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62K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二胡的悠揚踩着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着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無一不體現着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場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湧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説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而反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一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精神,體現了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襲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記得魯迅曾説“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奧巴馬也曾説“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淅淅小雨盡苦泣.

【篇二: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我國是有着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然,我們中華民族有着燦爛多彩的傳統文化.

在我眼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予了我們現代文明的全部.從道德反面看,我國古人就提出了各種思想,引導人們向着健康,有秩序的生活邁進,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先前思想達到了一個高峯,出現了各種學説,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而最著名,對後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家了.儒家先賢提出的各種思想學説對於後人有着密切的聯繫.比如,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愛幼,這在當前社會都是十分前衞的思想,如今也發展成為了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在治國方面,儒學也有得道之處,比如論語當中提到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著名學説,給無數後世君皇一治國方針.論語當中還提到了很多關於為人處世之道,比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簡單數十字,就將誠信這一理念闡述得淋漓盡致,將失信於人的人比喻為失去了輪子的車,其嚴重程度不言而喻;還有關於學習的,比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儒家學説幾乎涵蓋了生活的全部,對當今社會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而不是儒學一家獨大,道家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也頗具參考價值.這些思想對於當今的發展而言依舊具有其道理所在.這就是財富,我們應當珍惜之.

古代聖賢提出的思想,那僅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思想,我們還有生活習性之類的文化.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有了自己生活方面的習慣,比如,我們吃飯都使用筷子,這在西方國家是絕對沒有的;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這些節日怎麼來的?這些節日都是5000年曆史裏沉澱出來的最精華的文化所在,這些節日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期盼,嚮往,還有思考,探索,懷念等等一系列感情,這些節日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

在古時候,我國勞動人民就用智慧,在農耕時代,經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出了經驗,最後濃縮成為二十四節氣,這對於農民的勞動生產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祖先還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各種具有歷史意義的發明.這些發明創造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讓我們中華民族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國的傳統文化,曾經讓我們站在世界的最高峯,讓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就算是近代,就算是我們中華民族收到危難時,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依舊支撐着整個民族體系,讓我們一次次不畏生死的抵禦外族入侵.我們失敗過,但從不失去信心,從沒有丟失信念.

而如今,當我們挺過來了,當我們大部邁向另一個輝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偉大的傳統文化棄之於腦後了嗎?不行,絕對不行.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支撐着整個中華民族的脊樑,還在各方面影響這全世界.比如,西方文化,強調的是個人自由主義,而我們中華民族向來以國為重,沒有國家就沒有個人.看起來在價值取向上有着巨大的差別,但無論是自由主義還是團體主義,我們在最終的`最求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了,有些問題根本不能用傳統的自由主義進行評定,在這些方面上,他們就要借鑑我們的思想,來整合出適合他們國家的新價值取向,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道義,還有裏面所闡述的“以和為貴”的思想,對於他們都有着巨大的參考價值.

隨着中國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於我們身上,而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價值取向,將再一次成為主流,我們將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全世界.而作為現代文明之基礎的傳統文化,將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那耀眼的光芒,這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將為世界所共享.

【篇三: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文化;從深層涵義來説就是:文化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的總體表徵.但,隨着現在電子產品的出現.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早已忘記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其中還包含了名家文化,道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等等.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戲劇(越劇、粵劇、京劇、崑曲、黃梅戲、湘劇、徽劇、漢劇、皮影戲、川劇、崑劇臉譜、川劇臉譜、京劇臉譜);剪紙;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中醫(中醫、中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歌、賦、《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節日(元宵、寒食、清明、元旦、中秋、端午、臘八、重陽、除夕、春節);服飾;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內家外家、太極八卦)……

隨着傳統文化的沒落,我們作為中華兒女要肩負起拯救傳統文化的責任:

(1)我們要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的優點;

(3)我們要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優點,將它們與中華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取長補短;

(4)我們要呼喚適應(next88)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文化;

(5)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6)我們只有瞭解社會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得出全面、中肯、成熟的結論.

傳統文化,最主要的詞就是文化.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文化,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會想文化不就是知識嗎?但,在現代文化中的傳統可能只剩下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繡花鞋文化.

在以前,難道人們只會喝茶、喝酒、繡繡花鞋嗎?在現在,難道人們只會喝茶、喝酒、繡繡花鞋嗎?我們應該往這個問題的深層去想;但我們首先弄懂“文化”這一詞的根本含義,才有可能知道文化是什麼?只有知道文化是什麼,才能知道中華的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麼?但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弄懂的,需要我們長期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弄懂這個問題.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曾為它們的進步、繁榮昌盛而自豪;也曾為了它們的落後而感到傷心.

文化,它們有繁榮的時候,也有衰敗的時候.在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羣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文化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觀念、信仰和情操的過程.他強調,文化只有在社會結構發揮功能時才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

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從行為規範和模式的角度給文化下定義.他提出:“文化是一組行為模式,在一定時期流行於一羣人之中,……並易於與其他人羣之行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清楚的不連續性”.

英國人類學家R.弗思認為,文化就是社會.社會是什麼,文化就是什麼.

這就是歐洲三位人類學家給文化下的定義.

我們要好好的守住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但我們在守住的同時,也不要閉關鎖國;我們要多吸收外來文化,取長補短.

【篇四: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説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説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温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説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