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篇1

今年寒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寒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寒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以下是我的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與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與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與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與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衞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説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與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與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説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城市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2、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與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我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説,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半,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温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與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啊。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説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四、實習體會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我們的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與幫助,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下去。我已經是這樣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這次實習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在我畢業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篇2

20xx年2月1日至2月9日(除2月3日),我與張同學以及其他三位同學(非社工專業)在旌陽區街道社會福利院做了為期八天的志願服務。

福利院簡要情況:

旌陽區街道福利院位於市中心繁華地帶,又緊鄰環境優美的綿遠河,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都較好。該福利院是前幾年剛擴建,但在我們看來它較為簡陋,地面潮濕,牆上的牆灰脱落不少,鋁合金窗户的紗窗已破損不堪,許多老化的電線沒有被更換等等。但設施還較齊全,配有電視、錄音機、洗衣機等。

該院院長姓賴,她是一位六十五歲的老人,負責福利院外面的事務,如申請撥款、參加會議等等。副院長姓王,則是一位中年婦女,主要負責院內的事務,如送生病老人看病。該院劉會計,較年輕,她是院長的女兒,負責財務。福利院的飲食主要由一個姓胡的年輕人和一個姓任的中年婦女負責。還有一個姓蔣的全日制的護工和三個洗衣的女工。

在該福利院生活的主要是老人,全院有老人大約四十餘人,歲數都很高,一般每人每月所繳費用平均約為500元,五保户老人的費用則由國家補貼。

部分老人的資料:

劉爺爺,德陽街區人,80多歲,當過兵,四川建築公司退休,頭腦較為清醒靈敏,話語不多,右肢癱瘓,來此二年。

易爺爺,羅江縣人,88歲,在羅江中學當過炊事員。其女現在羅江中學工作,其兒在一家機械廠工作。他自己的房屋已經變賣,所得錢款都分給了他的子女。文化知識較低,性格開朗,對生活積極樂觀,但是因患白內障,視力差。來此一年。

李爺爺,市街區人,80多歲,他的孫女現在川大讀博,他的文化知識較高,而且他現在視力依然很好,平時愛閲讀報刊雜誌。

唐爺爺,市街區人,87歲,看似樂觀。他患有輕微老年痴呆症,頭腦時而清醒,時而昏聵。來此一年。

劉婆婆,83歲,五保户,領取國家保障金(現在福利院代領,每月給老人30元零用),態度積極樂觀,精神矍鑠,耳聰目明,身體健朗。來此六年。

張婆婆,78歲,醫院職工退休。身世坎坷,孤寡老人,哥哥和侄兒遠在美國,性格執拗,態度相當消極,常常説要早死早了事之類話,骨折未愈,行動極不方便。

實踐目的:

因為我們的專業是社會工作,所以我們希望在志願服務實踐中,鍛鍊我們的實踐能力,,儘可能地實踐一、二個專業方法(儘管我們都還沒學專業課),來增加我們的經驗,更多地瞭解福利院中老人們的實際情況。

實踐計劃及過程:

我們每天調整計劃,每天寫下日誌,以求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前一天我們便聯繫福利院,剛到那裏時,是王副院長和任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們讓我們到二樓去作志願服務,當我們走上二樓時,三個老人坐在灰色的舊沙發上,正看着電視劇《西遊記》,在我們簡單自我介紹後,其中一位老婆婆説了一句話,“謝謝你們,你們愛戴我們,我們也一樣愛戴你們。”她樸實的話令我記憶猶新。

第一天的計劃是通過交談與多個老人們認識。實踐第一天早上8:30,我與張春露便騎車到福利院,當我們上樓後發現許多老人也早起了,上午依計劃而行,在傾聽與交流中我們認識很多老人。下午,我們增加了一位同學董媛婕,在與老人互動中,她和老人先後唱歌,使得老人們的心情非常愉悦。

第二天的計劃是由對二樓的老人大體交流了解,到逐步確定重點對象。對生活態度消極的老人進行耐心地交流和開導。早上我們到達時,看見老人們正亦步亦趨地下樓來。原來當天上午當地的派出所等機構派來了慰問團。我們剛把幾位老者扶下樓梯,讓老人圍坐在一樓大廳,與老人們短暫地敍了些話。門口忽然一派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我們便很快離開了。下午,我們來時大部分老人還在午睡,在劉婆婆的室內卻有數位老者聊天,我們也加入其中。隨後我陪護着劉爺爺,張春露陪護着李婆婆下樓到河邊曬太陽。其實,也有很多老人閒坐在綿遠河河邊享受着這暖冬的陽光。

第三、四天的原本計劃利用2月3日尋找一、二個老年人工作方法加以運用,可惜沒能找到。所以工作主要還是與老人聊天、給老人讀報。兩天的工作中也有新事務,像張婆婆與我們交談後心情似乎有所改善,讓我幫她買了兩封國際信封和填寫寄往美國的英文地址。唐爺爺讓我幫他捎口信給他的家人,儘管我們前去河東反覆詢問路人和尋找他所言的標誌,我們卻未能找到他親戚家。

第五、六天我們與老人幾乎無話題,但新成員肖宵卻為我們的活動增添了活力,他帶頭為老人做起了衞生,搽窗、抹灰、掃地、拖地。除了陪老人聊天,這兩天新事也不少,如給李婆婆包鹹蛋,給唐爺爺釘鈕釦。第五天下午因為市消防隊慰問福利院老人,我們又早早離開了。

第七天我們依然和老人聊天,我們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員何倩,而且我們很高興地看見有四位中學生也來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們,她們的到來不僅讓老人心情快樂,而且也讓我們這些青年感到“後生可畏”。

第八天是我們活動的最後一天,肖宵也來了,他的生活經驗較豐富,和老人聊起了家常,而且聊得非常歡暢,老人們對其讚不絕口。最後我們和老人們依依惜別。

感想:

與老人交談是一種閲讀,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閲讀到他們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書,同樣是豐富的經驗,卻是不一樣的經歷。儘管老人的話常常是支離片語、羅嗦重複,甚至是語不達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傾聽,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更會是一次巨大的收穫旅程。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發現老人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醫療費用和藥品質量。尤其是一些補鈣的藥品,老人深有體會,以前此類的藥品價廉物美,而現在卻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藥效下降,老人們用後不見效,於是有老人把這種情況歸咎於市場改革、私營藥廠代替了國營藥廠,甚至於某些老人非常懷念計劃經濟時代。可見部分老人的思想觀念還難以適應時代變革。不過,這也説明目前國家應加強藥品的准入和質量監管,讓老百姓不僅吃得起藥,而且吃藥更要有效。

該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存在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員會對老人惡語相加、背後漫罵,表面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人手少、任務重,老人又常常因為身體健康問題,事情不斷,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員不理解認為是老人與其作對故意所為。又比如老人身體疼痛不做下樓端飯等事,工作人員便認為是老人懶惰,老人很想自己動手卻實在是有心無力。其實,除了雙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工資太低,如全日護工蔣叔叔,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輕的炊事員“小胡”也有意要離開福利院。我想長期存在這種不和諧的關係勢必讓老人處於緊張焦慮之中,不和諧的關係也會不斷消磨着工作人員耐心和熱情。

僅僅在我們作實踐的八天裏,我們所見到的社會各界對福利院的關心很多,他們送來了營養品,也送來了關懷和温暖。在目前,老人們的物質生活上已經令他們滿意,而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正如2月2日慰問團請來了鼓樂隊,劉婆婆高興地説道,“我們老人更喜歡你們帶來的熱鬧”。我們驚喜地看到,中學生已主動走進福利院來關心老人,尊老感恩得到很好地傳播,愛心的接力棒在不斷傳遞。很多同學和親人願意加入我們,因此希望社區有一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方便志願者提供服務。作志願服務者,雖然短暫,但我們的綿薄之力星火之暖依然讓老人倍感温暖。

唐爺爺常常要求家裏人來看望他,是老人長期孤獨的結果,該福利院的老人,雖然和許多同齡人共處一室,但相互交流卻很少,因此許多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抑鬱。所以老人應當主動地尋找自己的快樂,主動與朋友、他人溝通,克服自己的孤獨感,這樣情緒也會走向良性循環,也助於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如果按照法律規定55歲是婦女的退休年齡,那麼賴院長理應退休了八年。然而老年人工作的困難和在外申請撥款參加活動的奔波辛苦,沒有讓她退縮,她仍然在這福利院工作,依舊貢獻着自己的餘熱。她讓我看到了老年人不僅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誠然,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篇3

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們迎來了大學生活的第一個暑假。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是一個個剛剛畢業的高中生,一張青澀的臉龐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敲開了大學的校門。這一年的時光裏,不知何時,我們褪去了學弟學妹的無知,擔起了學長學姐的稱呼。來不及追憶大一的似水年華,來不及品讀大一的青澀無知,我們一頭鑽進了暑期社會實踐中來,就如這難遇的酷熱夏季悄然到來。

經過細密的前期安排聯繫,七月六號,我們同青年志願者隊伍經過輾轉乘車、步行,來到了福利院。今天正巧趕上省裏相關部門的人員來訪,我們同其一同參觀了小朋友們平時的活動場所:廚房間、發泄室、心理室、閲讀室……由此可見小朋友們的活動頗豐。

因福利院臨時有其它活動安排,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人數並不多,僅是兩位。但是我們並沒有懈怠,打起十萬分精神,耐心細緻地開始講課。其中一個小朋友天生聾啞,我們通過手勢與文字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閲讀電腦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夠切實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另一個小朋友叫王強,曾是兔脣,經過治療,已漸好轉,很是活潑開朗地參加進活動中來。不時他們小夥伴倆還會通過手語和文字進行討論溝通。我們隊友們一同向他們講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識,普及科學知識,最後的知識問答更是讓他們興奮激昂,積極踴躍地舉手搶答。作為獎勵,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小禮品送給他們,燦爛的微笑甚是可愛。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小朋友們學到了反邪教的常識,我們也收穫到了快樂。

活動結尾,與福利院負責人交流了解到了他們的一些具體情況,聾啞小朋友會被送進特殊學校,在書法與認字方面會有所側重。福利院的小朋友與在14歲之前都可以通過相關合法途徑進行領養。至於教育學習,只要願意,福利院會供他們上至大學。來福利院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願者質量不高,會導致小朋友的一些錯誤思想與行為。同時由於平時的志願活動太多,小朋友們也有些許厭倦,參與度時常不高。

活動中與兩位小朋友的接觸中,隊友們也的確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鍾愛手機電腦燈電子產品,只要看到手機就會喊着搶着要,所帶的禮品被看見了就會主動上前來拿等一系列問題。

福利院是一個特殊的羣體,當然需要我們社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篇4

8月20號,我們小組一行10人來到浦口的南京市社會福利院。來到了那裏,我們都大吃一驚。這裏的孩子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們是一羣有先天性障礙的孩子。有的孩子因患殘疾而行動不便,但他們依然用堅強撐起活着本應挺起的脊樑;有的孩子説話支支吾吾,口齒不清,但我們分明可以聽到他們渴望與人溝通交流的聲音;有的孩子雖然智力有障礙,但他們卻用力在紙上寫下遒勁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畫筆勾勒出內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筆每一畫都是不去的真實寫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齡還沒有十歲,但他們已經學會了自立與自強;即使這些孩子非親非故,但不幸的命運將他們會聚在一起,同時也教會了他們團結友愛;即使他們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質條件,但他們絲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雖然他們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無情的父母所拋棄,但從他們清澈的大眼睛還是可以看到與生俱來的單純和可愛。

剛和這些孩子接觸的.時候,孩子們都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們,我暗想這些孩子真的是太缺少愛了。雖然他們在福利院衣食無憂,但他們卻沒有很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與人交流的機會。我們的小組成員拿出事先買的糖果和零食,孩子們都露出欣喜的眼神,看得出來孩子們很喜歡我們帶來的東西,但他們卻不敢上來拿,直到我的同學們吧糖果和零食分給孩子們,孩子們才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接下來,孩子們為我們合唱了一首《賣報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大風大雨裏滿街跑,走不好,滑一跤,痛苦的人生誰知道,七個銅板就賣兩份報。”稚氣的童聲唱着辛酸的歌曲,讓我們小組的成員都有着想哭的衝動。然後在福利院老師的電子琴的伴奏下,孩子們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們正在認真的唱着歌,其中有一個孩子十分稚氣對我們的一個女同學説:“阿姨,我想媽媽了!”真的是沒有實現想到,這個孩子一呼百應,不一會所有的孩子都哭鬧着要媽媽。我們的小組成員都哄着,安慰着孩子説:“你們媽媽過一段時間就會來看你們的。”我們害怕傷害這些孩子的心靈,因為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是天使,確實有點憂傷的天使。過了一陣兒,孩子們在零食的“攻擊”下漸漸停止了哭泣,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想被他們的父母拋棄無疑是他們人生的一個巨大的傷口,但傷口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癒合,他們會走出這一個人生本不應該出現的黑暗,但是這個黑暗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以後,他們也會和我麼一樣長大,經歷青春期的煩惱等等,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打擊,然而他們擁有堅韌不拔,頑強的意志品質,一定會越過每一道坎,追求自己的幸福。

後來,我們和孩子們做起了遊戲。我們先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我們和孩子們都玩得不亦樂乎。接下來。我們又玩跳長繩的遊戲,孩子們跳的可歡了。特別是一個小女孩,胖乎乎的,協調性卻超好,跳長繩的時候還能翻跟頭,簡直是精彩之極。這是個有着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師説過一段時間她就要代表中國參加一個國際上的殘疾人交流會呢!誰説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們的照顧,他們同樣可以為我們的社會創造價值,為我們的國家增添榮耀。

我們與孩子們交流的的時候,孩子們有時也會出現不耐煩,不聽話的時候,他們會發呆,露出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的想,他們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個小男孩突然問我:“哥哥,人再怎麼樣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麼小的孩子,居然在考慮這種深奧而沒有答案的問題。有位教育學家説過,人一旦考慮生與死的問題,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生命的思考。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篇5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幾個夥伴在家鄉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區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着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上午9點,我們準時到達福利院,並與小朋友進行了互動。

當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走進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興奮起來,喊着“爸爸”、“媽媽”、“抱抱”等簡單的詞語,我們也很快進入角色,與小朋友們互動。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零食拿給小朋友吃,陪他們一起看電視、搭積木,抱着他們在教室裏逛逛。小朋友們不奢望我們有什麼特長會表演什麼節目,他們只想坐在“爸爸媽媽”的腿上靜靜地看着我們。我們跟他們一起合影時,他們會擺出pose,豎起兩個手指,喊“yeah!”。他們會把照相機搶過去,從相機裏面看看自己的模樣。他們會把“媽媽”的頭繩拉下來,親自給“媽媽”扎辮子。上午10點,準時開飯了,年齡稍大一點的小朋友坐在方桌邊,自己吃飯,我們就一對一喂年齡小一點的小朋友吃飯。他們一個比一個乖,會互相督促“坐好,吃飯”,一口接一口,不一會兒一大碗蓋澆飯就已經吃完,一粒米飯也不會浪費。飯後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時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牀位,會自己脱下外褲穿好睡褲,會把襪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們向老師們瞭解了他們的情況,和春節的心情,老師們説:“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和寂寞,反而會感到快樂,因為福利院對他們來説就像家一樣。”

下午我們和孩子們玩起了國小或幼兒園才玩起的遊戲,他們都很開心。傍晚我們要走的時候,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出來送我們,和我們説“再見。”

回家後,我認為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會上許許多多好心人的關心和照顧,還有些好心人領養他們,他們又是幸運的。我們同學中有一些已經為人父母,有些結婚了還未育有孩子,有些還是未婚,狀態不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觸。為人父母的同學們覺得他們是那麼聽話那麼可愛;結婚還未育的同學們覺得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是要優生優育,要勇於承擔父母的責任。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留在

老師們和同學們心中的回憶不會消失,同學們也覺得關愛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後可以經常開展。

去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篇6

大學是什麼呢,寒窗苦讀了十多年,我們終於到了大學,這裏也承載了太多的夢想,有人説,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這裏是一個社交舞台,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這裏就是象牙塔與社會的接軌的橋樑。有人説,這裏是愛情萌芽的温牀,沒有繁蕪的顧慮。這裏的情感太純粹,純潔的友誼和愛情。有人説,大學是青春最美的落幕,我們要活出最美麗的青春,不只是學習好課堂內的知識,我們要學更多做人的道理。

這個暑假,我隨家鄉校友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到嘉興福利院,看望一羣特殊的孩子們。我懷着一顆赤誠之心,想把我的快樂熱情傳遞給他們,至少我還有一顆童真的心。我可以教他們唱歌,如果他們不能唱歌,我可以教他們做遊戲,我還可以教他們學english,如果他們願意學的話,當然至少我會努力去激發他們學習外語的興趣。我美美的這樣想着,這些點子只有我這樣一個“童心未泯”的人想得出啊。

那是個大熱天,太陽毒辣,天氣潮悶,我們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在嘉興轉了幾次車過後,終於來到了郊外,然後放眼望去,遠處有一排排並不高的樓房,福利院的還算較高的,可是看上去空空的,讓人心生畏懼,這是一座有着怎樣故事的房子,不,院子。因為院子,是有保安,有圍牆。剛進門,保安把我們叫住,表明了來歷之後,他們説來看孩子們的愛心人士很多,都有預約,可我們是初出茅廬,不懂這些,一番折騰過後,讓我們在院外馬路下的樹邊等了一個小時多,等待孩子們午睡之後才能進。

這是郊外,院外馬路一旁有很大一片空地,沒有開發,只是一片雜草,同學説,這裏開發一個遊樂園就好了。

幾小時之後,打鈴了,這是孩子們午睡起牀的鈴聲。我們得調整好狀態,畢竟,我們是來傳遞快樂的。抖擻抖擻精神,我們跨進了這個小院,這是一個封閉的地方,這裏有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生活。孩子相處怎麼樣呢,他們快樂嗎,他們有什麼想法嗎。

管理這棟樓的是一位年紀跟我們相差不多的阿姨,很瘦,手上帶有婚戒。在阿姨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孩子們的教室:宣泄室、模擬超市、電腦房還有廚房。設施都比想象中好幾十倍,但心底總感覺空空的。房間裏灰塵很重,表面上的光鮮總是掩蓋不了孩子們內心的孤寂和淒涼。據她説這羣孩子最小的只有幾個月,患有腦癱,最大的在上國中。阿姨叫喚了一個孩子下來,是班長。他很大方,愛笑,説話不方便。他好像很興奮樣子,我也衝他笑笑表示友好。他又去叫喚了幾個孩子,有一個個子比班長高挺壯的,他們倆在鬧着玩,可是分明看得出大個始終處於被動不還手,飽受同齡人“欺負”的孩子。樓上還有幾個小朋友,不管班長怎麼叫喚,他們遲遲不肯出現。不假,他們是一羣特殊的孩子,父母將他們生下來,多半是體格不全的原因,將他們遺棄。呀,他們終於肯露面了,幾個男孩小跑過來,分明沒看到女生過來,女孩子總沒有男孩做起來放得開。“阿姨讓我們待會兒一起打掃房間,你們好嗎”,我對着男孩説,“這些全都是給你們的哦。”我不敢問得太多,生怕觸碰到哪根致命的神經,但也在全力表演出對孩子們的喜愛,友好,試圖努力找話題跟孩子們聊天,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他們肯開口,就很讓人欣慰。

同學們都盡力剋制着內心的驚訝,為什麼吃東西都是用牢房裏近乎搶的方式,為什麼有個女孩怎麼勸也不肯跟我們見面,為什麼上國中的那個“妹妹”顯得異常老練,不存在年齡過小的單純,沒有害怕恐懼而來的自卑。人間無情亦有真愛,社會上不缺乏很多有愛人士,福利院給了他們基本的物質需求,誰來彌補缺少愛的心靈?很難,誰都要孤獨的長大,我曾以為沒有親情,友情會活不了。只是老天太帶殘忍。

從福利院出來,馬路上散發的熱氣燎人。一羣人的影子被拉得好長,希望是有的,説不定那是最昂貴的東西,行動吧,青年,把愛和温暖傳遞給各個黑暗角落,灑滿人間,慈善公益,那是夢想,更是理想,僅是微薄之力弘揚人道主義。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可以忘記夢想。大學,是一個孕育豐收的季節。願夢想喚醒每個清晨,構建世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