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消費商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消費商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消費商心得體會篇1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即使在取消大學聯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於60%。

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消費商心得體會篇2

説起安全消費,倒讓我想起一件事,前年,媽媽在江都商城給我買了一件宜貝的棉衣,價格也不便宜。媽媽找了一個熟人好説歹説打了一個7折。剛穿了兩天,袖子便裂縫了,張開了大嘴。媽媽和我帶上發票,去找商城理論。媽媽把棉衣拿出來,説明情況後,營業員便先問媽媽要購衣的發票,如果沒有發票,是不是就不承認呀?好在媽媽有備而來,看了發票,確認是自己賣出去的棉衣之後,營業員和媽媽就開始脣槍舌戰了:

營業員:袖子裂縫了不是質量問題,我們幫你用縫紉機再縫一下。

媽媽:袖子裂縫了不是質量問題,什麼才算是質量問題?請你給我換一件。

營業員:這種程度也不至於要換件新的,再説,你當時買棉衣的時候是找熟人買的,平時我們這個價格賣不起來。

媽媽:找熟人買的又不影響棉衣的質量,不能因為買衣的時候稍微便宜點,質量上也就可以將就點。

營業員:這樣吧,這次我們幫你把衣先縫好,下次買衣的時候給你優惠點。

媽媽:不行,這棉衣是買給小孩春節穿的,剛穿兩天就裂縫了,你不要吉兆我還要吉兆呢!這次的事情都解決不好,哪敢有下次?如果你不能解決,就找你們經理過來。

見媽媽態度很強硬,營業員極不情願的換了一件新棉衣給我們。

有一次聽大人們聊天,據説在發達國家,如果你買了一雙鞋,穿了幾個月,感覺有點不舒服,可以直接拿回去退,人家二話不説直接給辦了,聽着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們的商家確實應該提高售後服務的質量,不要打着“顧客是上帝“的幌子,來刁難顧客,有質量問題的棉衣來調換,還説這麼多廢話。一位顧客就是一個市場,多一位顧客,可能帶給商家多個市場,而丟掉一位顧客,可能使商家丟掉幾個市場。

消費商心得體會篇3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向前推進。過去只要能買到商品,滿足基本需求即可,如今大家不僅要求買到,更希望買好。此外,不僅有實物消費,服務消費也成為人們需求的一部分。這種不斷產生的新需求促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發生了改變。本文從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着手分析,提出四點建議。

一、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意義

把產品的購買決策、實際購買和使用視為一個統一的過程,參與這一過程任一階段的人,都可稱為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是消費者為尋找、購買、使用和反饋用以滿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務所表現出的一切腦體活動。消費者行為是動態的,他涉及了感知、認知、行為以及環境因素的互動作用,也涉及了交易的過程。消費者行為可以看成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二是消費者的行動。

研究消費行為的實際意義是多方面的。我們每個人做出的消費行為決策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最終影響到一些產業的發展和另一些產業的衰落。因而,消費行為是整個商業興衰的一個綜合因素。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實際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助於企業根據消費者需求變化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提高市場營銷活動效果,獲得更多的利潤。二是幫助企業創新,設計新產品和改進現有產品,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三是有助於提高消費者自身素質,科學的進行個人消費決策,改善消費行為,實現文明消費。四是為政府部門制定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科學資料。五是有助於促進對外貿易服務,推動我國儘快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增強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總之,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是開展市場活動的基礎和經營活動的前提。

二、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

在這個物質豐富、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市場上產品琳琅滿目,供人們的可選擇性也越來越多,需要消費的產品也在增加,從而人們的消費行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的複雜程度不同,究其原因,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有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年齡結構,性別差異等的不同。

(一)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費的基礎,是決定居民消費能力的根本因素,當收入變化時,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消費需求乃至消費支出結構都會發生變化。

消費行為會隨着可支配收入的變化而變化。當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們的消費預期和消費意願會隨之增加,從而影響消費行為,增加消費;收入減少,則反之。20xx年南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0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70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8元,增長9.2%。居民收入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平穩增長。20xx年,南平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436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188元,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978元,增長8.8%。(見圖1、圖2)

預期收入也會影響消費行為。預期收入的變化不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當前的消費,但它能夠調節消費者在現期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的選擇。如果消費者預期收入提高,消費者就會提高現期消費支出的水平,刺激消費需求;如果預期收入降低,消費者就會增加儲蓄,以支持未來的消費水平。由於市場經濟體制下週期性經濟波動的存在,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會隨着經濟波動而變化,因而收入預期成為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商品價格

商品的價格是人們消費的前提,在消費過程中,人們對價格的敏感度很高,會因為價格的波動而影響消費行為。大多情況下,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波動,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不大;而對於非必需品的價格波動,則影響較大。消費者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心理預期進行選擇購買,當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時,人們就會相應的減少非必需品的消費,當生活必需品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增加非必需品的消費。當某產品進行促銷活動時,會勾起人們的購買慾望,隨之購買量也會增加。如,雙十一期間,營銷力度大而廣,銷量暴漲。根據阿里巴巴官方數據顯示,20xx淘寶雙十一交易額達到1682.7億元,刷新了20xx年記錄,同比增速為39.4%,雙十一網購大促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暴漲的同時,商家也看到新的商機出現,各大電子商務網站陸續推出了諸如京東的6.18、唯品會的年中大促、網易考拉狂歡節等活動,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進一步釋放。

(三)年齡結構

由於生活的年代不同,物質條件不同,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觀念、消費需求、購買慾望不一樣,勢必影響消費行為。目前社會上的消費羣體主要分為60後、70後、80後、90後四個層次。

1.60後。60後人羣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經歷三年自然災害、裁員、國企改革、計劃生育等政策讓60後體會到了一種生活的滄桑感,他們在社會的變遷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多的收穫,但是,他們的心態是比較豁達的,生活的滿足感也是所有的人羣裏面最高的,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觀必然是更謹慎、更節約。他們首先考慮的是需求問題,而不是喜好。

2.70後。70後是當前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經歷了文革末年、理想主義的啟蒙和摧殘,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和計劃經濟理想主義教育,卻要面對市場經濟的現實。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一路走來,保留了節儉生活價值觀外,他們在消費上較為理性,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的話題大多是工作和股票。在考慮購買產品的時候,會綜合考慮產品的功能和外形設計,他們更喜歡有品質的生活,衣食住行要好但不奢華浪費。

3.80後。在我國80後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獨生子女一代,處於較好的物質生活環境中。80後一代消費者有着樂觀向上的消費觀,消費目的更強調追求快樂、享受生活,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喜歡時尚、新鮮、前沿的消費潮流。他們在消費的過程中比較注重個人的體驗以及個人對生活的一種態度,重品牌,重時尚,對低價產品的解讀不再是“划算”,而是“不夠檔次”或者是不再適合社會階層。

4.90後。90後一代消費心理相比於已“奔三”的80後,由於成長的社會與營銷環境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在消費上屬於特立獨行的一代。他們有着感性消費觀,喜歡自我消費的選擇,又帶着自身情緒因素的影響。對產品的選擇,更重視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心理上、情感上最大的滿足,並獲得多元化的體驗感覺。並且90後在經濟上依賴父母長輩,很少考慮價格因素,想買就買,形成了一種享受生活的消費觀念。

(四)性別差異

男性與女性消費者由於家庭地位及消費心理不同,其消費行為也呈現差異化。

1.女性。一方面女性消費屬於主動且不夠理智,消費一般不具有目的性,她們往往不是因為買而逛,而是因為逛而買,她們喜歡主動的去購買她們認為家庭或個人需要的東西,但是她們在選購商品的時候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商場環境、購買氛圍、營業員推銷以及打折促銷等。另一方面女性追求完美,注重商品的具體價值,在消費的過程中往往要貨比三家,討價還價且重視所購買的商品能帶給她們什麼,從而找到性價比最高的物品購買。

2.男性。一方面男性消費者屬於被動且理智,消費更具目的性,男性通常不喜歡逛,他們的消費行為大多數發生在認識到某種需求之後,會很快轉化為購買動機,並進行購買,同時男性的購買動機往往是因為外界影響造成的,如家裏物品缺乏,或者是朋友委託。但他們不會因為商品打折促銷而大量購物,也不會因為他人的影響而購買。另一方面男性購物缺乏耐心,他們在購買時很少貨比三家,在購買過程中不願意討價還價,對商品挑選不仔細,以速戰速決的態度結束購買。

如,從搜狐網上對男女大學生雙十一網購行為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經常衝動和偶爾衝動型女生比重分別高於男生0.72和7.53個百分點,女生更容易產生“買買買”衝動消費需求。

五)消費方式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市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由“進店購物”逐漸演變成“宅家購物”;隨着網購消費的流行,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消費習慣和購物形式,也對經濟、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網絡購物具有很高的便捷性,一方面是時間上的便捷性,即不受時間的限制並節約時間;另一方面是空間上的便捷性,即消費者足不出户就能購買到全球範圍內的商品。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是國家經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統計主要是為了瞭解和分析人們的生活水平、購買力和消費走向,從而為國家提供相關宏觀調控的依據。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817億元,同比增長9.7%。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5792億元,增長32.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9495億元,增長31.2%,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21.5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6.4%。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網購成為了人們採購的一個重要的方式,甚至有可能繼續發展成為人們購物的主流方式。這種便捷又安全的採購方式不僅僅方便了人們的購物、加快了經濟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年齡、接受教育水平、地區發展等諸多原因,影響着人們的消費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説,方便、快捷、多種選擇的便利性促使他們更傾向網上購物。而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説,他們認為網上的東西質量無法保證、程序操作困難、資金使用不安全等,他們更傾向於實體消費。

(六)文化差異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文化背景作用於消費,產生的消費文化也各不相同,消費文化的不同也會對消費行為造成影響。文化是指社會意識形態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社會關係相結合的一種文化。文化紮根於人類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中,包括物質條件、自然環境、氣候、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會的歷史經驗等相互作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類型的羣體,都有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消費特點,如,民族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藏曆年、漢族的春節等節日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地域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湖南人愛吃辣椒、四川人喜歡麻辣、浙江人愛吃甜食等喜好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人文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教育層次較低的人羣在選擇購買食品時,容易對某一食物盲目的傾向性消費並較多地受到味蕾驅使,教育層次較高的人羣則會依據科學、合理的營養組合原則來選購食品等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

三、四點建議

(一)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者信心

收入是消費的來源和基礎,收入的增長對刺激消費有直接作用,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物價水平增長相適應的工資增長機制,形成合理的工資水平,確保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增強消費者消費信心,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長期來講會改變他們的剛性消費支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大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

(二)完善社會保障,增加消費預期

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統籌城鄉、覆蓋廣大勞動者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覆蓋到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城鄉廣大勞動者;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切實解決好中低收入羣體醫療、子女就學困難等問題,讓人們消費無後顧之憂。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採取積極的就業政策,推行在崗培訓、再就業培訓等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的穩定,達到增強消費信心的目的。

(三)鼓勵理性消費,改善消費環境

在發揚我國傳統的節儉美德的同時,也要注重消費觀念的改變,滿足適時適度消費,鼓勵一定程度的超前消費,增加信貸消費及理性投資。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加快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加大市場監督管理,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提高產品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保持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增強投資者信心,把潛在的消費需求變為現實的消費能力。

(四)制定營銷方案,增加人羣消費

根據不同的年齡結構人羣、文化背景、消費習慣,總結他們的消費特徵,制定差別化的營銷方案來刺激不同人羣的需求,以增加不同人羣的消費。對於年齡大的人羣可以通過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消費品和服務;年輕的人羣可以通過網絡廣告營銷、娛樂營銷、觀念營銷、捆綁式營銷等來增加消費。另外,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要確保網絡購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務性。

消費商心得體會篇4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行將持續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建立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繼續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提升全體員工的維權意識,引導客户強化風險意識,以進一步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強化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員工的教育培訓,樹立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從自身價值與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高度認識和關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問題,讓消費者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

(二)進一步完善制度,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落實到業務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中去,進一步完善各項內控制度,制定相應的考評制度,實現全員全方位的管理機制。結合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認真組織各部門、各崗位、各類人員中開展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專項自查。自查重點包括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規定,依法合規收集、保存、使用和對外提供個人金融信息等方面。通過自查,使全行內部權限管理規範,責任落實明確,有效降低個人金融信息被盜的風險,確保個人金融信息不泄露、不濫用。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維權意識

把金融消費教育貫穿於金融消費者的日常金融活動中,

加大對社會公眾的金融宣傳力度,提升全體公民的整體金融水平,提高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知識和風險防範意識,增強金融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

消費商心得體會篇5

又是一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打擊假貨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堅決打擊假貨,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要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契機,使得打假制度化、常態化,實現天天都是315,堅決對假貨説不。

“315”讓眾多不法商家忌憚不已,可是剩下的364天呢?每年“315”都有那麼多的商家被曝光,難道平時這些問題就不存在嗎?可見,與“315”當天的打假狂歡相比,有關部門的平時功夫還真是不足。

要營造誠信的消費環境,要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單單憑一個“315”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將功夫下在平時,是要完善舉報、監督和懲戒機制,否則一場“315”的“大雨”絕對管不了一年的“旱情”。“315”當天的大快人心過後,消費者還是會面臨權益受損的尷尬。

消費者平時維權難,與舉報渠道的不夠暢通不無關係。我國的消費投訴電話是12315,可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曾透露,有個部級領導買的商品出了問題,竟然都不知道怎麼辦,那麼普通民眾又有多有人知道如何去舉報呢?本來是消費者佔理,消費者的權益受了損,結果卻只能自認倒黴吃“啞巴虧”,這無疑就更使得不法商家有恃無恐。

不法商家能夠肆意妄為,與監管的缺失和軟弱也脱不了干係。商家存在欺詐等不誠信行為,監管部門卻沒有及時發現,這就是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發現了或者接到了消費者舉報,可是在商家的頻繁公關之下,卻要麼“和稀泥”,要麼無原則善後。另外,對於不誠信經營問題,相關法律也存在着“重罰輕刑”的問題,一些企業正樂得“破財免災”,這樣的懲處根本不可能把不誠信行為“置於死地”。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誠信建設也不能只靠“315”。與其“315”當天大肆曝光不法企業和商家,倒不如平日裏讓這些商家成為“過街老鼠”。如果每一天都成為了“315”,平時不法商家就無處藏匿,消費者就不用等到“315”時再狂歡,合法權益也不愁得不到保障。

美好生活人人嚮往。買得省心、用得放心、吃得安心,生活才會舒心。所以要把打假作為常態,將315的宗旨融入到每一個尋常日子。要時刻給不良商家鳴響警鐘,讓維權意識得到鼓舞,化解消費矛盾,淨化市場環境,讓維權制度更加完善。只有全社會一起努力,用高質量產品滿足大眾所需,用高效監管護航大眾消費,消費才能有“可靠的品質”,才能讓人們向美好生活再邁進一步。

消費商心得體會篇6

3.15,是一個對消費者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對於那些欺騙消費者的人,我們要報告給國家,讓他們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年的3.15晚會也讓我們看到了那些賣家的真正面目。

開場的第一個廠家就讓我大吃一驚,居然是“蘋果”牌的手機欺騙了消費者,別的國家的“蘋果”牌手機如果在一年以內有問題會換一個新的手機,但是在中國卻不換外殼,同樣是一個品牌,為什麼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差別就這樣的大呢?連“蘋果”這樣好的品牌都耍小聰明,那讓我們消費者還會信哪一個品牌呢?

還有一個就是黃金摻假,在黃金裏面摻上銥,就成為了千足黃金,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而且那些商家還親自給記者做了演示,記者大吃一驚,讓我們看的也是大吃一驚,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是事實就是這樣,這樣還讓我們怎樣去相信哪一家的黃金石真的呢?廠家為了貪圖這些錢,竟然去摻假,難道不覺得愧疚嗎?你們的良心就讓你們這樣的去做嗎?我表示質疑。

接下來就是一個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了,汽車的質量問題被很多人都打了一個問號,其中,質量最不好的,就是江蘇的一家了,大眾也不是很好。汽車真讓我們擔心,這不是小問題,而是關係着我們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嚴重性有100%

最後就是做假宣傳的了,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都是一些老人自稱是“神醫”給我們推薦藥品,其實,那些都是假的,那些老人,只不過是演員,而裏面的一些東西,有很多不好的東西,比如:辣椒油……説道這裏,我必須要提醒一下身邊的老人了,不要對廣告上的花言巧語給迷惑了,那只是一個陷阱。

3.15,一個給消費者訴苦的權利,我喜歡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