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把欄杆拍遍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6W

把欄杆拍遍作文【精品多篇】

把欄杆拍遍作文 篇一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長江不斷在流,從古流到今,沉澱的是一個個興衰與奇蹟。逝者如斯夫,但衝不掉那把欄杆拍遍的辛棄疾。

躍馬揮槍,馳騁沙場,漫山遍野旌旗在望;精通文墨,源遠流長,此詞此詩後人難忘。他,是一個奇才;他,被記入史冊,無人能敵。把欄杆拍遍,他,走的是不一樣的道路;盡世間百態,他,活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22歲,他正值年少,投靠耿京,立志滅金復宋。“志向遠大,行動果斷”,是他的代名詞;“了天下事,贏身後名”,是他的座右銘。幾十人,膽識過人,直入軍營奪張安國首級,這是無畏,這是勇往直前的力量!義端和尚逃跑,他立下死令,過五關斬六將,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你看到了怎樣的他?性烈、勇猛,行軍打仗,是大刀闊斧的雷厲風行。

不僅如此,他還才高八斗。大將軍兼大文豪,此種搭配,古今幾人可有?英雄氣,鄉村語,兒女情,詩詞之中,是他的傳奇三部曲。“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縱觀一世,辛棄疾是悲劇性的人物,儘管他的日子過得不錯。一邊壯懷激烈,另一邊卻是賞心悦目的風輕雲淡。這,才是辛棄疾。

然而,世事無常,此文武雙全之人,朝廷卻無甚重視。為何儼然居功者,結局竟如此?這豈不令人痛得髮指?!官場腐敗至極,儘管如此,可他仍為國貢獻自己一生。大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等老後“心在天山,身老滄州”。一切都化為虛空。

辛棄疾的一生,起起,浮浮,上下不定。從英雄本色,到坎坷仕途,最後歸隱田園,他有志——併為之奮鬥過。鐵板銅琶,繼東坡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他,嚐遍人生酸甜苦辣,閲盡人世喧囂繁華,看透人心與人心的勾鬥。他,盡世間百態;他,把欄杆拍遍。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 篇二

有一位詞人,血灑戰場;有一位武將,文采飛揚。這個人,便是辛棄疾。

辛棄疾,一位從小苦修劍法,二十二歲時就拉起一支數千人的義軍,只率數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的將領,本有機會光復宋朝,將失地奪回,卻因一次南歸失去了鋼刀與利劍,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羊毫軟滿分作文網筆。這次南歸,讓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只能像屈原一樣仰問蒼天,像共工一樣怒撞不周,留下的也只有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歎息與無奈的自嘲。

即便無法奔走沙場,辛棄疾在受任用時也盡職盡責,時時刻刻為了國家着想。但是,也正如同他在《戒酒》中寫道的“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辛棄疾實在太愛國了,無時無刻在真抓實幹,時刻擺出一副要衝上前線的的樣子,怎能不讓朝廷心煩?

辛棄疾願為國棄疾去病,但大權由一個偏安江南,只顧享樂的人掌握的時候,他也只有將諫言嚥下,將忠心深藏,登危樓,拍欄杆,只能熱淚橫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正如他的名號“稼軒”一樣,一位愛國志士,壯志未酬,只能回家種地,每天在山坡與河流邊踱步,與百姓聊一些農桑收成之類的閒話,滿腔熱血,滿腔壯志無處釋放,這位豪放派的詞人只能歎息。報國無門,辛棄疾只能在房前屋後咀嚼自己的哀愁。這位豪放派的詞人也因此成為了一位婉約派的詞人,在他細膩的心思中,飽含一番滄桑。

“將軍本色是詩人”。而辛棄疾則是詞人本色是武人,他的詞尖鋭而又有力。辛棄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武將。

把欄杆拍遍作文 篇三

遠遠觀望着那兩個挺直的背影,一個剛直而染着愁緒,一個柔弱卻透着剛強。在這歷史的長河中,跌宕出兩段不朽的傳奇。

辛棄疾與李清照無疑在文學造詣上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但多數作品風格卻又迥然不同。一個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壯志豪情;一個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小兒女情思。於是也就自然而然將兩人分為豪放派與婉約派了。

既然世人不僅推崇豪放有力的語言,也對浪漫婉約的文風給予高度的評價,又何來中學生作文陰柔而不值得提倡一説呢?陽剛,是骨子裏的堅強,是精神的屹立不倒;而哀愁,則是情到深處的一聲歎息。一昧追求傷感蕭索的意境固然不好,但若是真情實感那又何妨?

在我們眼裏,忘不掉的是辛棄疾從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英雄氣概;總記得他是空中的驚雷,是滿腔豪情的噴發;總覺得他是烈烈驕陽,偏偏刻意忘記了清晨一片柔和的曙光,也忘記了傍晚紅透半邊天卻紅霞即逝的悲壯。他也有“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細膩哀愁,他也有獨身一人憑欄遠望望長安的悽愴悲涼。

我們看李清照,僅僅停留於那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享受着琴瑟相合的。甜蜜女子;抑或是她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無盡的愁緒。卻不曾注意“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邁大氣,忽略了她“但願將相過淮水”的位卑未敢忘憂國。

婉約與豪放本是兩個對立的概念,而今卻又如此完美的匯聚於一身。人的形態豈會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都是這世上特別的存在,而文字又是思想的流露,怎能因北大教授的“定論”而盲目追逐“陽剛潮流”,成為他人思想的傀儡?

我手寫我心,辛棄疾的感歎是熔鑄着血淚用劍刻出來的。他一生都是在被貶的歎息與不被重用的無奈中度過,但也正是北宋南宋三百年的動盪才造就了這樣一個辛棄疾。是社會的歷練,才將一顆赤子之心凝結成這樣蕩氣迴腸的詞句。而李清照呢?殊不知他是經歷了怎樣的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奔波之勞,身心受了多大的摧殘,才由天真活潑的美姑娘、氣度高雅資質過人的女才子過渡到一飽經滄桑塵滿面而鬢如霜的老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