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86K

第一篇: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

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精選多篇)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

於健東的實習報告

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

報告內容:

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為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

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着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為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裏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

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

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

一).歷史:

成立時間

《讀報參考》創辦於1986年8月25日,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信息》,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

其編輯部前身為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

《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為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16頁,又增加到32頁,最後到目前的48頁。

當時主要刊登社會信息、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

1991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為《讀報參考》;

1991年3月18日,《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

1991年7月15日,《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

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1993年7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

99年到2014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45萬份。

2014年改為旬刊,每月三期。

二).現狀:

目前編輯部共有21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信息的錄入處理。

《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200多個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羣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羣。

二.實習的具體內容: 

一).市場調查:

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羣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信息,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

調查結果使我們認識到:

①《讀報參考》的讀者市場定位是十分準確的,讀者評價很高,銷售量比較穩定;

②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銷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較明顯的下降;

③對於現有的宗旨和風格、以及讀者市場都已經成熟、穩定了的《讀報參考》而言,重新進行市場定位,並獲得讀者市場的成功機率不大;

④其他讀者市場尚有開發的潛力,如:二十至三十歲之間,有一定學歷、初入社會的人羣。

二).實習階段的主要內容:

1、在對讀者市場進行了初步定位之後,我們小組以模擬出版一期《讀報參考》為目標,仿照原刊的形式開始進行選稿,之後,我們的指導老師———責任編輯戚欣為我們進行了指導和修改,然後我們根據老師的指導重新篩選、修改了稿件。最後將最終的選稿上交給了編輯部,編輯部的部分老師為我們進一步審閲和指導,併為每個組員一一講解。

過程中,暴露了我們選編稿件時在讀者定位不準等一些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加深了我們對稿件選編的認識。

2、在實習期間編輯部出版了兩期《讀報參考》,我們參與了兩期大樣的校對。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諸如忽略標點修改、不注重轉載稿件時人稱等詞語的修改等問題,並得到及時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標點等又沒有錯誤,其次,通讀文章,對文章內容、人稱、邏輯等問題進行改正。

3、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嘗試了對近期的三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了不同於《讀報參考》原刊風格的多角度的綜合報道。這個過程是一個真正鍛鍊編輯,和體現編輯能力的過程。首先,要蒐集大量、全面的資料,然後根據主題對材料進行刪改、綜合。這個過程,我們着重地注意了從多角度報道事件,反映來自不同社會層面的人們的聲音,稿件中去除了來自記者和編輯的評論性話語和觀點,給讀者留下充足的餘地去自己評論。同時,進行稿件綜合報道還要注意事件發生的邏輯性等問題。

4、其間,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照排、校對等部門,熟悉了稿件的網上操作修改。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的四方區印刷廠,觀看了大型印刷車間的運作。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刊物出版過程的認識。

(**按原定計劃,我們本來是應該能夠出版一期由我們編輯的雜誌,並通過整個出刊的過程更加實際地瞭解整個雜誌的運轉流程。但由於編輯部十分繁忙,原定計劃未能實現,這不失為小小的遺憾。但對於整個實習過程我所得到的巨大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收穫而言,這個遺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總之,整個實習過程使我們對一部文摘性雜誌產生的整個流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我們對未來專業課的學習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三、《讀報參考》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一)、《讀報參考》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在與編輯部老師們的一次座談中,我們瞭解到,在編輯部年輕成員裏,一人是新聞系畢業,一人是歷史學專業、一人是中文專業畢業,一人是中文系畢業,沒有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其他文科專業。我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讀報參考》自身特點決定的。

《讀報參考》本身的特點:一,文摘性的雜誌。二、面向的讀者羣是側重於關心政治、社會和歷史的實事新聞的中老年男性讀者羣。這種特點要求編輯的能力方面應偏重於稿件的選擇和編輯,並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廣泛的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同時,《讀報參考》目前還在對刊物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探索。

綜合以上現狀,我們認為《讀報參考》作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高層次的決策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相當的有關媒體的專業知識,擁有管理一個傳媒實體的能力,能夠對所在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制定出符合讀者市場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長遠的發展規劃。這種人才也應該是複合型的,要對媒體所在整個行業領域的運作機制和發展前景有相當的認識,知識面應該涵蓋新聞和經濟兩個領域,其能力的重點應是在實際操作中使新聞事業發展與經濟學科知識的相互結合。

2、知識面廣的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尤其是對社會科學各領域,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等諸方面的學識都達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對某一社會現象、問題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廣度,以及影響的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全面性。

3、專業知識領域強的人才:這部分人才仍應側重於社會科學學科,這類人才應在所學專業上有比較深的造詣,能夠對某一社會領域的現象、問題作出深度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深度,影響着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深刻性。

二)、《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受讀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選擇就有一定的特點和固定性,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大塊:①政策性強的內容;②近期重大問題事件;③海外事件;④歷史回憶性內容。

其中主要是有關近期的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度報道。由於這部分讀者羣大多數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強的歷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還有一部分有關此方面的歷史記錄性的稿件。總之,稿件的選擇的過程就是“本着辦刊宗旨,找準讀者定位”的過程,只要適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後,稿件還應注意其政治性和社會影響,對於違揹我國國家重大政策方針,以及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政治後果和負面社會影響等的內容或稿件,應予以適當和必要的編輯修改或者刪去不用,保證刊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

四、實習體會:

一)、經過幾周的實習,我對《讀報參考》這樣一份文摘性的雜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讀報參考》的成功,簡單地説,首先在於找準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這也找準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其次在於為所選定的讀者市場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新聞信息。

具體來説:在實際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部

①注重刊物欄目的設置,如“八面風”、“觀察與思考”、“熱點透視”、“社會廣角”等,為配合國家反腐敗鬥爭,還特設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錄”三個欄目,以此警示社會。

②在稿件的選編上突出“廣選、精編”的原則。在千餘種報刊中精選最有價值的文章,對每一篇稿件都經過精心地編輯,並配有編者按。

③注重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內容,封面採用黑白新聞圖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點,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總之,作為一份在國內有影響的期刊,《讀報參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過實習,我還認識到了以下問題:

1、任何一份成功的雜誌都需要一個準確的讀者定位。我覺得,給雜誌選擇讀者羣就好像給種子選擇生長的土壤,只有根據種子自身的生長特點,準確地選擇最適合其生長的土壤,種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長起來。

2、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對於刊物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認為,編輯自身除了要有專業的學識和廣泛的知識外,最關鍵的還是應具備人文主義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編輯進行稿件選編不僅要緊扣刊物的市場定位,同時要注意輿論導向和對讀者高尚情操的引導、培養。

3、通過實習,我還感覺到,最理想化的報道應該是中性的、人性化的報道。編輯記者不要參與其中,進行中性的報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現事實和背景給讀者;要人性化地報道,避免主觀偏見和偏激的修辭,留下足夠的空間給讀者自己去進行思考和評判,從而形成真正的源自於民眾的輿論呼聲,以此來反作用於社會。

我認為,這種輿論引導過程是最理想的。當然,這種觀念也是建立在對受眾的獨立認知能力的信任基礎之上的。

4、在實習中,我還認識到,刊物要多記錄“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發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這也是人性化的報道的另一個方面。

以上是我關於專業認識實習的報告。其中有部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請老師、同學們多多指教。謝謝!

第二篇: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

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

作者: 來源:

於健東的實習報告

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

報告內容:

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為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

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着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為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裏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

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

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

一) . 歷史:

成立時間:

《讀報參考》創辦於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信息》,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

其編輯部前身為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

《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為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 16 頁,又增加到 32 頁,最後到目前的 48 頁。

當時主要刊登社會信息、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

1991 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為《讀報參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

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 1993 年 7 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

99 年到 xx 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 45 萬份。

xx 年改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現狀:

目前編輯部共有 21 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信息的錄入處理。

《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 200 多個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羣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羣。

二 . 實習的具體內容:

一 ). 市場調查:

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羣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信息,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

調查結果使我們認識到:

① 《讀報參考》的讀者市場定位是十分準確的,讀者評價很高,銷售量比較穩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銷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較明顯的下降;

③ 對於現有的宗旨和風格、以及讀者市場都已經成熟、穩定了的《讀報參考》而言,重新進行市場定位,並獲得讀者市場的成功機率不大 ;

④ 其他讀者市場尚有開發的潛力,如:二十至三十歲之間,有一定學歷、初入社會的人羣。

二) . 實習階段的主要內容:

1 、在對讀者市場進行了初步定位之後,我們小組以模擬出版一期《讀報參考》為目標,仿照原刊的形式開始進行選稿,之後,我們的指導老師———責任編輯戚欣為我們進行了指導和修改,然後我們根據老師的指導重新篩選、修改了稿件。最後將最終的選稿上交給了編輯部,編輯部的部分老師為我們進一步審閲和指導,併為每個組員一一講解。

過程中,暴露了我們選編稿件時在讀者定位不準等一些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加深了我們對稿件選編的認識。

2 、在實習期間編輯部出版了 兩期 《讀報參考》,我們參與了兩期大樣的校對。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諸如忽略標點修改、不注重轉載稿件時人稱等詞語的修改等問題,並得到及時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標點等又沒有錯誤,其次,通讀文章,對文章內容、人稱、邏輯等問題進行改正。

3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嘗試了對近期的三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了不同於《讀報參考》原刊風格的多角度的綜合報道。這個過程是一個真正鍛鍊編輯,和體現編輯能力的過程。首先,要蒐集大量、全面的資料,然後根據主題對材料進行刪改、綜合。這個過程,我們着重地注意了從多角度報道事件,反映來自不同社會層面的人們的聲音,稿件中去除了來自記者和編輯的評論性話語和觀點,給讀者留下充足的餘地去自己評論。同時,進行稿件綜合報道還要注意事件發生的邏輯性等問題。

4 、其間,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照排、校對等部門,熟悉了稿件的網上操作修改。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的四方區印刷廠,觀看了大型印刷車間的運作。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刊物出版過程的認識。

( ** 按原定計劃,我們本來是應該能夠出版一期由我們編輯的雜誌,並通過整個出刊的過程更加實際地瞭解整個雜誌的運轉流程。但由於編輯部十分繁忙,原定計劃未能實現,這不失為小小的遺憾。但對於整個實習過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穫而言,這個遺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總之,整個實習過程使我們對一部文摘性雜誌產生的整個流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我們對未來專業課的學習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三、《讀報參考》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 《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

一)、《讀報參考》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在與編輯部老師們的一次座談中,我們瞭解到,在編輯部年輕成員裏,一人是新聞系畢業,一人是歷史學專業、一人是中文專業畢業,一人是中文系畢業,沒有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其他文科專業。我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讀報參考》自身特點決定的。

《讀報參考》本身的特點:一,文摘性的雜誌。二、面向的讀者羣是側重於關心政治、社會和歷史的實事新聞的中老年男性讀者羣。這種特點要求編輯的能力方面應偏重於稿件的選擇和編輯,並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廣泛的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同時,《讀報參考》目前還在對刊物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探索。

綜合以上現狀,我們認為《讀報參考》作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層次的決策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相當的有關媒體的專業知識,擁有管理一個傳媒實體的能力,能夠對所在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制定出符合讀者市場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長遠的發展規劃。這種人才也應該是複合型的,要對媒體所在整個行業領域的運作機制和發展前景有相當的認識,知識面應該涵蓋新聞和經濟兩個領域,其能力的重點應是在實際操作中使新聞事業發展與經濟學科知識的相互結合。

2 、知識面廣的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尤其是對社會科學各領域,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等諸方面的學識都達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對某一社會現象、問題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廣度,以及影響的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全面性。

3 、專業知識領域強的人才:這部分人才仍應側重於社會科學學科,這類人才應在所學專業上有比較深的造詣,能夠對某一社會領域的現象、問題作出深度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深度,影響着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深刻性。

二)、《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受讀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選擇就有一定的特點和固定性,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大塊 :①政策性強的內容;②近期重大問題事件;③海外事件;④歷史回憶性內容。

其中主要是有關近期的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度報道。由於這部分讀者羣大多數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強的歷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還有一部分有關此方面的歷史記錄性的稿件。總之,稿件的選擇的過程就是“本着辦刊宗旨,找準讀者定位”的過程,只要適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後,稿件還應注意其政治性和社會影響,對於違揹我國國家重大政策方針,以及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政治後果和負面社會影響等的內容或稿件,應予以適當和必要的編輯修改或者刪去不用,保證刊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

四、實習體會:

一)、經過幾周的實習,我對《讀報參考》這樣一份文摘性的雜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讀報參考》的成功,簡單地説,首先在於找準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這也找準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其次在於為所選定的讀者市場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新聞信息。

具體來説:在實際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部

① 注重刊物欄目的設置,如“八面風”、“觀察與思考”、“熱點透視”、“社會廣角”等,為配合國家反腐敗鬥爭,還特設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錄”三個欄目,以此警示社會。

② 在稿件的選編上突出“廣選、精編”的原則。在千餘種報刊中精選最有價值的文章,對每一篇稿件都經過精心地編輯,並配有編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內容,封面採用黑白新聞圖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點,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總之,作為一份在國內有影響的期刊,《讀報參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過實習,我還認識到了以下問題:

1 、任何一份成功的雜誌都需要一個準確的讀者定位。我覺得,給雜誌選擇讀者羣就好像給種子選(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擇生長的土壤,只有根據種子自身的生長特點,準確地選擇最適合其生長的土壤,種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長起來。

2 、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對於刊物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認為 , 編輯自身除了要有專業的學識和廣泛的知識外,最關鍵的還是應具備人文主義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編輯進行稿件選編不僅要緊扣刊物的市場定位,同時要注意輿論導向和對讀者高尚情操的引導、培養。

第三篇: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

於健東的實習報告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報告內容: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為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

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着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為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裏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一).歷史:成立時間:《讀報參考》創辦於1986年8月25日,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信息》,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其編輯部前身為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為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16頁,又增加到32頁,最後到目前的48頁。當時主要刊登社會信息、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1991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為《讀報參考》;1991年3月18日,《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1991年7月15日,《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1993年7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99年到2014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45萬份。2014年改為旬刊,每月三期。二).現狀:目前編輯部共有21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信息的錄入處理。《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200多個大中小城市。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羣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羣。二.實習的具體內容:&am一).市場調查: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羣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信息,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1][2][3][4]下一頁[1]

在百度搜索: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報告

第四篇:在《讀報參考》報社的實習總結

於健東的實習報告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報告內容: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為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着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為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裏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一).歷史:成立時間:《讀報參考》創辦於1986年8月25日,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信息》,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其編輯部前身為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為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16頁,又增加到32頁,最後到目前的48頁。當時主要刊登社會信息、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1991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為《讀報參考》;1991年3月18日,《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1991年7月15日,《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1993年7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99年到2014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45萬份。2014年改為旬刊,每月三期。二).現狀:目前編輯部共有21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信息的錄入處理。《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200多個大中小城市。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羣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羣。二.實習的具體內容:&nb一).市場調查: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羣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信息,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1] [2][3][4]下一頁

[1]

第五篇:暑期報社實習報告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報》實習了一個月,真正的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和經驗,收穫頗豐。

我的指導老師是大河報西區記者站的主任,是報社人員的老資歷了,主要負責綠城新聞這個部分。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完成各項工作。第一次隨老師出去採訪是去鄭大一附院,採訪一個因路況問題摔成重傷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師提醒我要好好記錄信息,因為寫新聞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後回報社,老師要我寫800字左右的稿子給她,因為第一次寫採訪稿件,一時不知如何下筆,一篇稿子我居然寫了快一個小時。老師只花了10分鐘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後老師説,以後寫稿要抓重點,不能照着資料全盤照抄,儘量寫的通俗易懂一點。當時覺得很慚愧,上了,卻連這種簡單的稿子也寫不好,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個月裏抓住機會好好學習。

後來跟老師出去採訪的時候我都很注意觀察,老師經常對我説,當記者是很辛苦的,剛開始別指望別人能給你好臉色看,很多人都不願意配合記者的採訪,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放棄,要想方設法找到有價值的新聞。剛開始的時候和老師出去還沒什麼體會,而後來幾次出去採訪的時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記者的辛苦。七夕節那天老師要我去各大商場去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我在一些百貨商場轉悠了半天,問了幾家家珠寶專櫃和一些餐飲店,他們全部都拒絕我採訪,直接説不想回答我的問題,不想透露之類的,當時我真的覺得很受打擊,後來好不容易有一家專櫃願意接受我的採訪我才勉強完成了任務。我以前覺得記者走到哪裏別人都會畏懼三分,畢竟是“無冕之王”,是人民羣眾的發言人。但是現實是現在很多人對記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記者亂寫,寫負面新聞,有的則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記者不光是要會如實的發覺新聞、寫新聞,更要學會跟人溝通,學會交際,才能從當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採訪的時候,一般的普通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我們首先就應該幫助被採訪者減輕恐懼,就跟拉家常一樣,讓他們慢慢放鬆,然後一步一步切入正題。採訪過程中,也是採用各種手法讓被採訪者自己開口説。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説的方式技巧,告訴我必要的設計圈套還是要的。同樣,面對不同的人羣也才要選擇正確的溝通的渠道。比如,當採訪對象為縣領導時,首先服裝的選擇就很重要,不能太學生樣,也不能太職業化(會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氣氛),其次語言要組織好,一般會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不能太隨便,由於零的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所以語言也要幹煉,不能廢話連篇,一定要抓住重點,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明明白白的簡單表達出來。並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發被採訪人主動提供新聞,有繼續談下去的“慾望”。最後要注意禮儀方面的問題。這不僅僅使個人形象的問題,也是代表着整個報社,特別是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直接面對的就是廣大的人民羣眾和領導,更要注意自己的整體素質。在此,我也感謝我的商務禮儀老師,交給我的一些社交禮儀,比如握手的原則,飯桌上的原則等等。在我的採訪中給我了莫大的幫助。不出去採訪的時候一般就在辦公室寫稿子,在辦公室要注意維護辦公室的環境。報社的報紙特別多,由於人員多報紙總是很亂,我利用課本上的知識,每天都及時分類放好,這樣就整齊的多了。讓大家用最飽滿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很短,只有一個月,但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卻是很寶貴的。我零距離的接觸到了新聞工作者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到做一名好記者的不易,每一則新聞裏都有這些記者辛苦的汗水。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有時為了跑一個新聞連飯也顧不上吃,正是有了這些敬業的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我們才能每天及時瞭解到社會上發生的事,瞭解新的資訊。經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更加肅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