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調查實習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6W

第一篇:大學生市場調查實習報告

大學生調查實習報告(精選多篇)

掌上電子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價格戰、概念戰、廣告戰、技術戰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但撥開層層戰火硝煙,不難發現,掌上電子市場領域內的每一個動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着新產品展開的。

新機型銷售貢獻大

從賽諾市場研究公司35城市商場銷售監測情況來看,2014年市面上共出現386款機型掌上電子產品,其中179款是2014年新上市的,佔到市面機型總數的46.4%。而其中以提供記事、電話簿等功能為主,一般支持手寫輸入、電腦同步功能,產品系統較為封閉的普通pda類產品中,2014年新上市的機型已經佔到了市面機型總數的53.5%。

從監測數據看,2014年11月份掌上電子市場零售額的66.3%來自2014年新上市的機型,44.6%來自2014年下半年新推出的機型。從目前掌上電子兩大主流市場(pda類市場和辭典類市場)來看,pda類市場新品貢獻率較大,其中2014年11月份pda類市場83.2%的零售額來自2014年新上市機型,57%的零售額則來自於2014年下半年上市的新品。

pda競爭是速度戰

從pda類主要機型在上市後各月的表現可以看出pda類掌上電子產品市場生命週期普遍較短,尤其是產品導入期和產品成長期非常短。從2014年上市的比較成功的機型的生命週期來看,大部分機型都是在上市後的第二個月或第三個月達到產品銷售頂峯,如2014年影響最大的機型mr—170,從產品上市當月在pda類市場就佔銷售額的6.9%,但在第二個月銷售額佔有率則迅速達到20.6%,在第三個月佔有率達到最高點————27.0%。接下來市場佔有率就開始下降,在上市第8個月時佔有率已經下降為10.3%。而其他一些機型的產品週期在市場上則如同曇花一現。

各品牌差距在拉開

從普通pda類掌上電子市場主要品牌的新品上市速度來看,不同品牌差異較大,其中商務通、名人2014年新品推出速度較快,2014年新上市機型個數佔2014年市面機型總個數的一半以上。而聯想、快譯通2014年推出的新品相對較少。

主要pda品牌的2014年新品對2014年11月的銷售額貢獻率普遍較高,但差異較大。商務通的新品貢獻率最高,其11月份銷售額的94.4%來自2014年上市新品,銷售額的72.8%來自2014年下半年上市的新機型。其次是名人,2014年新產品對11月份銷售額的貢獻率達到86.4%,但只有43.8%來自2014年下半年新上市機型。而聯想pda產品的銷售額中僅一半左右來自新產品,而且主要還來自於第四季度新品。可見,無論從機型個數比重上,還是從銷售貢獻率上來看,2014年新上市機型都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pda類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新品競爭上。

制勝關鍵是創新力

國內pda市場可謂是不成熟市場中的不成熟市場。從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在1999年之前,國內掌上電子市場主要是以低端辭典類產品為主,而以記事簿、電話簿功能為主的pda產品規模較小,而伴隨着“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廣告效應,pda產品在掌上電子市場上一夜走紅,產品銷量在兩三年內成倍增長,2014年市場規模在銷售量上達到192萬台,在銷售額上達到23.5億元。在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國外pda企業、國內的it企業、通信企業、家電企業等)都紛紛涉足pda行業,而從2014年pda市場來看,pda市場在瘋狂了一陣子之後開始冷卻,而對於pda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pda產品真正的功能利益到底在哪裏”、“pda到底賣什麼”,而緊接着必然是層出不窮的概念、不同的技術進行比拼,而不同概念、不同技術的一個載體必然是新機型。

目前大部分pda企業主要還是以oem形式進行生產,技術上還是非常不成熟。而pda行業普遍被認為是it行業的附屬品,技術在一定時期內則是這個行業的一個焦點話題,如名人智能王mr—170的“首創草書輸入識別技術、一指操作、只用一顆7號電池等”,商務通先捷8823的“精顯視屏”,快譯通v68的“首創兼容sim卡”,聯想a68、商務通短信王8836的“紅外互傳”,tcl的“開放式平台”等等。

而對於pda產品來説,技術的模仿和跟進較快,為了在激烈競爭下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所有的企業都希望在技術上尋找更多的賣點,一方面推出具有獨特技術賣點的機型,另一方面,對於其他品牌的成功技術賣點迅速跟進,推出機型,進行市場攔截。

對於pda企業而言,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發展;沒有研發能力,企業就舉步維艱;沒有新產品,市場就裹足不前。然而,新產品開發的另一個嚴酷問題就在於新產品開發成功率極低,一個成功的新產品需要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因此,pda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技術競爭、營銷競爭或資金實力的競爭,而是各方面綜合實力的一個較量。

第二篇: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現狀的調查報告

專業:xxxxxxx

班級:xxxxx

學生:xxxxx

學號:xx

帶隊教師:xxx

xxxx年xx月xx 日

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決定對吉林市大學學生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因此,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指導大學生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注重精神消費,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二、調查對象

2014年9月27日、28日,我們對吉林市幾所大學的在校大學生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2天的調查統計,我們小組順利的完成了“大學生消費現狀的調查報告的問卷調查”。小組的3名同學都參與了調查,選取了北華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化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接受調查共120人(平均30人、院校),平均年齡20.4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三、調查方法

方法:一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問卷題型主要採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110份(全部收回),有效問卷102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百度貼吧等方式讓上述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是40人;兩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四、調查內容

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決定對吉林市大學學生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五、調查結果

(一)、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500——800之間。我認為,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二)、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

(三)、通訊支出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佔90%還多,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這也跟目前手機價格大眾化有關。在擁有手機的羣體中,月花費20-50

元的同學佔41.8%,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四)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閲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於是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五)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八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説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較高,因此,再回頭看前面大額的、驚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賺得多了,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手大腳的花錢?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一)、消費思想及消費行為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二)、消費觀念的導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三)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羣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羣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 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500元—

800元和800元—1000元這一幅度,少於45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二)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説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三)通訊網絡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高達100元以上。

(四)“遊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隨着旅遊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瞭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遊兩次,跟集體出遊或是與三兩好友同遊。另外,調查中佔41%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於戀愛的費用集中在250元—350元,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五)攀比的消費方式悄然成風。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四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借記卡會成為大學生錢包裏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

(六)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打,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籌。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為31.4%,男同學則為28.3%.

(七)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貧困生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九個百分點。而貧困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更有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見,貧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鍛鍊自己、早日投入社會的意識。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2014元—3000元居多,而貧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17.5%還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八)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一成的貧困生覺得自身消費現狀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認為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相處應對措施,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七、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説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一)、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三)、形成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四)、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5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説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温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温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五)、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mp3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六)、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七)、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長春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3名女生中,84.6%飲食費用在2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選擇廉價的飯菜;而21名男生中也只有85.7%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説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

(八)、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第三篇: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

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

(一)選題意義

2014年秋季開學,廣西正式實施新課改,旨在一改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機械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變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中學習知識和獲得生命情感價值體驗的主體,從而使教育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髮展。

南寧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學,一個月實習下來,實地進入課堂才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理念雖好,但真正操作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資深高級教師上課學生都能睡倒一片、提問課本內容無人應答、上到哪一頁不知道、畫哪裏也不知道……活躍的課堂是每個政治老師都追求的,它能讓政治課從繁瑣、死板中脱離出來,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走向輕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氣氛,對於初為人師的我們動力何在?講課的慾望何在?基於此,筆者在與指導老師、實習班級學生深刻談話的基礎上,在聽了一星期教學指導老師的課、聽了半個多月其他實習老師的課以及在自己上了8節政治課、一節講評課的基礎上寫了此份調查報告,期望能給自己一個提升,也給後來者以經驗借鑑。

(二)調查對象

xx四中盧xx老師、黃xx老師,高一年級(1)、(4)、(7)、(8)班學生。

(三)調查方法

訪談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實驗調查法

二、調查經驗

對於高一學生來説,感性思維仍強於理性思維,思考問題也往往憑一時的好惡,他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就興致盎然,反之則興趣索然。因此,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對政治產生興趣,就必須找到讓學生興奮的點,讓學生從瞌睡中爬起來,在興奮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經筆者調查發現,對於以下的點,學生最感興趣、最易興奮、從而最能活躍課堂:

(一)播放貼近學生生活及與熱點時政相關的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材料

我們的教學指導老師因教學經驗豐富且對課件製作不甚熟悉,因此他上的班級是不用多媒體教學的,但是他建議我們新老師使用多媒體。上過一兩次課後就發現,只要一放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學生立馬主動關燈拉窗簾,然後安靜坐着,目不轉睛、兩眼泛光地盯着大屏幕,連趴了很久的同學也都紛紛爬起,精神抖擻着加入大部隊。吸此經驗,此後幾乎每節課我都準備2分鐘左右的相關音樂、視頻或幾張圖片,在課堂導入時或中途播放,且儘量中途播放。播放完之後呢?興奮一般只能持續10分鐘左右,該睡的繼續睡,該幹嘛的又做回自己的事兒了。因此,每節課找那麼兩三個興奮點來吸引學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利用小故事解釋拓展課本知識點

如在講《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一課,講到學生們熟知的少數民族之一“壯族”時,我跟他們拓展説,以前其實是寫做“僮族”,1965年,經周恩來總理倡議,國務院就把“僮”字改成了“壯”。為什麼要改呢?這一提問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學生們就各種回答。這時氣氛就來了,教師也就可以順利的繼續開展教學了。

在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權時用了學生熟知的“三月三”放假的例子,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的知識能夠遷移,我還利用自身優勢同理講了我們xx瑤族自治縣“盤王節”放假的規定。(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幾個瑤人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許下大願。許過願後,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後來瑤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盤王節”,這一天,我們會跳傳統舞蹈——長鼓舞來慶祝瑤人的新生和盤王的生日。富川是臍橙之鄉,現在把臍橙節和盤王節一起過,多了個免費吃橙子大賽,就使得節日更加熱鬧了。)用一分多鐘講了盤王節的由來和過節時的主要活動,學生就覺得非常有趣。會問很多:“那老師你會跳長鼓舞嗎?”,“老師吃橙子真的是免費的嗎?等問題。整個課堂也就活躍多了。

(三)點名回答課堂提問

教學指導老師在我們上課之前就給我們建議説,學生可能對於很多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所以我們提問,只能問課本上有的。但,就是課本明擺着,學生要麼都找不到,要麼找到了也不搭你,死氣沉沉的。沒人回答課講不下去,總不能一節課40分鐘都是老師一個人在那兒説吧?這時,點名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就十分有必要了。

剛上一個班的課,能認識並且記住的也就那麼兩三位同學,或直接讓他們回答,或拿座位表隨便點,主動舉手是沒有的。發現一點,就在提問後看着座位表説:“看誰的名字最大氣,或説最具特色老師就請他回答”,點個與某明星或某歷史人物名字相似的,像高一(4)班有個叫“李俊傑”還有一個叫“黃俊杰”,我會説“哎呦,好名字,來,回答一下。”學生們會有一點小起鬨,氣氛就非常輕鬆了。沒有這些名字的話就點個名字大氣的,直接問“咱們班誰的名字最大氣啊?”學生一定會積極主動推薦人選,這時學生推薦的人一般是在班裏比較活躍的,讓其回答也可活躍氣氛,他不懂可以叫另一人幫回答或叫鄰坐回答。這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個點,在這樣一個氛圍下學生不會心驚膽戰的害怕老師點到自己。如果這時候,教師適時給予相應鼓勵,也就更能提高其積極性了。

(四)講課時穿插練習

還是以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權為例,直接講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權,然後一個個解釋什麼是經濟自治權、什麼是文化管理自治權、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多沒意思,學生覺得無聊又記不住,自己也講得無聊。這時就可以直接讓學生看課本,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哪些自治權?”完了直接給題、給材料:“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放假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8號)規定,將“三月三”這一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讓學生判斷材料體現了哪些自治權。一般學生只能回答出體現了“立法自治權和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中還有體現了“變通執行權”,學生對於這個不懂,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解釋什麼是“變通執行權”,這一權力在材料中是怎麼體現的。

就這樣以一種檢驗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既達到了活躍氣氛的目的,又達到了加深理解的效果。如若講完課還剩時間,也可以把課前準備好的2—3道相關練習讓學生做,做錯了吸取教訓下次錯的可能性就會(推薦訪問範文網)變小、做對了讓學生有些成就感,可謂百益而無一害。

總的來説,在理科班上課,只要你有些例子、有些材料,學生都會相對活躍;而文科班女生較多,或因害羞或因不想成為焦點、或是真的不會,上起課來就會覺得相對沉悶。這時候,睡覺的人就必須認為他懂了,有問題時就叫其回答,起殺雞儆猴之效;文科班很沉悶,相關視頻、音樂、圖片或材料必須得用,男生的作用也要給他積極發揮出來。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才會有活躍的課堂,也才會有充滿動力講課的教師!

三、結語

以上四點是一般課堂中比較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興奮從而提高課堂活躍度的點。

本文所説的“興奮點”是指能激起學生精神振奮或激動的情景痕跡。通過找“興奮點”,盡力喚醒正在沉睡或準備沉睡的學生,吸引心神不定或到處遊離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讓老師有點小動力繼續上下去,使我們的政治課、特別是有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政治生活》能夠繼續上下去。課堂是一個師生溝通的生命場,但是在普通中學,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你的生命在陪伴着他的生命,因此,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教師就不能就知識點講知識,而必須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就是一種負擔、就是一種任務。我們老師必須要學會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學生去接受你,接受你講的東西。課堂時不時有點氣氛,學生輕鬆了,教師上起課來自然也就輕鬆順暢了,我們教學目標也就能更容易達到。

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自己也就上過四個班共八節課,也只是採訪了兩位政治老師,還有詢問了一些學生的意見,可能調查有不盡完美之處,僅希望通過此份調查報告分享自己小小的不成型的經驗,給自己、也給後來者以借鑑。

第四篇: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範文

學生實習調查報告範文

時間:2014-05-08來源:未知 作者:yjbys點擊:

1203 次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

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温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習考察隊,走進温州樂清,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 就業狀況 温州大學 温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習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着黨和國家的心。“2014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14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佔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習隊決定走進温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温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手資料。

在15天的實習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以及各種規模,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習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習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習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習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習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

五. 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實習能力,交際能力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習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

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習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習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習,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習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習,培養自己的實習能力;在培養實習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習2014年的暑期實習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習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習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習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習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習中去。除了傳統的實習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習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裏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習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繫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習分隊,帶領着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裏的高端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習,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信息,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習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習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習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絡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對象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着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裏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裏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習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習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習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第五篇: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温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習考察隊,走進温州樂清,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 就業狀況 温州大學 温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習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着黨和國家的心。“2014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14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佔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習隊決定走進温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温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手資料。

在15天的實習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以及各種規模,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

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習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習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習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習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習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

五. 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實習能力,交際能力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習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習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習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習,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習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習,培養自己的實習能力;在培養實習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習2014年的暑期實習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習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習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習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習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習中去。除了傳統的實習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習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裏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習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繫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習分隊,帶領着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裏的高端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習,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信息,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習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習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習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絡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對象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着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裏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

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裏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習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習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習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