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明法典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明法典心得多篇

明法典心得篇1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新法”,對現有民事法律進行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面完整,更具系統性、協調性。我國有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有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以及仍在繼續適用的民法通則等,單行法律數量多,內容龐雜,有的存在牴牾之處。如今,這些法律的主要內容以及司法實踐中形成的相關司法解釋,共同匯聚成了這部共1260條、10萬餘字的民法典。經過整理、編訂之後,在劃定好的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等7個“樓層”裏,民事法律各歸其位,類型清晰、秩序井然。

民法典對眾多民事法律關係進行的“確認”,將在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法典新增內容裏,用益物權中增加的居住權可能是影響最大者之一。老人把房子過户給子女或“以房養老”賣給他人,夫妻離婚一方沒有產權又無房居住等等,都可以要求設立居住權。合同編中,基於此次疫情增加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還增加了4種典型合同;

此前並沒有單行法律作為基礎的人格權,更是獨立成編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定以來,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持續取得積極進展。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範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民法典編纂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依法立法,充分迴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反映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成果,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民法典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也開啟了我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明法典心得篇2

作為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醖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協調一致。《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民法典》正式頒佈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彙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慼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範,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中為人民羣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羣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一個人懵懂時為遊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台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短信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羣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明法典心得篇3

2020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唯有引導廣大人民羣眾深入領會、廣泛普法、加強解讀,才能讓民法典真正走進羣眾心裏,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深入領會,讓羣眾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偉大的時代,催生偉大的法典。縱觀民法典的編撰歷程,細讀民法典的通篇內容,深入領會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既標誌着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也寄託着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人民至上”這一執政理念的最好體現。要深入領會民法典頒佈實施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強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義。既多讀多看多學相關專家學者關於民法典的理論文章,深入領會民法典頒佈實施的背景、目的,認真學習民法典總則、民法典各分編,又充分認識民法典頒佈實施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為紮實推動民法典實施提供重要遵循。

廣泛普法,讓羣眾充分感受民法典保護權益的重要作用。民法典的順利實施,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是關鍵。這部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法律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大力推進民法典進校園,不斷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依託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等形式,引導青少年瞭解民法典頒佈實施的重大意義及重要作用。同時,要積極營造人人學民法典、知民法典、愛民法典的良好社會氛圍,讓社會各方力量加深理解認識。採取羣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通過發放宣傳單頁、繪製宣傳牆、文藝匯演、專家巡講等方式,讓羣眾感受到民法典與自身權益息息相關。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的普法活動,引導廣大羣眾深刻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範,既享有權利,又認真履行義務。

加強解讀,讓羣眾充分理解民法典總則分編的重要內涵。民法典有很多專業術語,比如物權、人格權、民事主體、侵權責任等,必須加強面向廣大人民羣眾的闡釋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個聚焦”“三個闡釋好”的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即“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要自覺樹立“事事關己”的民法典學習意識,把總則編和各分編的內容進行認真梳理,分編逐一進行系統學習。在闡釋好民法典基本原則、基本要求以及一系列新概念新精神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思想淬鍊、專業歷練、實踐鍛鍊。從思想上認識到充分理解民法典總編分編重要內涵的重要性,增強對民法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積極參與集中學習、自覺開展自學等方式,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在此基礎上,在日常工作實踐中,自覺養成懂愛、愛法、守法的意識,在遇到涉及自身權益的問題敢於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法典的實施,意義重大且深遠。讓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導廣大羣眾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充分感受民法典保護權益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民法典總則分編的重要內涵,讓民法典走進羣眾心裏,在羣眾心裏開花結果。

明法典心得篇4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中國人民飽受疫情的困擾,在這個萬眾一心度過疫情的時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謂是為人民打上一針“強心劑這是中國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迴應了民生的關鍵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和國家先後多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種原因一直沒能形成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將編纂民法典確定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經過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表決通過,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僅僅是達成幾代法律人的夙願,更是對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圓滿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目標,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對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與此相關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權的獨立成編是此次編篡的亮點,具有極為深遠的意早在1986年,我國制定民法通則時就明確規定了“人格權”。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人格權的定義不斷豐富,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等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數據、互聯網成了一把雙刃劍,個人隱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信息泄露引發的電信詐騙,利用互聯網侵犯公民名譽權等現象層出不窮。法律從誕生那天起就具有滯後性,當現行法律還不能有效應對,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還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人格權保護需要。此次人格權編對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主體享有的各項人格權進行了明確規範,這意味着民法典的橫空出世對老百姓來説不僅僅是抵擋傷害的盔甲,更是奮起反抗的武器。公眾號逍遙文稿整理,讓以人為本真真切切的落實在生活中,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對人格權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權獨立成編之外還回應了一系列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可以説,這是一部“社會活動百科全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當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總是形影不離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當民法典制定好後,司法者、執法者、守法者對其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出台相應的解釋、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就顯得額外的重要,但這只是後話,就把一切交給時間,讓我們一起去見證。

這一部盛世之典不僅僅凝聚着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寫滿了14億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必將在人類法治文明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法典心得篇5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從“法律”到“法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是歷時66年的編纂,經過幾代法律人的努力得來的寶貴成果。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是新中國首部民法典,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規範,民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着社會發展,一些特殊的民事行為中往往會牽扯到多部法律,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或出現各部法律之間的適用重疊,或出現超出了單行民法調整的範圍而造成管轄空白的情況,從而給立法、司法、普法、守法造成困擾。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實施,在社會各項基礎都基本健全的前提下,迫切需要將民事行為規則系統化、體系化,同時切實解決民法內部的和諧問題,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穩定發展。因此《民法典》的誕生,可以説既是勢在必行,也是水到渠成。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除了內容豐富、涉獵範圍廣,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從法條之後所體現出的深刻的立法指導思想。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的出台,就是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法制保障,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思想。

此次通過的《民法典》由7編加附則共84章、共1260個條文構成。第一編為總則,之後依次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民法典》並不是全新編纂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多部單行法的集合,而是綜合新時代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區別於《物權法》、《婚姻法》、《合同法》等單行法,有針對性對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去粗取精,形成體系化、系統化的規範。這七編把民生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涵蓋在一部法律之下,從小到老百姓衣食住行,大到國家綜合治理,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指引。

在各分編中,值得關注的重大創新和亮點要屬人格權的獨立成編。《民法典》總則編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相較於1986年《民法通則》所表述“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此次民法典首次把“人身關係”置於“財產關係”之前,彌補了傳統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同時也體現了《憲法》保障人權的根本要求。

?民法典》中的人格權編共六章五十一條,涵蓋了從全面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個人信息防火牆等社會熱點問題,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趨勢,突出細化了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所擁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各項權利,加強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有關的人格利益的保障,從法律層面對人格權利和利益進行了肯定和保障,為進一步深化人格權的保護奠定了請求權的法律基礎。除此以外,《民法典》還實現了多處制度創新,包括規定了“自甘風險”規則以及“自助行為”規則、完善了網絡侵權責任制度、增加規定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等等體現時代特徵的內容。

“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部好的法律,不僅僅是看法條的科學性和周延性,更多的是看實際運行效果。良法善治,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以法律的視角審視社會活動,固守法律底線。新時代的中國,需要一部這樣的《民法典》,讓她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給社會生活提供權利和義務的規範,用法治構築穩穩的幸福。

明法典心得篇6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這是人類法治濃墨重彩的時刻。占人類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有了自己的《民法典》。民法典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是中國法律的鴻篇鉅製,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招牌商標,甚至是人類法治史、文明的一樁大事件。

民法典是中國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典,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法典。民法典將一箇中國人從成為胎兒時所帶的權利,到離世時擁有的權力和該盡的義務,涉及到人身、人生、財產、親友夫妻關係、知識產權、企業等方方面面可能接觸到的法律問題都儘可能涵蓋進去,它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通過今後的司法實踐和民眾反饋,通過未來無數的案例和立法者、釋法者不斷的補充,終將真正成為中國人民的生活百科全書。

一部好的法典,必然要緊扣時代脈搏,映射偉大時代的奮進征程。民法典的編纂不僅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更體現了其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充分迴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一部優秀的民法典,嵌入和映照着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大脈絡,並非言過其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羣眾的精神需求進一步提升,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等的需求更加強烈,需要維護人格尊嚴,不僅要吃得飽,穿得暖,還要活得有尊嚴、有體面,對財產安全、人身安全保護的需求也更加強烈。民法典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也開啟了我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這場“盛世修典”,記錄下時代發展的印記,迴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樹立了法治中國新標杆。

民法典的出台,全面強化了對人民羣眾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的保護,保護人民羣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民法典迴應了民生的關鍵問題,更好地體現了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對生活、消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一予以解答,對人民羣眾反應強烈的許多問題明確迴應,豐富地展示了人民生活的點點滴滴,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人民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迴應社會關切,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法典也為民事規範的基本準則提供了穩定的架構,有利於司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法典的靈魂在於體系性。民法典的系統化,意味着民法更加專業、全面、協調、為更多人熟知,也必然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進一步指導人們從事好社會生活。作為現代社會的一般私法以及百科全書,民法典通過合理的架構為民事活動提供各種基本準則,為交易活動確立基本的規則依據,更提供了穩定的價值體系,體現了現代民法所要求的“人的全面發展價值”,並圍繞這些價值進行全面有序的制度安排。

對於法律工作者而言,民法典是正確適用法律的重要保障。體系化的民法典不僅融合了形式的一致性、內容的完備性以及邏輯自足性,還統一了市場法則,能保障法制統一,避免民法規範與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等的矛盾衝突。此前我們往往在“找法”時無從下手,在眾多單行法、相關司法解釋及行政法規中難以抉擇,常常出現“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現象。今後,通過領略民法典的規則和精神,法官就可以找到民事裁判的主要依據。我們檢察人員也更容易刑法與民法的界限、從而區分罪與非罪。

當然,司法者、執法者和守法者對民法典必然會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學好民法典,是法律工作者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名檢察人員,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都要不忘學習和運用民法典,同時對身邊的人和案件中遇到的當事人積極普法,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用民法典保障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