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孝道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87K

目錄

孝道心得體會
第一篇:弟子規 學習 心得體會 孝道 感恩 做人 做事第二篇:體會落實《弟子規》中的孝道活動心得第三篇:孝道學習心得第四篇:問孝道讀書心得第五篇:關於孝道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弟子規 學習 心得體會 孝道 感恩 做人 做事

“幸福人生講座”學習感悟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公司的學習,是在分享會上,記得很清楚,雖然分享的人員不是特別的多,但是分享的卻都是自己真心的感受,聽着很感動,有幾次差點都留下淚水。

雖然我沒有幸學習到《弟子規》,但是看到“跪羊圖”的時候,真的是很感動。一段《跪羊圖》讓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

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佔據了我們的心靈,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邊的也好。有幾個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們可曾常打電話問問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業的人啊,你們可否常回家看看?當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忙碌的時候,又可否體會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兒女的消息”的那份情。

一段《跪羊圖》撥開人們被世俗塵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們忽視在遠方的雙親,鼻子酸了,心痛了。 前進着的人們,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憶。想象是誰十月懷胎辛苦生下我們?回憶成長路上,是誰張開雙手環着蹣跚學步的孩子?是誰用盡半生有心血去培養、去教育子女?又是誰為子女的成家立業愁白了雙繽?

一段《跪羊圖》讓我懂了什麼叫“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我明白不是那麼全面,那麼透徹,可能不到為人父母時,誰都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從那以後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長輩了,他們所做的一切,我開始細細的體會他們的用心。從小就一直在學“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這句話,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可

以倒背如流了,可從來沒有去揣摩這幾個字的真諦。

一段《跪羊圖》也讓我開始沉思了,人生短暫,先為人子女,然後為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兒,兒孝父母,這是一種人性的傳遞。就因為有了這種美德,才讓人的一生有了温暖,有了感動。

我不曾廣閲論“孝道”的書籍,也沒有作家那般表達能力,無法寫出動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質樸的語言表達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個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顧他們的感受,也曾傷害過他們。但我也不斷的成長中漸漸的明白。孝,是一種本性的感悟。是人類最人性的表達。孝,就是讓他們一切都好。

畢業也有一年了,回想起畢業那時候父母為我的工作到處奔波,而且還要努力掙錢維持家庭的生活,真的是我們太不孝了。或許我現在不能給父母最好的生活,或許我現在不能讓父母十分的驕傲的説我女兒現在如何如何,或許我不能讓父母現在就在家裏安享晚年,或許……但是我現在力所能及做的就是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多關心關心父母,陪他們談談心。

“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的確如此,對家裏盡孝,工作中盡忠。

人事行政部李佩佩

2014年6月20日

第二篇:體會落實《弟子規》中的孝道活動心得

體會落實《弟子規》中的孝道活動心得

星期天我們來到可園,由魏隊長帶領我們入園。這是第二次走進可園,不管大家是衝着免門票參觀可園,還是學習,魏隊長都希望大家有所收穫,最好學習為主遊玩為輔這樣相輔相成就太好了。­

園內集合好魏隊長給我們講解了一下映山紅國學組的發展,以後會走進學校、工廠、社區、博物館、圖書館推廣國學傳統文化,大家努力學習後幫助別人也成長自己。可園這地方前幾期不限人數,但帶朋友來的希望報上人數,諮詢一下組織者,還有穿志願服,最好穿長褲(蟲子愛新人血,喜嘻)。­

我們在園中走着,找到處湖邊休閒場合。魏隊長讓我們一起朗讀完《弟子規》,後給我們一同分解“入則孝”篇的大義。孝排在弟子規首位,從父母“呼、命、教、責”中學習了孝的第一步要培訓的是敬,這是一切人倫之道的基礎。“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對父母沒有恭敬心,那養父母跟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冬則温、出必告、事勿擅為,、物勿私藏、力為親好、柔諫親的過、親疾晝夜侍”裏講了對父母身體的關心,杜絕自己生活中給父母帶來的擔心,永遠温和對待父母錯,全力服侍病中父母。­

最後大家討論了自己出門在家怎樣對父母的關愛?一個問候的電話一句温暖祝福的話語。也反省了我們對父母的不奈煩,和父母吵架對罵,孔子説:“色難。”對待父母,難在永遠保持和顏悦色。麥當勞聽到這裏臉有點紅(大家都紅吧,不紅都是臉皮厚表演不到位,呵!),嗯,愧疚。父母有病,我們有過小時候父母所對待自己的痛愛、照顧嗎?感恩,父母!­

《弟子規》我們以為是小孩子的讀物,“我們錯了”總結時大家都同感地説:“《弟子規》是全天下人的第一讀書經典範本!”­

下週日,在可園學習《弟子規》“出者剃”文化。出門在外,平安快樂。­

第三篇:孝道學習心得

孝道感悟與心得

市委政研室浦東

常言説“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精神動力。當前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的驅使,追逐物慾等思想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益複雜化,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改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長孝親的傳統美德逐漸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識,也以沒時間、沒精力等各種藉口,不能把“孝”付諸於行動,人們思想中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出現了滑坡現象。市委市政府適時開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讓每個幹部職工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淨化、啟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任”的體現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同事……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最終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 1

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着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於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

為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着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髮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後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俗話説“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後,特別是在撫養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為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德教育讓我真正懂得了如何盡“孝”?而不能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時行“孝”。 “孝”分“小孝”、“中孝”、“大孝”,而“孝”的最高境界是行“大孝”,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俗話説:“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才能領悟人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愛的真諦,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礎上將愛與善擴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昇華出大愛大善的崇高品格,一個社會,只有人人

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揚,關愛得以傳遞,温暖隨處可見,才能不斷走向文明、進步與和諧。可見孝是世間一切美好品質的源頭,是“百善之先”。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説,“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的內在的涵養,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為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醜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發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習,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的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第四篇:問孝道讀書心得

百善孝為先

——讀翟鴻燊《問孝道》有感

幾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説過:“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後世也出現了“百善孝為先”的俗語,孝父母,感懷親恩,懷家報國是我國的優良的民族傳統。史學家錢穆先生説的好,“育的第一任務,就是要這一國家這一民族裏面的每一份子,都能來認識他們自己的傳統。”成為孝順之人,懂得感恩,家和才能萬事興,社會才能和諧樂美。 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到國學大師翟鴻燊《問孝道》的這本書,當看到翟鴻燊老師講到孝順父母一段時,我流淚了。流淚是因為我愧疚、流淚是因為突然覺得我們失去了很多??

“第一孝道”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誤解了,看到這本書才恍然醒悟,“孝順不僅僅是扔幾個錢就叫孝”。當我們閉上眼回想這幾年,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很愧疚、我們得到的同時卻失去了很多更重要的東西。翟鴻燊老師所寫到的《父母給兒女的一封信》,讓我記憶深刻,信裏這樣説道:

“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請你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要有點耐心,不要嫌我們終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後語,其實還不都是為你們好。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當我們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千萬不要責怪我們。請你想一想:當初是如何我們把着手,給你們餵飯的; 當我們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髒了衣服,不要埋怨我們遲鈍。請 1

你想一想:你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為你擦屎擦尿的,

當我們説話忘了主題,請給我們一點回想的時間,讓我們想一想再説。其實談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有你們在身邊,聽我們説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啦!

孝敬並不是物質和金錢不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時常牽掛着我們就行了,飯後給我們老兩口端杯熱茶,陽光燦爛的日子,陪我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等你們結了婚、生了孩子,帶回家常讓我們看看就開心。

當看着我們漸漸地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的時候,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律使然。要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當初我們引領你們走上人生之路,如今,也請你們陪伴我們走完最後的路,多給我們一點愛心吧!我們會感激,回饋你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聚着我們對你無限的愛。”

看完這封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思。 想想我們從小到大,我們還能記得童年的夥伴嗎?能叫得上名字的有幾個?我們的班主任是誰?過年過節我們給他們一句問候嗎?是誰給我們上的人生的第一堂課?有印象嗎?走向社會之後生命的貴人是誰?曾經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們幫助的人對他們有過回報嗎?對他們有過問候嗎?忘了嗎?我們知道感恩嗎?過去如果我們都沒有做到,那就從現在開始,首先是對父母的愛,然後把對父母的愛擴大到兄弟姐妹,再擴大到朋友。這就叫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有句歌詞是“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都不要忘了咱的爹和媽”。的確,一個不孝敬父

母的人又何談兄弟姐妹和朋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人世間最不能等的是什麼?莫過於孝敬父母。孝順不僅僅是扔幾個錢就叫孝”這是我看翟鴻燊《問孝道》中感觸最大的內容。翟教授講到: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我這才如夢方醒,覺得自己很慚愧,平時有時間寧肯上網玩遊戲看電視也不情願陪父母去嘮嗑,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電視上的一個公益廣告,一個老母親忙了一天做了一桌子的飯菜等兒女回來吃,可到吃飯的時候都打電話回來説:“忙,不回來了”,最後只有她一人孤獨的看着根本就放不出來的豪華家庭影院,廣告最後一句話讓我們深思啊!“忙!忙!忙!還是忙點好啊!”,總以忙為藉口不去看父母,今天通過觀看翟教授的書,我認識到了自己以往的缺點和不足,爸爸媽媽辛苦一輩子,到頭來指望的不就是自己的兒女嗎?我現在不是天天在他們身邊了,平日裏更應該多抽些時間來陪陪他們,尤其是自己休息的時候。哪怕是陪他們吃一頓飯,在吃飯之餘閒聊聊天,能夠給他們捶捶背、按摩一下肩膀,我想他們也會很開心。如果我們作為兒女的總是説工作忙,沒時間打電話,改天再打電話;沒時間回家,等到忙手上的工作再回。忙,心亡為忙啊!父母還能等多少年?他們對我們的要求很簡單,有時想聽聽我們的聲音,有時想看看我們的樣子,從不奢求我們給予他們多少錢,多少禮物。但是現在的我們有時在盲目的追求物質財富卻缺失了精神財富,認為打電話沒話説,回家沒有什麼好看,麻煩!所以扔幾個錢給父母就是孝順了。我曾經也這樣想過,過年過節給父母些錢,有時間給他們買些禮物,

以為這樣做就已經盡到孝道了,可以問心無愧了,現在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有多麼的無知。

行孝不能等啊!朋友們!其實“孝”最重要的不是物,而是心,不是看得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情感,讓我們重新認識“孝”字吧!讓我們時時刻刻記住:百善孝為先,行孝不能等!別再讓遺憾和愧疚的淚水迷糊了你我的雙眼!

孝是我們一生的作業,需要學習,會孝為智;需要温習,樂孝為高。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自己做到及時行孝,也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現在每天我都領着學生朗讀《弟子規》其《入則孝》篇,通過朗讀不少學生也在思想中深深紮下了感恩、行孝的種子,我想隨着時間的變遷,這顆種子遲早會生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的!

蘆洋

2014-11-16

第五篇:關於孝道

關於孝道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忠孝”二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響下,世人多以“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的最終目標,而期間必以“修身齊家”為根本。孝,便作為修身齊家中最為重要的紐帶而傳遞千年。

《史記五帝本紀第一》有大段關於舜行孝道的記載,舜為“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舜的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並多次密謀,欲置舜於死地;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孝道,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以至於“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因此,舜二十歲便以孝而聞名,得到了堯的賞識。

他的故事,雖帶有神話般的色彩,作為古代的明君,堯、舜、禹的文字記錄並不夠充分,而僅有的《史記》中的記載所表現出來的品質:明察秋毫、寬容博大令今人難以企及,但從文中不難看出,古人將孝道置於很高的地位,以至於對一個人品格的判斷,從行孝開始看起。

這也是儒家文化的一個的重要特點。儒家的學説重視孝道,舜的傳説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説的典範。

孟子極力推崇舜的孝行,提出:“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認為,舜縱然難以企及,但亦是凡人,他的作為是我們的榜樣,應該繼承發揚。

而孝道這一思想,則是孔子老先生提出的重要理論。他在論語中多次闡釋了他對孝的見解,並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在宋朝,太祖皇帝提出要以孝治天下,而他的宰相趙普説要以《論語》治天下。

《論語》中説: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這裏講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仁愛的前提,如果一個人不行孝道,則更難以行仁愛,也難以尊重禮節。

我想:我們平日之所行所感,雖然常被教導要仁愛,要尊敬老人。然而何為仁愛?便是對世人乃至自然生靈有一個真誠、寬容的心,而這份寬容從何而來?當是父愛深沉與母愛博大之影響。所以孝道是仁愛的根本。

而身處不同年齡、不同時空的我們也會對孝道有不同層次的理解,因為我們會經歷一個變換的過程,即被施與愛到施與愛。年幼之時,我們被施與愛,被教導要行孝道,但我們所行的孝道必定是不完整的。我們會帶有完成任務的心理去對父母説感謝,或是替父母做家務,當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就如孔子對子夏所説: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的意思是:把食物讓給父母吃或是自己替父母做勞務,這是孝嗎?這並不算是。真正的孝是人內心深處的體悟與情感。當我們為父母付出時,要真心真意不帶有完成任務的心態。而事實上消極的心態是很常見的,即孔子所説的“色難”。

但在特定的情況下,比如當孩子長大成人,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為人父母之時,便會在撫養孩子時進一層體會父母之心。雖然我還未及此,但我認為這個質變是一定會有的。

而以我所見,在歷經坎坷,事業已經成功之時,必是又有一個飛躍。子曰:“四十不惑。”男人四十是為當打之年,事業、家庭都趨於平穩,但卻存在着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有兩點,一是父母步入老年,身體情況日漸衰弱;二是孩童身心成長進入重要階段,身心有童年向青春轉變。

我感歎孔子老人家的話竟如此精闢,我雖只有二十歲,但通過對父母長輩的觀察,認為這極有道理。這一時期的人應該已經經歷了一生所能經歷的大多數事情,他們對孝道的理解應該更加完整,在父母身體不好的情況下,子女爭孝也是一個正常家庭的普遍現象。

然而,我常想:行孝難矣!人與人是無法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我們的感覺不會一致,以至於子女不可能做到完全讓父母處於最自然的狀態。以我為例,我的姥姥八十有九,身體已不能稱之硬朗,但仍負責、好動。她手不離家務,僅此一點就常被子女勸止,故常引起姥姥不悦。姥姥的思維是:儘量自己做事,能活動身子,更不麻煩子女。而子女的思維是:老人做家務容易傷身,令家人擔心。

難以評論這些想法的正確性,但按照孔子的説法,子女的想法一定是“不孝”的,但換個角度想,子女的想法卻是“合情理”的。孔子的理論更多是聖賢的君子之道,他的每一句話都沒有摻雜世俗的成見。而作為普通人,受着各種利益關係束縛的我們自然是難以達到。但君子之道卻可以作為我們追求的標準,正如各朝君主都以堯舜禹為目標一樣。而當代社會,孝道的思想逐漸淡化,獨生子女家庭的出現使得子女爭孝的場景已不復存在,很多子女也淡忘了行孝的本質。這時,我們更應該反思,以先賢為鑑:行孝,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更是修身齊家的第一課。

孔子之後,孟子在其基礎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的意思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這是一種博大的價值觀,由孝道而來,進而超越孝而深入了“仁愛”的本意。古之賢人如杜甫、范仲淹所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仁愛”的精華,流芳千古。大概我們的各種感情與意識,都可以在孝的思想中找到根源。這裏我並未過多瞭解,便不做闡述。

而我所見所感,無不感覺我的意志受父母影響頗為深遠,即使離家求學,內心的原則依然不變。而我輩必將傳至與下一代,並不斷傳承。常思索人生含義而不解,最後草草作結,認為人生便是在傳承中才見真諦。我給孝一個廣義的定義,便是:人類關係的神聖紐結,歷史中的根脈。

頻道推薦相關範文:

孝道試卷

孝道感恩

感恩孝道

感悟孝道

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