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精品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4K

2021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精品作文多篇

春節,是鑲嵌在每個人心中最濃厚的鄉愁,更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讓我們一起寫一寫自己眼中的過年,互相分享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優秀作文最新5篇,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共同閲讀吧!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優秀作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在一派生機中如約而至,走在回家的路上,才發現,如今的過年,早已今非昔比。

蠟梅花開,回家速度

雪落枝頭,銀裝素裹。蠟梅傲盛,佳節臨近。

高鐵站站台上的人們相互寒暄,各種方言夾雜在一起,透出一股兒濃濃的年味。談笑間,高鐵已駛來,穩穩當當地停在標誌線處。人們陸續上車,將行李安置妥當,尋一處坐下,一會兒就到家了。

以往回家,人們搭乘的是擁擠不堪的大巴或慢速火車,朝發夕至,身心俱疲。如今,你瞧啊,高鐵上行色匆匆的人正滿懷期待,風塵僕僕者正滿心歡喜。高鐵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代表之一,它穿過長長的隧道,向着遼闊的大地駛去,駛向心中温暖的港灣。

離家三日,刮目相看

剛到村口,就有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覺,近些年美麗鄉村的建設很是“給力”。村頭的老年活動中心好不熱鬧,公園裏的健身器材煥然一新。暮色降臨,隨着音樂擺動的廣場舞大媽們,為鄉村增色不少。

新年新氣象,美麗鄉村,好山好水好人家,好風好景好地方,幸福掛在了村民的臉上。

其樂融融,家味濃濃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紅極一時,將全國各地的美食展示了個遍。年年除夕,家長裏短,炊煙裊裊,最重要的是年夜飯。

柔嫩多汁的雞,紅燒獅子頭,鮮嫩肥美的魚,……一盤盤令人脣齒生香舌根生津的美味佳餚,迅速被“洗劫一空”,甚至於仍意猶未盡。廚房裏熱氣騰騰,餐桌上人聲鼎沸,那絲絲裊裊的人間煙火映着一張張如花的笑臉,直直吹到我心坎裏,回味無窮。

中國年,感受着濃濃的中國味。過着中國年,享受着中華盛世!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優秀作文(二)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悦.

“年”是什麼樣的?“年”是彩色的。鞭炮、燈籠、紅包的紅,對聯、“福”字的金,新衣服的彩,再加上煙花的絢爛,一下子就湊成了一個彩色的“年”。從鞭炮的火藥味中我嗅出一股濃厚的年味。

“年”是什麼樣的?“年”是香香的。大年夜,家裏到處是糖的甜味、糕點的香味、臘肉的鮮味、海鮮的腥味…家裏的親人都聚到一起吃飯,大家暢談這一年裏的趣事和收穫。共同暢想美好的未來。我從飯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濃濃的年味。

“年”是什麼樣的?“年”還是暖暖的。只要“年”來了,爸爸媽媽就會好好地休息下來,陪我讀書,陪我看報,陪我去做很多我想做他們又沒有時間陪我做的事,有爸爸媽媽陪伴,“年”多麼暖暖啊!只要“年”來了,我的“小小銀行”就會塞得滿滿的,因為長輩們都要給我壓歲錢,我可以趁機發一筆小財,這些錢我能用來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哈哈,這樣大家都温暖了,“年”多暖暖啊!也只有“年”來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才能趕回家裏團聚,使他們品嚐、享受着團圓的温馨和幸福,“年”多暖暖啊!

“年”,我喜歡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願你永遠陪伴着我!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優秀作文(三)

春節,稱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其中,除夕和大年七年級為高潮。春節的活動內容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節日,據記載,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剪紙也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美愛好,並藴含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然後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

在南方,人們以年糕、元宵、鬆糕、粽子以及魚、肉、蛋、菜為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黏”字與“年”字諧音,而“年”字本來是穀物成熟的意思。元宵也叫“糰子”、“圓子”即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產和生活“年年高”之意。正月七年級,人們早早起來,相互祝福,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

春節人們通常會貼春聯,增加喜慶,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説,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茶”、“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説:“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節裏的一些習俗可真有意思,最後,我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優秀作文(四)

一歲有一歲的歡喜,一年有一年的成長。兒時的我總認為“年”是雪花繽紛時那翹首期盼、永遠不會遲到的慶典;如今的我早已將“年”深深印入心間、奉為且品且悟的經典,而最初引領我閲讀這部經典的人,是我的爺爺。

兒時的我,便知曉爺爺特別重視過年,而這份獨特的儀式感體現於“家庭作文”和“家庭思政課”。每逢過年,爺爺喜歡給全家老小布置一篇作文,主題一般為“家”“團圓”等,要求每人抒發感想,體裁、字數不限。至今回想起孩提時的自己跟隨父母寫“家庭作文”以及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弟弟妹妹們欣然交卷的場景,不覺莞爾。

爺爺還喜歡在熱熱鬧鬧的團圓飯後“命令”全家人圍坐身旁,講一講歷史時政,話一話家國情懷,談一談工作與生活感悟。歲歲年年皆如此。爺爺的這些“命令”逐漸成了全家人過年的習慣,更彙集了全家人成長的記憶。他將我們多年來的“家庭作文”精心收藏着,並於離世前編錄進了一本《歲月留影》的冊子以留存親友。那一年是20_年。

一眨眼,已是2021年,我已走過了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的一個個人生路口。成長的路上,有陽光也有風雨,有歡笑也有熱淚,但縈繞耳旁的永遠是“愛國愛家,盡職盡責”的諄諄教誨,刻入心間的永遠是一名老黨員“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一生不諂不驕,克己奉公勤儉持家,終身無愧無悔”的人生座標。

多少個深夜,月光灑落窗台,靜心翻閲《歲月留影》。當那一篇篇“家庭作文”浮現於腦海,當那一堂堂“家庭思政課”迴響於耳畔,當那一句句“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解讀熟稔於心間,那一刻,我彷彿又回到了兒時的“年”,那一秒,我似乎可以親切地聆聽到昨天、昨天的昨天,也可以勇敢地奔向明天、明天的明天。

我漸漸明白,“年”之於我,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已昇華為一種精神的圖騰。“人立於世,要有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尊才能有遠大的理想,只有自信才能有創業的精神,只有自強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和干擾,只有自立才能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毅力。”這是《歲月留影》中爺爺留下的一段話。時光荏苒,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更加懂得肩上之責:應修身齊家,培養擔當進取的底氣;應懸樑刺股,磨鍊迎難而上的志氣;更應砥礪前行,堅定乘風破浪的勇氣。

歲歲年年在我心,每逢佳節倍思親。且將感恩的祝福獻給歲月,人間值得的這歲月。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優秀作文(五)

又一個新年將至,我想起了多年前快過年時,發生在我父親身上的一件事。

_世紀_年代,農村剛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的老家離集市很遠,鄉親們要買個針頭線腦得趕二三公里山路,父親腦子靈活,決定在老家開一家雜貨店。

開春後,父親賣了一頭豬,攢了200元,辦執照,購點油鹽醬醋,積蓄所剩無幾了。父親是個極愛面子的人,從不輕易借錢,等他艱難地借遍親朋好友後,才想到鄉里的信用社。信用社有個與父親年齡相仿的人,他叫張本元,父親一輩子叫他“張主任”。父親找到張主任,説了開店進糖缺錢的事。張主任與父親商議了幾句,然後辦了手續,簽好字,按上手印,父親便拿到了200元。父親靠着信用社貸來的200元,購入100公斤白砂糖,剩下的錢買了一些紅砂糖和餅乾之類的。

小店終於在一個初春的薄霧中開張了。農忙時父親在田裏忙活,母親坐店;農閒時父親挑着貨郎擔,早出晚歸,走村串户。父親沉默寡言,貨郎擔裏卻貨真價實,賣得最快的還是白砂糖,一天要賣幾公斤。兩個月後,父親算了筆賬,貸的200元進的糖賣出後淨賺45元,當然父親沒有把“腳力錢”算進去,父親很高興,湊上200元去還貸,並特意捎上一包白砂糖、一包紅砂糖。張主任説:“你的心意我領了,但這兩包糖我不能收。”父親急得臉通紅,一個勁兒地勸張主任:“天熱了,泡泡水喝吧。”張主任沒辦法,只得收下兩包糖,父親把還款手續辦完後,張主任塞給父親1.5元(當時白砂糖每公斤1.4元),父親急得臉紅脖子粗,説什麼也不肯要張主任遞過來的錢。

時間過得飛快,父親的小店一天天紅火起來,鄉親們都喜歡到小店買東西,偶爾也有賒賬的。年底,節日的氣氛一天天濃起來。父親到集上調年貨,張主任碰到父親,説:“我家老大從市內買了一些軟糖,適合老年人,不傷牙齒。”那時的市面上軟糖稀貴。張主任遞給父親一個小包裹,父親高興地收下了,就好像是走親戚時收到的饋贈。父親回到家裏,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裏面真有幾顆軟糖,可除了軟糖,裏面還藏着1.5元的鈔票。父親想起來了,這是張主任在還那1公斤糖的錢。望着那兩張鈔票,年邁的父親眼睛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