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89K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多篇

咀嚼書中的寧靜,體會其人生滋味。讀書,可以讓讀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書海中,找見自身的啟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鑑。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1

前幾天,我重温了《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雖然讀過很多次,但每一次讀後都讓我有很大震撼。

這本書講述了蟋蟀柴斯特因貪吃跳進一個野餐盒,被帶到了時代廣場的地鐵站,卻幸運的遇到了聰明的塔克老鼠、憨厚的亨利貓和一個愛他的小主人——男孩瑪利歐。柴斯特一開始。犯了許多事:吃了半張兩元紙幣,引起了“火災”……但後來柴斯特用它絕妙的音樂天賦回報了朋友們的真心,也幫助瑪利歐一家拜託了困境,自己還成為了震驚紐約的演奏家。但柴斯特不喜歡“名人”生活,想念起鄉下的自由自在。在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之下,終於回到了故鄉。

可能有人會疑惑:好不容易等來了出人頭地的日子,也好不容易在城市裏站穩了腳跟,柴斯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他怎麼還會在事業巔峯之時提出退隱呢?柴斯特嚮往着自由和快樂,而旁人羨慕出名。

正如那之亨利貓所説:“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他自己的,他就應該去做他想做的事,如果成名只是讓他感覺不快樂的話,那成名又有什麼意義呢?”是的,榮譽雖然是件好事,同時讓他感覺非常的疲憊。過去在家鄉的時候,只要太陽照的正舒服,或是到了月圓時分,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放聲的鳴唱一段。但現在成名了,不管他有沒有心情,都一定得在早晚各表演一場。另外,他也不喜歡那麼多人圍着他看,不喜歡在一個籠子裏,人類只會用髒乎乎的手摸它的翅膀,要不就是把錢幣扔進旁邊的錢匣子裏,他不喜歡這樣的情景。

但是,如果換成現在,今天我們有一個機會,可以出名,當上明星,好不容易人氣正旺的時候,突然讓我們返家歸隱,我們能願意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會説:固然是自由好,但是有錢嗎?有記者採訪嗎?能上電視嗎?有洋房嗎?有車嗎?有一身的才華,卻不能展現出來,那豈不是埋沒了一件人才?如若都是如此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不就沒有人才?那麼這個社會也就不會如此繁華了。

其實,這些説法都沒有對錯,只是個人的觀點不同。柴斯特喜歡自由的快樂,人們喜歡成名的快樂。

這些快樂,到底是孰樂?這就要看個人的選擇了。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2

很多人都認為出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出名能得到羨慕、讚美和榮耀,這裏面也包括我。但看了《時代廣場的蟋蟀》之後,我完全改變了這種看法。

柴斯特是一隻小蟋蟀,它原先只是鄉下的一個土老帽兒,一次搭錯了車來到了美國紐約廣場,被小男孩瑪利歐撿到。在還不適應城市環境時,它半夜磨牙咬壞了主人家辛辛苦苦賺來的兩元錢,後來在和塔克老鼠、亨利貓舉行宴會時,又引起了火災。主人家的媽媽氣憤之極,要將柴斯特趕走。就在這時,柴斯特不經意地鳴唱起了在宴會上學會的《重歸蘇蓮託》,勾起了白利尼媽媽的回憶,這才留了下來。此後,它天天在報攤裏演唱,轟動了時代廣場的地鐵車站。一時間,柴斯特名聲大噪,並且為瑪利歐一家帶來了幸運——每天的報紙都能迅速地賣完。可表演了一段時間後,柴斯特覺得這樣的生活並不快樂,決定回到鄉下的家鄉去。

柴斯特出名後為什麼覺得不快樂呢?因為在出名之後,它受到了很多約束:首先,一天兩次音樂會,不管它心情好壞,它都得按時演奏,這使它感覺很“累”,結束時。其次,柴斯特很不喜歡被人盯着看,也不喜歡“音樂會那一隻只骯髒大手的試圖撫摸”。這使柴斯特特別懷念過去在鄉下自由自在的安靜生活。於是,在一個夜晚,它跳上最後一班火車,回家鄉去了。

好不容易等來了出人頭地的機會,柴斯特為什麼還是感到不滿足?在有些人看來,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而亨利貓所説的一段話,恰恰説明了答案:“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它就應該去做它想做的事。如果成名只讓它覺得不快樂的話,那成名又有什麼意義呢?”

是啊,出名帶來的榮耀雖然也能讓柴斯特感到滿足,但同時也帶來了疲倦和約束,它渴望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家鄉的草地上,心情輕鬆自在,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或陽光曬得身子暖和的時候,它就會放懷鳴唱,這是隨心所欲的鳴唱,沒有一點兒約束,也不需要理會周圍觀眾的眼光。對於柴斯特來説,這比音樂會帶來的快樂強多了。

出名的快樂和自由的快樂,哪個才是真正的快樂呢?我想,如果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的話,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吧。出名風光無限,但有太多的約束,自由無價,沒有什麼可以替代!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3

夏天的夜晚,你可能在小區的草叢、牆角、地下車庫裏聽到過蟋蟀吱吱叫的聲音?但你有沒有聽過人和蟋蟀交朋友呢?也許你會認為這怎麼可能,可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本書裏——《時代廣場的蟋蟀》。

有一隻蟋蟀從沒想過要離開他居住的康涅狄州鄉下的草場,可它卻因為貪吃跳進了一個野餐籃,被帶到紐約最繁華的地方——時代廣場的地鐵站。在陌生又人情冷漠的紐約,幸運的小蟋蟀遇到了聰明又有些市儈的塔克老鼠和忠誠、憨厚的亨利貓,還遇到了愛它的主人——男孩瑪利歐。小蟋蟀用它絕妙的音樂天賦回報了朋友們的真摯友情,幫助瑪利歐一家擺脱了困境,自己也成為了震驚整個紐約的演奏家。然而小蟋蟀一點兒也不快樂,它很失落,因為它很思念鄉下自由自在的安靜生活。最後在朋友們的理解和幫助下,它終於又回到了自己深愛的故鄉。當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得被他們彼此的友情感動了。

書中我最喜歡的當然還是小蟋蟀柴斯特,它善良、誠實、勇於承認錯誤,更是一個音樂天才。整個故事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晚宴。一天晚上,夜已經很深了,但柴斯特卻跳出了火柴盒,開始在報攤裏忙碌起來。它用兩隻前腿夾着一張面紙把報攤裏的所有東西都擦了一個亮,原來它準備和兩位夥伴一起舉行一場宴會,慶祝自己來到紐約已經整整兩個月了。它們一起準備了很多吃的、喝的,正當它們一起在報攤裏快樂的吃着、喝着、唱着、跳着時,塔克不小心打翻了一隻火柴盒,裏面的火柴散了一地。不幸的是,有一根火柴剛巧碰到了一堆當天的早報上,火柴迸出的火星點燃了報紙磨損的邊緣,很快就使整捆報紙燒了起來。正當它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柴斯特縱身一個大跳躍,飛到了鬧鐘上,正好落到那顆啟動鬧鈴的按鈕上,鬧鐘開始發狂似的響了起來,驚動了報攤外面的人。當人們掀開報攤時,透過火場裏的濃煙和火光,一旁站着的人都很驚訝地發現,竟然有一隻貓、一隻老鼠和一隻蟋蟀正在那裏跑着、跳着,慶幸它們都死裏逃生了。

是的,我想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永遠記住那隻叫柴斯特的蟋蟀,記住它嘹亮的鳴叫,還有它和朋友們度過的快樂時光。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4

這個世界是平凡的。

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的內心心潮澎湃。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生產責任制之前的貧窮和生產責任制之後的好處,其中的人物更是讓我感慨萬千:金波為了朋友竟然打班長,我敬佩他的仗義;蘭香的孝心更令我為之一振,竟然為了一些露水哭了半天;少平走南闖北的精神讓我大受鼓舞;還有少安和秀蓮的能幹更值得一提,兩個人操持這一個磚窯場,整天累死累活也不埋怨,還一如既往地繼續幹;還有田福堂和金俊武的精明。

人是平凡的,動植物是平凡的,整個世界都是平凡的。但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是不是應該做一些不平凡的事呢?

讓我們回首往事,是不是正如作者説的那段話呢:這其間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包含着勞動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對這個冷暖世界的複雜體驗。只不過我們是生活在一個能吃飽穿暖的時代。不過就是這樣,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也會有吃不飽穿不暖的人,更別説以前了,吃條魚都是奢侈,正如那次“吃魚事件”就是沒吃過魚,所以才捨不得扔魚骨頭,而釀成一樁慘案。

不平凡的事,我認為不是你幹出了一番多麼大的事業,就算你幹出了一番大事,也就只是紅極一時罷了,就像那些明星,不也是興起一時嗎?不平凡的事做起來不簡單也不難。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孝敬父母,要幫助他人,更要有戰勝、超越自己的信心與勇氣。

人的一生從出生起就註定平凡而短暫,但為什麼有些人就不會虛度一生,而有些人卻碌碌無為一輩子?這就要看我們自身的努力,也可以説是理想的力量,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試驗了1000多次,失敗了1000多次,但最終發明成功了,這是因為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一個發明夢。我們現在有可能還不能發明什麼,但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理想,樹立一個榜樣。

我們活在當下,就不要懷念和後悔以前的種種,也不要太憧憬未來的繁華,因為人,誰也不能預料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認為我們就要過好現在的每一天,為未來的理想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墊下基礎。首先就要搞好學習。總之,想要做一些不平凡的事,簡單之中有難,難中又有簡單。

看完這本書,我收穫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這本書更讓我銘記在心的是平凡與不平凡的區別,讓我知道了應該在這平凡的世界裏做一些不平凡的事。還讓我看見了舊社會的黑暗和農民的疾苦。讓我看見了這個強大的祖國的來之不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向着理想和不平凡前進!

六年級學生讀書心得5

平凡,這個詞十分抽象,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這浩瀚無窮的世界,我們人類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無論是悲與歡、窮與富、強與弱,對於這歷史的長河不過是些平凡的小事罷了。我向來對平凡都是這樣認為的。可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改變了這樣的看法。

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悲劇?是喜劇?還是正劇?都有一點點。這裏面省略了華麗的描寫,省略了驚天動地的情節,省略了驚險離奇的故事,講述的無非是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孫少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從上學時候吃黑麪饅頭到他長大成人後成了一名攬工漢,依然很艱苦。可是哥哥的工廠又倒閉了,全家好幾口人的生活壓力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開始他承受不了,可後來他堅持住了,還總結出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讀到這裏我不禁為他留下了眼淚。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索了起來,孫少平留給後人的態度是什麼?是一種對苦難的崇高感和自豪感,是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妹妹寫信給他説:她後悔為什麼自己是農村人,而孫少平卻回信給她説“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我不僅把我受的苦和孫少平所受過的苦相比較。我的苦無非是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多,晚睡會兒;或做完作業,家長不讓玩電腦;或是家長多報了幾個補習班,沒時間玩就哭天喊地,捶胸頓足。孫少平呢?他每天都在危險的煤窯中掙着微薄的工資,而就這點杯水車薪的錢,卻是全家一個月的費用。兩者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啊!現在我們過得錦衣玉食的生活,簡直是蜜罐裏泡大的,但還不滿足。我經常在超市裏看到有的小朋友因得不到滿足,而在商店裏號啕大哭;有些小朋友很自然地把魚頭夾給媽媽吃,認為這是她的最愛;還有些小朋友更是過分,竟然打罵養育他的家長,還建立什麼反家長聯盟,對抗家長。而孫少平呢?他頓頓喝野菜稀飯吃黑麪饃,卻用少得可憐的糧食為奶奶做白饃。當少平用自己的錢給患有多年的眼疾、半身癱瘓在牀的奶奶買了一瓶止痛藥和兩瓶眼藥水後,奶奶的眼角滑出了兩顆淚珠,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下來,我們和孫少平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