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餃子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53K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千年前,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將春節的熱鬧歡快、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一千年後,春節仍然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温暖的期盼。每年春節,都會有許多珍貴瞬間被記憶收藏。每每翻閲,總讓人激動不已。而我對春節的記憶則多與象徵團圓的餃子有關。

餃子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餃子是東漢時期張仲景發明的,最初作為藥用。而到了明朝,便有了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據《酌中志》載,明代宮廷已是“正明七年級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這裏的“水點心”就是餃子了,清朝時,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好,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正月七年級的伊始。有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可見,在古時候人們就有過年吃餃子、喜慶團圓的習俗了。

在我的記憶裏,每逢過年,奶奶就開始忙着包餃子。大年三十天剛亮,奶奶便着急起牀和麪、準備餡料。只見奶奶把面倒入大盆中,加上適量的水,反覆揉捏,直到揉成了一個光滑的大面團。接下來便是準備餡料了。奶奶在大碗裏放入絞好的肉餡,又把洗淨的韭萊切碎拌入內餡中,加入鹽、味精、料酒等各種調料。攪拌好就大功告成,開始包餃子了。奶奶把麪糰揉成圓形的長條,然後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揉成小面球壓扁了。爺爺負責擀皮。這餃子皮還挺有講究,求的是內厚外薄,這樣包成的餃子也不容易破。在爺爺的指導下,我小心翼翼的將餡料放入擀好的麪皮中,一點點捏出花紋。爺爺告訴我:“有樣沒樣,來回三趟,不管你包成什麼樣,好不好看,都要使勁捏緊,這樣餃子就不會被煮開。

餃子煮好後,大家圍坐在餐桌旁,有説有笑,吃着美味的餃子,這應該是一年中最愉悦的時光吧!吃餃子,不在乎什麼餡,什麼味,最讓人心動的是包餃子的過程。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包上一頓好吃的餃子, 團圓的幸福感便溢滿全身,這也就是餃子的寓意所在吧!

餃子把新年的美好祝福昇華到了極致,把家裏人聚到一塊,把親情融合到了一起。餃子,象徵着中國人過年團聚一堂,象徵着中國人不變的過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