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育子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4W

育子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家長育子心得體會 篇一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為人父母之後。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為一個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國小時,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會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為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裏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裏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麼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説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家長育子心得體會 篇二

一位教育學家曾説過:“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播什麼種子就會結什麼果實,對孩子用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奉行的原則是:勤勉做事,踏實做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的孩子總是與人為善,尊規守距,學習勤奮努力,但膽子不夠大且靈活性不夠,不善於表白自己,展示自己。他的成長過程浸透着我們的心血和汗水,他身上的不少東西都刻着父母教育的烙印,有讓我欣慰的東西,也有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做家長的也是在不斷學習、去偽存真。總結了一些經驗和體會,寫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重視幼兒教育,教子方法要科學、得當。孩子在幼兒期,我就買了一些早教的書籍和磁帶,學習來了解一點早教的理論,一知半解,就嘗試着來教育孩子,沒有長遠規劃,更缺乏系統、科學的方法。總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理想的目標去發展、進步,對孩子要求的比較嚴,往往把孩子當成人看待,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方式簡單粗暴,打罵孩子的現象時有發生。結果孩子是循規蹈矩,比較聽話,但與之俱來的是孩子膽小怯懦,做事謹小慎微,缺乏創新精神和探索意識。發現自己教育孩子存在的問題之後,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育子理念,多方請教,獲得一些教子良方,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盡力做到教育孩子的[]工作。有一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那是孩子上學前班的時候,一天上午他沒吭聲就把放在家裏組合櫃上的十幾元零錢拿去,到家屬院門口的小貨攤上買吃的和玩的東西了,那天風比較大,找的零錢一不小心被風颳走了,孩子在追尋,其他孩子也幫忙找。這事兒很快我就知道了。當時我很生氣,覺得孩子隨便從家裏拿錢是很不好的行為,我火冒三丈,對孩子拳打腳踢,孩子很恐懼,哭的很厲害,事後才發現孩子身上有幾處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兒的。我感到很後悔,小孩子看見零用錢想拿去買點吃的、玩的東西,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告訴孩子想用錢必須先徵得父母或大人同意就可以了。所以從那件事後,我再也沒有動手打過孩子,孩子也再沒有隨便拿過家裏的錢。直到現在,和同齡孩子相比,花錢還是比較摳,也許是孩子長大了,能體諒家境的困難和大人掙錢的不易吧。關鍵時要努力幫孩子一把。上學之後,我們夫婦倆幾乎沒費什麼勁兒,孩子比較乖,學習也比較踏實認真,只是到二年級時寫作文、日記感到吃力,成了孩子和大人的一塊兒“心病”,總覺得難寫,沒啥可寫,寫的東西也是乾巴巴的,不是“上某節課如何如何”,就是“在家裏做了某某事”,我心裏很着急,幫不上孩子什麼忙。後來我想明白了:孩子寫作文、日記難,主要是生活太單調,每天幾乎是“兩點一線”,從家裏到學校,從學校到家裏。日復一日,見的少,聽的少,經歷的少,體驗的更少,沒有寫作素材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於是我就利用業餘時間,幫孩子積累素材:

1、週末或節假日儘可能的多帶孩子走出家門看世界,聆聽感受外面的人和事、物和景;

2、計劃每月至少給孩子買十元的課外讀物,但多是地攤上“淘”來的寶貝,如“幽默大師”“唐老鴨和米老鼠”之類的圖文並茂的書籍,隨着年齡的增長,買的書籍就以文字為主了。看完一個故事之後,憑記憶把故事梗概寫下來;

3、利用孩子愛看動畫片的優勢,鼓勵孩子看完一集後先口頭複述故事梗概,然後寫下來,形成作文或日記。這樣孩子的生活閲歷豐富了,讀的書籍多了,大腦裏儲存的信息量大了,寫日記、作文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在語文的老師的持續幫助(檢查、批改)下,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國小六年級畢業時日記(每週3篇)可寫到1000多字了,而且文中常常能恰到好處的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好的段落。上了國中之後,再也沒有聽孩子説過為寫作文的事情犯難了。

適當的時候“逼”孩子一下,“推”孩子一把。孩子有點膽小,缺乏冒險精神和積極行動。國小快畢業時,已到了學騎自行車的年齡了,孩子看着同齡孩子騎自行車雖然羨慕,就是不敢行動,害怕上車。我就先給孩子借了一輛後面左右帶兩個小輪的那種童車,讓孩子練習,先消除恐懼心理,掌握平衡,然後用成人自行車讓孩子練跨步、試騎,我在後面扶推、指導,結果一下午就基本學會了獨立騎車的技巧。通過這件事,孩子增強了不少自信和膽量。

國中時,孩子的體育成績一直不佳。孩子隨我,生性不太好動,運動能裏較弱,而體育在中招考試成績中要佔一定的比重,這讓孩子倍感壓力。可他爭強好勝,不甘落後。我一方面給孩子減壓,另一方面下功夫陪練立定跳遠和長跑等項目,結果孩子的中招體育成績幾乎的得了滿分。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了高中以後孩子住校一週回來一次,這正是鍛鍊孩子自理能力和發展社交能力的大好時機,我們儘量把該孩子自己能辦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遇到一些較大的問題,家長可以提一些參考意見或建議,鼓勵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相處。這樣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有所增強,朋友圈逐步擴大,上大學後很快就適應了大學生活,鼓勵孩子在搞好學習的而同時,積極參與各種活動,進一步鍛鍊自己的膽量、表達能力、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為真正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上是我的一點膚淺的教育孩子的體會,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育子心得 篇三

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不知不覺中已經上國小五年級了,自小悦悦就很少讓我們操心,她是一個文靜聽話的小女孩。

記得悦悦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領悦悦去幼兒園,把它放在老師的跟前後,我就狠心的走開了。躲在人羣中的我看到他她哭不停叫媽媽,心裏就揪心,但這也讓我當時就有了要陪養她獨立的主意。

首先,我和爸爸決定讓悦悦獨自睡一個房間,我明白這對她來説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但為了培養你的自立潛力,我咬牙堅持了下來。當晚,悦悦一個人睡在小房間裏,沒有媽媽的愛撫,她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夜深了,她的房間裏傳來了小聲的抽泣聲。我想,她必須是還沒睡着,需要媽媽的幫忙了,那時,我多想起身到她的房間,摟着她,讓她美美的進入夢鄉啊!但是孩子,媽媽不能這樣做啊!媽媽之所以如此鐵石心腸,就是想告訴你:人生道路是漫長的,很少有人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不可能有人會一生陪伴你,你要學會自立啊。有這麼一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媽媽期望你在遇見困難時不再像以往那樣依靠別人,要自己勇敢地去應對。其實,作為媽媽的我也是久久不能入眠啊!我心疼啊!我明白你個性膽小,媽媽無情啊。但等你長大以後,你就會明白我們對你的用心良苦了。

其次,她進入國小後,我們又決定不管她以後學習如何,都不打不罵她,而要循循善誘的教育和開導她,好讓她有一個簡單的學習範圍。記得有一次,她的語文考得很不好,從她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我就從她臉上讀懂了她此時的情緒,便面帶微笑,親切的問:“這天在學校快不快樂”只見她低着頭,小聲的説:“語文沒考好。”我連忙説:“只要用心,下次必須會考好!”“是嗎”她問。我笑了,説:“當然,在人生旅途中,被一塊石頭絆倒並不可怕,只要你有一顆不斷進取的心,別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就會成功了。”果不其然,在以後的學習中,她逐漸喜歡在閒暇之餘看起了課外書籍,並從中不斷的吸收養分,使得她在學習方面有了很大得進步,讓我們感到很欣慰。

之後我就對悦悦實行了獎罰制度,不管在生活和學習中只要是做的好和對的我就鼓勵和獎勵她,如果是做錯了我就讓悦悦明白錯在哪以後再處罰她。記得有一次悦悦考試考得不好,怕我罵她,回來後違心的説了慌,第二天接悦悦的時候我明白了真相,就語重心長得對悦悦説:“考得不好沒啥,但説謊就不好了。”於是當天,我就取消了悦悦得點心作為懲罰,從這件事以後她再也沒説過謊。

當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不可能時刻持續冷靜的態度,有時也會為孩子不懂事而生氣,或會為她不好的成績擔憂,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差異,不能事事都要求她做到最好,孩子身心健康,不比什麼都重要嗎孩子每一天都帶給我新鮮感,陪着她成長,有痛苦,有煩惱,但更多的是快樂,是收穫!孩子,你是媽媽最大的幸福!

家長育子心得體會 篇四

孩子今年已經在讀一年級了,但我認為現在還是應該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每天看着他高高興興的去上學,心裏感到非常欣慰。在我們國人的心目中,孩子是我們父母的延續,是我們的希望和寄託。父母理應為孩子承擔所有的義務。在此,本人的一點育子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好朋友。我認為在生活中,只有成為孩子的朋友,他才能夠在生活中,思想上與你進行良好的溝通,而作為家長才能夠真正知道孩子們心中的想法。每次孩子回家,我都會先給孩子一些鼓勵、表揚……然後會在吃飯的時候聊一些在學校這一天發生的哪些開心的事情和令他難以解決的問題,更好的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第二,嚴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沒有嚴格要求,就沒有教育,不愛護孩子自尊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真正的嚴格要求來自父母對成才標準的理解和期望;來自對孩子的特徵和個性特點的掌握。任何嚴格要求,即使是合理恰當的,但要使合理的教育變成孩子的意識行為,用簡單生硬、絕對命令和急於求成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循循善誘,慢慢引導,時刻愛護孩子的自尊心,才能使孩子有好的將來。愛護孩子的自尊心是建立在相信孩子可以進步的基礎上。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又要愛護他的自尊心,要教會孩子,你對別人的尊重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同時,家長和孩子應多多的進行交流,隨時瞭解孩子心理的變化和想法,和孩子變無話不談的朋友,以達到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第三,保持平常心,循序漸進。我現在對他的要求只是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家庭作業時候,我會給孩子自己一個安靜的寫作業的空間,不去打擾他的思考和習作,遇到有不會的問題喊我,我也會很耐心的告訴他,讓他自己先想想怎麼做,然後再給他講解。孩子這半學期以來,作業還不是很懂,我也着急,經常兇他,但是後來我發現兇完以後對孩子的學習效果非但沒有明顯改善,反而使孩子對學習有了一種逆反。我才明白,學習真的不能急於求成,後來我告訴他,要想學習好,首先要在課堂上專心聽講,把老師教的知識要牢記在腦子裏和心裏,這樣才不會什麼問題都要問爸爸媽媽。通過這半學期的努力,我發現孩子最近作業基本都能獨立完成,不會再喊爸爸媽媽……

第四,常言道:師者,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孩子求知慾相當強,他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滿意的答覆,就會使自己的威信在孩子心中降低了。我們要善於學習,使自己成為孩子求知的良師不僅為孩子做出好樣子,也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孩子一同學習也提高豐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識,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陪孩子一起學習,和孩子一起進步。

第五,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守信等行為,家庭氛圍的好壞是孩子心理、行為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在孩子面前儘量不發生爭吵等行為,孩子的生存離不開家庭,家長首先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孩子能生活在一個環境舒適、寧靜、温暖的家庭中。不要太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有意培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教育孩子平等待人,不可以自我為中心,同伴之間的交往要平等。如果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太霸道,處處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那麼別的小朋友就會疏遠他、孤立他。但和其他的小夥伴一起玩時,爭吵打鬧是避免不了的,一般情況下我都不插手讓他自己解決,但決不許欺負小夥伴,我告訴他每個孩子在爸爸媽媽眼裏都是寶貝,要對別人好小朋友就會喜歡你。讓他在這個過程中學會長大。第七,積極主動與老師取得聯繫,緊密配合老師,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首先,就是要配合學校及老師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其次,積極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培養孩子集體主義精神和社交能力。最後,也要積極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家長會等,瞭解學校及孩子的學習的近況。

總之,教育是一個系統複雜的工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孩子們的成長,也同樣要適當的進行調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經。到底怎樣教育孩子,自己還不是很懂,但是對於孩子,愛心,耐心,恆心,關心缺一不可。既要做孩子的嚴父慈母,又要做孩子的朋友,多給予支持和鼓勵,我知道自己做的還很不夠,所以有時覺得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努力,讓孩子快樂成長,讓夢想慢慢變成現實。

家長育子心得體會 篇五

承蒙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榮幸。我們孩子能走進341班這個快樂的集體,能遇到用心用愛教導他們的老師,這是他們的緣分,更是他們的幸運。在此,作為家長,我要説聲:“吳老師,辛苦了!感謝您這五年的陪伴與教導!”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幾點感受和各位家長交流交流,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加指點。

很多教育專家都説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鬥智鬥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麼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穫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麼遊戲?”她説:“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麼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温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遊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遊戲。我一直認為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闢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為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説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為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説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會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悦中時,我家的靜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着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着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麼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於她的心裏。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幹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為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為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為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為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後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後的人生,因為努力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

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説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國小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牀,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週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為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裏,才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為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

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説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

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麼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麼都由着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為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為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説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説:“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説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説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持你,只提一個要求:儘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説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後不管做什麼千萬別説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於他並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後,我們作為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為你生他養他並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為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才不失衡。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縣致力於新教育的同行40餘人遠赴六朝古都南京,參加新教育第xx屆年會。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參觀與學習,使我對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飛躍性的認識。

通過聽報告、觀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實地查看,我認識到,要想對學生的教育達到最理想的效果,讓每一個生命都閃亮,不能單純依靠學校,必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所講“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把家長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戰友,利用家長各自的資源教育學生,正如美國麻省波士頓終身教授嚴文蕃教導我們,家長是學校沒有的資源,要利用家長的長板補學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報告中所説家庭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是時間上的優勢,孩子的日常只有6-8個小時在學校,而其餘更多的時間在家裏和課外。

二是情感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利用親情和父母言行的示範性作用,對子女進行教育。

三是資源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學校的時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資源多種途徑進行教育。

回想我校對學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還不到位,沒有做到家校協調統一,沒有發揮家長在教育孩子中應有的作用。僅僅體現在每學期期末的一次家長會,平時利用班級微信羣、校訊通給家長髮一些通知、家庭作業之類的信息。平時通知家長到校,大多是學生犯了錯誤,給家長告學生的狀,讓家長批評學生,立即糾正錯誤的。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據學校的實際,充分利用家庭優勢,攜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樑,實現家校共育的合力,達到教育的最大優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員會,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羣、校訊通、QQ羣等加強家長和學校的交流合作,達到資源共享。

3、開展家校互訪活動。通過課程展示、節目展演等環節幫助家長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學校動態。

育子心得 篇六

説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説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裏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開始,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我認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識教學、智力開發這些一定要由學校教育來完成。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為家長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對孩子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兒子張彥坤今年十五歲,他不是很出色,但也有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孩子發展比較全面,學習上進步非常明顯,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動學習;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愛心,能體諒、尊重父母,與同學們和睦相處,知道勞動的艱辛,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粗心、愛玩電腦遊戲、做事情慢等。

要説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麼成功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少年,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着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嚴”字當頭,抓住國小關鍵期

大學者胡適曾經這樣説:“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孩子的現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錯愛”、“寵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代辦,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高中生中均出現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認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為“事件”,是認為這種孩子“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大並沒自然直,反倒長成歪脖樹。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為公着想,儘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我家培養孩子的習慣採取“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國小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我對兒子以嚴為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鬆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為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國小階段,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就等於抓住了孩子的以後。

二、培養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於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説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所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麼新鮮事,心裏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説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四、經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表現。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繫,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後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老師及時與我們聯繫,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彎路及孩子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為人父母者,欲子孫賢者,不染惡習。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奮刻苦努力的學習,將來能成為我們國家的棟樑之材。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對孩子進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

貪婪痴慢,人心墮落要因。一切時,一切事要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一切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斷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要做到愛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將來踏進社會,不為自己,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句瑗;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一切作業,團結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對大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孩子力爭做到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