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西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9W

江西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多篇)

江西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一

經常想想自己擁有什麼,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沒有什麼,這又是不知足,不滿足,不知足不滿足就會去進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於這兩面之間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滿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針對物質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針對名利、私慾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滿足則是針對理想、事業,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這兩方面的知足和不滿足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先説説知足吧。人要知足,才會快樂、幸福。社會之大,財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會均有貧富差別,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樣。如果一個人,他老是去往高處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產生煩惱,產生痛苦,他會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別人大魚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飯;別人錦衣繡緞,他只能粗布短襖;別人寶馬香車,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慾望是人生的大敵。

不去攀比,去除慾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從容,清心寡慾,你才會感到天高雲淡,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給你帶來快樂、幸福。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窮人往往快樂,富人卻常常痛苦。為何?就是因為窮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難知足。

再説説不滿足或進取吧。人,畢竟是高等動物,除了吃穿住行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外,畢竟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事業、理想,人格修養、精神境界等等。在這些方面,要永遠地不滿足,要永遠地追求、進取。

上演“草根傳奇”的林書豪,開始只是個“板凳球員”,是他的不斷進取,不斷追求,永不言棄的堅持精神,打開了他通往“羅馬”的大門。林書豪的追求、堅持幾乎達到了極限,像他這樣懷揣NBA夢想,不停輾轉各球隊試訓,哪怕只為一個板凳上的末席名額的球員,在美國大有人在,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可林書豪沒有滿足,沒有停步,他最終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風雨,都永不滿足,去取得更好的戰績。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滿足,不滿足才會去追求、進取,才能抵達人生中的一個個風景如畫的高地。

江西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二

“奧數、英文、周樹人”,大多數中學生談之色變,我們因奧數難尋的解題方法而退縮,因英文脱離母語原則而不敢邁進,最後面對周樹人艱深難懂的文字,我們徹底恐懼。這一系列的膽怯,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國家的責任。

“怕”的背後,有你我的“惰性思維”。

我們所懼怕的“奧數、英文、周樹人”恰恰是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學生早已被家庭、社會圈養成一個個只知享樂、不會思考的“沙發人”。現盛行的娛樂節目一步步地蠶食着青少年走向勇於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導者青少年走向僅僅滿足於大腦皮層微量興奮的深淵。想想古時“聞雞起舞”的志士,“頭懸樑,錐刺股”的學子,還有“鑿壁偷光”的讀書人,他們拋卻惰性思維,勇於向課本中艱深難懂的知識發起挑戰,終將難以降服的知識收入囊中。“奧數、英文、周樹人”,確有難以接受之處,但如果我們能破除惰性思維,征服這一切自然不在話下。

“怕”的背後,有老師的引導不當。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一語點破老師的作用。着名英語專家俞敏洪在創立“新東方”初期,便堅持“新東方式教授方式”,並規定所有新進老師,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這是因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確的教學之道,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只知道照着教輔念,不注重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打開知識這扇大門,最終讓學生對知識感到恐懼。

“怕”的背後,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

在德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將文化知識不斷運用到生產實際中,也正因為這樣,德國的青少年樂於接受知識,也樂於應用知識。相反,在我們國家,不健全的教育體制製造出一堆眼睛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掃描儀,而非真正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知識分子。學習方式的單一化以及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習目標的絕對化,讓我們對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東西產生不滿、厭倦甚至恐懼的情緒。

江西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西蜀揚子云談及“理想”實現,以“弓矢的”為喻。他認為修身、矯正思想、義為目標,此三者是理想實現之必要條件。

的確,“弓矢”是個人之努力,“的”則是目標之引領。理想實現,二者缺一不可。某以為:有為青年實現理想,首先要樹立洋溢家國情懷的堅定目標,其次要以個人奮鬥為實踐動力。

譬如:理想之舟,家國情懷為目標之舵,奮鬥青春為動力之槳,青年志存高遠,家國情懷為目標之舵,助力理想航船,堅定正確方向!

“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這句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給學生定的立志準則。今日讀來,依舊有時代價值。志向有大有小,但青年人立志,只有將個人小我,同家國大我相聯繫,只有將人生目標,同國家民族共命運,才能更好的實現人生價值。

小説《青春之歌》裏的餘永澤和江華,就是典型的小我與大我的形象。餘永澤的人生目標就是“學而優則仕”,讀書為了享榮華;江華的理想則與時代、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結果,餘永澤的青春之舟,在亂世洪流裏,飛灰湮滅。江華則投身洪流,勇立潮頭,成長為英雄!

就像我,我們,生長在幸福和平時代的青年一代。如果把人生的目標,就設定成——為了個人揚名立萬,為了“拱白菜”,為了車子、房子、票子。這樣短視、物質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我思忖,我的一生,並不想空喊口號,也非“打雞血”般的假高昂,我只想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度,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誠如魯迅先生所説:“青年遇見深林,闢成平地;遇見曠野,栽種樹木;遇見沙漠,開掘井泉。”

盡己所能,立時代潮頭,方不負青年之名!

小我平庸順遂的人生,非我所願;大我挑戰壯麗的人生,畢生所求!青年繼續奮鬥,奮鬥青春為動力之槳,揚起理想的風帆。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是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寫下的句子。現在讀來,依舊豪情滿懷。奮鬥是青春最亮的底色!人類生生不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都是一代代青年繼續奮鬥的結果。

小説《創業史》中,郭振山、樑生寶就是安逸和奮鬥最典型的代表。郭振山曾經是農村的創業先鋒,“土改運動”中立下功勞。但後來,他活在功勞簿上,在小富即安,泯滅了奮鬥的激情,成了時代的阻力。相反,樑生寶則一路披荊斬棘,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成了時代發展的一面旗幟!

我,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前輩流血鬥爭,祖輩和平建設,父輩改革創新,到我們青年一代,是不是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坐享其成?

絕不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

創業難,守成更難!何況兩個百年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尚在征程!我輩怎能歇歇腳、偷偷懶?

我堅信,我的一生,皓首白髮憶往事時,可以自豪地説,“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功成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我一生無悔!”

歲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時,重任在肩。

青年理想的航船,必將在家國情懷之目標舵,奮鬥青春之動力槳的合力下,駛向未來、勝利、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