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疫情下心理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疫情下心理心得多篇

疫情下心理心得篇1

危難時刻,方顯組工幹部本色。中組部陳部長近日對組織部門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作出了具體部署,各級組織部門也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為組工幹部在疫情防控中積極履職、發揮作用指明瞭方向。組工幹部是管黨員的黨員,管幹部的幹部,在全民戰“疫”的關鍵時刻,理應衝鋒陷陣、率先垂範,發揮好“主心骨”作用,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裁判員”“講解員”,在抗擊疫情中彰顯組工幹部擔當。

當好“守門員”,築起疫情防控“鐵城牆”。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堅強的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幟。疫情防控以來,“我是黨員,我先上”“我報名,算我一個”成為黨員幹部的共同誓言,廣大黨員成了防疫一線的最中堅力量。在這其中,組工幹部沒有缺席,成為“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的排頭兵、領頭雁……各級組工幹部深入一線,守卡口、測體温、做宣傳、保後勤,儼然成了無所不能的鬥士,既是動員黨員參與防疫工作的組織者,也是親身參與一線戰鬥的踐行者。組工幹部本身就是一面旗幟,一名組工幹部可以起到動員一批、帶動一片的效果。組工幹部出現在一線,才能讓黨員定心,讓羣眾放安心,更容易把廣大人民羣眾充分發動起來,把各種社會力量充分集聚起來,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大“疫”當前,組工幹部衝在防疫一線就是給黨員和羣眾吃“定心丸”,當“主心骨”,組工幹部應當仁不讓地當好“守門員”,守護“疫情”防線,更守護羣眾的希望和信心。

當好“裁判員”,識別疫情防控“好乾部”。疫情就是一面“放大鏡”,各級領導幹部在疫情面前的表現一目瞭然、一覽無餘。中組部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組織部門要注重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考察識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就是要在這場大考會考驗幹部的擔當作為。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看到了各地幹部的眾生相,既有“一問三不知”的黃主任,也有經受住“靈魂拷問”的姚市長,還有以“漸凍”之身英勇抗“疫”的張院長,越是關鍵時刻,越能看出一名幹部的成色。組工幹部本身就有知事識人之責,在當下,考察是否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是否堅守崗位、靠前指揮,是否嚴密細緻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就是衡量好乾部的最重要標準。越是在這個時候,組工幹部越是要深入一線,近距離識別幹部的迎考表現,像“裁判員”一樣,該亮“黃牌”的亮“黃牌”,該亮“紅牌”的亮“紅牌”,該“口頭警告”的“口頭警告”,該“鼓勵進攻”的也要“鼓勵進攻”。對於識別結果,既要有“火線問責”,也要有“火線提拔”,大膽提拔使用表現突出、堪當重任的優秀幹部,及時調整不勝任現職、難以有效履行職責的幹部,為防疫戰場營造良好的幹部工作氛圍。

當好“講解員”,傳播疫情防控“正能量”。古語有云:“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在防“疫”攻堅的關鍵階段,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士氣比武器更重要,讓“正能量”更多傳遞到每一名“戰士”心中,才是贏得最終勝利的關鍵。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都以自己的方式為防控工作貢獻力量,湧現出了一批感人事蹟、動人故事,激勵着大家毫不退縮、繼續向前。組工幹部的思想引導、政治建設本就是職責所在,大“疫”當前,更應該在全社會營造黨建引領、齊心攻堅的良好氛圍。要更多在抗擊疫情一線發現和選樹典型,弘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和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要更多發掘基層黨員的抗“疫”事蹟,豎起黨建引領抗“疫”工作的旗幟;要更多關注普通人的抗“疫”故事,發揮好榜樣力量,凝聚起全社會共同抗擊疫情的最強大合力。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也是戰鬥力,組工幹部要敢於發揮、善於發揮這方面的優勢,當好“講解員”,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難關的強大“正能量”,傳播好同心同德、合力攻堅的中國“好聲音”。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共產黨人向來不懼挑戰,抗擊疫情,組工幹部更是責無旁貸。每一名組工幹部都做到守土有責、以身作則,當好“守門員”“裁判員”“講解員”,必能讓黨旗在一線飄揚,讓黨徽在一線閃耀,我們也必將奪取這場戰“疫”的最終勝利。

疫情下心理心得篇2

通過參加今天上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舉辦“我們在一起——西安高校百萬師生戰疫雲端大課”活動,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的感觸很多,想用三個詞來概括,分別是自信、感動和使命。

一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為身在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道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而感到自豪。自西安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果斷採取專項措施,上下一心,戮力同心,共克時艱,突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自信。

二是心懷感恩,前路坦蕩。在疫情大考面前,萬眾一心,齊心抗疫,每個人都是抗擊疫情的參與者,沒有身外人。無論是衝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留守後方保障人民生活的一線工作人員,他們都是最美逆行者,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安全。正如視頻中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最大的幸運,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確實是這樣,致敬每一位為抗疫付出行動,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人。每每看到這裏,總是熱淚盈眶,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體諒,多一分支持!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到!只要我們齊心抗疫,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三是使命在肩,強國有我!高校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輔導員是學生的主心骨、知心人。總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不論何時何地。我熱愛輔導員工作,我深知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之重大。在打好這場疫情防控保衞戰中,守好我們的陣地,守好我們的學生,讓家長放心,讓學校放心,讓黨放心!不問前路,不問歸期,我們一直在路上!

疫情下心理心得篇3

如果不是過去我學過的知識沒有全還給老師,我真不知道自己如何陪我家那七年級的學生把網課上完了。

上網課是對老師們的一次考驗,是對學生們的一次考驗,更是對家長們的一次考驗。總總的來説,我對學校開的網課算是滿意的,畢竟老師們也是第一次上網課,我們家長還只用照顧好自己家的一個娃,老師們可是要每天面對如此多沒辦法拿尺子觸碰的孩子,學生們要是聽話還好,不聽話的話,老師既打不到又管不到,唯一的辦法就是上報家長我們,讓我們在家收拾他們,等到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想要達到的那種效果已經差不多被“愛”所驅散了。

剛開始陪我家孩子上網課時,我還能用我過去學過的知識,在家裏幫着老師解答一些老師上課提的問題,等上久了,我這才發現現在七年級的課程裏已經有很多我們上過大學還無法解答的腦筋急轉彎似的題目了,最後還都是我家孩子自己琢磨半天琢磨出來的。不過這些課程內容還是上網課不太難的事情,難得是每天叮囑孩子上網報到,在網上早自習和在網上聽課。

孩子也上到七年級了,上到國小四年級,孩子已經都是自己去上學了,現在上網課,又重新回到了孩子需要家長接送的狀態了。因為孩子對電腦不是很熟悉,我們做家長的必須每天早起幫孩子把教學軟件弄好,讓孩子坐在電腦屏幕前進行早自習,網絡好的話,我們還能回籠睡一會兒,要是網絡不好的話,我們就得不停地幫孩子調試網絡,以保證老師能夠看見孩子們坐在電腦前在早自習。

我們做家長的也得每天在家辦公,還得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很多過去可以交給學校處理的事情,現在都得家長們自己來做,真的,不是我們家長們犯懶或者沒耐心,而是真的太累了,每天把孩子的功課輔導好,給孩子準備完睡前牛奶,提醒孩子刷牙之後,我們才有躺下休息一會兒的時間。有時候我的工作因為白天沒空做,我還得晚上加班加點做,再躺下睡覺,已經是第二天凌晨的事兒了,不到起點又得起來新的一天,連我自己都懷疑我是不是有超人的潛質了。

好在現在我家七年級學生的網課快要上完了,等到三月開學回學校上課了,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就可以喘一口氣了吧。這一屆的學生們太難了,家長們更難,老師們,或許更難吧!

疫情下心理心得篇4

心理素質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為核心,由積極的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所導向的,包括認知能力、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的複雜整體。有專家為國小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幾點標準:正常的智力、穩定的情緒、適度的反應、和諧的人際關係、心理與行為符合年齡的特徵、能夠適應學習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學生由於生理缺陷,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水平相差懸殊,我們當然不能用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來衡量智障兒童。但在特教學校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就無法繞開“還給智障兒童一個健康心理”的課題。筆者認為特教學校要有意識地深入開展對智障兒童心理素質教育,雖然這是一個隱藏得較深的、容易被忽視的課題,但這個課題的落實,對智障兒童的實效價值,卻極其重要。因為智力的康復、情緒的穩定、正確的認知、堅強的意志等心理素質,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生活與尋求自身發展的關鍵。同時,開展對智障兒童心理素質教育,也是我們落實教育目標、完成教育任務、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徑之一。

在方法上,教師要在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活動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親和的態度,影響薰陶學生;同時要結合授課科目的特點,挖掘出對智障兒童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素材,通過對學生心理各層面施行積極影響,補償其心理缺陷,以培養出良好的心理態勢,為他們的一切行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體作法闡述如下:

一、開發以生活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開展學生智力康復訓練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特教學校只有推行以生活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才能系統、穩步地開展對學生的智力康復訓練,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兒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編寫,已經有20多年,現在看來,它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忽視智障教育的多維目標;注重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視學生智力差異的多樣性;注重教師的主動,忽視學生的主體,因此,它在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都已經不適合當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並不在於學生學習了多少系統、複雜的知識,而在於其自身發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滿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開發、行為得到多少矯正、自我服務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xx年《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積極主張我們的教育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出發,具體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既要使學生在實用生活知識、技能以及習慣等方面得到培養與發展,又要讓學生體驗愉快的學習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學生學習的東西要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適應。現在,許多特教學校都在開發、整合新的教育資源,革新教育內容、方法和目標,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筆者通過實踐與對兄弟特校的瞭解後認為,落實“以生活為核心”理念的教育過程,就是最好的開展學生智力康復訓練的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那樣:“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復訓練的過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堅持好創造情感情境原則、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則,以期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創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保持愉快的情緒,達到與學習環境的和諧,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堅持趣味性原則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動機明確,始終在歡樂的情緒中自我要求,進行學習。成功性原則就是要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學生成功的機會,並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這一原則對智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別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創造教育機會

筆者瞭解發現:友好的師生關係,可以讓學生形成對老師強烈的喜愛情緒,這種情緒具有固定化、持續化、依賴化的特點。就是説,學生很願意接受並服從於他心目中的領袖式的老師!

一般來説,培智班師生比不大,這為每個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打開了方便之門。儘可能多地接近、瞭解學生,與學生交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有威信、和樂意信賴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兒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豐富的情感和準確的判斷力。當他真實地感覺到你在重視他、關心他時,他就會嘗試主動走近你,期望在你這裏得到幫助和解脱,表現出無限的真誠。

關懷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催化劑。學習上的幫助、生活上的照顧,小到一次鼓勵、一個讚賞的眼神,都能充分滿足學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獲得成功等各種情感需要,繼而讓他們產生濃厚的“幸福”體驗並內化為進步的動力。這時,教師對於學生的號召力、管理力、“誘惑”力明顯增強。這樣,在和學生愉悦的溝通交流中,我們既可以感覺到師生情誼的樂趣,無形之中也創造出了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

在我們學校培智部,有的老師善於處理和學生的關係,彼此親暱,和諧融洽,所以課堂紀律好、教學效果好,學生進步快。因此,良好的師生關係,能直接或間接對學生認知、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

三、堅持個別化教育原則,幫助學生和諧發展

個別化教育原則是説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智障兒童的個別差異,為他們設計出各自所能達到的發展目標,然後採取相應的方法促進其實現。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個班級裏,學生的個別差異也很明顯,既有量的差別,也有質的差別,這樣就導致了他們內在或外在需要的差異,因此,“因材補償”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在通過集體教學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個別輔導、編組輔導的方式來“開小灶”,加深知識印象,鞏固生活技能。雖然個別輔導的目標、內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師有耐心,但越是個別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堅持個別化教育原則,不僅直接有利於所有學生智力缺陷的補償,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心理態度,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四、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自我服務能力

對自我事務的處理,是智障教育的出發點,不管輕度、中度還是重度智力缺陷兒童,都應當在接受教育後,可以自我照顧或較少需要別人照顧。在傳授基本知識技能的時候,教師給予學生關懷、慈愛是應當的,但我們不可以對他們一味遷就、容忍。在自我服務能力、習慣養成、道德準則等多方面的教育上,要有嚴格的尺度,也就是説,一定要把補償缺陷貫徹在教育活動的始終,該放鬆的絕不嚴格,該嚴格的絕不放鬆。如果因為學生有缺陷,起了憐憫之心,那麼很可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我們發現,降低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標準,就會導致學生更加懶散;降低學生習慣養成的要求,就會導致學生混亂……因此,教師要有正確的學生髮展觀,在自我服務能力、習慣養成、道德準則等與他們生活密切聯繫的幾個方面,一定要嚴字當頭,不可疏忽。所以課內課外,教師都要耐心啟發,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地反覆給他們講清道理,讓他們逐步養成遵循生活準則或規範的行為習慣。從心理教育角度看,越是嚴格,越是容易培養出學生良好(健康)的認知能力、動機、情感和性格。

五、營造家庭和社會教育環境,共同維護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國內外教育學家普遍認為,如果沒有家長的積極參與,智力障礙兒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繫、溝通工作,為學生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一方面,我們調查發現,智力障礙兒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兒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離婚、“爺爺奶奶”託管、多人殘疾、過於貧困等不利於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學校要儘量把這些不利因素補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長學校開展活動、要求家長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貧助學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長傳授智障兒童教育的基本知識和缺陷補償矯正方法,佈置教育任務,讓他們切實承擔教育的責任。智力障礙兒童對親情的依賴與渴望是非常強烈的,家長更多的關心能使他們獲得情感的豐富和情緒的穩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會教育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喜愛,走出校園,開展一些參觀、旅遊活動;可以請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士看望學生,請周邊學校的大中國小生來陪伴他們度過週末等等。這些活動,可以增加生活樂趣,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表明,學生非常喜歡這些活動,每次都很興奮,積極表現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總之,一定程度上説,智障兒童的發展,就是心理素質的發展;智障兒童的教育,就是心理素質的教育。本文就當前特教學校在開展對智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法,做了一個膚淺的論述,請同行指正。

疫情下心理心得篇5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斷聚焦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採取“最勇敢、最靈活和最積極的”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為世界公共衞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戰“疫”的速度、決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樣,應當學習中國的應對措施。

中國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組織人力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立“發熱門診”、迅速隔離感染者、鼓勵在線醫療、關閉學校、為隔離在家的人們配送醫藥和食物等。科學技術成防疫急先鋒,救援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用於防疫。“在與新冠病毒抗擊的戰鬥中,中國部署了消毒機器人、智能頭盔、配備熱像儀的無人機和先進的面部識別軟件。一些外賣平台利用機器人將食物從餐廳送到外賣配送員和顧客手上。

中國的學校停課不停學,數百萬學生每天通過直播軟件上課。疫情下的許多行業仍然保持繁榮,包括健身、廚藝和音樂等線上課堂。

疫情如令,責任如山。在這場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戰鬥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信念和責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