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墨子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W

墨子心得體會多篇

墨子心得體會篇1

治理國家,墨子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兼愛”與“非攻”。視人如己,愛利萬民,不虧人自利和人不關己則為“兼愛”。他認為社會**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只知愛己,利己,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人與人之間才相互敵對。如今的我,對此也頗有感觸: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們的視野卻在不斷地縮小。當社會把宣傳好人好事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的社會風尚由此可窺知一二。夢君為了有朝一日實現“道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社會理想,我們就要向墨子學習,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呼籲天下所有人都相親相愛。不為了“貪伐勝是名及所得之利”對他國發動戰爭則為“非攻”。墨子強譴“不義”之戰,指出這種行為的實質也是一種無恥的“虧人自利”行為。為了消弭戰爭,他帶領弟子從事實際的防禦戰爭的研究。墨子的這一觀點完全適用於我們中國。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從不以多欺少,挑釁尋事,而總是採用和平為主的手段與其他各國友好交往。即使有時他國冒犯我國,我們也總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來解決。可是一旦涉及我國主權與領土問題是,我們也是毫不退讓的,甚至還會做出強硬的反擊。

?墨子》一書,文字通俗平易,卻內涵有許多豐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現代,它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身為21世紀年輕的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入到現代化的建設中去,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墨子心得體會篇2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題記正如餘秋雨所説,墨子的全部都是黑色的,他如同黑色的旋風席捲整個中華大地,但是又有多少人會記得他的作用呢?他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他是社會底層的代表,當然不可能被當時的統治者所認可,因為封建帝王是要家天下的。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而他自己則是將這個理念帶到了那樣黑暗的時代,不知是墨子的悲哀,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孔子的名聲遠超過墨子,可是誰又能將墨子的功績抹殺呢?他的思想可以説是貫穿於整個歷史長河中。其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也正是靠的這種兼愛思想嗎?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哪一次成功的戰役不是靠人民的力量,那一次不是集體的智慧。現在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所以我們要感謝墨子,是他的思想引領着中華民族的復興。

我們更要感恩,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泉湧報,墨子的理念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成功,就算我們不高呼擁護墨子,最起碼也要能夠記住他。上為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那麼從個人呢?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任何人沒法比的,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逆子”呢?或許他們就沒有感恩的心,父母的含辛茹苦,換來的卻是冷眼相對;父母的辛勤澆灌,換來的卻是心靈折磨,或許不能這麼的武斷吧,畢竟還有那麼多的有良知的子女,卧冰求鯉,那是多麼的讓人感動,扇枕温衾,那是多麼的讓人震驚,鹿乳奉親,那是怎樣的感恩!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

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捱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

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或許我們不需要一飯千金,但是我們任然需要學習感恩的`精神,人生不過區區八十載,當你步入晚年之時,在想感謝幫助過你的人,也許時間也不允許了。感恩不是用金錢能衡量的,在心中感恩,不如在行動中恩,不要讓感恩只是浮於表面,成為空中樓閣。

你看出了一條狗的寒冷,給它墊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裏以後會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説話,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它的感激。你看到一隻鳥受傷了,將它從貓嘴裏奪下來,用藥水治療它的傷口,給它食物,然後將它放飛林中。它飛到樹梢上也會回頭來看你。它同樣不能説話,只能用這種方式銘記你的救助。

低智能動物尚且會感激別人的救助,人類難道不也應該有顆感恩的心嗎?狗和鳥會長久地凝視你離開表達感激之情,可是這一刻很快就會過去;他們可能很快忘卻你。但有了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來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彌散在天地間,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親切。因而我們應當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這份情感。我們現在生活在鋼筋混泥土鑄成的社會之中,他的兼愛思想我們更應該學習。

隨着時間的流逝,兼愛的思想或許已經漸漸淡忘,但是換來的卻是感恩。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墨子心得體會篇3

一直都以為自己從小接觸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學,步入大學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樣。春秋戰國時代,那“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學術研究和傳播是無法光用這八個字來形容的。我們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時最有成就的四大學派。仲尼的儒學是我們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學是我們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質樸力量;莊周的逍遙遊是我們聆聽到來自靈魂深處的自由吟唱;至於韓非的法家則帶我們領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榮。

我個人不太喜歡孔子。也許只是因為他那一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也或許是因為那女子的“三從四德”論。讀了墨子,我更偏愛墨子。墨子,他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這一點上,墨子有着天生的優勢:出身於社會低下的手工業者的他,對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着深切地瞭解。有人曾説: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並不贊同這一説法,因為墨子只是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慢慢發現儒家講求的繁瑣禮節等不利國民生計的主張不適合他,才選擇了另一條更適合他的道路。

“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作為級任的墨子,在深切瞭解百姓疾苦後,提出“強本節用”的主張。“強本”即加強農業生產,發展國民經濟;“節用”即反對統治階級過度的浪費。墨子認為:一切不利於人民的開支都應該消除。在我看來,提出此觀點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為人民着想。為人民謀福的思想家。治理國家,墨子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兼愛”與“非攻”。視人如己,愛利萬民,不虧人自利和人不關己則為“兼愛”。

他認為社會**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只知愛己,利己,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人與人之間才相互敵對。如今的我,對此也頗有感觸: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們的視野卻在不斷地縮小。當社會把宣傳好人好事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的社會風尚由此可窺知一二。夢君為了有朝一日實現“道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社會理想,我們就要向墨子學習,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呼籲天下所有人都相親相愛。不為了“貪伐勝是名及所得之利”對他國發動戰爭則為“非攻”。墨子強譴“不義”之戰,指出這種行為的實質也是一種無恥的“虧人自利”行為。為了消弭戰爭,他帶領弟子從事實際的防禦戰爭的研究。墨子的這一觀點完全適用於我們中國。

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從不以多欺少,挑釁尋事,而總是採用和平為主的手段與其他各國友好交往。即使有時他國冒犯我國,我們也總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來解決。可是一旦涉及我國主權與領土問題是,我們也是毫不退讓的,甚至還會做出強硬的反擊。《墨子》一書,文字通俗平易,卻內涵有許多豐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現代,它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身為21世紀年輕的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入到現代化的建設中去,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墨子心得體會篇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幼年家貧,毫無家學,對國學經典無從涉獵。長至入學後,語文數學僅是入門而已。逮至國小四、五年級,方翻閲《三國演習》和《西遊記》。從鄰家借閲,用繁體字寫成。懵懂讀其部分,茲是讀古典作品之開端。及至中學階段,幸賴語文教材之文言作品,始涉古典作品。而立之後,對經典作品備感興趣,讀儒家經典。幾讀之後,始感儒家之華而不實,實乃國民思想一大束縛。國民思想若求得根本之解放,非破除儒家之囿圍、思想之禁錮。故轉而功讀墨家經典。感二者之區別乃前者是貴族哲學,維護貴族統治之工具;後者是平民哲學,從平民之角度觀世界而演繹出來之學説。墨子出身平民,其兼愛、尚賢、節用、尚同、非攻、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並重之觀點,追求兼愛、平等之政治理想,暗合思想根底,佩服至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經濟變革和發展達至今日之高度,若想繼續深化,必需有根深之文化基礎。儒家講究中庸,“扣則鳴,不扣則不鳴”,缺乏進取精神,缺乏積聚財富之動力,缺乏對草根平民關懷之胸懷,對國家經濟的更深發展缺乏新教那種骨子裏進取動力。唯有墨家精神,摩頂放踵,以利天下,體現對平民之深厚關懷,遠甚於儒家精神。

儒家重人文教育,意在學而優則仕,功利思想重。墨家人文與實踐教育並舉,其科技成就實乃中華古代科技史上之一奇葩。墨子其人也是技藝高超之工匠,墨家強調做中學,換成今日之語言,強調動手能力之培養,實乃今日職業教育之鼻祖,其目的是為平民尋求安身立命之技能。教學內容涉獵天文、幾何、力學、光學、數學等,均有深厚造詣。

古代思想家,大多又兼教育家。收徒辦學,教學中宣傳並完善其思想。諸子百家諸流派都重視教育,以實現本學派之理想。惟道家例外,其獨善其身,無兼濟天下之意願。儒家從人性善惡入手,強調教育之於人格發展之重要。孟子認為人性善,仍需要教育才保證人性不會由善變惡,正如《三字經》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荀子認為人性惡,須通過後天教育,才能改變人性,由惡轉善。墨家未捲入人性善惡之討論,以其救苦救難之使命,應社會需求之目標,説教行義,辦學收徒。

有感於墨家教育之平民性、實用性、應時性,思量深探墨家教育思想,選讀《墨子》之所染篇。墨子是譬喻大師,以染絲所見,比喻教育之重要、治國親賢臣之必要。“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己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古代以染料染布,布色隨染料顏色而變:染料為青色,則布青;染料為黃色,則布為黃;染料色變則布色變。墨子在此譬喻周遭環境之於個人影響重要,左右個人命運;人才對於家國之重要意義,決定國家和家族命運。墨子在其文章中,舉多例從正反兩方面闡述身邊人對其人之影響。列表如下:

類別人物影響者結果

聖王舜許由、伯陽王天下,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舉天下之仁義顯人,必稱此四王者。

禹皋陶、伯益

商湯伊尹、仲虺

武王 太公、周公

惡王夏桀幹辛、推哆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為天下詬病,舉天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

殷紂崇侯、惡來

厲王厲公長父、榮夷終

幽王傅公夷、蔡公谷"

諸侯齊桓公管仲、鮑叔 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晉文公舅犯、高偃

楚莊王孫叔、沈尹

吳王闔閭 伍員、文義

越王勾踐 范蠡、大夫種

國君範吉射長柳朔、王勝此六君者所染不當,故國家殘亡,身為刑戮,宗廟破滅,絕無後類,君臣離散,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苛擾者,必稱此六君也。

中行寅藉秦、高強

吳夫差王孫雒、太宰

智伯搖智國、張武

中山尚魏義、偃長

宋王偃唐鞅、佃不禮

士段幹木、禽子、傅説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

子西、易牙、豎刀 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 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

敍述、比較此等人之不同命運,墨子引《詩經》中一句“必擇所堪,必謹所堪”,結束全篇。墨子悲天憫人,諄諄教誨,告誡要交友得當,國君要用人得當。其寓意可適用於教育,教育要得當,否則後人受人影響,易入歧途,施教之重要不言而喻。墨家人本主義思想,深厚關懷,博大胸懷,躍然於紙上。

墨子心得體會篇5

——題記

正如餘秋雨所説,墨子的全部都是黑色的,他如同黑色的旋風席捲整個中華大地,但是又有多少人會記得他的作用呢?他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他是社會底層的代表,當然不可能被當時的統治者所認可,因為封建帝王是要家天下的。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而他自己則是將這個理念帶到了那樣黑暗的時代,不知是墨子的悲哀,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孔子的名聲遠超過墨子,可是誰又能將墨子的功績抹殺呢?他的思想可以説是貫穿於整個歷史長河中。其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也正是靠的這種兼愛思想嗎?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哪一次成功的戰役不是靠人民的.力量,那一次不是集體的智慧。現在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所以我們要感謝墨子,是他的思想引領着中華民族的復興。

我們更要感恩,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泉湧報,墨子的理念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成功,就算我們不高呼擁護墨子,最起碼也要能夠記住他。上為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那麼從個人呢?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任何人沒法比的,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逆子”呢?或許他們就沒有感恩的心,父母的含辛茹苦,換來的卻是冷眼相對;父母的辛勤澆灌,換來的卻是心靈折磨,或許不能這麼的武斷吧,畢竟還有那麼多的有良知的子女,卧冰求鯉,那是多麼的讓人感動,扇枕温衾,那是多麼的讓人震驚,鹿乳奉親,那是怎樣的感恩!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

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捱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

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或許我們不需要一飯千金,但是我們任然需要學習感恩的精神,人生不過區區八十載,當你步入晚年之時,在想感謝幫助過你的人,也許時間也不允許了。感恩不是用金錢能衡量的,在心中感恩,不如在行動中恩,不要讓感恩只是浮於表面,成為空中樓閣。

你看出了一條狗的寒冷,給它墊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裏以後會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説話,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它的感激。你看到一隻鳥受傷了,將它從貓嘴裏奪下來,用藥水治療它的傷口,給它食物,然後將它放飛林中。它飛到樹梢上也會回頭來看你。它同樣不能説話,只能用這種方式銘記你的救助。

低智能動物尚且會感激別人的救助,人類難道不也應該有顆感恩的心嗎?狗和鳥會長久地凝視你離開表達感激之情,可是這一刻很快就會過去;他們可能很快忘卻你。但有了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來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彌散在天地間,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親切。因而我們應當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這份情感。我們現在生活在鋼筋混泥土鑄成的社會之中,他的兼愛思想我們更應該學習。

隨着時間的流逝,兼愛的思想或許已經漸漸淡忘,但是換來的卻是感恩。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育。你我學會感恩,從今天開始。感恩——我們成長的必修課!

墨子心得體會篇6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代表平民階層立場的思想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漢民族三大哲學體系。但墨家代表平民的社會立場內在地決定了其思想學説與封建統治階級的需求之間有難以調和的矛盾。加上墨家的“非儒”觀點,在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後,墨家不斷遭到打壓,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子》作為闡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雖然有幸流傳了下來,但原七十一篇只剩五十三篇。

現存的《墨子》一書,雖有十八篇亡佚,但內容依然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邏輯學、天文學、數學、幾何學、光學、力學、工程學等多學科知識,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一般將其內容分為思想類、科學類、軍事類三大類別。在墨家思想類作品中,很多人對《兼愛》、《非攻》等有所耳聞,一説到墨子,也就想到了其“兼愛”、“非攻”的主張。但我獨愛《非命》。

?非命》分上、中、下三篇。所謂非命,即否定宿命論,不相信命運早已註定。三篇邏輯脈絡基本一致,只是側重點略有不同。綜合來説,墨子認為,“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是因為“執有命者以雜於民間者眾”。宿命論的人説:“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命壽則壽,命夭則夭;命……雖強勁,何益哉?”,宿命論者對上游説王公大人,對下阻撓百姓從事生產。所以“執有命者不仁”。對於宿命論,“不可不明辨”。但怎麼證明宿命論是錯的呢?墨子認為,説話做事“必立儀”、“不可而不先立義法”。而這個“儀”或“義法”具體來説就是“三表”或“三法”:本(考)之、原之、用之者。本(考)之,就是考察古代聖王的事蹟;原之,就是追尋百姓的耳目見聞;用之,就是將這種觀點運用到處理政務上去,觀察它是否符合百姓的利益。墨子從本(考)、原、用這三個方面否定了宿命的存在,並主張依靠人的努力實現國富民強。

?非命》上、中、下都有“天鬼”、“上帝”等表述,貌似與墨子的“非命”思想相互矛盾,在整個墨學體系當中,也顯得有些不協調。但我認為,這不是墨家學説的歷史侷限性,更不能因此認為墨家學説是唯心主義。我認為這是墨家樸素唯物主義學説的一種歷史現實性表現。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為宣傳自身學説以取得明顯成效而採用的一種借力打力的手段,是一種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恰恰體現了墨家的“顯學”特質。

我獨愛《非命》不僅因為其樸素唯物主義的客觀性,更因為它所體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我的.工作有系統化的指導和幫助。《非命》體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概括為:“非命”的世界觀和“三表(法)”的方法論。“非命”讓我相信個人命運不是上天安排的,國家興亡也不是早已註定的,國富民強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暖,不強必寒”,故不敢怠倦。那如何努力才能實現國家和人民羣眾的富裕與強大呢?“必立儀(義法)”,“岀政施教,賞善罰暴”,出台並實施能夠懲惡揚善,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公開、公平、公正的政策。那怎麼制定這些政策呢?“有三表(法)”:一是“本(考)之”,研究發達國家或地區相關問題的發展路徑,以及以往國內出台相關政策和開展相關工作的背景和目的,分析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並推測此類工作以後的發展趨勢和路徑。二是“原之”,對有關問題深入基層進行調研,調查和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源和邏輯路徑。調研對象不僅要包括政策所服務或約束的對象,還應該包括政策的執行者,也就是説調研對象要能代表政策涉及的所有羣體。同時,對單位或個人提出的問題或建議不能簡單吸取,要根據“法制化”、“市場化”的基本原則,全面地、發展地看待所有調研對象提出的問題或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察百姓耳目之實”。三是“用之”。“用之”,簡單一點的做法是試點。但是對於國內這個統一大市場來説,很多試點工作會有政策窪地或者“寄生”效應,不僅難以真實反映政策全面開展的影響,甚至會產生一種難以逆轉的不公平現象。所以,最普遍的“用之”,應該是以“本(考)之”、“原之”調查研究發現問題的根源和發展演化路徑為基礎,判斷和分析假設我們“用之”之後,對羣眾利益的影響以及政策的綜合效用。這就是我從《墨子》中學到的指導我工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