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追風箏的人1000字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2W

追風箏的人1000字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追風箏的人700字讀書心得 篇一

我們是否徘徊在對身邊的人的糾結之中呢是否對身邊的朋友盡心盡力呢一本《追風箏的人》令我思緒萬千。

十二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從小與僕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如願得冠。哈桑盡力為阿米爾追回風箏,卻受到阿塞夫的迫害。看到一切的阿米爾卻未挺身而出,事後充滿內疚,最終逼走哈桑。自我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得知哈桑是自我同父異母的兄弟。於是,阿米爾踏上了為自我和父親贖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懦弱的阿米爾、重情義的哈桑、嚴肅的父親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説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小説中的阿米爾渴望得到父親的重視與喜愛,父親卻似乎更關注哈桑。使阿米爾對哈桑充滿了若有若無的嫉妒,卻忽視了哈桑對自我無條件的忠誠。現實中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

記得有一次,烈日當頭,媽媽從外面賣回一個大西瓜,洗淨,切開。端到我眼前,叫我多吃一點,然而心境煩躁的我把西瓜一把推開,説道:“我不要吃,你要吃你吃好了。”媽媽的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朝我輕輕的一笑,彷彿是做錯了事的孩子。捫心自問,我們究竟忽視了多少人的愛,傷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竟容不得一點愛的嘮叨。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對阿米爾説過,法裏德對阿米爾説過,阿米爾對索拉博説過,這不是玩笑,而是鄭重的承諾,朋友與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物質,需要的是互相的信任。

對身邊的人,我們應當改擦亮眼睛。有的人,或許沒有真誠待你,我們就需要立即改正令人不快的缺點;有的人無時無刻的關心着我們,卻沒有寫在臉上,我們應以同樣的真誠去回報他們。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着風箏,追到了,只為讓身後的人開心,歡樂!人生短暫,容不得一點馬虎。

生活,需要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更需要無私的付出。我們不能昧着良心背叛朋友,因為一旦錯過了,那將會是一生的遺憾。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1100字讀書心得 篇二

不要用一生去贖罪 ——讀《追風箏的人》

有些事情,你做錯了或許可以改過。但有些人你錯怪了,就要用一生去贖罪。

“有一種友誼叫哈桑與阿米爾”,《追風箏的人》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天真,純樸,勇敢而熱愛生活的哈桑。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他熱愛生活,更熱愛與阿米爾之間的友誼。阿米爾也一直珍視這個和他和他喝一樣奶水長大的兄弟,因為他説過沒有比這更親密的朋友。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和愛好。但就在那個冬天,阿米爾因為自己的懦弱,嫉妒與虛榮心,將這位為他千千萬萬遍的哈桑趕出了家門。哈桑選擇成全阿米爾,儘管他沒有做錯任何一件事情。從此阿米爾帶着負罪感活了三十二年,最終回到喀布爾找哈桑。當他知道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時,哈桑卻早已永遠地離他而去。於是他只能用餘生的能力去彌補哈桑的孩子,帶着對往事的回憶和懊悔去追趕風箏。

從他們的故事裏我不僅看到一幅政治的史詩,更感悟到一個道理:如果你為了自己傷害了你最重要的人,就要用一生去贖罪。

看到故事的結局,我不禁覺得唏噓,設想如果當初阿米爾不膽小,他勇敢地站出來和哈桑一起面對困難,或許他們能夠幸福地生活下去,但我知道故事的結局是必然的,不可逆轉的。正如司馬遷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意志薄弱,道德感低下的人,在面對利益和虛榮的誘惑時會往往選擇屈服,成人尚是如此,更何況當時的阿米爾只是一個少不更事的懵懂孩童。但是阿米爾的本質卻是十分善良的,當他隨着年紀和經歷的增長,他對哈桑的負罪感和內疚感隨之而不斷增強,他一生都揹負着沉重的道德十字架。

故事中有句話非常地感人,那是哈桑對阿米爾説的:“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是個純善內斂的人,他對阿米爾的感情不參雜任何的利益,他的付出毫無怨言,甚至可以為了成全阿米爾而選擇主動承認莫須有的誣陷而離開。而阿米爾最終也失去了那個為他追風箏的哈桑,他得到的只是與父親相守大房子的空虛和一輩子不能抹去的負罪感,他得到了卻又永遠失去了。

如果你是阿米爾,在面臨利益和情感的抉擇時,你會怎麼做?年幼的阿米爾選擇了利益,失去了為他千千萬萬遍的哈桑,隨之負罪感縈繞一生。阿米爾似乎給即將成年的我上了一節課:在利益和虛榮面前,要堅定自己的內心,珍惜真情,做一個善良的人比什麼都重要。如若錯失了他人的真心,辜負了他人的真情,傷害了他人的良善,將要揹負着沉重的負罪感營營而活。

所以,我們不能用一生去贖罪,不要帶着對他人的負罪感過着表面快樂的生活,因此我們在虛榮與友誼、正義之間抉擇時,要堅★★定自己內心內心最正確的抉擇。在我們面臨考驗的時候要冷靜下來,思前想後,不能衝動,如果我們做錯了一件事情,要勇敢地承擔錯誤而不是選擇逃避,要懂得珍惜他人的真心。

那個追風箏的男孩一直在奔跑,他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用一輩子守護每一段真摯的情感,而不是用一輩子去為悔恨贖罪。

追風箏的人1000字讀書心得 篇三

兩天的手不釋卷,我讀完了這本《追風箏的人》,心中有無數感情縱橫交錯,錯綜複雜,親情、友誼、負疚、後悔、寬宥和贖罪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張網。

一段沒有前景的友誼,一個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我的眼前出現兩個男孩,其中一個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從,搖擺不定;另外一個單純、忠誠,生性純良正直。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於背叛和救贖的故事。童年時期,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對他的阿米爾少爺無比忠誠,哈桑不會拒絕他任何事,甚至是以吃泥土來試探他的忠誠,他仍説:如果你要求,我會的。;哈桑會在阿塞夫等人欺負阿米爾時挺身而出,拿出彈弓冷靜地説放我們走;他會在風箏大賽後為阿米爾追回那隻藍風箏,口中念着為你,千千萬萬遍。

然而就是在追風箏途中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哈桑被阿塞夫侮辱,而目睹一切經過的阿米爾卻因為性格懦弱始終沒有站出來阻止悲劇的發生,阿米爾也因此陷入無法自拔的自責和痛苦。最後,內心的不安驅使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他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解開多年的心結。但此時哈桑已死,他也意外地從兒時的成年朋友拉辛汗口中得知了一個彌天大謊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他無法接受。最終他還是決定找到哈桑的兒子,為哈桑盡最後一份心力。為了救回索拉博,他嚐到阿塞夫不鏽鋼拳套的滋味,被打成重傷,但他卻高興地大笑,因為他心病已愈,他認為這是自己多年來應得的報應。

而結局,雖經波折,他還是成功將索拉博帶回美國,但索拉博因精神上的傷害不再説話。最後的風箏比賽讓索拉博重新微笑,阿米爾説完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轉身為他追回風箏。他追,風拂過他的臉龐,他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結尾的畫面令我潸然淚下,風箏隱喻阿米爾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他已經追到了,成為健全的人,成為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或許結局有些苦澀與酸楚,但對於阿米爾來説卻是真正的心靈的救贖與解放。要像阿米爾那樣勇於面對,敢於贖罪,每個人都會犯下或大或小的錯誤,每個人都有被原諒的機會,就像拉辛汗所説,這裏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每個人的路都不是平坦的,有挫折,有磨難,有溝壑,我們在路上追着心中的風箏,跌倒了再爬起,流淚了就抹去,再困難也咬牙堅持,直到追到風箏。無論你心中的風箏意味着什麼,請勇敢地追吧!

追風箏的人800字讀書心得 篇四

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即使是在年幼無知的孩童也會選擇奔向天堂吧!

這是今天寫這篇讀後感最想提的一件事情,也許是因為自己今天中午才將這本書讀完,對最後的阿桑的孩子的一舉一動更加揪心的緣故。

當生命對於自己已經沒有太大的希望,當世界上沒有更多的期望,更多的是對這個世界的失望,甚至一點點的希望也被一個自己以為已經逃脱困境的事情而打破的時候,那麼還有什麼選擇,唯一的選擇只有是:死。他,一個孩子,一個僅有幾歲的孩子就是這樣,“我保證”,但是“我保證”卻因為沒有辦法而變成“下不為例”,於是導致了死亡,導致了一個大膽的行動,即使對於一個剛開要開花的花朵。

“孩子終歸是孩子,過一會就忘記了”語言大概是這樣的,我提出這樣的想法時,我忘記了索拉博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而是一個在戰火中長大的孩子,是一個小小的年紀就已經經歷了太多的生死,太多的人間疾苦的孩子,如果説“人恆過,然後能改”“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麼,這樣的阿富汗,這樣的悲慘的世界造就的不是一個天將降大任的人,而是一個人間煉獄下悲慘的孩子的童年和一個更加堅強,更容易獲得希望的孩子。但是當一切的希望,那麼一丁點都已經沒有了,也是更容易喪失希望的孩子。

經歷了大苦大難,這樣的孩子的成熟度要完全超出他們的實際年齡,這就是我的低估,於是,沒有太多的在意,悲劇導致了,滿盆的鮮血,滿眼的鮮紅,這對於我無疑是一個噩夢,一個久久不能抹去的記憶。

上面的這段也算是,我如果作為作者會針對最後的幾章節而寫的自己的感想吧。

最後只想説一件事,請不要無情的打破別人的希望,請哪怕是在最最沒有希望已經逼到絕望的懸崖邊,也請留下下一根樹藤,哪怕短短的一根,給予一點絕望中的希望,也許樹藤的盡頭,在懸崖邊將會有別有洞天。

“一點點微笑,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我覺察到了”,“我知道,有那麼一片雪花正在融化,雖然是一片,但是一年復一年,一冬的雪一定會在春天融化”大致書本的最後是這樣寫的,希望,一個春天足以融化深埋在索拉博內心的一冬的。冰雪。

追風箏的人1000字讀書心得 篇五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是《追風箏的人》裏面的原句,是僕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忠誠表白,不是地位階級下的諂媚阿諛,而是一種奉獻,無關壓迫——它是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時期的純真的友誼和信任。

可是,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歌頌超越階級的友誼的故事,即使它在開始構設了一個有着炊煙、笑聲的煙火人間。或許,這與作者的經歷有關。卡勒德`胡塞尼,一個美籍阿富汗人。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身移民美國的阿富汗男孩的童年往事以及他成人後對兒時過錯懺悔和自我救贖。

這部小説似是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阿富汗,另一部分在美國。而在我心裏,它像是阿米爾的靈魂,一部分埋葬在阿富汗,一部分卻活在美國。

我尤其喜歡在阿富汗裏的故事。那裏有一段故事,我印象深刻。那是十二歲的阿米爾和十一歲的哈桑參加喀布爾的風箏大賽的事。

風箏比賽比的不是高度,而是比誰的風箏能在廝殺中留到最後。風箏留到最後才只是勝利的起步,最大的榮耀卻是要追到這個最後的風箏,追到這隻承載着榮耀的風箏。

哈桑是最出色的追風箏人。而這次,他更為努力,因為他知道阿米爾想要通過這次比賽向父親證明自己。追,為阿米爾的風箏;追,為阿米爾的心願;追,為你千千萬萬遍。在追逐的最後,藍色風箏在哈桑忠誠的保護下和阿米爾的懦弱和背叛下成了阿米爾的榮耀,阿米爾的“罪證”——對純真友誼和信任狠狠傷害的證據。

我不禁心酸,想到阿米爾那句“哈桑從未拒絕我任何事情。”

人們喜歡忠誠,好比如不會拒絕命令的忠誠。可是在當下,“從未拒絕”算是一種愚忠。如果一味順從只會讓一些無恥之人得寸進尺。在我們的班裏,有的人喜歡欺負別人,而卻有人願意順從。這也算是從未拒絕、一味退讓。這樣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最終失去自我,逐漸去習慣了自己討厭的生活。自甘墮落。

類似的,像阿米爾那般性格的人,懦弱而渴望。懦弱的,是一些自己無能為力,一些於自身有威脅而能逃避的事情。渴望的,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或許是一些本來屬於自己卻被迫和別人瓜分的東西。

有的人懦弱大於渴望,可能會失去了最初的勇敢。怯怯懦懦的去逃避自我,只會失去“渴望”。

有的人渴望大於懦弱,可能會泯滅了最初的良知,從而失去可以蜕變的機會。如果只會渴望去做,便會變成野心的放縱,將會渴望懦弱。

在追逐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抉擇,有的人會是像哈桑那種執着和相信,有的人會是阿米爾懦弱而又真摯的渴望等,而且追到的風箏不一定心中所想。可是,我相信不管是那一種,愚忠和服從終會逐漸變成明智的平等,懦弱和渴望終將會被面對、改變。

我追,我的風箏,像哈桑,也像阿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