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67K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 篇一

方華説:“做教育,有時波瀾不驚,有時候如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閒庭信步,有人卻身處驚濤駭浪之中。愛、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經”。

教育是“愛”的事業。愛不是隻愛聽話的學生,愛自己喜歡的學生,而是愛全部的學生。接納所有的學生,我們當老師的不僅教學生知識還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我們要從幫助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心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她是充滿真誠的愛,從而拉近師生距離。在前者關係建立基礎上再引導孩子學習,我深信只有孩子愛上老師才會喜歡這門課,老師在教育中應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學生,引導喚醒,激發每個學生不斷成長。

教育是慢的藝術。方華老師説,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是讓孩子接受18歲的教育,還是享受80歲的教育呢。讀到這裏我在反思自己經常會説“怎麼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們都聽不懂呢”。教育是靜等花開,是潤物細無聲。因此課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學不會,相信只要孩子態度端正,教師慢慢引導,正如方華老師所説“教育的真正價值好似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施所需之肥,與陽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幫助種子生長”。

教育是“欲”的體現。教育是讓學生有“欲”。“教育不是教誨,也不是給予,而是複雜而又充滿創造性的個性化工作”這一句話再次敲醒我,我們一節課並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並讓學生會做題就達到目標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包括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每節課堂氛圍寬鬆,激發孩子求知慾,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説。讓學生對知識、文化充滿好奇,甚至着魔,相信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就有學習動力,就無需我們苦口婆心的告誡、勸説、甚至威逼了。

愛是教育的起點,慢是教育的規律,欲是教育的條件。老師只有慢下來,對學生才會有真正的幫助,相信孩子只有被愛包圍着,孩子成長才是快樂的,只有點燃孩子心中對未知的慾望,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有效。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 篇二

近日讀方華校長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書,其實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長提到的教育是什麼,還是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還是在講述做有温度的鄉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實和我們還是有不謀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對於我來説,很多理念還達不到方華校長的高度,從方華校長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內容真正要做起來或進行改變確實還存在很多的困難。

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温暖”一詞,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那句“讓我們温暖的綻放”。怎麼讓教育變得有温度,讓學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我想,不是簡單的喊句口號而已,而是應該在屬於自己學校的教育理念下,給孩子更多可能的實踐,讓教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長所言:“教育還應有一些更深、更長遠的看不見、摸不着、一時發現不了甚至永遠都無法量化和具體化的東西。”

在方校長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師的那句: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慈悲應從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現在的很多時候,教育變得有些急功近利,變得有些讓人看不清楚。我想,對於教育,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怎樣才是好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用並能影響學生的教育。

在方校長的文章中看到這麼一句話:“教學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老師開始。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學校開始。”這話説的一點兒不假。還記得在東小交流快結束的時候,和幾個學生在辦公室閒聊時,一個姑娘對我説道:“陸老師,我們原來的數學成績不太好,你知道為什麼你教了我們以後我們的數學成績變得很好嗎?”回問到:“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喜歡你呀,所以喜歡數學呀。”一句“喜歡你”,瞬間融化了我的內心。是呀,我們的教學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得到他們的認可,繼而讓教學這個事情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嗎?

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教育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人的心裏,等到温度、濕度、養分等條件適宜時,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另外,在方校長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們敍事者團隊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動力,有風景就會行走。讓教師知道前方還有更好的風景並且不是他們一個人在行走,這樣,教師的職業倦怠或許就不會來得比較早、比較急。”我們的團隊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有了一羣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現在的敍事者望亭團隊,才有了為之共同努力的動力。

當然,方校長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長的角度在思考與評述,對於我來説還是有很多觸及不到的地方,也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們需要追尋的目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付諸實踐併為之努力的事情。願,我們的教育有愛、有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 篇三

教育,是人生之大事,國家之大事。教育,關係着人的發展,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人類的進步。王芳校長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我們追求深一度的教育就是要求學校的活動有視野,有深度,往前邁一步,再邁一步,儘量抵及教育的核心,讓教育變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內涵。

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對於任何一所培訓機構、任何一個教育人來説,對這個根本問題的作答是不可迴避的。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體現着一所培訓機構的教育信仰,也直接決定着一所學校的教育走向。教育因着眼於人生命的全面成長而更加善良,也使學校教育有了應有的温度。

如果説當今教育還有什麼嚴重問題,那就是我們把分數還看得太重太重,把人看得太輕太輕,冰冷的分數有時冰冷了人的成長環境。

課程是孩子的一日三餐,是學校教育理念的基本載體。沒有與教育哲學相應的課程,所有的教育主張都只是一種宣示,而無法成為教育的堅守。在您的心目中,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

王芳校長認為好學校是一個讓人感覺到温暖的地方。他真誠的希望,教育離人近些再近些,離功利遠些再遠些。做有良心的校長,辦有温度的教育。

教育就像一杯茶一樣,應該是温暖的。教育的温度源自教育的本質:心靈的對話。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教育不應該是刻板的教學和冰冷的規訓。

我們老師應該帶着一顆有温度的心去教書育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被呵護,自尊心被保護,教育的本質不就是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嗎?我們老師要常常微笑,因為微笑是最讓人温暖的東西之一,它像一縷陽光照亮學生心靈。

教育有温度,不僅温暖孩子,也要温暖家長。在我們早期的教育案例中,有孩子接受我們教育後,父母復婚的;有家長獲得自由後,創業改變家庭收入的;有母子反目到親子關係完全好轉的;有因偷竊準備送進少管所的孩子幫助母親承包魚塘成為自食其力勞動者的。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有温度的教育,一個好的教育,不僅孩子獲得成長,家長同樣獲得成功。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 篇四

有愛、有温度的房子,才是家。同樣,有愛、有温度的校園,才是學生温暖的家。一個有愛、有温度的老師,才是温暖的老師。而我,想成為這樣温暖的老師。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書,是我校“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為學員推出的人手一冊的一本好書,此書作者方華老師,以深厚的語言功底向我們談了他的教育觀。這本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覺得我要想做好現在的本職工作,就得向他學習,尤其要好好看看他的書,這對今後的工作一定有幫助。

記得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教育是愛”的事業,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老師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認可,接納與愛,老師的愛才有意義和價值。

説實話,我是一個特別急躁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我來説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也是我這一生的必修課。課堂上,我總是常在強調“不要惹我生氣,我的忍耐心是有限的”“上課不認真,就給我站到後邊去!”每每看到學生被震懾的眼神,主動坐直的身體,我為保證了課堂紀律而欣喜。可當我讀完了這一段話,我開始反思,我這樣做對嗎?合適嗎?我清醒的認識到學生們不是機器,哪個孩子不調皮呢?

於是,我嘗試着改變一些,課堂上語氣盡量温和點,微笑多一點。不得不説,的確有些改變,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本學期的一節隨堂課,當天有雷校長、李金彩老師來聽的我上的——《刷子李》這堂課,學生的積極活躍出乎我的意料,一改往日的死氣沉沉,我十分驚喜,也萬分意外!雷校長告訴我,這一定跟你上課時的儀態有關,因為這一堂課,我的臉上始終掛着微笑。

是啊,在學生眼裏,老師的微笑對他們而言,是接納、是鼓勵、是讚許。在這之下,誕生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調皮,更是他們的自信,是他們對自己的肯定,自然而然反饋給老師的,便是積極和主動。權衡利弊,微笑一下又有何妨?多些微笑,少些狹隘,相信在與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裏,他們也會變得慷慨大方,真誠善良。

我希望能按書上的要求,去嘗試做一做。我也希望能通過書上的習得,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成為一個温暖的老師,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書心得 篇五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為方華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採取策略。我從未見過方老師本人,但是通過這本書,我發現他有大量的實踐、閲讀、思考、寫作經驗。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來具體談談做為一個新教師閲讀本書後的感觸:

一、幫助我解決了許多問題和困惑。

上崗後,無論是做為一個班主任還是做為一個語文老師,我都遇到了許多問題,可以説大部分問題在校長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都陸續解決了,但是還有些問題沒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時,本書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豁然開朗。

二、它是我現階段教育事業的指路明燈。

做為一個新教師,我在摸索中慢慢前行,《我的教育觀:三“風”一體》一文讓我對弋陽教育的反展形態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確立了做為一個新老師該努力的'方向,而《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一年的的教學工作,雖已而立之年由於業務不熟卻多有浮躁,閲讀本文讓我明白我需要靜下心來給學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讓底線成為教育的起點》讓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價值同時也讓我懂得了教師該具有何種職業操守。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教師的職業操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培養出什麼類型的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都起着主導作用;《教育,應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方老師用自己真實的教學經歷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錯誤,對於“成功”一詞的定位錯誤,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過的錯一而再的重複。

我們應該在不斷的改正錯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中實現一個教師的成長,教育者做為一定程度的“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應該用最正確客觀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糾正了我一些錯誤觀念。

原來我認為家校合作是做給社會看的成分更多,葛溪鄉國小多次成功組織了家校合作活動,如“冬日‘三送'進百村”“百名教師齊攜手,共創家校一家親”、“集體家訪”等活動,由於自己的認識不到位,這些活動大都積極卻被動的參與其中,從未對其主動參與和思考活動的意義,現在通過《“獨行俠”做不好教育》這篇文章我瞭解了它存在的意義,更明白了在家校合作中教師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減輕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學生帶來的煩惱和心累,辛苦一陣子,輕鬆每一天。

四、看到了一個鄉村教師的事業希望。

做為鄉村教師中的一員《做有温度的鄉村教育》這章節讓我看到了一個教育局局長對鄉村教師的關注,看到了一個教育局局長想盡各種辦法來對鄉村教育的政策扶持。《鄉村教育薄弱是因為沒有獲得應有的待遇》一文將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透徹的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對應的解決策略,這些都讓我這個鄉村教師看到了事業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