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63K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1

情獻給國,心交給家 我從晨曦中走來,身上揹着社會的穩定,心裏繫着家庭的安寧。一路風雨帶着歡笑,一路歌聲伴着豪邁。

我在黑夜中穿行,頭頂閃着耀眼的警(jing)徽,心裏裝着家庭的温暖。一身正義奉獻青春,一身正氣鑄造輝煌。

我是鐵骨錚錚的警察,而家,是我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陳年佳釀,融入了許多愛和寬容。如此美好的瑰寶,我要怎樣呵護,她才會歷久彌新?

一個家庭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為標準就是家訓,和諧的家風家訓能夠體現家教和素養。作為一名警察,作為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我定當以身作則,將警魂鑄入我的家庭。 擔當是我的家風。從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大大小小的警情、日日夜夜的巡邏、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我們選擇了,熱愛了,勇敢的擔當了。我要將這種擔當獻給我的父母。百善孝為先,陪伴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下班了早點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飯,誇讚母親做得一手好菜,陪父親下下象棋,關注父母的健康,讓他們放心安然地享受晚年時光。

忠誠是我的家訓。不論是千里之外輯拿兇犯,還是在大街小巷執行任務,不論是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疏通車輛,還是在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奮力搶救。這都是我們用汗水甚至生命鑄成的忠誠。我要將這種忠誠獻給我的妻子。相敬如賓,比翼雙飛。一直以來,我們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們用寬容和愛卻化解矛盾。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

責任是我的家教。每一次配合禁毒大隊緝拿毒販,我們都毫不畏懼,衝鋒在前;很多次的巡邏執勤,我們都貼心保護走失的小孩?這些都源自心底那一份從不敢怠慢的責任。我要將這種責任獻給我的女兒。言傳身教,以德養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一直遵循“百教德為先”的教育原則。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質,讓她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積極樂觀的心理。 是的,警察的付出太多太多。熠熠的警(jing)徽下,有一種微笑叫擔當;鐵血柔情裏,有一種堅持叫忠誠;刀光劍影中,有一種幸福叫責任。我相信有一天我們都白髮蒼蒼的時候,透過如水的歲月,穿過一生的紛繁,生命中最生動鮮亮的,一定是我威嚴的警服後,那一個温暖可愛的家。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2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説,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3

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國小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國小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國小、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説得好“萬事開關難”,國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那麼,怎樣搞好國小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國小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國小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國小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説“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國小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裏,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當中遭遇到的煩惱向孩子傾訴,甚至把孩子當成發泄桶,人們常説“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説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説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説什麼也不聽了。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髮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説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説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後還是耐心地引導,説服。

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4

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好自我的子女是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國小,從國小到國中、高中,最終上大學,都是人們談論的中心話題。父母們、祖輩們往往圍繞着某一個孩子來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這已是不足為奇的事了。

時代變了,生活環境優越了,加上計劃生育,一家僅有一個孩子,誰不呵護,誰不疼愛呢?這也無形地讓孩子們產生了自我優越感,哪怕有些家長並不嬌慣孩子,但社會這種現象也會影響到他們,孩子們也十分清楚自我在家中的“地位”。根據這些現象分析,當今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娛樂的項目多了,對學習不敢興趣;生活的條件好了,不願多吃苦;疼愛的人多了,聽不進相反意見等等。所以,教育與培養子女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在此,我簡單的談談我在這方面的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經驗與教訓,也給其它家長們一個參考資料。

一、相互溝通

教育和培養子女的問題不是很快就能説明白的,它需要一個相當艱難、複雜、漫長的階段,然後經過這個階段不斷地總結出經驗教訓,採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只要你一向不斷努力、不斷的付出心血與代價,正確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它就會有好的結果產生。

我並沒有刻意把孩子培養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並沒有省略。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談心。不必須要談大道理,在這點上有的家長誤認為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就會有好的收效,其實未見得!孩子生下來天真無邪,高興的事就愛聽,不高興的事就會引起反感,甚至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這一點十分重要。我認為我的孩子如果喜歡我、貼近我甚至崇拜我了,這就獲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偶爾講點道理他聽不是不能夠的,當然也不要得寸進尺,否則會全功盡棄。道理要講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捨棄。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後,自然要提出許多問題讓家長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長必須要認真解答,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這時,隔閡開始產生,危機也就開始潛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參入一齊,陪他玩。無論是玩什麼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到達教育和培養的目的。過去我很少打球,為了到達目的,我經常和孩子一齊打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等。小孩與大人打球畢竟有必須差距,所以,當他快要失去信心時我常故意放他一馬;但當他開始得意時我又毫不手軟地擊敗他。他至少能夠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單純去滿足他的高興他會認為勝利得來很容易;反過來老是讓他失敗他會失去競爭意識。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小小球場與人生這個大“球場”的道理是一致的,簡而言之,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忙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必須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當然,大道理誰都會説,做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我自我煩躁時也常顧不上了。

二、善於發現

教育與培養是彼此不能分割的兩個部分。所以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興趣。我是一個很愛音樂的母親,很期望孩子將來能夠和我一樣這麼喜歡音樂,所以從他五歲時我就讓他開始彈鋼琴。在彈琴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他的長處,他具有與眾不一樣的音樂天賦。看來要着重;培養,首先不能讓他對鋼琴產生厭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廂情願去強求他。所以當他不想彈琴的時候我並不批評他,只是找機會對他講述一些有關音樂的趣聞與故事,這時,“引導”應當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就立刻抓住不放,對他進行鼓勵與讚揚。雖説他彈鋼琴的進度十分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時間過長,最長到達半年以上,但他從來沒有產生過厭煩情緒。這也是一種成功。以後,他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樂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

關於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我沒少費心機,學鋼琴、打擊樂、羽毛球,包括語文、數學課外補習班等等,這些就省去不談罷了。

除了發現孩子的長處外,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膽小,不敢接觸人,異常是接觸教師,這是一個很致命的缺點。人的一生中主要是與人打交道,不然你就會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説一個人再有本領,如果不與人接觸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領,你也就成了廢品。所以我必須設法培養和鍛鍊他。所有能鍛鍊他的大小場合,我都盡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讓他去經受鍛鍊。談到這個問題上我要感激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們,他們為我的孩子供給了不少機會,如“六一”兒童節的表演、班團體聯歡會表演,都沒少讓他參加。作為家長更是盡心盡力,為他借樂器、租車、搬東西、輔導等等,讓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雖然不能與其他膽大的孩子比,但比起過去來大有提高。

其次,孩子在做數學作業時顯示出了邏輯思維的不足,所以我在輔導的過程中反對死記硬背,強調過程的思維,哪怕結果是錯誤的,但方法必須要正確,思考問題首先要合乎邏輯。在國小的中,幾乎每個假期我都對他進行了這方面的誘導。同樣,比他人不足,比自我卻大有提高。

當然,培養孩子不必須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據他的自身條件、個性、愛好,正卻作出各重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這就是它餓複雜性。

三、正確對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我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做家長要研究的關鍵問題。

取得了成績應當表揚,犯了錯誤也應當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勵不批評是不行的,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我那裏只説説具體事例僅供參考。

有一陣子,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a+,為了鼓勵他,我們不僅僅讚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他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會考試令人很不滿意。經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讚揚的還是要讚揚,但決可是分。

有一回我們無意發現他的作業本上有很多b,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於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麼多的b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他作了一些解釋,儘管他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明白自我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他本人怎樣認識。我覺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終必然會有好的成績。

可能有人認為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鬆,其實不然,關鍵時該嚴厲的還得嚴厲。有一次我打聽到他們課外補習班連續三次被取消了,他卻撒謊説去上課,其實是打球去了。這次我毫不客氣,回家後我大發脾氣,惡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打球並不是壞事,主要針對他的撒謊方式。他很少見我發脾氣,所以覺得自我的錯誤可能犯得很大,有點害怕,我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談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聽進去了,達那以後再也沒發現他犯類似的錯誤了。

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景而論。

四、尋找出路

提前給孩子指出將來的去向也會對孩子有必須幫忙,讓孩子有一個奮鬥目標,明白自我該怎樣做。這方面我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經介紹過,孩子在音樂方面有特殊的天賦,所以必須把道理跟他説清楚,幹別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長,你會失敗的。比方説你愛好體育,這我不反對,但當你打算從事體育職業時,會有什麼結果你自我十分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從不反駁,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確的,這個目標是不會改變的,只是怎樣落實到行動上而已。

與普通的孩子相比起來,我的孩子每一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一天中午、晚上和週末的時間練鋼琴、練打擊樂、學識譜、練視唱、聽音、記譜等等。雖説他感覺到壓太大,有時顯得很被動,但沒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鬆一點。其實我看在眼裏,同情在心裏,嚴厲依然掛在嘴邊。最終只能在週末的兩天中適當作一點調劑,帶他參加一點他所喜愛的活動,這樣他也不會感到那麼乏味了。

近兩年來,孩子在不影響學習成績的前提下,掌握了必須的一技之長,這是用他的勤奮換來的一技之長。換句話説,他是用此刻的痛苦去換取將來的幸福,這個道理他早已明白。他以往對別的孩子説:你此刻少玩就是為了將來能夠多玩。他這種意識的構成,家長肯定是起到必須的作用的。所以大人的行為確實會給子女造成極大影響。由此可見:教育與培養是我們家長不可推卸的職責和義務。

切記不要溺愛孩子,因為你的溺愛使他更喜歡發脾氣,這樣的孩子以後走上社會會吃虧的!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5

家風是什麼?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是家族中長輩對後輩的默默影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就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

媽媽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順。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從小,媽媽就告訴我要學會孝敬長輩。記得兩三歲那年吃團圓飯,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夾。這時爸爸媽媽立刻制止了我,語重心長地説:“我們要學會尊敬長輩,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等爺爺奶奶他們來才能一起吃!”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然那時還不明白話中的真正含義,但我還是乖巧地安安靜靜地等長輩們來。從那以後,“孝”的種子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裏,漸漸生根發芽。

外婆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只要一有空,媽媽就會帶着我去看外婆。由於外婆説話不太清楚,媽媽總是貼近外婆細心聆聽,猜測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顧她。媽媽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着“孝”的含義。此時,“孝”的種子已在我心裏開花結果。現在我們中學生,並不能也沒必要為父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應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説,為人處世要講禮。

“禮”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一次爸爸帶我出去玩,要問路。於是爸爸微笑着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請問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還年輕呢,爸爸仍用了尊稱,最後還不忘説“謝謝”。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一個微笑,一句感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帶給他人温暖和尊重,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以後不管在家在外我都會牢記家風,注意禮儀。

奶奶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勤勞能幹。

奶奶是個勤快的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以前我吃飯總是掉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糧食。奶奶心靈手巧,總是修復舊物。被子這裏縫縫那裏補補便繼續蓋,衣服也是打着補丁。奶奶還特別有創意,經常舊物改造,廢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縫一個小枕套,奶粉罐綁在一起又是一個凳子。從奶奶手中出來的東西既美觀又實用。她還叮囑我們要隨手關燈關風扇關水龍頭,久而久之,我們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中,我還學會了做人要善良、寬容、誠實等等,我會銘記家風,並將家風發揚大!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6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説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温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裏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説,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説,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裏,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説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説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説,要麼只説好。但是,有實在人説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説,説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説。娶媳婦看丈母孃,説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説,有人説,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7

?家風無聲沁心田】

每當讀起“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家風故事,無不為古人家風所感動,感佩家風裏詮釋的品德品質,探略家風故事背後的“精神密碼”,感喟家風家訓中對後代的警醒和鞭策。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年少時,捧讀那些流傳已久的故事,總感覺家風是名門顯貴之家特有的精神符號。隨着年齡增長,在回望時方醒悟,原來,家風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一種不經意、不張揚、不顯眼的方式,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成長路。那些藏在父母言傳身教中的言行,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規矩”、為人處世的準則和要求,正是我們尋常百姓的家風,在潛移默化指引着我們前行。

家風無聲化“和美”,滋潤我們和善待人、美美與共。雖然父母文化不高,國小,沒畢業就輟學,但並不影響他們做人做事的精神。從記事起,父母總給人感覺每天都充滿幹活的激情,充滿對改變生活的追求,充滿着樂觀向上的精神。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家鄉不時有走村串户的外地手藝人、生意人,大多數人家都因吃不上飯、或者嫌麻煩,拒絕招呼這些人吃飯、歇腳住宿。但父母卻例外,即使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只要走進我們家門,父母都會熱情招待。有時候遇到天災人禍討要糧食的人來到家裏,父母還會招呼歇三五天,幫助他們把背運糧食的情況。當我們問及母親,自己家吃飯都顯得捉襟見肘,為什麼要接濟別人,她總是説,高祖在世之時,叮囑她要“油鹽柴米放在露天壩”,善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做法,也成為了我們要求孩子的一部分。這些待人之道,也在我的生活中延續,併成為與世界、與社會美美與共的祕訣。

家風無聲化“規矩”,約束我們嚴於律己、清白做人。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但要還,還要記得別人的好;教育我們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強凌弱,更不能做偷雞摸狗、違法犯罪和違背公秩良俗之事。記得小時候,鄰居家的小雞跑到我家菜地裏,我在驅趕的時候,用石頭把小雞砸傷了,鄰居看到後非常生氣,朝我大聲呵斥。我回到家,母親把自己家的小雞抓來,讓我賠給鄰居家,我認為自己是對的,是鄰居家有錯在先,沒必要賠東西,也不用賠不是。母親心平氣和教育我,説鄰里間和為貴,雖然鄰居家的小雞不該到我家菜地裏,但小雞對鄰居家來説,比自己家種的菜要貴重,我們得分清輕重、明晰是非、辨準對錯,別人做錯了,不用和別人吵架,要嚴加約束自己,才不會在生活中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這些看似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點點滴滴的教誨中,是父母立下的做人規矩、成事規範,是指引我們成長成人的“指針”。

家風無聲化“力量”,激勵我們增長才幹、擔當前行。記得小時候,父母帶我到鎮上趕場,最喜歡的就是帶我去場上的新華書店,幫我買一些連環畫、一些故事書,讓我們能夠讀上書。父親給我們講過的故事,記憶最深的就是古人捉螢火蟲當“燈”讀書的故事,以及把頭髮綁在樑上讀書的故事,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上高中時,家裏為了付學費、生活費,已經入不敷出了。正值“打工潮”興起時期,我們提出外出務工、減輕家裏負擔,父母非常嚴厲地批評教育我們,説:“讀書考不上大學,是我們的事,是我們對自己不負責任!家裏拿不出錢讀書,是大人的事,不用我們操心,也不用分心考慮。”在父母嚴肅的批評中,看着父母堅毅的眼神,我們都靜心下來學習,考上了大學。父母在我們成長路上,用自己理解的道理,引導我們不斷學習,用厚實的擔當扛起促進我們成長成人的重擔。這些於無聲處的引導、於無聲處展示出來的力量,教育、激勵我們不斷奮力前行。

家風,是一句話中藴藏的道理;家風,是一件事中潛藏的規範;家風,是時時處處自身言行中展示的形象;家風,是一生一世傳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勵我們成長的力量。家風,就是父母的諄諄告誡,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風看似樸質,看似簡略,不高深、不精美,但卻受用,卻能滋潤我們心田,讓我們感受到無限的力量,激勵我們去開拓自己人生藍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對家庭建設的心得體會篇8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歡樂無憂的生活。

(二)及早讓孩子學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漠漠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齊吃飯,雖然那個時候她還不能自我吃,可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漠漠自我就學會吃了,並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裏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我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幹什麼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可是隻要他參與就好,如果你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並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説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三)多鼓勵誇獎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一句責備的話能讓他難受很長時間。相反多鼓勵鼓勵他會讓孩子幹勁十足。比如孩子幫家長擦桌子了,家長就要使勁的誇一誇孩子,説:你真棒!真勤快!誰也沒有__懂事。這樣孩子會十分高興,還有可能去之後幫忙拖地了。

(四)找些表現好的小朋友作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之間攀比心很重的,當別的孩子做什麼,往往他就做什麼。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不妨試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個榜樣。比如孩子經常賴牀,家長能夠説:小明天沒亮就起牀背詩了,人家可厲害了,沒人趕得上他。這樣孩子受到激勵,會精神起來,要和小明比比誰起牀早。

(五)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間家裏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漠漠也跟着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裏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漠漠也跟着學會了閲讀,雖然時間堅持不了多久,可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説,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間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提議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可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可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關鍵是漠漠很喜歡這些,我覺得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