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疫情下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67K

疫情下心得體會多篇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1

2020年4月9日,點開共產黨員網,看了一篇又一篇關於武漢終於“解封”的優秀文章,對於值守在社區門口、為進出居民測量體温、登記信息的我而言,感慨萬千。是啊,從凜冬到暖春,漫長的2個多月後,武漢“解封”了。今天的解封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但我們也要明白“革命尚未成功”,歡欣鼓舞過後,我們“仍需努力”,才能守住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解封不等於“解防”,仍需“防放並舉”。一場突發疫情,給這個2020年的開頭帶來了諸多不順,但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基本抵禦住了這場疫情洶湧的衝擊,而處於風暴中心的江城武漢,也逐漸重啟。但重啟並不意味着“全面開啟”,更不意味着“解封”,隨着無症狀感染者的相繼出現,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為此,仍需“防放並舉”,仍需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需繼續與疫情防控的步調相一致,讓新冠肺炎病毒沒有可乘之機。行百里者半九十,村、社區的第一道關口要繼續“防”好,進出門要“把好關”,信息登記要“留痕”,體温測量要“到位”,安全口罩要“戴好”,“健康通行碼”要“看清”;企業復工復產和農業春耕的保障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不斷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打通“堵點”,去除“難點”,保障農業和工商業復工有序,產業發展有力,真正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兩不誤。

解封不等於“解防”,仍需“動靜結合”。封城,意味着武漢按下了暫停鍵,意味着親人之間的團聚被阻隔,意味着千萬人的衣食住行將受到影響。社會停擺的不便,感染病毒的恐懼,親人逝去的傷痛……正因有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有武漢人民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才有了全國本土疫情傳播的基本阻斷。如今,武漢城門打開了,武漢人民可以流動了,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解封不等於“解防”。疫情防控雖迎來“春天”,但切不可麻痺大意,廣大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基層幹部等等值守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仍需“動靜結合”,要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排查可能存在的疑點和盲點,對於可疑人員要測量體温,要進行信息登記,確保疫情防控不留任何死角,繼續築牢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向全國人民交出一張滿意的“答卷”。

解封不等於“解防”,仍需“多方聯動”。自戰役打響以來,武漢人民一邊忍受着疫情帶來的磨難,一邊守望相助積極生活,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武漢無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無愧為“英雄的人民”。在這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刻,隨着全球疫情持續擴散,給下半程的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新的風險。“疫魔”未除,戰鬥還將進行,因此仍需“多方聯動”。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廣大醫務人員要繼續隨時待命,在疫情關鍵時刻能夠站得出來、衝得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在重症病房裏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各地政府部門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14億人民要按要求自我防護,諸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硬核抗疫,跑出疫情防控的加速度,打贏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2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體國人猝手不及。x月x日,當我還在家關注着疫情新聞的時候,突然接到單位通知,市委組織部號召市直黨員幹部xx社區值守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報名請戰,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火線支援社區防控一線,打響了我的防控阻擊戰“疫”。

社區防控防什麼,怎麼防?有沒有危險?不讓居民隨便出入,他們能聽嗎?帶着這些困惑我來到防控點,一時感到無從下手,但,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我多想。我主動向社區、物業、綜管人員請教,出入登記、測量體温、檢查證件,每天一遍遍重複着這些相同的步驟,不厭其煩地解釋説明,耐心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意識到,社區防控就是要把這些看似很小的事做好做細做實,才能不讓疫情蔓延到小區,這是我作為志願者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對小區居民生命安全的承諾。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落實聯防聯控、羣防羣控的關鍵。我所值守的小區有三千多户居民,常住一萬多人,每天外地返回人員、復工人員和車輛混雜流動,防控壓力較大。我們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最新通告要求,結合小區人員流動實際,分類施策,精準管控,認真檢查,詳細登記,確保不出任何紕漏。在嚴格管控的同時,我們積極幫助小區居民拿取快遞、搬運物資,提供生活便利。指導復工人員辦理復工手續,保障合理需求。隨着疫情形勢好轉,管控措施得力,我們也逐漸取得了居民的讚許和信任,他們很自覺地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

每天在一線值守,看到的是鮮活的人物,感受的是心靈的撫慰!接到任務後,很擔心家人的態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都在家,也擔心這樣每天進出有沒有危險。但是,嚴峻的疫情形勢告訴我,國家有難,必須要有人站出來,這是踐行一名共產黨員初心的時刻,國家召喚使命必達,我必須要上!簡單和妻子交代了一下,妻子只説了一句:你去吧,家裏有我!讓我沒有了後顧之憂。妻子每天在家做好後勤,燒飯洗衣照顧孩子,還變着花樣做各種營養美食給我補充體力,年幼的兒子稱呼我是“戰士”,每天給我加油打氣:“戰士加油,爸爸最棒!”而我每天回到家卻要“自我隔離”,兒子嘴裏唸叨着要我抱卻只能將他拒之門外,內心充滿愧疚,更覺親情珍貴。而讓我感動最多的是每天面對的社區居民,有對我豎大拇指,稱讚我是英雄的大姐,有二話不説,放下方便麪就走的大哥,還有進出都對我敬禮的小朋友,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完成任務的強大動力。學校領導也多次親臨一線看望慰問,及時送來了防護物資,讓我倍感温暖,信心十足。我明白,不是我的工作做的有多好,是身邊這些可親可愛可敬的人在默默支持着我,讓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為他們守護一方平安。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每當疲憊的時候,想想揮戈沙場的白衣戰士,衝鋒陷陣的公安衞士,臨危不懼的社區勇士,內心又充滿了愛的光亮。風雪即將過去,病魔終將潰散,待到花開燕來時,讓我們走出來,看乾坤依舊,山河不改,在我們共同捍衞的土地上,互道一聲:歲月靜好——別來無恙!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3

烈火煉真金,戰時出英雄。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各地紛紛出台表揚幹部、提拔幹部相關措施,在鬥爭一線考察識別幹部,提拔重用疫情防控期間表現突出、踏實肯幹、勇於擔當的優秀幹部“真英雄”。樹立典型、提拔優秀的抗“疫”先鋒無可厚非,但對於某些假借防疫東風想要“扶搖直上”的“偽英雄”,組織部門和紀檢部門也要仔細甄別、從嚴懲處,避免英雄寒心、魚目混珠。

提拔任用幹部,要遵循相關標準和程序。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史,幹部任用標準隨時代變化,秦漢以察舉和薦舉為主、以“賢能”為標準;隋唐至明清清,以科舉制為官員任命標準;新中國成立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確定幹部任用標準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無論哪個時代,能者、賢者、德善者皆為官員幹部任用準則,防控疫情工作中表現優秀、擬定提拔的幹部,也應堅持三“上”三“下”原則,避免有人“鑽空子”“撿漏子”“搶位置”。

勤者上、惰者下,切忌“渾水摸魚”。勤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勤勉踏實、認真工作、任勞任怨的幹部和人員,按照政策給予相應獎勵和慰問,能夠提升幹部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切忌出現按資排輩、渾水摸魚情況。一些單位和部門踐行“應報盡報”原則,“大鍋飯”式表彰為幹部“謀福利”,強行佔用資源開展“評先爭優”;也有單位和部門實行“順位優先”原則,按照年齡、工作年限等“硬指標”搞“一刀切”,看似公平合理,實則暗流湧動、矛盾凸顯。表彰先進絕對不是“矮子裏拔高”,也不該搞“謙讓”和“排位”,應該是實事求是、不偏不倚,把獎勵和慰問給到實實在在付出的一線“優秀”人員。

能者上、庸者下,切忌“彎道超車”。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對於在防控疫情工作中衝鋒在前、表現突出、符合條件的優秀幹部,要按照既定激勵條款進行提拔和重用;對於某些濫竽充數,假借疫情東風“順勢上位”的平庸幹部,推薦單位和組織部門要做到認真識別、嚴格考察,要廣泛徵求幹部和羣眾意見,避免“偽英雄”們“彎道超車”擠落“真英雄”情況發生。例如網傳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一起幹部擬破格提拔引發的“上級實名舉報下級”事件,雖然當地縣紀委監委和縣委組織部成立了聯合調查組介入調查,但造成的負面輿論影響已然無可避免。破格提拔幹部是特定條件下措施和方法,一定要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而不是按名額分配、按表格申請、按需要“編故事”。

德善者上,積惡者下,切忌“李代桃僵”。官本主義現象,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學而優則仕”是幾千年來讀書人的終極目標。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得到組織認可,在更大平台上施展才華,有人選擇更加努力,有的人選擇“不擇手段”。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任用幹部的標準,把德放在優先位置,只有思想品德過關的幹部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德善是標準也是要求。提拔人才,有德者居之,在防控疫情工作中俯下身子服務羣眾的“德善”幹部、經歷考驗和磨礪的優秀幹部,該提拔提拔,大膽啟用、委以重任,但要避免任人唯親、嫡系幹部“李代桃僵”,造成負面輿論影響。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針對擬獎勵和提拔幹部,一定要觀察“其人”“其事”,全面考察、嚴格審核,仔細甄別“真英雄”和“偽英雄”;要嚴格落實責任倒查機制,發現借“疫”上位的“偽英雄”,一定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防控新冠肺炎工作中的優秀幹部獎勵提拔,三“上”三“下”是願望、是理想,也是標準、是要求。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4

每當早晨騎着電動車行走在馬路上,看見路旁的樹上逐漸開出了花骨朵,粉紅的、嫩黃的、淺綠的,五顏六色的花給這個春天帶來了生機與温暖。可能是人們在失去之後才更學會懂得珍惜,疫情局勢好轉後的春日景色顯得格外美麗。春天來了,就是希望來了。對於每一位基層幹部而言,放鬆警惕只能讓這個春天變得短暫。要讓大眾擁有更好的春天,需要苦功夫。

更好的春天,需要跑出抓經濟保民生的“加速度”。隨着企業的陸續復工復產,許多地方的復工復產率已經達到了100%。可是在高復產率的背後,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開工率才是基層幹部們引起重視的關鍵點。企業生產產能有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景區、博物館等人員密集型特殊場所是不是按最大容納量50%的程度接待遊客?這才是復工復產率背後真正的深意。可現實卻是,有些單位仍然處於關停狀態,職工被迫繼續待在老家。沒有經濟收入,就難以維繫日常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經濟來源的缺失也讓員工心急如焚。在防控疫情期間,某些日常必需品物價上漲,老百姓也應多多理解。現在,口罩已不再是走俏的熱銷品。某些低風險城市,黨政主要領導帶頭下館子、逛商超,為服務業站台,鼓勵羣眾摘掉口罩,為的是樹立防控疫情的信心。

更好的春天,需要共鑄以穩定促發展的“變奏曲”。疫情過後,不可否認的是,儘管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卻沒有阻礙大家前進的步伐。對於教育行業而言,許多學校都已經開始制定返校預案,組織教職工多次開展模擬演練。準備越精細,對學生的安全保障程度就越高。對於城市管理工作而言,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各項改造和環境整治必須提上議事日程。疫情絕不是懶政怠政、不開展常態化工作的藉口。大街小巷的早餐攤重新出現了煙火氣,中午熾熱的太陽映照在每個基層幹部的臉上,晚上下班高峯期重新出現了川流不息的街景……以發展保穩定,以穩定促發展,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全國人民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疫情必然會很快過去。老少爺們、兄弟姊妹們並進,讓生活更美好。

更好的春天,需要羣眾吟唱一首寬容的“交響樂”。自4月8日0時起,湖北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鄂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被按下暫停鍵的湖北,正在重啟……這場疫情,也改變了人們對一些行業的看法。首要的肯定就是醫護工作者羣體,我們常想到的就是醫患關係的黑暗面。醫者仁心,在人們健康狀況敲響警鐘的時候,是他們用精妙的技術和無畏的大愛幫助我們驅散陰霾。其次就是服務業工作者,物業從業人員、快遞小哥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以前説起物業,羣眾總是認為物業收費高,沒有服務好業主。可是現在,他們用一次次行動詮釋了他們的情懷與無悔,外賣小哥更是走上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搞好服務,他們是認真的;防控疫情,他們更是勇猛的。

海子的抒情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用多説大家都會知道。“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人民羣眾的幸福安康就是基層幹部一生奮鬥的目標;“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當基層幹部累了的時候,就適當停下來歇歇腳,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與他們好好聊聊家常。“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人人都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這就是更好的春天。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更顯中華兒女英雄本色。一聲號召,上千張牀位的醫院數日建成,數千名白衣天使四面八方彙集災區;一聲令下,十數億人移風易俗,把春節居家自律作為對一線工作人員,對國家的無聲支援!

疾風知勁草,挑戰顯擔當,有建設者在防疫一線晝夜施工,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有醫療工作者在一線竭力搶救,一位位的病危患者起死回生;有科研人員日夜不停的研發疫苗,大眾有了戰勝瘟疫的希望與信心;保障物資車輛在路上飛馳,防疫相關生產企業超負荷運轉,社區工作人員不厭其煩的登記排查……無不體現中華兒女的擔當。

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羣眾迅速投入戰鬥。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此時更應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抗疫的關鍵時期,在履行教書育人這一職業的崇高義務的同時,更應展現出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與責任感,衝鋒在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一、堅定信心,提高政治覺悟

身為黨員應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守崗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到一線去,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身為黨員,我們應在疫情防控中亮明身份,當先鋒做好三個表率。

1.爭當積極執行防控措施的表率,帶頭響應支持有關防控措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顧全大局堅守崗位,配合醫務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隨訪,落實外出學生監測檢查。

2.爭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表率,積極通過電話,班級微信羣等多方面渠道廣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對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和專業知識,引導羣眾,家長學生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帶頭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積極迴應家長關切問題,對違規行為予以堅決抵制。

3.爭當堅守崗位履職履責的表率,在疫情防控中主動承擔黨支部分配的任務。帶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防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控,並落實防疫舉措;積極參與疫情防治知識普及,引導羣眾正確理解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志願服務;帶頭並勸説身邊親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加強個人防護。

三、明確自身職責,合力打贏疫情防控硬仗

1.身為一名黨員教師,明確自己的雙重使命與責任,做到帶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通過短信及班級羣消息認真教育引導學生及家長注意個人衞生與防護措施,提升防禦能力。對意識不強,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主動耐心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杜絕不實謠言及信息在班級中傳播,對具有恐懼心理的家長學生,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進行心理疏導。

2.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對全班學生持續追蹤調查,掌握學生外出行蹤,身體狀況變化等情況,建立每日報告台賬。通過詳盡的表格對全班外出學生,返回學生做到徹底摸排,對外出返校學生進行體温監測並上報,防止出現疫情失守失控,疫情傳播的情況。對身體狀況較差,滯留外地的學生給與更多的關心與疏導。

3.積極開展線上學習宣傳,為避免傳播風險,引導學生假期自學,鼓勵學生利用遠程教育平台、陽光校園、空中黔課、貴州發佈等公眾號提前熟悉教材,做好線上學習相關工作,將停課不停學落實到實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而對突發疫情,我們更應清楚認識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做到防疫有責、盡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堅決打贏這場防疫人民戰、全局戰,攻堅戰做出黨員老師應有的貢獻。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6

疫情持續緊張,居民最好的防控措施就是居家呆着,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傳染鏈,從而快速達到社會面清零的效果。

居家防控,只要生活物資保障供給,真的衣食無憂。

然而,即便生活物資充裕,有些人居然弄不到飯吃,或者吃不好,有的面對充裕的物資,一聲長歎,豈不怪哉?

原因很簡單,不會做飯唄。

我很好奇,一個不會做飯的人,平時又是怎麼活下來的呢?

其實,也不難理解。沒有疫情,社會常態下,手機一按,外賣分分鐘到手,吃過,垃圾一扔了事。或者與父母長輩生活在一起,長時間享受着父輩廚藝,真正的飯來張口,從不需要考慮做飯一事,也從來沒有缺吃捱餓之虞。

可是,疫情特殊時期就不同了,靜默管理,獨自居家隔離,遠離父母。封控區、管控區外賣有時也很難點到。此時,只有自己動手,才可以豐衣足食啊。反之,如果懶惰,或者沒有做飯的技能,那就只能忍飢挨餓了。

看看有些人的窘態。

3月21日消息,xx一小夥子封控在家,3天燒糊了2個鍋。鍋怎麼會燒壞呢?原來這年輕人從沒燒過飯。雖然這次封在家裏,嘗試燒飯,手機搜索,照着菜譜操作,但還是頻頻出錯。做出的飯難以下嚥,最後連鍋都燒燬了。

作為年輕人,做飯的事,你平時可以不去做,但你一定要有會做飯的本領,以備不時之需,以防不測之用。

成人燒壞了鍋的事,表面上是小夥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但根子是不是出在父母身上呢?

無獨有偶,3月2日,xx,因為疫情被隔離在家的女子收到了一隻白條雞的防疫物資。可是,雞在手裏,該女子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崩潰大哭,因為她面對這隻整雞,束手無策,根本就剁不開。

連一隻雞都剁不開,還能幹啥?現在有些孩子太嬌生慣養了,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身體長大了,生存技能沒有掌握,心智上依然是個孩子,“巨嬰”就是這樣形成的。

不會做飯,捱餓又能指望誰呢?

有人在家吃了20多天方便麪了,家裏方便麪已經吃完。雖然家中有米,但自己不會做飯,不得已乞求鄰居中午做菜時幫他代做一點,資助他一下。

求人不如自救,連做飯都不會的起碼生存技能都沒有,怎麼好意思張口求人呢?

疫情期間,不會做飯,看起來是小事,但卻暴露出人在成長過程中教育的問題。

人是怎麼成長的?教育使人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個成年人,如果連做飯的事都沒有學會,那麼,多年的教育,他(她)學了什麼?又學會了什麼?

今天的家長,最大的錯誤在於過度保護孩子。孩子從學校回到家裏,家長不讓孩子做任何事,什麼都不用幹,只要把作業做好就行了。這種保護,已經過了頭,對孩子有好處嗎?

然而,這些有害無益的事,我們很多家長天天都在幹。包辦意味着剝奪,代替意味着扼殺。包辦的越多,代替的越多,孩子自主發展的機會就越少,孩子成長的機率就越小,最後,連燒飯都不會,也就不奇怪了。

往深處説,不會燒飯,是勞動教育的嚴重缺失。

有的家長,溺愛到連打掃教室衞生都不讓孩子做了,真是不可思議。

如果是低年級的國小生,出於體力和安全考慮,家長協助孩子完成衞生打掃,情有可原。但孩子大了,還有必要不讓孩子參加勞動嗎?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我們的教育方針,可在現實中,勞動教育很難落地。讓孩子參加必要的勞動,不僅能讓孩子獲得勞動技能,比如燒飯,還能養成勞動習慣,更能夠磨練意志品質,培養責任擔當。

社會發展到今天,勞動的形態與以往大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恪守教條,非要叫孩子下地勞動,下田插秧。今天的孩子不必這樣做,都機械化操作了,無田可下,也無秧可插,這説明勞動形態變了。但是無論時代怎麼發展,無論勞動形態如何變化,勞動的精神內涵不能變,也不會變,勞動教育的價值永存。

今天的孩子,身處優越的成長環境,與過去相比,更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失去勞動的教育中,長成一個一個“巨嬰”。

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教育的生長就是要每個人健康成長,最基本的要掌握生存技能。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剝奪了兒童的童年,也就剝奪了兒童的成年。

病毒可以攻克,可以防治,其實未必可怕。但是,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失去不該失去的東西,到成年就很難補回,這樣的後果真的可怕!

疫情下心得體會篇7

在“延長的假期”裏,“停課不停學”成為“宅家學生族”的假期學習新模式。為了早日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學院教師紛紛走上線上教學的新崗位,為戰勝疫情出一份力,盡一份責,讓學生在家裏感受到與學校同樣的學習效果。學院各院(系)學生服從學院教學安排,在線上刻苦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分享了他們的學習心得。

1、因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我們不能去返校上學。但是,我們沒有因為疫情,而停下學習的腳步。線上學習十分有趣,新穎的上課形式、精彩的課堂瞬間,無不吸引着我們。老師通過錄播的方式,給我們傳授知識。線上學習也十分便捷,不用出門就可以獲取知識。但同時,線上學習考驗我們自覺性和耐心。沒有老師面授時的監督,沒有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討論的氛圍,讓一些同學發出了“想回歸教室”的心聲。我認為,線上教學的效果,主要還是取決於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優秀。非常時期,大家一起攻堅克難!

2、在疫情期間,作為學生的我們要緊抓學習並做好新學期規劃。新冠病毒雖然阻止了我們正常上課,卻無法阻止我們對學習的熱情。學院積極應對開展了網絡授課,我們通過“學習通”平台網絡視頻課程學習新知識,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在老師指導下更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在網絡學習之餘,大家還可以利用在家的時間學習其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願待開學再見時,我們都是更好的自己。

3、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大有不同,線上教學可以説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我們的老師採用了“學習通”平台學習+線上討論等方式授課。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吸收知識,每次上完線上課程,老師們都會收集學生們的課程反饋,開展線上答疑,講解課程重點、難點。課後,同學們參與老師佈置的討論話題,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服務器卡頓、網絡語音效果差等問題,老師們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如錯峯學習,語音搭配文圖説明等,保證了同學們線上學習的效果。疫情當前,我們應該積極配合學院安排,按時完成線上教學,勤勉自律,學好知識,為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4、經過近期的線上學習,我的假期生活開始有了很好的學習規律。線上的課堂生動有趣,每門課程都有不同的風格。老師們幾乎全天在線,同學們的學習疑問隨時可以在線向老師提問,老師耐心解答,在老師們悉心的指導下,我掌握了新的知識,學習上有了較大提升,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在疫情期間同學們每天都能享受到知識帶來的力量,我相信這也是為網課教學辛苦着的每位老師的心願。希望疫情能夠儘快結束,早日回到校園與老師、同學們相見。

5、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嶄新且新奇的體驗。對我而言,線上教學實現了隨時隨地學習,提升了學習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學習樂趣。但這種學習模式缺乏在教室裏學習的氛圍和集中的注意力,極大考驗了同學們的自控能力。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線上學習,讓我更加明白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如何從假期的倦怠與輕鬆感走出來,跳出舒適圈,成為了我們提高自律能力的關鍵。相信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此次戰“疫”一定勝利收官!

6、延遲開學是打贏“防疫戰”的重要環節,學院為我們開展了網絡教學。老師們採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了我們的知識。網絡教學讓我們有更加充沛的時間學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學院為全體同學開設了一門“新型冠狀病毒安全公益課”,讓我們充分了解疫情,從自身做起,講究衞生,做好防護。線上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利用好網絡上的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經過篩選後擇優自學,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這段抗擊疫情的日子裏,我們在家努力學習就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相信待到春暖花開之時,我們就可以共享春光燦爛。

7、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接受網上學習,同學們難免會迷茫和不適應,但我們沒有停止對學習的熱愛,老師和同學都在共同努力。線上學習時,我們的任課老師每天按時在線授課,並通過qq、微信、學習通等各種軟件工具在線解答疑問,同學在線相互交流探討。新的學習模式帶給我們的新奇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家學習增強了大家學習的主動性,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把握自己所適應的學習節奏,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8、以前在教室上課的時候,大家同在一塊黑板面前。現在手機和電腦屏幕成為了那塊共同的“黑板”。在屏幕面前,我們依舊可以領略到老師的風采,享受到一場知識的盛宴,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雖然學習的形式和場所發生了變化,但學習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沉下心來認真學習。只要我們嚴格要求自我,永遠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認真投入到不停止的學習當中,不辜負黨和學校的期待,就能為戰勝疫情貢獻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