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陶瓷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前言]陶瓷心得體會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陶瓷心得體會

第1篇:陶瓷心得體會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陶瓷心得體會的寫法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陶瓷鑑賞課,起初還以為這門課和考古通論的性質差不多,學習了之後才漸漸發現陶瓷鑑賞課比考古通論更有針對性。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陶瓷的發展歷程來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再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們祖先留下的記憶。可以瞭解當時中國發展的進程。也不得不佩服我們祖先可以做出這些讓後人感歎的曠世之作。

對於陶瓷我們可以將它分為陶類和瓷類。然而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接觸更多的是瓷器。不管是唐三彩還是青花瓷,無論是青瓷還是白瓷,它們都屬於瓷器這一個大的總體。雖然它們所產生的朝代不同,用途也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見證了一個朝代和一個朝代的興衰。我們可以透過瓷器看到它那個年代的故事。

當然我不僅認識了很多精妙絕倫的瓷器,還了解到中國古代窯廠有民窯與官窯之分,是一種大的分類。再往下細分,出現過的著名宋代的五大名窯:“柴、汝、鈞、哥、定”以及越窯、泉州窯、德化窯、漳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青瓷窯口。 越窯是我國燒瓷歷史最悠久的瓷窯之一,也是南方青瓷窯廠的.中心。從漢代到宋代,在浙江境內的餘姚、上虞 、紹興一帶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瓷窯體系。由於這裏當時是越州管轄,所以才簡稱為“越窯”。於是在越窯的影響下,江浙一帶的制瓷業得以迅速發展。在以後的很多地方出現了燒造青瓷的窯廠,於是形成了我國早期最大的瓷器生產基地。

定窯在今河北保定一帶,因為這一區域當時屬於定州管轄所以就叫“定窯”。在北宋中後期,定窯被選為宮廷用瓷,身價大增。定窯與越窯不同之處在於定窯以白瓷為主,同時也燒製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當然定窯還有“北定” 、“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的窯址在北方的定州,燒製的物品也被稱為“北定”;當宋室南遷後,定窯的一部分被分到了景德鎮,一部分到了吉州,產品稱為“南定”。

鈞窯創始於唐代,產地在今河南禹州,古代稱為鈞台,明代稱均州。鈞窯極其珍貴,民間存在很多説法都足以證明鈞窯的珍貴。因為由於釉色相互交融而產生的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這也就成為了鈞窯區別也其他瓷器的一大特色。

汝窯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汝窯釉色温潤柔和而且由於釉中含鐵,於是燒製成品多呈現純正的天青色。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但是汝窯留下的傳世品極少。

哥窯燒造的年代是南宋中晚期,產地是浙江龍泉。哥窯瓷器在色澤上有大的區分。釉質純粹濃厚。並且有各種各樣的紋飾,多姿多彩,所以哥窯所留傳下來的瓷器中很多紋飾都惟妙惟肖。

柴窯是為周世宗柴榮的御窯。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未發現柴窯的窯址。不過我們通過清代的《景德鎮陶錄》一書得到關於柴窯的評估,書中説:“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可見柴窯瓷器是多麼的久不可得。 龍泉窯是位於今浙江省西南部龍泉市境內,以大窯村為中心,總面積約50.6萬平方米。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

泉州窯是宋元時期晉江地區外銷瓷器的重要產地之一。泉州窯產品中的壺胎較薄,器形較小,與其他地區不同,並且泉州窯以黑瓷產品為主,遠銷菲律賓等國。

德化窯位於戴雲山下的德化縣,它以其獨特的瓷土原料,燒送工藝及配方,生產的白釉瓷名揚世界,並且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陶瓷生產體系。

漳窯瓷器早期的胎體較精細,但是很厚重,後期的胎體相對較薄且疏鬆,少見落款,有落款的都在底部。

瓷器一直都是中國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這麼毫無爭議的來代表中國,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繁榮興衰。是通過對陶瓷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當時的歷史文化。瓷器上的花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比如社會的狀況、人民是否安居樂業、當時統治者的興趣愛好。小小的瓷器背後就存在着許許多多的信息,我們通過這些信息我們看到了中國幾千年的變化,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看到了我們祖先燒製陶瓷的高超技術,每一件瓷器上的圖案都栩栩如生,每次看到瓷器上的圖案都會有種莫名的震撼,圖案不僅優美還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讓人覺得每一件瓷器都是有靈魂的,彷彿它們在告訴我們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幾千年來中國發生的事。

通過陶瓷鑑賞我瞭解到了中國許多年的發展歷史,這麼多朝代,這麼多位帝王,這麼多傳世珍品。每一件都是我們祖先嘔心瀝血之作,我們的瓷器在現在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我們應該感到十分自豪,因為我們的瓷器在國內甚至國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的CHINA在大寫中是中國的意思,而變成小寫的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所以可見瓷器對我們來説影響力是巨大的。

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當看到這些瓷器的時候應該帶着一種對它的崇敬之情。是它們在朝代的不斷更替中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帶着那個朝代的歷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很多博物館中都有很多瓷器,甚至在外國也有很多博物館裏都有我們中國的瓷器。可見瓷器對世界影響是有多大,也許當外國人看到瓷器的時候會感歎中國的神奇,也許正是因為瓷器才會有那麼多人對中國產生偌大的興趣。正是因為瓷器上優美的紋飾讓他們感到神奇,為什麼中國可以燒製出這麼美麗的瓷器來,為什麼瓷器上面可以有那麼優美的紋飾。這裏的文字都是我們現在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正是基於中國古代陶瓷的輝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發的陶瓷傳播之路,使得這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愛,將中國和瓷器永遠的結合在了一起,而現在我們正在為這個事業而奮鬥,我們身為中國人而且是當代大學生,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應該以為反顧的為之奮鬥。

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要好好的守護這些珍寶,這些祖先辛勤勞動的成果,讓中國陶瓷的輝煌永流萬代。

第2篇:陶瓷心得體會

陶瓷心得體會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本學期我參加了陶瓷藝術鑑賞與製作的學習,受益良多。通過這門課,我瞭解了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見識了許許多多優美的陶瓷作品,並且親自體驗了製作陶瓷的過程,而且收穫了自己親手製作的陶瓷作品。

學習陶瓷藝術增長了我們的見識,開拓了我們的視野,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我從這門課中學到了怎麼製作陶瓷,並且認識到中國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陶瓷藝術的學習中,老師帶我們領略了從遠古時代人們的智慧,到古代的陶瓷製作工藝以及陶瓷中藴含的文化內涵。我見識到了古代遺址中的精美陶器,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的精美陶瓷以及陶瓷文化。並且,我瞭解了最原始的泥條盤築的製陶方法,還親身實踐並且製作了一個陶製瓶子。

陶瓷藝術課帶給了我許多的樂趣並且也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從陶瓷發展早期到全盛期我們從不同的陶瓷器上皆可以發現繪畫和書法的身影。由此可見陶瓷文化與繪畫、書法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中國的陶瓷以歷史悠久、造型優美、質地精良、裝飾俏麗新穎而享譽海內外。的確,一部中國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歷史,一部形象的中國民族文化史。

然而,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經過大浪淘沙,沉澱下來的各個時代的文明遺物,成為人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永世相傳。今天不少古窯遺址已得到了保護,但大部分仍處於自然狀態,破壞十分嚴重,令人擔憂。陶瓷,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加以重視並予以弘揚。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應了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陶瓷藝術欣賞課,學了這門課程我對中國陶瓷的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同時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文化。

陶器的製作,可以説是人類最早的一項手工生產勞動,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我國境內的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了陶器的製作,其起源甚至還可追溯到更遠古的年代。新石器時代出現陶器,是和農業的發展有極密切聯繫的,因為穀物的貯藏和飲用水的搬運,都需要這種新興的容器——陶器;此外,沒有陶器,肉類和穀物就不易成為熟食。

與此同時,陶器的出現促進人類進入金屬時代,因為陶器除作烹煮食物的用具之外,還因它的耐火性能而被用來作為冶煉金屬之用具。中國社會到了商代,進入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階段。大約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商代中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燒製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實線中,在不斷改進原料選擇與處理,以及提高燒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礎上,創制出了我國目前已經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出現,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重大創造,是陶瓷手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它為我國瓷器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周時期的各種手工業生產較前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始設立職位對各種手工業進行管理。原始瓷器的燒製工藝,在商代後期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而且出產的地區也較前更為擴大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原始瓷器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其燒製和使用的數量,約佔同期陶瓷器總數的一半左右。同時,戰國時期的建築用陶也有了相應的發展。

秦漢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各地發現的秦漢時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馬俑,以完美的藝術形式,生動逼真的神態,深刻地揭示了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了我國雕塑藝術現實主義傳統久遠和雕塑藝術的高度發展。

隋唐時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突出發展的時期。陶瓷發展到隋唐,也進入一個繁榮成長的階段。瓷器在隋唐時代普遍用較高温度燒成,胎質更為緻密。部分漆器、金屬器及銅器的使用逐漸為瓷器所代替,瓷器生產得到社會各階層的注意。到了唐代,正式出現“窯”的專稱,象徵着產量的增長。由於隋朝歷年短促,隋代的陶瓷工藝不曾表現出超越前代的建樹,表明隋代在陶瓷史上開始了一個新時期的是北方的瓷業有了發展。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蜕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温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温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説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

後周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宋代的陶瓷是我國的鼎盛時期,“宋瓷”也是聞名世界。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業較宋代為衰落,然而這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裏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而景德鎮更成為主要的窯廠,規模最大,一直延續明清兩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寫當時盛況為“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峯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在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光耀燦爛。

我在瞭解了中國陶瓷的歷史之後,對於中華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廣泛的瞭解,並且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並且親身製作陶瓷讓我明白了製作陶瓷的不易,讓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去對待,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陶瓷課讓我受益匪淺,不僅交給了我知識,還提供了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課上同學們氣氛活躍,積極參與陶瓷製作,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以及互相之間的瞭解,陶冶了情操,增長了知識,更培養了我們的人文素養,使得我們能夠全面發展。

第3篇:陶瓷心得體會

這就是你要找的陶瓷心得體會範文,邏輯嚴謹,脈絡清晰。

通過陶瓷生產培訓學習陶瓷的發展歷程來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再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們祖先留下的記憶,在此分享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陶瓷生產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陶瓷生產培訓心得體會1

通過這次生產實習,把自己在學校學習的到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的實踐中去。一方面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接軌做好準備。生產實習是我們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它為我們順利的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為國家、為人民更好服務做好了準備。

陶瓷生產工藝實習心得體會如下:

一、淘泥。高嶺土是燒製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來?多少精品陶瓷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變而來?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淘好的瓷泥並不能立即使用?要將其分割開來?摞成柱狀?以便於儲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將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轉盤內?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和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個雛形?還需要根據要做的形狀選取不同的印模將瓷坯印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五、修坯剛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過修坯這一工序將印好的坯修刮整齊和勻稱?修坯又分為濕修和幹修。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塵土?為接下來的畫坯、上釉等工序做好準備工作。

七、畫坯。在坯上作畫是陶瓷藝術的一大特色?畫坯有好多種?有寫意的、有貼好畫紙勾畫的?無論怎樣畫坯都是陶瓷工序的點睛之筆。

八、上釉。畫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澀?上好釉後則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蕩釉、噴釉、刷釉等。

九、燒窯。千年窯火?延綿不息?經過數十道工序精雕細琢的瓷坯?在窯內經受千度高温的燒煉?就像一隻醜小鴨行將達化一隻美天鵝。現在的窯有氣窯、電窯、等。

十、成瓷。經過幾天的燒煉?窯內的瓷坯已變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從打開的窯門中迫不及待地脱穎而出。

心得小結:

在實習期間,真切的接觸了工作場所設備、環境,通過理論聯繫實際,不斷的學習和總結經驗,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改變了以往學東西,看設備只靠想想的情況,真實的感受工作所需要的技術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實習中的感悟:

首先、生產實習的順利進行得益於紮實的專業知識。

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你的專業技能是否過硬。我們一同過去的幾位應聘者中有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有一部分同學就是因為在專業知識的掌握上比別人遜色一點而落選。因為對於用人單位來説如果一個人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他在這個特定的崗位上就會很快的得心應手,從而減少了用人單位要花很大的力氣來培訓一個員工。

第二、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要有一套學習知識的系統,遇到問題自己能通過相關途徑自行解決能力。

因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各種各樣,並不是每一種情況都能把握。在這個時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通過不斷的學習從而掌握相應技術,來解決工來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這樣的學習能力,一方面來自向師傅們的學習,向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學習。另一方面就是自學的能力,在沒有另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也能通過努力,尋找相關途徑來解決問題。

第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我們順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術、同設備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間的交往原則和社交禮儀。這也是我們平時要注意的。和諧的人際關係,能為順利工作創造了良好的人際氛圍。

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實踐經驗,缺乏對相關技能知識的標準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另一方面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第四,工廠的環境不比校園,我們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地磨礪自己,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生活環境,取得更好的成就。

陶瓷生產培訓心得體會2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陶瓷鑑賞課,起初還以為這門課和考古通論的性質差不多,學習了之後才漸漸發現陶瓷鑑賞課比考古通論更有針對性。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陶瓷的發展歷程來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再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們祖先留下的記憶。可以瞭解當時中國發展的進程。也不得不佩服我們祖先可以做出這些讓後人感歎的曠世之作。

對於陶瓷我們可以將它分為陶類和瓷類。然而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接觸更多的是瓷器。不管是唐三彩還是青花瓷,無論是青瓷還是白瓷,它們都屬於瓷器這一個大的總體。雖然它們所產生的朝代不同,用途也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見證了一個朝代和一個朝代的興衰。我們可以透過瓷器看到它那個年代的故事。當然我不僅認識了很多精妙絕倫的瓷器,還了解到中國古代窯廠有民窯與官窯之分,是一種大的分類。再往下細分,出現過的著名宋代的五大名窯:“柴、汝、鈞、哥、定”以及越窯、泉州窯、德化窯、漳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青瓷窯口。

越窯是我國燒瓷歷史最悠久的瓷窯之一,也是南方青瓷窯廠的中心。從漢代到宋代,在浙江境內的餘姚、上虞、紹興一帶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瓷窯體系。由於這裏當時是越州管轄,所以才簡稱為“越窯”。於是在越窯的影響下,江浙一帶的制瓷業得以迅速發展。在以後的很多地方出現了燒造青瓷的窯廠,於是形成了我國早期最大的瓷器生產基地。

定窯在今河北保定一帶,因為這一區域當時屬於定州管轄所以就叫“定窯”。在北宋中後期,定窯被選為宮廷用瓷,身價大增。定窯與越窯不同之處在於定窯以白瓷為主,同時也燒製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當然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的窯址在北方的定州,燒製的物品也被稱為“北定”;當宋室南遷後,定窯的一部分被分到了景德鎮,一部分到了吉州,產品稱為“南定”。

鈞窯創始於唐代,產地在今河南禹州,古代稱為鈞台,明代稱均州。鈞窯極其珍貴,民間存在很多説法都足以證明鈞窯的珍貴。因為由於釉色相互交融而產生的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這也就成為了鈞窯區別也其他瓷器的一大特色。

汝窯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汝窯釉色温潤柔和而且由於釉中含鐵,於是燒製成品多呈現純正的天青色。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但是汝窯留下的傳世品極少。

哥窯燒造的年代是南宋中晚期,產地是浙江龍泉。哥窯瓷器在色澤上有大的區分。釉質純粹濃厚。並且有各種各樣的紋飾,多姿多彩,所以哥窯所留傳下來的瓷器中很多紋飾都惟妙惟肖。

柴窯是為周世宗柴榮的御窯。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未發現柴窯的窯址。不過我們通過清代的《景德鎮陶錄》一書得到關於柴窯的評估,書中説:“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可見柴窯瓷器是多麼的久不可得。

龍泉窯是位於今浙江省西南部龍泉市境內,以大窯村為中心,總面積約50.6萬平方米。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

泉州窯是宋元時期晉江地區外銷瓷器的重要產地之一。泉州窯產品中的壺胎較薄,器形較小,與其他地區不同,並且泉州窯以黑瓷產品為主,遠銷菲律賓等國。

德化窯位於戴雲山下的德化縣。它以其獨特的瓷土原料,燒送工藝及配方,生產的白釉瓷名揚世界,並且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陶瓷生產體系。

漳窯瓷器早期的胎體較精細,但是很厚重,後期的胎體相對較薄且疏鬆,少見落款,有落款的都在底部。

器一直都是中國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這麼毫無爭議的來代表中國,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繁榮興衰。是通過對陶瓷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當時的歷史文化。瓷器上的花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比如社會的狀況、人民是否安居樂業、當時統治者的興趣愛好。小小的瓷器背後就存在着許許多多的信息,我們通過這些信息我們看到了中國幾千年的變化,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看到了我們祖先燒製陶瓷的高超技術,每一件瓷器上的圖案都栩栩如生,每次看到瓷器上的圖案都會有種莫名的震撼,圖案不僅優美還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讓人覺得每一件瓷器都是有靈魂的,彷彿它們在告訴我們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幾千年來中國發生的事。

通過陶瓷鑑賞我瞭解到了中國許多年的發展歷史,這麼多朝代,這麼多位帝王,這麼多傳世珍品。每一件都是我們祖先嘔心瀝血之作,我們的瓷器在現在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我們應該感到十分自豪,因為我們的瓷器在國內甚至國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的CHINA在大寫中是中國的意思,而變成小寫的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所以可見瓷器對我們來説影響力是巨大的。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當看到這些瓷器的時候應該帶着一種對它的崇敬之情。是它們在朝代的不斷更替中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帶着那個朝代的歷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很多博物館中都有很多瓷器,甚至在外國也有很多博物館裏都有我們中國的瓷器。可見瓷器對世界影響是有多大,也許當外國人看到瓷器的時候會感歎中國的神奇,也許正是因為瓷器才會有那麼多人對中國產生偌大的興趣。正是因為瓷器上優美的紋飾讓他們感到神奇,為什麼中國可以燒製出這麼美麗的瓷器來,為什麼瓷器上面可以有那麼優美的紋飾。這裏的文字都是我們現在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正是基於中國古代陶瓷的輝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發的陶瓷傳播之路,使得這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愛,將中國和瓷器永遠的結合在了一起。而現在我們正在為這個事業而奮鬥,我們身為中國人而且是當代大學生,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應該以為反顧的為之奮鬥。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要好好的守護這些珍寶,這些祖先辛勤勞動的成果,讓中國陶瓷的輝煌永流萬代。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陶瓷心得體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陶瓷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