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精神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9W

老精神心得體會多篇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1

翻過歷史的長卷,1919年的“五四運動”已過百年有餘,為了紀錄這個偉大的時刻,五月四日這天也就成了中國年青人的節日—青年節。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在享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之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經為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於苦難。在鬥爭中,青年們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麼的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感是多麼的震撼人心啊!

“五四”的腳步漸去漸遠,現今面對各種文化撲面而來的多元時代,“五四”的意義也在年青一代的心中漸漸模糊,如何更有意義地度過青年人自己的節日,讓很多青年彷徨徘徊。

今年的“五四”,作為奮發向上的青年們,我們參加了一次非常意義的慰問活動,街道青年團員們哼着團歌奔赴永泰縣的葛嶺鎮台口國小,來到了學校,才知道他們生活的艱苦,課桌椅、黑板都也歷史悠久,殘破不堪。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孩子們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中求學,相比之下,我們如今的學校、辦公場所是如此的寬敞明亮。

此次活動共慰問走訪了10個特困國小生,為貧困國小生準備了3000元左右的慰問品及慰問金,還帶去了不少山區孩子喜愛的小零食,看着國小生天真的笑臉不經感到一絲欣慰。那天交流雖然時間不長,但我的收穫很大。

喜歡這麼一段話:“城裏孩子未學會謀生先學會消費,農村的孩子未學會消費先學會謀生;

城裏的孩子未學會創造先學會享受,農村的孩子未學會享受先學會創造;

城裏的孩子未學會純樸先學會攀比,農村的孩子未學會攀比先學會純樸……”

我只想説不用羨慕城裏人的生活,也不用為自己生在鄉村而自卑。其實大家都是圍城裏的一員,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未來,要想過上幸福的生活還都是要靠我們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鄉村都是一樣!同是年少,一樣捅有夢想,都是希望,又何必分在哪裏呢?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2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正如有人説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求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一)熱愛教育,獻身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最為重要的美德,教師對教育工作應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教育事業,不計名利、樂於獻身,有所作為。

1、認識上

我們應尊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熱愛自身的本職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熱愛的一項事業來耕耘。

2、實踐中

我們應盡心盡責,敢於挑戰困難。我們只有對教育事業注入深厚的感情,我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關民族、國家興旺的崇高的教育事業中,兢兢業業,知難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為榮,以苦為樂。

(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祕”,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馬卡連柯也説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教師如果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一個教師如果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熱愛學生也是師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而師愛則是師德的靈魂。

每個學生,相貌有美有醜,智商有高有低,行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關愛需求是與生俱來的。崇高的師愛就應該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每一個孩子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更要施與愛的陽光雨露,要像一個無私的園丁,把愛的雨露灑入他們的心田,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變急躁為耐心,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恆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3

憶起勞模,跳出腦海的是胸佩大紅花的五十年代的勞模:王進喜、時傳祥,他們意志頑強、幹勁沖天,他們對待工作滿腔熱情,兢兢業業,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勞動人民中的楷模。説起勞模,我便想起了我的母校,想起了那裏的兩位老師:莘塔國小的袁雲美校長和陳彩虹老師,他們樸實、敬業,把自己全部的愛灑向了孩子,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獻給了教育。他們是我們教師隊伍中的楷模,也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們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的師德風範,學習他們關愛學生、言傳身教的優秀品質,努力爭做一名“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幸福教師。

記得第一年工作的時候就是和陳老師一個辦公室,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她總是用她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們,告訴我們每一個新教師:師愛為教育之本,要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每一棵幼苗。所以對於班內的後進生,她從不言放棄,為了讓一名內向的男孩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地學習,她放棄了休息時間,陪孩子玩,跟他聊天,又進行家訪,爭取家長的配合;為了能讓班內近十名學習後進的學生摘掉後進的帽子,她想盡辦法,為他們調座位,配備小老師,抓住點滴進步不斷鼓勵……

陳老師把愛無私地給了孩子們,卻很少顧及自己的身體。那一年,她突發腰椎盤突出症,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病情剛有好轉,她就回到了課堂。站着,站着,有時腰會突然沒力,她就趴在講台上為學生上課;坐着,坐着,被腰椎壓迫的神經會脹痛難忍,她就躺在兩個椅子上為學生批改作業。這一年的畢業考試,她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全校第一。而她的腰椎卻因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落下了病根。骨關節的消炎藥已成為她的隨身常備藥,每次腰痛病發,就吃上一片,頂多再睡上一會兒,卻從不耽誤學生半節課。陳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愛學生是教育之本,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有愛才會有真正的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用心經營教育,用愛温暖童心,引領孩子沐浴陽光,引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幸福生活。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在勞模精神的引領下,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師。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4

眾所周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同時。它也是人們思想解放,引起新文化的一個過程。

我國曆史悠久,是文明古國,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社會制度,其舊思想舊制度的存在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

五四運動,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風尚,一種傳揚新知識、新文化的潮流。有了它的存在,才能打開我們被封建思想塵封的心靈、禁錮的思想。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我們從中可以不斷成長。最為重要的是,我認為它向我們提出了一種敢於變革、批判、創新的想法。

試問一下,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樣呢?

首先,在學習中,我國的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一切都以老師所説為準,一切都以書本作為基礎。試問一下,難道其中不乏缺陷之處,我們在這樣的學習中難道不會讓我們先去探索真理的路程麼?同時,個人的思想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應試教育不會是學生失去想象的空間,扼殺一些同學的思想嗎?

再者説來,無論做任何事,都是需要變通的而不是一層不變的,一層不變只會使人落後,落後於他人,落後於社會,最終其效益如何呢?對社會則無半點益處。

相反,如若不斷的隨着時間的變化而改變想法,在社會發生改變時,也不忘了與社會保持一致性,同時前進,這不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麼?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源泉,是國家永葆安康的支柱,不僅僅是個人需要創新,改變思想,國家、社會也應該與時代背景不相融的部分,或許其中有艱難險阻或許有落後努力的壓迫等,但這些都是我們所必須應該做的。

我們國家既然選擇了社會主義社會,而這一選擇並不能一時間全為人所接受,同時,也必須會遭到阻擾,而五四運動就充當了傳播那些先進思想、先進事例以及先進制度的這樣一個角色,其影響是巨大的,其效果也是良好的,大多為人們所接受了,同時,也行起了一股反抗封建勢力以及革新制度的羣體,他們的存在是由於社會的發展而孕育產生的,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

五四運動,你為我們帶來的先進思想,是我們不再如以前一樣迷茫;你為我們社會帶來了新興的活力,使我們不再甘於被壓迫;你為我們帶來了變革的精神,使我們不再一生不變的塵封於世。你為我們社會帶來了福者,你為廣大人民帶來了活力,為國家永葆生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5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必須讓我們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保持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在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各種鬥爭不可避免,領導幹部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鬥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敢於並善於鬥爭。

作為新任基層公務員,我們缺乏一些實踐經驗、實戰經驗,特別是缺少在重大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的經歷。不少基層公務員工作很勤奮,對自己要求也嚴格,但一到大風大浪來了就沒主見了,總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這個思路,求穩心態有餘,鬥爭精神不足。安於現狀的現象較為突出,存在看攤子、守位子現象,進取意識不足,滿足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工作成效一般。

作為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千萬不要求穩心態有餘,鬥爭精神不足,一定要保持充沛頑強的鬥爭精神。要敢於擔當、敢於鬥爭,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幹,應付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攻堅下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增長膽識和才幹,練就真功夫,真本領,以後不管再遇到什麼大風大浪,都可以傲然挺立,堅強面對,真正成為黨和人民事業的中流砥柱。

新時代倡導的鬥爭精神,是指敢於直面矛盾、敢於較真碰硬、敢於擔當盡責、敢於贏得勝利的精神狀態,是指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定執着。在基層的公務員、黨員幹部要發揚新時代的鬥爭精神,更要發揮“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敢和無畏,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敢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掃黑除惡、脱貧攻堅、供給側改革等任務繁重且困難重重,無論哪項任務都是橫亙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藩籬,“硬骨頭不好啃,險灘也不容易涉”如果沒有勇敢和大無畏的精神,畏縮不前,那麼發展就缺乏後勁,要想實現“偉大中國夢”就成了“一紙空談”,敢想就要敢幹,擼起袖子加油幹,只有硬作風才能啃的動硬骨頭,只有硬實力才能渡的過險灘。

鬥爭精神既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共產黨人一種鮮明的政治品格。我們只有始終保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擔當、善於擔當的政治本色,才能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行穩致遠,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斗爭的新勝利。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6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剛剛過去,但是五四運動的精神卻被祖國的一代又一代青年所銘記,所發揚,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們也會將其作為我們生活、做人的標準,將這種精神發揚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做現實的行動者。

?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這是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我覺得裏面其在回憶他大學時代時所説的一句話讓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給了我很大啟示。“雖然環境十分惡劣,條件十分艱苦,但廣大愛國進步的青年發憤學習,追求真理,積極投身人民革命運動的洪流。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做人的道理和確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大學時代,對人的一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的確比起當時國內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慘境地,我們現在安定有序、和諧相處,經濟條件大大改善的今天,我們這一代青年是幸運的,但是同時也缺乏了一些激勵鬥志的機會。正處於大學的我,也曾有過迷茫、彷徨,但是經過一些磨練、內心的反思,我漸漸明白了自己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大學是人進行社會職業角色轉換的場所,對於我們今後踏上社會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歷史時期,青年人,都始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整體素質如何,都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國家、民族和革命、建設事業的前途。而任何時代,都對青年人有不同有要求。胡錦濤同志對提出了四個新一代,概括了我們這個時代青年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以及黨、人民和未來對青年人的要求。這就是:青年人要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堅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鬥,才能擁有壯麗的青春,才能實現人生的美好理想。只有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我們的行為才會有價值。當然,生活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大雜燴,我們只有從小事做起才能一步步實現最終的目標,體現作為一個祖國青年的價值。

大學裏,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包括專業技能、課外知識,當然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如何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應該具有《恰同學少年》中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氣,擁有一顆熱血沸騰的心,投身到祖國的事業中。

老精神心得體會篇7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久不衰,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就是中華傳統璀璨文化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盡忠盡孝等都是中華文明的燦爛一頁,也是我們建設精神文明的寶貴資源和財富,正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傳承和接力,才讓我們的傳統文明得到不斷髮展,不斷充實,不斷完美,這種傳承和接力就是一種堅持,就是可貴的愚公精神的具體體現。提出:“鍥而不捨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我們説建設精神文明需要愚公精神,愚公精神就是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

劉雲山説:“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的是理想信念,建設的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是文明風尚。”由此,優良家風、傳統道德、優秀人物都可以説是我們精神文明的內核和要素,需要我們矢志不移堅持並傳承下去,發揚下去,才能讓其發揮更大的教育引導作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都可以視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內容,如乘車讓座、垃圾歸倉、禮讓三先等,也許我們平素不注意這些細節,今天做不到,明天做到了,後天忽略了,這些看似輕而易舉的舉手之勞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缺乏一種堅持的精神和意識,習慣成自然,結果就會對這些小事只能做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我們從一開始或者從小就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長期堅持做到,這樣這些好習慣就成了我們的文明道德和素養,就等於我們為精神文明建設盡了力、出了汗,我們應該引以為榮,雖然是個人文明的一小步,卻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步,雖是文明的涓涓細流,但相信終會匯成文明的長江大河。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就説明任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過漫長的過程。精神文明建設也一樣,需要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信心,更需要愚公移山的堅持到底的精神,哪怕是一點一滴,一舉一動,都需要堅持,就能過馬路看紅綠燈,只要長期習慣這樣做了,遵守交通文明就是家常便飯,如果不注意堅持,輕者會闖紅燈,重者會導致交通事故,甚者會命喪黃泉。雖然是同一件小事,由於態度的不同,最終的結果就有可能大相徑庭。所以,精神文明建設無小事,時時事事都是文明,都關乎文明,這就需要我們發揚愚公精神,堅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做起,用我們的行動播種文明,用我們的勤勞耕耘文明,用我們的汗水澆灌文明,讓文明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