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大學聯考作文800字(精彩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51K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大學聯考作文800字(精彩多篇)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大學聯考作文700字 篇一

清代有名的書法家翁方剛一生研究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最佩服唐代虞代南、歐陽詢的書法;同為清代書法家劉石庵則善於發展自身的筆法,創造出了一種新書法。有人問翁:“劉的書法如何?”翁説:“他有哪些筆是古人的?”劉反駁:“他的哪一筆是自己的?”

其實書法既要向古人學習,也要創造新筆法,這才能稱得上好的書法,而文化亦如此。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既要繼承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也要在此基礎上創新,發揚自身的特點,這樣的文化才能發展得更成功,流傳得更久更長。

對於前人留下好的文化傳統,我們要懂得繼承。

中國傳統文化悠遠流長,儒家、道家、法家各有各的特色,如孔子的仁之説,這就是值得繼承的文化,但也有很多糟粕。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卑微的,不僅小時遭受裹腳的痛苦,而且個人的婚姻也要聽從父母兄長,沒有權利去把握自己的命運;面對這些因循守舊的文化糟粕,我們堅決拒絕。因此,取之精華,去其糟粕繼承文化的原則。

而在繼承的同時,也要創新。

當中國還處在受外國侵略、封建主義嚴重的內憂外患之時,以孫中山為首的反帝反封建隊伍逐漸強大起來,他們借鑑外國革命,力求中國革命有所超越。最後革命雖然沒有完全勝利,但他這樣打破桎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難道這不是文化的創新嗎?也正是這種創新,中國共產黨才會成立,才能領導人民建立中國。

而此前第37屆中國區比基尼小姐總決賽和全球總決賽的啟動儀式上,參賽佳麗們穿着京劇元素的比基尼進行了展示。京劇是我們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寶物,但卻和比基尼聯繫了一起,這難免不讓人聯想到美色,無疑是在褻瀆傳統文化,這不是創新,是糟蹋國粹。因此,我們也要以正確的方式創新。

鄭國有一個人想學別人的步法,以顯與本國人走路不一樣,但不懂繼承,不會創新,終也忘了自己的步法,落得爬回去的下場。若文化不懂得繼承傳統,不會正確地創新,那麼也終會成為邯鄲學步了。

傳統與創新作文 篇二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度,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個經久不衰的國度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有着燦爛輝煌的一面,它孕育了中華兒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它不僅是我們的母親,更是中華圖騰中一條舞動的龍。它是中華文明史的璀璨明珠。

中華傳統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澱下來的,縱觀世界,中國在世界上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聯繫,而絲綢之路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敦煌莫高窟。它記錄着絲綢之路的過往塵事。而對於是否對傳統的敦煌莫石窟加入新的元素這一問題,我認為這應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它,我們不能因循守舊,既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要從創新之中謀求發展。

現代社會,現代世界,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具有一定價值體系的組合體。它需要有着創新、有着發展眼光的人來組裝。我贊成對傳統文化的石窟加入新元素,但不全都是,它更需要以傳統的中華文化來作基石,這樣,石窟藝術才能更加完美。

魯迅先生曾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提及到“送去主義”與“拿來主義”,他説道我們必須自己去拿來,而不是被別人送來。同樣,對於石窟藝術的創新,我們不能走極端主義,從創新中求發展才是正確的方向。只有從創新中謀求發展,這樣石窟藝術才會更吸引人,這就需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法,堅持“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從創新中求發展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做的事情。中國近代史是恥辱的,從閉關鎖國到甲午戰爭,從各種不平等條約到日本侵華戰爭,這一幕幕慘痛的例子警醒我們不能閉關自守,我們要“走出去,引進來”,去創新,去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至世界各地。石窟藝術是中華文化世界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僅需要我們去保護,它更需要我們從創新中謀求石窟藝術的發展。

自古以來,寧願做被動者的人,一無所成。而那些主動去探索,去奮鬥拼搏的人卻終將成功,石窟藝術亦是如此。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大學聯考作文700字 篇三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直是我們炎黃之孫的驕傲。而現在卻出現分歧——傳統文化需要被傳承嗎?

毋庸置疑,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二十四節氣確實“己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是,如果因為不常用到,便要摒棄之,這顯然也是功利主義思想在作祟,是目光短淺的表現。二十四節氣的存在價值,除了古時農業的應用價值外,它更體現出一種文化標籤價值,正如入遺標準中的“傑出的文化代表”,既然是有文化的代表性價值,這是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的。

泰戈爾説過一句話:“古老的種子,它生命的胚芽藴藏於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裏播種。”所以,孕育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不應該被遺忘,被拋棄,而是更好,更應該傳承,讓孩子們在心理上形成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才能一代一代的將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發揚下去。現今天看來,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括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是四大文明,萬里長城,京劇崑曲等。傳統精神和歷史古蹟又一次受到衝擊,那些西方文化使現在的民族文化生存越是艱難,幾乎是空谷絕響。

近20__年初,“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引得各界人士議論紛紛,多方評價。有人説:需要被搶救;有人説:沒有實際價值;有人説:只有傳承和革新才會有更大的價值。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卻現在別搞得亂七八糟,不知對錯。

另外,需要明確的是,二十四節氣入遺,一方面的確是説明二十四節氣的文化代表性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反映出這種文化遺產需要切實保護。而入遺後是最好的保護,但這也不是最終目的,更大的價值在於傳承和發揚。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並不意味着文化同質化,單一化,唯其多樣,世界文化才會更美!中國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怎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中?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的融合,思考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與創新作文 篇四

面對傳統文化的日漸沒落,故宮推陳出新,創造了故宮文物一系列的文化創意產品,故宮變通思維推出了許多節目讓人忍俊不禁,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到傳統文化。

可見創新並不是傳統的致命毒藥,傳統也絕非創新的絆腳石。相反,二者還可能是一對助推器,所以我認為創新和傳統,二者可兼得。

只重視傳統不重視創新,再悠久的傳統文化也會煙消雲散,古巴比倫文化曾經在西河流域輝煌,一時神祕的楔形文字和夢幻的空中花園令人神往,可他卻固步自封,不接受外來的事物,最終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只留下寥寥數字和斷臂殘垣,讓世人哀歎。

只重視創新,不重視傳統,再精緻的創新也難以讓人認同,就如同當下火爆的短視頻,APP雖然開創了新的模式,當APP中的內容卻讓人不敢苟同。藉助着這種APP人們陷入了娛樂狂歡,大量惡搞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人們認識傳統文化造成了影響,而平台也只是獨善其身,沒有對平台用户加以引導,這種與傳統文化背道而馳的做法實在是不可取,這種創新只是一時的狂歡,難以長遠發展。

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唯有創新才能讓經典代代相傳,讓傳統意義深灰傳統的發展之路,只能在創新中去尋找戲曲在當下,人只是少數人的陰晴白雪,但他與當下流行歌曲結合後,卻引發了年輕人的追捧熱潮。古風歌曲和中華漢服本早已被人們遺忘在歷史的角落。但人們卻用創新讓他們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湧現出一大批古風愛好者和漢服愛好者,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古老的歌曲和服飾文化,你看創新和傳統從來都不是對立面,但是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因為沒有創新而日漸衰落,又有多少優秀傳統因為不懂得創新而淹沒在歷史的狂流中。

所以故宮的做法才是傳承經典文化的正確做法,只有讓更多的'人瞭解故宮文化,這種文化才能夠傳承下去。

面對傳統文化的日漸沒落,讓我們創新起來。不要再固步自封,而是要用創新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誰説創新和傳統文化不可兼得?我們可以試一試,在未來的長河中,是不是隻有在創新和傳統文化兩者相結合的情況下,才能更加發揮出他的力量。

傳統與創新作文 篇五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標誌,對待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當繼承與發展,守正與創新。如何處理二者關係,則成為其傳承路上的矛盾。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其發展的前提基礎。《唐宮夜宴》中舞者的體態、紗衣與粧容,都是對唐三彩樂俑的展現,而唐三彩樂俑則作為唐代文化的載體被一代代人民繼承下來。如果不對其進行繼承,現在就不會有如此包容的、具有與民族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文化談何發展文化?

在繼承的基礎上,傳統文化應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傳統文化藉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創新並傳播,國家博物館網上展廳、故宮博物院的數字技術……都是將傳統文化以當代形式展現,民族舞蹈中虛擬場景與現實舞台的結合,呈現着視覺盛宴。對傳統文化進行內容、形式、體制、機制的創新,使其成為優秀的且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增強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守正與創新傳統文化都要立足於實踐。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當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性,反映當時的社會存在。優秀傳統文化要貼近生活,同時需高於生活,體現着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下來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我們繼承和發展的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民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當將所見所聞所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樹立我們的文化自信,增強我們的文化認同感,自覺接受其薰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應當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讓中華文化面向世界,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既要有新生的雀躍,又要有堅守的泰然,在繼承中發展,在交流中傳播,做中華文化小使者,學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傳統與創新作文 篇六

互聯網時代,如一頭巨大的鯨魚攪動着時代的大江大河,使之營養充足、血氧充分。有些人曾經擔憂,傳統會不會被互聯網時代的激流沖垮,遠離人們的視野?

但事實果真如他們想像的那樣嗎?且看溢滿傳統元素的美食讓李子柒廣受歡迎;且聽配上現代曲調的古詩《琵琶行》如何引領傳統的熱潮;且看用3D打印技術設計的傳統建築高高佇立,透着傳統的古樸和厚重……

互聯網時代,傳統並沒有退出我們的視野,而是被新方法創新傳承着!

互聯網時代,創新讓傳統立穩根基。

就如“數字敦煌”將無數珍貴的佛畫、佛像以互聯網的方式永久保存,這一創新的舉動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將自己奉身於那飛天的神話,體悟來自傳統文化的震憾人心的力量;亦如《國家寶藏》,創新地以綜藝的外衣為觀眾展示國寶中的歷史、傳統,真正地讓國寶“活”了起來。創新讓傳統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快速地立穩根基,以創新式的新方法將傳統文化、傳統美食、傳統文物從殘舊的古書、老灶、廢墟中一一拾起、擦拭,重又將之捧回我們的神壇,讓其生根,成長,進而更好地傳承下去。

互聯網時代,創新讓傳統發散活力。

傳統已經被鎖在不可打破的牢籠裏很久了,而創新,讓傳統在互聯網時代重新煥發活力,開如燦爛的花朵。君不見雕刻木匠“小盧”以傳統的木匠手藝製作出人氣角色的手辦,為傳統注入新的血液,斬獲百萬粉絲。創新讓傳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像,它使傳統更切進人們的生活,在互聯網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互聯網時代,創新為傳統傳承提供動力。

不再是獨自一人的堅守,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前行,不再是遠離生活的念想,創新,將傳統放在聚光燈下,讓無數人聚力,將之傳承、發展,創新的新方法、新平台,讓更多人瞭解傳統、喜愛傳統,並自覺地傳承傳統,讓傳統隨着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作為互聯網中成長起來的青年,我們充溢着創新的力量,亦有着對傳統的尊敬與喜愛,何不以創新為馬,助力傳統發展前行?何不發揚創新,發展“拓荒牛”的精神,為傳統的傳承開拓一片沃土?

互聯網時代,創新讓傳統立穩根基,讓傳統發散活力,為傳統傳承提供動力。正是創新,使傳統在時代的激流下沒有退出我們的視野。

創新為馬,助力傳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