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4W

第一篇:去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精選多篇)

關注孤寡心靈——五一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弘揚優秀傳統,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的同時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有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我決定,在大學的第一個五一假期中參加一次社會實踐——參加服務老人的社會實踐,去給予老人呵護和關懷,讓自己的五一假期過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五一期間我和幾位同班同學費盡周折聯繫敬老院,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聯繫上了一家敬老院(把名字寫上吧),準備看望住在那裏的老人。

老人們一看到一羣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興奮起來,拉着我們的手問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們各方面的情況。動作雖簡單,但體現出了老一輩們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和關懷。或許,在這裏老人們很少見到年輕一代的身影出現,以至於我們的到來使他們興奮異常……我詢問了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況後,便與老人們聊起了家常,幫助他們打掃衞生,很快就融入其中。我們沒有因為假期期間不能外出遊玩而埋怨過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熱情。因為這次看似普通的活動其中實際上藴含了巨大的人性價值,它是一種美德,更是老人與大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的橋樑,也是老一輩與年輕一輩縮小代溝的途徑。

原本準備了節目和遊戲,希望能愉悦老人們,但是,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從我到達敬老院,老人就拉着我的手不放,一直和我説話,談他們以前的事蹟,談他們的兒女家庭……也許,他們所需要的不是外界的物質愉悦,而是來之內心的愉悦——交流。他們大都沒有家人照顧,心裏的話無處安放,後來就形成了精神上的孤單與寂寞……他們的心靈雖經歷世事無數,當回首往事時,卻沒有親近的人傾聽,於是他們開始孤寂,渴望有人聆聽他們……

後來,我放棄了表演節目這個計劃,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精神與心靈上的寄託,我覺得場面越熱鬧,老人的內心反而越加淒涼,越容易引起他們的回憶,或甜蜜或苦澀……

老人中有好多都是因為沒有家屬照料或家屬太忙顧不上老人而被送到了敬老院,從此開始了他們孤單而乏味的最後旅程……他們説,自從送進敬老院之後,就基本沒見到過自己的子女,説到這裏時,老人的眼角濕潤了,聲音也開始哽

咽……這時任何安慰的話語都顯得很蒼白,我只好轉移他們的話題,談他們的光輝時代的事情。

當今社會,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忘記了他們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們拉扯,在自己翅膀硬朗之後,有能力掙錢吃飯後,就忘卻了年邁的父母,甚至把他們放在敬老院裏不管不問,全然不顧老人的心靈所承受的孤單,任由他們艱苦度日……

從我進入敬老院,我就注意到有位***爺爺(把姓寫上吧)一直望着窗外,也許他在回憶,也許他在期盼……當我走近他時,他一直對我微笑,然後拉着我的手,和我親切的交談,給我談人生,談價值觀,談學習,談生活,談親情與愛情……他那麼的熱情,告訴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盡忠!也許這些話聽起來俗不可耐,讓年輕人聽了肯定會笑掉大牙,但是我卻認為這些話飽含了他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一代熱愛祖國為國奉獻的精神與價值觀!

活動在愜意的聊天中很快變告一段落了,我離開時擁抱了那些心靈孤寂的老人們,看到他們依依不捨的眼神,與眼角里濕潤的液體,我的聲音也開始哽咽,我多想多陪陪他們啊……是不是將來有一我老了,迎接我的也是同樣的生活呢?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我絕對不會讓我的父母過這樣的生活……此刻,我思緒萬千。這些老人真的很可憐的,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羣體,卻很少受到社會的關心與照顧。我還經常看到老人們自己挑水喝,還要去城裏為了生活而去賣東西賺錢,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為那些對這些漠不關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讓人難過的是政府對這些也視而不見。雖然政府有説對老人的補貼,可是山高皇帝遠,等到了老百姓這裏就是可憐巴巴的一點點東西而已。物質上的資助沒有也就算了可連精神上的安慰和關心也少之又少,子女未盡義務與責任。在這是實踐活動中,我也充分的認識到我的渺小,一個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多麼希望我生活的社會能加強對老人的重視,重新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呵!

在這實踐過程中,我不僅為老人們做了些日常的事,也經常和他們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此進一步增進感情。通過與老人們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

白了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了他們的辛勞,明白了他們對兒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們對我們後輩的希望…而我們,是否應該常回家看看呢?

在回來時大家都一致認為:來到這裏,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鍛鍊,老人需要社會的關心,社會也應該給予這些老人一定的關注。敬老愛老應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們當代大學生有必要而且需要和老人們多交流溝通,明白老人的苦處、難處,這有利於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

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但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與奉獻者,是祖國的棟樑啊!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羣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

到敬老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自己的活力釋放的同時,我也有一種充實感。我認為,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不但能培養當代大學生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的機會,同時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老人,去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張永勝

2014年5月8號 這次社會實踐之後,我掩卷深思,思緒萬千。這些老人真的很可憐的。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羣體,卻很少受到社會的關心與照顧。我還經常看到老人們自己挑水喝,還要去城裏為了生活而去賣東西賺錢,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為那些對這些漠不關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讓人難過的是政府對者些也視而不見,以點都不重視這些。雖然中央有説對老人的補貼,可是天高皇帝遠,等到了老百姓這裏就是岌岌可危的一點點東西而已罷了。物質上的資助沒有也就算了可連精神上的安慰和關心也很少。還有就是子女沒有盡到義務與責任。這種風氣真的非常的嚴重。在這是實踐活動中,我也充分的認識到我的不足之處。我覺得我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也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管怎樣,我會再接再厲,為自己而奮鬥,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第二篇: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共同努力,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安心的這一代,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所以,在2014年01月15日,放寒假回到家裏做了幾天調整,今天我準備要開始事實我的寒假計劃的第一站,就是去我們縣的敬老院去看望一下那些老人,還有一個星期就要過年了,希望我能給這些老人們帶去一絲温暖和快樂。

首先,我利用了我的優勢條件,在我家的廣告公司做了兩幅宣傳的條幅,一個上面寫着“寒冷的冬天,你我的努力會讓這裏温暖如夏”,另一幅寫着“多一份愛心,少一份寒冷”。

帶着這兩幅條幅和一些大家湊到的食品,我跟我的父母和五個高中同學一起趕去了“湯原縣敬老院”。

在許多人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工程師、幹部,也有藝術工作者。選擇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更因為在這裏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到夕陽無限好。

説話間,我們到達了縣敬老院,一下車,我發現牌匾上“敬老院”的“敬”字少了“艹”。於是,我們就進去找到了敬老院的負責人也就是“劉院長”,向她表明了我們的來由。劉院長便向這個老爺爺、老奶奶説明了一下我們的來由。這些老人知道我們的來由後,全都露出了和藹的笑容,連聲向我們道謝,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才好,第一次發現,這些老爺爺,老奶奶真的特別可愛。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後,我們開始實施起來了我們來之前做好的計劃。首先,找來了梯子,把牌匾上掉下來的那個“艹”字安裝上;然後選了兩個醒目的地方,把事先做好的條幅掛了上;接着就是往下搬運食品,幫着收拾一下敬老院的衞生。

一切都做好了,我們便跟老人們一起坐到了活動室裏,跟這些和藹的老爺爺,老奶奶聊了起來。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帶動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學們也耐着心和他們聊天,幫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傢俱,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大家在一起歡歌笑語,好像真的融入到了一起似的,真的很開心,很欣慰。

不知不覺中,天黑了,今天的實踐結束了,我們不得不往回啟程了。這一天,我們傾聽了各式各樣的精彩和辛酸的人生歷程,讓我們的思緒也停留在那個貧苦年代。看着他們臉上的皺紋,都是歲月的痕跡,我想他們心中的皺紋深度,更是無法估量的。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自己活力釋放的同時,我們感到一種充實。

————–範文一結束

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高二〈3〉班 吳源源

如果説我們是流星,至少我們閃爍過;

如果説我們是塵埃,至少我們存在過;

如果説我們是火焰,至少我們燃燒過; 今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72週年。關於這次締造了歷史的遠征,早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簡單記述,越來越多的史料被髮掘、整理,從各個層面豐富着我們對這支軍隊的認識,那些光榮的前輩,也帶着温熱的呼吸,走到我們面前。當歷史不再是已知的答案,而是回到一個創造的過程,就顯得格外迷人。 走上前人的腳步,追溯前人的夢想.那些老革命老前輩留下的那些點滴,留給我們深深的感慨.長征已然不能重複,那個是時代那個環境那個時候的人造就了奇蹟 ――長征. 但我們依舊踏着長征那精神的腳步,去追尋我們自己的長征. 高中生,天之驕子也.可現在的高中生早已不能體會當年長征的旅途和艱辛.可以説,我們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於出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時代下,不幸於不能體會到過去人們創造這一傳奇歷史的艱辛.我們所能做的或許在某個夜晚仰望天空,看着那被歷史刻上的漫天繁星. 校園是一座象牙塔,可我們需要走出象牙塔,要像紅軍一樣去追求某種精神。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中生的此種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讓高中生們以實際行動為老人家送温暖、獻愛心,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青春力量。 今年2月的社會實踐活動我班組織了大家前去獻血宣傳,和去敬老院慰問兩件大事,高中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歷來是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在校高中生接觸社會、鍛鍊自我、樹立理想,培養和提高(來自好範 文網:)當代高中生社會實踐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我們選擇愛馨敬老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關心老人還是應該從身邊做起,我們身邊就有老人。二是我們以為敬老院裏可能會有過去參加紅軍的老黨員,想去採訪他們,這一點引起大多數同學的興趣。 在許多人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工程師、幹部,也有藝術工作者。選擇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更因為在這裏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到夕陽無限好。 2014年2月13日我們到愛馨敬老院,門外碩大的牌子上寫着愛馨敬老院幾個大字。 走進大門一位熱心的阿姨接待了我們,還一邊給我們講解敬老院的概況: 阿姨向我們講解到:敬老院裏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數患有神經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而且交通不是非常方便,社會實踐報告《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同學們分成了四個小組,前往不同的房間慰問不同的代養老人。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帶動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學們也耐着心和他們聊天,幫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傢俱,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還為老人們表演了小節目,讓這些在孤獨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的事蹟是如此的着迷,更讓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學主動跑到外面小賣部買東西給老人。我們來的時候已經準備了點水果,點心,還有月餅。可遠遠不夠,那些學生用自己平時的零花錢給老人們買吃的。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裏。 我們一行人從早上到中午12點,走了部分老人房間。慰問了老人們。到了老人吃飯的時間,大家就跟着負責分飯的管理員一起一邊慰問一邊幫助老人們進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一邊喂才行。這時大家早已沒有先前的拘謹同學們都爭着給老人餵飯,雖然動作顯的笨拙。可一見到老人的笑臉大家就笑的很開心。感覺像一家人似的其樂融融。 下午1點多,等我們吃完飯,一般這時老人們都出來散步和鍛鍊身體了.敬老院有個很大的院子,裏面有很多鍛鍊身體用的運動器械.有相當多的老人們在散步和鍛鍊身體,看見我們來了.就和我們一起玩些小遊戲. 通過聊天,我們瞭解了老人們日常的生活。老人們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過來的。雖然有的剛剛不太習慣,不過時間長了逐漸習慣起來。 老人家在這裏都過得很開心,他們有時間的時候會在樓下的樹陰或者是樓上先房字裏看一下電視或玩一下麻將,也有是到樓下做一些簡單的鍛鍊的。因此,老人在這裏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通過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 敬老院的1樓住的老人大多是行動較為不便的。2樓的老人有相當部分是剛住進來沒一年的。我們上了2樓,發現有些老人在和他們的子女聊天,有的老人在下像棋。 我們慰問到一個老婆婆,她居然哭了出來。很是傷心難過。我們耐心的和她聊天,聽她説她把她的退休養老金都給了她的子女,她子女不管她就把她送到這裏來,而且很少來看望她。有一位同學和阿婆説“我們都是您的子女。“並給阿婆表演節目,阿婆才破涕為笑,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到下午3點了,我們依舊不忘初來的目的,尋訪老紅軍。我們去門訪找到了那位阿姨,問了她敬老院裏是否有老紅軍。很可惜,沒有。我們頓時感到有點失望。可阿姨告訴我們有一位過百歲的黨員。大家興致一下子高了起來想去訪問下那位百歲老人。 我們來到那位老人住的蓬屋頂房,我們等候在門口阿姨進去和老人説了聲,我們健步迎上去,用雙手攙扶着老人,跟他做介紹:“我們是河南油田高級中學高二的學生’,今天我們來看看您!”,百歲高齡的他,慈眉善目,顯得十分和藹可親。他笑着説“好!好!”,我們一一做了自我介紹。他一一點頭表示歡迎。 這是一個幾米大的房子,地是水泥地,旁邊有個寫字枱和幾個水杯。牆壁上掛着一副“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的行書字。字體顯的各位蒼勁有力道,落款有點模糊不清了。 我馬上發現一張靠近門口的舊藤椅,估計這是老人平常坐的椅子,於是大家將老人扶到藤椅上坐下,同時我們將水果根據老人的意思放在旁屋的地上。聽老人跟我們講他過去的事情。 當我們説起長征的事,老人眼裏泛出的了光芒。他説道:“雖然他沒實際性參加過長征,可對長征十分了解。老人説到:“過去的長征很艱苦的!現在的年輕人還沒有經歷過艱苦的鍛鍊。“老人很為自己是黨員而感到驕傲,他説:“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中國,沒有可以讓老人們安度晚年的家”。 我們一邊慰問老人的日常生活一邊有的同學幫老人整理了下房間。 老人家説完,我們不禁從心裏充滿了敬佩!後來我們問他:“您做為中國共產黨員認為當年長征最重要是什麼?”時,使我驚訝的是,老人家居然頭頭是道地説了四條:不怕犧牲;艱苦奮鬥;官兵團結,關心羣眾......一個百歲的老人思維還那麼清晰這不得不叫人尊敬和佩服!我們和老人在一起侃侃而談,和我們講述着他當黨員和長征的故事,相處的非常融洽,不知不覺好幾個小時過去了。 臨走我們部分同學和老人一起合影留念。照完相以後,老人對我們説:“你們照片洗出來後能不能給我一張?上面寫上你們的名字。”“好的,好的,沒問題。我們過兩天洗好後給您送來!”我們爭着答道。 就這樣,我們以這樣一個結尾,告別了老黨員,告別了敬老院,告別了這裏曾幾何時擁有和我們一樣夢想的老人們。我們回去的時候和來的時候擁有着兩種別樣 的心境。 或許我們慰問敬老院,已經不是單純的來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懷着一顆赤誠之心訪問亙古時代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人夢想的深邃。 我想那個時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憶,那些可愛老人的笑臉。 我們拍了一疊照片回來,每次翻開相冊一幕幕感人的現象:一位老人拉住了我們 志願者的手,在志願者親自給他們餵飯穿衣時的喜悦,説出的那句話:不是“兒 女勝似兒女”。 我心中有點酸酸的,老人們畢竟還是孤獨的,他們需要人關心,愛護,敬老院的設施好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加需要社會上的一些關注。因為正是那些老人造 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歷史的功臣。而他們現在僅僅需要我們的關愛,僅此而已。 老人們平日裏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飽要求之上,有人在身邊那是最最開心的了.<常回家看看>裏歌詞寫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心聲。 我們現在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經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們可能會特別的想念自己已故的親人,不自覺得就想和老年人們親近親近,就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樣,想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孫女,孫子一樣,拉着你的手,把他們的那份慈祥加註在你身上,而我們也欣然地接受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在某個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 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體諒他們,那他們便只能於痛苦中渡過餘生,黑暗中逝去……

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 我想,只要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付出過,努力過,無論成敗,我們都已擁有了自己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好遺憾的了。現在我可以想象,那時候的我們是否也會像今天老人院中的老人那樣知天達命呢?一定會的。 現在離那次慰問敬老院已經相隔有段時間,可我依然還是會想起那位百歲面前老人,老黨員。他的笑臉時常浮現在我面前。我想如果有空的話,我一定會去在看望他老人家的。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接近百歲。他是歷史的見證人,是中國文化建設的見證人。又是長征的見證人。 長征——這個詞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單單長征本身那麼簡單,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是那批有夢想的人們留下的傳奇。是一種精神,一種為他人服務,為創造和諧美好社會的一種精神。 志願者——一個新時代的名詞,那是一幫有志青年,懷着自己的夢想前進,但與過去相比不變的依舊是那長征精神。 從意義上來説,這時我們成長了。一次敬老院的慰問,使我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侷限訪問了那些老人年輕時的點點滴滴。我想那就是生命所創造的財富,異常珍貴。 十年,二十年,三年,四十年……當我們老的時候,是否可能在那個時候又會想起那時候的老人,是否又能過的比他們幸福呢?這一切都是問號,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把握。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也成為歷史的功臣,成為新中國歷史長流中璀璨的一個顆心。

第三篇: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黨的十八大會議中十分重視創爭發展,扶貧助困,為此政府積極開展了相關的活動和項目,尤其重視扶貧助困,以志願服務為主體,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從而掀起了一場“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間”的熱潮。今年寒假,根據學校的安排和教學計劃的要求,我們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來到了敬老院,去看望住在那裏的老人。一下午的敬老院慰問活動,深深的觸動了我。

而且去到才發現,老人組的條件其實並不是很好,由於資金問題,院裏也沒有護理人員,加上老人本身行動就不靈活,所以,衣服雖然洗了仍有些髒,屋子裏的衞生雖然打掃了仍有些異味。看着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裏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

雖然去之前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於是,我們開始和老人們交談,儘量不提及他(她)們的兒女,儘量不問及來敬老院的原因,其實這些老人家都很可愛,一旦有了傾聽的對象就精神抖擻。我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老人們的生活能多一些鮮活的色彩,讓老人們的生活少一些憂鬱。而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老人。也許他們頭腦不清醒,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也許他們對有點冷漠,但是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説,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奶奶”,長時間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

隔閡需要時間,也需要關懷。

在年輕人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們也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離退休幹部、軍人,也有的曾經是文藝工作者。而在這裏,有的是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而感到生活寂寞;有的是因為在這裏與同齡人朝夕相伴,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和相似的價值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受到夕陽無限好的生活樂趣。在敬老院裏,負責人向我講解到:敬老院裏大多數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數患有神經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而且當地的交通不是非常方便。老人們一看到冒着嚴寒趕來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關心起來,拉着我的手噓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出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殷切的希望和關心。還有一些老人們也是高興得合不攏嘴,與我分享自己當年的“金戈鐵馬萬户侯”的戰爭歲月,並與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我也很關切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與他們聊起了家常,幫助他們打掃衞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們都感慨地説,正是有了國家的各種福利和黨的政策才能像今天這樣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的生活。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帶動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學們也耐着心和他們聊天,幫老人整理衣物,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還為老人們表演了小節目,讓這些在孤獨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

出了開心的笑容。

或許我慰問敬老院,已經不再是單純得來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懷着一顆真誠的心訪問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人夢想的源泉。我想那個時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憶,那些可愛老人的笑臉。其實我私下裏拍了一疊照片回來,每次翻看這些照片時就會出現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位老人拉住了我的手,在親自給他們餵飯穿衣時的喜悦時説出的那句話:不是兒女勝似兒女。我心中有點酸酸的,老人們畢竟還是孤獨的,他們需要人關心、愛護,敬老院的設施好那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加需要社會上人們的一些關注,尤其是他們的兒女。因為正是這些老人造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歷史的功臣。而他們現在僅僅需要我們的關愛,僅此而已。老人們平日裏都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飽要求之上有人在身邊那是最最開心的了。《常回家看看》裏歌詞固然寫得好老人要的更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談談心、交流一下心聲,他們更需要感情上的幫助。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像敬老院裏的那些老人一樣,以這種方式度過自己的晚年呢?在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

發、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看到這段話,我極有感觸,我們作為後輩、作為年輕人,真的應該多花些時間來陪陪老人們,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途中走得開心、快樂。這裏的老人並非每個都有健康的身體,更多的是受到了多年疾病的困擾,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羣體,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在雨天,由於身體的原因,也許他們正忍受着各種疼痛的折磨;在雪天,由於環境的限制,也許他們正忍受着寒冷的侵蝕,也許難得見到的冬日陽光,或者可能根本曬不到。那我們又在幹什麼呢?坐在教室裏對着窗外的細雨呆呆地想心事,在户外厚厚的積雪中打雪仗,亦或是趴在陽台上懶洋洋地曬着太陽我們的生活是快樂的,而老人們的生活是痛苦的。但是,我們又能做的了什麼?我們可以做的也許只能

是給他們帶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抽出空閒的時間來看望他們,給他們少許的快樂!未來的我們是否會像他們的兒女一樣把至親至愛之人就這樣託付給敬老院呢?如果真是那樣,那麼當最愛你的父母走了之後,當你老了之後,你一定會後悔的!因為只有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是最愛你的兩個人。然而當今的社會,不知道孝敬老人這一基本道德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忘記了他們的父母辛辛苦苦的把他們拉扯大,在自己有能力掙錢吃飯以後,就將年老的父母給拋棄、任由他們艱苦度日、自生自滅。這些人不曾想過,若干年之後,當他們自己也年老了以後,如果他們的兒女也這樣來對待自己,不知道那時候心裏該是什麼滋味?也許我們憑着朝氣,可以犯下任何錯誤。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尊老、敬老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這次跟同學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度過這段快樂時光的同時,我們感到的是一種充實。一方面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的扶貧助困需要加大力度,需要我們去下功夫,投精力, 我們要加大宣傳扶貧助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公平公正,誠實友愛的和諧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而我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應該用實際行動去響應,為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付出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説到底也還是那句老話,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第四篇: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走進敬老院,關注孤寡心靈

——2014暑期社會實踐心得

走進敬老院,關注孤寡心靈

——2014暑期社會實踐心得

作為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總覺得缺少一點什麼,總是呆在風平浪靜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這個暑假,接着社會實踐的機會,我有幸跟隨大家前往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斷,有點顧慮會不會又是千篇一律活動,形式一下,然而整個上午的感覺,卻把這種無知的顧慮衝擊得雲消霧散,這確實是一次愛心之旅,更是對人心的洗禮。我們真應該好好的珍惜我們的生活。伸出我們的雙手,奉獻出我們力所能及的愛,讓這些老人多添一些笑容,讓我們多增一份温暖

那天陽光明媚,一大早,我們搭車去敬老院。我們到了敬老院的時候,那裏的管理員接待了我們,帶領我們在那裏轉了一圈,給我們大概的介紹一下,男生在院子裏幫管理員打掃衞生,女生就三五一隊去找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們聊天,談心。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時,更旨在現實客觀地詮釋和諧二字的涵義,讓處於黃昏時段的老人感受到社會上最單純的温暖,讓我們更深刻的感受老人空虛的內心,給予他們最真摯的愛。的確,創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更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構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齡超過65歲,其中年齡最高的一位有84歲高齡。這次活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老人中有好多都是因為沒有家屬照料或家屬太忙顧不上老人而被送到了敬老院,從此開始了他們孤單而乏味的最後旅程……他們

説,自從送進敬老院之後,就基本沒見到過自己的子女,説到這裏時,老人的眼角濕潤了,聲音也開始哽咽……這時任何安慰的話語都顯得很蒼白,我只好轉移他們的話題,談他們的光輝時代的事情。

當今社會,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忘記了他們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們拉扯,在自己翅膀硬朗之後,有能力掙錢吃飯後,就忘卻了年邁的父母,甚至把他們放在敬老院裏不管不問,全然不顧老人的心靈所承受的孤單,任由他們艱苦度日。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通過志願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裏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裏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峯。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瞭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學校組織的勞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

回來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了一輩子,現在儘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老有所為。那麼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的晚年生活,或許這些老人的處境還算好,社會上還有的老人淪落到街頭,飽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個熱血青年都不忍讓老一輩人在流離失所中,生活在無盡空虛中。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獻出自己的應有力量吧。無愛的世界是無法想象的,當這個世界需要愛的時候,作為志願者便有了存在的價值。其實應該這樣説吧,是我們得到的愛很多因而有責任和義務把愛心傳播開來。慰問活動結束了,我覺得回校後會發動的同學參與到獻愛心的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關愛生命、服務他人的美好情操,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青春和力量。

第五篇: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一、課程簡介:

作為大學生,必須德才兼備,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良的品質修養,又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和紮實的專業基礎,還必須具備綜合運用並發展這些知識的實踐能力。社會實踐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是高等教育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集中授課培訓和現場實踐指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瞭解、認識國情的基礎上,充分認識社會對優秀人才規格要求,在加強大學生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教育的同時,着重培養和鍛鍊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運用和發展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二、課程性質、目的與要求

課程性質:

學生綜合素質課外培養必修課

課程目的:

幫助大學生進一步理解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與現實價值,強化青年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幫助大學生熟悉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與形式,掌握組織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方法;幫助大學生增進社會認知、健全人格品質,在瞭解國情、懂得民情的基礎上積累社會閲歷、磨礪道德品質;幫助大學生學以致用,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創新精神,運用所學科學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進而促進大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增長知識和才幹,併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教學要求:

1、運用集中授課培訓和現場實踐指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瞭解、認識國情的基礎上,充分認識社會對優秀人才規格要求,着重培養和鍛鍊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運用和發展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2、分層次、分學習階段進行。對於大一學生,要求結合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入瞭解國情、社情、民情,開展社會調查和志願服務活動;對於大二學生,要求結合職業生涯規劃,開展行業發展調研和專業技術服務,深入瞭解社會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學生知識、素質、能力要求;對於大三學生,要組織到人才市場調研,到企事業單位開展實踐和服務,詳細瞭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

需求情況,為今後成功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做到“三堅持”。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調查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三、課程教學具體安排

1、準備階段:就是社會實踐活動前2個月的準備過程,在這一階段中,準備目的應為:根據調研結果確定集中或分散活動方式,並針對社會實踐內容和需要而做好社會實踐理論、實踐訓練、精神心理準備以及必要的物質準備。針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工作運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注意事項”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常用文本範例”進行集中授課。

2、教學內容:⑴實踐教學、科技創新和科技支農。⑵就業見習和創業實踐。⑶社會調查和“紅色之旅”學習參觀。⑷社會服務和志願服務。

3、主要載體:⑴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活動:關注三農 支教助學 服務西部 科技助殘等。⑵科教、文體、法律、衞生“四進社區”活動:綠色環保 法律援助 健康諮詢 社區義工等。⑶企事業單位等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⑷大學生志願服務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4、教學形式:理論宣講、社會調查、學習參觀、生產勞動、科技支農、掛職鍛鍊、就業見習、文藝匯演、勤工助學、兼職實習、創業實踐等

四、活動主題

喜迎十八大,奉獻在基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團

五、報告內容

留守老人的孤獨晚年

摘要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許多年輕人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平坡奮鬥。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年輕人走出了農村,但是有大量的老齡人留在農村無人照料,還有無子無女的老人在孤獨中度着晚年,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為這些老人送去温暖!

關鍵詞:留守老人孤獨晚年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由於農村人均可耕地面積的減少,農民從自己原有土地上獲得的收入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湧入城市打工。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也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大量農村青年進城打工,將孩子、老人留在家裏,即所謂的“留守人員”,這對留守人員在物質生活上和感情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留守人員中的老人就稱為留守老人。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公佈的《2014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我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800萬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口進入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正成為日益龐大的一個特殊羣體。在新農村建設中,留守老人問題日益突顯,我們應該特別關注這一特殊羣體,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1. 留守老人的現狀

1.1生活特別簡樸艱難,居住環境差。在調查訪問中發現,大多數留守老人飲食非常簡單,尤其是留守老人,他們只求温飽,特別是在農忙季節飽一餐餓一頓是經常的事;因年紀大無法對房屋進行修繕,房前屋後雜草叢生、屋頂瓦片支離破碎,逢雨天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飯,其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1.2留守老人還承擔着繁重的體力勞動。除少數年齡特別大,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有的70歲以上仍然從事體力勞動,與其他老年人相比,勞動強度更大。

1.3擔負起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從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留在農村父母身邊,由自己的父母看護小孩,帶子女上學。由於農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於學習、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帶孫子力不從心,有的連自己照顧自己也成了問題,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

1.4老人遭遇排斥。兩代人特別是婆媳關係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婦的排斥,即使當兒子的想孝順也阻力重重。

2. 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2.1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家庭有得到扶助外,絕

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貼補。隨着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子女在外務工謀生壓力加大,子女貼補缺乏穩定性,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少得可憐,由於無經濟來源,三餐基本的油、鹽、柴都無法保證。

2.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隱患多。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理髮、換電燈泡等都成為難題。特別是老人身體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看病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老人更是覺得孤苦無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連飯都做不了,想哭旁邊連一個聽的人也沒有。此外,老年人發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可能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後果。隨着年事漸高,一些農村老人記憶力下降,有的行動不便或身有殘疾,一些日常生活行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隱患,甚至導致悲劇。

2.3對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負擔重。如果單從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負擔更重,主要因為農村老年人大多數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的學習,擔心學習成績差。其次目前農村交通、通訊得到迅速改善,電視、網吧到處有,孩子在外的時間長,擔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總覺得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2.4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靜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獨。農村老人過慣了苦日子,對物質生活往往無過高的奢求,因此來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於子女不在身邊,這很容易使他們感到孤獨。特別是獨居老人感到有心裏話沒處述説,有時間沒事打發,很可能出現抑鬱症狀,覺得生活沒有意思,嚴重的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另外,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在家庭外邊也難以找到精神寄託。

3. 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3.1發揮主觀能動性,做積極參與社會的主人。農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調節好心態,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鍛鍊自己的自立能力;並且注意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保持勤學好問的習慣,不斷學習新事物,跟上時代步伐。積極尋找精神寄託,充實新的生活內容。

3.2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在農村社會化養老機制尚未形成之前,傳統式家庭化養老仍是農村養老的唯一形式。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

統美德,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對在敬老愛老等方面做得較好的年輕人應予以弘揚表彰。

3.3完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留守老人大多數身體虛弱,小病不斷,門診費用大。按照目前農村醫療保險規定,只有住院才能報銷,且報銷比例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費報銷比例的同時,對60歲以上的農村參保老人門診費給出報銷標準,以減輕這部分弱勢羣體醫療費用。

3.4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老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從經濟上保證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捐資設立老年人基金,對需要幫助的老人給予扶持。

3.5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化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之路。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通過招商引資、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的辦法興辦養老院、託老所等,建立一個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農村老年人休閒活動中心、老年人互助協會等,讓老年人重新找到歸屬感。在老年人組織內部,可實施老年人互助機制,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義務服務,把義務服務的時間進行累積並建檔,等將來自己需要這方面服務時,可以免費享用所累積的服務時間。並逐步將農村老年人福利事業引向市場,對於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慮由其子女出部分錢,搬進託老所,進行社會化養老,促進諸如個別留守老人無人管等問題的解決。 小結:

留守老人的難題若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晚年生活與身體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難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支持。農村有農村的優勢,政府可在發展農業生產上找出路,加大對農村的財力與科技投入,讓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力留在農村,進行農業開發,使他們在農村有錢可賺,既不影響致富,也能照應老人。

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對於留守老人的問題採取積極態度,努力運用自己的優勢,關心關愛老人,讓老人能夠有一個温暖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