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13K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精品多篇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 篇一

多年來,我院以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指導思想,結合我院學生的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

一、指導思想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現代社會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個方面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革。大學生已經從以往的社會精英逐漸成為廣大勞動團體的一部分,大學教育也從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職業教育轉型。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和新時代城市的主要勞動力團體,大學生在職業規劃、職業選擇和勞動價值觀方面的特點尤其值得輔導員老師們研究和探討。因此,如何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瞭解他們,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確立其與未來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和勞動價值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導思想,我院以大學生志願者組織為依託以系志願者部為平台,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一年來,通過電子信息系廣大志願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志願者部共組織支援者參與志願服務23次,服務總時長達247小時。在實踐中,我們建立起了“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彩色粉筆支教組織”,參與了支教、環保、敬老等活動,成為我校志願者的先鋒隊伍。其中,以“彩色粉筆組織”為主的支教實踐活動尤其具有教育意義。

三、案例分析

1、理論依據

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它圍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反映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範,等等。它強調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意識、公德意識、民主意識等基本道德意識。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羣體,在中國小教育中已經掌握和學習到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個人責任意識、對社會的奉獻意識和對其他社會成員的公德意識方面欠缺具體的認識,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其缺乏參與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社會、瞭解民情的機會。因此,如何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科學合理的為大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條件,是亟待大學解決的問題。

勞動價值觀是馬克思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認為,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媒介,也是實現人性至美至善、徹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於長期處於學習狀態,大學生對勞動、金錢、勞動力、責任、奉獻等關係的認識比較模糊,他們對於勞動的瞭解就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並沒有實踐機會了解社會個體勞動對於整個社會及其他社會成員的意義所在。因此,為他們創造適當的勞動參與機會,讓他們深入到廣大勞動者當中,能夠逐漸培養起他們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2、組織形式

通過問卷調查,在大學生中搜集其對於勞動、個人價值、公民意識等方面的資料,並向其徵集實踐活動的方式、地點等,然後綜合分析其心理特點,初步確定活動形式。

(1)結合上述問卷中所反應出的大學生思想狀態,聯繫社會熱點問題,確定活動主題。

(2)利用走訪調查、網絡搜索等方式確定實踐活動的地點。

(3)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4)收集來自於實踐地的信息反饋、組織學生進行座談、撰寫實踐心得,總結活動成果,以確定今後活動目標。

3、活動內容

深入農村,實地考察希望國小。通過走訪調查、問卷調查以及網絡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門口希望國小。通過實地考察,我們看到了九門口希望國小的艱苦環境以及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當看到一雙雙飽含對知識渴望的眼睛時,我們決定對他們進行長期幫扶活動。

開展支教活動,落實幫扶計劃。在確定地點之後,我們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並開始着手準備。在不到兩學期的時間裏,以“彩色粉筆”愛心支教組織名義先後進行了5次支教活動,分別教授了體育、音樂、美術、社科等課程。同時,通過與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拉近距離,深切瞭解了他們對支教活動的內心感受。

籌集活動資金,延續支教活動。為了能夠長期對九門口希望國小支教,完成幫扶計劃,我們通過在校內外收集廢品、呼籲社會愛心人士等方式來籌集我們的活動資金。同時,也會定期在市中心等地進行宣傳,呼籲愛心人士捐書。至今,已籌集教育幫扶活動資金5512.7元,書籍213本。

廣泛宣傳,吸引各大媒體關注。在對國小支教期間,得到了秦皇島市電視台、秦皇島日報、長城網等媒體的跟蹤報道。同時,在太平洋保險公司慶典活動上,也受邀前去宣讀倡議,吸引社會的關注,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去幫助希望國小。

愛心支教,永不停歇。我們的支教活動,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關注,同時,來自台灣的林珍珠老師捐贈給我們20xx元的活動資金,以表示對我們的支持,支教活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四、經驗與啟示

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質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發展。學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標就是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而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學生引向社會,把豐富的具體的社會生活納入他們的視野。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標。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鼓勵他們積極地、創造性地從事自己的活動,參與社會實踐,使之在社會實踐中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進自身發展,同時也滿足社會道德的需求。只有瞭解社會、融入社會,大學生才能瞭解作為一名社會成員應該具備的責任意識與公民意識。此外,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於社會中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法制規範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對於個人勞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明確了勞動不只是獲取金錢和個人生存的一種手段,更是為社會服務和做出貢獻的一種方式,從而逐漸建立了作為一個社會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趙世浩,張海清,謝明鳳。論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xx,(08)。

[2]劉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學適應性調查及其教育[J]。高校輔導員學刊,20xx,(04)。

[3]張穎,宋翌鐸。在創先爭優中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幾點思考[J]。華章,20xx,(13)。

[4]邱淑巖,嶽道剛。教育孩子應在不經意間[J]。基礎教育,20xx,(02)。

[5]王蕾。愛的力量[J]。基礎教育,20xx,(11)。

[6]王開東。教育是什麼[J]。班主任之友(國小版),20xx,(05)。

[7]王景珍。試論中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06)。

思修實踐報告 篇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實踐教學

任課老師________________ 組長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小組成員(姓名+學號+所在院系+專業) 組長: 組員:

二、實踐題目

三、實踐形式:(請根據具體的形式,將相應的材料附於實踐報告結尾。比如,如採用社會調查,請將調查問卷附於最後;如採用公益勞動,可講勞動現場拍成照片附於最後)

四、小組分工情況:(請填寫每個小組成員在實踐活動中所承擔的的具體事項。將原始記錄附於實踐報告結尾)

五、實踐內容:

六、實踐心得:

七、附件(請根據自己的具體實踐活動,準備相應的各種附件材料)

思修實踐報告 篇三

來到學校後我沒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職,所以我的社會經驗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學的。而xx年大二暑假,“思政課”社會實踐讓我不得不去進行社會實踐了。這是大學生必修的實踐課,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後一起進行了邳州市小樓村人民生活現狀調查研究。做這項調查,不僅鍛鍊了朋友之間的默契與合作,還增加了對當前農村人民生活的瞭解,更加豐富了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個暑假是充實的。

我們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情況本來就比較瞭解,這是我們選擇這個課題的原因。因為上了大學以來很少回家的原因,這次回去發現我們那小村變了。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小樓村變了,我們這個鎮子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這個鎮子的特點:幹炒之鄉。根據圍着全村看過之後發現的變化我們下定了所要調查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足以體現農村生活到底怎麼樣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經由石頭路修成水泥路。xx年8月1日,我們去村裏支部調查修路金額來源,原來是每户300元底線,在此基礎上任意捐助,其餘政府補貼。於是我們隨機到幾户鄰居家調查捐助金額,高的1000元,低的50,100。這就體現了農村貧富還是有差距的。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轎車,貨車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統一了廁所。原來的農村雖然也是綠數環繞,鳥語花香。但處處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廁所。這是農村一個不太好的現象,因為時不時的會飄過一陣臭味。現在,政府補貼,各家出資,為各家造了比較合適的廁所。xx年8月2日,我們調查了村民對政府這一政策的滿意度如何,除了幾個常年在外的村民,其他人全部表示肯定!

(三)村子邊緣空地開始建廠。由於我們鎮子是幹炒之鄉,有句話説:一把鏟子一口鍋,瓜子炒遍全中國。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兒童也是一大問題,這裏留守兒童的問題我們就不予調查了。xx年8月4號,我們通過父母帶領找到廠長,調查了建廠安排。這是在外奔波回鄉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優勢後決定回鄉自理。建好場子後,決定繼續幹炒,而這次就在村裏炒,本村農民就是工人。廠長還要我們繼續調查下村中願意不出去在村中幹炒的人數和滿意工資,並提供問卷,我們就一同到下發給村民調查。也許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裏賺錢還是有自己的攤位,僅有30%的村民接受。要求基本上是50元每天並管一頓午飯。這也許就是農村的樸實,從來不講什麼基本工資+加成吧。我相信,這廠子辦的起來!

(四)政府補貼農民種地落實了。xx年8月6日到7日休息整理了兩天資料,去網上看了看政府對農村政策,決定調查下對農民種地補助情況。8日,我們對我們村第六,七組農户進行詢問,政府的補貼按畝下發,沒有拖欠,我們家也有收穫。雖然種上了樹,但畢竟也細心培育了嘛!還有村民説,不要錢已經很感激了,還送錢,明年多包兩畝。今年種大蒜就賺了5,6萬,比外出打工還強!

(五)最後,我們還想了解農村的一個問題,計劃生育問題。由於這個問題村民一般是不會告訴我們的,只有問至親之人了。農村的婦人還是很會閒聊的。我們瞭解到,雖然國家強制實行計劃生育策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等等較為理想的生育策略,但是我們發現真正做到的不能説沒有還是很少的。我們發現農村還是存在着重男輕女的陳舊思想,還是有很多家庭想要生個男孩。而且,農村家庭還是想要一男一女為最美。

xx年8月12日,為期12天的暑期實踐結束了。短暫的社會實踐,一轉眼就過去了,在這其中,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將會讓我終生受用。雖然我們的調查普普通通,卻能夠體現農村現在的生活現狀。政策是國家下發的,是要下邊切實努力執行的,所以農村的搞好與否與農村領導幹部有很大幹系,領導幹部一定要選好。有的城鎮搞建房,全村農民組成泥水匠,司機等等到別的村子去建房屋,有的村子搞木材,他們的木材全國銷售,我們的村子就該搞起幹炒特色了。每行每業,形成自己的專業後就能賺錢,各個城鎮有各個城鎮的特色,把特色搞好就對了,散了,整個村子是達不到共同富裕的。雖然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農村的家長比城市的家長更希望子女得到更高的教育,否則他們也不會沒日沒夜的在外打拼。所以,農村的文化水平會不斷的提高。每次回到家,爸爸媽媽都會問我進行的怎麼樣,都會説天太熱早去早回,都會問我還要多久結束。學校讓我們去社會實踐真的很有作用,會讓我們從中收益匪淺。社會實踐讓我知道了,掙錢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後再也不會浪費了。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 篇四

課程名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學院專業:xx

年級 :xx

學號 :xx

學生姓名:xx

調查地點:南京藝術學院及周邊地區 調查主題: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 調查方式:發調查問卷,周邊走訪,查閲資料

報告內容

前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電視劇,電影,文學作品等等裏面都有體現。而大學生正處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當然會有嚮往和憧憬。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這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同。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裏,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愛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而當今的高校戀愛已經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國對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是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 我想通過這篇報告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有所瞭解,樹立積極健康的戀愛觀念。

本次調查我採用了自編的《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一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戀愛的態度,如何處理好戀愛中遇到的問題等等十五個問題。這次的調查對象時南京藝術學院大一學生的隨機調查。

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0份。大一接受調查的100人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曾經談過戀愛的有60,正在談戀愛的有20人,戀愛的人佔少數。而調查顯示8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在大學戀愛,只有2人反對,15人中立。50%的人反對大學生情侶同居,32%的保持中立,只有8%的人支持大學生情侶同居,可見大部分人還是能夠樹立良好的戀愛觀。而大學生戀愛嘴注重對方什麼,40%的人表示最看重內在美,30%的人最看重性格,只有少數人最看重外表。可見,大一學生還是有一個良好的戀愛判斷能力。

通過上網查閲資料得知,大部分人覺得在婚前談戀愛2-3次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而此次調查數據顯示,52%的人都贊成這個數據。對於大學生能否接受異地戀,大學戀愛對以後人際交往的影響和在戀愛上是否覺得浪費時間這幾個問題上,大於半數的人都是視情況而定。可見,大一學生在戀愛方面多數能夠保持頭腦清醒,能夠理智的面對和處理大學戀愛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大學情侶物質消耗方面,42%的人選擇共同承擔,31%的人選擇AA制,27%的人選擇隨便的消費方式。可見大一學生在物質消耗的方面並不是很在意,也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原因。

而在時間分配的問題上,55%的人在戀愛與學習的比重上都是1:2。可見,大一學生在美好的愛情面前,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60%的大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戀愛觀,25%的對戀愛沒有一個正確的意識,處於朦朧狀態,對於愛情他們不想碰觸,他們覺得會浪費時間和金錢,10%的人戀愛觀不正常,他們是因為空虛寂寞才想找人陪,懷着一顆不正的心態去談他們彼此不負責任的戀愛。更有4%的人戀愛觀顯示他們在戀愛方面的思想簡直是畸形無可救藥的。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接觸戀愛方面的只是極少,從意識裏沒有形成對戀愛的正確認識,有的是因為家庭原因。

問卷調查顯示,有60%的大一學生不知道戀愛觀是什麼,10%的人表示要樹立一個正確,積極的戀愛觀,25%的人認為要相互包容,體諒尊重,信任。可見,雖然大一學生對戀愛充滿嚮往但是卻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可能是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或者是不成熟的表現。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當代大一學生戀愛觀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一學生的戀愛中。表現出思想上的衝動,幻想。同時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其實大一學生對愛情的看法還是挺好的,對很多問題的理解和看法都是正確的。但75%的人對戀愛觀的觀念是朦朧的,更不用説怎樣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分析原因是一部分人是剛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鬆的大學生活,沒有大學聯考時的緊張與充實,就想到了用談戀愛來填補內心的空虛。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有的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表現得很不成熟,對愛情沒有一個很好的定義和認識。

針對這些問題,我想提幾個建議。

一:對愛情要有崇高的定義。

二:加強戀愛中的道德責任感。

三:正確處學習與戀愛的關係

四:學會識別愛情,懂的保護自己。

隨着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心裏有了很大的變化。愛情的意義也隨之發生變化,不是那麼得神聖和純潔。真正的愛情已經變得很少。很多大學生對戀愛的本質產生歪解。在他們眼中,戀愛只是為了擺脱空虛和寂寞,大多數人眼中的戀愛變得利益化和權力化。

但是隻要你抱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談戀愛,對彼此負責,真正的想給對方一份完整的幸福,那麼就會收穫幸福。如果愛,請深愛。有人説,大學戀愛是門“必修課”,所以不要作弊,不要把它當做遊戲而不負責任。

最後我想呼籲那些沒有樹立正確戀愛觀的同學們認清自己和周圍的人,不要被所謂的虛假的愛情矇蔽自己的雙眼,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用正確的戀愛觀去尋找自己愛情。

思修實踐報告 篇五

主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前言

大學不僅是學術的聖殿,是知識的天堂,也是孕育着愛情的伊甸園。從踏進廣外大的這一天起,我們走進了憧憬中的象牙塔,大一的同學們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期待,我們也可以看到校園裏面情侶們甜蜜的身影。戀愛中不僅存在着温馨,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因此,瞭解廣外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和現狀,為學校更好地引導同學樹立正確戀愛觀,對同學們擁有美好的愛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踐目的1、深入瞭解學校學生戀愛觀念的現狀,包括大體戀愛觀念,怎樣處理戀愛中的問題等等,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認識戀愛的本質。

2、瞭解輔導員、老師、家長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

二、調查背景

(一)大學生校園愛情

戀愛應成為大學校園中的普遍現象。他們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或者苦苦追尋着,或者熱戀着。總的來説,愛情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質

當代大學生由於正處於一個傳統與現代交織更替的時期。思想更加的開放。開放的個性,導致了他們愛情的開放和自我。於是我們發現大學校園中的愛情變得更加的公開化。

(三)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大學的校園生活中,管理的寬鬆帶來更大空間,空閒時間變多,學習壓力減小以及周圍越來越多人開始戀愛,這些都成了校園愛情的催化劑。總的來説,他們有着自由的戀愛空間。

(四)文化因素的影響

改革開放,文化交流,外來文化進入和本土文化交融影響了當代年輕人,他們個性張揚,心智卻不夠成熟,善於接受新鮮事物也善於被影響。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他們有着自己的愛情觀。

三、調查過程

調查對象:蘇州大學文正在校學生

調查時間:4月—5月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對話交流

抽樣方式:隨機抽樣

調查人數:發放問卷60份,其中有效問卷56份

四、調查分析

此次調查訪問的人數為60人,為了均衡人數我們採取男女各半分開式開展調查,確保此次調查具有一定代表性。調查範圍遍佈全校各系。

1.經調查,有近60%的人是還沒談戀愛的。從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對待愛情,還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的,一切靠緣分,緣分是命中註定的。

2、有68%的學生認為,校園愛情最初的動因是找到一個可以瞭解我的,與自己共同奮鬥的人 ,這説明相互瞭解,志同道合才是愛情長治久安之道。

3、對於大學生是否支持戀愛,有超過75%以上的人持正常現象,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由此可知,戀愛的思想在大學校園中已經很普遍了。

4、接近半數的人選擇相愛後要結婚,説明了“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的真理。同時接近40%的同學選擇專享與愛情,説明“愛情至上,婚姻只會讓愛情失去新鮮和甜蜜”。

5、大多數人對“大學畢業就等於分手”這個問題説不,説明當代大學生對愛情還是很有信心的,現實不是問題,因為面對現實,愛情更顯得至高無上了。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真實性的不瞭解,現實是殘酷的,愛情與現實如何抉擇,需要我們深思。

6、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綜合條件和自己差不多的。説明條件會產生壓力,大多數人還是對壓力遇而避之。也有近20%不怕壓力的,正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有了動力自己的條件才會向另一半靠近,共同進步。

7、在關於是否聽取父母意見時,很多同學表示當然需要父母意見和自己感覺綜合,畢竟配偶會是終生伴侶,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慎重考慮。

8、在對年齡的考慮時,很多人選擇男大女小。説明女生渴望得到保護,渴望男生給予安全感。男生則對年紀小於或大於自己的女生都可接受,説明男生對自己有信心,可以hold住對方。

9、在關於事業和愛情的問題時,很多人在乎愛情。愛情來之不易,分手怎能因為距離而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距離不是問題,只要有愛,就算天南地北也不在乎。

10、大家都比較含蓄,但是想談戀愛的同學就多注意對方的暗示,抓住機會。不想的不可更加傷害對方,儘量和平拒絕。

11、在對大學愛情注重過程還是結果時,女生中有選擇過程,有同時選擇過程和結果的,男生則選擇過程和結果居多,説明男生比女生更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而女生比男生更注重過程。因此,男同學們,想要收穫幸福的結果,多給女生甜蜜的過程哦!

12.能夠合理利用時間是減少戀愛與學業,戀愛與生活之間矛盾的良方。分配好時間,做到不互相沖突,這樣才能戀愛,學業,生活都不誤啊!

13戀愛消費,讓人無奈。要談戀愛就要付出。“大學生往往都喜歡浪漫,兩個人在一起如不製造點浪漫的氣氛,就覺得對不住自己似的。一男生無奈地説,看着日益變空的錢包,難免無限惆悵。“但沒有辦法,要留住身邊的人,只有打腫臉充胖子。”當然大部分大學生認同戀愛過程當中A.A制。

五、結果分析

A、戀愛觀的整體情況

(一)戀愛不再“神祕莫測”,同學們對戀愛抱寬容和接受的態度。

(二)戀愛觀念趨向理智,但仍需正確的行動。

(三)影響戀愛觀的因素多樣化,各方環境應給予正確指引。

(四)大學生愛情渴望包容和理解。

(五)大學生戀愛的原因多樣化,被彼此吸引成為主流。

(六)共同工作與學習容易萌發愛情,其他開始感情的方式備受冷落。

(七)性格與品德成選擇對象最重要標準,仍需要理性看待選擇對象。

B、大學生戀愛的注意點及做法

(一)需要正確對待戀愛對學習生活的影響。

當問及此問題時,有近六成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愛情是可以促進戀愛雙方學習的,可以使彼此朝着共同的奮鬥目標奮鬥。這部分同學能以理性來引導愛情,正確處理戀愛與學習的關係,戀愛雙方都有着強烈的進取心以及共同的抱負。對於他們來説,愛情不僅是人生的樂事,而且把戀愛轉化成為了學習的動力。這是可喜的一方面,但真正有多少同學能夠真正處理好戀愛與學習工作的關係呢?這就存在一個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性。仍有近一成半的同學認為戀愛將會分散戀愛雙方的學習精力,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自己與同學及集體之間的關係,導致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緊張等,這是由以下的因素形成的:從心理學上來説,戀愛的特點是排他的,戀人間會形成一個特殊的情感系統,會對兩人之外的世界產生一種本能的抗拒。這種特點雖然可以維持愛情的長久,但是過度的排他性就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也會影響兩人之間的愛情。大學生心理的不成熟,一些大學生墜入情網之後不可自拔,完全沉醉於卿卿我我的兩人世界,為了戀愛影響上課和休息,與當初戀愛成就事業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大學生必須正確處理好這方面的關係。

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係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樑,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我們更好地面對學習和工作,更好地面對生活。

同時,學校也要做好同學們的思想和教育的工作,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同學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繫。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和前途。

(二)學會把失戀當成人生成長的一課。

有近五成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失戀雖然會難過,但應該找一些適當的方式舒緩自己的情緒。這部分同學能夠從失戀之中體會到人生的無窮奧祕,體驗到生活中的曲折,他們有着正確的面對失戀的勇氣和膽量,失戀對於他們來説是一個堅強和成長的經歷,從而更好地為事業去奮鬥,從而更好地架起通往愛情的橋樑。他們失戀不失志,失戀不失心。

超過超過二成二的同學認為失戀年雙方彼此間即使無法成來戀人,也希望能成為朋友。持這種意見的女生比男生多,説明女生比男生更為理性。有一成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應該祝福對方。這也是大學生正確對待戀愛的態度。他們失戀不失德,以寬廣和豁達的態度來對待失戀,來寬容他人,他們是生活真正的勇者,他們真正懂得戀愛的道德內涵。

然而,還是少數的同學認為自己會在失戀中迷失方向,傷心難過,無法自拔,有近一成大學生甚至會怨恨對方。可見,大學生如果沒能正確處理失戀的痛苦和煩惱,或是心灰意冷,對自己信心不足,對生活充滿迷茫,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甚至走向自殺的道路,為愛情殉葬;或是自欺欺人,不相信失戀的發生,整天在美好的回憶中生活,不能自拔;或是對戀人產生報復心理,變得憤世嫉俗,從而玩弄而兒戲感情,甚者還會造成毀滅性的結局,對戀人甚至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所以我們十分有必要正確處理失戀的問題。我們大學生應該有健康的意志,學會調節自己,儘快從失戀中崛起,以學業和事業的成功來體現自己的價值,最終獲得重要的愛情。

當失戀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於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着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

對於大學生來説,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在於學習。所以,我們要儘快把失戀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儘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係。

(三)多與父母溝通,和諧處理親子關係。

在被問是否會將自己談戀愛的消息告訴父母時,有近四成五的受訪大學生説自己會與父

母交流,有近二成的受訪學生會試着打聽父母對自己談戀愛的態度如何後再做打算,有近二成八同學會儘量隱瞞,不願讓父母知道,甚至有近一成的同學説自己絕對不會讓父母知道自己談戀愛了。由此看來,大學生談戀愛,願意與父母親交流還是主導思想。這説明了同學們渴望從父母中得到支持,他們需要父母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引,這也反映了80後與90後的一代的親子關係在戀愛問題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溝通。但也看到有相當比例的同學還是害怕父母知道自己的感情生活,在戀愛這個問題上與父母存在交流屏障。這也有肯能存在父母對大學生戀愛的不成熟的擔憂,父母擔心孩子會上當受騙,擔心戀愛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所以孩子們擔心父母反對態度這種外界的壓力,這也是他們選擇不與父母交流的原因。在此建議父母與孩子應該更好地進行溝通,父母應對於孩子們在戀愛中的困惑給予合理的建議,而不是強加指責或者干預,應該引導孩子更好地面對愛情,而不是談“愛”色變。

(四)學會理性處理戀愛與性的關係,更多責任銘記於心。

數據顯示,只有9.4%的學生贊同未婚同居,而不支持也不反對的佔了48.2%,還有35.3%的學生反對這種行為。而完全贊同和完全反對婚前性行為的都約為一成,此外,可以接受有42.1%的學生,還有37.1%的學生認為最好不要有婚前的性行為。而男女生在這兩題選擇上的差別也很大,大多數男生對這兩種現象是保持一種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的中立立場,而大多數女生則基本反對這兩種現象。

當面臨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為時,大學生應該多自己全面冷靜的思考,不要衝動行事,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和做出的事可能帶來的後果;學校和家庭方面應給予大學生更多的心理和生理指導,給與他們正確的導向;而社會方面應給予更多的理解,應反省不良性文化在社會上普遍傳播給大學生帶來的不良導向,並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給大學生以空間。

(五)戀愛中應注意控制開支,不讓經濟問題成為戀愛的負擔。從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問到學生們認為每個月平均戀愛消費支出多少是合理的標準時,55.3% 的學生覺得200元以下比較合理,而98.5%的學生認為每月戀愛開支要少於600元!這説明現在的大學生還是比較理智的,普遍都認為戀愛開支不應過高。只有極少數學生選擇了開支大於600元的,這也可能是因為把與戀人在一起吃飯的費用也加入了其中。這樣算的話,戀愛開支就會陡然增加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只有0.7%的女生認為她們應該為戀愛每月付出600元以上,而男生的比例則超過了5%!這説明,男生心裏預計的戀愛開支要多過女生。這個結果也與另一統計數據相符。當涉及到男女的開支比例時,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男方花費應較女方多,只有不到一成的認為女方花費應較男方多,還有13.5%的覺得較富裕方應該花費較多,此外贊成AA制的也有40%。這反映了在學生們心中,男生應比女生在戀愛時開支更多

作為尚未自食其力的大學生,應轉變戀愛期間的消費觀念。某些熱戀中的情侶應該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因為熱戀與剛剛相識不同,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的錢,都是未來小家庭的共同財產,所以女方不能以男友對自己花錢是否大方作為衡量是否愛你的標準,如果這個男人精打細算,適度消費,這種“會過日子”是為了婚後的長久幸福,那麼這種男人實際上是更可信賴的。對於男方來説,在戀愛的開支上,要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適度消費,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同時也要掌握省錢的技巧。戀愛中的男女在花錢上缺乏算計和比較,無端的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因此,從戀愛之始就要學會精打細算,科學消費。比如,購置炊具自己做飯,既能練手藝又比去飯店吃飯省錢;約會和出行能坐公共汽車就儘量不打的,郊遊可以選擇騎自行車和自助野炊;兩個人如果都具備上網條件,應儘量用網上語聊,這比打電話便宜;同樣是電話聯繫,發短信比通話便宜,小靈通比手機省錢„„這些生活中的省錢竅門要靠自己慢慢地學習和琢磨,學會了“勤儉持家”會有助於將來的家庭理財。此外,情侶間如果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親密程度,再各掏各的錢就顯得見外了,這時不妨考慮設立一個“愛情賬户”。兩人可以根據感情進展程度,每人拿出收入的一定比例,每月定期存入“愛情賬户”,用這個賬户的資金來支付熱戀期間的各種開支會比較公平。另外,這個賬户也可以作為愛情的抵押金,約定“誰先變心,賬户裏的錢就歸另一方”,進入婚姻之後也可以繼續借鑑這種愛情契約的模式,這時的“愛情賬户”還會起到約束和鞏固戀愛、婚姻關係的作用。

(六)正確理解戀愛與婚姻的關係。

在問及是否會把戀愛與婚姻相聯繫的時候,任然有超過五成的同學不確定,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論。認為戀愛的結果是指向婚姻的大學生佔超過三成,只有不到一成六(男17.5%,女13.6%)的受訪者很肯定大學的戀愛是不會導致婚姻的,兩者間有相當的距離。綜合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相當多數的受訪大學生對於大學戀愛的未來和大學戀愛與婚姻的聯繫是持不確定態度的。

作為大學生個體,必須更好地樹立明確的目標,必須更好地瞭解婚姻與愛情的關係。作為學校,也有必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與婚姻觀。

五、總結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範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於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於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係;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助於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 篇六

20xx年11月26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二年級學生汪洋,在幫助同學抓小偷過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臟而光榮犧牲;20xx年8月26日,重慶豐都縣18歲的中學學生王敏涵與同學外出遊玩時,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學,溺水身亡;20xx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在長江邊為救兩名落水兒童搭起了人梯,兒童得救了,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卻英勇獻身

20xx年12月31日,浙江工業大學大三學生楊濟源因抓小偷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傷,在醫院不治身亡。21歲的楊濟源是天津薊縣人。20xx年12月31日22時許,犯罪嫌疑人楊某、卜某某、馬某某、張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門附近行竊時被楊濟源和幾位大學生髮現。楊某被大學生扭獲後,在掙脱過程中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楊濟源捅傷致死,並與馬某某、張某某等一起逃離現場。據事後楊濟源的同學説,楊濟源是班長,那天晚上本來要和其他班的班長一起召開班長會議,但由於最近同學的手機總被偷,楊濟源決定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校門附近抓小偷。可誰也沒有想到,善良的楊濟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成為我們心底永遠的遺憾和懷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業大學的論壇裏專門開闢了“紀念楊濟源”的板塊,兩小時即已達到20xx多帖。楊濟源在校內網上最後的簽名就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傳遍了校園,成為同學口口相傳的名言。“泣別英雄,楊濟源走好。”1日傍晚時分,學校在體育館為楊濟源設置了靈堂。直至22時,靈堂門口仍排着隊,人流慢慢地移動,在沉重悲愴的哀樂中,許多與楊濟源素不相識的同學手持白菊,走到楊濟源的遺像前三鞠躬。

從相關的高校網絡論壇到媒體的評述,再到社會各界對烈士的褒揚,字裏行間無不在促使人們思索:在大學生羣體中不斷湧現的捨生取義精神,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英雄,不分年齡和年代。80後、90後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意氣風發,充滿理想和抱負,保持着一顆善良純真的心,為了捍衞責任和正義,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數大學生趕往災區,為遭遇災難的人們送去温暖和希望。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不能説沒有千千萬萬大學生志願者的無私付出,如此龐大的規模,這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整個時代為之感動。面對我們的大學生,他們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那些圓滑世故、良心早已泯滅的人難道不感到汗顏嗎?事後的紀念和懷念,無論是授予榮譽稱號還是給予物質獎勵,都於事無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還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些英雄的人們,保護他們,就是保護一種精神、一種品質,讓這種精神遠遠傳承下去。

20xx年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是一條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個青春燦爛的生命以一種高尚的方式瞬間離我們而去,三個家庭卻又勢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許多同學都對這10多名大學生特別是英勇獻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則”近些年時常被人提及,這一原則具有許多合理性和積極的現實意義,但同時,卻也存在過於泛化的傾向和表現,甚至被完全等同於“個人至上”或“個體生命至上”,或直接成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或“個人中心主義”的堂皇變種。不可否認,對自己生命保持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種具體表現,但“生命至上”在本質上絕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這10多名大學生結人梯救落水少年的舉動,未嘗不是“生命至上”的體現,只不過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讓其“額外”獲得了另一種更為燦爛的道德價值。也就是説,我們不能籠統地把“生命至上原則”作為討論“值不值得”的邏輯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結論簡單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礎之上。

此外,有人認為,“生命至上”原則下還應“科學施救”,這固然沒錯。但在落水生命稍縱即逝的突發事件和危急情況裏,更加彰顯的是人的本能和個體固有的道德底藴,何況“結人梯”的施救方法並非毫無“科學”和理性含量。

見義勇為是當前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現實中既有像魏青剛似的英雄給人們帶來的感動,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痛,還有未成年人盲目見義勇為而獻身使人們感動和心痛的同時開始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80後’、‘90後’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為國爭光,勇奪奧運冠軍;可以在抗震救災、奧運、國慶盛典、世博會中身體力行,展現志願者風采;也可以結梯救人,英勇獻身。”這些都説明了見義勇為作為一個時代命題的價值和意義。

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傳統的社會習慣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範的表現。

見義勇為,《辭海》中解釋為看到合乎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現於《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廣義上説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為也屬於見義勇為,應當倡導,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有效地形成見義勇為氛圍更是我們應直面的問題。無庸諱言,道德的教化始終是我們倡導見義勇為的有效途徑,社會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典型的事例進行大力宣傳,弘揚正氣。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出現的三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蹟,在我們感佩之餘,也帶給我們新的思索。

見義勇為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義不是自然而然地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竭力維護。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只有相互攙扶,相互為善,世界才可以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三個大學生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學者尼爾·麥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兩個範疇:一方面,它必須儘可能地適應所設想的文明社會的實際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這一適應的要求而言,它應當可能緊密地接近我們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將崇高的道德理想與見義勇為法律制度的完美結在一起,才能發揮出鼓勵公民進行見義勇為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哈羅德·羅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話,“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的確如此,漸趨成熟的“90後”大學生頻繁登上社會舞台的中心,並扮演着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他們開始有所擔當、有所堅守,也在諸多方面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