮的缺失讓外國人為之咋舌,難怪有些國家把中國人列為最討厭的遊客。身為中國人,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再反思?

難道這個時代禮已經不需要禮了嗎?不!還記得剛剛過去的亞運會嗎?我們在讚歎熱火朝天的比賽時,可曾注意背後那些志願者們的笑臉?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廣州亞運會璀璨生輝。

文明之所以文明,是因為有了禮。在這個呼喚文明的時代,禮更不應該被遺忘。禮不是聖賢發明的,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自然形成的。禮其實不遠,就在我們身邊。説話多一句“請”,多一句“你好”,多一句“對不起”或“沒關係”,相信人與人便會多一份友好,少一分隔閡;多一份關懷,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衝突。“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以禮待人,生活便多一份陽光,給人温暖,自己的品格也得到昇華,何樂而不為呢?這種幸福感,即使人均GPD1萬美元也無法替代。

禮代表對一個生命的理解、關愛與尊重。心中常播禮的種子,讓古老的“禮儀之邦”,在新世紀煥發新的活力。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五

荀子説“君子賢而能容眾,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寬容是一種豁達,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對於別人的過失,應當寬容他,善待別人善待生活,這樣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温暖和快樂,往往也可以產生比他人更好的效果。

對他人的寬容也可以換來更多的信任與尊重,同時也會贏得更多的寬容。寬容不是對他人的恩賜,而是解除自已煩惱的良方。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已,善待自已就就是善待別人。當然寬容也要講原則,一昧地忍讓不是寬容,姑息縱容更不是寬容。

對於寬容者來説,寬容是一種美德;對被寬容着來説,寬容有時是一種懲罰,有時是一種教育,有時可以化解矛盾,提高自己的誠信。

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有自己小故事:公共汽車上人很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到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着臉道歉説:“對不起,我不小心踩到您了。”不料男士卻笑了笑:“不不,應該由我來説對不起,我的腳長的也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裏立刻想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對優雅風趣的男士的讚美。

還有一則故事: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乾淨的鋪着木質地板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的向老闆笑笑。不料老闆卻説:“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道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於是女士笑了,笑得特別燦爛。而且老闆的熱情打動了她,她也就立刻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才離開。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寬容就像是天上的細雨滋潤着大地。他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寬容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對別人表現寬容。

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遠勝於苦口婆心的説教或體罰、變相體罰等野蠻方式。

故事:古代有一位道行很高的老禪師,一天晚飯後在禪院裏散步,忽然發現牆角邊有一張椅子,禪師知道禪院裏有人違反寺規翻牆出去玩耍了。這位禪師不聲不響的走到牆邊搬開椅子。當出去玩耍的小和尚翻牆回來、雙腳落下時,才發現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師傅的肩膀,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小和尚的意料是,老禪師並沒有嚴厲責備他、懲罰他,而是以很關心的口吻説:“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心凍壞身子。”從此,小和尚再也不敢隨便出去了。

也許我們曾經寬容過別人,也許我們曾經得到別人的寬容。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值得別人去寬容的。

雨果曾説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如果每個人都心胸狹窄,因為一些小事兒不寬容對方,那麼彼此又怎麼會快樂呢?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六

每一朵花都記得要為生命怒放,這是花朵與生命的約定。每一個人都記得要為美德怒放,這是我們與美德的約定。

美,往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美,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只在乎你是否有仔細體會。其實,美,就在身邊。在公園裏,看見五彩繽紛的花朵簇擁在一起時,你會不由自主地讚歎道:“這些花真美!”在街道旁,遇見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欣賞她:“她真美!”可是,這些美僅僅只是人或事物的外在美,真正的內在美通常在細小的事情中無聲地表現出來。

美德的內涵包括許多方面,而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那個小男孩身上散發出來的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光芒。記得那年暑假,媽媽帶我一起去上海拜訪阿姨,我們站在長途公交站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車子,正當我們準備上車的時候,突然,一張大手擋在我們的面前,原來是一個身體強壯的叔叔。就在我十分氣憤的時候,他竟然還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也給推下了車門,老奶奶無力地跌在了地上,而那位叔叔竟然視而不見!我簡直是氣憤到了極點,正當我準備“行俠仗義”的時候,媽媽攔住了我,提醒我不要惹事。於是,我只好憋着滿肚子的怨氣扶起了那位老奶奶。我們扶着她一起上了車後,替她找了一個舒適的座位,然後便坐了下來。

一路上,車子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可是,不久,剛剛上車的一位“富太太”打破了這種和諧。“死老婆子,快給我讓開!”一瞬間,老奶奶又被推在了地下。她疼得“啊啊”直叫。可是,滿車的大人竟然都視而不見!這時,我終於忍不住了,不顧媽媽的反對一下子站了起來。可還沒等我“開罵”,一個小男孩就跳了出來,扶起了那位老奶奶,並用稚嫩的語氣“教訓”了那位“富太太”。車上的人被小男孩的話驚醒了,都紛紛指責起了那位“富太太”。“富太太”只好道了歉,一到站便羞愧地下了車。歡聲笑語再次在公交車裏迴盪,大家都在讚揚那個小男孩心地善良、樂於助人。

是啊,正如《奔跑的幸福》書上所説“也許只有奔跑,汪明慈的人生道路才會越來越寬廣、越來越精彩”“他肩挑着一個家,行走在家裏家外”“趙喬喬的額頭上留下了手術的痕跡,但她驕傲地説:‘這是愛的痕跡’”……

也許,他們都只是一朵小花。起先,只是一個個小花苞;然後,在樂於助人、尊老愛幼、樂觀堅強這些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像笑容一般展開,一朵朵,一簇簇,美麗而芬芳……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所需效仿的嗎?

美德就在我身邊。當一個對生活推動失去信心的人,看到了初升的太陽,聽到鳥兒的歌唱,又燃起了生活的勇氣;當失聰的孩子費盡力氣喊出了“媽媽”;當遭遇挫折的人,看見了在藍天上翱翔雄雄鷹……我感受到了,美德所唱出的歡快樂章。

讓我們都與美德有個美麗的約定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七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不可放棄的重要精神!

擁有誠信,那麼別人自然而然會尊重你,而相反的,如果不尊重這一美德,拋棄了誠信,那麼將會被世界所遺棄!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着這樣一件講誠信的事例。

這是在一個暑假裏發生的事情,那天的陽光比往日都要明媚,都要温馨和温暖。從一個平凡的老爺爺身上學會了誠信應該是怎樣的。一天中午,我們正坐在大門口,一個老爺爺來賣香,只見他穿着一件破舊的白襯衫,背駝駝的,紅紅的眼睛好像總有流不完的淚,手裏挽着一個大提筐,奶奶向他買了7把香,他説一元一把,應該是7元錢,奶奶奶給他10元錢,他找不開,奶奶也沒有零錢,就説:“算了吧,今天你就不用找了,反正我們都認識,你下次再找給我吧。”老爺爺説:“那我到下一個村子回來找你吧。”奶奶説:“也行。”他就挽着那個大提筐走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那老爺爺又來了,送給奶奶3元錢,他説他到下一個村子後又走了好幾個村子,彎了很多路,香都要賣完了,也快到家了,才想起還有三元錢沒給奶奶,就又走到奶奶家來。奶奶説:“你這老頭子,不就這幾塊錢嗎?你下次來時再給不就行了嗎?”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他説:“不,我已説好到下一村子後還錢給你的,我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這句話,深深地印入我腦海中,此時我看他,腰還是彎彎的,但走起路來一步一個腳印,是那麼的踏實。

通過這些事請也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來,也是今年署假,當我*本站 *們要去北京在無錫火車站買票時,一個自稱是旅行社的青年來賣票,他衣着時尚,講起話來很牛氣,他把票賣給我們,少找一元五角錢,我爸爸説少找了錢,他不耐煩地説:“哎呀,不就一元五角嗎,就這麼一點,你還跟我煩。”就走了,我當時想,那就這麼一點,你怎麼也不找呢?他成默了一會,把錢找給了我們。

從例子中,我們應該都明白了誠實守信的道理,就好像那一段名言:

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

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悄悄臨近;

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懂得誠信的道理,知道誠信的真正意義所在,那麼,祖國的明天將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的朝氣蓬勃!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八

“祝你快樂!”我們喜歡收到也喜歡送出這樣的祝福,這是因為我們常常缺失了快樂。

是誰掠奪了我們的快樂呢?是無法選擇的出身?無法改變的環境?不得不打交道的俗人?不得不處理的瑣事?、其實,真正能掠奪去快樂的人是自己,因為快樂的鑰匙就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只是我們常常弄丟了鑰匙,而把自己困於煩惱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記得前天,很平常的一天。“今天我快樂嗎?”我問自己。

“不快樂!”我不得不沮喪地承認。截至到中午我的臉上一直是陰雲密佈。

“為什麼不快樂呢?”我又問自己。

“因為兒子生病了,肚子壞了,胃也難受。因為一大早進班看見衞生打掃得不徹底大發一通脾氣。因為有幾個學生作業沒完成。因為有課任老師來告狀。因為有學生來找我要求調座位。因為學生‘兩面派’——在我的課堂上表現很乖而有的課堂上很‘囂張’、”煩惱的原因真的很多很多。

“真的值得這樣煩惱嗎?一味地苦惱能解決問題嗎?”我又問自己。

那個中午,我放下一切事情,讓疲憊不堪的自己睡了個美美的午覺。一覺醒來,竟覺得那些煩惱其實無足輕重。或許在別人看來更是微不足道。

精神抖擻地上了下午的兩節課,雖然累,但感覺很好。喜歡和孩子們一起暢遊閲讀中、寫作中。喜歡自己講課時激情飛揚的狀態。喜歡學生們心領神會陶醉其中的樣子。喜歡課堂上張弛有度、其樂融融的氛圍。如果沒有教學以外的瑣事,單純地做個老師我常常是幸福的。但教書和育人是息息相關的,更何況我還是班主任。但儘管這樣,我也不應該失去快樂,對於我一個窮人來説——快樂和健康一樣的重要。

冬日的暖陽那麼明亮,照進教室,灑在這些花一樣的孩子們身上。李鎮西老師説:“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選擇後者!”是啊!我也要選擇後者!

每個學生都是可塑的,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給他陽光、雨露,給他力所能及的幫助,至於他最終長成參天大樹還是茵茵綠草真的非我所能決定。所以,要關心不要焦躁,要幫助不要包辦,要期待不要絕望,要快樂不要憂愁。

學生的表現很容易影響到老師的情緒,而老師的情緒更容易影響到學生的狀態。我常常過於認真和焦躁,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學生表現得很乖很乖,但這種乖透着無奈的順從和個性的壓抑。我更喜歡帶着一種飽滿的情緒上課,這樣,大家在説的時候暢所欲言,讀的時候酣暢淋漓,寫的時候鴉雀無聲。學生因我的快樂而快樂,我則因學生的快樂感到回味悠長的幸福與滿足。

快樂是美德!它讓你的心境天高雲淡,它讓你周圍的人感到清爽宜人。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快樂是可以傳染的!

快樂是美德!讓快樂成為習慣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主題徵文 篇九

美德是一種中華傳統,它已經在我國傳承了五千多年,從古至今,每天都有許多不同的美德故事在我們身邊發生,無論是在學校、公共汽車上、還是在公園裏。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見到長輩面帶笑容問好,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等等。

在我國古代東漢末年,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孔融讓梨》。有一天,爸爸買來許多梨,讓媽媽洗乾淨後拿給孩子們吃。哥哥們讓弟弟孔融先選,孔融看了看,選了一個最小的,爸爸問:“你為什麼不選最大的呢?”孔融説:“最大的應該留給長輩和哥哥們。”爸爸又問:“你還有個弟弟,弟弟應該吃最小的。”孔融回答説:“我是哥哥,應該讓着弟弟。”爸爸聽了以後説:“你真是個好孩子。”在這個故事中,孔融教會我們要尊老愛幼,他的這種美德行為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我還收集了許多關於美德的名言警句:

土扶可成牆,積德為厚地——李白;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們留傳到遼遠的後世——莎士比亞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同時,我在還收集了一些關於美德的詩詞: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於世,但求無愧於世。

這些關於美德的格言警句以及詩詞,背後的故事帶給我無盡的思考,我會把這些美好的品質銘記於心,認真體會,並把它們傳送給更多的朋友。

生活中的我熱愛生活,爸爸媽媽教育我除了要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做一個誠實懂禮貌的孩子,他們從一件件小事中教會我做人的道理。我也時刻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一天放學,我從學校乘坐2路公交車回家,當公交車行駛到體育場站時,上來一位拄着枴杖的老奶奶,看着她一瘸一拐艱難地走進車廂,我立刻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她走去,我一邊扶着她,一邊指着我的座位説:“奶奶您腿腳不好,您坐這裏吧!”老奶奶一邊拉着我的手,一邊激動地説:“謝謝你,小朋友。”我連忙説:“不用謝,奶奶,這是我應該做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功幫助別人的那種非常美妙的感覺,奶奶的表揚,讓我心裏美滋滋的,比吃了蜜還甜,也隱約看見胸前佩戴的紅領巾更加鮮豔了。

後來,我發現美德行為並不在它於有多麼昂貴、精彩以及難以做到,其實它就躲在我們身邊,藏在點滴之間,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心盡力,誠信待人,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處處都充滿温暖的陽光,處處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