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500字

欄目: 民情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1.78W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500字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1

大自然——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她已經存在了億萬年,養育過比我們大的多的物種,也曾經讓比我們強大的多的物種因各種原因而滅亡。我們在意大自然或者忽略大自然,大自然並不在乎,而大自然卻決定着我們的命運。

建國初期,我國大約還有4000多隻華南虎,但是,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華南虎的棲息地卻在日益縮小,人與虎的衝突時有發生,當時政府迫不得已把華南虎定位為害獸,隨即華南虎遭到大量地捕殺。時至今日,可憐的華南虎在野外不到30只,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這不僅是華南虎的悲哀,也是我們人類的悲哀。

不管有多少物種滅絕,而大自然卻將繼續存在,它隨時都在進化,而我們呢?我們還在肆意地破壞大自然,砍伐樹木、破壞森林、濫殺野生動物、污染空氣、污染水資源……自以為是地任性妄為,卻不知這些行為恰恰就是人類的自殺行為。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就是因為人們濫殺野生動物,並且吃野生動物而導致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傳染到人的身上,並迅速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使得我國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災難。這次疫情波及範圍之廣我們不僅從新聞了解到了,更是親身體會到了。大城市,小山村,上到百歲老人,下到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一人、一處能倖免,全民戴口罩、全民瘋搶物資,封城、封路、不能上班、不能上學、不能出門……所有人都陷入恐慌之中,陰霾之下,這比戰爭更可怕。

也許這次的疫情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次懲罰,給我們破壞大自然,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的一次警告,如果人類還繼續執迷不悟,接踵而來的將是更嚴厲的懲罰、更大的災難。而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報復吧!

經過這次教訓,相信我們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立即停止這些自殺行為,做到植樹造林、保護野生動物、不排放污水,不污染空氣。

期望我們的世界到處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到處是晴空萬里、萬紫千紅,到處是春華秋實、生機盎然。讓我們與大自然同在、生生不息。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2

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社會,在人類的相像中是一個沒有硝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今地球母親在哭泣,雖然人類的社會進步了,但並沒有正真的達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

今天,我們擁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臨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森林鋭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頭頂的天空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腳下也再不是一方淨土了.水龍頭裏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幹?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的生存須要依賴自然,我們是否該給她多一點關心,愛護呢?我們和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必須和自然結成一體!我們砍一棵樹就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善待地球,這是你我的責任.最後,讓我們一起:“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3

誰是生命的主宰?人,還是大自然?

有人説:“世界上如果存在神,那麼神便是天上的主宰,而人類則是地球的上帝。”自然。世上不存在神,那些神明論也都是人們虛構出來的,那麼人類就是世上的主宰嗎?

人類是最高等的動物,人有思想,感情,有着低等動物所沒有的智慧,人類能發明製造出幾乎他們想要的一切。人有感知與判斷能力,能夠分析世間的美,萬物的理,事物發展的規律。人在其它低等動物眼中真的是至高無上的,對人類,它們既羨慕,又畏懼。

人類的科學技術也是不斷進步的,也試圖憑着自己的智慧改變本不能也不可能改變的大自然。人類的野心太大,想要凌駕於大自然之上。在他們眼中,他們本該是無所不能的,以致能決定一切。他們也在為主宰自然,主宰地球作準備,肆無忌憚地破壞阻礙他們的事物。大自然也曾一次次地警告,人類還是執迷不悟。

大自然的怒火是無情的,足以焚燬一切。讓你在痛苦中煎熬,讓你第一次感到恐懼,也開始後悔人類的無知與可笑。

人類抵抗不了大自然給予他們的懲罰,這是一種屈服。最高等動物也只能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生命的主宰,地球的主宰,便是大自然。

人類總認為自己與自然是並列關係,其實不然,人類還不夠資格。人與大自然只是包含關係,而且是自然包括人類。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又或者更少。所以,假設哪一天出現了比人類更高等的生物,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另一方面來説,人類是產生於大自然的,是由森林中的古猿進化而來的,只是人類總將自己與自然對立起來。人類在大自然的各個區域裏生存下來,依靠着大自然存活並發展。等到一個人漸漸年邁,直到死去。人們總希望他的靈魂還在世間飄蕩,自古祭祖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但從本質上講,人死後無非是成為泥土或其它植物的養料。總的來説,人生於大自然,最後也會歸於大自然,這只是生物循環的一個過程。除了生前遺留的精神財富,或是造福於人類的各種技術,總之,除了生前的貢獻還留在世上,便沒有其它超出實際的意義了。

別把自己當做上帝,人最多是上帝的臣民罷了。我們沒有資格掌控自己的生死,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正常發展規律進行的,每種生物或非生物都是充當循環鏈的一部分,人類也的確有很多智慧結晶,但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大自然的產物呢?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4

人類與自然之間,有隔離帶嗎?這個問題實在是問得好,説有也有,説沒有呢也對。

大自然就像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就像被她捧在懷裏的孩子一般。但是她的“孩子”人類卻不斷地汲取,吮吸這位偉大的“母親”那最後一滴乳汁。

有時,我也在想,這位“母親”是不是對她的“孩子”有點太溺愛了呢?

霍金曾預言2060年的地球將因為環境污染,機器智能和資源的抽空而毀滅,人類將轉於另一個星球生存,這是多麼可笑的計劃呀!

人與自然有隔離帶。

面對人類毫無止境的污染環境,大自然必須採取相關懲罰,向人類宣戰。

人們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有害垃圾,導致大自然空氣質量不斷低下,環境不斷惡化。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被高高地建立起來,使那些本來在這裏生存的動物不斷遷徙,某些動物繼續頑強的生存在這兒,卻被人類當成賺錢的工具,危害其生命。

人類科技創新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從切爾諾貝利的核漏爆炸事件可以看出人類科技對大自然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甚至更大。毋庸置疑,最終受害的必定是人類本身。

人類對大自然資源不斷汲取,導致大自然變得漸漸匱乏了起來。儘管如今人類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並實行相關措施,但都為時已晚。

槍聲響起,最後一隻温渡鳥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遠古的大型動物鯨被人類大量捕殺,似乎被寫進了剩餘滅絕的本子上。阿拉斯加鸕鶿和新西蘭椋鳥的相繼滅種,使人類知道了肆無忌憚砍伐樹木捕獵東西的後果。

人類的貪心慾望使這些珍稀動物瀕臨絕種。

如果一個人吸取了慾望,他會更厲害;如果他又吞噬了貪心,那麼在最後等着他的就是惡魔。

人與大自然之間沒有隔離帶。

人類不斷貪婪地汲取大自然這位“母親”的乳汁,儘管實施了一些措施,但還有很多人不聽忠告,大公無私的“母親”大自然必須以一些危機事件來警告人們。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全球變暖,酸雨來襲,洪水猛獸,地震常發,危機的警鐘已然敲響,人類認識到大自然的匱乏,實施了各種挽留計劃,希望這樣有效,不要讓我們的“母親”大自然再受傷害了!

作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日記5

人本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是……在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今天,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人們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產出各種紙張。參天的大樹在高科技的電鋸中轟然倒下,綠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後,那些紙張卻被隨意丟棄,成為垃圾。它們在哭訴,哭訴自己的命運,也為人類感到悲哀。工廠一座座地興建起來。它們把矛頭指向天空,把廢氣排向大氣;它們把矛頭指向大地,把廢水排進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藍,流水不再清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美好景象已成為往事。抬頭,藍灰色的天空上飄着幾朵略帶灰色的雲,時而還彌散着一些塵土。再看看水呢?深綠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魚呢?它們在哪兒?答案是在飯店的餐桌上,或是永遠沉沒在了河底。這樣的自然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嗎?洪水氾濫了,淹沒了一塊塊土地,一個個村莊,奪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們不得不離開世代居住的故鄉。水土流失了,沙塵暴滾滾襲來。天空被披上了一層黃褐色的“沙衣”,揚塵使人們睜不開眼。人們被迫戴上眼鏡、口罩,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當大自然憤怒、咆哮時,人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人們開始植樹造林,一大批小樹苗肩負着防風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崗位,陽光照耀下,它們在微笑。人們整治河流,把它們渾濁的身體洗淨,又放養魚苗,讓河水煥發往日的生機,成為魚兒歡樂的家園。人們開發新能源,把對大氣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天空變得澄清了,時而鳥兒們俏麗的身影又會從頭頂上輕輕掠過。人們生活在自然的懷抱中,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活才會美好,人們才會幸福。如果人們光想着自己,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那麼生活就不會圓滿,當然,人們的幸福也就此告終。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藍天白雲下,鳥語花香,蜂蝶翩飛,魚遊潛水,人們在燦爛地微笑。人總認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卻告訴我們,人是“自然的懷抱”中的孩子,任性地毀壞母親的健康,到頭來害苦的是自己。唯有懂得愛護,才能幸福生活。對我們所關注的對象,跳出圈子來看,也是一種行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