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多篇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篇1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中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國小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

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因此,這裏我結合自己實習的經驗,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

二、開展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設廣闊平台。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 啟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

三、深入學生生活,瞭解學生,親近學生,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

四、密切與家長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篇2

本學期初,德育部門按照學校總體發展要求,商量定出了本學期學校的德育工作框架,確定每個月的大主題,根據主題定出活動載體,打造特色活動,以“激勵每一個人”為核心開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一學期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

1、努力提高班主任的業務素質,強化班級建設。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三次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認真總結班主任工作中的得失,向班主任講授處理班級事務方面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管理藝術,明確本學期重點活動的任務和工作要求,督促抓好班級工作。

2、提高輔導員本事,增強少先隊榮譽感。四次組織中隊輔導員到市實驗學校、市實驗學校、市第中學、縣教育局等單位進行現場觀摩,拓寬了輔導員的視野,樹立提高本校少先隊工作的決心。九月份組織中隊輔導員觀摩中隊“我與祖國同成長”中隊課,德育領導講解中隊課的程序,如何培訓中隊幹部等隊課知識。建隊日當天,舉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題的大隊會,各中隊按模式規範上隊課,讓少先隊這個光榮的名稱走進學生內心,進取地引導少先隊員對組織的嚮往。

3、實施“實踐周班”活動,人人蔘與學校日常管理。研究決定,本學期起由四至六年級班級每週一個班輪值,對學生禮儀、學習紀律、衞生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監督評比,每週一升旗儀式頒發“流動紅旗”。經過實踐周班活動,學生的自我約束本事得到了提高,強化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禮貌學校的建設。

二、堅持常規教育,營造濃厚的育人環境

1、抓好主題月教育活動。結合各節日的文化,我校確定每個月的主題分別是:禮貌禮貌月;愛校愛國月;科技安全月;感恩教育月;彙報表彰月。經過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積月累的教育薰陶中不斷提高。

2、堅持升旗制度,創新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每週一的國旗下講話由當週實踐周班負責,以“讓更多學生得到展示體驗,讓學生從傾聽中得到收穫”為目標。本學期安排的主題有:愛國主義教育、前途夢想教育、團體主義教育、禮貌禮貌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等。在熠熠生輝的國旗映襯下,學生展示詩朗誦、快板歌、情景劇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性資料,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薰陶、激勵、內化,並構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紮實開展禮貌禮儀教育,把語言禮貌作為抓學生規範的切入點,要求學校內外會用“十字”禮貌用語,倡導主動問好、排隊禮讓等“禮貌禮儀伴我行”。九月份學校組織學生收看中央電視台“開學第一課”活動,結合電視資料,開展了禮儀教育,要求五六年級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強化禮貌禮儀。不定期對各年級進行了禮貌禮儀的抽查,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經過國旗下表揚、學校廣播報道、led顯示屏滾動播出等宣傳榜樣,鼓勵學生從榜樣身上受到啟發,引導學生養成禮貌有禮、健康向上的優秀品質。

4、開展少年軍校活動。少年軍校是我校傳統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團隊意識有很大的促進。12月份少年軍校開展了為期五天的軍訓,對學生的站姿、蹲姿、坐姿、敬軍禮、隊列等進行了訓練,每週確保一節課用於開展國防教育,培養國防意識,增強團體主義榮譽感。

5、繼續舉行“傳承學校歷史,共建幸福小”建校週年校慶周系列活動。經過“為學校獻詞,重温學校歷史”校史知識競賽、“我給母校送祝福”班級風貌展示、“我和學校同成長”消防安全演練、“紅領巾相約中國夢”一年級學生入隊儀式、“我為母校獻作品”裝點文化長廊等五項活動,讓師生知曉學校歷史,激發愛校,樂於奉獻。

6、開展“美麗學校”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放手讓各班自定主題,根據本班實際佈置教室,努力打造特色班級。美觀、育人氛圍濃厚的班級文化,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認可。

7、認真組隊參加市中國小20年元旦文藝晚會。由教師組織排演的學生舞蹈《讓夢飛起來》在晚會上展示了我校學生踐行中國夢的良好精神面貌,榮獲國小二等獎。

三、以活動育人為載體,拓展德育活動空間

1、首次舉行年度文藝節目匯演。為了讓學生領略我校20年度外出參賽的節目,展示特色團隊的成果,讓廣大學生的才藝得以施展,月日午時,我校進行了文藝彙報演出。除了經典詩詞頌讀、舞蹈等常見節目外,還進行了鋼琴四手聯彈演奏、少兒街舞、架子鼓等現代音樂藝術的展示,合唱隊首度亮相更是引起了師生的極大興趣。這次彙報演出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的高度認可,激勵學生為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充滿了信心。

2、科技活動取得突破。本學期聘任兩位教師擔任科技小組負責人。兩位教師分工合作,經過科技實踐、科幻畫等興趣活動營造了科技氛圍。在市20年“愛科學月”科技創新活動中,五班學生主導的科技實踐項目《有無蚯蚓對植物的影響》獲得市二等獎,等名學生的.科幻畫分獲一二三等獎,等名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3、進取打造興趣團隊,給學生的成長搭建舞台。本學期,選聘10名教師分別擔任文藝隊、合唱隊、豎笛隊、科技小組、國旗班的指導教師,每週堅持訓練,讓更多的學生在緊張學習的同時,培養一門技能。

回顧一個學期以來的工作,學校文化氣息漸濃,堅定了建設“建設幸福小”的信心。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看到工作的不足之處,如:

1、班主任的培訓力度不夠。沒能搭建有效的活動讓班主任的工作變得有實效,減輕負擔。

2、供給給學生個性化發展舞台有限。

3、特色活動挖掘不夠。

今後工作設想:

1、以“建設幸福小”為目標,努力抓好特色活動的建設工作,給學生供給才藝展示的舞台。

2、建設具有特色的學校文化,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篇3

對於國小生來説,很多道德品質的培養可以從行為習慣的培養開始,從行為習慣進手,貼近兒童的生活,在生活中獲得道德教育。我以為:應該聯繫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同時充分發揮教育的上風,化抽象的説教為生動有趣的遊戲,使國小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參與,使國小生在玩中明理,樂中學做,從而逐步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往往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曾經有一個母親,每次晚餐後吃水果,她都讓自己幼小的兒子來分配,而兒子每次都是給爸爸媽媽和自己一人分一個,忽然有一天,兒子發現只有兩個橘子了,就問:“你們都要吃嗎?”“當然!”儘管心中不情願,孩子還是把兩個橘子遞給了父母,而父母則坦然接受了。之後母親非常痛苦地説:“我覺得這橘子一點味道都沒有。”但是這位母親做得對,一定要讓孩子心中想到別人,並能正確處理“你”“我”“他中國小生作文大全網”之間的關係,養成有孝心的習慣。由於行為是偶然的',當某種道德行為達到自動化程度的時候,就成為道德習慣了,假如德育能夠讓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穩固的鏈接,它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引導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華民族歷來最講究做人。人們常説成才先成人,這就説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們的未成年人培養成為能擔負跨世紀偉業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須重視和堅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級學生由於缺乏社會和生活經驗,是非辨別能力差,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而對他們進行教育確實是一件難事,高深的理論聽不懂,傳統的説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國小生酷愛動畫片這一特點,針對思品教育內容精心設計動畫,把深奧的道理變成行政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讓學生在欣賞動畫節目的同時明白道理,學會做人。如:有一次我發現本班有兩名學生把家裏的幾十元錢偷出來買零食吃,於是,我在對他們進行耐心教育的同時,把聽説練習《小猴子過生日》一文提前進行教學,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小猴子過生日了,很多小動物都來向它表示祝賀。蠶姑娘送來了漂亮的絲綢裙子;小蜜蜂送來它親手釀的蜜。小猴子一邊收禮物一邊道謝。這時候,小老鼠也來了,它給小猴子送來了一籃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説什麼也不要。這時我忽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小猴子為什麼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這可是小猴子最愛吃的東西啊!”於是同學們就各抒已見,有人説:“小老鼠自己不會種桃子,是偷來的。”有的説:小猴子不能要別人偷的禮物。”有人説:“收下別人偷來的禮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師順勢問:“做小偷有什麼危害呢?”學生便知道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擾亂社會秩序,這是違法的行為,偷大了就要判刑,嚴重的還要槍斃。接下來我又播放了一組有針對性的教育動畫片。內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於屢教不改終極走上違法的道路。看後同學們深受教育,紛紛表示今後要老實守紀,決不做有損於國家和人們的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國小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為國家作貢獻,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後兩位從家裏拿錢的同學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並表示今後決不再犯。

同學們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樣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自理能力:

勞動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勞動是最光榮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盡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裏都是“小天子”、“小太陽”。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熱愛勞動人民,不懂得珍惜人們的勞動成果。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經常創設一些情景讓學生進行模擬或實練;另一方面,與學生家長配合,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進行自我服務,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從中獲得勞動體驗,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如:我教學《別説我小》一文時,就精心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教師説:“丁丁確實是個能幹的孩子,他做那麼多的事。那麼我想我們班的同學也很能幹,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説給大家聽聽?”有的説我能幫媽媽做來料加工;有的説我能幫奶奶穿針;有的説我會幫媽媽做生意……根據彙報情況教師給予表揚。接着,利用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我又精心設計了一個課件,題目是:章魚當考官。在內容沒有出現之前讓學生猜一猜,章魚考官是笑臉還是哭臉。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同學們就拼命的猜:“笑臉!”“哭臉!”……在同學們迫切想了解答案時,再請一個同學上往點擊鼠標,當章魚出現的是笑臉時,猜笑臉的同學就會不由自主的大叫一聲:“耶!”臉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來是鼕鼕在幫媽媽洗碗,章魚對鼕鼕的表現表示滿足,所以露出了笑臉。接下來同學們又會使勁的猜:“笑臉!”“哭臉!”這次章魚是哭臉,同樣,這次猜哭臉的同學也會大叫一聲:“耶!”由於,小紅坐在牀上大叫:“爸爸,快來幫我穿衣服!”章魚對他的表現表示不滿。實在,這是將一些自理內容編成判定題,讓學生進行辨別,以幫助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最後一個環節是穿衣、疊被比賽,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比賽結束後,進行評選,評出今天的勞動之星,教師及時給予獎勵。評上勞動之星的同學特別感到自豪。沒評上的同學便會向他們投往羨慕的目光,並會暗暗下決心,下次一定努力爭取。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學們在平時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主動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學期結束後,教師將要向家上進行問卷調查。這樣,學生在猜猜做做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會了自理。

四、增強未成年人孝敬意識:

孝敬父母、愛國憂民、敬親睦鄰、樂善好施、敬老愛幼、勤勞節儉、敬業樂業、見義勇為等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氣節,在如今仍然顯示着強大的生命力。這些傳統的美德在中華大地上得到炎黃子孫的代代相傳,並且不斷地得到發揚光大,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寶貴財富。對未成年人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這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我們要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競賽活動。如:我在教學《奶奶病了》之後,就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上風設計了很多的具體情節,有小孩和爺爺奶奶一起吃飯的;也有上學路上遇盲人的;有家裏來客的……等等,讓學生進行擂台比賽。學生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反應。看誰處理得最恰當、公道。其中有必答題、自選題和搶答題,每題20分,基礎分100分;必答題、搶答題由教師確定,自選題由學生上台確定。請觀眾判定,教師裁決,到時候看誰的累計分數最多,誰就是本次比賽的擂主。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非常高漲。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賽一賽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懂得了在各種情況下如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長輩的,從而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苦而又複雜的工作,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將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調動未成年人的參與積極性,啟動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養成健康、活潑向上的一代高素質的人材。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篇4

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劣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這其中就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意味着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包含着價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發揮這種可能性,對學生的品質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便是德育的意義所在。下面我從學校教育的倫理性出發,談幾點國小生的德育特點。

一、超越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發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價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長過程中走向更為豐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斷把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也就是在教育的價值引導中,學生不斷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斷能力、道德經驗、道德智慧、德性品質各個方面獲得更新和發展。學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夠引導學生實現價值的可能性。

學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為學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價值的基礎上的,建立在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的理想上。作為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學校教育各個方面都滲透着人類的價值和理想。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作為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德育指向必須有所超越。國小生單純、幼稚、天真無邪,學校教育是他們獲得道德發展的重要條件。對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間接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能力與實踐性的發展,只有在學校通過系統教育才能系統地獲得。可以説,在學校所獲得的道德發展對個人終身的道德實踐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響。因此,德育教育應該緊扣時代主題,努力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生活價值理想,從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幫助他們建構道德精神;引導他們走向發展,走向創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黨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來。”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説,教育的任何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質。同時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為未來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改變社會現狀,推進社會發展,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新人,實現對現有社會和現實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僅要關注現實的存在,更要關照人們未來面對的問題。人不會滿足現狀,社會也不會維持現狀。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發展表現為一種世界範圍的廣泛競爭,反映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社會生活的每個環節。如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變更性、競爭性、發展性,使每一個人隨時都面臨着多種選擇、多種風險和許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實際問題,人們需要消除對未來發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敗。德育必須對人們的發展進行引導,進行符合規律的預測、預防和指導,幫助人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種預測、預防在現代社會是越來越重要。可見,德育也是一種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隨着社會和人們的主體性的增強,其作用越來越重要。

德育只有緊扣時代主題,大力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德育才能顯示其時代特徵,體現其超越性的本質屬性。如果德育不能實現人和社會對現存狀況的超越,僅僅是維持現狀現實社會秩序和人們現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麼,德育就會逐漸陷於保守,無所作為。德育不僅為過去、現在所決定,更為未來所決定。因此,學校在構建辦學目標和學生培養目標時,確定了與各個年級品質培養相呼應的具體目標來幫助引導學生建立和實現道德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道德教育中總是以應有或理想的境界、社會和人,在道德目標的追求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某種必要的張力”(《德育社會學》一書)。如此,學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導學生實現價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導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道德價值的引導和個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動的結合。引導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響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説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他律”為“自律”的時候,學生內部活動才能被啟動,其思想道德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説的:“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形成內驅力,由此推動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形成各種良好的素質。”

而這良好的素質形成,需要教師平常對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引導。從國小生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特點看,低年級甚至中年級的兒童,其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況下實現的。到了高年紀,其道德行為的自覺性才日益明顯地發展起來。所以,良好的習慣不可能靠自發形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同時,還要明確,習慣是一種定勢,不良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改變。國小階段是國小生諸多習慣養成的起始階段。烏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某種神經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對於人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從國小生開始就應重視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重視從生活實踐中逐步引導學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判斷和道德品質的自我構建。

如我們在創設各種德育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正確地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和方法論等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研究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核心,創設有利於發展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環境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以此來引導和激發兒童自我教育的動機,促進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獲得“變他律為自律”。這樣讓學生逐步地從自主的生活實踐中,從自己的道德體驗中,獲得自我超越,獲得在多元價值中選擇自我的價值定向,從而自主地培養自己的德行品質。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隨着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學校德育工作者應努力更新觀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應相應地發生變化,要從長遠的發展觀、社會觀來正視自己的教育對象,不負教育的光榮使命。我們的學生最終是要走上社會,成為社會人。一個人走上社會無論是環境的適應,還是知識技能的獲得,抑或事業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與他自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而他的綜合素質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關,自我教育能力越強,就越有利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其生存和發展能力就越強。所以,只有從國小生開始積極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個人成長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無論是學校課程,管理實踐和學校所營造的精神環境等,都具有價值的意藴。對學生道德發展而言,它們都是具有互動性的教育意義結構。學校教育在整體上以人類社會的崇高價值作為建構教育目標、安排教育內容、籌劃和開展學校教育各種活動、美化教育環境的價值基礎,並且把這些崇高價值滲透於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教育作為倫理性的整體,意味着學校教育在實踐中具有價值指向性。也就是説,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義,對學生的道德發展構成價值影響,即學校教育各個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師在創設德育的各種途徑中會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導學生,要獨立完成作業,練習和考試,這是誠信教育;上課不遲到早退,這是守時教育;遵守課堂紀律,不影響其他同學,這是自律守紀教育;學會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這是尊重教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這是合作教育。

還有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團隊活動等等,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都將促進學生道德精神的成長。其實,一個合格的教師,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如:作文課,班會等活動,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逐漸由現象到本質,由依賴別人評價到自我評價,由片面到全面發展。他有時甚至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目光,或一種批評和一個預期的懲罰等,都是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為習慣,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顯。當學生在獲得一定道德成長的良好狀態下,就會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發展,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們學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確的道德教育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激發學生的道德意向、情感體驗,形成穩定的情感和正確的情感定向。通過認知體驗,把德育內容帶進人的生活情境,與個體的生活經驗及其感受聯繫起來,從而進一步理解價值,體驗價值,力行價值,實現道德行為。

此外,對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適當進行倫理反思。因為學校教育是倫理性的社會實踐,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對象,評價它們是否是貼近現實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而正確的道德教育,是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有積極影響。如此,讓道德都在現實生活和具體人生的反思基礎上的提升,這種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為指向,因為可能性意味着對道德現實性的進一步建構,意味着在更高、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建構道德精神。

四,實踐性

學校道德教育雖然是在學校裏組織進行的,是通過道德教育的內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實施的,但是學校道德教育從根本上説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及其經驗而產生作用的。因為道德表現在日常行為中,它本質上是實踐的,是人的具體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體的生活的。道德的學習與發展也是在生活的實踐中進行的,離開了生活,道德教育是無意義的,也是無效果的。如此説來,學校的道德教育總是以關懷學生的現實的生活為價值取向的,學校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就意味着學校在價值引導的基礎上,通過系列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來實現兒童品德的由“知”到“行”這一目的。如開展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和各種實踐活動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認識,從中開拓了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學生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道德關懷意識。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內在於生活的,是必然地與生活的意義聯繫在一起的。這是道德教育實踐的含義所在。

其次,再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年齡來講,他們是兒童。兒童在道德形成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許多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因此,對國小生進行道德教育,不要講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進行通俗的説理和評價促進國小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道德行為的經驗和富有積極情感色彩的體驗。當學生從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為給集體、別人帶來好處,得到輿論的好評的體驗時,他們才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確性,從而加強繼續執行這些要求的堅定性與熱望。

其三,隨着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德育手段也應相應變化。如果學校僅僅利用各種手段獎懲、約束兒童的生活中的行為,那麼就把道德教育變成了道德控制。這種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養兒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斷能力,反而把兒童訓練成唯唯諾諾的服從者。如此缺乏生活實踐性,我們學校道德教育僅僅成為道德灌輸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實效。而在學校教育裏一切會被認為是絕對適當必要的。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嚴格的道德監督。兒童是小心的生活在倫理之中,根本無從談起道德的自主發展。他們一旦走出學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無用了。而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社會心理環境的變化。學校作為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學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發生變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們可以積極開展“重在實踐,體驗過程”的課題研討活動,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如此充分的發現、利用學校內部及其周邊社區的各種社會自然環境等德育資源,積極的創設德育情境,讓學生在學校接受有關德育信息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切身體驗,真正對教育者所傳送的品德內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內化,將外在的品德規範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併產生強烈的情感,我們應廣開思路,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不斷地練習,使許多道德行為形成牢固的習慣;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

綜合以上德育的幾個特點的闡述,説明學校道德教育如果離開了學校教育各個方面的作為倫理性結構的協同影響,就不能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形成有效的價值引導;同時也説明學校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組織開展的道德教育課程和道德教育活動,而是貫穿於教育的一切方面。為此我認為:學校道德教育要在國家教育方針的引領下,高屋建瓴。努力創造出有利於個體道德發展的良好環境,即創造出以人為目的的,基於個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覺而展開的教育活動,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展開教育與個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導學生個體德性的養成和對美善生活的追求,從而建構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質。

德育教育後學生心得體會篇5

一、擺在首位,做到心裏

德育教育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一項育人工作。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為主導,“要抓住機遇,大力推進德育工作,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心裏”。

二、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必須使學生獲得對“美與醜”、“善與惡”,更加鮮明的辨別力。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機遇,不失時機

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抽象道德戒律,光説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國小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複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

四、走進學生,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就是要以人為本,要把關懷作為德育的內在要求,去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感情世界,關注學生的生命.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説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國小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複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加強國小生教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緻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