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1W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心得體會

《海上鋼琴師》一個關於1900的故事,一個雖有遺憾,卻並不遺憾的故事。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歡迎大家參閲。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1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他被人遺棄在郵輪弗吉尼亞號的鋼琴上,後來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起名叫Danny Boodman 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能夠通過觀察人的神態來彈湊出相應的音樂。在他戰勝自認自己的才華無人能及的爵士樂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後,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製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但他的內心依然平靜,以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他身邊帶走為理由拒絕了。1900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到了最後,好朋友Max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與弗吉尼亞號殉船於海底。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 時,我並不讚賞他。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固執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整部電影最讓人深思的就是結尾時1900與Max的對話。1900所説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個真諦。1900不敢下船,是因為他看不到城市的盡頭。與其説看不到城市的盡頭,不如説是看不到人慾望的盡頭。在城市裏,有太多的選擇、誘惑,讓人無所適從,使他對未來產生了恐懼。

1900才華橫溢,卻談薄名利,甘於船上的平凡生活。生於船,長於船,最後與船殉於海底。他有陶淵明的品格,屈原的氣節。1900是一個沒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裏,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對於他的死,我們感到惋惜。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900最後的結局殉船於海底是必然的。面對着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不變則亡!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獨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為他適應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經不能或是不願意改變了。對於連綿綿不斷的城市,對於自己的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了。要他回到陸地重新生活,他是無所適從的。

在現實中,我們沒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會。社會是什麼?它是競技場,是天堂也是地獄。 在當今社會上,與其説人們在追名逐利,不如説是為了生存。一個生存的慾望,可以催生出好多東西,可以給我們無窮的動力。 亦可以使我們迷失自我。慾望是把雙刃劍。但給慾望一把尺度,它就會變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義。我們總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虛以世界裏。要適應這個社會,但不要隨波逐流:要改變自己,但保留一顆醒悟的心。

1900為音樂而生。沒有盡頭的城市,是上帝的鋼琴,你無法操縱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個有限的琴鍵,敲出無限的音樂。只有在海上你才有靈感創作出天籟之音。他沒有下船,只是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純粹的心而走,為自己而活。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麼而活,我們怎樣活,又是什麼支撐着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生與死的方式,要怎樣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選擇!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2

深邃的大海猶如一盤永遠沒有勝負的棋局那樣的撲朔迷離,更孕育了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也孕育了一個海的孩子為海而演奏的鋼琴師。電影《海上鋼琴手》講述的就是這個海上的生命平凡又不失傳奇的一生。

電影的導演是來自意大利的託納·託雷,他創作的三步曲,另包括《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説》堪稱經典。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發生在一艘往返於美國與其他大陸的輪船上,而故事的男主人公的一生也就是在這艘船上度過的。更確切的是在這片時而寧靜時而澎湃的大海上,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

故事是由一個綽號為“康牌”的小號演奏手講述。“康牌”是他心愛的小號的牌子,由於貧苦潦倒,他不得不忍痛去賣他相依為命的'小號。然而在這家收購各種樂器的店裏卻發現了一件他朋友的物品一張鋼琴曲的唱片。這張曾被創造者捏碎又被店主復原的唱片傳出優美的鋼琴曲,這首沒有名字的鋼琴曲和無名的創作者的故事開始向我們娓娓道來了。

在一艘輪船上,一名船工在空蕩蕩的頭等艙發現了一個原本該放檸檬的箱子,令他驚訝的是裏面竟然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他意外地成為了一名父親,並且為這個孩子取了個特別的名字叫1900。這便是我們的主角可。由於1900在海上出生且由這名黑人船工收養,為了留住孩子,每次面對船上檢查時都不得不把他藏在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這樣的一個他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存在記錄。這樣的日子並不能影響他什麼。然而在1900還是個孩子時候,這位好心的父親卻因為一次意外喪失了生命。1900便真的以海為生了。也許是註定,鋼琴的優美樂聲吸引了這個普通孩子的目光,卻也告訴我們,他對於鋼琴的天分。十歲不到的他便能莫名地演奏出令人讚賞的鋼琴曲。

1900與“康牌‘的初次相遇也是與鋼琴有關。當時康剛到船上工作,還不適應海上生活的他在一個大海咆哮的夜晚在船上步履為艱的走着。從小在海上生活的900卻行如平地。兩人在頭等艙的大廳相遇。1900習慣地坐在鋼琴前,讓康解開系鋼琴的搭扣。康瞭解解開搭扣的後果,但他事實聽從了19900的要求。以下的這段是我最喜歡的情節。鋼琴和坐在椅子上的他以相對靜止的狀態隨着搖晃的船來回移動,竟也是那麼的自然。他還邀康一起坐上他的“船”。起初驚慌的盎也逐漸安心的坐着。1900彈着悠揚的樂曲彷彿在海上起舞,音樂是那樣的切合情境。他不僅為海而生,更是為鋼琴而生。相信只有親眼看到的人才能感受到他與海共舞的酣暢淋漓。

1900同時也是個奇妙的鋼琴師。他能夠用心去觀察每個人並且能又鋼琴表達人們的內心世界。琴聲彷彿在敍述人們的喜怒哀樂,彷彿在傳遞人們的行動。每當他為不同的人彈奏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心靈之曲時,我的心中都會有莫名的感動。這種個人的心靈觸動是他人不能體會的。1900的每一場演出都會隨心地彈奏樂曲,雖然這令樂團的團長無可奈何,卻能令全場的人盡情的在音樂中舞蹈,好象各個都是舞林高手。

他與另一個知名鋼琴家鬥琴的那段也是著名的橋段,他也因此成為知名人物。也許以上的一切都只能向我們展示一位鋼琴師的才華,但是接下來的卻讓我對他的人生和自己的生活產生了思考。

1900是平凡人中鶴立雞羣的那一個,也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他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從出生到死亡從未走下這艘船,從未踏上過人類的大陸。曾經一次他也差點就要踏上結實的土地了,卻在船與陸地連接的梯子上停下,拋開帽子,還是走回去了,並且再也沒有下船的衝動了。他為什麼不願去更廣闊的空間開拓自己更豐富的人生呢?我也認為船禁錮了他的人生,他面對鋼琴和大海是勇敢的,面對未知卻恐懼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廣闊,他可以將鋼琴才華與更多的人分享,並且大展鴻圖,拓展這光輝的一生。然而他卻只甘願留在船上,留在海上。即使是後來這艘船以為老舊需要炸燬,他還是寧願與船共存亡而不肯下船。而我只能試着理解這個人的一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截然不同的,有許多的選擇。可能你眼中不起眼的石頭在別人眼中卻是光彩奪目的鑽石。1900只有在海上才能彈奏出一曲又一曲令人驚歎的樂曲。他的生命就是大海,你又怎能讓他離開自己的生命呢?無疑生命是不斷前進的車輪,我們要在能夠前行的道路上滾滾向前,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有老師説一類人只屬於一類人。也許一類生活也只屬於一類人的吧。

有人愛聽搖滾,有愛下雨的季節;有人不愛説話,有人不愛平淡的生活。生活的密碼總是需要自己去解答,將自己的生命賦予同樣有生命力的生活應該就是快樂的吧。感動與感受不僅需要自己去體驗,它們的來去更加悄無聲息,珍惜就是最好的答案。

海依舊,一萬年,一億年的生動着……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3

才看了《海上鋼琴師》,是一如既往地意大利影片風格,把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承載於感性的情節之上。於是開始比較,《天堂電影院》、《美麗的西西里傳説》還有這部《海上鋼琴師》應該如何排名?!

《天堂電影院》是唯一一部讓我可以看完之後接着再看,哭完之後接着再哭的電影,儘管就連最懂我的枕邊人也不瞭解這是為什麼,也許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是那種感念和情懷永遠地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卻。

《海上鋼琴師》也不例外,一個音樂天才,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人生,傳奇裏有些蒼白和荒涼,一個把彼生的命運都與一艘船和一望無際的大海僅僅相連的音樂奇才,最後與生於斯,長於斯的船一起,在海上走向終結,伴隨着那一聲爆炸聲,或許耳膜受到的震撼遠遠遜於靈魂受到的震撼。

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名和利?繁華和浮世?未來是什麼?用已知去探索未知,還是在沒有盡頭的未知前唯唯諾諾。“1900”到底是懦弱膽怯還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後為什麼“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選擇後轉身離去?我相信這部影片不是在為懦夫喝彩,也許恰恰相反,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換了是我,當我知道好友的最後選擇時,我還能否從容轉身,由他最後一次任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去完結對未知的恐懼。也許“1900”才是最大的贏家,因為他用可數的琴鍵奏出了令人人都動容的樂曲,即使他從未上過岸,但他的聽眾換了一茬又一茬;他有極大的`、可怕的控制慾,使他期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在他的掌握之中,儘管他的世界小得只有88個琴鍵和那艘永遠在海上顛簸的船,所以當被譽為“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愫”——愛情,向他展臂的時候,他還是猶豫了,還是沒能將他的雙腳挪動過僅僅幾十級的爬梯,走向充滿誘惑和美好的大世界。

也許他的內心世界我們只有通過那一首首沒有樂譜的音樂而讀懂,或者説心領神會。終於明白,為什麼好的音樂會使人淚流滿面而又悄無聲息,音樂是上帝最温柔的語言,也是人類最柔弱的情感。那首因為愛而滋生的曼妙音樂一直沒有題名,也許這也與古代那些命名為《無題》的詩歌遙相呼應,太多太多動人心魄的情懷不容我們小覷,真正就是在那一閃念,整個人的內神經會被震撼。

選擇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關鍵在於哪種選擇更適合自己,遵從感性的選擇發乎情,遵從理性的選擇則將情感收斂而止乎禮。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4

大家都對科學實驗有一定的認識,它的目的是為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條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條件不存在,然後判斷結果與這些條件之間的關係。《海上鋼琴師》不失為一次人生的實驗,最大的條件就是沒有父母,不在陸地生活,看看這樣的情況下人究竟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 。

教育的實驗――靈性教育

觀眾都對1900在小時候突然就會談鋼琴,能準確説出娛樂大廳裏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緒、行為特點,此人剛剛發生的及將要發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驚訝。雖説電影是虛構的,但我們都會親見或聽説身邊一些類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觀察嬰幼兒,發現他(她)們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行動或説一些讓人意想不到話,這些行為、話語首先讓人感覺就是超越嬰幼兒實際的成熟年齡,並且行動與話語往往還很有智慧。嬰幼兒究是什麼?身心特點如何?對人類來説還是一個謎,有些觀點認為嬰幼兒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後有一種身心上的靈性,如何看待、對待,或者教育當中如何培養這種靈性成為一個話題。我們來考察一下發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愛這個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也不會有所謂的教學計劃、教育目地、教育目標等等,他也不需要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競爭等等,雖然有船員們“會按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教養”,但整個過程來講是善意和寬鬆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識文斷字,還有必要的思維步驟要求,如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是,收養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詞語聯結起來形成更全面的意義,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過漫畫書刊來獲得陸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斷的,他也一定與人們交流過他的看法,但那樣的教育的環境下,人們往往以幽默對待,也不需要刻意糾正他,或者糾正也是一種沒有壓力沒有嘲笑的糾正。總之這樣的教育環境保留了1900的靈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當兒童開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詞、學琴、做算術題等等的時候,這種教育我們稱之為理性教育,並且我們往往假定兒童是一張白紙,是沒有任何經驗與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師按嚴格的技能程序來教授。因此好的教育應該是靈性不失,漸進一些理性,可能我們現實的教育是靈性全毀而理性未建。

倫理與心理實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或許是作家與導演想探尋或追求混沌初開時,人最初的那種純靜、純真、純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麼樣子。並認為人的靈性與純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龍朋友所表達的那樣,1900沒有名利的感覺與思想,不知什麼是競爭、爭取等,總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貪夢、虛榮、算計等皆無。然而作家與導演又想告訴人們熊掌與魚不可兼得,這樣的環境又培養了1900與世俗無法相容,無法用自己的心靈解釋這個世界,人最大恐懼來源於對事物不能解釋,因此1900寧願隨船一起焚燬也不願下船。在“嘭”的爆炸聲中,1900迴歸了本初(有説人來自於大海)。作家與導演也完成了的悲劇構思(美的事物被毀掉)。實驗結束了,但結果卻讓人生疑。從而作家與導演發出了對人類的追問:“人到底哪兒出了問題?”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5

近年來,隨着中國電影市場日益發展成熟,觀眾口味更加多樣,像《摔跤吧!爸爸》《何以為家》等小國別電影才陸續在中國首映,並取得票房上的成功。而國外文藝電影的空白始終沒有填補,《海上鋼琴師》此類文藝老片新映,不管是二刷還是三刷,在影院沉浸式體驗是第一次。

老片重映花樣多,電影修復多吸金

今年在中國重映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以4.87億元票房收官,宮崎駿躺着掙了一個《你的名字。》,讓很多人看到了電影重映市場的生意經。

但老片重映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買賣,大多數老片重映通常會通過畫質修復(如《海上鋼琴師》《紅高粱》)、3D轉制(如《泰坦尼克號》《獅子王》)或推出“導演剪輯版”(如《踏血尋梅》)、“加長版”(如《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等手段,為觀眾創造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優質重映片的製作成本並不低,有時甚至比拍攝新片的投入還高,比如《泰坦尼克號3D》,儘管影片內容與首映時基本一致,但在畫質修復和3D轉制上的花費達到了1800萬美元。重映的真獅版《獅子王》,實現了從二維到三維,從CG到VR,為電影製作技術帶來新的變革。

草地上的草葉和動物毛髮根根分明,栩栩如生

與之相比4K(4K電影是指分辨率為4096×2160的電影)修復技術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據文化產業新聞(Cultural Industry News)瞭解,老片修復主要包括物理清洗、“膠轉數”採集、數字修復三個環節。修復一部90分鐘標準長度的4K影片一般需要上百萬人民幣,時間成本則取決於膠片拍攝年代、膠片保存質量、工作時間長短和修復精度高低,大約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間。

時隔20多年,修復團隊歷時120天將畫面修復到2K畫質,獲近1.9億票房

而“4K”修復的用意不在於把老電影改造成全新的大片。修復的最終目的是“整舊如舊”,讓老膠片上被損耗的影像和聲音,藉助數字技術,儘可能地恢復到最初被“捕捉”時的模樣。

《龍貓》在華公映時還打着“上映三十週年”的旗號,《千與千尋》進入中國商業院線已經不需要什麼噱頭,而《海上鋼琴師》在國內院線的上映標誌着其他類型“老片新映”的可能性。

與引進重映相比,國內重映的影片在票房上不佔優勢,票房最佳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僅有不到1.9億,與國外重映電影相比,處於“趕不上好萊塢的技術,拼不過宮崎駿的情懷”的尷尬境地。

近年“老片新映”不完全統計

另外,豆瓣電影排行前50的國產老電影除了《大話西遊》系列,《霸王別姬》《活着》《鬼子來了》三部有望衝擊高票房的老電影在過審方面遙遙無期。

鋼琴師沒有下船,重映電影市場的資本悄然上船。目前來看,激增的電影修復市場需求面臨着人才的斷層,但只要這個行業本身有市場需求和可觀的收益,人才短板還是會逐漸得到彌補。