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新版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8K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新版多篇】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一

三天的農村實踐活動讓我們對於三農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幾天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思考總結,得出農村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報告。

第一部分:現狀特點

XX鎮XX村是一個當代農村的典型。在XX村調查三天,我們從XX村的發展現狀看到了我國當代農村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我認為,當代農村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生產結構有所調整。幾十年來,農村的生產結構發生過多次變化。目前,以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生產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們調查採訪的農户中,大部分農民種植蔬菜等糧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規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類作物的比例較多。另外,棗子等乾果的種植也有一定的發展。

二、生產方式發生不同程度變革。目前農村的生產種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變革。這種變革的程度主要有生產的規模決定。既有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大棚種植,也有規模不等的私人種植。我們採訪的農户由於種植規模有限,所以沒有過多地使用現代化耕作設備;但是我們瞭解到,在大型的農場中,大型機械的運用還是非常廣泛的。

三、農民素質普遍提高,農村基礎教育顯著發展。農民是農業生產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XX村的XX是一位有名的棗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級大棗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切都是憑藉對科學知識的鑽研精神,加上踏實的作風。他們都是當代先進農民的代表,他們是我國農業向科技化、專業化發展的干將。而普通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則是我國農民整體素質提高的表現。在短短三天中,我們接觸到許多當地農民。他們和我們交談時,對一些現狀的分析都比較客觀和透徹,闡述了他們對於我國基層農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見。他們的觀點充實了我們的調查報告。 農村基礎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顯著的發展。我們實踐基地所在的行知國小就是當地的著名的農民子弟國小,招收附近六個村子的農民孩子。學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師資力量優良的學校。許多農民孩子不但圓了讀書夢,還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待遇和教育資源。

四、農民經濟收入增加及收入結構的變革。目前農村農業人員的收入已不僅侷限於農業生產。許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同時,由於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為城市的建設出力。這樣,豐富了農民的收入結構,農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同時,農村勞動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設。以農户李伯伯家為例,他的兒女均在縣城打工,他自己在農閒時也偶爾外出做活。這樣,他們的收入就大大增加,並且,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城市,也大大開拓了他們的視野。 農民收入結構的變革也使他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們採訪的若干農户中,電話、電視的擁有率高達九成;有四成的農户家中有摩托車、拖拉機等交通工具;電扇、洗衣機等電器已比較普及,我們還能看到農民從腰間取下手機發短信。這一切,説明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進的大型種植基地逐步興起。在五里村,我們參觀了浦禾園果樹基地和藝蓮苑水生花卉基地。這兩個基地都是國家級的重點基地,許多先進的品種、技術在這裏進行試驗,然後推廣到普通農業生產中。先進種植基地的發展帶動了周邊相關農業的發展,同時形成連鎖反應,提供了旅遊、教育等一系列資源,無形中又增加了農村其他產業的產值。這也是我國農業向專業化、大型化發展的表現。

第二部分:存在的問題

農村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多個方面。由於調查程度有限,僅從幾個方面舉例説明。

一、農民權益保障問題。保障農民權益是三農問題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的問題。然而事實上,侵犯農民權益的事件太多。僅在五里村,農民普遍反映他們的權益受損。當地工廠建設宿舍,徵用農民土地,補償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農民覺得生活無依靠。而工廠在申報徵用時,竟稱農民的良田為荒地!這一現象引起當地許多農民的不滿。而對於這種現狀,農民大多抱悲觀絕望態度,沒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也無形中助長了此類現象的發生。 農民採取忍氣吞聲的態度是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的。一定數量存在的行政問題為農民威權設置了障礙。這是短期無法解決的。正如一位農民説的,中央、省、市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村、縣落實時,有時發生了差錯。所以,農村問題更多的是基層工作的開展和改進,這也正是三農問題的難點和重點。中國的農村人口太多,範圍太廣,僅XX村就發生這些問題,放眼全國,農民維權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農村城市化問題。隨着農村的發展,農民對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勢必使農村逐步過渡到城市。目前看來,這種過程似乎還不是很明顯,但在農村中已可以看到許多城市化的現象。僅從環境角度看,農村中也有了高聳的煙囱。雖然現在環境問題還不明顯,沒有影響到農村的發展,但是從長遠角度,農村環境的保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如何從開始做起,發展農村環保經濟,避免重走城市污染的老路子,是不久將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三、農村醫療、保險問題。經過近年來的努力,許多地方已開展農村醫療保險。XX村的農民一年只需交納24元,在鄉村醫院看病便可以報銷10%的費用。這無疑是一個好政策。但是農民反映藥價太高,許多農民生病基本上是用土辦法湊合或硬熬。藥價高是普遍現象,但是能否正對農民實際,採取不同的措施,讓農民的基本醫療得到進一步的保障,是我們還需努力改進的。

第三部分:總結

總結以上幾點,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農民生活水平、農村產業調整、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觀。但是,一些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辯證得分析三農問題現狀,才能在這個問題上不斷出成果。作為青年學生,經過這次實踐調查,我收穫頗豐。我開始關注國家的大事,為自己能夠分析國情感到自豪。以後,我更要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用自己的知識建設祖國的明天。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二

一瞭解農辦工作任務及情況:

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中部,轄2鎮6鄉,158個村,總人口14.6萬人,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其中農業區域佔了很大的比例,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縣農業辦公室是農村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對全縣的農村工作進行統籌管理,主要表現在搞好農業區劃,為調整農業結構和農業佈局、實行科學種植和科學養殖提供依據;負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具操作規程——即監督實施進行工程管理和資金的協調工作,後期的工程驗收工作,資金的預算和決算等。例如xx年5月份縣農業辦公室的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抓好坡改梯工程的縣級驗收工作;

第二抓好“兩基”聯繫學校幫扶工作;

第三抓好幫扶村聯繫工作;

第四指導搶收搶種工作;

第五抓好農廣校的招生工作;

第六迎接州對象縣的坡改梯驗收工作。

由於台江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糧食均徘徊在4萬噸左右,為了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縣農委政府把以工代賑坡改梯基本農田建設作為解決全縣“三農”工作中的一項重中之重來加以落實,在省州農辦的指導下,台江縣農辦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提高質量,注重實效”的原則,合理佈局,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xx年州下達給我縣的任務是3600畝,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努力,全縣共完成工程面積3725畝,佔州下達任務的103.5%。其中坡改梯土2338畝,中低產田改良3102畝,恢復水毀540畝,建設配套工程小水池3個560立方米,小山塘1個1050立方米,排灌溝2條1.6公里,累計投入工日7.312萬個,挖填土石方13.84萬方,投入資金204.2萬元,其中省州投入資金108萬元,縣財政配套1.2萬元,鄉自籌15萬元,農民投工投資摺合80萬元,投入水泥887.5噸,新增耕地1612畝,治理恢復保護耕地1811畝,雨季年新增糧食81萬公斤,增錢120萬元,受益達1804户9130人。

我的實習期間是在七月末和八月初,正值農閒時節,農辦沒有什麼具體的工作,一般只是辦公室領導到實施坡改梯的鄉鎮視察領導。而辦公室裏就只是學習文件精神,寫寫工作的年中總結,協同縣植保站和氣象局等搞好農村的防治病蟲害和防洪抗旱的工作。

二熟悉行政機關辦公情況

台江縣農辦是農村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部門,由主任室、副主任室及書記室、綜合辦公室、業務辦公室這四個辦公室組成。實習期間,恰好是農閒時節,農辦也是沒有太多的工作要做,當時辦公室的黨政機關報紙很多,我便結合本專業所學知識,抓住熱點問題閲讀報刊,從中瞭解了不少時事,加深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諸如“三農問題”的理解。

三積極參與農辦工作

由於辦公室人員對計算機操作不是很熟悉,於是本人便協助完成電子文本的處理工作。例如7月27日打印排版完成了《xx年至xx年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自查報告》,8月2日協同辦公室人員順利接收來自縣氣象局的一組關於今年洪災的圖文資料等。

根據台計通(xx)44號文件精神,我們自xx年7月19日至26日,對我辦組織管理實施使用的xx至xx年度的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自查,現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金到位情況

xx年度我辦共獲撥入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資金26萬元;xx年度我辦未獲以工代賑項目資金;xx年度我辦獲撥入以工代賑資金20萬元。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三

儘管天氣很熱,樓梯很高,可同學們的熱情只高不下。來到高大威武的燕伋塑像下,嚴肅地表情和手中那知識竹簡,讓我深刻感受到周秦時代的嚴謹學風和那莊嚴地學習態度。再看看我們今天的學子,上課不離手機,作業不離答案,考前才努力學習,有的人甚至考試作弊。很少有人深入而學習。我想如果大家能有燕伋學習的精神,那麼中國的將來必定會發展的更加強大。繼續走,我們來到燕伋的廟堂,廟內牆壁上全部是古人的學習壁畫,每一幅都那麼逼真,無不透漏出古人的學習精神的認真。廟內一座手持竹簡的燕伋大銅像,來着都在朝拜,同學們一樣,但我不知道他們為了什麼。但我希望此行能讓所有人明白古人的學習精神,也希望所有人能學習到他們的精神,用來鼓勵自己,讓自己的學習變得更加優秀。

如今有很多人在學習周秦文化,但周秦文化的深奧不是一兩天所能學到的,也並不是簡單的文。做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更要了解其中所隱含的深刻道理,細細體會古人所總結的一一句,用來提高自己的精神素養。周秦文化,它傳承者中華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散發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哲理還是生活都有着很深的道理。學習周秦文化,傳播中華文明。

xx之行,讓我看到很多新的改變。體會到了新農村的建設風貌,新科學技術的優越性,新思想的跨越式發展,新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博大精深的周秦文化。xx,新時代的“產物“,一切緊跟黨中央的號召,加快發展的步伐,向着新方向大步邁進。

xx的新發展,就是中國的新發展。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給中國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一切跟着黨的指揮走,我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四

一、瞭解農辦工作任務及情況:

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中部,轄2鎮6鄉,158個村,總人口14.6萬人,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其中農業區域佔了很大的比例,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縣農業辦公室是農村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對全縣的農村工作進行統籌管理,主要表現在搞好農業區劃,為調整農業結構和農業佈局、實行科學種植和科學養殖提供依據;負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具操作規程——即監督實施進行工程管理和資金的協調工作,後期的工程驗收工作,資金的預算和決算等。例如xx年5月份縣農業辦公室的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抓好坡改梯工程的縣級驗收工作;

第二抓好“兩基”聯繫學校幫扶工作;

第三抓好幫扶村聯繫工作;

第四指導搶收搶種工作;

第五抓好農廣校的招生工作;

第六迎接州對象縣的坡改梯驗收工作。

由於台江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糧食均徘徊在4萬噸左右,為了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縣農委政府把以工代賑坡改梯基本農田建設作為解決全縣“三農”工作中的一項重中之重來加以落實,在省州農辦的指導下,台江縣農辦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提高質量,注重實效”的原則,合理佈局,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xx年州下達給我縣的任務是3600畝,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努力,全縣共完成工程面積3725畝,佔州下達任務的103.5%。其中坡改梯土2338畝,中低產田改良3102畝,恢復水毀540畝,建設配套工程小水池3個560立方米,小山塘1個1050立方米,排灌溝2條1.6公里,累計投入工日7.312萬個,挖填土石方13.84萬方,投入資金204.2萬元,其中省州投入資金108萬元,縣財政配套1.2萬元,鄉自籌15萬元,農民投工投資摺合80萬元,投入水泥887.5噸,新增耕地1612畝,治理恢復保護耕地1811畝,雨季年新增糧食81萬公斤,增錢120萬元,受益達1804户9130人。

我的實習期間是在七月末和八月初,正值農閒時節,農辦沒有什麼具體的工作,一般只是辦公室領導到實施坡改梯的鄉鎮視察領導。而辦公室裏就只是學習文件精神,寫寫工作的年中總結,協同縣植保站和氣象局等搞好農村的防治病蟲害和防洪抗旱的工作。

二、熟悉行政機關辦公情況

台江縣農辦是農村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部門,由主任室、副主任室及書記室、綜合辦公室、業務辦公室這四個辦公室組成。實習期間,恰好是農閒時節,農辦也是沒有太多的工作要做,當時辦公室的黨政機關報紙很多,我便結合本專業所學知識,抓住熱點問題閲讀報刊,從中瞭解了不少時事,加深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諸如“三農問題”的理解。

三、積極參與農辦工作

由於辦公室人員對計算機操作不是很熟悉,於是本人便協助完成電子文本的處理工作。例如7月27日打印排版完成了《xx年至xx年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自查報告》,8月2日協同辦公室人員順利接收來自縣氣象局的一組關於今年洪災的圖文資料等。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五

梅家塢原本只是不知名的小山村,周總理的五次來訪使得梅家塢的名氣大增,村裏有五福橋為證,現常住人口為500户左右。記得80年代,梅家塢雖是小山村,但已經是很多國外賓客的來訪之地。梅家塢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園,三、四月是梅家塢茶農最忙碌的時節,一般每户都要請三四個採茶工,茶地多的要請十幾個。炒茶是門技術活,一般沒十幾二十年的炒茶齡是炒不好的。當地的年輕人對炒茶似乎已不屑一顧,倒是有很多的外來工來此學藝,茶忙這幾個月他們的收入也是不菲的。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小隊帶着“讓年輕人瞭解龍井,讓龍井走進年輕人”的初衷來到梅家塢。我們此行的目的,一是要讓年輕人走進龍井茶文化,二是要了解龍井茶的市場狀況,三是要了解如今的梅家塢。

實踐地點:xxx

實踐時間:20xx年7月9日至7月14日

實踐者:浙江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夏日之風”小分隊

前期準備:

通過各種途徑(網絡、電話諮詢、實地聯繫等)瞭解梅家塢的大體情況。

活動過程:

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們從各個方面認識和了解了梅家塢和龍井茶,現將我們瞭解到的內容分成以下幾個部分加以論述。

一、當地風情

梅家塢茶文化村是一個敞開式、全民參與的、個體經營為主的鄉村旅遊地。其發展始於2000年5月1日梅靈隧道的開通,從此這個坐落在山塢裏、景色雅緻的小茶村與主城區的車距不過半小時。

滿眼的綠色、清新的空氣、正宗的龍井茶、地道的農家菜等吸引了杭州、上海、蘇南及周邊其他城市的自駕車遊客——梅家塢成為了有口皆碑的,距杭州市中心最近、最具原生態特徵的鄉村休閒區。

梅家塢有着詩情畫意般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晨間,漫步在梅家塢的山間路上,你會有種如臨仙境的感覺。那裏清新的空氣,爽朗的鄉間笑聲,是在呼喚你——迴歸自然!

梅家塢民風淳樸,這裏的村民有着城裏人少有的樸實性格。聽人説,梅家塢的村民晚間睡覺一般都不太鎖門,有的甚至把門虛掩着,不必擔心偷竊問題,這跟城裏人鄰居之間互相都不認識有很大的區別。而且,一年之內,很少有遊客投訴事件發生,可見,梅家塢的茶農對待客人是非常友善的。山好水好,人更好,這是梅家塢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參觀了周總理紀念館。總理對西湖茶區,可謂踏遍茶山路,情滿梅家塢。1953年1962年期間,周總理曾先後五次來到盛產龍井茶的西湖梅家塢村視察、指導工作,其中有3次是陪同外賓的。他曾指出:“龍井茶是茶中珍品,國內外人士都需要,更要多發展一些”、“茶樹常年碧綠,種茶本身就是綠化,既美觀,又是經濟作物,再好沒有了”。

周總理的到來對這裏的茶葉乃至經濟、教育的更好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而且他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在這裏留下了一連串故事,幾乎每一個村民都在不經意之中流露着對周總理的感懷。1993年,梅家塢的村民自發籌資修建的周恩來紀念館開館。每年清明節,這裏的村民都用當年最好的茶葉泡上一杯茶放在周恩來總理的遺像前。

周總理紀念館裏陳列了很多當年總理來梅家塢參觀、指導工作時的照片以及一些接待總理的桌椅。在那裏,我們彷彿聽到了總理的諄諄教誨。

二、茶莊

五年前茶莊茶樓在此地開始興起,經過2003年開始的整改,茶莊經營逐漸規範化。目前在整管委登記的茶樓(包括外大橋在內)有近200家。茶樓的顧客以熟客為主,另一部分是零散遊客(包括相當一部分外國遊客)或旅遊團。茶莊的地段位置對經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中段停車場附近的茶樓,生意比起其他茶樓就要好一些。就此,我們走訪了中段一家位於停車場附近的茶樓。從茶樓老闆口中我們瞭解到,雖然茶樓位於中段黃金地帶,但收入較前幾年已有所下滑,主要是由於這幾年隨着梅家塢的整改和對外宣傳力度的加大,加上政府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開茶莊,茶莊數量猛增,所以,除了個別突出的走品牌路線的茶莊,大部分茶莊的生意已不及當年。

説到品牌,位於較上地段的“五星人家”茶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莊的內部擺設處處透着茶文化的氣息,茶壺茶杯不説,就連椅子也被有心的茶莊老闆改成了藤椅,再配上褐色樹漆和樸實卻別緻的竹扇,來一杯清香的西湖龍井,微搖手中竹扇,坐賞不知是偶然抑或是別有用心框入窗掾的綠樹青山亭台樓閣,自是樂在其中了。當年,“五星人家”的老闆可謂抓住了2003年梅家塢整改這個絕佳的時機,在吸取梅家塢原有茶莊的經營經驗教訓又結合了自己曾在上海開茶莊的經驗後,開了這家“五星人家”茶莊。從此,五星人家的招牌一炮打響,三年來,銷售業績可以説是節節攀升,特別是在今年休博會期間以“梅塢人家”為主題的長達20分鐘的記錄片的拍攝並在中央電視台的播出,更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向外打出了牌子。這之後,國內外許多愛茶者慕名而來,絡繹不絕!與其他梅家塢茶莊常客熟客佔多數的情況不同的是,“五星人家”在保證回頭率近乎100%的情況下,新增客流量相當可觀!通過交談,我們得知,五星人家始終堅持着一個“休閒,面向遊客”的經營理念。力求為顧客創造一個最舒適的休閒環境,使那些平日辛苦工作的人們得以放鬆身心。具體説來,五星人家很注重把茶莊經營和茶文化結合起來,大到店堂布局,小到一個茶杯,無不體現了幽雅雋永的茶味,可見主人家的用心良苦。其次,五星人家採用最傳統最淳樸的方式來招待客人,真正做到誠懇親切地待客,而且真正把優惠實惠放在顧客身上。而五星人家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經營者非常強烈的產權意識!五星人家一開始就為自己的產品註冊了有自身特色的五星商標,是西湖區茶農自己註冊商標的第一人。這以後,才開起茶莊。這種自我保護意識是其餘絕大多數茶農所欠缺的。

正確的經營理念,積極地探索,花心思地經營,切實保護自己的品牌產權,加之把握住好的時機,想來這些都是五星人家成功的大部分原因吧。

三、茶農

有地段優勢的茶農都開起了茶莊,還有一部分茶農仍像以前一樣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住在朱家裏的老茶農。前有乾壟私訪朱家裏之説,這裏的百姓善良純樸,朱家裏也是梅塢景點之一。梅家塢整改也涉及到這鼯,但影響不大,這裏的老茶農還是像以前一樣產茶賣茶,主要是通過熟人介紹,基本上能把採來的茶葉都賣掉。

四、整治管理委員會

以前,梅家塢的茶農只是種茶,炒茶,賣茶,經濟效益並不十分理想,而且受到季節的制約。因而市政府開始鼓勵茶農開茶莊。而梅家塢原有的茶莊或是證照不齊,或是超範圍經營,加之成羣遊客的進入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2003年起市政府實行了梅家塢茶文化村整治工程。為了鼓勵茶農開茶莊,市政府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如統一辦證,減免程序,省卻了茶農的很多麻煩,同時,又減免了一些費用,如排污費04年免交,05年減半等,降低了茶農開茶莊的成本。

政府又進行了整體規劃,按照“積極保護、民辦公助”原則、“世紀精品、傳世佳作”的要求、“最小干預、原汁原味、生態優先”理念,由村民自己掏錢改造房子,政府花錢完善基礎設施,大約七個月後,一個全新的梅家塢面世,清一色的粉牆黛瓦,門前青石板、香樟樹、小橋流水,屋後青綠茶園,着實讓人眼前一亮。

整治管理委員會於2003年七月在梅家塢建立辦公室,在整治過程中,工作人員挨家挨户地走訪茶農做動員工作,在一家家茶樓茶莊建起來後,又引導監督其規範化。如今,這裏的茶莊經營已經步入正規,現在整管委員會在放手讓茶農自行管理的基礎上主要做一些協調工作,並鼓勵茶樓茶莊建立農家茶樓協會,以便自主協調糾紛,並將自己的品牌保護起來。

可以説,政府的支持,引導,管理對梅家塢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農科院茶葉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也是我們調查的重要地點之一。茶葉研究所主要是從事茶葉栽培方面的科學研究,並把一些科研成果推廣到普通的茶農中去。梅家塢及外大橋地區所種的均是由該所研究培育的“龍井43號”茶樹。在農科院裏,我們不僅參觀了其下屬的龍冠實業有限公司大眾茶和精品茶的全自動生產線,也從有關專家口中詳細瞭解了龍井茶的種植、生長過程。對於茶來説,土壤、氣温是最重要的。茶是酸性作物,種茶地土壤的PH值要在4到6.5之間;茶喜歡砂性土壤、少水狀態。氣温方面,種植茶的最低氣温不能低於零下12度,這就是北方不能種植茶樹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樹喜歡漫射光,所以有時侯茶樹的周圍要種上遮陰樹,以避免太陽的直射光。茶樹每年都要修剪,這樣一來有助於採摘,二來有助於茶樹生長,可以更多的發支,提高採摘量。農科院一行,增長了我們的知識,讓我們這些年輕人對龍井茶的栽培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更堅定了我們“讓年輕人走近龍井茶,走近茶文化”的決心。

寫在後面的:

這次“讓年輕人走近龍井茶,走近茶文化”活動的提出受到了很多同學的歡迎,我們李寧寧、華聲、艾永、陽勤、華菲菲、袁飛、侯江岸、牛淼、付光道、付哲、盛夏十一人組成了一個小分隊,取名為夏日之風。這次活動從開始策劃起,大家都獻計獻策,積極參與,最終大家都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這次活動,並且達到了實踐的目的。在活動籌劃階段,我們與梅家塢村委取得聯繫,瞭解了當地實際情況,並且在梅家塢附近的外大橋村聯繫好了食宿,於7月9日從學校出發。同時我們與娃哈哈等大型企業取得了聯繫,爭取贊助;我們還向多家媒體提供了此次活動的素材。遺憾的是,由於活動開始籌劃較晚,雖然創意得到了對方的讚許,但因為時間倉促,我們最終未能取得贊助。但同時我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經驗,這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都是很寶貴的。活動期間,大家頂着烈日走訪梅家塢的各家茶莊,進行詢問和記錄,詳細瞭解第一手的資料,大家參與度很高。活動於7月14日結束,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全面瞭解了梅家塢茶文化村和當地龍井茶的狀況,取得了詳盡的資料,達到了活動預期的目的。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六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很有感觸,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認為這確實是非常的有意義,這次去到了鄉下,確實讓我有一番深刻的體驗,以前是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這次我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機會,認真的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説讓我大開眼界,這也讓我完成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也讓我有了一番心得。

我去到了XX村,在XX這裏我也做好了很多事情,通過學校的安排我們一行人在暑假的第一天的時候,我還是做的很好的,第一天我對這裏都是非常好奇的,因為比較好奇現在我也一直都是保持着很好的態度,暑假期間,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是比較認真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我也積累了很多,去到了農村我確實還是做好了很多工作,和同學們一同去到了XX村這裏,確實讓我很有感觸,近期在工作當中我對自己是很有信心,XX村規模不是很大,第一天坐大巴車過來,也是一路顛簸,路不是很好走,我對XX這裏也是有很多期待,一開始的時候我就坐好了很多規劃,在這一階段的實踐當中,深入調查了XX村的地質,勘探了XX村裏的地形,這樣的實地考察是很少有的,在學校的理論學習也是得到了應用。

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當中我也是坐好了很多工作,對我的專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感覺真的是很好,在這方面我也持續發揮了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方面我是很有信心,通過社會時間我對自己專業以後從事的工作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接觸,這讓我很是有觸動,我知道這一行靠的主要還是經驗,我需要經常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要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一點,未來真正步入工作之後才能夠把這些做的更好,這一點是一定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面磨礪了我,我明白了自己的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努力,對於自己的缺點我從來都不會逃避什麼,這是非常關鍵的,在以後的學習當中我會認真去搞好這些。

短短的一個多月,我對這份工作是非常上心的,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我也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提高專業水平,對我的而言也是一種性格上面的打磨,我感激這次的經歷,未來還是會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好,身為一名大學生這本就是應該要有的態度,這次在XX村讓我見識到了很多,對我的專業能力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提高,以後一定會表現的更好。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篇七

20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全部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全部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十分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爺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兒女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全部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假如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能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全部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全部。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