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閘文化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8W

閘文化心得體會多篇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1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幷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着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藴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着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着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着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説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佈,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_多年前的孔子學説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着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2

企業文化的目的在於保證企業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持續發展。首先,企業文化塑造是為了使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企業文化塑造中,主要通過共同價值觀及理念的貫徹落實來增強對內部的凝聚力。在天元,你總覺得自己是受尊重的,你不用擔心自己學不到東西,得不到重用。做大做強做優企業的追求不斷地昭示着我們進取不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創新。追求卓越表現了天元人永不自滿、永遠進取、永遠創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作為天元的一員,企業的利益高於一切。

其次,企業文化是為了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企業文化要能夠“看得見”,我們要讓天元企業文化出現在全公司的各個角落。不但要有能夠體現公司文化的辦公環境、建築和設施,在辦公區、會議室、板報、內刊等傳播媒介和公眾場合,更要注意時時宣傳和闡釋我們公司的文化,尤其是企業文化理念;企業文化還要讓員工“感受到”,員工的感受來自於切身的工作,與其相關的因素有領導風格、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團隊關係、培訓體系、制度和規範等。對企業管理者來説,培養學習的文化,形成學習的氛圍,提倡團隊合作,經常與下屬溝通和交流,定期進行反思和感悟,這樣才能真正領會到文化的真諦;企業文化更要讓員工“自己做”,必須讓員工行動起來,即使是帶一定強制性的,但必須按照要求做,也就是進行“文化體驗”。在體驗時,是否考慮能夠給員工一些利益,如輕鬆的溝通環境、更加靈活的激勵機制。這些細節可以讓員工在實際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好比我們在促銷中的“嘗一嘗”。

第三,企業文化是為了將企業的生命週期延長。我們要在狠抓公司各項管理的進程中,始終將企業文化建設貫穿其中,開展職工演唱會、詩歌朗誦、體育比賽等系列活動,幫助職工陶冶情操、娛樂身心。商戰無情,隨着外來超市的不斷進入,零售業競爭硝煙瀰漫。我們天元連鎖要在挑戰面前審時度勢,要迎難而上、穩紮穩打、步步推進,力求從商品、企業,服務三個方面做大自己的品牌。以“高品質,多品種、低價位”為經營宗旨,以“創石家莊人自己的連鎖品牌,做石家莊人自己的低價賣場”為己任,打造連鎖超市的核心競爭優勢,行業創優、區域創優。同時構建科學管理機制,成功的把打造學習型團隊、培育現代的企業文化、提升員工素質作為企業創新發展的不竭之源。這樣既增強了企業的團隊精神和文化品位,形成了天元特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又激發了員工以企業為榮的學習力,創造力。

在新的一年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員工在企業中的成長,經常舉辦業務培訓,將經營中總結的經驗和學習心得與他們分享,並採用外出參觀、跟班學習、組織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發展提供平台。同時通過培訓和企業文化的薰陶,使他們嚴格自律、刻苦學習、踏實苦幹,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身價值。因為只有具備智慧和激情才能讓我們的員工魅力持久。沒有文化支持的企業幹不成大事,不去創建學習型組織的企業很可能被時代所淘汰。因此,把創建學習型組織與企業文化建設很好結合起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培育進步的企業文化和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作為企業管理的主導環節,在這樣一種企業文化的氛圍中,我們天元人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努力“學習新知識、創造新業績、倡揚新風尚、建設新生活”,使大家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心情舒暢地得到發展、得以創新,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將企業規模做大、實力做強、形象做優。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3

苦苦的味道,為這本記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滋味,未看過《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會想到,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估計在它們的背後會有如此深層的涵義;而作者運奇妙筆,以乾淨漂亮的散文組合,使它們成了一篇篇讓炎黃子孫驚醒的文章。

“淺者波光雲彩,小橋流水江村”這副楹聯道盡了江南小鎮的魅力。江南小鎮它不是經大自然雕琢出來的自然山水,而是屬於中華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們不曾到過此處,但書中的小鎮卻給予我們一種回到家般的自在,難怪萬年來,許多文人遇到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時,便會此隱居起來,但荒山結廬有生活中的麻煩,大隱隱於市便成了文人來到江南的最好推力。其實我們對“隱”有着正反兩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當中國文化收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而開始凋零時,文人或學着就會帶着他們的文學修養到此地隱居起來,藉以免於戰爭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和官場浮沉是文人失意的時刻,做什麼事都不順心,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紓解,找個地方隱居,等到休息夠了又是一段新徵程的開啟。壞處是有人會把隱居當初沽名釣譽的工具,假隱以求得一官半職,這些舉動讓中國特有的隱的文化開始產生變質,隱生前的孤傲和死後的名聲全然黯暗。儘管如此,我們對隱還是抱有正面看法,因為古代中國給文人發展的空間太狹隘了,逼得他們只有隱居或者死,與其這樣讓自己的雄心壯志損落,我們會選擇沉潛,待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在自然與人文環境中的沉思,考量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從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貶,既遭貶謫,而永柳二州又是荒遠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澤之間,將其困厄感的心境,完全寄託在遊賞山水之間與文章創作之中,使中國文學史上有了“永州八記”這樣出色的山水文學。這樣的一代士人的氣節與傲疑問來氣讓後世學者不得不尊敬他的文化意識及人格,帶着崇敬和疑問來瞻仰這位大文豪。合上書卷,我們不由自主的走向牀前,流動的車潮和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種文化,這裏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許咱們應該背起滿滿對中國文化的疑慮,親自去遼闊的土地,讓我們讀過書

餘秋雨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着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心思細膩的筆觸,寫下了華夏的文化。《文化苦旅》它不甘甜,因為裏頭有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

走進書中的情境與思考,我們不禁嚴肅起來,像一羣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塊不甚熟悉的土地,逼我們不得不因歷史和那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於我們眼前出現的莫高窟山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舊不言,我們靜靜看着光影投射的石壁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着敦煌千年的變化。千年前的一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工手中的一串鑰匙把守了千年敦煌,卻任其流落在外人手中,而中華子孫卻也將之棄之而不顧,那一馬車,一馬車的文物運往國外,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祕而又充滿意義的洞窟,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它並非外表絢麗,而它只是一種儀式,一種人生的,及它深層的藴藏。我們在這兒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華的標本,一種美的標本,一樣美的標本,縱使它曾殘缺被人無情的轉換。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4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説,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着"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説,對家庭裏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説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裏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着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矇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複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裏,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於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於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聖。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5

“孝”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化表現,長久的存在於中國的歷史之中,是構建於血緣關係上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乃是使中華文明區別於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

在西方,人們講究獨立,當子女成年後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國,養兒為防老的觀念一直都存在。贍養年老的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也是晚輩對長輩緬懷感恩之情的一種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當中,無疑是中國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標準。無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導鹿龜酒,養生堂龜鼈丸等在中國市場投放的廣告都以“孝”為主題。

“孝”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情感,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機制。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發性、綜合性,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着特色之一。

我們從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繼承與開展,瞭解孔子如何去蕪存菁,將殷商迷信的鬼神觀人文化,知道慎終追遠的意義;將周代表面的孝行內在化,真誠的孝、親、愛,進而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種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這種境界並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個人先放下心中的對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包容人世間的榮辱得失、稱譏譭譽、吉凶禍福,以平常心看待這些過程。因為我們知道煩惱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將我們這憤怒無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來替我們安排,以喜悦的心來面對每一個當下,那麼我們的心自然可以達到無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間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國傳統社會具有文化之源、社會之基的重要地位,這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與封建性、精華與糟粕、歷史性和繼承性的兩重性,其歷史作用也表現出積極與消極的兩面性。

孝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就在於孝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義的思想淵源,當代社會文化應當努力實現功利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統一。以孝為基礎的中國人文主義傳統是建構當代社會時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資源。對孝文化的傳承要有批判和鑑別的吸收和摒棄。

中國是個以“孝”為文化核心的社會,“孝”的觀念規範着中國人的生命行為和政治方向。它雖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價值,甚至超乎宗教,成為人生而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觀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儀式 ,此時先民開始有“報本反始”的觀念。西周封建制度後,有了宗族制度,產生五倫觀念: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產生。到了孔子,禮崩樂壞,孔子以“仁”重新賦予禮樂新生命,撥亂反正,將流於形式的孝行內省化、人性化,成為人自我實現的重要價值觀。

孝在當代社會,不再具有泛孝主義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為家庭倫理的地位上來,現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義務並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強調自律性等特點,孝對處理當代家庭親子關係,對社會、家庭解決養老問題,形成尊老風尚,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都具有積極的作用,甚至如果能發揚其衍生意義的積極內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麼對當代社會文明建設、發揚愛國主義,增強民族凝聚力,振興中華均具有積極價值。孝的培養與實踐是提高當代人道德素質的起點。孝是形成現代和諧人際關係的價值淵源,是形成和睦社會風尚、保持社會穩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愛國心的根源和動力,孝是民族團結、興旺發達的精神基礎,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個人認為一個人不能沒有“孝”,中國也不能沒有“孝”文化。作為現代的人,更應該繼承中國“孝”文化中的精華,並且讓其更具有現代價值。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6

每天為了生計奔波,看慣了世態炎涼,看多了人間冷臉,以為自己已經沒有了眼淚。看到演講台旁的大屏幕上幼小的小女孩稚嫩的聲音深情地叫着“媽媽”,“媽媽”。我的眼睛禁不住濕潤了。我的孩子們也是這樣“媽媽”“媽媽”的叫着我啊!媽媽,多麼美妙的字眼啊!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的呼喚媽媽,那些生活的小磨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兒子第一次叫媽媽那天剛滿四個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點多鐘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進門,把孩子放到牀上便翹着腳坐到旁邊看電視。廚房冷冰冰的,房間亂糟糟的。年輕的我不會看臉色,一邊笑着和婆婆説話,一邊趕緊做飯做衞生。我幼小的兒子躺在牀上,不哭也不鬧,小臉一直掛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轉。我當時並不知道孩子餓了多久,只想把事趕緊做完。等我弄好飯,做好衞生,站到牀前時,已經快十一點了,兒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聲“媽媽”,然後把小臉轉到一旁格格的笑,我驚訝極了,孩子才四個月,居然會叫媽媽?我驚喜地抱起孩子,兒子又衝我叫了一聲“媽媽”,小眼睛裏都是笑。我渾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兒跪乳知道感母恩,我這麼小的孩子餓着肚子,不哭不鬧望着母親歡笑,難道不是感母恩嗎?這也是一種孝啊!

兒子七歲多的時候,有一天感冒,我帶他去醫院看病,途間路過一家花圈壽衣店。兒子遠遠地站住了,表情肅穆,很認真地對我説:媽媽,我以後一定會給你買最貴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問他:怎麼會想到送媽媽花圈呢?媽媽還要把你和妹妹養大才能死啊!兒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臉一字一頓的説:媽媽,我是説你很老很老以後死了,我會買最貴的花圈給媽媽。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兒子,心裏感動極了。我的孩子該是多麼的愛我這個媽媽呀!我的孩子沒有學過孝道,這麼小的年齡,卻已經知道媽媽去世後要厚葬媽媽,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感動的孝啊!

生活的艱難磨沒了我的耐心,對着一天一天長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擇言,不知道兒子怎麼想,就算剛罵他出門,他也不忘説一句:媽媽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聽力不好,他是叫我過馬路小心車輛。心裏也感動轉眼卻還是態度惡劣的對我的孩子。看着演講台上講課的老師,他主講的內容是要教好孩子學孝道和弟子規。我真想對他説:老師啊,其實我們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學習傳統文化的不應該是他們,而應該是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學習啊!

我的孩子真的是很聰明很孝順。那天大雨,兒子沒帶傘,看着已經放學了,又沒法聯繫他,只有呆在家裏站在窗邊望着車站乾着急。真是老天保佑,孩子下車時瓢潑的大雨居然停了。看着兒子輕快地步子過了馬路,我心裏鬆了口氣。進門後兒子很得意的望着我的臉説:媽媽,你兒子很棒,這麼大的雨身上一點沒淋濕噢!是啊,我的孩子是很棒!這麼大的雨居然沒淋濕自己,他很好的保護了自己的身體,他知道怕父母擔心,所以學會了保護自己,這不是孝又是什麼?難道孝道真是需要學才會嗎?

吃晚飯後坐在桌旁和兒子談論我去聽了傳統文化課的事,兒子很嚴肅的對我説:媽媽,學習傳統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牽強附會,愛和孝並不需要寫到臉上。磕頭作揖只是形式,古時候是因為沒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變成了下跪。現在是新世紀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嗎?難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順的人嗎?還有節儉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卻是壞事,如果所有的人都節儉了,消費自然就少了,經濟自然就會停滯不前了,社會也就不會向前發展了。這樣好嗎?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媽媽。

我看着兒子,感覺好新奇,原來只是個高中生的兒子居然懂得這麼多事情,看來我怎麼樣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國小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國小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國小生,需要好好學習的更應該是我們這類自以為是的國小生啊!這樣想想,我心裏豁然開朗了。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7

最令人感動的文章往往不是華麗的。

曾經很痛恨不孝的子女,妄想把她們扔進十八層地獄,受盡層層之苦,但我沒有想到,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的身邊。

今年暑假,姥姥住院了,貌似很嚴重,據説走的時候是被擔架抬走的,經過一番搶救,所幸有驚無險,只是身體有些虛弱,需要在醫院調養幾天,本來應該順利解決的事情卻在這時出現了危機,説來可笑,不是因為姥姥病情加重,也不是因為姥姥不肯接受治療,而是因為出現了分歧,我的三位姨母和一位舅舅分為兩個派系,一派支持姥姥出院,正方的主觀點為醫院太坑爹,除了多花冤枉錢外,沒什麼好處,現在姥姥病情已無大礙,不如出院回家養着;另一派反對姥姥出院,反方主觀點為好不容易來一次醫院,應該徹頭徹尾的來一次全面檢查,治好所有病後再出院。也許你會認為有點小題大做,不就住不住院的問題嘛!問問姥姥的主觀意見不就行了嗎?可是問題就出現在這裏,姥姥自始至終都是哭哭啼啼的,什麼話也不説,這樣一來,正反方一致認為姥姥受了委屈,卻將責任推給對方,正方認為,老人那麼大歲數了,本應頤享天年的時候,卻在醫院裏胡折騰,這不是加重老人的痛苦嗎?反方卻認為這是老人對他們的寒心,老人年少時含辛茹苦將他們養大,如今自己病啦,兒女卻因心疼醫藥費而放棄對自己的治療,這是該遭天譴的事情,總之,吵得不可開交。。。發展越來越偏軌,結局越來越荒唐,到了最後,他們竟然為了賭氣,將姥姥一個人扔在醫院裏,醫院內,幾乎每個人都在對着他們的背影指指點點,我不知道身為當事人的他們有什麼想法,但我卻知道,最後是我們幾個外甥照顧了她七天七夜,無怨無悔的七天七夜。。。七天內,他們一直在吵,結局也許在意料之中,正方強制性的辦了出院手續,也就是説,正方,贏啦。反方不知是賭氣還是因為什麼原因,留下了六個字——生不養,死不葬。後來,聽説搬到了外地,再無音訊。

結局很悲憫,至少不是太圓滿,不知道姥姥年輕時,是否會想到有這一天,自己撫養了30幾年的子女會拋棄自己,也許姥姥並不在乎他們的醫藥費,她要的,只是那份守候,不管是不是賭氣,但脆弱的心兒,足夠碎了。

我不知道該以怎樣的身份去評價這件事情,雖然我的至親也參與了其中,但我不願承認,我一直以為他們有着不為人知的苦衷,就像電視中演的一樣,壞人,在結局往往會突變,也許是我太天真了,但我願一輩子生活在其中,去撫平這近乎玩笑似地鬧劇,就像一個旁觀人一樣,站在高處,俯視一切。

中國,有很多很多關於孝的諺語,例如百善孝為先,家有一寶,不如一老,黃金難買父母恩等等,但生活在當今時代,有很多人把它扭曲了,認為它只不過是一句口頭禪,留着勵志用的,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認為它只不過是一句口號,就像**時期的生為毛主席生,死為毛主席死一樣,只不過是一種面具,世人都用它偽裝自己,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千孝子,來完成自己不為人知的目的。

前天看到一篇帖子,上面説是父母年輕時一腔熱血,只為了一時快樂,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過錯,是他們,一手將你的的幸福摧毀,是他們,剝奪了你投生於富人家的機會!

如果你認為可以藉此逃避一切責任,我告訴你,你想錯了。

孝不是一句口頭禪,更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信仰,傳承了幾千年的信仰,是中華人民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如果你做不到這些,那麼空喊幾句釣魚島是中國的又有何意?也許父母錯了,他們不該生下你,但是,他們生下你後,是用心在付出,他們想用一生去贖罪,百年之後,他們可以拍着胸脯,道聲無愧!你,敢嗎?

你要知道,當他們付出時,心裏想的不是回報,而是百年之後,他們漸漸老了,他希望你能夠像這樣去守護着他,這,就夠了,這不是一筆交易,而是愛的真諦。

這是一類,他們對父母存在偏見和怨恨,也許幾句不痛不癢的話打動不了他們的心,但日久天長,他們會明白我今日之言的;還有另一類,他們不懂孝。

不知你身邊是否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信誓旦旦地與父母承諾,會給父母一個完美的生活,但最後卻不了而之,不是他們不想去實現自己的諾言,而是他們覺得時機未到,待日後功成身退,衣錦還鄉時再去實現當初自己的承諾,不讓父母再跟着自己受苦,奔波與勞累。

這似乎是個不錯的辦法,但似乎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性,忘了父母也會漸漸變老,忘了他們也許等不到你説的那一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想要挽回,時光,卻不會再給我們機會。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上面有這樣一句;一件漂亮的衣服是愛,一粒鈕釦也是愛,一棟豪宅是愛,一塊磚瓦也是愛。

説了那麼多,只想説明一個道理。

最樸實的舉動往往最打動人心。

閘文化心得體會篇8

從5月8日開始,本人在縣委黨校參加了科級幹部輪訓班學習,通過深入學習,我對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感覺收穫很大,我又一次淨化了心靈,明白了努力方向。現就學習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一、注重學習,讓廉政要求入心入腦

先要堅持政治理論學習,築牢理想信念。第一,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自己的頭腦,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築牢信念大廈的根基;第二,要經常學習廉政規定,通過學習,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腦子裏始終要有明確的界限。自覺地以黨紀政紀約束自己,用羣眾的滿意程度審視自己,模範地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第三,還要學習鄭培民、孔繁森等先進人物的事蹟,用他們的事蹟不斷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高覺悟;第四,要用反面典型警醒自己,那些以身試法的人的問題就出在世界觀、權力觀上,出在缺乏自律意識上,正是由於少了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走上了與人民為敵的邪路。

二、創新形式,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對領導幹部來講,作風狀況如何,受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支持、約束和影響。可以説,_領導幹部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和直觀反映。因此,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作用。創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資源,把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把傳統教育手段與現代教育手段結合起來,突出對領導幹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優良傳統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不斷提高領導幹部黨性修養、政治品質、道德境界和領導能力,增強領導幹部在作風建設中的自主能力和自律意識。從長遠來講,領導幹部的作風要靠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來保障,形成用制度規範行為,促進新形勢下領導幹部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和明顯好轉。

三、乾淨履責,從源頭上杜絕不廉政行為

做對黨赤膽忠誠,對人民真心實意,對工作兢兢業業,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純粹高尚、有益於人民的人;二是要行為乾淨。勿以惡小而為之,小節裏面有政治,小節裏面有方向,小節裏面有人格,小節裏面有形象。一個小節上過不了關的黨員,也很難在“大節”上過得硬,不拘小節必然終累大德。我們一定要對每一件事,始終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行;三是作風乾淨。無論在什麼崗位、想問題、做事情,都要堅持原則。無論是公務應酬,還是和人交往,都應保持健康的生活作風,用正氣坦蕩的清水沖掉生活腐化的靈魂污垢,防止因受到不乾淨的、不良的生活作風而迷失我們的方向;四是關係乾淨。只有關係乾淨,才能清正廉潔、理清思路、不徇私情。

四、表率示範、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加強和改進幹部作風建設,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是關鍵。在這個問題上,一方面要看到領導帶頭對促進整個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幹部作風方面的一些問題,實際上就存在於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自身。抓住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就抓住了整個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重點,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率先垂範,發揮好表率和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幹部做到的,領導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領導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層做到的,領導機關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五、令行禁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令不行、禁不止是典型的無組織、無紀律、無政府主義的表現。之所以出現令不行、禁不止這樣的行為,就在於一些人對上級的指示和命令,對中央的決策和部署,在思想上重視不夠,從一地、一部門、一團體,甚至是一己之利出發,合意就執行,不合意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致使政令不暢,落實上級決定出現“腸梗阻”,難怪有些老百姓講,中央的政策的確好,但到了一些地方就變了形,走了樣,好經讓歪嘴和尚念歪了。令不行,禁不止,還在於有些領導幹部不能正確認識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切實做到令行禁止,就要堅決克服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應當看到,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在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形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自由主義、各行其是等錯誤傾向是容易出現的,因此要求黨政班子和切實把黨風廉政建設落到實處,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緊緊圍繞在以胡_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講政治、講團結、聽招呼、守紀律,嚴格按照中央的要求,有令必行,有禁當止。

我們每一個人要從自己的工作性質、業務特點出發,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反腐倡廉職責。作為商務局的一名科級幹部,我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在以後工作中,我要嚴格遵守單位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領導安排,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認真履職,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從思想上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增強廉政意識,增強紀律和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的辦事能力,為泗縣商務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