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1W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精品多篇)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為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瞭解外生礦牀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徵,初步掌握礦物的鑑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後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徵並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徵及河牀、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徵;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閲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徵;

2、通過閲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鑑別特徵,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為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瞭解外生礦牀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峯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徵,初步掌握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峯山花崗巖體(黑雲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徵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係,瞭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峯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係,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製。

(2) xx峯山電視台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峯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徵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係;觀察認識峯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係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分析峯頂處的變質巖(殘餘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理,學會節理的產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徵及產出狀態,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鑑定特徵。學習斷層特徵的判別與產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徵及中細粒花崗巖脈的穿插關係;通過參觀瑩石礦,瞭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鑑定特徵及形成條件。

3、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徵: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徵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穫、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並茂。

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並描述其主要特徵。

(4)學會繪製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製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採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 篇二

一、引言

1、實習時間:20xx年5月30日 星期天

2、實習地點:北京市昌平區虎峪村的虎峪風景區

3、組成人員:老師帶領下的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的0、1班同學及2、3班部分同學七十人左右。

4、實習目的:通過本學期對專業基礎知識

的學習,我們已經建立了系統的關於地球科學知識的理論認識。此次虎峪的實習是我們的第一次野外實習,通過本次的實習,我們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在鞏固完善課堂上所講地球科學知識的同時,也使我們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與技能。另外,我們對野外基本的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有更深刻的認識。更進一步地分析三大類巖石,地質地貌,形成環境等。初步接觸羅盤,瞭解羅盤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秉承地大優良傳統:艱苦樸素,求真務實。培養我們熱愛地質工作。為以後的北戴河實習和周口店實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以後更好地從事地質事業而服務。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虎峪村

6、虎峪概況:虎峪地帶處於華北平原與燕山山脈的交接處。風景區內山巒起伏交錯,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峯磨盤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風景區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區,其中黑龍潭 白龍潭 羊尾巴湖 百仙神洞 良心池 天橋石洞 通天池 等36處極具特色的自然景點讓您流連忘返,虎峪金輝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虎峪景區是集旅遊、娛樂、康體、商務、度假於一體的國家A級景區。

7、實習路線: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學校到虎峪旅遊景點,然後進行我們的野外實習。第一個觀測點距離大門50米處,北緯40°16′16.2″ 東經116°8′39.1″;第二個觀測點北緯40°16′17.8″ 東經116°8′40.5″;第三個觀測點北緯 東經 ;第四個觀測點北緯40°16′19.5″ 東經116°8′42.8″;第五個觀測點北緯 東經 ;第六個觀測點北緯40°16′23.4″ 東經116°8′42.7″;第七個觀測點北緯40°16′25.8″ 東經116°8′44.0″;第八個觀測點北緯40°16′36.1″ 東經116°8′44.5″;第九個觀測點北緯40°16′37.6″ 東經116°8′44.4″。

二、地層及沉積巖

地層是一定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層狀巖石。其中,沉 積巖地層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積環境(如淺海、濱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

虎峪風景區主要可見層狀巖石,所以主要是沉積巖。比如觀測點一可見的長城系高餘莊組的碳酸鹽巖及白雲(一般情況下白雲巖有刀砍紋,碳酸鹽巖沒有。)在第六個觀測點可看到沉積巖的上部,有泥裂,現在已經被石英脈所填充。 實習過程中老師所

講的還有常溝組,主要是石英砂巖;串嶺溝組,薄層石英砂巖、泥巖;團山子組,碳酸鹽巖巖層;大紅峪組,厚層石英砂巖;霧迷山組,白雲巖。

三、巖漿作用及巖漿巖

巖漿形成以後,沿着構造軟弱帶上升到地殼上部或噴溢出地表,在上升、運移過程中,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巖漿的成分又不斷髮生變化,最後冷凝為巖石,這一複雜的作用稱為巖漿作用,形成的巖石稱為巖漿巖。實習過程中可在老虎洞附近看到輝綠玢巖巖牆,屬於淺層侵入巖。

四、變質作用與變質巖

變質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質環境中,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原有巖石基本上在固體狀態下發生物質成分與結構、構造變化而形成新巖石的地質作用。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巖石稱為變質巖。變質巖可分為:接觸變質巖、區域變質巖、動力變質巖。上圖中可以看到被巖漿烘烤過的接觸變質巖,第三個圖中有混合巖化作用,有石英脈體穿插。

五、地質構造

巖石變形是構造運動的重要表現和結果,沉積巖形成時基本上是水平產出的,而且在一定範圍是連續的;巖漿巖具有原生的整體性,但是經過構造運動,巖石可由水平變為傾斜或彎曲,連續巖層被斷開活搓動,完整的巖體被破碎等。根據演示變形的特徵可以分析構造運動的性質、強度及時代等。巖石變形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最常見的地質構造為褶皺和斷裂。古構造運動是第三紀以前發生的構造運動, 新構造運動是第三紀以後發生的構造運動。

地質實習報告 篇三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北京概況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羣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温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温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峯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採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樑處

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6月26日: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甸村西公路邊—>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6月27日: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6月28日:房山區石花洞6月29號: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巖採石場

附:交通位置圖

二、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迭系及上白堊統外,其它地層都有發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佈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雲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雲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髮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q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巖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雲質灰巖;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巖或白雲質泥灰巖夾灰色灰巖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巖、白雲質泥灰巖,緻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定淺海沉積。本區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而上奧陶統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鮞狀灰巖和純厚石灰巖等,總厚約1600餘米。

(1)寒武系

下分三個統;

(1.1)下寒武統

[1]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巖、白雲質灰巖及白雲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2]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巖,含角礫泥灰巖;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雲巖與白灰質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巖。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