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可是,正如文中所説:“美麗的故事都是悲傷的”,哈桑在成功追到風箏的途中,遇到了他倆的死對頭,一個有着反對社會主義傾向最終走向政權的邪惡少年阿塞夫。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1

獨立在於靈魂之中,而不在於一個鮮亮的外表。一開始我選擇這本書寫讀後感是因為,書名多麼美啊——《追風箏的人》。還有封面,晚霞讓天空變得斑斕,一個孩子牽着風箏在那絢麗的景色奔跑着。這是一個夢一般的場景啊!

但翻開書讓我頗感失望,既不是我愛的青春文集,也不是讓我沉浸在它那優美詩句的散文。而是一個講阿富汗主僕之間的故事。但當我靜下心,慢慢閲讀時,書本緊緊地吸引住了我。阿米爾和哈桑一生下來就是主僕關係,但他們並沒有彼此介意,相反,他們成了互相最信任的朋友。每天,他們一起去樹上看景色,一起做惡作劇,一起聊天、講笑話……我想,正因為哈桑不識字,正因為每天阿米爾給哈桑講故事,他最後才會愛上寫小説,成為一個作者吧。讓我最感動的就是風箏大賽,當阿米爾希望哈桑幫自己撿回風箏時,哈桑的回答讓我震驚‘為你千千萬萬遍’。人生當中能有幾個像這樣的朋友,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當阿米爾因撿到風箏獨自享受着人們的稱讚時,哈桑並沒有生氣,而是在一旁默默地祝福他。我以為他們的友誼可以直到永遠。可是好景並不長,有一次阿米爾親眼目睹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被幾個富家子弟欺負,而哈桑也看見自己最信任的人沒有解救他。他們的關係破裂了。他們沒辦法面對對方,沒辦法和從前一樣了。哈桑離開了……

當時我在想,阿米爾真的有錯嗎?責任全在於他嗎?他真的是一個懦弱、膽小的人嗎?仔細想想,並非是這樣。他當時只是一個孩子啊,任何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都會不知所措。也許讓他們友誼破碎的是互相不夠坦白,誠實吧。對阿米爾來説,風箏象徵着罪惡,他一直追,一直追,想得到心靈的寬恕;對哈桑來説,風箏象徵着友誼,他一直追,一直追,想把它牢牢握在手中。

那對我們來説風箏象徵着什麼呢?我們一直再追什麼呢?是堅強,是勇敢,還是寬容?我想,都不是。對我們來説,風箏象徵着獨立,我們一直追,一直追,想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現在這個社會,父母都希望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給我們,都希望我們可以平平安安地長大,快快樂樂地長大,不受一點痛苦。但由於他們這種過度的保護,讓他們的關愛變成了溺愛。他們一味地給予、給予、給予,已經遮住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不能眼觀六路;已經堵住了我們的雙耳,讓我們不能耳聽八方,已經迷糊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不能獨立辨別是非對錯。我們根本就不明白獨立是什麼,遇到事情只會請求他人的幫助,不會自己解決。一個不懂獨立的人,就像是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不會自己去尋找一滴水,最後必定焦渴而死。我們必須追尋那風箏。讓我們勇敢地追吧,追尋那美好的東西,即使路途再遙遠再辛苦!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2

看到題目,你們一定想問:一本書,哪來的那麼大力量,居然能影響大一個人呢?那就上我來回答吧:是的,那本書就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讓我懂得了許多。那本書的名字就叫做《追風箏的人》。

這本書主要講一個有錢的小少爺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他倆打小就是好朋友。可是在一次追風箏的比賽中,哈桑被受侮辱,而阿米爾因自己的懦弱沒去救哈桑。就這樣,阿米爾想盡辦法,將哈桑趕出家門,自己與父親逃往美國。成年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兒時的過錯,便再次回到故鄉尋找哈桑,來彌補當年的過錯。但阿米爾從別人口中得知:阿米爾已經去世了,但,還留下了一個孩子。並知道,哈桑竟然還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阿米爾對不起哈桑,心裏很是愧疚。決定去尋找哈桑的兒子,並將他撫養成人。在書的結尾,阿米爾想到了哈桑曾經説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本書介紹了兩個人之間的友情,讓我明白了,友情是多麼重要!曾經,我從不將友情放在心中,而且並覺得:有誰,肯為了自己的好朋友出生入死呢?但是,哈桑他卻做到了。令我不得不相信:友情,始終存在!當一個人擁有友情時,友情,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當一個人擁有友情時,他將不會再均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並勇往直前。當一個人擁有友情時,他將沒有煩惱,因為他的身後,有一位替他排憂解難的好朋友!當一個人擁有友情時,那麼他一定會世界上最幸福的,最快樂的!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友情,是多麼珍貴!當你有心事時,你會找誰去傾訴?當然是你的朋友!當你有困難時,你會去尋求誰的幫助?當然還是你的朋友!一個人假如沒有了友情,那他肯定不快樂,不幸福!因為友情,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其中之一!相信吧!友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3

讀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它讓我哭過,笑過,恨過,到最後我敬佩了。

書中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孩子的故事,書中描寫了人生最重要的主題:愛,友情,恐懼,愧疚,贖罪。書中一句話,讓我銘記在心“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在我心裏讀了千千萬萬遍。原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會這麼深。我甚至覺得,這已經變成了“習慣”。哈桑,只為了幫阿米爾追那隻風箏,而受到了別人的侵犯,到死都不知道,他們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在看這本書時,我非常討厭阿米爾,他的嫉妒,他的懦弱。但我也佩服他,他繼承了他爸爸的好,知錯就改,他聽了拉辛汗的話“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他走了可以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但又想,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討厭阿米爾呢?我還不是和他一樣經常傷害深愛我的人嗎?傷得最深的,應該是我的媽媽了!最好脱口而出的“你好煩,別管我。”我也像阿米爾一樣,把那個深愛我的人傷得最深,或許,阿米爾只是比我過分了一些。他為了趕走哈桑,做了好多卑鄙的事。直到哈桑的死,才讓阿米爾感到自責和愧疚,有了贖罪之心。把哈桑的兒子接到家裏一起生活。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從小要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善心和孝心。每天都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用愛保護身邊的人。不讓自己將來為今天的行為感到後悔。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4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我的思緒如同天上的一隻只風箏高低起伏。宛若在夢中,我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對我説:“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起了那隻藍色的風箏,想起了哈桑——那個兔脣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時的阿富汗沒有硝煙,沒有戰火,阿米爾和哈桑就出生在這裏,一個美麗祥和的地方。

阿米爾和哈桑的命運,或許在出生時就已註定。也許是阿米爾父親與哈桑父親的主僕關係,也許是普什圖人對哈扎拉人的歧視,使阿米爾和哈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阿米爾十分渴望父親的關愛,於是參加了一場風箏比賽。當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紅風箏時,他取得了勝利。忠誠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經得罪過的人攔下。這時阿米爾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見哈桑被人欺辱,卻跑到了一邊。正是因為他的膽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贖罪的路上。

我們或許無法責怪阿米爾。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藏着一個像阿米爾一樣的小人,膽小、怯弱的小人。我們只能用自己的選擇去彌補我們所犯的錯。

成年後的阿米爾為了贖罪,放棄了在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時局動盪的阿富汗。是的,那裏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歷經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的親侄子。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再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在這條通向好人的路上,阿米爾一直在贖罪。歷經千辛萬苦,阿米爾終於把索拉博帶回了美國。

燦爛的晚霞中,一隻只風箏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和索拉博齊心協力,將最後一個對手的風箏割斷,他們贏了。當那隻風箏飄落時,阿米爾追了上去。就像兒時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用一生去追的那隻風箏,是親情、友情、愛情,也是正直、善良、誠實。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一個他自我期許的人。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裏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國中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5

我想在這個時候來回憶兩個男孩的故事。阿米爾放一隻有玻璃屑的巨大菱形風箏,哈桑咧着兔脣在後方傻笑着追,天真正直得沒有一點瑕疵。一場風箏比賽過後,哈桑為給阿米爾逐回落下的風箏,受到了幾個孩子的毆打,而阿米爾卻因為膽小而留下了一生的悔恨。阿米爾明白哈桑受到的精神與肉體上的凌辱全然是為了保護自己——阿米爾少爺,而那個躲在牆後的性格懦弱的少爺是註定不會上前幫忙的。阿米爾感受到了良心上的巨大折磨。痛苦萬分之下,他用不光彩的手段逼走了哈桑一家。這一別就是二十多年。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他鼓起勇氣,回到故鄉,在殘酷現實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驚人祕密後,面臨的卻是更大的痛苦與更艱難的抉擇。他贖罪般的努力,最終令人感動的完成了一個男人的成長。

我想説的這兩個男孩是《追風箏的人》一書中的兩個主人公——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他們就這樣活在了我的心中,儘管種族不同、地位懸殊,少年的心是貼在一起一同跳動的。從阿米爾離開阿富汗到美國,他就開始不斷地成長。父親權威的輕易墮落,父親的不治之症,哈桑的噩耗……一個一個的災難在阿米爾年輕的心上發生着,磨礪着他向着更堅強的方向努力生長。而在成長路上,他擁有的是接受一切滄桑的巨大勇氣。只有擁有這,才會對苦難不再彷徨,不再迷惘,才會對大是大非有所觸動,會對任何美好有所發現。這兩個男孩,終是在人生的最後歲月,學會了原諒,完成了救贖。

我羨慕他們的友情,可我認為做好自己,即使現在沒有玩伴也不必感到孤寂,現在的我多麼想擁有一顆明澈的寬容之心。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都會引起我心頭不快:父輩的多話,被我理解為無聊;他人的個性,被我理解為張狂;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被我理解為虛榮。我眼中的世界曾被蒙上灰色的紗罩。讀完這兩個男孩的故事後,我想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滄桑,對世界的理解頓時發生了改變:父輩的多話是為了調劑平淡的生活,更是為了融洽親子關係;他人的個性與朋友圈的分享都是別人自己做出的選擇,這些都是談不上對與錯的,與其背地裏生出不滿,不如坦然接受。在閲讀《追風箏的人》一書的同時,我的世界觀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

年少的我不一定經歷過大風大浪,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持走自己的路。可書中的經歷是如此寶貴,值得學習與借鑑。我一路上都在成長,在身體長高長壯的同時,為人處世也應該帶上歷經滄桑後的謙遜平和,阿米爾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對眼前人的珍惜與理解。他人是好是壞不由我決定,我應當好好把握這一份滄桑與寬容之心,望向世界的眼神從此便格外明亮。成長路上,這兩個男孩影響着我。有你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